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atchet效应的平面纳米二极管
1
作者 许坤远 王钢 宋爱民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27,共4页
采用二维系综蒙特卡罗方法对平面纳米结构的电响应特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加工过程所带来的表面电荷能够用来改变纳米沟道中的电场分布,从而使得纳米沟道中的电势分布呈现出空间不对称。由于Ratchet效应,此时通过... 采用二维系综蒙特卡罗方法对平面纳米结构的电响应特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加工过程所带来的表面电荷能够用来改变纳米沟道中的电场分布,从而使得纳米沟道中的电势分布呈现出空间不对称。由于Ratchet效应,此时通过纳米沟道的电子输运将体现出方向性,这使得该器件具有类似于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通过优化结构,还可以获得开启电压为零的器件。由于该器件为纳米量级,因此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模拟结果表明在亚太赫兹波段,该器件有不为零的整流信号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chet效应 蒙特卡罗模拟 纳米 电势 阈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deformation due to stress-controlled high-cyclic loading in granular soils
2
作者 贾鹏飞 孔令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06-2315,共10页
A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valid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s due to high-cyclic loading. An accumul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A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valid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s due to high-cyclic loading. An accumul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only the envelope of the maximum plastic deformations generated during the cyclic loading process,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accumulated deformation by means of relatively large load cycle increments. The concept of volumetric hardening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odel and a so-called overstress formulation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the accumulated volumetric deformation as a state parameter. The model accounted for ratcheting shakedown and accumulation such as a pseudo-yield surface(a shakedown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loading inside the current virgin yield surface which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well-known modified Cam-clay model. Finally,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data from the stress-controlled drained cyclic triaxial tests on homogeneous fine grained sands. It is seen that the model can successfully represent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of both volumetric and deviatoric deformation caused by repeated drained loading over a large number of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cheting accumulation secondary deformation response envelope high-cyclic loading granular soi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TA2纯钛的时间相关棘轮行为
3
作者 李琦 陈开卷 +2 位作者 石文翔 阚前华 康国政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111,共8页
在室温下对TA2纯钛进行不同加载工况(不同应力水平、不同应力速率下的拉-压和拉-拉循环,拉-压保载循环,变应力4级加载)下的单轴非对称应力控制循环变形试验以及蠕变-循环变形交替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应力速率、峰/谷值应力保持时间和... 在室温下对TA2纯钛进行不同加载工况(不同应力水平、不同应力速率下的拉-压和拉-拉循环,拉-压保载循环,变应力4级加载)下的单轴非对称应力控制循环变形试验以及蠕变-循环变形交替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应力速率、峰/谷值应力保持时间和保持形式以及加载历史对棘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A2纯钛的棘轮行为具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棘轮应变和应力-应变滞回环面积均随着应力速率降低而增大;只有峰值应力保持工况的棘轮应变高于峰/谷值应力同时保持的工况,且保持时间越长,棘轮应变越大。先蠕变后循环变形与先循环变形后蠕变的最终峰值应变接近且均低于具有峰值应力保持的工况,说明蠕变和棘轮的交替进行会促进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纯钛 棘轮 时间相关 蠕变-棘轮交互作用 加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谱红外/太赫兹量子棘轮探测器研究进展(内封面文章·特邀)
