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真实缺陷图像的分色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俊平 郝跃 +1 位作者 任春丽 铁满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8-672,共5页
在彩色IC缺陷图像的检测与识别系统中 ,通常采用分色技术来降低图像识别的难度 .该文利用 3种方法 (HSV彩色模型、HLS彩色模型及明度信息 )对IC缺陷图像进行了分色处理 ,并对其结果做了主客观评价 。
关键词 真实缺陷图像 分色 彩色模型 集成电路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IC卡喷码实时检测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郑胜林 潘保昌 +1 位作者 徐杜 蒋永平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101,共4页
介绍了一种IC卡喷码实时检测系统。分析了系统原理、卡片的检测处理、粘连字符分割算法及识别方法。提出用自适应浮动模板法识别IC卡的码号,二次比对法对识别结果进一步处理。系统实现了IC卡的实时检测。实验表明检测速度为3张/秒,识别... 介绍了一种IC卡喷码实时检测系统。分析了系统原理、卡片的检测处理、粘连字符分割算法及识别方法。提出用自适应浮动模板法识别IC卡的码号,二次比对法对识别结果进一步处理。系统实现了IC卡的实时检测。实验表明检测速度为3张/秒,识别精度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 喷码 字符识别 自动识别 实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现实——虚拟混合的IC服务模式——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兰芳 李印结 《现代情报》 CSSCI 2012年第7期63-67,共5页
信息共享空间(IC)是日益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崭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该理念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协作式、一站式"。该理念有望将图书馆由逐渐被边缘化到重新成为读者科研、学习中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IC主要实践模式及发展... 信息共享空间(IC)是日益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崭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该理念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协作式、一站式"。该理念有望将图书馆由逐渐被边缘化到重新成为读者科研、学习中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IC主要实践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典型图书馆大规模建设IC进行了需求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许多图书馆特别是非高校图书馆不适合建设大规模的IC服务。随后提出了一种"现实——虚拟"IC混合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一方面能够满足少量在馆用户的实际IC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为离馆用户模拟实现IC服务功能,是一种较好的过渡性措施。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开展的"现实——虚拟IC混合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也表明,这种混合服务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共享空间 现实ic 虚拟ic 混合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版图中基于即时分割的N阱区域规划
4
作者 李易婉 仝明磊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2期7-11,17,共6页
在模拟电路后端版图设计中,合理规划N阱区域对于版图布局和布线的紧凑性至关重要。针对模拟版图中的N阱区域规划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即时分割算法的N阱区域规划框架。提出WellSegNet-阱区域分割网络利用自建类模拟版图数据集生成N阱的... 在模拟电路后端版图设计中,合理规划N阱区域对于版图布局和布线的紧凑性至关重要。针对模拟版图中的N阱区域规划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即时分割算法的N阱区域规划框架。提出WellSegNet-阱区域分割网络利用自建类模拟版图数据集生成N阱的初始约束区域,有效解决了版图样本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约束区域内操作的精准规划算法,以使生成的N阱遵循工艺设计规则,得到具有可用电路性能的N阱区域;提出了一套评估标准对生成的N阱区域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框架能够生成接近手工布局的N阱,与基准算法相比,SSIM指标提高了13%,IoU指标提高了16%,为解决模拟电路后端版图设计中的N阱区域规划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集成电路 EDA 即时语义分割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和神经网络的增压柴油机实时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恺 吴滔滔 +2 位作者 赵长禄 朱振夏 刘杨杨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2,共6页
基于一维仿真物理模型,研究了发动机实时模型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将发动机划分为进排气管路、中冷器、涡轮增压器和气缸四个子系统,分别探讨了各个子系统的建模方法,并重点研究了利用DOE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发动机气缸模型的方法。在此基... 基于一维仿真物理模型,研究了发动机实时模型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将发动机划分为进排气管路、中冷器、涡轮增压器和气缸四个子系统,分别探讨了各个子系统的建模方法,并重点研究了利用DOE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发动机气缸模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道依茨BFM1015增压中冷柴油机为对象,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面向控制的平均值模型相比,运用新方法建立的面向控制的发动机实时模型误差小于5%,具有精度高、对试验数据依赖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发动机实时模型 增压柴油机 人工神经网络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除雪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书琴 邵东伟 +1 位作者 姜东华 李乔非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556-558,共3页
