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儒民 薛松 +4 位作者 孙晓青 陈家存 顾骧 陈仁富 郑骏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DI—1-PEA,BDI-1和PEA的混合物(BDI—1+PEA),PEA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0.3cm大小实体瘤时,于尾静脉...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DI—1-PEA,BDI-1和PEA的混合物(BDI—1+PEA),PEA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0.3cm大小实体瘤时,于尾静脉隔日分别注入BDI-1-P=EA、BDI-1、正常小鼠IgG共6次,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癌的抑制作用。结果:免疫毒素BDI-1—PEA在体外抗膀胱癌细胞系E—J的作用明显优于.PEA及BDI-1与PEA的混合物,在荷瘤裸鼠体内明显优于BDI-1及IgG,与对非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免疫毒素BDI-1-PEA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癌药物,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膀胱癌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全长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晓梅 胡福泉 +2 位作者 饶贤才 黄建军 金晓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 从绿脓杆菌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及克隆外毒素A全长基因 ,为实现外毒素A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从绿脓杆菌培养物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外毒素A全长基因 ,A -T克隆入本室自行构建的pSK -T载体中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 目的 从绿脓杆菌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及克隆外毒素A全长基因 ,为实现外毒素A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从绿脓杆菌培养物中提取染色体DNA ,PCR扩增外毒素A全长基因 ,A -T克隆入本室自行构建的pSK -T载体中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与测序鉴定。结果与结论 成功地从高GC含量的绿脓杆菌染色体DNA中扩增到长片段的外毒素A全基因并进行了克隆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全长基因 扩增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晓梅 饶贤才 +2 位作者 黄建军 金晓琳 胡福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可溶性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MAL PEA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 ,然后利用直链淀粉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MAL ... 目的 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可溶性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MAL PEA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 ,然后利用直链淀粉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MAL P2X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PEA全基因。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 2 0 %。表达产物经超声处理后 ,80 %的融合蛋白存在于上清液中 ,说明实现了PEA的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 PAGE电泳 ,显示为一条蛋白带 ,分子量约为 112kD。结论 成功地对PEA全基因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和纯化 ,获得了稳定表达的工程菌 ,为深入研究PEA的致病机制和制备用于免疫导向治疗的重组毒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重组caspase-3诱导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林涛 张立红 +4 位作者 于翠娟 纪宗玲 曹云新 王成济 杨安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通过稳定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 ,建立了野生型caspase 3(wt casp3) ,大小亚基序列颠倒的重组caspase 3(r casp3) ,和N端融合绿脓杆菌外毒素 (PE)转膜肽段的嵌合重组caspase 3(cr casp3)的诱导表达细胞系 .蜕皮素诱导后细胞中检测到目的... 通过稳定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 ,建立了野生型caspase 3(wt casp3) ,大小亚基序列颠倒的重组caspase 3(r casp3) ,和N端融合绿脓杆菌外毒素 (PE)转膜肽段的嵌合重组caspase 3(cr casp3)的诱导表达细胞系 .蜕皮素诱导后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 ,MTT检测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 ,r casp3和cr casp3诱导表达后有效地导致HeLa细胞死亡 ,通过测定细胞中caspase 3活性 ,以及细胞周期检测、DNA梯状电泳条带检测(DNAladder)、电镜观察等证实r casp3和cr casp3诱导表达后细胞发生了凋亡 ,且二者的促凋亡活性相当 ,而wt casp3诱导表达细胞并未出现上述效应 .结果表明 ,与野生型caspase 3活化需要上游分子的切割不同 ,重组caspase 3具有自发的促凋亡活性 ,而N端PE肽段的融合不影响这种活性 ,因此PE转膜结构域和重组caspase 3有望参与构建能转膜进入细胞内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重组 CaSPaSE-3 诱导 肿瘤 细胞凋亡 绿脓杆菌外毒素 转膜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郝继龙 王菲 +2 位作者 周鸿雁 赵文霞 谷树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兔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含兔角膜基质细胞(1×105.mL-1)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提纯的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0.1、1.0和10 mg.L-1)后,放入无血清MEM培养液中37℃培养24 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兔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含兔角膜基质细胞(1×105.mL-1)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提纯的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0.1、1.0和10 mg.L-1)后,放入无血清MEM培养液中37℃培养24 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损伤的兔角膜基质细胞释放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添加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0.1、1.0和10 mg.L-1)各组兔角膜基质细胞释放的LDH,与不添加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添加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各组较不添加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由长纺锤形变为圆形,细胞伪足减少。