4
作者 楚卫东 白鹏 +4 位作者 杨宁 王屹 韩尚杰 王迎新 赵自然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5,共14页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场景。就工作原理、工作模式、研究进展、能带工程等方面介绍GaAs基经典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文中提出的量子棘轮红外探测器(QRIP)的研究进展,从QRIP器件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其优势及可行性。通过研究QRIP不同的杂质类型、掺杂浓度、生长工艺、能带结构等条件以研究其工作机理及量子特性,列出了不同结构QRIP器件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棘轮结构在无外加电场下能够对红外能量进行探测,同时在特定的偏压下能够实现光谱可调的性质以实现宽谱的探测。进一步地,将QRIP集成LED制备出量子棘轮上转换器件,其能够实现4~200 THz的超宽谱探测,同时量子棘轮上转换探测器在25 K时响应率可以达到0.4 A/W。该研究表明了量子棘轮探测器能够有效提升器件的工作温度、响应光谱范围,为高工作温度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太赫兹探测器 宽谱探测器 高温太赫兹探测 量子棘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时定额、棘轮强度与最优管理者行为
5
作者 崔健波 迟铮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1,I0096-I0100,共12页
为确定工时定额,制造单元管理者的上级(总部)将观察到的过往绩效纳入考虑,当期更优的绩效水平触发未来更低的工时定额,引致棘轮问题。构建模型,包含生产关系、棘轮、激励方案等三要素。总部根据简明规则调整定额,对工时实现水平集求解,... 为确定工时定额,制造单元管理者的上级(总部)将观察到的过往绩效纳入考虑,当期更优的绩效水平触发未来更低的工时定额,引致棘轮问题。构建模型,包含生产关系、棘轮、激励方案等三要素。总部根据简明规则调整定额,对工时实现水平集求解,产生随机动态规划问题,发现管理者预期奖励的最大化现值;Howard策略改进算法求解最优工时实现策略奖励值,以及伴随策略;不动点定理证明存在最优的工时定额与实现策略。研究发现,取决于棘轮强度,差异极大的管理者行为出现。非常大的定额降低率能够导致固有工时处的努力水平始终出现,适中紧绷条件下,管理者选择一个较高工时实现值而不是在固有工时处生产,行为却能诱使代理人传递固有工时降低的准确信息给委托人。研究表明,最优行为要求管理者揭示平均固有工时降低率,只要棘轮过程不太紧绷;管理者通常稍许超额完成目标,这一行为将是最优,如果总部轻微低估平均固有工时降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时定额 信息不对称 棘轮强度 最优管理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药品专利制度的棘轮效应与中国因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冯震龙 章正璋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国际上药品专利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棘轮效应相伴而生。TRIPS“最低标准”阻止保护水平降低,构成药品专利制度棘轮的止回棘爪;在主体—行为二元视角下,跨国药企与属国及各自驱动策略相互作用形成棘轮的前进动力,引发TRIPS-Plus规则向全球... 国际上药品专利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棘轮效应相伴而生。TRIPS“最低标准”阻止保护水平降低,构成药品专利制度棘轮的止回棘爪;在主体—行为二元视角下,跨国药企与属国及各自驱动策略相互作用形成棘轮的前进动力,引发TRIPS-Plus规则向全球扩散的驱动效果。基于共生理论进行分析,棘轮效应与跨国药企的共生力成正比关系,其实质是属国为提升其共生力而营造有利外部环境的结果。通过审视域外相关立法模式,最后指出,中国应积极运用横向体制转换策略,完善信息交流与利益表达机制;利用“建设性模糊”转换适用国际新制度,采取限缩路径防范专利权扩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专利制度 棘轮效应 共生理论 共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移栽机送苗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董奥辉 刘志彤 +3 位作者 周梦雪 田辉 黄会男 袁志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目的】解决目前全自动移栽机硬质苗盘钵苗输送技术不成熟,送苗准确率和送苗效率过低的问题。【方法】在龙门架全自动移栽机取投苗装置的基础上,针对钵苗输送设计一种全自动送苗装置;纵向输送机构为该装置的关键部件,采用偏置曲柄滑块... 【目的】解决目前全自动移栽机硬质苗盘钵苗输送技术不成熟,送苗准确率和送苗效率过低的问题。【方法】在龙门架全自动移栽机取投苗装置的基础上,针对钵苗输送设计一种全自动送苗装置;纵向输送机构为该装置的关键部件,采用偏置曲柄滑块结构,输送机构的气缸行程和棘轮齿数为设计变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纵向输送机构的自由度、理论角位移及理论气缸行程;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关键部件三维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优化;对优化后的送苗装置样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优化后的纵向输送机构气缸行程为73.80 mm,角位移为48°,棘轮齿数为60;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单次输送,气缸推动棘爪走过8个齿,棘轮转动角度为48°,连续输送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送苗装置进行输送试验,得到机器的平均送苗精度达98.90%,单次送苗最大误差为-0.91 mm,单盘累计误差最大为-2.48 mm。【结论】优化后的送苗装置能够完成硬质苗盘钵苗自动输送任务,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能够实现精准送苗,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自动送苗 棘轮机构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ADAM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研究
