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越 李锋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53,共8页
目的 探讨增强前后集成MRI(synthetic MRI,Sy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antigen,Ki-67)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Ki-67表达状态中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 目的 探讨增强前后集成MRI(synthetic MRI,Sy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antigen,Ki-67)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Ki-67表达状态中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乳腺癌的163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完整的MRI检查,并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性质。在GE工作站上,获取并记录增强前后SyMRI定量参数值,增强前T1值(T1-Pre)、增强前T2值(T2-Pre)、增强前质子密度值(proton density,PD-Pre)和增强后T1值(T1-Gd)、增强后T2值(T2-Gd)、增强后PD值(PD-Gd),并据此计算各值增强前后弛豫时间相对变化率,记作ΔT1%、ΔT2%和ΔPD%。根据Ki-67表达情况,将收集的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0%)和低表达组(<30%),采用SPSS 27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进行柯尔莫戈洛夫-斯米诺夫(Kolmogorov-Smirnov test,K-S)检验正态分布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磁共振参数的组间差异,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联合模型,并利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对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在病灶最大直径、ADC值、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和采用的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年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病灶边缘和形态、强化特征、乳腺腺体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因素,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关于SyMRI定量参数,高、低表达组在T1-Pre、T2-Pre、T1-Gd、T2-Gd、ΔT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Pre、PD-Gd、ΔT2%、ΔPD%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C、T1-Gd和ADC值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AUC分别为0.608、0.837和0.701;敏感度分别为52%、89%和85%;特异度分别为68%、68%和46%。此外,T1-Gd、ADC值和TIC三者联合建立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AUC达0.881,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6%。结论 在SyMRI定量分析中,T1-Gd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预估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水平。通过整合ADC值与TIC,所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准确性和效能,这一发现为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集成磁共振成像 细胞增殖核抗原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表达与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敏 宋勇波 +5 位作者 魏卓 刘小兵 程魁 范哲奇 双松涛 祝存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跟踪随访24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69±6.83)%、(55.94±8.08)%、(33.47±5.72)%;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7.24%,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27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24 h蛋白尿增多、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与P21、PCNA阳性表达率升高、P27阳性细胞表达率降低均是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gA肾病肾小球系膜组织存在P21、P27、PCNA阳性表达,IgA肾病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27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者,且均为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P21 P27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安片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
3
作者 佟彤 叶波 +2 位作者 郎睿 徐建龙 王洪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73-3478,共6页
目的:观察血尿安片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3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建立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从第10周开始,中药组给予血尿安片灌胃,对照组... 目的:观察血尿安片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3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建立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从第10周开始,中药组给予血尿安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大鼠第10周、11周、12周末24 h尿蛋白定量,第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的尿肌酐、血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尿安片组大鼠24 h蛋白尿定量明显降低,肾小球肌酐清除率增多,肾组织损伤减轻,免疫荧光IgA数量及亮度均减低,肾小球内PCNA表达减少。结论:血尿安片能够降低IgAN大鼠的24 h蛋白定量,延缓肾功能下降,减轻肾脏病理损伤,机制或与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尿安片 滋阴益肾 24 h蛋白定量 肌酐清除率 肾脏病理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核抗原 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翟一阳 马韵翼 +2 位作者 翟俊英 钮红丽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及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刮宫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EC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三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28日。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TIPE2、Ki67表达水平,分析TIPE2、Ki67表达水平与EC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EC组患者癌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且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在FIGO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高于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EC组织TIPE2表达水平在Ⅱ期、绝经及ER、PR阴性患者中高于Ⅰ期、未绝经及ER、PR阳性患者(P<0.05);EC组织Ki67表达水平在p53阳性患者中高于p53阴性患者(P<0.05),且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69,P<0.05)。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下调(P<0.05),且TIPE2、Ki67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05显著大于单一检测的AUC(P<0.0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7.88%,预测价值较高。结论EC组织中TIPE2、Ki67呈高表达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EC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临床病理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王敏 +1 位作者 成敏敏 张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肿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红花多糖低剂量组[15 mg/(kg·d)]、红花多糖中剂量组[45 mg/(kg·d)]、红花多糖高剂量组[135 mg/(kg·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肿瘤体积、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Akt、mTOR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肿瘤组织c-Myc、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c-Myc蛋白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随红花多糖浓度升高,抑瘤率也呈升高趋势(P<0.05)。