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充灌溉下施肥量及基追比对陕北高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俊城 曹红霞 +3 位作者 任利宇 张斌 艾玉玉 李志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针对陕北地区高粱生产中灌溉水资源不足和肥料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于2023年在陕西榆林开展施肥量和基追比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补灌条件下3种施肥量(标准施肥量,Z100;80%标准施肥量,Z80;60%标准施肥量,Z60)结合3种基追比(基肥∶拔节肥∶... 针对陕北地区高粱生产中灌溉水资源不足和肥料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于2023年在陕西榆林开展施肥量和基追比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补灌条件下3种施肥量(标准施肥量,Z100;80%标准施肥量,Z80;60%标准施肥量,Z60)结合3种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开花肥=8∶1∶1,F82;基肥∶拔节肥∶开花肥=6∶2∶2,F64;基肥∶拔节肥∶开花肥=4∶3∶3,F46)对高粱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基追比对高粱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显著(P<0.05)。Z80F46处理具有明显干物质积累优势,成熟期Z80F46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Z80F82和Z80F64处理分别增加23.47%和11.01%。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发现,Z80F46处理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较Z80F82和Z80F64处理分别提升了22.81%和7.67%;最大积累速率达到时间分别延长了8.08 d和3.24 d;平均积累速率分别提升了17.46%和43.69%。同时,Z80F46处理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积累以及花前花后干物质的转运和同化,同一基追比条件下,Z80F46处理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与Z100F46和Z60F46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9.75%和57.12%;同一施肥量下,Z80F46处理与Z80F82和Z80F64处理相比,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分别增加81.82%和10.90%,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分别增加101.71%和93.34%。此外,Z80施肥量与Z100和Z60施肥量下同一基追比处理相比,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25%~54.35%和42.49%~81.50%;同一施肥量下,Z80F46处理与Z80F82和Z80F64处理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35%和9.25%。综上,推荐适宜陕北地区高粱种植的滴灌施肥方案为标准施肥量条件下减量20%,基肥∶拔节肥∶开花肥调整为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施肥量 基追比 干物质积累 产量 补充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用量和基追肥氮比例对稻茬烤烟氮、磷、钾积累和产量、产值的影响
2
作者 刘凌华 谭志鹏 +10 位作者 李思军 吴文信 陈夏晔 马胤华 刘怡璟 宗毅 李旭 于大鹏 谢小丽 成明珠 邓小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2-1715,共14页
探究烟稻复种区烤烟氮、磷、钾养分积累,烟叶产量、产值对施氮量和基追肥氮比例的响应,为稻茬烤烟制定施肥策略。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氮用量水平150、165、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为3∶7、5∶5,采用效应值(η_(p)^(2))分析氮用量... 探究烟稻复种区烤烟氮、磷、钾养分积累,烟叶产量、产值对施氮量和基追肥氮比例的响应,为稻茬烤烟制定施肥策略。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氮用量水平150、165、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为3∶7、5∶5,采用效应值(η_(p)^(2))分析氮用量、基追肥氮比例及其互作对氮、磷、钾养分积累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烤烟积累的氮、磷、钾养分主要分配给烟叶,且随着烤烟生长,分配给烟叶的比例也减少。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烤烟的氮积累量、烟叶产量、产值也增加;减少基肥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烟株氮积累量和烟叶产量、产值,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偏生产效益。氮用量、基追肥氮比例及其互作对烤烟氮积累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42.89%、29.63%、27.47%,对磷积累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8.62%、24.12%、37.25%,对钾积累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1.22%、21.24%、37.54%,对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62.13%、6.34%、31.53%,产值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7.30%、14.74%、37.95%。整个生育期,施氮量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3∶7处理的氮积累量相对较多;在团棵期和圆顶期,施氮量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3∶7处理的磷、钾积累量相对较多;施氮量180 kg/hm^(2)和基追肥氮比例3∶7处理烤烟产量和产值最高。因此,在烟稻复种区,氮用量对烤烟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最大,烤烟生产中基肥氮比例由50%减少至30%,可提高烟叶氮积累量,有利于烟叶产量、产值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烤烟 施氮量 基追肥氮比例 养分积累与分配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兵 高玮 +8 位作者 李洪杰 杜梦扬 王学霞 陈延华 倪小会 赵萌 谷佳林 董淑祺 李子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3-885,共13页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BF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和CRBF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基施和追施肥后,监测了氨挥发量、强度和损失率。