8
作者 刘欢 徐英东 +8 位作者 李建 赵询 刘德普 王志强 周莹超 房立家 陈沛 刘庆 沈程骏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为了研究3D打印钛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对缺口附近局部应力与应变场进行详细的分析,深入了解应力和应变场的演变,分析成型方向对结果的影响;其次,开展试验研究并针对成型方向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3D打印钛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对缺口附近局部应力与应变场进行详细的分析,深入了解应力和应变场的演变,分析成型方向对结果的影响;其次,开展试验研究并针对成型方向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缺口根部发生棘轮变形,L3方向的棘轮应变率最大,L1方向的棘轮应变率最小。成型方向对应力三轴度影响并不太明显,并且不同成型方向的弹性应变能几乎没有差别,但成型方向对塑性应变能影响很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同缺口半径的塑性应变能结果差别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 棘轮变形 应力三轴度 应变能 3D打印 成型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关于“极限、安定和棘轮载荷边界的直接计算法”的讨论和应用
9
作者 沈鋆 粟雨平 +1 位作者 彭恒 刘应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预测复杂载荷条件下压力容器结构的承载能力,我国新版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在第5部分附录C中引入了确定元件极限、安定和棘轮载荷边界的直接计算法。该方法基于上、下限定理,能够有效处理任意几何结构和复杂热机载荷... 为预测复杂载荷条件下压力容器结构的承载能力,我国新版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在第5部分附录C中引入了确定元件极限、安定和棘轮载荷边界的直接计算法。该方法基于上、下限定理,能够有效处理任意几何结构和复杂热机载荷组合作用下的安定分析及棘轮分析问题。为帮助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标准,本文提供了一种可选的直接计算法——应力补偿法,并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分析步骤,并以压力容器中常见的斜接管为例,将应力补偿法的结果与增量弹塑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力补偿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分析效率,能够快速确定元件在热机载荷作用下的安定和棘轮边界。直接计算法兼具高效性与准确性,可替代传统方法解决复杂几何下的承载能力评定难题,对推动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设计 直接法 安定边界 棘轮边界 应力补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轮型扶持: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的非市场机制——基于玉照特色刷业20余年历史的考察
10
作者 胡高强 杨发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乡村特色产业打造能有效促进产业振兴,其非市场化机制的运作过程及其成因有待探析。基于玉照镇特色刷业20余年打造史的透视,阐释县乡政府非市场化产业打造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运转动力。研究发现,资源加码与制度强化是乡村特色产业非市场... 乡村特色产业打造能有效促进产业振兴,其非市场化机制的运作过程及其成因有待探析。基于玉照镇特色刷业20余年打造史的透视,阐释县乡政府非市场化产业打造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运转动力。研究发现,资源加码与制度强化是乡村特色产业非市场化打造的核心机制,二者在产业进程中呈现“棘轮型扶持”特征——县乡政府形成了不断强化产业扶持的强大惯性:一是县乡政府通过陆续供给土地资源、加码配套资源、再加码行政资源,形成了资源扶持序列;二是县乡政府针对性实施基础性管理、规范性治理、强制性同形,形成了制度强化序列。资源加码机制逐步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突破结构限制,扩大产业规模;制度强化机制则指引了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提升产业水平。由此认为推动非市场化机制“棘轮型”运作的动力来自县乡政府组织激励的进化:从有限激励到激励刺激再到激励强化。实践证明,在县乡政府“棘轮型扶持”下,大量乡村特色产业拔地而起,星火燎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加码 制度强化 非市场机制 产业打造 棘轮型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棘轮螺旋式钻放一体机构的甘草种植机器人
11
作者 曾敬伟 余江 +3 位作者 林志轩 陈柯良 王祉玥 刘祥源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5期32-35,共4页
