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SIP单源Flooding的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
1
作者 侯辉超 李鸿彬 王宁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38-2042,共5页
研究SIP单源flooding攻击原理,分析agent及多agent的特性,并指出了现有单源flooding入侵检测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SIP单源flooding入侵检测系统.系统以agent为组织单元,利用agent的可信度及其SIP... 研究SIP单源flooding攻击原理,分析agent及多agent的特性,并指出了现有单源flooding入侵检测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SIP单源flooding入侵检测系统.系统以agent为组织单元,利用agent的可信度及其SIP的流量特征进行投票决策,并能够给出攻击者的SIP特征描述.同时系统中的每个agent可以根据网络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解决了对网络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 洪泛攻击 入侵检测 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verview of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for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Xiu-tai FU Min-jie +2 位作者 WANG Zeng-bao DONG Lin-yan TANG Jin-yu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1-I0008,共8页
Heavy oil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ture resources exploitation.Factors such as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adverse oil/steam mobility ratio have led to severe steam channeling and fingering,thereby reduced con... Heavy oil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ture resources exploitation.Factors such as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adverse oil/steam mobility ratio have led to severe steam channeling and fingering,thereby reduced conformance efficiency and affected de-velopment response.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thermal recovery wells.The requirement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are discus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and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steam injec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5 agent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polymer gel,solid particles plugging agent,foam,water-in-oil emulsion and salt precipitation.Problems in each agent are mentioned,and optimization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At las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is put forward,i.e.synthesizing agents of low cost and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intensifying mechanism research,developing composite system,and researching on new technologies that are less harmful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research progress development trend OVER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积瑞 岳湘安 +3 位作者 李晓骁 邵明鲁 杨志国 安维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6,共13页
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定量表征难题至今仍未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液诱导驱油剂-原油体系乳化的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的乳化油率,绘制其动态曲线... 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定量表征难题至今仍未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液诱导驱油剂-原油体系乳化的乳化能力定量表征新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的乳化油率,绘制其动态曲线以确定表征驱油剂乳化能力的实验参数--乳化系数(EI)。乳化系数充分表征了驱油剂与原油乳化的起始乳化转速、起始乳化油率和乳化速度,能准确分辨和比较由驱油剂质量分数、驱油剂类型和原油性质变化引起的乳化能力差异。通过对比乳化系数发现:AEO9的乳化系数最大(1.184),SDS的乳化系数最小(0.320),驱油剂对CQ原油的乳化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AEO9>SDBS>SCS>Na_(2)CO_(3)>AEO5>SDS;随着驱油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乳化系数增大,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增强;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由于SL原油中活性组分多,驱油剂对SL原油的乳化能力大于CQ原油。此外,多孔介质中表面活性剂-原油同注实验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乳化系数的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具有更强的原位乳化能力,乳化系数作为驱油剂乳化能力表征和评价的参数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 乳化 驱油剂 乳化能力 乳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采出液分析及其对调驱增产的机理
4
