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id-pickling plates and strips speed control system by microwave heating based on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彪 彭金辉 +3 位作者 郭胜惠 张世敏 李玮 何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79-2186,共8页
Double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based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construct quasi-cascad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acid-pickling process of titanium plates and strips. It is very useful... Double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based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construct quasi-cascad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acid-pickling process of titanium plates and strips. It is very useful in overcoming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uncertain and time-varying parameters, un-modeled dynamics, and couples between the automatic turbulence control (ATC) and the automatic acid temperature control (AATC) with varying parameters 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The quasi-cascade control system of inner and outer loop self-adaptive fuzzy PID controller was built,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ickling speed of plates and strip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real appl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plates and strips acid pickling speed control system has good performances of adaptively tracking the parameter variations and anti-disturbances, which ensures the match of acid pickling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ce of flowing with acid pickling speed, improving the surface quality of plates and strips acid pickl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 microwave heating acid pickling plates and strips mixed-acid med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infrared Spectral Detec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ybean Fat Acids Based on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1
2
作者 CHAIYu-hua PANWei NINGHai-l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In the paper, a method of building mathematic model employing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is presented,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chemical measured values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 In the paper, a method of building mathematic model employing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is presented,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chemical measured values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is established. In the paper, quantitative mathematic model related chemical assayed values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genetic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acquired near-infrared spectral data are taken as input of network with the content of five kinds of fat acids tested from chemical method as output, weight values of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are trained by genetic algorithms and detection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of soybean is built. A kind of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ed by genetic algorithms is designed in the paper. Through experiments, all the related coefficients of five fat acids can approach 0.9 which satisfies the preliminary test of soybea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infrared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s SOYBEAN fat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水质酸度
3
作者 苏涵君 李丽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6,共8页