分析了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了施肥经济效益。【结果】与FFP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不显著;CRBF1和CRBF2处理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8.87~9.86 kg/kg,CRBF2处理玉米氮肥回收率提高了48.4%(P<0.05);CRBF1和CRBF2处理冬小麦季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0.3%~37.2%、5.22~5.77 kg/kg和6.52~7.06 kg/kg(P<0.05)。与FFP和OPT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肥料+施肥人工投入减少381~960元/hm^(2),周年净收入增加1208~2654元/hm^(2)。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氨挥发损失量、损失强度和损失率较FFP处理分别降低了69.7%~71.9%、72.0%~74.5%和90.0%~94.1%(P<0.05)。【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夏玉米季按照5∶5、3∶7,或者按照7∶3、5∶5的比例掺混一次性基施,均可在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劳力投入的条件下,确保周年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益,并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高产高效、轻简施肥的有效氮肥施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一次性基施 氨挥发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基肥减氮施用对植烟土壤总碳、总氮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赵纪 李航 +8 位作者 苏梦迪 胡丽涛 敖飞 黄浪平 傅春梅 罗钧钊 陈军华 马啸 张松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01,共9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施肥(纯氮111 kg·hm^(-2))为对照(GCK),设置高碳基肥450 kg·hm^(-2)+减氮10%(G3)、高碳基肥750 kg·hm^(-2)+减氮20%(G5)和高碳基肥1050 kg·hm^(-2)+减氮30%(G7)共4个处理,研究其对植烟...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施肥(纯氮111 kg·hm^(-2))为对照(GCK),设置高碳基肥450 kg·hm^(-2)+减氮10%(G3)、高碳基肥750 kg·hm^(-2)+减氮20%(G5)和高碳基肥1050 kg·hm^(-2)+减氮30%(G7)共4个处理,研究其对植烟土壤总碳、总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ITS测序技术分析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总碳和总氮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碳基肥减氮施用处理G7提高植烟土壤总碳含量和碳氮比(移栽后60、90 d),降低土壤总氮含量(移栽后60、90 d)。(2)高碳基肥减氮施用处理G3显著提高土壤真菌丰富度(移栽后30、90 d)。(3)高碳基肥减氮施用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提高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相对丰度(移栽后60 d),降低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提高了木霉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降低了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移栽后60 d)。(4)高碳基肥减氮施用通过影响土壤总碳、总氮含量和碳氮比改变其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高碳基肥1050 kg+纯氮77.7 kg(G7)对植烟土壤总碳、总氮、碳氮比以及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基肥 减氮施用 总碳 总氮 碳氮比 真菌群落结构 植烟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8
5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4 位作者 翟晶 蔡明历 曹凑贵 展茗 唐湘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9,共7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什下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和240kg/hm^2N)和两种基追比例(即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40%:30%:30%(A)和30%:20%:50%(B...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大田条什下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和240kg/hm^2N)和两种基追比例(即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40%:30%:30%(A)和30%:20%:50%(B)),共5个处理,依次记作N0、N150A、N150B、N240A、N240B。结果表明,在0—240kg/hm2范围内,提高氮肥水平,显著增加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数量以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成熟期高氮处理(240kg/hm2)水稻吸收的肥料氮素、土壤氮素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多,分别为110.25、65.91、32.69kg/hm2,而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下降,氮素损失率增加。在相同的氮肥水平下,采用基肥:蘖肥:秘粒肥比例为30%:20%:50%时,水稻吸收的肥料氮数量显著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土壤戏留率提高,氮素损失率降低。适量施氮并增加穗粒肥的施氮比例,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0kg/hm2及丝肥:蘖肥:穗粒肥为30%:20%:50%的施氮处理是兼顾产量和环境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基追比例 15N 氮素吸收 转运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姜丽娜 郑冬云 +3 位作者 王言景 姚利娇 邵云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3,共5页
