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inct protein kinase C isozymes mediates inhibitory effects of different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on cardiac rap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K ~ current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65-166,共2页
Aim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stimulation of alA-adrenorecetors receptor (alA-AR) or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AT1R) acutely down-regulates the rapid component of the delayed rectifier K + current (IKr) via... Aim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stimulation of alA-adrenorecetors receptor (alA-AR) or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AT1R) acutely down-regulates the rapid component of the delayed rectifier K + current (IKr) via protein kinase C (PKC).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ich PKC isozymes mediate down-regulations of IKr by alA-AR and AT1R. Method The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cord IKr in native cardio- myocytes and in human embryonic kidney (HEK) 293 cells co-transfected with human ether-a-go-go related gene (hERG) encoding α-subunit of IKr and human alA-AR or AT1R gene. Result In isolated guinea-pig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 the inhibitory action of Ang II on IKr was little affected by Go6976 (selectively inhibiting PKCα, β and γ) and Go6983 (selectively inhibiting PKCα, β, γ , δ, and ζ), but was significantly antagonized by an inter- nal dialysis with PKCe-selective inhibitory peptide εV1 -2. In contrast, the inhibitory action of alA-AR agonist A61603 on IKr was remarkably attenuated by Go6976 or Go6983, but not affected by peptide εV1 -2. Moreover, specific PKC-selective inhibitory peptide antagonized the effect of A61603.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KCe and PKCα isoform respectively mediat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T1R and a1A-AR. In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system, both PKCα and e-selective activator peptides down regulated hERG current with different manner. PKCα activator peptide shifted the activation curve of the channel to the right, but PKCe-selective activator peptide did not. Simi- larly, A61603 shifted the activation curve to the right, whereas Ang Ⅱ had no effect. In addition, both A61603 and PKCα activator peptide showed inhibitory action on bERG A PKC current (an bERG mutant in which 17 of the 18 ROSITE-predicted PKC acceptor serines/threonines were changed to alanine) with a similar potency to wild type bERG current. But, both Ang Ⅱ and PKCe-selective activator peptide exhibited no effects on bERG △ PKC cur- r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KCα and PKCe isoforms down-regulated bERG current through different mecha- nism. Conclusion PKCα and PKCe isoform respectively mediates the inhibition on IKr by stimulation of AT1R and alA-AR via different molecula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K + cURRENT protein kinase c AT1R alA-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KC-P2X3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 程仕萍 +4 位作者 易惺钱 周平生 刘静 陶添明 陈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8-1182,1188,共6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C(PKC)-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3(P2X3)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限...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C(PKC)-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3(P2X3)信号通路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模型。术后第8天针刺组与电针组接受针刺与电针干预,连续7 d。于术前、术后3 d、5 d、7 d、10 d、12 d、14 d对各组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与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术后15 d处死所有小鼠,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形态,ELISA检测脊髓组织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PKC、P2X3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神经元PKC、P2X3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膜完整,细胞质呈细小颗粒状,细胞核大而圆,核仁居中清晰可见;模型组可见萎缩的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紊乱,轴突肿胀,神经元间形成间隙;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电针组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有髓神经纤维排布情况改善,电针组较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与相同时间点的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 d、5 d、7 d、10 d、12 d、14 d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患侧后肢的MWT、TWL值明显下降(P<0.05),IL-1β、TNF-α、PKC、P2X3表达量、PKC、P2X3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0 