【目的】随着甘草药用价值的日益提升及其市场需求的增长,甘草种植面临着人工效率低、技术不成熟及种植环境复杂等挑战,亟需探索智能化甘草种植方案。【方法】开发了一款专为甘草种植设计的智能机器人,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上述问题。... 【目的】随着甘草药用价值的日益提升及其市场需求的增长,甘草种植面临着人工效率低、技术不成熟及种植环境复杂等挑战,亟需探索智能化甘草种植方案。【方法】开发了一款专为甘草种植设计的智能机器人,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上述问题。该机器人集自主播种、智能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于一体,专为沙壤土和壤土环境设计,通过创新的棘轮螺旋式钻放一体机构实现高效集成操作,简化了种植流程;太阳能供电系统与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相结合,能确保全天候运行;具备智能路径规划和避障能力,利用先进算法实现自主作业,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稳定性。【结果与结论】该设计不仅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甘草种植提供了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还为荒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种植机器人 棘轮螺旋式钻放一体机构 智能农业 辊式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幅值影响的超弹性SMA相变棘轮行为宏观唯象本构模型
12
作者 杨涛 刘章锐 +1 位作者 刘博 张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7-212,共6页
为将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性能充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对超弹性SMA丝进行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与广义黏塑性框架下改进的Graesser本构模型,建立了可统一SMA相变棘轮行为与稳定超弹性行为的宏观唯象本构模型。首先通过试... 为将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性能充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对超弹性SMA丝进行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与广义黏塑性框架下改进的Graesser本构模型,建立了可统一SMA相变棘轮行为与稳定超弹性行为的宏观唯象本构模型。首先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应变幅值与循环次数对超弹性SMA相变特征参量及耗能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以SMA非弹性应变的累积量为内变量并考虑马氏体硬化特征,将反映超弹性SMA特征参量的演化方程引入到改进的Graesser模型中,拓展出可统一超弹性SMA相变行为的本构模型;最后利用该本构模型对超弹性SMA单轴循环拉伸时的滞回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对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滞回曲线进行比较,并评估超弹性SMA单圈能量耗散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新模型拓宽了改进模型的适用范围,不仅能够保留原有功能,亦可精确描述变应变幅值影响下的超弹性SMA相变棘轮行为,对单圈能量耗散值预测精度较高。本工作可为工程实践中超弹性SMA耗能元件提供更完善的应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相变棘轮行为 应变幅值 Graesser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宠物自主进食器设计及多体动力学仿真验证与分析
13
作者 王子轩 黄茜茜 +3 位作者 胡琼 陈睿 吴润涵 江小程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文中依据机械原理,设计了一种由棘轮间歇机构与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组成的新型宠物自主进食器,详细介绍了结构方案设计过程和工作原理,并采用UG软件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验证和分析。通过仿真解算方案的求解结果,可以直观了解工作进程中运... 文中依据机械原理,设计了一种由棘轮间歇机构与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组成的新型宠物自主进食器,详细介绍了结构方案设计过程和工作原理,并采用UG软件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验证和分析。通过仿真解算方案的求解结果,可以直观了解工作进程中运动和力的传递与转换,并由仿真曲线分析重要部件的位移、速度和力等动力学参数,对零部件强度进行校核,保证进食器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通过实例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后续生产加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宠物喂食器 自主进食 棘轮机构 多体动力学仿真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左安达 马忠明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循环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评定是压力容器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文章以同时承受循环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的局部结构为例,对其进行温度场和热-机械耦合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应力分类... 