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为市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
作者 林花勤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68-69,72,共3页
基于安徽省无为市水稻集中育秧中心的实地调研情况,系统分析了其成效优势及面临的设施用地紧缺、丘陵地区技术适配性差等挑战,通过解析水稻生产现代化转型路径,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方案,并提出了土地制度创新、新技术研... 基于安徽省无为市水稻集中育秧中心的实地调研情况,系统分析了其成效优势及面临的设施用地紧缺、丘陵地区技术适配性差等挑战,通过解析水稻生产现代化转型路径,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方案,并提出了土地制度创新、新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延伸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对推动当地水稻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集中育秧 机械化育插秧 粮食安全 无为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育壮秧的根际生态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志兴 林芸青 +3 位作者 戴沛良 李洲 李忠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2-1561,共10页
旱育秧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增产、早熟等特点。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通过比较旱育秧与水育秧根际土壤生态因子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地上部秧苗的形态特征,探讨旱育壮秧形成的根际生态... 旱育秧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增产、早熟等特点。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通过比较旱育秧与水育秧根际土壤生态因子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地上部秧苗的形态特征,探讨旱育壮秧形成的根际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旱育方式下秧苗株高较水育秧苗矮32.31%,但植株地上部干重、根长、根干重、根冠比、白根数分别提高3.02%、21.99%、18.93%、15.10%、200.00%。根际土壤生态因子监测表明,旱育秧土壤含水量为15%-17%;与水育秧相比,土壤p H降低7.94%,电导率提高244.62%,温度上升2-3℃。旱育秧根际土壤中的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分别比水育秧高166.66%、518.85%、131.98%、102.70%、84.36%,但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却下降72.95%,这有利于土壤物能转化,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表现为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水育秧高89.27%、320.11%、56.95%、50.85%、184.75%。细菌16S r DNA测序表明旱育秧苗根际土壤细菌Chao1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高于水育秧。菌群分析发现,旱育栽培下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上升,而厚壁菌门,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的比例下降。对土壤细菌优势群落的功能分析发现,旱育秧能够显著促进根际与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的硝化细菌、固氮菌、氨氧化菌、光合细菌、解磷菌、解钾菌的繁殖。同时,旱育秧根际土壤中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的根际促生菌的数量也显著提高。可见,旱育秧栽培方式通过控制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调控秧苗根际土壤p H、电导率和温度,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强了根际土壤中与营养转化循环相关的优势菌群的数量比例,进而有利于健壮秧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根际土壤 生态因子 细菌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陆江林 张文毅 金诚谦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回顾插秧机及机插秧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5个方面,并就进一步推进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提出了5项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插秧机 机插秧 限制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纺布与塑膜覆盖下早稻秧田温湿光因子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3 位作者 周宝银 毛国娟 林贤青 陈惠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8-623,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物对早稻秧田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早稻秧苗素质的关系,选用3个早稻品种,连续3年分别在无纺布和塑膜覆盖下育秧,实测并记录田间光温湿等气象资料,测定早稻秧苗素质。结果表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通透性,...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物对早稻秧田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早稻秧苗素质的关系,选用3个早稻品种,连续3年分别在无纺布和塑膜覆盖下育秧,实测并记录田间光温湿等气象资料,测定早稻秧苗素质。结果表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通透性,覆盖后温度变化平缓,与塑膜覆盖下的相比,最高温低21.9℃,不会出现高温烧苗现象;空气相对湿度较塑膜下的平均低11.7%,最高的低25.7%;光照度日变化为大气〉覆膜〉无纺布,晴天时塑膜和无纺布覆盖下的光照占大气光照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0%和63%;无纺布覆盖较塑膜覆盖的成苗率高,根系干重增加16.7%~38.8%,地上部分干重提高10.2%~21.1%,还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研究明确了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相对技术优势,并围绕采用无纺布覆盖的优势及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育秧 生态因子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建富 王海辉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 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 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 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 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免耕抛栽 立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我国水稻育秧移栽可追溯到1900年以前,其中育秧既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回顾了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水稻各种育秧方法。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江林 吴崇友 +1 位作者 石磊 段祥茂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4期31-34,共4页
