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小视野IVIM-DWI联合血清PSA、f-PSA/t-PSA、HE4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陈壮军 曾勇 孙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MRI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PSA/t-PSA)、人附睾蛋白4(HE4)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并选取70例前列腺增生(BPH)... 目的探讨MRI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PSA/t-PSA)、人附睾蛋白4(HE4)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并选取7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小视野IVIM-DWI检查和血清PSA、f-PSA/t-PSA、HE4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IM-DWI及PSA、f-PSA/t-PSA、HE4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a组灌注分数(f)、慢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快扩散系数(D^(*))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Ca组PSA、HE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f-PSA/t-PSA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D^(*)、D、ADC、PSA、f-PSA/t-PSA、HE4联合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1、0.752、0.707、0.758、0.749、0.779、0.731、0.988,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为98.6%、47.1%,D*为55.7%、98.6%,D为100%、50.0%,ADC为92.9%、55.7%,PSA为50.0%,100.0%,f-PSA/t-PSA为87.1%、60.0%,HE4为52.9%、90.0%,联合应用为94.3%、94.3%。结论PCa患者MRI小视野IVIMDWI的f、D、ADC、f-PSA/t-PSA降低,D*、PSA、HE4升高,MRI小视野IVIM-DWI联合血清PSA、f-PSA/t-PSA、HE4对PC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特异抗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对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尧 张彬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及血清...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及血清PSA水平检测。根据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低分化组(评分≥8分)和中高分化组(评分<8分),比较两组患者DCE-MRI参数[速率常数(K_(ep))、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和血清PSA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对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鉴别价值。结果低分化组K_(ep)、K^(trans)及V_(e)和血清PSA水平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DCE-MRI参数联合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5.00%、67.05%、0.793;DCE-MRI参数和血清PSA水平联合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0.00%、88.64%、0.872。结论低分化前列腺癌相较于中高分化前列腺癌K_(ep)、K^(trans)、V_(e)和血清PSA水平更高,且上述指标联合鉴别效能良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分化程度 鉴别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联合游离PSA/总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杨星星 顾峰 +1 位作者 陆健美 吕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13-115,119,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1)评分联合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总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诊的8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癌变... 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1)评分联合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总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诊的8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癌变组;另选取同期收诊的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良性组。收集两组血清PSA检测结果、磁共振扫描结果等,分析早期前列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评估游离PSA/总PSA和PI-RADS V2.1评分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癌变组总PSA水平高于良性组,游离PSA/总PSA低于良性组(P<0.05)。癌变组移行带PI-RADS V2.1评分高于良性组(P<0.05)。总PSA、游离PSA/总PSA、移行带PI-RADS V2.1评分是早期前列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游离PSA/总PSA、移行带PI-RADS V2.1评分联合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游离PSA/总PSA、PI-RADS V2.1可用于辅助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且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磁共振 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kert量表联合PSA相关指标预测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准确性
4
作者 王君广 陈俊波 +4 位作者 黄丽 何培培 黄斌天 张夏 黄宗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 Likert量表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关指标预测前列腺癌(PCa)包膜外侵犯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行根治性PCa术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PCa包膜外侵犯阳性与阴性患者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通过多...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 Likert量表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关指标预测前列腺癌(PCa)包膜外侵犯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行根治性PCa术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PCa包膜外侵犯阳性与阴性患者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Ca包膜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PCa有包膜外侵犯阳性28例,无包膜外侵犯阴性12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a包膜外侵犯阳性患者的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Likert量表分级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ikert量表分级和PSAD是PCa包膜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ikert量表≥3级、PSAD>0.33 ng/ml2为预测PCa包膜外侵犯的最佳阈值,Likert量表联合PSAD预测PCa包膜外侵犯的准确性优于单纯Likert量表(P<0.05),Likert量表分级≥3级且PSAD>0.33 ng/ml2预测PCa包膜外侵犯阳性率相对较高为72.7%(16/22),而Likert分级≤2级且PSAD≤0.33 ng/ml2预测PCa包膜外侵犯的阳性率较低,为6.2%(3/48)。