为了满足快速、准确、在线持续检测水质酸度(pH)的需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水质酸度的快速检测方法。采集60个不同酸度水溶液样本的Vis-NIRS原始数据,分别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和光... 为了满足快速、准确、在线持续检测水质酸度(pH)的需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水质酸度的快速检测方法。采集60个不同酸度水溶液样本的Vis-NIRS原始数据,分别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和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进行样本集划分,运用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和正交信号校正(OSC)等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算法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建立并比较了不同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分析模型,以确定最佳模型效果。结果表明,利用SPXY算法划分样本集,并经过SNV预处理和CARS筛选出特征波长,建立的水质酸度PLS定量分析模型性能较优,其预测集决定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86和0.3803。参与建模的波长变量数由2860个减少至45个,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运算速率,方法能够实现对水质酸度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S) 水质酸度 预处理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偏最小二乘法(PLS) 定量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蛋白质组单氨基酸多态性分型自动化分析软件的研发
4
作者 胡峰 王梦娇 +5 位作者 吴佳蕾 丁冬升 杨志远 季安全 丰蕾 叶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06-2416,共11页
目的生物物证蛋白质组蕴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即蛋白质序列的单氨基酸多态性(SAP)。然而,SAP分析工具的缺乏,严重制约了SAP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本研究是为了满足法医样本蛋白质组SAP数据分析的应用需求。方法分为3个模块设计SAP分型自... 目的生物物证蛋白质组蕴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即蛋白质序列的单氨基酸多态性(SAP)。然而,SAP分析工具的缺乏,严重制约了SAP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本研究是为了满足法医样本蛋白质组SAP数据分析的应用需求。方法分为3个模块设计SAP分型自动化分析软件。模块B内置了东亚人群常见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nsSNP)信息,与输入外显子组新增的nsSNP一起构建SAP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模块A利用模块B构建的SAP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调用预装的pFind或Maxquant搜索引擎分析质谱数据。模块C输出参考型与突变型SAP分型结果,反向推导对应的nsSNP分型(称为imputed nsSNP),并与输入的外显子组nsSNP分型结果比较,生成比对报告。使用2名中国个体的外显子组nsSNP数据、每人2根毛干蛋白质组数据,分别使用pFind与Maxquant搜索引擎对软件进行测试。使用文献中1个欧洲人、1个非洲人,每人3根毛干蛋白质组数据,勾选pFind搜索引擎测试软件,并与文献算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软件以蛋白质组质谱数据与外显子组测序nsSNP结果为输入文件,输出SAP结果报告。测试结果显示,使用两种搜索引擎均可得到SAP结果,并且发现Maxquant得到的SAP数量略少于pFind的结果。使用文献数据测试结果显示,在文献方法完全匹配(即imputednsSNP与外显子组nsSNP分型完全一致)的SAP位点中,SAPTyper得到了部分SAP结果,且分型一致。结论针对东亚人群开发了一种自动化SAP分析算法,并形成软件SAPTyper。该软件为法医蛋白质组SAP进行个体识别与表型推断等方面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分析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蛋白质组 SAP分型算法 单氨基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风机齿轮油酸值预测模型研究
5
作者 底广辉 胡远翔 +3 位作者 司明宇 王浩宇 曹俊磊 康举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83,共8页
为实现风机齿轮油酸值的准确、快速检测,基于齿轮油的模拟氧化试验建立齿轮油红外光谱数据与酸值指标的数据集。采用数据预处理、特征波长提取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等方法,提出一种风机齿轮油酸值的快速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基础模型中支... 为实现风机齿轮油酸值的准确、快速检测,基于齿轮油的模拟氧化试验建立齿轮油红外光谱数据与酸值指标的数据集。采用数据预处理、特征波长提取和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等方法,提出一种风机齿轮油酸值的快速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基础模型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适用于小样本齿轮油酸值性能预测;将3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代入到SVM模型中,组合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较大提升,其中灰狼优化算法与SVM组合模型在预测精度、收敛速度及稳定性上的表现最优,决定系数达到99.28%,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分别为0.0129和0.0107,相对分析偏差达到35.6859,预测集平均相对误差为2.66%。研究表明,该预测方法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幅缩短检测时间,为风机齿轮油酸值检测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齿轮油 酸值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 模型预测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测定黄水酸度的iPLS-iNSGA-III联合特征筛选方法
6
作者 张贵宇 向星睿 +3 位作者 张磊 王怡博 严俊 张云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83-291,共9页
针对传统化学方法测定黄水酸度存在费时费力的困境,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算法实现发酵过程黄水酸度的快速无损检测。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对黄水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削弱噪... 针对传统化学方法测定黄水酸度存在费时费力的困境,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算法实现发酵过程黄水酸度的快速无损检测。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对黄水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削弱噪声影响后,为简化模型和提高预测性能,采用波段和波点筛选方法联合筛选黄水光谱特征波数。先通过区间偏最小二乘(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i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3种波段筛选方法对黄水酸度特征区间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引入多目标优化思想,使用基于混沌初始化和自适应变异算子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I(improved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I,iNSGA-III)进行二次波点筛选。