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表达很少,细胞凋亡率较低;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红花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皱缩,有较多坏死细胞。结论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多糖 结直肠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肿瘤生长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C-MYC Bcl-2关联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瘤体组织中β-catenin、Tbx3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文彬 孙海涛 +3 位作者 贺松其 腊蕾 安海燕 庞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4,21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裸鼠成瘤实验观察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裸鼠成瘤实验观察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组织中β-catenin和Tbx3的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能够显著抑制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和阴性对照(NC)组(5.5±0.90)相比,高剂量(H)组(22.9±1.22)、中剂量(M)组(14.7±0.50)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H(40.9±2.31)、M(53.5±2.41)、低剂量(L)组(62.3±1.80)与NC组(93.5±1.70)相比,PCNA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同时,鳖甲煎丸能够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β-catenin和Tbx3的表达。结论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的表达以及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裸鼠移植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Β-CATENiN Tbx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抑制剂olomoucine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朱舟 王伟 +3 位作者 谢敏杰 余勇飞 陈晨 杜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 对物理损伤的反应,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对AS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纯化的AS机械损伤模型,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区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 溴脱氧尿...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 对物理损伤的反应,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对AS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纯化的AS机械损伤模型,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区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 溴脱氧尿苷(BrdU) 的动态变化; 以及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CDK) 选择性抑制剂olo moucine干预后PCNA、BrdU表达的变化。结果 物理损伤后24 h, 损伤边缘区AS明显活化, 细胞数目增加、胞体肥大, 且交织成网状; PCNA表达增强, BrdU阳性细胞比率增加, 大量AS进入增殖期。特异性细胞周期抑制剂olo moucine干预后, AS的PCNA表达增强被抑制, 胞体肥大程度减轻, BrdU阳性细胞比率减少。结论 损伤刺激可促使胶质细胞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启动、反应性增殖活化; olomoucine可以通过抑制CDK调控反应性AS的肥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周期 OLOMOUCiNE 增殖细胞核抗原 5-溴脱氧球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IL-6和IL-1β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8
作者 任淑萍 张秀英 +3 位作者 李鹏 郑蓉 凌翎 李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3-95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接种肿瘤细胞株所导致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接... 目的:探讨接种肿瘤细胞株所导致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接种后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确定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PCNA、IL-1β和IL-6与肿瘤重量和体积的相关性。结果:PCNA在小鼠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IL-1β、IL-6在肿瘤间质的血管中有明显表达,PCNA、IL-1β的表达与肿瘤的重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IL-1β、IL-6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实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APJ系统在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焕龙 朱忠宁 +3 位作者 江平 韩雨 苏素文 陈雪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 探讨Apelin/APJ系统在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变化,并研究Apeli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PMVECs,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PMVECs活力;RT-PCR法... 目的 探讨Apelin/APJ系统在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变化,并研究Apeli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PMVECs,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PMVECs活力;RT-PCR法检测Apelin、APJ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PASMCs中PCNA蛋白表达及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LPS在短时间内能够使Apelin、APJmRNA表达水平呈代偿性上升(P〈0.01),但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大鼠PMVECs损伤。MTT结果表明,10-9~10-6mol·L-1的Apelin明显促进了大鼠PMVECs增殖(P〈0.05或P〈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Apelin还不同程度地改善了LPS诱导的PMVECs细胞损伤(P〈0.05或P〈0.01)。另外,Westernblot结果显示,Apelin还明显逆转了LPS诱导的PCNA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的降低(P〈0.05或P〈0.01)。结论 Apelin/APJ系统参与了LPS诱导的大鼠PMVECs损伤。Apelin对于维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干预LPS诱导的PMVECs损伤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磷酸化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APJ 脂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Akt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7和CA_(125)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晴 周应芳 +1 位作者 刘运明 郭燕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①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 7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增殖能力对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影响。②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 5升高的来源和意义。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标本共 5 9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简称 :腺肌病 ) 2 7例 ,... 目的 :①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 7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增殖能力对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影响。