结论基于多参数MRI Likert量表分级联合PSAD对PCa包膜外侵犯有重要的预测意义,Likert量表分级≥3级且PSAD>0.33 ng/ml2对PCa包膜外侵犯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SA、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妍 徐勇 +2 位作者 刘冉录 张志宏 杨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38例PCa患者,根据ECT、X线、CT及MRI结果诊断骨转移组112例、非骨转移组126例;...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38例PCa患者,根据ECT、X线、CT及MRI结果诊断骨转移组112例、非骨转移组126例;分析血清PSA、PSAD水平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血清PSA>20 ng/m L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度性76.79%,特异性为82.54%。以血清PSAD>0.40 ng/(m L·cm3)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性82.14%,特异性为75.40%。以血清PSA>20 ng/m L联合PSAD>0.40 ng/(m L·cm3)为临界值诊断骨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14%和84.13%。应用ROC曲线确定诊断PCa骨转移的临界值,血清PSA为20 ng/m L,PSAD为0.40 ng/(m L·cm3)。结论血清PSA、PSAD均为判断PCa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PCa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 PSA与PSAD对tPSA灰区且直肠指检阴性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刚 彭境罗 +1 位作者 刘幸生 姜庆 《循证医学》 CSCD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在直肠指检阴性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处于诊断灰区(4~10 ng/m L),比较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 目的系统评价在直肠指检阴性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处于诊断灰区(4~10 ng/m L),比较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2014年3月以前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收集所有关于比较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诊断前列腺癌的文献,采用QUADAS-2进行质量评价,用Meta 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样本量为900例,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汇总敏感度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0.62~0.77)和0.70(95%可信区间0.62~0.77),汇总特异度分别为0.62(95%可信区间0.59~0.66)和0.68(95%可信区间0.65~0.72),Q指数分别为0.674 4和0.729 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 7和0.792 2,Z检验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指检阴性且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处于4~10 ng/m L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SA系列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汉文 李艳 李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系列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用磁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2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HP)和138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PSA系列:t-PSA、f-PSA、结合PSA(c-PSA),计算f-PSA/t-PSA、c-PSA/t-PSA...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系列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用磁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2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HP)和138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PSA系列:t-PSA、f-PSA、结合PSA(c-PSA),计算f-PSA/t-PSA、c-PSA/t-PSA、f-PSA/c-PSA的比值.结果 PSA各分子水平在BPH和PCa中变化幅度较大,各比值则较稳定(组内P>0.05),尤其是c-PSA/t-PSA.t-PSA和c-PSA/t-PSA在BPH和pCa患者不同区段上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86.15,P<0.005);在t-PSA诊断灰值区(t-PSA在4.0~10.0 ng/ml),以c-PSA/t-PSA=0.78为界值联合t-PSA可以更有效地区分BPH和PCa.以t-PSA≤10.0 ng/ml和c-PSA/t-PSA≥0.78为界值联合对BPH和PCa进行筛选,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97.3%,阴性预测值为83.6%,阳性预测值为96.8%.结论 t-PSA与c-PSA/t-PSA的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是在t-PSA的诊断灰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a 诊断 BPH 前列腺疾病 血清psa 患者 联合 PC A系列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锌离子、PSA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曦 莫林键 +5 位作者 汪小明 张迅 李广裕 黄珊 蒋捷 覃春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5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锌离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招募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71例(观察组)及健康查体者44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比色法、ELISA法分别测定其EPS中锌离子、PSA浓度。以... 目的观察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锌离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招募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71例(观察组)及健康查体者44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比色法、ELISA法分别测定其EPS中锌离子、PSA浓度。以湿玻片法在显微镜下完成EPS中WBC等级,用p H试纸测定EPS中p H值。锌离子、PSA浓度及其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锌离子、PSA浓度与p H值、WBC等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EPS中锌离子浓度分别为(155.93±68.65)、(206.54±65.18)μg/m L,PSA浓度分别为(2.27±2.03)×105、(3.78±2.84)×105ng/m L,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WBC等级偶见0例、1+为32例、2+为21例、3+为17例、4+为1例,对照组均为偶见。