循环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评定是压力容器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文章以同时承受循环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的局部结构为例,对其进行温度场和热-机械耦合分析,并重点介绍了一种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应力分类法中对于安定性的评定准则是无论在何种载荷工况下都不允许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SⅣ>3S_(m),而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则允许包括热应力在内的SⅣ>3S_(m),但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棘轮失效和低周疲劳失效按一定的条件和修正系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弹塑性评定,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该方法相较于应力分类法更为精确和先进,相较于直接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更具有工程可操作性和实现性,是一种可在复杂循环载荷工况下解决特殊问题的折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压力容器 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 棘轮失效 低周疲劳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棘轮评定方法的解读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鋆 粟雨平 +2 位作者 陈志伟 陆明万 刘应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8,共9页
针对防止承受复杂循环载荷的承压设备和部件发生棘轮失效的重要性,各国标准给出了相应的评定准则。我国新修订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对棘轮这一重要失效模式给出了弹性分析、简化的弹塑性分析和... 针对防止承受复杂循环载荷的承压设备和部件发生棘轮失效的重要性,各国标准给出了相应的评定准则。我国新修订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对棘轮这一重要失效模式给出了弹性分析、简化的弹塑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等3种评定方法,对该标准中3种棘轮评定方法的分析要求及修订的理论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探讨,通过算例着重介绍了新标准中简化的弹塑性方法和弹塑性方法的应用,并验证了棘轮评定中的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旨在为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新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 4732—2024 分析设计 热应力棘轮 弹塑性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方法的核级双层容器及支承结构热棘轮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亚楠 莫亚飞 +1 位作者 高付海 李晓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核级双层容器承担一回路压力边界和一回路冷却剂“纵深防御”包容的双重安全功能,是高温反应堆本体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然而内层容器在瞬态工况下温度变化剧烈,内外层容器之间导热性能差,内外温差大,热棘轮效应是可能的重要失效机制。... 核级双层容器承担一回路压力边界和一回路冷却剂“纵深防御”包容的双重安全功能,是高温反应堆本体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然而内层容器在瞬态工况下温度变化剧烈,内外层容器之间导热性能差,内外温差大,热棘轮效应是可能的重要失效机制。本文通过建立核级双层容器及支承结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使用非线性方法分析其在热-机循环载荷作用下温度、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研究棘轮效应分布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热棘轮效应显著,是该类容器的主要失效模式;热棘轮敏感区域分布具有多点式的特点,在内外层容器不同部位均有涉及;危险区域的塑性应变累积行为主要出现在循环温度载荷的降温阶段,应变增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步稳定。结论指出热棘轮效应是核级双层容器结构设计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所建立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为核级双层容器热棘轮分析以及一回路工况参数优化设计和应变监测测点布置提供重要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级双层容器及支承结构 热棘轮 非线性方法 多点式分布 工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激励困境:数字情境下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机制——基于海尔链群合约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守文 汤谷良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3,共15页
随着数字技术在激励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化,企业突破激励困境、提高激励效果的需求愈加强烈,精准激励概念应运而生。基于海尔链群合约实践,探索了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过程,以及数字技术对精准激励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实现精准激励... 随着数字技术在激励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化,企业突破激励困境、提高激励效果的需求愈加强烈,精准激励概念应运而生。基于海尔链群合约实践,探索了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过程,以及数字技术对精准激励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实现精准激励需要具备激励目标一致化、激励机制立体化、激励过程可视化与激励结果精准化四个关键因素,并注重以激励结果推进未来激励目标设定,形成激励循环;(2)数字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达成共识、规划路径、激发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四个方面;(3)数字情境下的精准激励机制能够为突破棘轮效应、团队“搭便车”等经典激励困境提供新思路。