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BPNN的桥梁爆炸荷载时程预测
1
作者 杜晓庆 何益平 +2 位作者 邱涛 程帅 张德志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1,共15页
人工智能方法是预测爆炸荷载的新手段,但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或冲量,而用于预测反射超压时程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平面冲击波绕射桥梁主梁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人工智能方法是预测爆炸荷载的新手段,但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或冲量,而用于预测反射超压时程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平面冲击波绕射桥梁主梁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桥梁爆炸冲击波反射超压时程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利用PCA降维处理时程数据,基于多任务学习的BPNN算法,提出了考虑超压峰值和冲量峰值影响的损失函数,使模型能有效预测不同入射超压下的桥梁冲击波荷载时程。通过分析多任务学习模型、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等3种BPNN模型,发现多任务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难以有效适应当前预测任务需求。采用多任务学习模型预测得到的桥梁表面各测点位置的反射超压时程、超压峰值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2和0.987,作用在箱梁上的合力时程和扭矩时程预测值也与数值模拟值较为吻合。同时,该模型对内插值预测的表现优于外推值预测,但其在预测外推值方面同样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预测 反射超压时程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古代玻璃分类模型
2
作者 陈世豪 王元奎 +2 位作者 李肖兵 李勇 胡立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8-1098,共11页
为了有效地鉴别古代玻璃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提出了一种预测古文物玻璃制品类型的方法。根据现有数据测量得到13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将所得主成分作为反向传播算法(BP)神经网络的输入,构造一种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 为了有效地鉴别古代玻璃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提出了一种预测古文物玻璃制品类型的方法。根据现有数据测量得到13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将所得主成分作为反向传播算法(BP)神经网络的输入,构造一种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古代玻璃分类模型。实验中,选择8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选择20%的数据作为验证集。结果表明:对玻璃文物样品提取的主成分有显著贡献的化学成分为SiO 2、K 2O、PbO和BaO;改进后的模型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对样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率小于4%,迭代时间缩短,对未知的古玻璃文物样品的预测估计更精确;提出的玻璃分类模型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数据集上有可靠的精确度,并相较于Logistics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主成分分析 反向传播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朱志洁 张宏伟 +1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0,共6页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将主成分分析(PCA)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预测。以平顶山八矿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搜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的相关数据。通过PCA法提取影响因素的主成分,选取贡...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将主成分分析(PCA)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预测。以平顶山八矿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搜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的相关数据。通过PCA法提取影响因素的主成分,选取贡献率大于80%的3个主成分,代替原有的9个影响因素,将其作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3个输入参数。将突出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PCA-BP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选取典型的突出样本对PCA-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检验样本检验训练好的网络,结果表明预测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动力区划 主成分分析(PCA)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仿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A-BP神经网络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石 张瑞友 汪定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5,共4页
针对PCA-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解决预测问题时,忽视数据自相关性而造成的预测结果难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精度的研究现状,建立了预测数据的增广矩阵.通过计算前l时刻数据确定增广矩阵的维数,并把得到增广后的预测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 针对PCA-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解决预测问题时,忽视数据自相关性而造成的预测结果难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精度的研究现状,建立了预测数据的增广矩阵.通过计算前l时刻数据确定增广矩阵的维数,并把得到增广后的预测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基于DPCA-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给出了模型结构.该模型能有效地去除自变量系统中与因变量无关的数据信息,增加自变量系统中数据的自相关性.算例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模型的模型成分解释性增强,预测精度提高,预测效果优于PCA-BP神经网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主元分析 数据拟合 BP神经网络 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NN方法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石 张瑞友 汪定伟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0-802,共3页
针对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算法中,预测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易受输入样本变量影响这一问题,利用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能消除变量间相关性的特点,... 针对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算法中,预测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易受输入样本变量影响这一问题,利用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能消除变量间相关性的特点,对BPNN的输入空间进行重构,消除重叠信息,提取主导因素,优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方法可以使用电计划部门实时、准确的预测电力负荷,以此最优的配比发电机组,也可减少由于预测不准确带来的电力系统各种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元分析 BP神经网络 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KPCA结合多目标蜻蜓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
