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1
1
作者 OUYANG Fei-Fan RASHEED Madiha +1 位作者 LI Bo DENG Yu-L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2-2100,共19页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defined by several phases,ranging from benign fat accumulation to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which can lead to liver cancer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defined by several phases,ranging from benign fat accumulation to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which can lead to liver cancer and cirrhosis.Although NAFLD is a disease of disordered metabolism,it also involves several immune cell-mediated inflammatory processes,either promoting and/or suppressing hepatocyte inflammation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pro-inflammatory and/or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NAFLD process.However,the underlying disease mechanism and the role of immune cells in NAFLD are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leaving many open-ended questions.In this review,we presented the recent concepts about the interplay of immune cells in the onset and pathogenesis of NAFLD.We also highlighted the specific non-immune cells exhibiting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in NAFLD.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help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NAFLD 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 T cells myeloid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沿航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物、动物、植物宿主上进行高效表达,为HSA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重组HSA(rHSA)在不同表达系统以及利用异种动物如猪、牛等生产rH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发对基因工程技术在HSA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rHSA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重要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肝疾病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与人工智能在预测和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坤 郝琦 +6 位作者 金炜涵 董时正 武雪亮 胡晓峰 武亮 荀敬 马洪庆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0-1078,共9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往往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凸显了对更精确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往往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凸显了对更精确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对结直肠癌生物学机制的理解。这些方法能够全面分析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蛋白质变化和代谢重编程,所有这些因素均参与了转移过程的形成。本文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复杂的多组学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及协助个性化治疗策略方面的先进的能力,探讨了AI在多组学分析的数据质量、模型可解释性和临床转化方面的挑战,以及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等新兴技术结合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这些工具的临床应用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人工智能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芍药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湘花 李姗 +2 位作者 赵方言 周志文 闵远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5,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并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油酸钠(sodium oleate,NaOA)诱导的HepG2脂肪肝细胞模型评价PAE体外药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并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油酸钠(sodium oleate,NaOA)诱导的HepG2脂肪肝细胞模型评价PAE体外药效;网络药理学预测和筛选出PAE治疗NAFLD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 264.7炎症细胞验证模型进行验证。体外脂肪肝细胞模型结果显示PAE可以缓解NaOA诱导的HepG2的脂质堆积;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PAE治疗NAFLD共预测60个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发现获得Degree值前10的靶点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GO富集分析共涉及核心靶点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等炎症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AE与TNF、IL6、AKT等具有良好的结合力;LPS诱导的体外炎症RAW 264.7细胞模型结果显示,PAE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增殖,降低TNF-α、IL-6、IL-1β、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O_(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水平(P<0.05或P<0.01)。综上,PAE通过抑制细胞炎症与氧化应激,缓解脂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脂肪肝 炎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原发性肝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王慧 杜佳霖 +3 位作者 杨晴雅 郝点点 张明媛 温晓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4,共6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疾病,其虽可进展为肝硬化,但在此基础上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较少。本文报道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类疾病的病例进行回顾和总结。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肝脂肪含量、硬度与C-NASH评分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曹迪 赵静洁 +1 位作者 韩超汝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C-NASH)评分与肝脂肪分数(LFF)、肝硬度值(LSM)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NAFLD患者,比较C-NASH评分<3分与≥3分者的LFF、LSM差异,比较不同程度脂肪肝、有无纤维化患...