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WAS和BSA-seq挖掘辣椒果实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QTL区间及候选基因
1
作者 班国梁 曹亚从 +8 位作者 张正海 于海龙 吴华茂 李戎轩 赵红 张伟丽 聂智星 宋红霞 王立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辣椒红色素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纯天然可食用色素,培育高辣椒红色素品种为辣椒产业重要任务。通过对255份一年生栽培种辣椒核心种质的辣椒红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第1、2、3、5、6、8、9... 辣椒红色素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纯天然可食用色素,培育高辣椒红色素品种为辣椒产业重要任务。通过对255份一年生栽培种辣椒核心种质的辣椒红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第1、2、3、5、6、8、9、10、11和12号染色体均关联到与辣椒红素含量显著相关的区间,关联区间内共包括93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表达数据预测了3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候选基因。通过对高辣椒红色素材料Pep-340、低辣椒红色素材料Pep-276构建的F2群体进行混合分组分析法-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sequencing,BSA-seq)分析,在第1、3、5和10号染色体定位到与辣椒红色素含量相关区间,其中第3和5号染色体上的定位区间与GWAS分析中的显著相关区间相近或重合;利用这两个区间的In Del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将调控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的q CC3.1,物理位置为22.8~25.9 Mb,其中含有99个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和转录组分析,预测了4个影响辣椒果实中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候选基因Capana03g001314、Capana03g001325、Capana03g001334和Capana03g001387。研究结果为调控辣椒中辣椒红色素含量基因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色素 GWAS BSA-seq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粉贮藏期间颜色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2
作者 徐嘉悦 李雅男 +5 位作者 郭涛 王欣 王永涛 饶雷 赵靓 廖小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辣椒粉主要用于直接烹调、复合调味粉或其他加工制品(如辣椒酱)的调色、调味、调辣。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见辣椒制粉品种,包括润江红角椒、903角椒、新一代A朝天椒,在常温避光贮藏期间、不同辣椒籽添加比例下色价及辣椒红色素含量变化,... 辣椒粉主要用于直接烹调、复合调味粉或其他加工制品(如辣椒酱)的调色、调味、调辣。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见辣椒制粉品种,包括润江红角椒、903角椒、新一代A朝天椒,在常温避光贮藏期间、不同辣椒籽添加比例下色价及辣椒红色素含量变化,选择色价最优的润江红角椒辣椒粉来探究不同贮藏条件下色价和5种辣椒红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常温避光贮藏111 d后润江红角椒辣椒粉色价及辣椒红色素含量最高,品质最佳;辣椒籽含量为0%(去籽粉)、50%(50%含籽粉)和100%(全籽粉)辣椒粉中,全籽粉虽然色价初始值最低,但贮藏期间色价变化最小、最稳定;冷冻避光(-15℃)、冷藏避光(4℃)、常温避光(25℃)、常温光照(25℃)下贮藏111 d后润江红角椒全籽粉色价分别降低19.24%、32.10%、35.18%、69.94%,其中冷冻避光条件下色价降低最小,该条件下辣椒粉中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21.32%、52.77%、22.60%、11.55%、17.92%。因此,辣椒粉中辣椒籽含量越高色价越稳定;贮藏温度越低、光照强度越小,贮藏期间辣椒粉色价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粉 贮藏条件 色价 辣椒红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蚕丝织物的胭脂虫红染色工艺探析
3
作者 武松梅 陈秀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使胭脂虫红上染蚕丝织物效果好,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蚕丝织物改性后,用胭脂虫红色素直接染色,探讨改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40 min,pH=5,HACC质量浓度4%。胭脂虫红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 为使胭脂虫红上染蚕丝织物效果好,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蚕丝织物改性后,用胭脂虫红色素直接染色,探讨改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40 min,pH=5,HACC质量浓度4%。胭脂虫红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得出优化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min,pH=7,染液质量浓度6%。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对未改性及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和后媒染,用环保的氯化镧稀土为媒染剂,对染色织物的染色性能、色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HACC改性试样经过后媒染法染色,其染色性能、色牢度最好,对生态染整技术发展提供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红色素 真丝面料 壳聚糖季铵盐 改性工艺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COX-2活性研究
4
作者 乔子璇 姜丹 +4 位作者 任广喜 吴菲 李萌 华国栋 刘春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570-1577,共8页
目的:研究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考察其基本性质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活性,为滇鸡血藤的临床用药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鸡血藤红色素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浸提时间、乙... 目的:研究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考察其基本性质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活性,为滇鸡血藤的临床用药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鸡血藤红色素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确定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提取得到的红色素光、热、pH稳定性进行考察,进一步采用COX-2抑制剂筛选试剂盒考察滇鸡血藤红色素对COX-2的抑制作用。结果:在50%乙醇、液料比为110、浸提12 h的条件下提取的滇鸡血藤红色素吸光度最大;其在室温避光、pH 1~9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滇鸡血藤红色素对COX-2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4 ng·mL^(-1)(生药质量浓度)。结论:明确了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可为滇鸡血藤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鸡血藤 红色素 环氧化酶-2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红色素中的苏丹红
5