②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 5升高的来源和意义。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标本共 5 9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简称 :腺肌病 ) 2 7例 ,子宫肌瘤 (简称 :肌瘤 ) 3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12 5、ki6 7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两组在位内膜腺体ki6 7表达强度增生期较分泌期显著增强 ,P <0 .0 5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ki6 7表达无周期性变化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ki6 7的表达在分泌期强于其自身在位内膜 ,P <0 .0 5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与肌瘤组子宫内膜ki6 7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腺肌病组血清CA12 5水平显著高于肌瘤组 ,P <0 .0 0 1,两组血清CA12 5水平增生期与分泌期差异均无显著性。腺肌病组与肌瘤组内膜间及腺肌病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腺上皮间CA12 5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并且均无周期性变化。结论 :①腺肌病异位内膜ki6 7表达增多 ,增生能力较在位内膜增强 ,说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后 ,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在疾病的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②血清CA12 5水平腺肌病组明显高于肌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 Ki67 CA125 子宫腺肌病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抑制NCI-H69肺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姚和瑞 谢德荣 +2 位作者 向燕群 陈岱佳 曾宪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8-429,437,共3页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肺癌细胞株NCI H6 9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肺癌细胞株NCI H6 9用不同浓度AS2 O3处理。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S2 O3作用不同时间后对NCI H6 9生长的影响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单抗LSAB...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肺癌细胞株NCI H6 9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肺癌细胞株NCI H6 9用不同浓度AS2 O3处理。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S2 O3作用不同时间后对NCI H6 9生长的影响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单抗LSAB免疫组化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测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AS2 O3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NCI H6 9细胞增殖 ,其作用随AS2 O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随AS2 O3浓度增加 ,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结论 :AS2 O3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NCI H6 9的生长 ,调控DNA合成及细胞增殖的PCNA蛋白合成降低可能是AS2 O3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三氧化二砷 PC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细胞PCNA和Ki-67表达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士柱 杨露春 +2 位作者 张景全 管欣琴 安同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观察45例(4组)原发性脑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Ki-67)阳性率均为100%,两种阳性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两种阳性细胞密度间也呈正相关,各肿瘤组PCNA阳... 观察45例(4组)原发性脑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Ki-67)阳性率均为100%,两种阳性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两种阳性细胞密度间也呈正相关,各肿瘤组PCNA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同组Ki-67阳性细胞密度。提示PCNA和Ki-67表达水平均能较客观地反应脑肿瘤的增殖速度和恶性程度。PCNA能用于石蜡切片是检测增殖期细胞更实用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基因对细胞中PCNA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晓敏 庞战军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确定F10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明确F10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F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重组pRc-CMV2-F10质粒于肺癌细胞系A549,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F10基因的细胞克隆A549-F10。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检测F10对细胞生... 【目的】确定F10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明确F10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F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重组pRc-CMV2-F10质粒于肺癌细胞系A549,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F10基因的细胞克隆A549-F10。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检测F10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转基因的G418抗性克隆能够检测到F10表达。MTT和流式结果显示F10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阳性克隆的细胞株中PCNA和cyclinD1相对较高水平的表达。【结论】F10基因通过上调PCNA和cyclinD1的表达,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0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周期素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抑制支架内再狭窄及对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东风 黄璟 +2 位作者 吴昊 原萧 张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冠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只国内杂种幼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比较支架植...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冠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只国内杂种幼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比较支架植入后4周各组的冠脉造影、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血生化结果。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最小内径相似,大于裸支架组(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小于裸支架(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PCNA阳性细胞少于裸支架组(P<0.05),而P27kip1表达多于裸支架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在支架植入后4周能预防再狭窄的形成,可能通过影响PCNA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雷公藤内酯醇 增殖细胞核抗原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介导的NFBD1表达沉默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卜友泉 杨正梅 +3 位作者 兰欢 镇磊 刘革力 宋方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3-949,共7页