观察组与对照组EPS中p H值分别为6.85±0.52、6.58±0.42,两组比较,P<0.05。EPS中锌离子浓度与PSA浓度呈正相关(r=0.330,P<0.001)。锌离子浓度与NIH-CPSI评分中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NIH-CPSI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8、-0.224、-0.248,P均<0.05);而与NIH-CPSI排尿症状评分无线性相关(r=-0.067,P>0.05)。PSA浓度与NIH-CPSI评分中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NIH-CPSI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55、-0.217、-0.250,P均<0.05);而与NIH-CPSI排尿症状评分无线性相关(r=-0.106,P>0.05)。锌离子浓度、PSA浓度与p H值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9、-0.333,P均<0.001)。PSA浓度与WBC等级呈负相关(r=-0.306,P<0.05);锌离子浓度与WBC等级无明显相关关系(r=-0.216,P>0.05)。结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锌离子和PSA浓度显著下降,检测EPS中锌离子、PSA浓度有助于ⅢA型前列腺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锌离子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比较及对血清PSA、VEGF和miR-34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秀男 秦杰 +4 位作者 张浚鹏 马传宇 王行立 吴东军 陈骁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miRNA-34a(miR-34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80例晚... 目的分析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miRNA-34a(miR-34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口服比卡鲁胺并皮下注射戈舍瑞林,当PSA<0.2 ng/m L时停止服用这两种药物,而当PSA>4 ng/m L时则继续服用这两种药物,而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性给药。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PSA、VEGF、miR-34a以及排尿梗阻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后3、6、9个月以及1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PSA、VEGF、miR-34a及排尿梗阻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间歇以及持续给药方式均可以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VEGF和miR-34a,而间歇型给药方式效果更加明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卡鲁胺 戈舍瑞林 前列腺癌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血清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ADS v2评分联合PSA、PSAD检测在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国权 蔡二朋 +4 位作者 徐芳 汪建文 陶凌松 戴敏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诊断(csPC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12例前列腺患者术前多参数磁共振(mpMRI)及血清PS...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诊断(csPC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12例前列腺患者术前多参数磁共振(mpMRI)及血清PSA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患者PI-RADS v2评分、年龄、总PSA(tPSA)、游离PSA(fPSA)、f/tPSA比值、PSAD对csPCa的诊断效能。用获取的最佳界值,分别与PI-RADS v2评分联合,分析诊断csPCa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12例患者(52例csPCa和6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平均年龄69.15岁。2位观察者PI-RADS v2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ROC曲线显示PI-RADS v2评分、PSAD、tPSA对csPCa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本组fPSA及患者年龄对csPCa诊断效能不高,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tPSA比值呈反相曲线(AUC=0.268)。PI-RADS v2评分联合PSAD(并联)诊断csPCa的效能最高。结论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PI-RADS v2评分、tPSA、PSAD对csPCa有较好诊断效能,PI-RADS v2评分联合PSAD(并联)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ADC值与t-PSA、f-PSA及f-PSA/t-PSA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理余 饶海英 王淑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96-499,510,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TNM分期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测量并记录前列腺癌感兴趣区的...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TNM分期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测量并记录前列腺癌感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血清前列腺总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浓度以及计算f-PSA/t-PSA比值,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浓度及f-PSA/t-PSA比值相关性。结果 T2期15例,平均ADC值为(0.82±0.08)×10-3 mm2/s,t-PSA平均为(52.00±10.25)ng/ml,f-PSA平均为(6.78±3.70)ng/ml,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1±0.06;T3期7例,平均ADC值为(0.80±0.09)×10-3 mm2/s,t-PSA平均为(295.00±18.73)ng/ml,f-PSA平均为(45.65±10.00)ng/ml,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3±0.08;T4期13例,平均ADC值为(0.86±0.10)×10-3 mm2/s,t-PSA平均为(349.50±29.89)ng/ml,f-PSA平均为(63.08±16.35)ng/ml,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2±0.06。ADC值与t-PSA、f-PSA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2、-0.672、-0.721和-0.352、-0.329、-0.578,P值均为<0.05。ADC值与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各期中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3、-0.379和0.513,P值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t-PSA、f-PSA浓度呈负相关,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根据ADC值和PSA浓度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SA/T-PSA对T-PSA<4.0μg/L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雨升 董胜国 +4 位作者 马超 武风玉 纪祥瑞 余云云 王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与总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值(F-PSA/T-PSA)对T-PSA〈4.0μg/L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36例正常健康男性(A组),87例T-PSA≥4.0μg/L PCa患者(B组)及12例T-PSA〈4.0μ... 