因此,企业应强化数字技术在激励实践中的应用,实现精准激励,提升激励效果,助力企业价值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激励 数字技术 链群合约 激励困境 棘轮效应 搭便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镭射BOPP基膜循环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子康 于法月 +2 位作者 夏家良 何邦贵 钟灵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为研究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在重复拉伸使用后的弹性模量变化以及应变变化趋势。方法以26μm BOPP薄膜为研究对象,以1、1.5、2、2.5、3、3.5、4 N为最大加载力分别进行加载周期为15次的单轴... 目的为研究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在重复拉伸使用后的弹性模量变化以及应变变化趋势。方法以26μm BOPP薄膜为研究对象,以1、1.5、2、2.5、3、3.5、4 N为最大加载力分别进行加载周期为15次的单轴循环拉伸试验,总结对比循环次数以及加载力对弹性模量及棘轮应变的影响,分析薄膜性能变化趋势。结果通过对比同一加载应力不同循环下的弹性模量以及棘轮应变,发现在预设加载力下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薄膜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其棘轮应变与弹性模量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取均值对比不同加载力下的弹性模量以及棘轮应变变化,发现薄膜弹性模量随加载力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应变以及最小应变均随加载力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BOPP薄膜在循环拉伸中弹性模量及棘轮应变随加载力、循环次数增大的变化趋势;对薄膜性能变化有了一定的预测,并为实际加工中的张力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弹性模量 棘轮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锰钢棘轮行为的细观有限元模拟
19
作者 畅舒心 张娟(导师) +1 位作者 刘骏华 黄兴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基于微观形貌构建含铝中锰钢二维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同时引入马氏体相变演化方程,采用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构建了奥氏体和马氏体组合相的本构模型,对试验钢在单轴拉伸和不同工况下(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分别为700,710 MPa)的... 基于微观形貌构建含铝中锰钢二维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同时引入马氏体相变演化方程,采用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构建了奥氏体和马氏体组合相的本构模型,对试验钢在单轴拉伸和不同工况下(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分别为700,710 MPa)的棘轮行为进行了细观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均匀化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马氏体相变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RVE模型模拟组织演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马氏体相变会使试验钢的单轴拉伸中发生明显强化,并会使奥氏体和铁素体之间出现应力交替现象;当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为700 MPa时,考虑与不考虑马氏体相变模拟的棘轮应变演化曲线几乎重合;当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为710 MPa时,不考虑马氏体相变模拟的棘轮应变增长率明显高于考虑相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棘轮行为 有限元模拟 均匀化模型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30X钢非对称非比例载荷下双轴低周疲劳行为
20
作者 秦晨 晁龙 +5 位作者 陈凡 曹文红 黄国明 夏明 周昌玉 贺小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0,共12页
为研究4130X钢在双轴疲劳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疲劳损伤行为,对4130X钢开展了双轴非对称比例与非比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从双轴循环应变幅、双轴棘轮应变、断口形貌和疲劳寿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双轴加载条件下4130... 为研究4130X钢在双轴疲劳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疲劳损伤行为,对4130X钢开展了双轴非对称比例与非比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从双轴循环应变幅、双轴棘轮应变、断口形貌和疲劳寿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双轴加载条件下4130X钢的低周疲劳与棘轮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双轴载荷比的减小或相位差的增大,双轴均表现出显著的循环软化现象,并且棘轮应变显著增加,双轴棘轮效应更加明显,导致其疲劳寿命减小。与其他加载情况相比,等双轴载荷比下相位差对疲劳寿命和等效应变的影响更加显著,在双轴相位差ΔФ由0°变为90°时,疲劳寿命下降90%。断口特征表明,随着双轴非比例程度的增大,韧窝由等轴韧窝逐渐转变为剪切韧窝,数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30X钢 双轴低周疲劳 非对称循环载荷 非比例循环载荷 循环软化 棘轮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