NFBD1,也称MDC1,是1个参与细胞内DNA损伤后细胞应答反应的重要分子.为探讨NFBD1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采用siRNA技术抑制NFBD1的表达,并观察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 NFBD1,也称MDC1,是1个参与细胞内DNA损伤后细胞应答反应的重要分子.为探讨NFBD1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采用siRNA技术抑制NFBD1的表达,并观察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的短链NFBD1 siRNA能有效抑制内源NFBD1的表达,抑制程度约100%.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iRNA介导的NFBD1表达沉默导致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显著抑制.FACS分析结果表明,NFBD1表达抑制导致sub-G1峰的出现,同时蛋白质印迹分析观察到了caspase 3和PARP(poly-ADP-ribose polymerase)的剪接激活,表明NFBD1表达抑制诱发了细胞凋亡.在该凋亡过程中,P53及其下游靶分子Bax和Puma的表达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Noxa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著上调,强烈提示该凋亡过程很可能是1个不依赖P53的凋亡途径,且Noxa的转录激活在该凋亡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NFBD1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BD1 Si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建美 周建华 +3 位作者 邓征浩 郑晖 蒋海鹰 曹慧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5年以上。结果:NSCLC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9.1%,34/43)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P<0.01);Ⅲ期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urvivin++^+++组的生存期明显较survivin-^+组短;Survivin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NSCLC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P<0.01);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增殖指数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蛋白++^+++组中,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P21^(WAF1)蛋白、PCNA与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春林 廖威明 +3 位作者 李佛保 胡瑞德 骆福添 韩士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组织中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的表达 ,及其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组织中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的表达 ,及其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 :45例骨肉瘤中 ,P2 1WAF1 有 8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17.77% ;PCNA均有表达 ,阳性率为 10 0 % ;Ki 6 7有 2 7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6 0 %。结论 :P2 1WAF1 的低表达、PCNA、Ki 6 7的高表达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骨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 ,检测P2 1WAF1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 7蛋白等多个指标可较全面反映骨肉瘤的恶性程度的高低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P21^WAF1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磷酸化p27^kip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酉 陈莉 +3 位作者 陆牡丹 李鹏 崔晓鹏 沈爱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p27kip1(p27)10号位丝氨酸(S10)和187号位苏氨酸(T187)磷酸化形式的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76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P-p27T187、P-p27S... 目的:探讨p27kip1(p27)10号位丝氨酸(S10)和187号位苏氨酸(T187)磷酸化形式的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76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187、S10磷酸化p27(P-p27T187、P-p27S10)和p27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磷酸化p27和p27在6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相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p27T187与P-p27S1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C中磷酸化p27、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血管瘤旁肝组织(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CC中两种磷酸化的p27与p27表达呈负相关,而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01)。P-p27T187和P-p27S10在H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血清AFP值及坏死之间相关(P<0.05),此外,P-p27S10的表达还与转移相关。结论:P-p27T187、P-p27S10在HCC中高表达,与肝癌的恶性进展相关,在临床病理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Glypican-3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缪辉来 邱志东 +3 位作者 温继育 谢贵林 陈念平 陈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Glypican-3(GPC3)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的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G...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Glypican-3(GPC3)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的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C3、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GPC3 mRNA在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但其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未发现GPC3基因突变;GPC3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2574,P>0.05),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GPC3表达阳性和阴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均指数分别为(46.32±27.54)%、(39.83±21.47)%,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 mRNA高表达与基因突变无关,没有直接影响P53和PCNA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GLYPiCAN-3 基因突变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细胞增殖标记物PCNA及MIB1(Ki-67)的表达与预后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军 柳凤轩 +2 位作者 刘友生 闫晓初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 (PCNA、ki 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染色 ,检测 112例乳腺癌原发灶PCNA(单克隆抗体PC10 )的表达 ,计数MIB1标记指数 (MIB1Labellingindex ,MIB1LI) ,同...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 (PCNA、ki 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染色 ,检测 112例乳腺癌原发灶PCNA(单克隆抗体PC10 )的表达 ,计数MIB1标记指数 (MIB1Labellingindex ,MIB1LI) ,同时根据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及核分裂像数确定的分级标准、舟山会议推荐方案和TNM国际分期标准 ,对 112例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分型、分级和分期 ,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12例中肿瘤直径超过 2cm的患者、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和腋窝淋巴结受累个数 4个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的MIB1LI、PCNA高表达的比率均分别显著高于肿瘤直径不足 2cm的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和腋窝淋巴结受累个数少于 3个 (含 3个 )的乳腺癌患者 (P <0 0 5 ) ,而前者的 10年累积生存率均分别低于后者 ;患者年龄和月经状况与MIB1LI、PCNA表达强度及 10年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IB1LI、PCNA表达强度与乳腺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腋窝淋巴结受累个数显著影响MIB1LI、PCNA的表达强度 ,是判定乳腺癌预后的可靠和重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学 预后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