研究分析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指标(产量结构指标、群体生育指标和适宜品种),标准化软盘旱育秧技术以及精确定量栽培综合调控措施等,集成探索出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得水稻单产稳定达到11t/hm^2,比常规生产... 研究分析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指标(产量结构指标、群体生育指标和适宜品种),标准化软盘旱育秧技术以及精确定量栽培综合调控措施等,集成探索出机插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得水稻单产稳定达到11t/hm^2,比常规生产增长10%~15%。同时对机插水稻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超高产 塑盘旱育秧 精确定量栽培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惠宗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35-36,共2页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是利用机械化生产线精量播种,采用温室和大棚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的一种规模化育秧方式。该文着重从水稻品种搭配、利用相关配套设备进行催芽、营养土的配制、流水线播种作业及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是利用机械化生产线精量播种,采用温室和大棚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的一种规模化育秧方式。该文着重从水稻品种搭配、利用相关配套设备进行催芽、营养土的配制、流水线播种作业及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工厂化育秧 机械插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场叠盘暗化出苗与无纺布覆盖对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唐磊 邓飞 +8 位作者 周涛 李珍珍 贾媛丽 周伟 宋小勤 吕天星 陶有凤 任万军 陈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4,共12页
为探明露场叠盘暗化出苗(darkened emergence by stacked plates in open space,DE)与无纺布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non-woven fabric,NM)协同育秧对机插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于2020—2021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以杂交籼稻... 为探明露场叠盘暗化出苗(darkened emergence by stacked plates in open space,DE)与无纺布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non-woven fabric,NM)协同育秧对机插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于2020—2021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以杂交籼稻天优华占为材料,以摆盘出苗(swing-plate emergence,SE)和薄膜覆盖(seedling mulched with film,FM)为对照进行试验,探究DE与NM对出苗微环境与出苗特征以及秧苗素质的影响,并验证其机插适应性。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界环境,DE提高了出苗微环境的平均温度与平均相对湿度。与SE相比,DE降低了温度与相对湿度变异系数,缩短了种子出苗时间,并大幅提高出苗率与出苗整齐度;较FM,NM改善了秧床微环境,促进秧苗均衡生长;DE+NM有效提高成苗整齐度与成苗率,2 a间成苗整齐度较DE+FM、SE+NM与SE+FM分别增加了7.22~8.91、3.67~5.55和8.29~10.38个百分点(P<0.05),2 a间成苗率分别提高了4.08~8.09、11.79~14.88和20.10~40.02个百分点(除2021年DE+FM外,P<0.05)。2)DE的成苗密度显著优于SE(P<0.05),进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总根长、白根数、根表面积,及根系盘结力;与FM相比,NM显著增大了单位面积根体积(P<0.05);DE+NM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生物量,同时提高了根系盘结力(除2020年DE+FM外)。3)较其他3种育秧处理,DE+NM显著降低漏插率与伤秧率(P<0.05),提高3~4苗/穴比例,并增加了每穴苗数。综上所述,DE+NM通过改善育秧环境实现了培育壮秧,秧苗机插效果好,所育秧苗呈现出“齐苗、壮根、宜机插”特性。该育秧技术有效解决了四川稻区传统机插育秧存在的秧苗生长不齐、盘根弱、机插效果差等问题,并兼具低成本、耐粗放、高效低碳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本区域机插壮秧培育和水稻丰产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机械化 水稻 杂交籼稻 育秧 露场叠盘暗化出苗 无纺布覆盖 成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秧机械的研究和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家豪 房欣 +2 位作者 马浏轩 周成 邵超凡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4-268,共5页
在水稻生产环节中,育秧流程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效益提高和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维持在30万km 2以上,虽有旱直播和育秧移栽两种模式,但育秧移栽仍在水稻种植中占主导地位,机械化高效育秧始终是重中之... 在水稻生产环节中,育秧流程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效益提高和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维持在30万km 2以上,虽有旱直播和育秧移栽两种模式,但育秧移栽仍在水稻种植中占主导地位,机械化高效育秧始终是重中之重。育秧质量直接影响插秧质量,优质的育秧不仅能够提升水稻产量,而且可以降低人工在水稻生产中的劳动强度。为此,介绍了近年来国内育秧常用的排种装置的种类和相应水稻育秧设备,并综述了国内水稻工厂化育秧方法和自走式育秧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秧机械 排种装置 水稻工厂化育秧 自走式育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秧龄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詹文忠 梅少华 +5 位作者 范向阳 梅金安 翟中兵 刘诗晴 张从德 魏坦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43-3945,共3页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秧龄 栽培方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试验研究