结论:绿脓杆菌外毒素A,破坏角膜基质细胞,对兔角膜基质细胞毒性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角膜基质细胞 外毒素类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PA-SD-1株外毒素AⅢ区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雅林 牛钟相 +1 位作者 姜世金 常维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利用PCR技术 ,以绿脓杆菌羊分离株 (暂命名为PA_SD_1株 )的染色体DNA为模板 ,成功扩增出了该菌的主要致病基因 (绿脓杆菌外毒素A)Ⅲ区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与pGEMR_TEasy载体连接 ,获得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 (命名为PA_SD_ETA)。... 利用PCR技术 ,以绿脓杆菌羊分离株 (暂命名为PA_SD_1株 )的染色体DNA为模板 ,成功扩增出了该菌的主要致病基因 (绿脓杆菌外毒素A)Ⅲ区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与pGEMR_TEasy载体连接 ,获得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 (命名为PA_SD_ET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其他已报道的绿脓杆菌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而局部出现单个碱基的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Pa-SD-1株 外毒素 aⅢ区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嵌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超 黄思扬 +3 位作者 蒋琳 杨福军 王革 辛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1,共4页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Ia基(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I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Ia基(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I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小鼠,可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抗HSV-2特异性抗体.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开发研究Ⅱ型单纯疱疹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结构域Ⅰa 嵌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梅 黄建军 +2 位作者 饶贤才 胡金川 胡福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优化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 ,实现PEA的高效表达。 方法 :构建PEA的原核分泌型基因工程菌 ,利用摇瓶发酵研究PEA工程菌的最优表达条件 ,并放大至 3.75L发酵罐水平。结果 :摇瓶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 目的 :优化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 ,实现PEA的高效表达。 方法 :构建PEA的原核分泌型基因工程菌 ,利用摇瓶发酵研究PEA工程菌的最优表达条件 ,并放大至 3.75L发酵罐水平。结果 :摇瓶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 30℃ ,摇床转速 1 6 0r/min ,在含 2g/L葡萄糖的LB培养液中培养至A60 0 ≈ 2 .5时 ,以终浓度为 1 0 0 μmol/L的异丙基硫基半乳糖 (IPTG)诱导表达 5h。 3.75L发酵罐发酵与摇瓶发酵相比 ,发酵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 ,PEA表达水平接近摇瓶中发酵水平 ,目标蛋白表达率达到了 2 6 .6 %。 结论 :利用摇瓶最优表达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及其细胞毒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欣 吴广谋 +5 位作者 张国利 李树民 孙春华 石丽学 王姿 朱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免疫毒素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ELISA方法检测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饱合性及其与时间的关系;LHRH- PE40由LHRH受体介导对Hel... 目的:研究重组免疫毒素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ELISA方法检测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饱合性及其与时间的关系;LHRH- PE40由LHRH受体介导对Hela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与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结合相比有显著意义(P<0. 01);LHRH- PE40与LHRH竞争LHRHR的OD值和TSH相比有显著意义(P<0. 01);光镜观察,LHRH- PE40对Hela细胞作用明显而对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几乎没有作用;电镜观察,LHRH -PE40使Hela细胞表面出现凋亡征象。结论:与其他正常组织的细胞相比, Hela细胞膜表面LHRH受体分布呈过表达状; LHRH -PE40与细胞表面LHRH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饱和性; LHRH -PE40对细胞的作用由LHRHR介导,并且只对LHRHR阳性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HELa细胞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佟伟 李宏伟 李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原核载体构建及融合性表达。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2a-PEA重组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ET32a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PEA全基因。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 目的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原核载体构建及融合性表达。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2a-PEA重组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ET32a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PEA全基因。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沸水浴变性后进行SDS-PAGE电泳,在分子量78kD处有一条明显的新生蛋白带。表达的融合蛋白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5%。结论成功地对PEA全基因进行了原核载体构建及表达,获得了稳定表达的工程菌,为进一步研出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和用于免疫导向治疗的重组毒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PE35KDEL嵌合毒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树民 李咏梅 +3 位作者 冯书章 郭学军 孙洋 朱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构建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成的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连接EGF和PE35KDEL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将其转化至BL21(DE3),在BL21(DE3)以可溶的形式表达EGF-PE35KDEL嵌合... 