6
作者 孟桐 雷鸣 +2 位作者 宋文广 王丹丹 黄梦可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8-1267,共10页
针对联合收割机数据维度高、诊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核主成分分析(KPCA)结合多目标蜻蜓算法(MTDA)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Morlet小波作为KPCA的核函数,其融合了高斯包络与正弦波特性... 针对联合收割机数据维度高、诊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核主成分分析(KPCA)结合多目标蜻蜓算法(MTDA)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Morlet小波作为KPCA的核函数,其融合了高斯包络与正弦波特性,能够有效捕捉收割机的瞬态变化与局部异常,从而提取出了不同工况下的主要成分,降低了数据维度,减少了冗余信息;其次,针对传统蜻蜓算法的局限性,引入了自适应变异策略、非线性惯性权重及动态收敛因子,构建了多目标蜻蜓算法,对Schaffer、Michalewicz和Rastrigin函数进行了求解,验证了MTDA能显著提升全局与局部搜索平衡能力;最后,利用MTDA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了优化,构建了MTDA-BP综合故障诊断模型,将模型应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故障诊断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故障诊断平均精度达到96.7%,通过与当前主流方法的实验对比分析,采用Micro-average ROC进行了模型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模型在检测精确度与泛化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该研究也为解决智能农业机械中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成分分析 MORLET小波 多目标蜻蜓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联合收割机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WKCPSO-PCA-BPNN的汽车燃油消耗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平 祖春胜 李晓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针对不同乘用车综合工况下理论百公里燃油消耗数据,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燃油消耗预测模型;通过PCA方法对选取影响理论燃油消耗的24... 针对不同乘用车综合工况下理论百公里燃油消耗数据,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燃油消耗预测模型;通过PCA方法对选取影响理论燃油消耗的24个因素进行压缩,简化模型结构,再利用BPNN算法,构建燃油消耗预测模型;由于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对预测模型效果影响较大,采用基于随机动态惯性权重和Kent映射的混沌粒子群算法(RDWKCPSO)优化PCA-BPNN模型中的权值和阈值。对3种标准函数的寻优测试结果表明,RDWKCPSO优化算法更容易跳出局部最优实现全局寻优,提高了模型适应能力及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权值和阈值 混沌粒子群算法 主成分分析 燃油消耗预测 Kent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CA-BP 神经网络的示例优选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章宗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9期108-111,172,共5页
在音频示例检索的研究中,针对示例数据量大而导致计算代价大、检索时间长和噪声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BP神经网络(BPNN)的示例优选方法。以信号鲁棒性评分为依据构建数据集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到段级特征,消... 在音频示例检索的研究中,针对示例数据量大而导致计算代价大、检索时间长和噪声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BP神经网络(BPNN)的示例优选方法。以信号鲁棒性评分为依据构建数据集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到段级特征,消除数据冗余,减少输入变量,最后利用BPNN对保留成分进行建模预测。用PCA-BPN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性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而高效地从一段音频中选取鲁棒性好的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示例优选 多媒体 音频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sher_BP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万佳蓉 王绍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威胁增多,为做到主动防御,以及更加准确地识别入侵数据类型,基于工控蜜罐的部署环境,设计一种模型,用来识别入侵数据具体类型。首先对捕获的数据进行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降维,然...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威胁增多,为做到主动防御,以及更加准确地识别入侵数据类型,基于工控蜜罐的部署环境,设计一种模型,用来识别入侵数据具体类型。首先对捕获的数据进行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降维,然后利用Fisher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如果判定为异常类,则再利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进行二次判别,确定具体的入侵类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率可达到95%,可以较好地对数据进行分类,判定具体的入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系统 工控蜜罐 核主成分分析 FISHER判别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结合HCA-PCA-BPNN实现塑料快递包装袋识别分类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壮 姜红 +1 位作者 罗鸿斌 金虹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X射线荧光光谱法与机器学习有机结合,建立现场塑料快递包装袋物证科学精准识别分类模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72个塑料快递包装袋样品无损检验,并依据光谱数据,利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对塑料快递包装袋初步分类。利用z-score标准化进行... X射线荧光光谱法与机器学习有机结合,建立现场塑料快递包装袋物证科学精准识别分类模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72个塑料快递包装袋样品无损检验,并依据光谱数据,利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对塑料快递包装袋初步分类。利用z-score标准化进行光谱预处理,并结合层次聚类、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HCA-PCA-BPNN)建立识别分类模型,确定最佳聚类类别。结果显示,72个样品聚为8类时,模型检验集预测判别正确率为97.9%,预测集预测判别正确率仅为72%,模型识别分类准确度较差;72个样品聚为3类时,模型检验集和预测集预测判别正确率均为100%,识别分类准确度较高,72个样品最佳聚类为3类。研究表明,X射线荧光光谱法结合HCA-PCA-BPNN可以为现场塑料快递包装袋物证无损且准确地识别分类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快递包装袋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层次聚类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误差下的近场源PCA-BP参数估计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乐 赵佩瑶 +1 位作者 王兰美 王桂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87,共7页
