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铝暴露对大鼠海马神经元PKC、CaMKⅡ、Ng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邢伟 王彪 +4 位作者 郝凤进 许金华 赵岩 刘素媛 时利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并检测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活性及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神经颗粒素... 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影响,并检测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活性及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铝暴露损害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选用断乳后Wistar大鼠,以含有不同浓度AlCl3的蒸馏水进行饲养.3个月后,测定铝暴露组大鼠脑内和血中的铝含量;测量记录大鼠海马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LTP;用改良Takai法测定海马神经元PKC活性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CaMKⅡ和Ng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的PKC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的CaM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铝暴露组的Ng蛋白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说明:慢性铝暴露可以降低大鼠海马神经元PKC的活性及Ng和CaMKⅡ的蛋白表达,可能影响Ng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CaM与Ng之间的亲和性,也影响Ca2+-CaM对CaMKⅡ的调节,抑制LTP的形成,损害学习记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 神经颗粒素(ng)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Ng、PKC、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娜 刘洪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神经颗粒素(Ng)、蛋白激酶C(PKC)、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24h实验组、48h实验组和72h实验组,每组再分为睡眠剥夺组(SD组...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神经颗粒素(Ng)、蛋白激酶C(PKC)、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24h实验组、48h实验组和72h实验组,每组再分为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C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Trizol一步法提取海马和前额皮层总RNA,用SYBR A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测定Ng、PKC和CaMKⅡ mRNA水平。结果:(1)大鼠海马Ng mRNA水平在睡眠剥夺24h、48h和72h后,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PKC和CaMKⅡ mRNA水平在睡眠剥夺48h和72h后显著降低(P<0.05);(2)在睡眠剥夺24h和48h后,大鼠前额皮层Ng、PKC和CaMKⅡ 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在睡眠剥夺72h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Ng、PKC和CaMKⅡ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神经颗粒素 蛋白激酶c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结肠癌组织PKC及亚型PKCδ、PKCε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广义 韩涛 +2 位作者 殷东风 李秋华 刘兆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亚型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亚型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益气健脾抗癌中药由益气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和白花蛇舌草等组成。给药14 d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PKC及其亚型PKCδ、PKC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后,移植瘤组织中:(1)PKC mRNA和PKC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2±0.040)vs(0.596±0.021)、(0.540±0.015)和(0.261±0.019)vs(0.665±0.016)、(0.498±0.018),P<0.05或P<0.01];(2)PKCδ mRNA和PKCδ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410±0.030)vs(0.233±0.025)、(0.261±0.034)和(0.516±0.029)vs(0.301±0.041)、(0.361±0.044),均P<0.01];(3)PKCε mRNA和PKCε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0.215±0.021)vs(0.362±0.021)、(0.314±0.031)和(0.224±0.029)vs(0.368±0.044)、(0.359±0.029),均P<0.01)。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PKC、PKCε的抑制及PKCδ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益气健脾抗癌法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益气健脾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δ 蛋白激酶c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角PKC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索占伟 杨娴 +5 位作者 曹静 刘燕妮 时蕾 李帅 杨鸿斌 胡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或激动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前后,测定小鼠缩足阈值;随后立即分离脊髓背角,免疫印迹法检测NMDA(N-methyl-D-aspartate)型谷氨酸受体的突触表达。结果 PKC抑制剂CHE在缓解炎性痛觉超敏的同时,明显翻转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亢进;而正常小鼠鞘内给予PKC激动剂PMA,可模拟CFA的效应,即:诱发痛觉超敏,并特异性增加NR2B亚基的突触含量。结论 PKC通过调节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参与炎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白屈菜赤碱 PMA 炎性疼痛 NMDA受体 NR2B 突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通过激活PKC/ERK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毕良宽 林天歆 +6 位作者 许可慰 韩金利 黄海 张彩霞 董文 刘皓 黄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986,共6页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癌发生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IL-8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肾癌细胞可以分泌IL-8,但IL-8是否参与肾癌细胞EMT的调节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研究发现,IL-8可以...