为给豫中地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 为给豫中地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小麦叶片生理及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充足的基氮有利于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增加氮肥追施比例在拔节期追氮能显著提高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抽穗后叶片丙二醛的含量,籽粒成熟时粒重较高。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的互作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显著,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在豫中地区生态环境下,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以基追比例3∶7在拔节期进行追氮,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穗粒数和粒重,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施用时期 基追比 叶片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对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陆大雷 王德成 +4 位作者 景立权 韩晴 郭换粉 赵久然 陆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7-874,共8页
以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比(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5kghm-2+K2O70kg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kghm-2)对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的... 以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比(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5kghm-2+K2O70kg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kghm-2)对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和回生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虽然受到施肥处理的影响,但总体上变异较小。热焓值受基肥配比影响较小,糊化范围和峰值指数受拔节期追施氮肥量影响较小。在不同基肥配比处理下,糊化范围在基施氮钾时最低,氮磷钾合理配施处理下最高,峰值指数表现和糊化范围相反。在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处理下,热焓值以追氮150kghm-2最高,追氮300kghm-2或不追氮无显著差异。胶凝淀粉冷藏后发生回生,表现为转变温度、热焓值和峰值指数降低,糊化范围变宽。和仅基施氮相比,增施磷或(和)钾都可降低淀粉的回生值和回生淀粉的热焓值,拔节期追氮处理的这两项指标均劣于不追氮处理。回生值与回生淀粉的热焓值和峰值指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P<0.01)和0.41(P<0.05);原淀粉的热焓值与峰值指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P<0.01),与回生淀粉热焓值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P<0.05),与终值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追氮150kghm-2时,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较为理想,表现为热焓值较高,回生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DSC 胶凝 回生 基肥配比 拔节期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卜冬宁 李瑞奇 +1 位作者 张晓 李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2,共7页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基追比 追氮时期 生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肥比例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吴玉红 郝兴顺 +6 位作者 陈进 刘勇 付伟伟 魏玲 李小安 吴军舰 李元福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6期354-357,共4页
为探讨马铃薯微型薯合理的氮肥施肥方式,以‘早大白’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了氮肥不同基施和追施比例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肥量为纯氮105 kg/hm2条件下,单株结薯方面,基追比为5:2时,单株结薯最... 为探讨马铃薯微型薯合理的氮肥施肥方式,以‘早大白’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了氮肥不同基施和追施比例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肥量为纯氮105 kg/hm2条件下,单株结薯方面,基追比为5:2时,单株结薯最多,全部做基肥的处理,单株结薯最低;单粒重方面,基追比为2:1时,单粒重最大,全部追肥的处理最低。可见氮肥基施和追施配合有利于提高单株结薯率及平均单粒重。因此,微型薯生产重视氮肥基施同时配合追施比较符合移栽的试管苗对氮肥的吸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薯 基追比 单粒重 单株结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对烤烟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莎莎 符云鹏 +5 位作者 牛志强 习红昂 闫伸 曾宇 樊武广 王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对烤烟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烟株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氮肥不同基施与追施比例(T1.全部氮肥作基肥... 【目的】研究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对烤烟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烟株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氮肥不同基施与追施比例(T1.全部氮肥作基肥;T2.氮肥80%作基肥,20%作追肥;T3.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对烟株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增加氮肥追施比例能提高后期烤烟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烤烟整个生育期,施氮处理的烟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基本表现为随氮肥追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且均高于对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以T3处理最高。移栽后45d,T1处理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移栽后60~75d,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基本随着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结论】追施氮肥保证了烟株后期生长对氮肥的同化能力,改善了烟株的光合特性,其中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为最佳施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 基追肥比例 光合特性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稻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艾平 邓接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989-4991,共3页