结果表明,基于iPLS-iNSGA-III筛选的70个特征波数的建立的PLSR模型对黄水酸度预测效果最佳,相较于原始全光谱建模,决定系数R2 p从0.7576提升到0.9309,预测均方根误差从0.8250 mmol/100 g降低到0.4394 mmol/100 g。该研究为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酸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 酸度 近红外光谱 特征筛选 偏最小二乘回归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耦合模型预测FDM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陶钰 邵鹏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高,不仅影响了零件外观,还降低了性能。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A)、填充密度(B)、喷嘴温度(C)、床层温度(D)和打印速度(E)对聚乳酸(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将遗传算法(GA)与决策... 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高,不仅影响了零件外观,还降低了性能。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A)、填充密度(B)、喷嘴温度(C)、床层温度(D)和打印速度(E)对聚乳酸(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将遗传算法(GA)与决策树(DT)、人工神经元网络(ANN)两种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预测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A、B、C和E是显著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效应,A×B、A×C、A×E、B×C、B×E、C×E是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GA+DT耦合模型预测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准确性更高,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952、0.132和0.234,优于GA+ANN的0.823、1.561和1.759。GA+DT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4,而GA+ANN模型仅为0.903,这表明GA+DT模型在预测PLA零件表面粗糙度时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人工神经元网络 遗传算法 熔融沉积 表面粗糙度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与SHAP算法的渝东北烟区土壤交换酸含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昕容 杨超 +2 位作者 张鑫 周亚男 刘洪斌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背景和目的】土壤交换酸含量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指导施肥和调节土壤pH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环境因子(气候、地形、成土母岩)和种植年限对土壤交换酸(Exchangeable Acidity, E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东北烟区为研究区,对该区中483... 【背景和目的】土壤交换酸含量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指导施肥和调节土壤pH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环境因子(气候、地形、成土母岩)和种植年限对土壤交换酸(Exchangeable Acidity, E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东北烟区为研究区,对该区中483个采样点的土壤交换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并结合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算法,探讨影响土壤交换酸含量的主控因素。【结果】(1)研究区土壤交换酸含量在1.56~27.50 cmol/kg之间,与降水、日照时数、坡向、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二叠系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交换酸含量显著高于三叠系石灰岩发育的土壤。(2)RF模型可解释土壤交换酸含量空间变异的64%,影响因子对土壤交换酸含量的重要性为气候>成土母岩>种植年限>地形。(3)SHAP算法揭示了土壤交换酸含量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当年均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均温分别超过1250 mm、1290 h和12℃时,会导致土壤交换酸含量的减少,反之则会促使其增加。【结论】气候是影响土壤交换酸含量变异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中降水和日照时数是最重要的气候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烟田土壤酸化管理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交换酸 环境因子 随机森林 SHAP算法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连续型和离散型贝叶斯网络效果比较
9
作者 崔宇 宋伟梅 +5 位作者 任浩 王旭春 乔宇超 赵执扬 任家辉 仇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6,174,共6页
目的建立血尿酸与相关代谢性指标的连续型和离散型贝叶斯网络模型,探寻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网络结果的特点和优劣。方法利用山西省2015年慢性病监测的血尿酸及其代谢性疾病的特征指标共4646例,采用(improved partial-correlatio... 目的建立血尿酸与相关代谢性指标的连续型和离散型贝叶斯网络模型,探寻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网络结果的特点和优劣。方法利用山西省2015年慢性病监测的血尿酸及其代谢性疾病的特征指标共4646例,采用(improved partial-correlation-based,IPCB)算法建立血尿酸的连续型贝叶斯网络,同时将上述指标离散化,采用(max-min hill-climbing,MMHC)建立高尿酸的离散贝叶斯网络。结果离散贝叶斯网络发现14条边,其中甘油三酯和舒张压异常与高尿酸直接关系,导致高尿酸的发生;年龄为间接因素;而连续贝叶斯网络共包含24条有向边,年龄、TG、LDL、HDL、SP、DP与尿酸水平直接相关,随着年龄、TG、LDL的增大和HDL的降低,尿酸水平升高,而尿酸水平升高又导致SP、DP升高;TC与尿酸间接相关。结论两种网络模型适应的资料类型不同,但连续型贝叶斯网络发现的直接相关因素更多,整体解释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贝叶斯网络 IPCB算法 血尿酸 代谢性指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精馏隔壁塔提纯乳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窦欣宇 刘沙 +1 位作者 姚洪 王红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以反应精馏隔壁塔替换传统的反应精馏塔,形成了新型双向反应精馏隔壁塔提纯乳酸工艺,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和遗传算法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精馏隔壁塔工艺与传统反应精馏工艺相比年度总费用减少10.15%,CO_(2)排放速率降低31.7... 以反应精馏隔壁塔替换传统的反应精馏塔,形成了新型双向反应精馏隔壁塔提纯乳酸工艺,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和遗传算法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精馏隔壁塔工艺与传统反应精馏工艺相比年度总费用减少10.15%,CO_(2)排放速率降低31.75%,乳酸收率提升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隔壁塔 乳酸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结合改进LSSVM的大米脂肪酸检测方法