作者 王燕 鄢长灏 +4 位作者 陈佳俊 王骏 易萍 马波 梁晓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Na^(+)、Ca^(2+)、Mg^(2+)、SO_(4)^(2-)和水含量变化,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润湿角测试及岩心驱替试验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的润湿性、渗透率及孔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区块注入聚合物微球后,原油中饱和烷烃含量均减小,非烃含量均增加,含水量均明显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均有所增加。经聚合物微球调驱后,亲水岩心的接触角有所变大,向着中等极性方向转变;亲水岩心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有所减小;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显著程度的顺序为:特低渗>超低渗>低渗。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主要发挥“堵”的作用,通过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来动用剩余油,为长庆油田调驱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4组分 采出水离子 聚合物微球 调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砂砾岩油藏注CO_(2)+化学剂驱油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勇 程民茂 +2 位作者 秦佳正 袁晨刚 洪迎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低渗砂砾岩油藏具有强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困难、水驱采收率不高,单一气驱易引发气体窜流等问题,亟须研究适用于低渗砂砾岩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以X油藏为例,明确了注CO_(2)+化学剂驱油机理。首先开展了注CO_(2)界面张力实验,随后开展... 低渗砂砾岩油藏具有强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困难、水驱采收率不高,单一气驱易引发气体窜流等问题,亟须研究适用于低渗砂砾岩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以X油藏为例,明确了注CO_(2)+化学剂驱油机理。首先开展了注CO_(2)界面张力实验,随后开展了注化学剂界面张力实验,最后开展了注CO_(2)+化学剂提高采收率长岩心实验。结果表明:地层压力越大,CO_(2)-原油界面张力越小且随混相程度的提升而降低;化学剂可使相界面润湿接触角减小,并通过改变储层润湿性降低界面张力;注0.4 HCPV化学剂段塞+CO_(2)驱油效率最高,合理的化学剂段塞有利于抑制气窜,并扩大波及范围从而提高驱油效率。该研究为低渗砂砾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CO_(2)+化学剂驱提采技术在同类油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砾岩油藏 CO_(2)+化学剂驱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机理
6
作者 张永强 张晓斌 +1 位作者 薛姝雯 徐飞艳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水驱波及范围内原油优先被开采,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具备再次开发潜力,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技术是有效的油藏开发技术,但在超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机理尚不明确。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等,结合油藏工程,对... 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水驱波及范围内原油优先被开采,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具备再次开发潜力,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技术是有效的油藏开发技术,但在超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机理尚不明确。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等,结合油藏工程,对原油族组分、微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跟踪分析,并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对驱油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储集层较为均质的区域,油井产出液的表面张力基本保持不变,原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未出现明显降解,原油黏度未出现明显变化,研究区微生物驱油机理以微观调剖为主,以提高驱油效率、降低原油黏度等机理为辅。在矿场实践中,依据油藏微生物变化规律和油井生产数据对该观点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活化水驱油 驱油机理 微观调剖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高温泡沫调驱性能研究
7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郑家桢 张贵才 张菅 蒋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变成弱亲水,使其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并形成固体颗粒界面膜,增强了泡沫液膜的刚性强度,从而达到提高泡沫稳定性目的。经烷基胺表面改性纳米锂皂石的稳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质量分数1.0%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可将泡沫的析液半衰期提高至275 min,且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在250℃和40000 mg/L的矿化度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泡沫稳定性。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泡沫体系对高温蒸汽具有优异的调驱性能,在250℃条件的阻力因子在30以上,在非均质条件下可以有效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进而大幅度提高蒸汽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泡沫 纳米锂皂石 表面改性 调驱性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高盐油藏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研究
8