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C-NASH)评分与肝脂肪分数(LFF)、肝硬度值(LSM)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NAFLD患者,比较C-NASH评分<3分与≥3分者的LFF、LSM差异,比较不同程度脂肪肝、有无纤维化患者之间C-NASH评分的差异,分析LFF、LSM与C-NAS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NASH评分<3分与C-NASH评分≥3分者之间的L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不同脂肪肝亚组之间的C-N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FF(OR=1.08)是NASH发生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C-NASH评分(OR=2.18)是脂肪肝分级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LFF与C-NASH评分在所有患者(r=0.40,P<0.01)、轻度脂肪肝亚组(r=0.52,P<0.01)及无纤维化亚组(r=0.46,P<0.01)中存在中等相关性。LFF预测NASH发生高风险(C-NASH评分≥3分)的阈值为>10.34%,敏感度为91.75%,特异度为41.18%。结论: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C-N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ASH评分与LFF有关,使NAFLD患者的LFF低于10%可能会降低NASH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脂肪含量 肝硬度值 临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Ron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王海昆 姚萍 +1 位作者 杨涛 席利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剂量AdipoRon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 AdipoRon灌胃。生化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胶原蛋白I(Collagen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滴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肝内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所占百分比(%)。RT-q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脂质分解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的表达,以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Arg1)、巨噬细胞选择性活化标志物(Y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AdipoRon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结构受损、肝细胞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沉积也明显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M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内脂滴沉积明显减少;Fasn、Scd1、Cd3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parα和Cpt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D68+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rg1和Ym-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高剂量AdipoRon组对各指标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低剂量AdipoRon组(P<0.05)。结论AdipoRon具有改善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肝内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 肝脏功能 脂质代谢 巨噬细胞极化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木复肝方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改善胆汁淤积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华明 杨柳 +5 位作者 刘延鑫 杨念 郑思嘉 聂闪闪 魏炳琦 朱平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目的:研究荣木复肝方(RMFGF)对胆汁淤积肝损伤(C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建立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诱导L02细胞建立体外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熊去氧胆酸(U... 目的:研究荣木复肝方(RMFGF)对胆汁淤积肝损伤(C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建立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诱导L02细胞建立体外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熊去氧胆酸(UDCA)组以及高剂量+MCC950(NLRP3抑制剂)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氧化应激标志物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LRP3途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RMFGF给药后,体内外肝功能参数、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氧化应激标志物、炎症介质水平以及细胞凋亡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RMFGF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OS/NLRP3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活性氧 荣木复肝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与脂肪肝发生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浩 方达 +2 位作者 周卫红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36-1341,1366,共7页
背景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的诊断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目的评估基线内脏脂肪指数(VAI)及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脂肪肝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 背景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的诊断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目的评估基线内脏脂肪指数(VAI)及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脂肪肝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1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7086名成年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管理中心的电子信息系统查阅健康体检档案,收集基本信息、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器械检查结果。根据随访的腹部超声和CT结果,判断是否发生脂肪肝。随访截至2022年12月。终点事件为基线无脂肪肝至首次发生脂肪肝或末次随访时间。根据随访是否发生脂肪肝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线VAI、CVAI。根据基线VAI、CVAI的四分位数水平,将人群各分为4组(Q1、Q2、Q3、Q4组),比较4组的脂肪肝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VAI、CVAI与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AI、CVAI对脂肪肝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Delong's检验比较VAI、CVAI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纳入的受试者平均年龄(44.3±13.2)岁,平均BMI(23.2±2.6)kg/m^(2),平均随访时间(2.7±1.1)年。截至随访结束,2523例(14.8%)受试者发生脂肪肝。其中男性[19.4%(1837/9461)]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女性[9.0%(686/7625)](P<0.001)。脂肪肝组VAI和CVAI均高于未发生脂肪肝组(P<0.05)。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基线VAI、CVAI水平的增加,脂肪肝发生率也增加(χ^(2)_(趋势)=1034.9、1334.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I-Q4组和CVAI-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VAI-Q1组的2.579倍(95%CI=2.088~3.186)和CVAI-Q1组的3.375倍(95%CI=2.488~4.576)。ROC曲线显示,CVAI预测脂肪肝的AUC大于VAI的AUC(0.737与0.708,P<0.001)。分层分析显示,CVAI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分组中,CVAI-Q4组均与脂肪肝发生相关(P<0.001)。结论基线CVAI与脂肪肝发生显著相关,且CVAI对脂肪肝发生的预测能力优于V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肥胖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内脏脂肪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肝脏体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益铭 张小燕 +2 位作者 乔苗苗 王苗苗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0,227,共7页