11
作者 付娟娟 陈春茹 +1 位作者 黄珍琳 孙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现有大米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性低和效率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细菌觅食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贮藏大米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 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现有大米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性低和效率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细菌觅食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贮藏大米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超参数(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进行寻优,实现贮藏大米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通过试验分析其性能。结果: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贮藏大米脂肪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决定系数为0.940 5,均方根误差为0.543 5,平均检测时间为1.12 s。结论:所提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可用于大米品质的鉴别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脂肪酸 高光谱数据 细菌觅食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快速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剂苯甲羟肟酸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夏启斌 李忠 +1 位作者 邱显扬 戴子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法 (abinition算法 )计算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分子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苯甲羟肟酸分子为平面分子而苯甲氧肟酸为非平面分子 ,两者可以共存 ,苯甲氧肟酸比苯甲羟肟酸要稳定。当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与矿物表面... 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法 (abinition算法 )计算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分子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苯甲羟肟酸分子为平面分子而苯甲氧肟酸为非平面分子 ,两者可以共存 ,苯甲氧肟酸比苯甲羟肟酸要稳定。当苯甲羟肟酸和苯甲氧肟酸与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螯合时 ,与金属离子易形成O ,O五元环螯合物 ,而不是O ,N四元环螯合物。相对于乙羟肟酸 (乙氧肟酸 ) ,苯甲羟肟酸 (苯甲氧肟酸 )与矿物静电作用变小 ,正配键的能力降低 ,接受电子形成反馈键能力增强 ,使苯甲羟肟酸 (苯甲氧肟酸 )选择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羟肟酸 苯甲氧肟酸 从头算法(ab inifion算法)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值遗传算法计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通化 张众杰 +2 位作者 朱仲良 丁林 李光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4-358,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方法──数值遗传算法。该法可以处理连续变量参数的优化问题,能在很多局部较优中找到全局最优点,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法通过遗传操作不断改变个体和群体,使之逐渐适应环境;除新设计了交配和突...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方法──数值遗传算法。该法可以处理连续变量参数的优化问题,能在很多局部较优中找到全局最优点,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法通过遗传操作不断改变个体和群体,使之逐渐适应环境;除新设计了交配和突变数值遗传操作外,本文还提出了记忆遗传操作,从而加快了运算的速度。采用这种算法,测定了新型化学发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三氯水杨酸的酸常数及其与铜和铁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遗传算法 稳定常数 三氯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法定量分析山茶油中脂肪酸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郝勇 孙旭东 耿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37-140,共4页
利用拉曼光谱对山茶油中两种脂肪酸(棕榈酸和十四烷酸)进行快速定量分析。配制70个山茶油样本用于拉曼光谱的采集,分别采用原始光谱、小波导数光谱和矢量归一化光谱,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建立山茶油中棕榈酸和十四烷酸的偏最小二乘(PLS... 利用拉曼光谱对山茶油中两种脂肪酸(棕榈酸和十四烷酸)进行快速定量分析。配制70个山茶油样本用于拉曼光谱的采集,分别采用原始光谱、小波导数光谱和矢量归一化光谱,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建立山茶油中棕榈酸和十四烷酸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拉曼光谱经标准正态变量(SSNV)预处理,结合SPA方法可以实现模型的优化,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建模变量得到精简,棕榈酸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由0.917和2.191优化为0.981和1.078,建模变量由4000精简为44;十四烷酸模型的Rp和RMSEP分别由0.940和0.058优化为0.969和0.047,建模变量简化为43。该研究为山茶油中脂肪酸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拉曼光谱 棕榈酸 十四烷酸 连续投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3类主要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作为茶叶质量的快速评定方法 被引量:30
15