作者 杨永钊 张雪莹 +3 位作者 周昱君 周明 郭肖 马江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 目的针对延长油田低渗高盐油藏现有表面活性剂驱不能提高波及体积、只能提高洗油效率、低渗区原油动用程度低、提高采收率有限的实际生产问题,开展了低渗高盐油藏调驱技术研究。方法基于毛管束理论,研发了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驱油用大段塞,与反离子自主装形成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作为调驱用小段塞,组合成多段塞实现深部调驱。结果大小段塞注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2.7%,吸附10次后界面张力仍达到超低值,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吸附损失性。OBU-3低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性和润湿性好,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而ACS-2高黏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流变性、黏弹性和黏温性良好,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调整吸液剖面。两体系组成的多段塞表面活性剂(0.1 PV小段塞驱+0.2 PV大段塞驱+后续水驱)组合调驱效果好,平均提高采收率为14.8个百分点,比只采用大段塞驱提高了1倍,具有聚/表二驱的驱油效果。结论多段塞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能有效降低无效水循环,提高波及效率,且不含有强碱或弱碱,避免腐蚀结垢,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对低渗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高盐油藏 多段塞 表面活性剂驱 组合调驱 超低界面张力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驱用封窜剂的封堵性能及提采效果评价
9
作者 张广东 赵淑婷 +3 位作者 敬豪 温云帆 曾第峰 杨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23-5829,共7页
CO_(2)驱油技术作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广泛在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小断块油田中应用。然而CO_(2)驱油气窜严重,导致驱油效率改善普遍低于10%。为此,通过泡沫调剖封堵,寻求提高CO_(2)驱油效率的方法。以JS油田为例,对比了气溶性封窜剂G... CO_(2)驱油技术作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广泛在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小断块油田中应用。然而CO_(2)驱油气窜严重,导致驱油效率改善普遍低于10%。为此,通过泡沫调剖封堵,寻求提高CO_(2)驱油效率的方法。以JS油田为例,对比了气溶性封窜剂G-CF4与W-CF1水溶性封窜剂的泡沫性能,并测试了泡沫性能更佳的封窜剂的封堵性能及提采效果。结果表明,在目标储层条件下,最佳泡沫体系为0.25%的G-CF4。同时,岩心组合渗透率级差越大,G-CF4在高渗透率岩心中的封窜能力越强,88 mD级差中高渗透率岩心的阻力系数是50 mD级的2.5倍。在88 mD级差岩心组合中,G-CF4可将高渗透率岩心的阻力系数维持在9.2以上。先注入0.25%的G-CF4溶液0.3 PV,再通过CO_(2)驱油,可提高原CO_(2)驱油效率15%。研究结果为JS油田泡沫封堵技术的优化提供室内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封窜剂 封堵性能 泡沫性能 非均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石墨烯量子点起泡剂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吴景春 代勇辉 +3 位作者 石芳 殷鹏 蓝斌斌 张春龙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1-1848,共8页
为制备一种稳泡能力较强,降黏与起泡能力优异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起泡剂,采用柠檬酸水热法制备了GQDs,然后对其进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功能改性,制备了两亲性石墨烯量子点型起泡剂(D12-5-GQDs)。采用FTIR、纳米... 为制备一种稳泡能力较强,降黏与起泡能力优异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起泡剂,采用柠檬酸水热法制备了GQDs,然后对其进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功能改性,制备了两亲性石墨烯量子点型起泡剂(D12-5-GQDs)。采用FTIR、纳米粒度电位仪、UV-Vis对D12-5-GQDs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通过评价静/动态吸附量、界面张力、起泡高度和分流率,阐明了不同实验条件下D12-5-GQDs的发泡能力、稳泡剂协同特性以及降黏调驱等能力。结果表明,温度31℃时,质量浓度1.0 g/L的D12-5-GQDs的能力最佳,15 min内载液量可达187 mL;D12-5-GQDs应用范围在30~350℃,质量浓度1.0 g/L的D12-5-GQDs水溶液在350℃时起泡体积仍能>200 mL;D12-5-GQDs的抗吸附能力较强,最终平衡吸附量约为0.18 mg/g;质量浓度1.0 g/L的D12-5-GQDs溶液调驱能力较好,级差4.6与16.6对应的高、低渗最终分流率之比分别为61∶38和70∶29;D12-5-GQDs在0.5 PV(孔隙体积)的注入量下可迅速起效调驱,并在1.5 PV左右使分流率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石墨烯量子点 泡沫复合驱 稠油热采 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B油田低渗透储层增效压驱效果评价及工艺参数优化
11
作者 刘进祥 李哲 +8 位作者 何欣 卢祥国 陈灿 刘义刚 兰夕堂 张丽平 鞠佳超 洪叙杰 闫坤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渤海B油田边部井组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和注水压力高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开展压驱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增效压驱物理模拟和目标井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压驱剂质... 渤海B油田边部井组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和注水压力高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开展压驱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增效压驱物理模拟和目标井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压驱剂质量分数≥0.2%时,TYT303、UST和GWQY压驱工作液与目标油藏原油间界面张力较低,经质量分数为0.3%的压驱剂浸泡过,ZF-6、SXJ-1和SXJ-2可使接触角降低超过60°,改变岩心润湿性能力较强。物理模拟实验优选出的增效压驱工艺条件为:压驱工作液为0.3%ZF-6、合理段塞尺寸为0.3 PV、闷井时间为48 h,注入轮次3次左右,适当增加裂缝长度和增加注入速度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推荐目标井组采用“压裂-渗吸-驱油”的增产措施,关键工艺参数为:注入排量5 m^(3)/min,注液量18 000 m^(3),闷井时间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低渗透储层 压驱剂 增效压驱 渗吸采油 物理模拟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自然-社会属性的城市洪涝韧性评估