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癌发生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IL-8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肾癌细胞可以分泌IL-8,但IL-8是否参与肾癌细胞EMT的调节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研究发现,IL-8可以促进肾癌细胞形态发生间质化改变,IL-8刺激后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钙黏蛋白表达上调.另外,IL-8可以促进肾癌细胞侵袭,但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IL-8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引起细胞外调节性激酶(ERK)磷酸化.因此,我们认为IL-8可能通过PKC/ERK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发生EMT,这可能是肾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IL-8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蛋白激酶c 细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通过抑制PKC/NF-κB通路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肺功能 被引量:5
6
作者 万磊 刘健 +3 位作者 黄传兵 张晓军 孙玥 刘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9-594,共6页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XFC组、来氟米特(LEF)组。除NC组外,其余组采用Freund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第19天给药,每天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XFC组、来氟米特(LEF)组。除NC组外,其余组采用Freund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第19天给药,每天1次,共30 d。XFC剂量为0. 34 g/(kg·d),1 m L/100 g灌胃,LEF剂量为0. 05 mg/(kg·d)灌胃;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参数,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2、IL-10、IL-17、IL-3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PKC、NF-κBp65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Rac-1、PKC、NF-κBp65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肺组织PKC、NF-κB的表达。结果 XFC组大鼠肺功能参数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用力最大呼气流量(PEF)较MC组显著升高,XFC组大鼠血清IL-10、IL-35水平升高,血清IL-6、IL-17、MMP-9降低,肺组织PKC、NF-κBp65、Rac-1 mRNA及PKC、NF-κBp65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XFC通过抑制PKC/NF-κB通路,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肺功能 蛋白激酶c(pkc) 核因子κB(NF-κB) 细胞因子网络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及MMPs/TIMPs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敬华 周巧玲 +2 位作者 王衍慧 刘抗寒 张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N组(对照组,5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mmol/...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N组(对照组,5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P组(抑制剂组,30mmol/L葡萄糖+10-5mol/L白屈菜红碱);M组(甘露醇组,5mmol/L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分别于上述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第24,48,72h用MTT法测定NHMC增殖;并于培养后第24,48h收集细胞,抽提mRNA及蛋白质,用ELISA方法测定胞膜、胞核蛋白质PKC活性。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MMP2,9,TIMP1,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膜和胞核部分的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MP2,9,TIMP1,2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MMP-9/TIMP-1,MMP-2/TIMP-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高糖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后,MMP2,9,TIMP1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MMP9/TIMP1,MMP2/TIMP2比值较高糖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PKC活性与MMP-2/TIMP-2及MMP-9/TIMP-1的蛋白质比值均呈负相关(分别r=-0.651,r=-0.702,均P<0.05)。结论:高糖可刺激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活化,在DN中PKC活化与MMP2,9/TIMP1,2的表达水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糖尿病肾病 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P120^(ctn)和E-ca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钟 董孟华 邓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和OSCC标本51例,采用免疫... 目的:观察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和OSCC标本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PKC、P120ctn和E-cad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鳞癌中P120ctn、E-cad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它们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K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P120ctn、E-cad的异常表达率和PK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5)。P120ctn和E-cad的异常表达与PKC的阳性表达高度相关(均P<0.01)。