d、12 d、14 d针刺组、电针组MWT、TWL值明显上升(P<0.05),IL-1β、TNF-α、PKC、P2X3表达量、PKC、P2X3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针刺组相比,术后10 d、12 d、14 d电针组MWT、TWL值升高(P<0.05),IL-1β、TNF-α、PKC、P2X3表达量、PKC、P2X3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减轻CCI模型小鼠神经炎症反应,降低PKC、P2X3表达水平,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形态与有髓神经纤维排布情况,缩小神经元间间隙,提升MWT、TWL值,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配体门控型非选择性离子通道3 电针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K-eIF2α-ATF4-CHOP通路探讨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茂泓 郑航 +1 位作者 李雪 张珍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79-3088,共10页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有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ukaryotic initiation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有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 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 CHOP)信号通路作为内质网应激的关键通路,其下游调控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过程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关系密切。中医药通过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治法调控PERK-eIF2α-ATF4-CHOP通路,起到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增加尿蛋白质重吸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阐释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归纳中医治法干预该通路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有效成分干预该通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c/EBP同源蛋白(PERK-cHO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蛋白激酶Cε对肌钙蛋白水平正常老年急性胸痛风险分层的价值
4
作者 郝翠君 王蕊 +3 位作者 洪洋 李晓颖 韩少洁 李方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额外的血小板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ε检测对老年急性胸痛和正常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水平患者的风险分层和额外诊断测试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北北... 目的探讨额外的血小板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ε检测对老年急性胸痛和正常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水平患者的风险分层和额外诊断测试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样急性胸痛且hs-cTnI水平正常的连续患者220例。根据随访1年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24例和非MACE组19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KCε表达;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与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无事件发生时间;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基线时患者特征对1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影响;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年随访期间,24例患者(10.91%)发生了MACE。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血小板PKCε表达显著升高[9.25%(6.60%,15.25%)vs 1.70%(0.80%,3.25%),Z=-7.596,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360 d内均无事件发生,而血小板PKCε表达≥2.05%组无事件发生时间为(297.13±12.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27.051,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高度可疑、hs-cTnI、血小板PKCε是患者随访1年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HR=3.011,95%CI:1.049~8.641,P=0.040;HR=1.216,95%CI:1.044~1.418,P=0.012;HR=1.160,95%CI:1.104~1.218,P=0.000)。在决策树模型中,≥2.05%患者1年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2.05%患者(P=0.011)。血小板PKCε表达≥2.05%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心肌缺血的概率高于血小板PKCε表达<2.05%患者(P=0.006)。结论在hs-cTnI水平正常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进行额外的血小板PKCε检测似乎有良好的预后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血小板 蛋白激酶cδ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结肠癌组织PKC及亚型PKCδ、PKCε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广义 韩涛 +2 位作者 殷东风 李秋华 刘兆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亚型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亚型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益气健脾抗癌中药由益气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和白花蛇舌草等组成。给药14 d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PKC及其亚型PKCδ、PKC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后,移植瘤组织中:(1)PKC mRNA和PKC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2±0.040)vs(0.596±0.021)、(0.540±0.015)和(0.261±0.019)vs(0.665±0.016)、(0.498±0.018),P<0.05或P<0.01];(2)PKCδ mRNA和PKCδ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0±0.030)vs(0.233±0.025)、(0.261±0.034)和(0.516±0.029)vs(0.301±0.041)、(0.361±0.044),均P<0.01];(3)PKCε mRNA和PKCε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215±0.021)vs(0.362±0.021)、(0.314±0.031)和(0.224±0.029)vs(0.368±0.044)、(0.359±0.029),均P<0.01)。