12
作者 徐宗学 舒心怡 叶陈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1,69,共8页
在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峻,韧性城市建设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城市洪涝多过程耦合模拟、社会响应机制和韧性评估的研究进展,以山西省晋城市西河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将场次暴雨洪涝水文水动力过程... 在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峻,韧性城市建设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城市洪涝多过程耦合模拟、社会响应机制和韧性评估的研究进展,以山西省晋城市西河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将场次暴雨洪涝水文水动力过程与系统涌现特征纳入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韧性演化框架,实现融合自然-社会属性的洪涝韧性动态评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延长,排水系统负荷显著增大,人口和建筑物风险持续上升,城市洪涝韧性增量呈现不断下降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自然-社会属性 洪涝韧性评估 系统涌现特征 多主体建模 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城市洪涝驱动下微观与宏观耦合建模的社会系统响应及韧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心怡 徐宗学 +2 位作者 叶陈雷 廖如婷 贾书惠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4,118,共11页
为深入解析晋城市洪涝复杂系统的自然与社会关系,从微观与宏观视角切入,采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对具有异质性的社会主体进行模型构建,捕捉系统的宏观涌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社会整体层面的洪涝韧性特征进行演化分析,实现洪涝对社会端... 为深入解析晋城市洪涝复杂系统的自然与社会关系,从微观与宏观视角切入,采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对具有异质性的社会主体进行模型构建,捕捉系统的宏观涌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社会整体层面的洪涝韧性特征进行演化分析,实现洪涝对社会端造成影响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加,排水系统压力不断增加,溢流量及地表淹没面积增加,10年一遇降雨重现期下,水深为>0~0.15、>0.15~0.4、>0.4 m时的积水面积分别为2.03、0.29、0.21 km^(2);全局疏散模式下的疏散主体数呈增长率递减的上升态势,分区疏散模式下疏散主体数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单位距离出行任务数指标随时间推移呈现局部波动、整体增长率递减的上升态势,全局疏散模式下疏散耗时与疏散路程具有更好的均衡性;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城市洪涝韧性增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场次暴雨洪涝中的城市洪涝适应能力增量呈增大趋势,抵抗能力增量约在峰现时间达到最小值,而后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多主体建模 系统动力学 社会效益 洪涝韧性 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Agent的用户兴趣发现和更新 被引量:8
14
作者 白丽君 张永奎 李荣陆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6-237,共2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Agent的用户兴趣发现和更新方法,主要介绍了智能Agent需要跟踪用户的哪些行为,如何发现用户真正感兴趣的文献,如何通过分析提取兴趣特征词及权重计算等内容。该方法主要利用了用户浏览文献页面的信息,有效地...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Agent的用户兴趣发现和更新方法,主要介绍了智能Agent需要跟踪用户的哪些行为,如何发现用户真正感兴趣的文献,如何通过分析提取兴趣特征词及权重计算等内容。该方法主要利用了用户浏览文献页面的信息,有效地解决了用户兴趣的自适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agent 用户兴趣发现 程序设计 用户模型 兴趣特征词 用户兴趣更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ent在智能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永杰 孟宾 翟玉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从信息检索的现状出发 ,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 ,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信息检索方法。通过建立用户个性化信息表 ,辅助过滤Agent在信息提取过程中的精确性 。
关键词 搜索引擎 智能信息检索 agent 用户个性化表 人工智能 INTER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温耐盐冻胶调剖体系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6
作者 杜洁 原凤刚 +3 位作者 陈锐兵 谢辉 张翰清 袁恩来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了解决油田开采后期储层平剖面矛盾加剧、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导致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注采不平衡等问题,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主剂,以无机盐铝和氧氯化锆为原料制得的有机铝锆交联剂为主交联剂,以木质素磺酸钠热稳定剂为助剂,制得了一种... 为了解决油田开采后期储层平剖面矛盾加剧、水流优势通道发育导致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注采不平衡等问题,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主剂,以无机盐铝和氧氯化锆为原料制得的有机铝锆交联剂为主交联剂,以木质素磺酸钠热稳定剂为助剂,制得了一种耐温耐盐冻胶调剖体系,研究了其成胶性能、抗稀释性能、抗剪切性能、运移封堵性能及耐冲刷性能。该调剖体系的优选配方为:0.4%疏水缔合聚合物+0.3%~0.35%有机铝锆交联剂+0.2%热稳定剂。研究结果表明,优选体系的基液黏度为88.3~95.8 m Pa·s,低黏度基液赋予体系较好的泵入性,可保证施工安全。在温度为200℃、矿化度为27123.5 mg/L的条件下,体系的成胶黏度(90 d)可保持在6000 m Pa·s以上,黏度保留率在80%以上;当用60%的地层水对优选体系稀释后,成胶黏度仍能达到4000 m Pa·s,且成胶后稀释对体系成胶黏度影响更小。该体系在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000×10^(-3)、2000×10^(-3)μm^(2)的岩心均具有良好的运移能力,在距离岩心注入端≥50 cm处压力逐渐趋于平稳,且封堵率均达80%以上,随着大量注入水的驱替,注入调剖体系的岩心渗透率基本不变,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 有机铝锆交联剂 性能评价 调剖 运移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银辉 杨长保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69,共4页