作者 张金磊 鲁立良 +1 位作者 陈永发 刘长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85-188,19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辣椒红色素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方法。[方法]辣椒红色素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分子印迹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ZORABX SB-Aq C_(18)(3.0 mm×100 mm,3.5μm)分离,乙腈-0.1%甲酸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辣椒红色素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方法。[方法]辣椒红色素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分子印迹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ZORABX SB-Aq C_(18)(3.0 mm×100 mm,3.5μm)分离,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ESI^(+)电喷雾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苏丹红染料在10~200 ng/mL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加标量为10、20、50μg/kg(n=6)时,平均回收率为71.0%~119.0%,相对标准偏差为1.53%~6.18%。[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辣椒红色素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苏丹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刺激响应行为的颜料红254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
6
作者 崔帅玮 梁东旭 +1 位作者 杨文君 张海昌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对颜料红254进行N-烷基链双取代合成了化合物2,5-二庚烷基-3,6-二(4-氯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C7DPP),对其外界刺激条件产生变色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压力和温度。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旋转蒸发得到的固态粉末样品发出明亮的黄色... 对颜料红254进行N-烷基链双取代合成了化合物2,5-二庚烷基-3,6-二(4-氯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C7DPP),对其外界刺激条件产生变色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压力和温度。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旋转蒸发得到的固态粉末样品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563 nm),研磨后发光光色红移到了582 nm,经过溶剂熏蒸或135℃热处理的样品发出黄绿色荧光(537 nm),再次研磨又可回复到582 nm,光谱峰位移达到了45 nm。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表明,该分子表现出的力致变色行为与其分子的堆积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性能对结构的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红254 吡咯并吡咯二酮 力致变色 热致变色 多刺激响应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红色素的提取、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7
作者 王进军 李诗钰 +1 位作者 苗旺 鲍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红色素因具备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微生物具有原料廉价、产量稳定等特性,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生产红色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作者综述了重要微生物红色素,系统总结了微生物红色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红色素因具备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微生物具有原料廉价、产量稳定等特性,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生产红色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作者综述了重要微生物红色素,系统总结了微生物红色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同时归纳阐述微生物红色素的活性,探讨微生物红色素在资源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深入研究微生物红色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红色素 天然色素 色素提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氏抽提法制备裂果枣红色素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8
作者 任瑞珍 薛建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71-180,共10页
以裂果枣粉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对裂果枣红色素进行提取,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进行提取条件的优化,并对裂果红枣色素进行理化性质研究(抗氧化活性及色素稳定性)。结果表明:索氏抽提法提取最佳条件为裂果枣粉添加量2.0 g/100... 以裂果枣粉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对裂果枣红色素进行提取,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进行提取条件的优化,并对裂果红枣色素进行理化性质研究(抗氧化活性及色素稳定性)。结果表明:索氏抽提法提取最佳条件为裂果枣粉添加量2.0 g/100 mL、乙醇体积分数69%、加热温度89℃、浸提时间26 min、抽提时间1.5 h,裂果枣红色素提取率4.540 mg/g,裂果枣红色素提取率较高。通过研究裂果枣红色素对DPPH自由基,·NO_(2)^(-)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裂果枣红色素浓度达到1.2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67.8%,当裂果枣红色素浓度达到2.0 mg/mL时,NO_(2)^(-)清除率为69.4%,当裂果枣红色素浓度达到1.5 mg/mL时,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3.5%。裂果枣红色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索氏抽提法提取的裂果枣红色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照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pH值对裂果枣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枣红色素 索氏抽提法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物理改性处理提高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及应用
9
作者 郑敦锦 祝顺 +4 位作者 敬思群 谭艳仪 张俊艳 郑庆东 丁志昆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6期43-50,共8页