讨论目前我国北方城市道路除雪的几种方式,呼吁市政管理部门及决策者改变传统除雪方式的思维模式,建立机械化“实时除雪”新理念.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实时除雪 除雪机械 融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国强 王彦臣 +2 位作者 沈力 王瑞瑞 冯筱晴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09-214,共6页
以4-甲基二苯甲酮和2-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可聚合光引发剂4-(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二苯甲酮(4-MAMBP),利用核磁共振仪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选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曝光聚合,利用铅笔硬度法测试了固化膜的硬度;运用... 以4-甲基二苯甲酮和2-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可聚合光引发剂4-(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二苯甲酮(4-MAMBP),利用核磁共振仪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选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曝光聚合,利用铅笔硬度法测试了固化膜的硬度;运用实时红外(RT-IR)进行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单体、光强及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引发速率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固化膜中引发剂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大,单体的双键转化率和聚合速率都增加;二官能度单体的双键转化率和聚合速率高于多官能度单体。4-MA-MBP的质量分数从0.2%增加到1.4%时,单体的双键转化率和聚合速率都明显增加,诱导期缩短,继续增加到1.8%时,双键转化率和聚合速率反而下降;由于可交联在固化膜中,4-MAMBP在固化膜中的残留远低于二苯甲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二苯甲酮 可聚合光引发剂 光聚合反应动力学 实时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蓄冷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及实时控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佟威 阎秀英 介军 《建筑节能》 CAS 2007年第10期1-3,共3页
冰蓄冷技术就是中国今后进行电力负荷的"移峰填谷"和需求侧管理,改善电力供需矛盾的一个最主要的技术措施。研究了逐时温度预测的ASHRAE系数法和冷负荷预测的ANN方法,对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及实时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冰蓄冷技术就是中国今后进行电力负荷的"移峰填谷"和需求侧管理,改善电力供需矛盾的一个最主要的技术措施。研究了逐时温度预测的ASHRAE系数法和冷负荷预测的ANN方法,对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及实时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线修正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实时控制和在线修正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蓄冷 优化控制策略 实时控制 在线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ACE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传雷 王银燕 +2 位作者 王贺春 崔欣洁 杜剑维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加快柴油机相继增压控制系统的开发进度,降低开发成本,选用dSPACE实时仿真平台作为相继增压系统控制原型,在TBD234V12相继增压柴油机试验台上进行了相继增压稳态性能试验和动态切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开发... 为了加快柴油机相继增压控制系统的开发进度,降低开发成本,选用dSPACE实时仿真平台作为相继增压系统控制原型,在TBD234V12相继增压柴油机试验台上进行了相继增压稳态性能试验和动态切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开发的相继增压控制软件及自制硬件电路可以实现对相继增压系统的有效控制,确定以经济性最优为原则的相继增压切换边界。根据动态切换试验数据,确定TBD234V12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延迟时间合理范围为0.5~1.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相继增压 试验 dSPACE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线发动机性能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哲 叶晓倩 邓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建立了直线发动机的动力学及燃烧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研究了直线发动机的运行特性,并定性分析了各主要设计、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线发动机的活塞组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性能,且在3.5~4 kg范围内... 建立了直线发动机的动力学及燃烧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研究了直线发动机的运行特性,并定性分析了各主要设计、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线发动机的活塞组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性能,且在3.5~4 kg范围内输出功率较高;而对点火位置和喷油量的实时调节则是直线发动机控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线发动机 MATLAB/SIMULINK 活塞组件质量 实时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参数的煤制油公交车道路排放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楼狄明 王文刚 +1 位作者 胡志远 谭丕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7-52,共6页
