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存储场景下基于引物索引矩阵的文件高效随机检索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淑芳 李予辉 李炳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68-2577,共10页
DNA分子具有密度高和稳定性的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介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将引物作为文件的唯一标识,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可实现对DNA池存储文件的随机检索,但对引物与文件之间的分配和映射关系... DNA分子具有密度高和稳定性的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介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将引物作为文件的唯一标识,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可实现对DNA池存储文件的随机检索,但对引物与文件之间的分配和映射关系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仍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来关联引物与文件,这会导致目标引物序列的查找效率降低,且保存引物与文件的映射关系表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为了提供一种高效的硅基计算设备与碳基存储系统的连接桥梁,有效降低存储引物与文件映射关系所带来的数据冗余,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引物索引矩阵的DNA存储随机检索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存储文件集按照文件的不同属性进行划分来构建引物索引矩阵,同时将引物库中的引物按照转换规则转化为有序引物库,最后优化引物与文件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现对文件的高效、多维度检索。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储不同规模的文件集时,运用所提算法建立对应的引物索引矩阵,可将引物检索效率提高为常数级时间复杂度,并且存储引物与文件的映射关系所需要的额外存储空间从原来的线性增长优化为对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存储 随机检索 引物索引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基因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孙传清 毛龙 +2 位作者 王振山 朱立煌 王象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型与粳稻的相同。这说明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偏粳,但也存在偏籼的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遍野生稻 基因组 多态性 水稻 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稻亲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文宾 庄杰云 +2 位作者 彭应财 王侯聪 郑康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选用9个随机引物对31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共检测到60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可以被明确地区分。在9个随机引物中,有8个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以这8个引物为基础,选用任两个引物... 选用9个随机引物对31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共检测到60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可以被明确地区分。在9个随机引物中,有8个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以这8个引物为基础,选用任两个引物即可在任一对材料中检测出多态性的频率在9613%以上,而选用任3个引物则该频率在9921%以上。这显示了运用RAPD鉴定稻种具有简便、灵敏、高效的优点,在鉴定杂交稻种的实践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RAPD 多态性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野百合DNA提取和RAPD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永芳 杨懋勋 +1 位作者 柳军 周锦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以野百合(Lilium brownii)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及鳞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野百合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2.0 mmol/L M... 以野百合(Lilium brownii)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及鳞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野百合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2.0 mmol/L Mg2+、0.2 mmol/L dNTPs、1.5 U Taq DNA聚合酶、0.3μmol/L随机引物S1519;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94℃30 s,38℃50 s,72℃1 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 dna提取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常弘 柯亚永 +2 位作者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 0 .0 5 5 5和 0 .135 5 ,两种群间的为 0 .16 35 ;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 0 .434 8和 1.0 16 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 ,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绿孔雀 随机扩增多态dna 野生绿孔雀 基因组dna 种群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用于酵母菌基因分型 被引量:7
6
作者 项明洁 彭奕冰 +5 位作者 孙景勇 刘明 沈韻 施勇旻 戴屹东 倪语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酵母菌感染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基因分型 分型法 最佳实验条件 RAPD 流行病学研究 MG^2+ 酵母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 分子水平 分型方法 多聚酶 Taq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洪亚辉 董延瑜 +1 位作者 赵燕 萧浪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7-91,共5页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晚粳品种鄂宜105,从D1至D5代变异材料中选育出DH3,DH4,DH5等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系.经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晚粳品种鄂宜105,从D1至D5代变异材料中选育出DH3,DH4,DH5等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系.经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供体、受体、后代进行分子验证,后代中出现了在供体中存在而在受体中不存在的泳带.解剖学观察发现了后代剑叶、穗颈及穗基的输导组织比受体发达,维管束数目比受体增加10%~30%.后代DH3,DH4的光合速率亦显著高于受体.在形态解剖、光合特性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高粱DNA片段在受体中的表达和稳定遗传.对DH3,DH4,DH5等品系进行生产示范,增产效果显著,单产高达7500kg/hm2.DH5已于1999年2月通过长沙市品种审定,定名为长晚粳1号.