目的:甜菜红易在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发生褪色,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UHP)、脉冲电场(PEF)、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技术对甜菜红进行物理改性,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确定合适的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物理改性技术。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 目的:甜菜红易在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发生褪色,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UHP)、脉冲电场(PEF)、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技术对甜菜红进行物理改性,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确定合适的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物理改性技术。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揭示了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机制;以未经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作对照组、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为原料制作曲奇饼干,验证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作用。结果:在400 MPa、保压时间30 min、室温的处理条件下,甜菜红的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样品;超高压处理提高了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对甜菜红的特征官能团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组分比例发生了改变;以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色素制作的饼干与未处理的相比,烘烤前后饼干色差变化幅度小。结论:超高压处理是提高甜菜红色素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红 稳定性 超高压处理 表征 饼干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抑菌活性及对鳙鱼肉新鲜度的指示效应
10
作者 林润婷 梁家嘉 +1 位作者 莫雨杏 刘锴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采用药敏试纸抑菌圈检验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两种果皮红色素的抑菌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结合果皮红色素提取物对pH变化的响应和色差值评估指标,优选红色素提取物浓度制作... 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采用药敏试纸抑菌圈检验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两种果皮红色素的抑菌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结合果皮红色素提取物对pH变化的响应和色差值评估指标,优选红色素提取物浓度制作指示卡。通过检测常温放置过程中鱼肉的pH、脂质过氧化值变化评估指示卡对鳙鱼鱼肉新鲜度的指示效果。结果表明,红肉红皮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白肉红皮火龙果果皮红色素(P<0.05),且其红色素提取物水溶液对pH2~13具有较灵敏的呈色变化反应。应用10 g/L红肉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物制备的指示卡,评估鳙鱼鱼肉变化可知,25℃常温放置12 h过程中鱼肉的pH先微降后上升,TBA脂质过氧化值持续升高为0 h的1.96倍,揭示鱼肉的新鲜度下降;同期,放置鱼肉的指示卡色差值ΔE也从起始时1.40(0 h)上升到18.30(12 h),指示卡外围呈色从淡红色向玫红色及土黄色转变,对放置的鲜切鳙鱼肉新鲜度的衰减表现出较为直观的指示效应。本研究为火龙果果皮天然红色素的综合利用提供前期的科学依据,也为水产类预制菜行业的新型食品包装应用提供初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皮红色素 抑菌活性 红色素提取物指示卡 鲜切鳙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树红叶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汤军 朱欣玥 +2 位作者 刘桂艳 汪大巍 操燕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以香樟树红叶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香樟树红叶色素。以色素特征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红叶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h。稳定性试验得出,在较低温... 以香樟树红叶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香樟树红叶色素。以色素特征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红叶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h。稳定性试验得出,在较低温度(20~60℃)、避光条件下,红叶色素的稳定性较好;红叶色素在酸性、中性和弱碱性(pH1~9)条件下稳定,在强碱性(pH10~14)条件下不稳定;红叶色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冰醋酸对红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葡萄糖对其有一定影响;金属离子Fe^(2+)、Fe^(3+)、Cu^(2+)Pb^(2+)对红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明显。通过显色反应得出香樟树红叶色素主要含有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树 红叶 色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_(101A)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分离桑椹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刘学铭 肖更生 +2 位作者 徐玉娟 吴继军 陈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利用D1 0 1A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分离桑椹红色素的方法和条件。该树脂对桑椹红色素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体积分数为 0 .5 %的盐酸乙醇解吸效果良好。纯化的桑椹红色素价大大提高 ,容易制成粉末 。
关键词 桑椹红色素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食品添加剂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徐雅琴 于泽源 邵铁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6,共4页
研究了草莓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明显 ,在酸性条件下 ,该色素较稳定 ;金属离子Na+、Ca2 +、Zn2 +、Cu2 +对色素有增色作用 ,Al3+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不大 ,而Fe3+则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食品中常用的葡萄糖、... 研究了草莓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明显 ,在酸性条件下 ,该色素较稳定 ;金属离子Na+、Ca2 +、Zn2 +、Cu2 +对色素有增色作用 ,Al3+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不大 ,而Fe3+则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食品中常用的葡萄糖、蔗糖对草莓红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而Vc、H2 O2 、Na2 SO3则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低浓度的 ( <1 % )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草莓红色素有增色作用 ,高浓度 ( >1 % )的则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红色素 稳定性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梁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曹晓峰 卫建琮 +1 位作者 刁海鹏 冯彦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9-21,共3页