2004年早季在试验大田里研究了N肥施用量对赣早籼4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早稻的全层施肥技术效应,旨在探求能服务于生产的合理的栽培技术。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肥料全层施用保证了水稻前期的营... 2004年早季在试验大田里研究了N肥施用量对赣早籼4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早稻的全层施肥技术效应,旨在探求能服务于生产的合理的栽培技术。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肥料全层施用保证了水稻前期的营养供应,与分次施肥法比较2种全层施肥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生快发,增加了有效穗数,实现了群体总颖花数的提高。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后期群体吸氮量比化肥处理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小,能较长时间维持较大的光合面积,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籽粒的充实,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该项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工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新型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肥 产量 品质 全层施肥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齐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N量为112.5~187.5kg/hm ̄2(N:P_2O_5:K_2O为1:1:2),基肥N占30%~70%的范围内,研究了施肥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生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N量为112.5~187.5kg/hm ̄2(N:P_2O_5:K_2O为1:1:2),基肥N占30%~70%的范围内,研究了施肥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生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烟株的生长发育加快,但施肥量过大对烟株前期生育有不利影响;烤烟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递增,品质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当施N量为150~187.5kg/hm ̄2时,以基肥N占50%的烟株生长发育最好,产量高,品质佳;当施N量为112.5kg/hm ̄2时,以基肥N占70%的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施肥量 基肥 产量 品质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宜伦 苗玉红 +2 位作者 张许 韩燕来 谭金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46-48,共3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养分积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植株养分积累量;钾肥分次施用增产效果好于钾肥全部基施,亦能增加冬小麦后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养分积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植株养分积累量;钾肥分次施用增产效果好于钾肥全部基施,亦能增加冬小麦后期植株养分积累量,提高钾肥利用效率。钾肥增产率为1.59%~7.55%、钾肥农学效率为1.21~5.75 kg/kg、钾肥利用率为36.37%~57.63%、钾肥偏生产力为77.37~81.91 kg/kg,各施钾处理中均以钾肥50%基肥+50%拔节期追肥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钾肥 基追比 养分积累 钾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烤烟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景延秋 袁秀秀 +5 位作者 詹辉 张豹林 刘英杰 王卫峰 刘怀奇 鲁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4-1659,共6页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追肥比例与追肥次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基追肥比例的减少,烤烟的蛋白质呈减少趋势,还原糖...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追肥比例与追肥次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基追肥比例的减少,烤烟的蛋白质呈减少趋势,还原糖、总糖呈增加趋势;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蛋白质、总氮、烟碱呈增加趋势,钾、氯、糖碱比、氮碱比呈减少趋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追肥次数对其影响不明显;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1次追肥处理大于2次追肥处理,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2次追肥大于1次追肥,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基追肥比例减小与追肥次数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烟叶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方面分析,以基追肥比例80∶20和1次追肥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追肥比例 追肥次数 常规化学成分 中性致香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基肥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瑞凤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