作者 徐立恒 吕进 +1 位作者 林敏 孙耀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4-336,共3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的茶多酚、氨基酸及咖啡碱三类化合物。用PLS计算法建立了表示上述组分的二阶导数近红外光谱与其含量间关系的分析模型。根据相关分析模型计算所得的组分含量的结果与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得的对...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的茶多酚、氨基酸及咖啡碱三类化合物。用PLS计算法建立了表示上述组分的二阶导数近红外光谱与其含量间关系的分析模型。根据相关分析模型计算所得的组分含量的结果与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得的对应组分的含量达到一致。所提出的方法可作为评定茶叶品质的快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PLS算法 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 茶叶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青梅酸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茂程 杨君荣 +2 位作者 陆丹丹 曹瑾 陈一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8-323,共6页
针对传统理化分析的青梅酸度检测方法破坏性大、耗时长、无法实现在线检测的不足,对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青梅酸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采集了487个青梅样本在550~1 000 nm波段内的高光谱图像,经过光谱相对反射率校正和6种不同滤... 针对传统理化分析的青梅酸度检测方法破坏性大、耗时长、无法实现在线检测的不足,对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青梅酸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采集了487个青梅样本在550~1 000 nm波段内的高光谱图像,经过光谱相对反射率校正和6种不同滤波后,分别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遗传算法(GA)以及连续投影结合遗传算法(SPA+GA)3种光谱降维方法,提取了反映青梅内部酸度信息的特征波长,并建立波长与青梅p H值的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研究不同滤波和不同降维方法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预测模型,Savitzky-Golay(S-G)平滑滤波预测精度最高;相比SPA或GA单一算法降维,经5点S-G平滑滤波后SPA+GA光谱降维的方法,可显著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070 6,相关系数为0.79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酸度 高光谱图像 遗传算法 连续投影法 特征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优生进化算法及4-CBA软测量模型参数估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颜学峰 余娟 钱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提出一种优选优生进化算法(select-best and prepotency evolution algorithm,SPEA),该算法中优选优生操作首先使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以相同的概率在自身所处环境的某个领域内选择最优个体进行交叉操作,不但保持后代个体的多样性,避免早... 提出一种优选优生进化算法(select-best and prepotency evolution algorithm,SPEA),该算法中优选优生操作首先使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以相同的概率在自身所处环境的某个领域内选择最优个体进行交叉操作,不但保持后代个体的多样性,避免早熟,而且使群体中较优个体多次参加交叉操作,保留优良信息,同时也避免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中占用大量计算时间的种群挑选操作;然后挑选交叉操作产生的较优个体参与变异形成下一代个体,从而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使求得的全局最优解有较高的精度。与GA相比较,SPEA计算复杂性低,离线性能和在线性能都有较大的改进,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寻优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举例将SPEA应用于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A)中对羧基苯甲醛(4-carboxybenzaldehyde,4-CBA)含量软测量模型的参数估计,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算法 遗传算法 对苯二甲酸 对羧基苯甲醛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与遗传算法用于多组分氨基酸同时测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夏之宁 胡芳 +2 位作者 邱细敏 石乐明 李志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将遗传算法用于紫外光谱数据处理,实现了多元分辩与校正。并对多组分分析体系进行同时定量测量。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紫外光谱 多元校正 分辩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循环用铅酸电池充电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6
19
作者 包有富 尹鸽平 +1 位作者 童一波 阎智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对影响深循环铅酸电池寿命的充电模式进行了探索 ,对同批电池用不同的充电制度进行了循环寿命的试验 ,并对不同的充电制度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表明 :  1.充电制度是决定电池是否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  2 .小电流恒压充电容... 对影响深循环铅酸电池寿命的充电模式进行了探索 ,对同批电池用不同的充电制度进行了循环寿命的试验 ,并对不同的充电制度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表明 :  1.充电制度是决定电池是否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  2 .小电流恒压充电容易引起电池充电不足 ;  3 .起始用较大电流对电池充电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 ;  4.起始以大电流恒压充电 ,并严格控制恒压时间 ,后期以脉充电流结束能使电池的寿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循环铅酸电池 充电模式 循环寿命 充电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形算法动态优化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洪 胡汉芳 +3 位作者 尚素芬 丁天惠 顾峻岭 傅若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确定初始单纯形顶点对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优化结果使17种PTC氨基酸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胶束 电动色谱 PTC氨基酸 分离 ME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