从高梁壳中提取的天然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本文对提取高梁红色素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研究了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高梁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高梁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红色素 提取 稳定性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棘果红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鹏霄 茆广华 +5 位作者 赵婷 邹烨 任月娜 白石琦 吴向阳 仰榴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对火棘果红色素进行提取和纯化,并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70%乙醇(pH3,HCl)提取火棘果红色素,用pH示差法、福林-肖卡尔法及蒽酮比色法分别测定火棘果红色素粗提物(PFE)及经C18Sep-Pak柱纯化后的产物(PPFE)中花色苷、总酚和总糖含量;... 对火棘果红色素进行提取和纯化,并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70%乙醇(pH3,HCl)提取火棘果红色素,用pH示差法、福林-肖卡尔法及蒽酮比色法分别测定火棘果红色素粗提物(PFE)及经C18Sep-Pak柱纯化后的产物(PPFE)中花色苷、总酚和总糖含量;同时测定PPFE对·OH、O2-·、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PFE中花色苷含量1.16mg/100g、总酚含量2.18mg/100g、总糖含量1095.34mg/100g;PPFE中花色苷含量20.61mg/100g、总酚含量48.62mg/100g,未检测出总糖含量。PPFE清除·OH、O2-·、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43mg/mL、3.13mg/mL、3.43 g/mL。提示:C18Sep-Pak柱具有除糖及富集花色苷和总酚的作用,PPFE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果 红色素 纯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红素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于明 张谦 +1 位作者 过利敏 王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研究了甜菜红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甜菜红素为水溶性色素 ,由多种物质组成。耐高温、耐氧化、耐还原能力较差 ,在酸性及中性环境中表现稳定 ,对自然光和紫外光较稳定。
关键词 甜菜红素 理化性质 稳定性 天然红色素 美国红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红曲色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董文宾 郑丹 +1 位作者 于琴 王海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研究了以红曲霉为菌种,固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的工艺。从产色素效果和原料的成本来考虑,选用大米做碳源。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氮源有利于色价的提高。红曲固态发酵最佳条件是接种量6%,米饭初始水分38%,发酵温度32~35℃,全过程发酵10d。
关键词 红曲色素 固态发酵 红曲霉 工艺研究 发酵法生产 发酵过程 最佳条件 发酵温度 产色素 接种量 全过程 大米 色价 米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皮红色素提取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崔蕊静 李凤英 李春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试验研究了黑豆皮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光、pH值、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糖类、氨基酸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豆皮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 :95 %乙醇与 0 .1%HC1按 1:2混合作提取剂 ,物料与提取剂比为 1:4 0 (... 试验研究了黑豆皮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光、pH值、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糖类、氨基酸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豆皮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 :95 %乙醇与 0 .1%HC1按 1:2混合作提取剂 ,物料与提取剂比为 1:4 0 (g :mL) ,温度 70℃ ,浸提时间 10 0min。Ca2 +、Cu2 +、Zn2 +对此色素有增色作用 ;Fe3+对其有破坏作用 ;该色素对光、氧化剂、还原剂不稳定 ;低温下相对稳定 ;氨基酸对它的破坏作用很大 ;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皮 红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色素的色调及发酵工艺条件对色调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许赣荣 顾玉梅 +1 位作者 吴苗叶 穆晓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4,共5页
用扫描式分光光度计对 3种纯红曲色素及板层析分离的色素进行分析 ,得出了其特征性吸收峰及对应波长。安卡红曲黄素 (黄色 ) ,红曲玉红素 (橙色 )分别在 388nm ,464nm ,而红斑玉红胺 (紫色 )在 51 6nm和 41 8nm 2处有吸收峰。复合色素... 用扫描式分光光度计对 3种纯红曲色素及板层析分离的色素进行分析 ,得出了其特征性吸收峰及对应波长。安卡红曲黄素 (黄色 ) ,红曲玉红素 (橙色 )分别在 388nm ,464nm ,而红斑玉红胺 (紫色 )在 51 6nm和 41 8nm 2处有吸收峰。复合色素的主吸收峰在 490~ 50 0nm处。此外 ,板层析上还有深黄和米黄等色素。红曲米的色调取决于多种色素的相对比例。红曲米的发酵工艺条件对色素的相对比例具有重要的影响。锌离子对红曲霉产色素具有促进作用。培养过程中添加醋酸不利红曲霉产生橙色素 ,而有利黄色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色调 发酵工艺条件 红曲米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法提取桑椹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树兴 杨兆艳 吴娟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本论文研究了以桑椹原汁为原料,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桑椹红色素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AB-8树脂吸附和分离桑椹红色素的交换容量为66.15mg/ml湿树脂。在50℃,pH=2时,吸附能力较强。被吸附的桑椹红色素用pH=1.50,50%乙醇洗脱,洗脱液湿度为... 本论文研究了以桑椹原汁为原料,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桑椹红色素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AB-8树脂吸附和分离桑椹红色素的交换容量为66.15mg/ml湿树脂。在50℃,pH=2时,吸附能力较强。被吸附的桑椹红色素用pH=1.50,50%乙醇洗脱,洗脱液湿度为室温,洗脱流速为0.5BV/h。AB-8树脂非常稳定,重复使用10次后,交换容量仅降低2.6%。用该工艺生产的色素产品为紫黑色粉末,色价比国家标准提高了近10倍。得率为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原汁 提取工艺 桑椹红色素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