目的探讨游离与总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值(F-PSA/T-PSA)对T-PSA〈4.0μg/L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36例正常健康男性(A组),87例T-PSA≥4.0μg/L PCa患者(B组)及12例T-PSA〈4.0μg/L的PCa患者(C组)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A、B、C组T-PSA、F-PSA及F-PSA/T-PSA分别为(1.43±1.13)μg/L、(0.44±0.34)μg/L、0.36±0.15,(31.25±20.68)μg/L、(4.21±3.12)μg/L、0.17±0.08,(2.56±1.11)μg/L、(0.43±0.29)μg/L、0.18±0.09。A组T-PSA、F-PSA/T-PSA比较P均〈0.01,B、C组的T-PSA、F-PSA相比P〈均0.01,而F-PSA/T-PSA相比P〉均0.05。将F-PSA/T-PSA分为〈0.10、0.11~0.15、0.16~0.20、0.21~0.25、0.26~0.30以及〉0.31 6个截点,在0.20截点以内C组患者占有率为75%,B组患者占有率为78%,两者0.20截点内占有率相比P〉0.05。结论F-PSA/T-PSA对血清T-PSA≥4.0μg/L和〈4μg/L的PCa患者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A、F/T-PSA和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廖军 陈小辉 雷秀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游离PSA (F PSA)与T PSA比例 (F/T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 6 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 2 1例前列腺癌 (PCA)病人血清的T PSA、F PSA和前列腺...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游离PSA (F PSA)与T PSA比例 (F/T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 6 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 2 1例前列腺癌 (PCA)病人血清的T PSA、F PSA和前列腺体积 ,对F/T PSA、PSAD进行统计比较和ROC分析。结果 BPH组和PCA组病人的T PSA、F/T PSA、PSAD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ROC曲线中 ,PSAD的AUC =0 89,F/T PSA的AUC =0 6 3。结论 PSAD比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FIB、NTx、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卢启海 王伟 +1 位作者 莫晓东 咸建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 目的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PSA、NTx,采用血液凝固法测定FIB。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水平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5),无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升高、NTx升高、PSA升高、Gleason评分≥7分及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8、0.663、0.742及0.815。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AUC大于FIB、NTx、PSA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血浆FIB、NTx、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有关,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纤维蛋白原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兰 吴瑜霞 +2 位作者 陈振宇 杨秀华 莫云丹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列腺癌与4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血清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Ca与BPH两组患者间PSA、f-PSA/t-PSA有显著差异(p<... 目的探讨血清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列腺癌与4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血清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Ca与BPH两组患者间PSA、f-PSA/t-PSA有显著差异(p<0.01)。当PSA介于4.0~10.0μg/L之间,两组患者间PS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PSA/t-PSA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PSA介于4.0~10.0μg/L之间,f-PSA/t-PSA分别为0.10、0.16、0.25时,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37.3%、77.1%、95.4%;特异性为96.9%、82.8%、53.2%。结论 PCa患者PSA显著升高,f-PSA/t-PSA则显著降低。而PSA介于4.0~10.0μg/L之间,PSA无诊断意义,选择f-PSA/t-PSA为0.16作为临界值,对PCa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良性增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psa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密度对灰区内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辛航 乔保平 +1 位作者 孙如坤 王道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 density,PSAD,即血清总PSA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在F/TPSA位于0.16两侧时对灰区内前列腺癌的预测能力并制定合理的参考界值。方法:收集tPSA位于4~10ng/ml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35例,病理证实BPH11...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 density,PSAD,即血清总PSA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在F/TPSA位于0.16两侧时对灰区内前列腺癌的预测能力并制定合理的参考界值。方法:收集tPSA位于4~10ng/ml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35例,病理证实BPH112例,PCa23例,检测其tPSA、fPSA、F/TPSA及PSAD,分为两组,A组F/TPSA≤0.16,B组F/TPSA>0.16;绘制tPSA、PSAD的ROC曲线,计算并比较曲线下面积,分析PSAD在不同取值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tPSA与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4、0.803(P<0.05);PSAD>0.18时敏感度(75%)和特异度(78.38%)均达到最大。B组tPSA、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9、0.862(P<0.05);PSAD>0.22时,敏感度(72.73%)和特异度(86.67%)均最大。结论:在灰区内tPSA对鉴别前列腺癌无明显价值。