对水稻基肥不同施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整地全层施基肥与氮肥比例(基肥∶蘖肥)4∶3的互作增产效果明显,能合理、持久、有效保持土壤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满足水稻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获得了9870kg/hm2的产量,较其... 对水稻基肥不同施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整地全层施基肥与氮肥比例(基肥∶蘖肥)4∶3的互作增产效果明显,能合理、持久、有效保持土壤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满足水稻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获得了9870kg/hm2的产量,较其它互作组合增产389~2657kg/hm2,增产幅度4.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肥 氮肥比例 互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绥粳4号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李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28-30,66,共4页
[目的]研究绥粳4号的最佳施肥方式。[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4个因子分别为基施氮肥比例(X_1)、氮肥施入量(X_2)、磷肥施入量(X_3)、钾肥施入量(X_4),每个处理设置5个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基施氮肥比例对黑龙江省第二... [目的]研究绥粳4号的最佳施肥方式。[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4个因子分别为基施氮肥比例(X_1)、氮肥施入量(X_2)、磷肥施入量(X_3)、钾肥施入量(X_4),每个处理设置5个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基施氮肥比例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水稻品种绥粳4号品质的影响。[结果]基施氮肥比例、氮、磷、钾对绥粳4号品质效应回归方程:Y=64.28+0.26X_1+0.12X_2+0.14X_3+0.11X_4-0.005X_1~2-0.000 7X_2~2-0.000 9X_3~2-0.001X_4~2+0.000 6X_1X_2+0.0002X_1X_4+0.0002X_2X_4-0.0001X_3X_4。当食味评分达最高值83.1时,绥粳4号的基施氮肥比例、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35.7%、112.8 kg/hm^2、70.8 kg/hm^2、51.7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水稻品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施氮肥比例 施肥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对雪茄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宇航 张瑞娜 +2 位作者 秦燕青 孙惠青 宁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14-17,共4页
为四川什邡烟区雪茄烟叶的生产与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对雪茄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增大氮肥的基肥比例有利于提高烟株的农艺性状,中部叶长、中部叶宽、株高、叶数、叶... 为四川什邡烟区雪茄烟叶的生产与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对雪茄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增大氮肥的基肥比例有利于提高烟株的农艺性状,中部叶长、中部叶宽、株高、叶数、叶长和叶宽等均以氮肥基追比例为8∶2最佳,分别为67.6 cm、42.9 cm和253.2 cm、27.9片、48.2 cm和25.5 cm;物理性状,叶面密度、单叶重和拉力均以氮肥基追比例为5∶5最大,分别为0.072 g/m 2、6.12 g和1.35 N;外观质量,氮肥基追比例为5∶5总体较好;化学成分含量,氮肥基追比例为5∶5和4∶6时相对较为适宜;感官评吸质量,不同处理烟叶香型风格均为雪茄风格,氮肥基追比例为6∶4和5∶5烟叶雪茄风格更显著,均为较显+,且质量档次相对较高;氮肥基追比例以5∶5时各指标总分最高,为75.7分,以8∶2最低,为73.3分。内在评吸质量总体上以氮肥基追比例为5∶5最好,6∶4其次,8∶2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基追肥比例 雪茄 农艺性状 品质 什邡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直播稻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乾顺 吴启侠 +3 位作者 朱建强 乔月 彭瑞雪 范楚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5-923,共9页
为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对直播稻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深两优332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8个不同氮肥基追比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0∶8∶2(T1)、0∶6∶4(T2)、2∶6∶2(T3)、2∶4∶4(T4)、4∶6∶0(T5)、4∶4∶2(... 为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对直播稻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深两优332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8个不同氮肥基追比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0∶8∶2(T1)、0∶6∶4(T2)、2∶6∶2(T3)、2∶4∶4(T4)、4∶6∶0(T5)、4∶4∶2(T6)、4∶2∶4(T7)、6∶4∶0(农民习惯施肥,T8),以不施氮肥(T0)为对照(CK),以期筛选出最适合直播稻的氮肥施用方法。结果表明:分蘖盛期、拔节期以T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明显高于T8处理,分别比T8处理高11.03%、4.04%,且拔节期T5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T1、T2处理,分别比T1、T2处理高9.19%、11.96%;孕穗期以T6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比T5处理高6.12%;成熟期以T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比T8处理高12.68%。与T8处理相比,氮肥基施40%可以增加直播稻在分蘖盛期、拔节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与T8处理相比,氮肥适量后移作穗肥施用(T6处理)可增加直播稻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在产量上,T5、T6、T7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T5处理与其他5个处理及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T5处理的产量比T8处理高7.68%,比T1、T2处理高27%~30%。由此可以看出,氮肥适量基追配施以及氮肥适当后移可以显著提高直播稻的产量。