当信号接收阵列存在误差时,阵列的导向矢量将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参数估计算法的性能。为了减少阵列误差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影响和降低计算复杂度,可以采用智能算法与主成分分析结合的方式。首先,利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将误差和其他... 当信号接收阵列存在误差时,阵列的导向矢量将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参数估计算法的性能。为了减少阵列误差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影响和降低计算复杂度,可以采用智能算法与主成分分析结合的方式。首先,利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将误差和其他因素包含在网络模型中,避开误差建模的繁琐过程;其次,由于后向传播神经网络训练近场源参数估计模型的时间过长,复杂度较高,为了缩短训练时间,减少计算量,在后向传播网络模型中引进主成分分析方法来降低信号特征矩阵维数,再把降维后的信号特征矩阵作为后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将近场源参数作为期望输出来进行训练,从而简化网络结构,减少训练过程中要估计的权值参数,缩短训练时间;最后,将包含待估计信号信息的接收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中,得到信号入射方向的估计值。该算法能够在接收阵列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近场源参数进行准确的估计,提高低信噪比下近场源信号参数的估计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近场源 后向传播神经网络 到达角 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多层土壤湿度反演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娣 孙佳倩 余钟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为了获取深层土壤湿度缺测值,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表层至深层土壤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作为输入数据,建立多层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反演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结果表... 为了获取深层土壤湿度缺测值,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表层至深层土壤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作为输入数据,建立多层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反演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模拟结果更加稳定,反演效果更佳;受气象因子驱动的影响,3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地表0~10 cm深度内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更佳,对深层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随着深度增加而变差;增加表层土壤湿度及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作为驱动因子可以有效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对深层土壤湿度的反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瞬态温度测量方法
13
作者 廖文龙 李哲 +2 位作者 杨玥坪 唐博 魏文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07,共6页
温度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量器件温度是认识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力学性能演变以及评估设备健康状态和寿命的重要方式。面向功率器件开关过程中焊接界面快速温变测量的需求,传统方法存在时间分辨能力不足、难以测量瞬... 温度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量器件温度是认识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力学性能演变以及评估设备健康状态和寿命的重要方式。面向功率器件开关过程中焊接界面快速温变测量的需求,传统方法存在时间分辨能力不足、难以测量瞬态温度的问题。文中基于激光诱导元素特征谱线强度与温度的密切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微秒量级时间分辨能力的表面温度测量方法,并建立了样品表面温度与光谱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表面温度提升导致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强度和信噪比增强,且增强效果受到光谱采集延时和门宽影响。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和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对表面温度与光谱特性关系定量拟合并校准,拟合模型线性相关性拟合度指标均大于0.99。BP-ANN拟合模型的拟合偏差更小,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582,正确率为98.3%。该方法为物体瞬态温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对功率器件焊接界面健康状态的评估给予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温度测量 主成分分析 时间分辨 偏最小二乘(PLS)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BP神经网络对‘黑珍珠’鲜食玉米产地的区分和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洪江 郝曦煜 +7 位作者 高铭 于有强 杨书恒 刘士伟 马喜山 王文鑫 段盛林 王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9-245,共7页
以‘黑珍珠’鲜食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分别测定了黑龙江、陕西两大产区共计200个鲜食玉米样品的气味传感器响应值原始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以‘黑珍珠’鲜食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分别测定了黑龙江、陕西两大产区共计200个鲜食玉米样品的气味传感器响应值原始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对不同产地鲜食玉米的挥发性风味进行了区分,采用软独立建模分析(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class analogy,SIMCA)建立了黑龙江‘黑珍珠’鲜食玉米的判定模型,并通过Pytorch软件建立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产地的‘黑珍珠’鲜食玉米进行鉴别区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黑珍珠’鲜食玉米的挥发性风味虽有相似之处但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SIMCA模型可实现对未知样品是否来自黑龙江产区的有效识别(正确率为97%),BP神经网络模型则可对未知产地的‘黑珍珠’鲜食玉米样品进行产地预测及鉴别,平均正确率达99.44%。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的区分和识别‘黑珍珠’鲜食玉米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软独立建模 BP神经网络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柑橘黄龙病诊断技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邓小玲 孔晨 +4 位作者 吴伟斌 梅慧兰 李震 邓晓玲 洪添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7,共8页