利用OBS-2200气态排放物测量仪和EEPS 3090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对典型国-IV排放柴油公交车分别燃用纯柴油(D100)、纯煤制油(C100)、不同配比柴油/煤制油混合燃料C10、C20、C50 5种不同燃料时的实际道路PM和NOx排放特性随车速、加速度... 利用OBS-2200气态排放物测量仪和EEPS 3090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对典型国-IV排放柴油公交车分别燃用纯柴油(D100)、纯煤制油(C100)、不同配比柴油/煤制油混合燃料C10、C20、C50 5种不同燃料时的实际道路PM和NOx排放特性随车速、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试验公交车的平均车速为19.9km/h,怠速工况运行时间占22%,非怠速工况中加减速工况运行时间占76%;该车的瞬态NOx、PM质量排放与车速有很好的跟随性;试验公交车在燃用5种不同燃料时的NOx和PM质量排放均随着车速、加速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纯柴油中掺入煤制油能有效降低NOx质量排放,掺混比例越高,降低效果越显著;在纯柴油中掺入煤制油能同时降低核态颗粒和聚集态颗粒的排放,同时使聚集态颗粒排放峰值粒径减小,从而大幅降低了PM的排放,煤制油掺混比例越高,降低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煤制油 柴油公交车 实际道路 PM和NOx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柴油轿车实际道路的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丕强 丁佩磊 +1 位作者 胡志远 楼狄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研究了柴油轿车燃用煤制油(CTL柴油)的道路瞬态颗粒排放特性,主要研究了其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特性。选用3种典型的城市道路类型,包括市区主干道、市区次干道和市区快速路。燃用了纯柴油、纯CTL柴油、其他3种不同掺混配比的CTL柴油混合... 研究了柴油轿车燃用煤制油(CTL柴油)的道路瞬态颗粒排放特性,主要研究了其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特性。选用3种典型的城市道路类型,包括市区主干道、市区次干道和市区快速路。燃用了纯柴油、纯CTL柴油、其他3种不同掺混配比的CTL柴油混合燃料。研究结果表明:该车实际道路的瞬态排气颗粒数量与车速变化有良好的跟随性。该车燃用各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均呈现双峰对数分布。随着车速增加,不论是核态颗粒还是聚集态颗粒,颗粒数量排放率在全粒径范围均持续上升。CTL柴油降低了该轿车的排气核态颗粒和聚集态颗粒数量,尤其是大幅降低了100nm以上聚集态颗粒的数量排放,且随着CTL柴油配比的增加呈现持续降低趋势。随着燃料中CTL柴油配比的增加,这3种道路类型下柴油轿车的排气颗粒总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市区快速路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轿车 煤制油 实际道路 颗粒数量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的缸内直喷乙醇HCCI燃烧的瞬态空燃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寅童 邓俊 +2 位作者 史现 吴志军 李理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考虑到HCCI燃烧模式对于循环间变动很敏感,基于瞬态CO_2/CO和HC排放测试仪,利用缸内直喷HCCI发动机台架,对乙醇HCCI燃烧循环间的排放及瞬态空燃比进行检测,并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连续循环的瞬态空燃比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喷油量... 考虑到HCCI燃烧模式对于循环间变动很敏感,基于瞬态CO_2/CO和HC排放测试仪,利用缸内直喷HCCI发动机台架,对乙醇HCCI燃烧循环间的排放及瞬态空燃比进行检测,并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连续循环的瞬态空燃比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喷油量的变化对瞬态空燃比的波动影响最大,发动机转速和进气温度的影响依次降低;瞬态空燃比与缸内燃烧压力峰值显著相关,当瞬态空燃比上升时,缸压峰值降低,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乙醇 均质充量压燃 瞬态空燃比 瞬态排放 燃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芯制热导线的实时在线融冰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仁杰 曾成碧 +3 位作者 莫思特 苗虹 王勇 查云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49,141,共5页
为消除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提出了一种基于钢芯制热导线的实时在线融冰技术,通过在钢芯与铝绞线之间加入一层绝缘层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导线。为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仿真了通过80A电流时复合... 为消除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提出了一种基于钢芯制热导线的实时在线融冰技术,通过在钢芯与铝绞线之间加入一层绝缘层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导线。为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仿真了通过80A电流时复合导线铝绞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复合导线铝绞线温度快速达到0℃以上,能够满足融冰需求;最后制作了试验样品进行试验验证,在近似恒温条件下,研究了25mm覆冰的融化过程,获得了电流大小、环境温度及覆冰重量对融冰时间变化的影响,未考虑重力作用影响计算所得融冰时间与实际融冰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该试验可为研究覆冰导线实时在线融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在线融冰 新型复合导线 有限元分析 融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雨环境下润湿性表面覆冰黏附力测试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斌 杨钦 +4 位作者 何骥鸣 谭生 陈添 罗一旻 罗庄竹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7-371,共5页
覆冰黏附力是仿生超疏水材料防结冰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根据覆冰样片降温过程中产生应变受冰层黏附力作用的原理,提出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于模拟冻雨结冰环境下在线检测覆冰黏附力的方案.应变片应变信号经数据采集、信号转换... 覆冰黏附力是仿生超疏水材料防结冰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根据覆冰样片降温过程中产生应变受冰层黏附力作用的原理,提出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于模拟冻雨结冰环境下在线检测覆冰黏附力的方案.应变片应变信号经数据采集、信号转换和软件处理,实现了应变传感电压实时监测与在线显示,结合受力分析对比计算出不同润湿性表面覆冰黏附力.该方法可实时表征低温结冰环境下不同润湿性表面的结/融冰行为及覆冰黏附力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润湿性表面 覆冰黏附力 实时监测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结冰探测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海霞 袁冬莉 张正明 《电子设计工程》 2015年第5期84-86,90,共4页