结论:PKC、P120ctn和E-cad在OSCC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 E-钙粘蛋白 蛋白激酶c 口腔 鳞状细胞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抑制剂对甲醛诱导的内脏炎性痛大鼠脊髓ERK1/2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家君 岳伟 +5 位作者 张灿文 牛敬忠 胡冬梅 袁慧 杨明峰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H-7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内脏炎症痛大鼠脊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正常...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H-7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内脏炎症痛大鼠脊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甲醛直肠致炎组(F组);甲醛直肠致炎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插管组(IT组);甲醛直肠致炎、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插管并注射生理盐水组(NaCl组);甲醛直肠致炎、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插管并注射H-7组(H-7组);每组大鼠24只,共120只。5组大鼠,每组8只,每15 min进行一次疼痛计分,连续记录大鼠的行为120 min;在甲醛造模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取出L_6-S_1节段脊髓进行ERK1/2磷酸化检测。结果:F、IT、NaCl组和H-7组大鼠在注射甲醛后30 min均达到疼痛评分的最大值。H-7组在前90 min内疼痛分数显著低于F组(P<0.05或P<0.01)。与N相比,F组甲醛直肠黏膜注射后脊髓ERK1/2磷酸化水平增加,30 min时达最高水平,60 min时仍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N相比,H-7组甲醛直肠黏膜注射后脊髓ERK1/2磷酸化水平也增加,30 min时达最高水平,60 min时仍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甲醛注射后60 min内,H-7组与F组相比,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PKC抑制剂H-7能降低内脏炎症痛疼痛评分和抑制脊髓ERK1/2磷酸化水平,ERK1/2是PKC的下游信号通路在内脏炎症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内脏炎症痛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脊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 内脏 炎症痛 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肥厚大鼠PKC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妍 韩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4-1675,共2页
关键词 荞麦花叶总黄酮 心肌肥厚 蛋白质激酶c 免疫组 织化学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对原代培养神经元NF-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美群 汪洪涛 +1 位作者 邹维艳 卓煜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用蛋白激酶C(PKC)刺激剂佛波醇酯(PMA)和PKC抑制剂Rottlerin处理培养神经元,RT-PCR法检测神经元NF-кBp65mRNA的表达;用PMA和NF-кB抑制剂TPCK处理培养神经元,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观察PKC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核转... 用蛋白激酶C(PKC)刺激剂佛波醇酯(PMA)和PKC抑制剂Rottlerin处理培养神经元,RT-PCR法检测神经元NF-кBp65mRNA的表达;用PMA和NF-кB抑制剂TPCK处理培养神经元,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观察PKC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核转录因子kappaB(NF-кB)表达的影响,探讨PKC参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PKC可促进NF-кB的表达;NF-кB可诱导培养神经元的早期凋亡。由此可以得出PKC激活参与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是通过引起神经元内NF-кB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核转录因子kappa B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PKCs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12
作者 张鸣青 郑宇 +2 位作者 吴乔 王爱民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5-609,共5页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乳腺癌分化及转移的相关性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 48例人乳腺癌的PKC蛋白表达 ,包括PKCα、βI、η和ξ等蛋白 .结果表明 ,与分化低的乳腺癌对比 ,分化高的乳腺癌PK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 .在临床I II和III级...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乳腺癌分化及转移的相关性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 48例人乳腺癌的PKC蛋白表达 ,包括PKCα、βI、η和ξ等蛋白 .结果表明 ,与分化低的乳腺癌对比 ,分化高的乳腺癌PK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 .在临床I II和III级的乳腺癌中 ,PKCη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 1.5 %和 9.1% ,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PKCξ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92 .3%和 2 7.3% ,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另外 ,在乳腺癌未转移的病例中 ,PKCs蛋白表达水平普遍较高 ,其中PKCξ与肿瘤转移相关性极显著 (P <0 .0 1) .此外 ,PKCs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癌患者年龄无关 .以上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s 分化程度 相关性 乳腺癌 蛋白激酶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学方法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介导PKC-α反义核酸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13