联合F/T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当F/TPSA≤0.16时推荐PSAD参考界值为0.18,当F/TPSA>0.16时推荐为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与总psa比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PSAD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文斌 郭顺华 +1 位作者 过新民 江虹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有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病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28例为前列腺癌患者,53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回顾... 目的研究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有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病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28例为前列腺癌患者,53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回顾分析其资料,收集患者MRI的诊断结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数值及测量前列腺体积,结合PSA数值及前列腺体积,计算出PSAD,分别分析前列腺MRI及PSAD诊断结果及当MRI诊断不明时,联合PSAD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18/20)、96.0%(24/25);PSAD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0%(17/25)、80.4%(45/56);当MRI诊断不明确时,联合PSAD,前列腺癌阴性诊断率为78.6%(22/28)。结论联合MRI和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核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SA mRNA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向袆 杨凌 毕维琪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mRNA在前列腺癌 (PCa)患者外周血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巢式RT PCR检测 36例PCa患者 ,2 8例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 (BPH)患者和 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结果 BPH患者和志愿者外周血PSAmRNA均阴性 ,36例PC...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mRNA在前列腺癌 (PCa)患者外周血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巢式RT PCR检测 36例PCa患者 ,2 8例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 (BPH)患者和 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结果 BPH患者和志愿者外周血PSAmRNA均阴性 ,36例PCa外周血PSAmRNA阳性率 38 9% (14 / 36 )。PSAmRNA表达阳性率随肿瘤分期进展而增高 ,各期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SAmRNA特异表达于PCa外周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外周血 MRNA 前列腺特异抗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微转移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水平测定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汉林 张志根 顾苗根 《浙江临床医学》 CAS 2001年第11期790-791,46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水平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BPH和22例PC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 ,计算FPSA/TPSA比值 ,并测定BPH患...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水平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BPH和22例PC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 ,计算FPSA/TPSA比值 ,并测定BPH患者的实际前列腺体积 (PV)。 结果 BPH患者FPSA值为 (1.63±1.08) μg/L ,TPSA值为 (12.38±8.26) μg/L ,FPSA/TPSA比值为0.025±0.13;PV为(14.0±1.08)cm3 ,PV每增加1cm3 ,TPSA平均增加0.17μg/L,而FPSA平均增加0.03μg/L;BPH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 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均P<0.05) ,而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 (P>0.05) ;患者年龄与PV无相关性 (P>0.05)。PC患者FPSA值为(6.05±1.46) μg/L,TPSA值为 (37.44±11.58) μg/L ,FPSA/TPSA比值为0.14±0.11,与BPH患者比较 ,FPSA、TPSA值均明显上升 (均P<0.05) ,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 (P<0.01)。结论 BPH患者血清PSA水平随年龄、PV的增加而上升 ;PC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且较BPH患者更为明显 ,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 ,当其<0.15时诊断为PC的准确率达77 % ;测定PSA水平对指导BPH和PC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建立tPSA、fPSA、fPSA/tPSA的年龄特异性参考区间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凤玲 张桐硕 +1 位作者 祝峰 汤元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江苏扬州地区健康男性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以及二者比值(fPSA/tPSA)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建立实验室的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8年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健康体检男性3402例,最终纳入分位数回归分析1369例,收... 目的观察江苏扬州地区健康男性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以及二者比值(fPSA/tPSA)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建立实验室的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8年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健康体检男性3402例,最终纳入分位数回归分析1369例,收集tPSA、fPSA、fPSA/tPSA检测结果;利用R语言程序包分别拟合tPSA、fPSA、fPSA/tPSA的5%和95%分位点的回归模型,探索年龄因素对参考区间分布的影响,以10年为1个亚组建立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区间。结果tPSA、fPSA、fPSA/tPSA结果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并存在年龄依赖性。tPSA和fPSA的参考区间上限值(95%分位点)在30~40岁最低,随后升高,呈“U”型分布;fPSA/tPSA的参考区间下限值(5%分位点)整体呈降低趋势。结论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于建立PSA等非正态分布检验指标的参考区间有良好的适用性,可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修正或完善试剂说明书所给的参考区间,按年龄等影响因素建立所在实验室的特异性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参考区间 分位数回归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