多Agent分布式专家系统(Multi Agent Distributed Expert System, MADES)是基于网络的、利用类型相同或相关而知识内容不同的专家系统组成的分布式专家系统。分析了基于多 Agent的分布式专家系统的结构,将系统中的Agent进行分类和定义为... 多Agent分布式专家系统(Multi Agent Distributed Expert System, MADES)是基于网络的、利用类型相同或相关而知识内容不同的专家系统组成的分布式专家系统。分析了基于多 Agent的分布式专家系统的结构,将系统中的Agent进行分类和定义为 Communication Agent、Actor Agent、Management A gent和 Interface Agent 4种。提出了系统中多Agent之间的一种协作策略。并将多 Agent分布式专家系统应用到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中,能够解决对外界资源占用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分布式专家系统 智能 防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宏微观匹配界限
18
作者 陈鑫 刘顺 +4 位作者 赵刚 杨嘉辉 李宜强 刘哲宇 刘建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聚合物微球在封堵孔喉后能够依靠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继续运移,实现储层的深部调驱。聚合物微球与储层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是其成功应用的关键,因此须对两者在宏观岩心尺度和微观孔喉尺度上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合成了2种尺寸的聚合物微... 聚合物微球在封堵孔喉后能够依靠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继续运移,实现储层的深部调驱。聚合物微球与储层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是其成功应用的关键,因此须对两者在宏观岩心尺度和微观孔喉尺度上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合成了2种尺寸的聚合物微球(MG-1和MG-2),利用带中间测压点的不同渗透率长岩心进行聚合物微球注入性实验,通过三段压差曲线形态,明确聚合物微球与孔喉的宏观匹配特征;然后,利用孔隙-喉道模型开展聚合物微球微流控驱替实验,根据其在不同尺寸喉道内的进入和滞留状态评价聚合物微球与孔喉的微观匹配特征。聚合物微球与岩心的匹配模式可以划分为端面封堵型、匹配型和直接通过型3类。根据注入聚合物微球结束时刻和后续水驱替结束时刻的压差变化,可以明确MG-1与孔喉的宏观匹配系数上限为1.3~1.4,最佳匹配系数为0.8~1.0;微流控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进入更小的孔隙和喉道,MG-1在截面模型和轴向模型中能够进入并滞留的最大匹配系数分别为1.21和1.47,分别对应着聚合物微球与孔喉的最佳匹配系数和微观匹配系数上限。聚合物微球与孔喉的宏微观匹配特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存在微小差异的原因在于微流控驱替具有较高的压差且岩心驱替具有端面效应。综合考虑宏微观匹配特征,MG-1与孔喉的最佳匹配系数约为1.0,匹配系数上限约为1.4。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流控驱替实验代替复杂岩心驱替实验评价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孔喉匹配 匹配系数 岩心驱替 微流控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移动Agent间通信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圣韬 毕鲁雁 蒋保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56-1758,共3页
在分析已有广播通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Agent间通信算法。通过可靠扩散来实现广播,保证接收者至少接收一次消息;通过接收者主动请求消息,保证接收者只能接收一次消息。新算法保证可靠地完成消息发送以及消息传递的exactly-... 在分析已有广播通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Agent间通信算法。通过可靠扩散来实现广播,保证接收者至少接收一次消息;通过接收者主动请求消息,保证接收者只能接收一次消息。新算法保证可靠地完成消息发送以及消息传递的exactly-once语义,并在效率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除了基本的算法,还讨论了一些改进的算法以及实现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gent 可靠通信 可靠扩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装备系统可靠性仿真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申莹 曹军海 吴俊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0-115,共6页
可靠性是与成功概率和故障频率有关的性能属性。探究了面向任务环境的基于Agent的装备系统可靠性仿真机理,即:在构建基于自适应Agent的装备系统可靠性仿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任务剖面概念模型,形成了基于环境因子理论的随... 可靠性是与成功概率和故障频率有关的性能属性。探究了面向任务环境的基于Agent的装备系统可靠性仿真机理,即:在构建基于自适应Agent的装备系统可靠性仿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任务剖面概念模型,形成了基于环境因子理论的随机寿命生成方法和基于故障率估算模型的随机寿命生成方法,确定随机变量,为Agent设计提供输入信息,从而在装备系统任务可靠性仿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有效地结合装备系统可靠性工作情况及环境特点。通过Agent模拟系统执行任务过程可靠性规律,进行基于Agent的面向任务环境的装备系统可靠性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特征,为构建通用、实用的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奠定了基础,为装备系统可靠性工程设计、研制与论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系统 可靠性仿真 agent 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任务剖面 环境因子 故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