作者 张小鹰 蒋建伟 +3 位作者 陈涛 严玉霞 黎泳欣 何金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研究聚乙烯亚胺(PEI)-PKC-α反义脱氧核寡酸(ASOD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RT-PCR检测肝癌SMMC-7721细胞、HepG2细胞PKC-α mRNA表达的差异,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PEI和ASODN混合的最佳质量比,WST法和克隆形成... 目的:研究聚乙烯亚胺(PEI)-PKC-α反义脱氧核寡酸(ASOD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RT-PCR检测肝癌SMMC-7721细胞、HepG2细胞PKC-α mRNA表达的差异,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PEI和ASODN混合的最佳质量比,WS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检测PKC-α的表达水平。结果:SSMC-7721细胞PKC-α mRNA表达相对较高,PEI和ASODN的质量比为0.75/1时是PEI转染反义核酸的合适比例,对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克隆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ASODN和PEI-ASODN对SMMC-7721的IC50分别为16.6μmol/L和0.58μmol/L;PEI-ASODN能够有效抑制PKC-α蛋白的生物合成。结论:PEI-ASODN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下调PKC-α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聚乙烯亚胺 反义核酸 肝癌 SMMc-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KC的变化及调控
14
作者 王勇 彭代智 +1 位作者 黄文华 周新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 :观察小鼠烫伤后不同时相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及应用特异性调控剂H 7后腹腔巨噬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 ,从信号转导的角度阐明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以 15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 目的 :观察小鼠烫伤后不同时相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及应用特异性调控剂H 7后腹腔巨噬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 ,从信号转导的角度阐明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以 15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 ,收集腹腔巨噬细胞 ,同位素掺入法测膜浆PKC活性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 κB的活性。结果 :烫伤后巨噬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PKC活性升高 ,其中胞膜PKC活性与TNF αmRNA的变化呈正相关。给予H 7后NF κB活性下降。结论 :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KC、NF κB的活性明显被激活 ,PKC NF κB信号通路参与了TNF α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巨噬细胞 核因子—κB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C5a诱导PBMC产生IL-8与PKC的关系
15
作者 骆益宙 时彦 +1 位作者 徐虹 倪传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PKC在rhC5a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8中的作用。方法:将PBMC分别与rhC5a、PMA、Cheleythrine、 Calphostin C、Dequalinium孵育24 h,取上清用法测定IL-8。将PBMC分别与rhC5a、PMA孵育,按一定时间间隔收集细胞测定 PK... 目的:研究PKC在rhC5a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8中的作用。方法:将PBMC分别与rhC5a、PMA、Cheleythrine、 Calphostin C、Dequalinium孵育24 h,取上清用法测定IL-8。将PBMC分别与rhC5a、PMA孵育,按一定时间间隔收集细胞测定 PKC活性。用 Cheleythrine、Calphostin C、Dequalinium预处理 PBMC,然后再以rhC5a诱导测定其 PKC活性。结果:PBMC经rhC5a诱导后IL-8产生水平增加,同时PKC活性呈双峰型增高;PBMC经PMA诱导后不仅PKC活性增高,而且IL-8产生水平也增加;Cheleythrine、Calphostin C、Dequalinium能抑制rhC5a介导的PBMC PKC活性和IL-8产生水平增高。结论:PKC参与rhC5a诱导PBMC产生IL-8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c5a 白细胞介素8 蛋白激酶c 佛波酯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p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控蛋白与核因子κB在急性MDMA染毒心肌细胞钙失衡中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王荣帅 黄锶哲 +6 位作者 王云云 邓燕飞 丁自娇 张杰 刘勇 任亮 刘良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159,共9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响,探讨MDMA致心肌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急性MDMA染毒模型,并设立对照组。MDMA染毒组分为10、100和1000μmol/L 3个浓度组,染毒1 h后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测定细胞毒性及钙信号的变化特征,并检测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及Cav1.2的变化。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DMA染毒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ammonium,PDTC)、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干预后NF-κB的活性变化和核蛋白p-p65(Ser311)、PKCζ的表达变化,并观察PDTC干预后MDMA染毒对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及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和Cav1.2的变化。结果急性MDMA染毒后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细胞质内钙离子振荡波形呈不规则改变,振荡波幅增大,波动剧烈,频率不规则,相对光密度值波动幅度增大;心肌细胞内RyR2、SERCA2a及NCX1表达增加,Cav1.2、PLN表达下降。急性MDMA染毒可增加NF-κB活性,PDTC及CHE干预后可抑制NF-κB活性。在MDMA染毒组中,PKCζ及核蛋白p-p65(Ser311)表达均有所增加,并可被CHE抑制。PDTC干预阻断NF-κB后,染毒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波幅较MDMA染毒组降低,RyR2、SERCA2a、NCX1表达下降,PLN无明显变化,而Cav1.2表达增加。结论MDMA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这一过程参与心肌毒性作用,其机制与心肌细胞内钙调控蛋白的变化有关,主要与RyR2表达增加相关;MDMA可通过PKCζ-NF-κB途径上调细胞内NF-κB活性,并作用于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加剧急性MDMA染毒时的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3 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细胞毒性 钙稳态 钙调控蛋白 核因子ΚB 蛋白质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蛋白激酶CβⅠ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玺 周清华 +3 位作者 王允 张尚福 刘关键 成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蛋白激酶CβⅠ (PKC βⅠ )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TUNEL法检测 119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和 3 2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PKC βⅠ的表达...