在氮肥吸收利用方面,T5处理和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利率和农学利用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T5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T5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比T8处理高7.61%、15.04%,分别比T1处理高21.79%、73.68%,分别比T3处理高14.02%、23.47%,氮肥适当后移可以提高直播稻氮肥利用率。通过比较直播稻氮肥不同基追肥配施下干物质量、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可以得出,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6∶0和4∶4∶2为直播稻的较佳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氮肥基追比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磷肥不同基追比对石灰性土壤上滴灌盆栽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林 夏晓阳 +8 位作者 普正仙 王芳 王祥斌 刘烨东 吕海丽 王雨欣 蒲巧铃 危常州 张新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6-952,共7页
【目的】研究了3种聚磷酸磷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石灰性土壤滴灌棉花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石灰性土壤上聚磷酸磷肥在滴灌棉花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棉花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滴灌盆栽试验。用聚合度为2.3、1.8的聚磷酸铵和聚... 【目的】研究了3种聚磷酸磷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石灰性土壤滴灌棉花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石灰性土壤上聚磷酸磷肥在滴灌棉花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棉花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滴灌盆栽试验。用聚合度为2.3、1.8的聚磷酸铵和聚合度为3.0的聚磷酸钾分别与常规磷酸二铵混合,得到3种含聚磷酸的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APP2和KTPP,掺混磷肥中3%的P_(2)O_(5)来自聚磷酸磷肥。在施磷量均为P_(2)O_(5)0.2 g/kg土壤前提下,每个掺混磷肥设基追比7∶3(F_(7∶3)),1∶1(F_(1∶1))和3∶7(F_(3∶7))3个处理,同时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共10个处理。棉花出苗后110天收获,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和含磷量,同时分别测定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结果】3种供试聚磷酸磷肥在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F_(7∶3)处理显著低于F_(1∶1)和F_(3∶7)处理,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3个施用比例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F_(7∶3)处理下,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KTPP处理显著高于APP1和APP2。在F_(1∶1)和F_(3∶7)处理下,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KTPP和APP1显著高于APP2。F_(1∶1)处理棉花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均高于F_(7∶3)和F_(3∶7)处理。F_(1∶1)处理棉花结铃数最高,F_(3∶7)处理最低。F_(1∶1)处理下,KTPP和APP1棉花结铃数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APP2。F_(7∶3)和F_(1∶1)处理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F_(3∶7)处理。在F_(1∶1)和F_(3∶7)基追比处理下,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表现为KTPP显著高于APP2,而APP1处于两者间。【结论】3种不同聚磷酸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上对棉花的肥效表现为聚磷酸钾最优,其次为聚合度为2.3的聚磷酸铵,聚合度为1.8的聚磷酸铵效果略差。3种聚磷酸磷肥均以基追比1∶1施用棉花生物量积累和棉花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磷肥 基追比 滴灌棉花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对旺长期和成熟期烤烟地上部氮素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军 陈能场 +6 位作者 丁效东 陈泽鹏 谢玉华 王行 傅献忠 王晓宾 贺广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8-1275,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地上部氮挥发研究装置研究施氮量和基追比[对照处理:不施氮;传统施氮处理:施氮量为0.30 g(N).kg 1(土),基追肥比为7︰3;优化施氮处理:施氮量为0.15 g(N).kg 1(土),基追肥比为3︰7]对烤烟"粤烟97"在旺长期和...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地上部氮挥发研究装置研究施氮量和基追比[对照处理:不施氮;传统施氮处理:施氮量为0.30 g(N).kg 1(土),基追肥比为7︰3;优化施氮处理:施氮量为0.15 g(N).kg 1(土),基追肥比为3︰7]对烤烟"粤烟97"在旺长期和成熟期地上部氮素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和传统施氮处理相比,优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烤烟地上部NO的挥发速率;但是3种施氮处理下成熟期烤烟对NO2表现为净吸收,且平均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3种施氮处理中,传统施氮处理无论是旺长期还是成熟期烤烟地上部平均N2O挥发损失量最高,其次是优化施氮处理,对照处理最小;传统施氮处理和优化施氮处理成熟期烤烟地上部平均N2O挥发损失量分别是旺长期的3.06倍和6.12倍。旺长期3种施氮处理之间烤烟地上部NH3挥发没有显著差异;但成熟期时,与传统施氮处理相比,优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地上部NH3挥发速率。减少施氮量和优化基追比例可减少旺长期和成熟期烤烟地上部N2O挥发,但增加成熟期NH3挥发。上述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氮肥后移)尽管促进烤烟中后期氮素吸收,但也促进了烤烟内源N2O形成、排放。因此,优化施氮(氮肥后移)对抑制烤烟氮素挥发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施氮量 基追比 优化施氮 地上部氮素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