目的:构建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成的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连接EGF和PE35KDEL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将其转化至BL21(DE3),在BL21(DE3)以可溶的形式表达EGF-PE35KDEL嵌合毒素,经DEAE-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等层析后,纯度达到95%。结晶紫检测EGF-PE35KDEL对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SDS-PAGE和薄层扫描分析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细胞活性检测证明EGF-PE35KDEL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IC50为0.07μg/ml。结论:EGF-PE35KDEL嵌合毒素对体外表达EGFR的Hela细胞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绿脓杆菌外毒素 嵌和毒素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构建表达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虞丽平 韩红辉 +4 位作者 石凌超 杜冰 张小平 周忠良 钱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PE40KDEL基因插入到pET32a(+),然后与合成的含有肠激酶酶切位点和肝癌特异性结合肽A54的核酸序列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 目的:构建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PE40KDEL基因插入到pET32a(+),然后与合成的含有肠激酶酶切位点和肝癌特异性结合肽A54的核酸序列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A54-PE40KDEL,其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表达。超声破菌,上清液经Ni+亲和层析纯化,肠激酶酶切,再次Ni+离子亲和层析后得到免疫毒素A54-PE40KDEL。MT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对不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及靶向性。结果:重组质粒序列正确,经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含Mr约58000的目的蛋白。A54-PE40KDEL能够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且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A54-PE40KDEL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在体外与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结合特异性及杀伤活性,为肝癌导向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肝癌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特异性结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K株与PA103株绿脓杆菌外毒素结构基因间的差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基民 林来兴妹 +4 位作者 黄洪莲 王小宁 徐羚飞 郑仲承 刘新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对PAK株的绿脓杆菌外毒素结构基因进行全长核苷酸顺序测定时发现:来源于PA103株和PAK株的PE基因一级结构间存在差异,其中Thr^(179)(ACC)→Ala^(179)(GCC)、Ser^(515)(AGC)→Gl... 对PAK株的绿脓杆菌外毒素结构基因进行全长核苷酸顺序测定时发现:来源于PA103株和PAK株的PE基因一级结构间存在差异,其中Thr^(179)(ACC)→Ala^(179)(GCC)、Ser^(515)(AGC)→Gly^(515)(GGC),并有11个同义突变,但变异并不影响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的ADP-核糖基化活性及其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外毒素 结构基因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建勇 王登峰 +2 位作者 杨学云 李建军 王治才 《草食家畜》 2013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毒素A(Exotoxin A,ETA)的原核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eta基因,将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ta,并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转入BL21(DE3)中诱导表达,检测目的... 为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毒素A(Exotoxin A,ETA)的原核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eta基因,将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ta,并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转入BL21(DE3)中诱导表达,检测目的蛋白大小及反应原性,然后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表达形式检测。结果表明,所扩增eta基因大小为1917 bp,与GeneBank参比序列一致性在98.70%;蛋白分析表明,rETA大小为74 KDa,具有和天然毒素相似的反应原性。目的基因在37℃、0.6 mmol/LIPTG诱导3 h获得最佳表达。该蛋白在超声波裂解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分布,但主要以包涵体为主。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ETA的批量纯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人组蛋白H_4嵌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景致 欧阳红生 +4 位作者 涂长春 朱平 张国利 廖晓萍 薛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设计引物以pCDPT2质粒(含PEA全序列)为模板亚克隆获得PEA功能区Ⅰa及功能区Ⅱ基因片段(1100 bp); 提取人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人组蛋白H4基因片段(316 bp);将两基因片段连接,构建了融合基因中间载体pMD-18T-PEA... 设计引物以pCDPT2质粒(含PEA全序列)为模板亚克隆获得PEA功能区Ⅰa及功能区Ⅱ基因片段(1100 bp); 提取人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人组蛋白H4基因片段(316 bp);将两基因片段连接,构建了融合基因中间载体pMD-18T-PEA-H4;融合基因经NcoⅠ及XhoⅠ酶切,以正确阅读框架插入相同酶切的pET-28A中,经酶切分析及PCR扩增检测,筛选到阳性克隆,其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毒性基因缺失的PEA与人组蛋白H4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并获得大量的融合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载体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组蛋白H4 嵌合蛋白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绿脓杆菌毒素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福泉 余国泉 +1 位作者 汪美先 周善章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建立了6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分别命名为14F10,23B9,23F1,23C12,,24A6及24B5。