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蛋白激酶CβⅠ (PKC βⅠ )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TUNEL法检测 119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和 3 2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PKC βⅠ的表达和凋亡水平。 结果  ( 1)NSCLC组织中PKC βⅠ阳性表达率( 82 .2 7% )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 62 .85 % )和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 5 0 .47% ) (P <0 .0 5 ) ,癌旁肺组织中PKC βⅠ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P <0 .0 5 )。NSCLC组织中凋亡指数 ( 5 .2 7% )明显低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 15 .84% ) (P <0 .0 5 )。 ( 2 )NSCLC组织中PKC βⅠ阳性表达率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无明显关系 (P >0 .0 5 )。NSCLC细胞凋亡水平与肺癌 p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 3 )PKC βⅠ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凋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 4 )PKC βⅠ高表达组肺癌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 ( 7.3 7% )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 ( 3 7.0 6% ) (P <0 .0 1)。肺癌细胞凋亡高水平组患者 5年生存率 ( 3 9.2 4% )显著高于凋亡低水平组患者 ( 6.14 %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激酶cβⅠ(pkc-βⅠ) 凋亡 预后 TUNEL LS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脊髓原代培养神经元蛋白激酶C与突起生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萍 殷玉芹 +2 位作者 李振强 刘光久 宋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大鼠脊髓原代培养神经元生长过程中 α、β 、β 、ε四种蛋白激酶 C亚型在胞体和突起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及其总活性的动态变化 ,了解蛋白激酶 C与神经突起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神经突起的生长 ,蛋白激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大鼠脊髓原代培养神经元生长过程中 α、β 、β 、ε四种蛋白激酶 C亚型在胞体和突起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及其总活性的动态变化 ,了解蛋白激酶 C与神经突起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神经突起的生长 ,蛋白激酶C四种亚型的表达及总活性均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本研究提示 ,神经突起的生长以及其形态和功能的维持均离不开蛋白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神经突起 生长 脊髓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酯酰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系统和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静 易兰兰 +3 位作者 张春虹 王俊宏 戴信刚 王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周(DM2)组和糖尿病4周(DM4)组。大鼠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r-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TGF-β1在各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①DM2、DM4组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但相差不显著(P>0.05);DM2、DM4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质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②DM2、DM4组VEGF和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上调TGF-β1和VEGF的表达,进一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率增加,这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皮素对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调控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秀英 崔巍 +2 位作者 姜若兰 卢香兰 宗志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蛙皮素(BBS)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调控作用,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蛋白激酶C(PKC)活性及PKC亚型的表达,探讨受体后信息传导途径。方法:BGC-823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于37℃、5%CO2... 目的:观察蛙皮素(BBS)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调控作用,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蛋白激酶C(PKC)活性及PKC亚型的表达,探讨受体后信息传导途径。方法:BGC-823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BS,应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程度;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应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PKC活性;应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PKC亚型α、β1、β2及ε的表达。结果:BBS能促进BGC-823细胞的生长,且与剂量呈正相关(r=0.747,P<0.05);BBS能促进细胞内cAMP的产生及PKC活性的增加,PKCα表达明显增加,而β1、β2及ε则无明显表达。结论:BBS对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细胞内cAMP产生及PKC活性增加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皮素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