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测量在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体积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手动测量到现代自动化分割的显著演变。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手动测量耗... 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测量在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体积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手动测量到现代自动化分割的显著演变。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手动测量耗时并存在主观差异,半自动或早期自动化方法测量误差高等。研究发现,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能够提高肝脏体积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尤其在异质性病变和边界模糊区域中表现突出。近年来,尚未有系统性的文章对其进行综述。本文深入回顾了肝脏体积测量技术的演进历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劣,重点探讨了AI在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但其仍存在对某些复杂病例的泛化能力不足、依赖高质量标注数据等局限性。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影像技术优化、高效自动化算法开发、多模态融合及鲁棒性AI模型构建等方向,推动肝脏体积测量的精准化和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肝切除术 肝脏体积测量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汉伟 赵晖 +3 位作者 宋亚刚 朱平生 苗明三 乔靖怡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每组14只。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ip给予0.2%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于造模24 h后,各组取8只小鼠,称重,取血,取肝,并计算肝指数。制备肝组织匀浆,试剂盒微板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酶学指标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各组剩余6只小鼠采用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分析小鼠肝氧合血红蛋白(HbO_(2))和脱氧血红蛋白(Hb),计算血氧饱和度,并通过分析吲哚氰绿(ICG)肝内分布判断肝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α-G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以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肝指数、GPT、GOT和α-GST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熊果酸和BF可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的病变程度,脂肪变性明显减轻。MSOT成像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HbO_(2)水平及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Hb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HbO_(2)水平显著升高,Hb水平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减轻肝细胞损伤后ICG染料探针肝内蓄积。结论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MSOT成像分析发现熊果酸能够升高小鼠肝脏血氧饱和度,改善ICG代谢,减轻肝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肝损伤 氧化应激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生存获益的争议与思考
13
作者 杨笛 金清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血浆置换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应用
14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5 位作者 杨卿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供者1为6岁4个月女童,体质量为21 kg,获取供肝质量为496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01 g和280 g,分别移植给9月龄6.5 kg男童和9月龄7.5 kg男童,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分别为3.09%和3.73%。供者2为5岁8个月男童,体质量为19 kg,供肝质量为673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30 g和400 g,分别移植给13月龄9.5 kg女童、15月龄12 kg男童,GRWR分别为2.42%和3.33%。两例供肝均采用离体劈离方式,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并利用异体髂静脉和髂动脉血管补片重建,根据GRWR 4例移植肝均无减体积。4例受者中1例因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移植肝无功能死亡,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规律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匹配合适儿童受者的前提下,可选择合适的低龄儿童供肝进行劈离。采用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重建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左右半肝的静脉充分回流,保证了足够功能性肝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 低龄儿童来源供肝 劈离式肝移植 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 体质量指数 肝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腹部肌肉内部分层分析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石鑫 梁重霄 +1 位作者 张蓓 王继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1,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肌肉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将肌肉内部按照不同的密度范围划分成不同的亚分区,进一步研究肌肉密度改变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9月于吉林大... 目的本文旨在肌肉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将肌肉内部按照不同的密度范围划分成不同的亚分区,进一步研究肌肉密度改变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OLT的145例患者,以患者腰3椎体水平最大层面的CT平扫图像作为原始数据,利用Neusoft Fatanalysis软件对图像进行相关肌肉参数的测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检验。利用RIAS软件进行临床特征提取及分析建模,分别建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C)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绘制不同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F1分数、准确率。结果采用肌肉分层分析前的7种临床特征建立LR-C、SVM-C、RFC-C 3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RFC-C模型测试集的AUC值为0.803、灵敏度0.588,特异度0.778。采用肌肉分层分析后的16种临床特征建立的LR-CS、SVM-CS、RFC-CS模型中,LR-CS及SVM-CS模型测试集的AUC值较高,均为0.852,灵敏度分别为0.765、0.706,特异度分别为0.889、0.926,通过对比肌肉分层分析前后各模型测试集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F1分数、准确率后发现,肌肉分层分析后预测模型的参数均有所提升。通过对比各预测模型的决策分析曲线和校正曲线,发现LR-CS及SVM-CS模型对于预测OLT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具有良好效能。结论在肌肉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利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将肌肉内部按照不同的密度划分成不同子区,对于OLT患者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脂肪浸润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与肝癌