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dna导入 水稻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殊 程慧 +1 位作者 王飞 朱英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 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 31个恢复系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从 15 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 DNA,选取 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共获得 78条带 ,其中 6 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 ,每个引物平均提供 8.7个... 利用 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 31个恢复系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从 15 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 DNA,选取 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共获得 78条带 ,其中 6 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 ,每个引物平均提供 8.7个标记信息。由 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 31个恢复系间的亲缘关系 ,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恢复系 多态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中药红曲基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宓鹤鸣 邢旺兴 +2 位作者 程荣珍 贺祥 吴玉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4-946,共3页
目的 :建立中药红曲基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方法。 方法 :以 CTAB法提取紫色红曲霉等 7种红曲霉和 1株土曲霉的基因组 DNA;溴化乙啶荧光强度和分光光度双重测定法确定 DNA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PCR扩增产物 ,PHYL ... 目的 :建立中药红曲基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方法。 方法 :以 CTAB法提取紫色红曲霉等 7种红曲霉和 1株土曲霉的基因组 DNA;溴化乙啶荧光强度和分光光度双重测定法确定 DNA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PCR扩增产物 ,PHYL IP 3.5 c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从 6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S2 82 等 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谱带多 ,特征好 ;红曲霉属种间指纹图谱差异较大 ,呈现出明显的 DNA扩增产物多态性。 结论 :RAPD分析技术可作为真菌系统分类的客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红曲霉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类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蓝孔雀两个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柯亚永 常弘 +2 位作者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英吉利孔雀场和广州动物园两个蓝孔雀Pavocristatus种群进行了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共获得 173和 15 7个扩增片段 ,多态率分别为 47 40 %和 9 5 5 %
关键词 蓝孔雀 基因组dna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繁殖力 随机引物 种群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搭载药用植物曼陀罗遗传变异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文远 赵淑平 +4 位作者 刘世华 傅荣昭 薛岚 权丽辉 肖培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以曼陀罗种子为材料探讨太空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曼陀罗的种子 ,返回地面后播于实验田中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组曼陀罗基因组的变异情况。结果 从 6 5个供试引物中筛... 目的 以曼陀罗种子为材料探讨太空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曼陀罗的种子 ,返回地面后播于实验田中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组曼陀罗基因组的变异情况。结果 从 6 5个供试引物中筛选出 15个能够产生可重复多态性扩增产物的引物。与地面对照组相比 ,失重组共产生 39条多态性片段 ,基因组的多态性频率为 2 3.1% ;击中组共产生 45条多态性片段 ,基因组的多态性频率为 2 4.4%。多态性片段大小在 2 0 0~ 190 0 bp之间。结论 微重力引起曼陀罗一定程度的基因组变异 ,微重力和高能离子辐射的复合效应大于微重力本身对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太空环境 遗传变异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述彬 罗向东 +3 位作者 戴亮芳 陈劲枫 刘金兵 潘宝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21B为试材,从苗龄10~15d的黄化苗中分离纯化线粒体并提取线粒体DNA。线粒体负染后电镜观察发现,分离纯化的线粒体形态完整,呈椭球形,杂质较少。电泳检测提取的线粒体DNA的琼脂糖,结果...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21B为试材,从苗龄10~15d的黄化苗中分离纯化线粒体并提取线粒体DNA。线粒体负染后电镜观察发现,分离纯化的线粒体形态完整,呈椭球形,杂质较少。电泳检测提取的线粒体DNA的琼脂糖,结果表明,线粒体DNA纯度较高,无降解现象,浓度为20~50ng/山,可用作RAPD分析。经初步筛选,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有8个引物表现出多态性,经再次重复筛选,获得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性相关的RAPD标记CMSAG3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黄化苗 线粒体dna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鸭种基因组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瑛 刘楚吾 +4 位作者 叶昌辉 刘丽 张梅芳 张锦 蔡笛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RAPD 基因组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的DNA提取与随机引物PCR检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亚娥 成慧 +1 位作者 寻萌 吴李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索人体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螨体细胞,选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碱裂解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冻存时间在5个月内和8~10个月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并... 【目的】探索人体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螨体细胞,选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碱裂解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冻存时间在5个月内和8~10个月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并用随机引物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蛋白核酸测定仪检测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量较多,明显优于改良小昆虫法和碱裂解法。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清晰的DNA指纹图谱,两种人体蠕形螨DNA指纹具有明显差异。蠕形螨冻存时间影响DNA提取的量,但对DNA提取的纯度和RAPD指纹图谱影响较小。不同DNA提取方法提取的同一种蠕形螨DNA指纹图谱基本相似,试剂盒法和改良小昆虫法提取的DNA样本条带多而清晰,碱裂解法提取的样本条带少而模糊。【结论】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蠕形螨细胞是有效的,蠕形螨冻存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试剂盒提取法是提取蠕形螨DNA的好方法。