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PKC、PKCε的抑制及PKCδ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益气健脾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δ 蛋白激酶c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角PKC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索占伟 杨娴 +5 位作者 曹静 刘燕妮 时蕾 李帅 杨鸿斌 胡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或激动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前后,测定小鼠缩足阈值;随后立即分离脊髓背角,免疫印迹法检测NMDA(N-methyl-D-aspartate)型谷氨酸受体的突触表达。结果 PKC抑制剂CHE在缓解炎性痛觉超敏的同时,明显翻转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亢进;而正常小鼠鞘内给予PKC激动剂PMA,可模拟CFA的效应,即:诱发痛觉超敏,并特异性增加NR2B亚基的突触含量。结论 PKC通过调节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参与炎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白屈菜赤碱 PMA 炎性疼痛 NMDA受体 NR2B 突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铝暴露对大鼠海马神经元PKC、CaMKⅡ、Ng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邢伟 王彪 +4 位作者 郝凤进 许金华 赵岩 刘素媛 时利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并检测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活性及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神经颗粒素... 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并检测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活性及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铝暴露损害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选用断乳后Wistar大鼠,以含有不同浓度AlCl3的蒸馏水进行饲养.3个月后,测定铝暴露组大鼠脑内和血中的铝含量;测量记录大鼠海马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LTP;用改良Takai法测定海马神经元PKC活性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CaMKⅡ和Ng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的PKC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的CaM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的Ng蛋白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说明:慢性铝暴露可以降低大鼠海马神经元PKC的活性及Ng和CaMKⅡ的蛋白表达,可能影响Ng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CaM与Ng之间的亲和性,也影响Ca2+-CaM对CaMKⅡ的调节,抑制LTP的形成,损害学习记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 神经颗粒素(Ng)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通过激活PKC/ERK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毕良宽 林天歆 +6 位作者 许可慰 韩金利 黄海 张彩霞 董文 刘皓 黄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986,共6页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癌发生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IL-8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肾癌细胞可以分泌IL-8,但IL-8是否参与肾癌细胞EMT的调节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研究发现,IL-8可以...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癌发生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IL-8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肾癌细胞可以分泌IL-8,但IL-8是否参与肾癌细胞EMT的调节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研究发现,IL-8可以促进肾癌细胞形态发生间质化改变,IL-8刺激后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钙黏蛋白表达上调.另外,IL-8可以促进肾癌细胞侵袭,但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IL-8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引起细胞外调节性激酶(ERK)磷酸化.因此,我们认为IL-8可能通过PKC/ERK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发生EMT,这可能是肾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IL-8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蛋白激酶c 细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PKC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浩 陈少贤 +4 位作者 王良兴 谢于鹏 陈彦凡 王群姬 张洪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PKC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 :对照组 (A) ,低氧组 (B) ,低氧 +灯盏花素组 (C) ,低氧时间为 4wk。采用透射电镜、放射活性测定法、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PKC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 :对照组 (A) ,低氧组 (B) ,低氧 +灯盏花素组 (C) ,低氧时间为 4wk。采用透射电镜、放射活性测定法、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左右心室重量比 (RV/LV +S)、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 /管总面积 (WA/TA)、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 (SMC)、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组织PKC活性、肺细小动脉管壁PKC的影响。结果  (1)B组mPAP、RV/LV +S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mPAP、RV/LV +S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2 )光镜下B组WA/TA、SMC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WA/TA、SMC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电镜显示B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胶原纤维丰富 ;C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较B组明显减少 ;(3)B组肺组织PKC总活性 (PKCt)、胞膜PKC活性(PKCm)、胞质PKC活性 (PKCc)及胞膜PKC活性 (PKCm)占PKC总活性 (PKCt)的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PKCt、PKCm、PKCc及PKCm占PKCt的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4 )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10 0~ 2 0 0 μm)PKC含量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C组较B组明显为低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蛋白激酶c 低氧 肺性高血压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福尔马林内脏炎症痛过程中脊髓PKC、PKCε膜转位的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颜波 高翠英 +1 位作者 李菁锦 吕国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PKC、PKCε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给予PKC、PKCε激动剂PMA(phorbol12 myristate13 acetate)和抑制剂H 7(1 (5 isoquinolinesulfon... 