为了模拟无人机探头式结冰探测器的功能,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无人机探头式结冰探测器的Simulink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中包括结冰模拟、探头频率模拟、结冰厚度解算、加热模拟四个部分。并基于RTW和Vxworks建立了此结冰探测器的实... 为了模拟无人机探头式结冰探测器的功能,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无人机探头式结冰探测器的Simulink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中包括结冰模拟、探头频率模拟、结冰厚度解算、加热模拟四个部分。并基于RTW和Vxworks建立了此结冰探测器的实时仿真系统,仿真的结果利用LabVIEW来显示。实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了对无人机探头式结冰探测器的功能模拟,为类似系统模型的建模与实时控制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结冰探测器 SIMULINK模型 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海洋平台冰振监测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延林 赵熺煜 +4 位作者 唐达 张大勇 柯轲 王磊 岳前进 《中国海洋平台》 2018年第2期43-48,53,共7页
传统的海洋平台冰振监测系统虽然能够准确获取平台振动数据,但存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空间占用率与成本高、可靠性不足、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因此,在冰振监测系统的研究中融入物联网的思想,并以集成化、模块化为设计理念研发出海洋平台... 传统的海洋平台冰振监测系统虽然能够准确获取平台振动数据,但存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空间占用率与成本高、可靠性不足、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因此,在冰振监测系统的研究中融入物联网的思想,并以集成化、模块化为设计理念研发出海洋平台冰振监测物联网系统。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冰振监测物联网系统所测冰振数据传输稳定、精度较高,可为基于冰振监测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冰激振动 实时监测 物联网 集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承力索的覆冰厚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婉娇 刘明光 +2 位作者 王圣昆 王娟 王诗月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3-146,170,共5页
接触网覆冰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为了及时开展防融冰工作,提出一种高效快捷的基于在线监测的覆冰状态分析方法,实时分析接触网的覆冰状态。分析覆冰形成的气象条件以及接触网覆冰的物理模型;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覆冰对接触网补偿... 接触网覆冰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为了及时开展防融冰工作,提出一种高效快捷的基于在线监测的覆冰状态分析方法,实时分析接触网的覆冰状态。分析覆冰形成的气象条件以及接触网覆冰的物理模型;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覆冰对接触网补偿装置补偿位移b值的影响,得出覆冰厚度简单近似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设计覆冰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并将系统投入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达到一定的环境条件时,接触网会发生覆冰,且接触线与承力索的覆冰形态不同;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接触网补偿装置的补偿位移不断增大,根据承力索补偿位移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覆冰厚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覆冰 B值 在线监测 实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的实时以太网总线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发明 李师 +2 位作者 张艳荣 于志浩 卓问 《集成电路应用》 2020年第4期32-34,共3页
设计了车载以太网控制器,并且研发出适用于汽车控制系统的实时通信协议,将传统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进行升级,建立两种新的通信机制,请求应答模式和定时主动上报模式,使众多的从站控制设备与主控制中心之间有序高效进行信息交流,而且采取... 设计了车载以太网控制器,并且研发出适用于汽车控制系统的实时通信协议,将传统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进行升级,建立两种新的通信机制,请求应答模式和定时主动上报模式,使众多的从站控制设备与主控制中心之间有序高效进行信息交流,而且采取了同步机制使多设备同步运行能力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之上,移植改进CANopen应用层标准。实现了以太网与传统CAN通信总线的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应用 汽车以太网 软件协议 实时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芯片架构和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卫松 《集成电路应用》 2020年第6期10-13,共4页
时间敏感网络TSN是以以太网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标准,具有时间同步、延时保证等确保实时性的功能。任何需要分布式测量或控制的应用都可以从TSN中受益。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芯片是实现TSN传输的物理载体。利用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可... 时间敏感网络TSN是以以太网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标准,具有时间同步、延时保证等确保实时性的功能。任何需要分布式测量或控制的应用都可以从TSN中受益。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芯片是实现TSN传输的物理载体。利用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可以实现TSN网关芯片的高度集成化、高度可配置。分析TSN相关协议标准,以及基于TSN协议的网关芯片的框架结构,探讨TSN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设计 时间敏感网络 实时性 不确定网络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