其中,23F1及24A6在传代培养中逐渐丧失了分泌抗体的能力,其余4株可稳定地分泌抗体。...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建立了6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分别命名为14F10,23B9,23F1,23C12,,24A6及24B5。其中,23F1及24A6在传代培养中逐渐丧失了分泌抗体的能力,其余4株可稳定地分泌抗体。它们的Ig亚类鉴定;14F10为IgM,23B9为IgC1,23C12为JgG2b,24B5为JgG1。注射入同系小鼠腹腔,可产生高滴度抗体,在夹心ELISA试验中己证实均为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特异性的。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在间接ELISA初次筛选中出现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 绿脓杆菌毒素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保护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ETA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ETA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ETA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ETA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出ETA抗血清滴度达1∶8 000;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具有...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ETA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ETA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ETA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ETA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出ETA抗血清滴度达1∶8 000;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ET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免疫保护率。用DNAman软件对ET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源性高于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种间的同源性高于其他种类细菌的同源性;用MEGA软件对ETA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高于其他细菌,据此可推测ETA免疫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不同种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交叉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法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绿脓杆菌外毒素A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福泉 汪美先 周善章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4期5-9,共5页
本文用间接ELISA法测定了本室研制的4株绿脓杆菌外毒素A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结果表明,它们的相对亲和力可排列为23B9>14F10>24B5>23C12。选用23B9制备免疫吸附柱,用于亲和层析纯化绿脓杆菌外毒素A。洗脱液用pH11.5,0.05 ... 本文用间接ELISA法测定了本室研制的4株绿脓杆菌外毒素A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结果表明,它们的相对亲和力可排列为23B9>14F10>24B5>23C12。选用23B9制备免疫吸附柱,用于亲和层析纯化绿脓杆菌外毒素A。洗脱液用pH11.5,0.05 mol的二乙胺溶液,回收率为上柱样品的72.4%。所获纯化毒素对BALB/c小鼠的LD50为137ng,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冰中为一条带,保持有良好的毒性及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亲和层析 绿脓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外毒素A对人单个核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予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加热杀灭的铜绿假单胞菌(HKPA)及其外毒素A(PEA)对人单个核细胞(PBMC)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1×107CFU/mlHKPA作为诱导物、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PEA作为抑制物、抗PEA血清作为中和物,诱导PBMC体外... 目的:探讨加热杀灭的铜绿假单胞菌(HKPA)及其外毒素A(PEA)对人单个核细胞(PBMC)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1×107CFU/mlHKPA作为诱导物、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PEA作为抑制物、抗PEA血清作为中和物,诱导PBMC体外产生TNF-α。ELISA法检测TNFα浓度。结果:对照组HKPA可诱导PBMC产生一定浓度的TNFα;当PEA浓度≥100μg/L时,抑制TNF-α的产生(P<0.01),TNF-α浓度与PEA的剂量呈负相关(r=-0.82,P<0.01)。抗PEA血清完全中和PEA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TNF-α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KPA在体外可有效诱导PBMC产生TNF-α,PE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TNF-α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肿瘤坏死因子-Α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血浆(马)抗体效价检测方法的探讨
20
作者 刘哈霆 陈孝婷 +1 位作者 王盟 秦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在生产条件下采用哪种方法来检测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血浆(马)的抗体效价更为可行。方法:本文对小鼠中和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及胶乳凝集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实验显示,小鼠中和试验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特异性... 目的:为了探讨在生产条件下采用哪种方法来检测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血浆(马)的抗体效价更为可行。方法:本文对小鼠中和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及胶乳凝集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实验显示,小鼠中和试验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特异性良好,结果稳定,但前者灵敏度比后者更高。而胶乳凝集试验由于胶乳抗原不易保存,其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我们认为小鼠中和试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时采用,双向琼脂扩散可作为初步效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外毒素a 抗体效价 小鼠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