目的:初步探讨PKC、PKCε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福尔马林(F)直肠粘膜下注射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给予PKC、PKCε激动剂PMA(phorbol12 myristate13 acetate)和抑制剂H 7(1 (5 isoquinolinesulfonyl)2 methylpiperazinedihydrochloride),结合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等生化技术。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 4组: 正常对照组N,内脏痛组(F+NaCl),PMA组(F+PMA)和H 7组(F+H 7)。共分福尔马林直肠内致炎后 30min、60min和 120min三个时间段。结果: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 60min内,F+NaCl组与N组PKC、PKCε膜转位相比分别明显增高 (P<0. 01);F+PMA组与F+NaCl组PKC、PKCε相比分别明显增高(P<0. 05);F+IT+H 7组与F+IT+NaCl组PKC、PKCε相比分别明显降低 (P<0. 05 )。结论: 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过程中PKC、PKCε被激活,提示PKC、PKCε可能参与了内脏炎症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Ε 福尔马林 炎症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脊髓 转位 Wistar大鼠 直肠粘膜下注射 蛛网膜下腔插管 正常对照组 初步探讨 蛋白印迹 痛模型 激动剂 抑制剂 内脏痛 PMA 直肠内 时间段 比分 致炎 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PKC-α和miR-10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孙海兵 魏永长 +4 位作者 涂宏蕾 杜宁 赵阳 胡丽娟 任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miR-101、蛋白激酶C-α(PKC-α)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粘膜标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ting检测57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粘... 目的探讨miR-101、蛋白激酶C-α(PKC-α)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粘膜标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ting检测57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粘膜标本中PKC-α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P<0.05);胃癌组织中COX-2及PKC-α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2)胃癌中COX-2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中PKC-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3)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中PKC-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531,P<0.05;r=-0.627,P<0.05)。结论 miR-101、PKC-α和COX-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iR-101和PKC-α可能是抑制COX-2在胃癌中表达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激酶c 环氧合酶2 微RNA-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和ERK在大鼠心肌缺氧预处理延迟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丰 龚开政 +1 位作者 张振刚 吕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在大鼠缺氧预处理 (APC)延迟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 (A/R)损伤和APC延迟心肌保护模型 ,用PKC兴奋剂 (PMA)模拟预处理延迟保...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在大鼠缺氧预处理 (APC)延迟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 (A/R)损伤和APC延迟心肌保护模型 ,用PKC兴奋剂 (PMA)模拟预处理延迟保护模型 ,分别应用PKC和ERK抑制剂干预模型 ,并在各组相当于预处理后 10min取材检测ERK活性。以实验终点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作为心肌细胞损伤的指标。结果 :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和SOD含量均显著高于A/R组 (P <0 0 5 ) ,培养液内LDH漏出和心肌细胞内MDA含量显著低于A/R组 (P <0 0 5 ) ,ERK活性显著高于A/R组 (P <0 0 5 ) ,应用PMA激活PKC可以模拟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ERK阻滞剂PD980 5 9消除了缺氧和PMA的预处理保护作用 ,并抑制了预处理后的ERK活性的升高 ;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对APC引起的ERK激活及延迟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 ,但可抑制PMA诱导的保护现象。结论 :ERK活化可能是APC延迟保护机制中的必须信号转导途径 ;PKC活化可以通过激活ERK启动缺氧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 ERK 大鼠 心肌缺氧 预处理 延迟保护机制 作用 蛋白激酶c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PKC的激活对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柴大军 宁若冰 +3 位作者 祝江 许昌声 谢泓 林金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7-1542,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产生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以25 mmol/L葡萄糖干预,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采用L...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产生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以25 mmol/L葡萄糖干预,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采用Lucigenin分析方法测定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杂交的方法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Nox4和Nox2/gp91phox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杂交方法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在高糖环境(终浓度为25 mmol/L)下,HUVECs内ROS生成显著增加,NADPH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增强,NADPH氧化酶Nox4和Nox2/gp91phox亚基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ROS生成、NADPH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及NADPH氧化酶Nox4和Nox2/gp91phox亚基表达水平的增加幅度,且具有浓度依赖性;(3)PKC抑制剂(PKC inhibitor peptide,20μmol/L)可显著抑制高糖环境下ROS的生成、NADPH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及NAD-PH氧化酶Nox4和Nox2/gp91phox亚基表达水平的增加幅度;(4)阿托伐他汀可抑制高糖诱导的PKC蛋白的磷酸化。