16
作者 周俭 王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7-1490,共4页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肝脏外科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提高了Ⅰ期无法手术切除巨大/多发肝癌的手术切除率。ALPPS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导致的肿瘤学转化相比,在手...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肝脏外科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提高了Ⅰ期无法手术切除巨大/多发肝癌的手术切除率。ALPPS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导致的肿瘤学转化相比,在手术切除成功率、间隔时间方面,ALPPS具有显著优势。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ALPPS术后患者的长期肿瘤学预后和生活质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对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
17
作者 连敏 唐茹琦 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1265,共5页
目前,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标准包括急性起病、符合AIH诊断标准,且诊断时存在黄疸、INR≥1.5、尚未出现肝性脑病以及无既往肝病证据。作为AIH的一类特殊亚型,急性重症AIH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早期诊断识别至关... 目前,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标准包括急性起病、符合AIH诊断标准,且诊断时存在黄疸、INR≥1.5、尚未出现肝性脑病以及无既往肝病证据。作为AIH的一类特殊亚型,急性重症AIH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早期诊断识别至关重要,一经诊断应及早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患者进展至肝衰竭乃至接受肝移植的风险。该病的临床管理极具挑战性,诊断时患者往往缺少典型AIH的临床特征和组织学表现,早期评估激素应答反应,并给予适当剂量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糖皮质激素类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移植》摘译
18
作者 倪彦彬 朱继业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2024年7月,欧洲肝病学会发布了最新版《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移植》。该指南并未涵盖肝移植的所有方面,而是侧重于2016版指南发布以来的重要进展。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摘译。
关键词 肝移植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T2^(*)mapping评估肝硬化的价值
19
作者 邢威 贺俊景 +5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豆凯 黄婷婷 张岚 张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验证使用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APT)成像技术在体评估肝硬化及脾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月至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53例和健康志愿者23 例.所有受试均行 APT、T2^(*)mapping、mDixon-... 目的:验证使用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APT)成像技术在体评估肝硬化及脾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月至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53例和健康志愿者23 例.所有受试均行 APT、T2^(*)mapping、mDixon-quant、弥散加权成像(DWI)、3D vane T1W 和 B0 mapping等肝脏脾脏MR序列扫描.定量分析并获得肝脏和脾脏的APT值、T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脂肪分数(FF)和B0值等指标,并计算脾脏体积.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尼特U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斯皮尔曼方法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使用优化扫描参数的APT序列,可以获得信号均匀的肝脏、脾脏APT图像.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组的脾脏体积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48,P<0.001),脾脏APT值和T2^(*)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体积与脾脏T2^(*)值和肝脏T2^(*)呈正相关(r=0.43,P<0.001;r=0.39,P=0.008).脾脏APT值和肝脏APT值呈正相关(r=0.36,P=0.002),脾脏T2^(*)值与肝脏T2^(*)值呈正相关(r=0.64,P<0.0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体肝脏、脾脏3D APT成像的可行性.脾脏APT值和T2^(*)值可定量评估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脏 酰胺质子转移 T2^(*)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居一 倪英群 +1 位作者 张媛媛 刘怀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40例)和合并NAFLD组(40例),并依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分为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16例)和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64例),收集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定量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28-3p、SIRT1、AMP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AMPK蛋白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及进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确定根据miRNA-128-3p水平判断发生NAFLD的最佳阈值。结果合并NAFLD组和T2DM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ALT、AST、GGT、ALP、纤维连接蛋白、TG、HDL-C、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NAFLD组外周血miRNA-128-3p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t=-8.765,P<0.001),而SIRT1和AMP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01)。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与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的年龄、AL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超氧化物歧化酶、miRNA-128-3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NA-128-3p是发生NAFLD和进行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21,95%CI:2.735~24.714,P<0.001;OR=1.493,95%CI:1.117~1.997,P=0.007);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29~0.950),最佳截断值为13.165,敏感度89.3%,特异度72.7%。结论miRNA-128-3p在T2DM合并NAFLD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高,SIRT1、AMPK表达降低,miRNA-128-3p水平对识别NAFLD及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RNAS 抗衰老酶1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