RAPD技术可以用于这两种人体蠕形螨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dna提取 随机引物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多态DNA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锡林 徐文岳 +1 位作者 段建华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65-867,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多态DNA的多态性和探讨两吸虫间的相似基因。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基因组多态DNA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 目的 比较分析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多态DNA的多态性和探讨两吸虫间的相似基因。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基因组多态DNA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析结果。结果 引物P1和P2扩增产生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成虫DNA图谱 ,而P3引物未扩增出产物。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P1扩增片段均不相同 ,而P2引物对两吸虫的扩增产物有 2条相同的片段 ,分别为 40 0、10 0bp。结论 RAPD结果显示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为 2种独立的吸虫虫种 ,由于遗传的亲缘关系存在相同的基因 ,这些相同基因是否表达共同的抗原组分 ,并导致血清学诊断的交叉反应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肺吸虫 华支睾吸虫 基因组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双胚苗及其随机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红兵 赵葵 +7 位作者 张根发 郭继宇 隋丽 倪嵋楠 梅俊平 孔福全 路秀琴 周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14-119,共6页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 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2C重离子辐照玉米自交系478干种子,在经20Gy剂量辐射的M1代中产生了一株双胚苗。应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观测到双胚苗的大、小苗之间及其与亲本自交系478在RAPD指纹上存在着差...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 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2C重离子辐照玉米自交系478干种子,在经20Gy剂量辐射的M1代中产生了一株双胚苗。应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观测到双胚苗的大、小苗之间及其与亲本自交系478在RAPD指纹上存在着差异,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双胚苗为自交系478的变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变异 玉米 随机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类蔬菜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云鹏 曹家树 +1 位作者 缪颖 叶纨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 ,对芸薹类 ( 2 n=2 0 )蔬菜作物的 3 3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从 70个引物中筛选出 3 7个引物 ,共扩增出 3 53带 .其中 ,多态带有 2 60条 ,扩增片段长度大多数集中在 0 .9~ 1 .6kb之间 ....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 ,对芸薹类 ( 2 n=2 0 )蔬菜作物的 3 3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从 70个引物中筛选出 3 7个引物 ,共扩增出 3 53带 .其中 ,多态带有 2 60条 ,扩增片段长度大多数集中在 0 .9~ 1 .6kb之间 .不同引物的检测效率相差很大 .运用 5个引物扩增的 1 0条RAPD特征带 ,可以作为一组 DNA指纹 ,区分所有供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类蔬菜 遗传多样性 RAPD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向平安 洪亚辉 董延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对以密穗型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从122个引物中找到9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
关键词 高梁 脱氧核糖核型 水稻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菜豆幼苗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金印 邸丽俊 叶庆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2-899,共8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镉(Cd)胁迫对菜豆幼苗叶片DNA损伤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0,20,40,80mg/L)的增加,菜豆幼苗中的Cd含量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镉(Cd)胁迫对菜豆幼苗叶片DNA损伤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0,20,40,80mg/L)的增加,菜豆幼苗中的Cd含量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低浓度(20mg/L)Cd处理下含量增加,中、高浓度(40,80mg/L)Cd处理下减少.选取8条寡核苷酸引物(10bp),利用RAPD随机扩增技术,对菜豆幼苗叶片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8条引物均产生特异性谱带.正常叶片基因组DNA的RAPD图谱得到46条谱带.与正常组相比,Cd处理下利用不同引物扩增得到的RAPD图谱发生改变,呈现不同程度的谱带强度增强或减弱、谱带缺失或新增,与对照的RAPD图谱存在明显差异.Cd胁迫下基因组模板稳定性下降,并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稳定性下降幅度增大.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可指示镉毒害生物遗传效应,并为镉污染地区蔬菜品种的选育及镉毒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菜豆幼苗 镉胁迫 dna多态性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三种常见蜚蠊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湧 汪学龙 夏立照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20,共4页
目的 研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用于蜚蠊分子分类。方法 提取 3种蜚蠊的基因组DNA ,鉴定及定量分析。确定RAPD反应总体积、反应条件。选取 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 ,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 目的 研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用于蜚蠊分子分类。方法 提取 3种蜚蠊的基因组DNA ,鉴定及定量分析。确定RAPD反应总体积、反应条件。选取 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 ,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 ,通过对DNA图谱和遗传距离的分析 ,研究这三种蜚蠊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 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和分子大小的DNA片段。 3种蜚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 ,这反映了各蜚蠊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 ;3种蜚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又具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 ,DNA条带亮度也有差别。结论 RAPD技术可以精确地区别这三种蜚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基因组dna 分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