结论:PKC的活化参与了高糖诱导的HUVECs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PKC蛋白的活化对抗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氧化应激 他汀类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α和PKC-δ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差异性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晨 付伟 +3 位作者 赵咏梅 陈菲 宗志宏 于秉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0-782,共3页
Protein kinase C (PKC) is a family of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 and its multiple isoforms are expressed in various mammalian tissues. The expressions of PKC α and PKC δ at protein and mRNA level in mouse tes... Protein kinase C (PKC) is a family of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 and its multiple isoforms are expressed in various mammalian tissues. The expressions of PKC α and PKC δ at protein and mRNA level in mouse testis were identifi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RT\|PCR. The expression of both PKC isoenzymes in the developing mouse testis was also examined. In testes of mouse at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both the protein and the mRNA of PKC\|α were uniformity; but the PKC\|δ expression occurred in the testes of 3\|week old, perhaps even relatively late in spermati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ach isoenzyme may have different roles in processing and modulating physiological cellular responses of spermat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 pkc 发育阶段 小鼠睾丸 差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通过抑制PKC/NF-κB通路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肺功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磊 刘健 +3 位作者 黄传兵 张晓军 孙玥 刘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9-594,共6页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XFC组、来氟米特(LEF)组。除NC组外,其余组采用Freund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第19天给药,每天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XFC组、来氟米特(LEF)组。除NC组外,其余组采用Freund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第19天给药,每天1次,共30 d。XFC剂量为0. 34 g/(kg·d),1 m L/100 g灌胃,LEF剂量为0. 05 mg/(kg·d)灌胃;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参数,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2、IL-10、IL-17、IL-3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PKC、NF-κBp65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Rac-1、PKC、NF-κBp65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肺组织PKC、NF-κB的表达。结果 XFC组大鼠肺功能参数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用力最大呼气流量(PEF)较MC组显著升高,XFC组大鼠血清IL-10、IL-35水平升高,血清IL-6、IL-17、MMP-9降低,肺组织PKC、NF-κBp65、Rac-1 mRNA及PKC、NF-κBp65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XFC通过抑制PKC/NF-κB通路,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肺功能 蛋白激酶c(pkc) 核因子κB(NF-κB) 细胞因子网络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及MMPs/TIMPs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敬华 周巧玲 +2 位作者 王衍慧 刘抗寒 张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N组(对照组,5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mmol/...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N组(对照组,5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P组(抑制剂组,30mmol/L葡萄糖+10-5mol/L白屈菜红碱);M组(甘露醇组,5mmol/L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分别于上述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第24,48,72h用MTT法测定NHMC增殖;并于培养后第24,48h收集细胞,抽提mRNA及蛋白质,用ELISA方法测定胞膜、胞核蛋白质PKC活性。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MMP2,9,TIMP1,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膜和胞核部分的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MP2,9,TIMP1,2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MMP-9/TIMP-1,MMP-2/TIMP-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高糖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后,MMP2,9,TIMP1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MMP9/TIMP1,MMP2/TIMP2比值较高糖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PKC活性与MMP-2/TIMP-2及MMP-9/TIMP-1的蛋白质比值均呈负相关(分别r=-0.651,r=-0.702,均P<0.05)。