12
作者 孙子凤 徐树进 +2 位作者 刘会荣 费建国 孙作莲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3-64,F003,共3页
为检验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在我区的适应情况,寻求水稻生产新的高产节本增效途径,我们于 1996、1997连续 2a在西青区进行了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累计育秧面积 0.8hm2 ,实抛面积 4 6hm2 。通过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水肥... 为检验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在我区的适应情况,寻求水稻生产新的高产节本增效途径,我们于 1996、1997连续 2a在西青区进行了水稻盘育秧抛栽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累计育秧面积 0.8hm2 ,实抛面积 4 6hm2 。通过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2a平均产量达 4 5 3.6kg/(6 6 7m2 ),较对照增产 4 1.1kg/(6 6 7m2 ),新增效益 12 2.1元/(6 6 7m2 ),累计新增效益 8.4万元,累计节省用工成本 2.76万元,总创效益达到 11.16万元,达到了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盘育秧 抛栽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复兴 盛如德 +1 位作者 蒋正坤 李文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每亩大田追肥量(碳铵)60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膜育秧 单季稻 高产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德麟 吕达军 韦金福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5期25-27,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农业机械设备与材料的投入,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农业环境的变化,使水稻机械化插秧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发展得到了显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农业机械设备与材料的投入,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农业环境的变化,使水稻机械化插秧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发展得到了显现,因此主要以水稻的机械化插秧为方向,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 插秧 高产栽培技术 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防虫网覆盖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冬林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3期25-26,53,共3页
为探讨防虫网在稻作上全程覆盖秧田预防稻飞虱和由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的效果和应用技术,邵武市从2013年起开始选用30目、宽幅2 m防虫网在中、晚稻进行覆盖育秧试验、示范、推广,2016年共示范、推广面积达120余hm^2,均取得较好效果... 为探讨防虫网在稻作上全程覆盖秧田预防稻飞虱和由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的效果和应用技术,邵武市从2013年起开始选用30目、宽幅2 m防虫网在中、晚稻进行覆盖育秧试验、示范、推广,2016年共示范、推广面积达120余hm^2,均取得较好效果。以湿润育机插秧为例介绍防虫网覆盖育秧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防虫网 覆盖育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季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秀金 廖盛水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54-55,共2页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每667m2成本112元,比常规育秧节本50 ~60元.总结了水稻工厂化早季育机插秧配套技术.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工厂化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17
作者 朱莲英 饶泉根 +3 位作者 罗展(亻女) 卢福安 张立新 陈盛云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3-5,共3页
介绍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主要包括调整好父母本播差期、母本软盘育秧要点、适时机插、合理运筹肥水等。
关键词 水稻 制种 机械化 育插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软盘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曹志勇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5期50-51,54,共3页
详细阐述了水稻软盘育秧技术,并介绍了大田机插秧方法及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主要管理方法,为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机插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后稻抛栽配套栽培技术
19
作者 叶玉珍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20-22,共3页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是一项简化水稻生产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轻型栽掊技术,烟后稻季节紧,采用抛栽有利抢农时,通过对水稻抛栽优点及效益分析,阐述烟后稻抛栽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软盘育秧 烟后稻 抛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德市中稻机械化插秧示范推广小结
20
作者 颜广荣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第2期17-18,共2页
2014—2015年宁德市蕉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连续2a在蕉城区建立中稻机械化插秧示范片,经实割验收,增产效果明显,节本增收显著。总结了中稻机械插秧的选择品种、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及适时收割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中稻 软盘育秧 机械插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