结论:高糖可刺激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活化,在DN中PKC活化与MMP2,9/TIMP1,2的表达水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糖尿病肾病 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脊髓PKCγ,pCREB,c-Fos和c-Jun表达上调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晓辉 吴宁 +2 位作者 苏瑞斌 张宏 李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脊髓蛋白激酶Cγ(PKCγ),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变化及胍丁胺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①生理盐水组;②福尔马林组;③胍丁胺(160mg... 目的研究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脊髓蛋白激酶Cγ(PKCγ),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变化及胍丁胺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①生理盐水组;②福尔马林组;③胍丁胺(160mg·kg-1,ip)组。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10、20、120min取L4,5脊髓,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研究,检测胍丁胺对炎性疼痛脊髓PKCγ、pCREB、c-Fos和c-Jun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min后,引起双侧脊髓膜结合PKCγ表达量升高;足底注射20min后,双侧脊髓pCREB表达量升高;足底注射2h后,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和c-Jun蛋白表达量升高,注射对侧脊髓c-Fos和c-Jun蛋白表达量没有改变。胍丁胺明显抑制福尔马林所引起的膜结合PKCγ、pCREB、c-Fos和c-Jun蛋白表达量的升高(P<0.01)。结论炎性疼痛引起脊髓膜结合PKCγ、pCREB、c-Fos和c-Jun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产生。胍丁胺的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γ、pCREB、c-Fos和c-Jun等痛觉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pkcΓ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FOS c-JUN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和MMPs在实验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丹参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川怡 张怀勤 +3 位作者 章义利 周浩 李上共 徐力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蛋白激酶C(PKC)在MMPs表达中的作用及丹参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组)、丹参注射液组(D组),检测血...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蛋白激酶C(PKC)在MMPs表达中的作用及丹参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组)、丹参注射液组(D组),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PKC、MMPs的表达,结合光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综合评价。结果①血脂各成分含量M组和D组显著高于C组(P<001);D组低于M组(P<001)。②PKC、MMP-2、MMP-9的表达M组明显高于C组(P<001);D组显著低于M组(P<001)。PKC与MMP-2、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③光镜下M组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中膜平滑肌增厚,并有钙化、坏死;D组病变较轻。④电镜见M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坏死,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D组改变较轻。结论①MM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②PKC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激活可能是MMPs表达的上游机制。③PKC、MMPs活性的降低可能是丹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硬化 蛋白激酶c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在成年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红卫 张红梅 +4 位作者 胡晓东 信文君 张彤 周利君 刘先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在大鼠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1)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 0 0 μmol/L)或...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在大鼠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1)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 0 0 μmol/L)或G 6 983(10 0 μmol/L)对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电位没有影响 ,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 (2 )Chelerythrine或G 6 98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诱导后 15min ,脊髓局部给予chelerythrine(2 0 0 μmol/L)后 ,LTP逐渐降低 ,于给药后 70min降至对照水平 ;而G 6 983(10 0 μmol/L)产生同chelerythrine相似的效应 ,在用药后 110min ,LTP降至对照水平。但同样浓度的chelerythrine或G 6 983在LTP诱导后 3h ,均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结论 :PKC参与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而不影响晚期LTP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抑制物 脊髓 c-纤维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抑制剂灯盏花素乙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新华 李清君 +2 位作者 李文斌 任丽丽 刘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选择性抑制剂灯盏花素乙(CH)对甲醛炎性痛时大鼠自发痛反应、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炎性痛时脊髓内NO产生是否受PKC调控。方法:采用右后掌足底注射甲醛复制炎性痛模型;计数缩...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选择性抑制剂灯盏花素乙(CH)对甲醛炎性痛时大鼠自发痛反应、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炎性痛时脊髓内NO产生是否受PKC调控。方法:采用右后掌足底注射甲醛复制炎性痛模型;计数缩足反射次数反映自发痛程度;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NOS表达;硝酸/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脊髓腰膨大部位NO2-/NO3-含量。结果:甲醛炎性痛大鼠L5脊髓后角浅层和中央管周围灰质NADPH-d阳性细胞的数目、阳性细胞胞体及纤维的染色深度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脊髓腰膨大部位NO2-/NO3-含量明显增高。预先鞘内给予CH,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诱导的大鼠第二相自发痛反应以及脊髓NOS表达和NO2-/NO3-的含量。结论:炎性痛时,脊髓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内PKC激活可以促进NOS表达和NO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一氧化氮 灯盏花素乙 甲醛 疼痛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