柑橘黄龙病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人眼经验及生化技术,前者凭经验,诊断快,但准确性低;后者准确性高,但效率低和成本高.本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5种症状柑橘叶片的高光谱图像,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370-9... 柑橘黄龙病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人眼经验及生化技术,前者凭经验,诊断快,但准确性低;后者准确性高,但效率低和成本高.本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5种症状柑橘叶片的高光谱图像,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370-988nm波段范围内的柑橘叶片高光谱图像进行了病状的无损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的高光谱图像存在很大冗余,前四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7.42%.数据建模分类得表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经主成分后再利用BP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绝大部分达到90%以上.因此,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柑橘黄龙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光谱学 高光谱图像 无损检测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导引AGV鲁棒特征识别与精确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武星 沈伟良 +1 位作者 楼佩煌 王龙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56,共9页
针对AGV多分支路径与工位点标识的可靠识别以及导引路径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视野窗口的鲁棒特征识别与精确路径跟踪方法。采用整幅视野范围作为模式识别窗口,在该窗口采用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将... 针对AGV多分支路径与工位点标识的可靠识别以及导引路径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视野窗口的鲁棒特征识别与精确路径跟踪方法。采用整幅视野范围作为模式识别窗口,在该窗口采用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将路径特征通过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PCA降维,再利用BP神经网络识别降维后的样本矩阵。同时提出一种导引扫描窗口设置方法,该窗口范围取决于摄像机竖直视角以及摄像机安装倾斜角,在导引扫描窗口内将导引路径简化为直线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针对拟合直线计算导引所需的路径偏差。实验结果表明,KPCA-BP方法显著提高了路径特征识别的实时性和鲁棒性,6类路径特征的平均特征识别正确率为99.5%;导引扫描窗口有效减小了导引路径直线拟合的计算误差,直线路径跟踪误差小于3 mm,曲线路径跟踪误差小于3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引车 视觉导引 特征识别 路径跟踪 核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对啤酒感官评价的预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钟成 黄奕雯 +3 位作者 贾士儒 董建军 郝俊光 李清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1,共4页
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啤酒感官评价进行了预测。把啤酒中11种理化及风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除去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提取后的理化及风味指标做为输入数据,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输出数据,运用BP神... 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啤酒感官评价进行了预测。把啤酒中11种理化及风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除去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提取后的理化及风味指标做为输入数据,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输出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啤酒感官评价预测的模型。使用此模型对50种啤酒的感官得分进行预测,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2.68%。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这种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啤酒感官评价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啤酒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品造型感性意象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倪敏娜 孙志宏 +2 位作者 王梓 李姝佳 黄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4-607,共4页
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价产品造型设计,在近几年国内外产品评价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技术,对产品设计造型要素的感性意象进行定量化研究,建立和完善了产品设计评价的神经网络模... 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价产品造型设计,在近几年国内外产品评价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技术,对产品设计造型要素的感性意象进行定量化研究,建立和完善了产品设计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以园林工具割草机产品设计为例训练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 感性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提取在遥感FTIR谱图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兰萍 张琳 +4 位作者 李燕 张黎明 任翌博 于佰华 王俊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93-2196,共4页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遥感FTIR谱图解析方法。针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训练时间过长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输入ANN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主成分提取,使ANN分析时间从30多分钟...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遥感FTIR谱图解析方法。针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训练时间过长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输入ANN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主成分提取,使ANN分析时间从30多分钟缩短为10多秒钟;模型传递技术的引入,克服了遥感FTIR谱图分析中反复建模问题。经过优化的方法,实现了用EPA数据建模,对大气中的四组分混合体系——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的遥感、实时、准确测定,PLS-ANN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对丙酮、苯、三氯甲烷和甲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043,0.031,0.034,0.051,保证了遥感FTIR对大气中有毒气体混合物实时、准确、快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传递 多组分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近红外光谱橄榄油产地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陈永明 林萍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1-67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橄榄油产地的新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三种不同产地的橄榄油各30个样本的光谱漫反射特征曲线,利用全局搜索算法-遗传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即从光谱751个波长数据提取9个特征波长数据,并将其... 提出了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橄榄油产地的新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三种不同产地的橄榄油各30个样本的光谱漫反射特征曲线,利用全局搜索算法-遗传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即从光谱751个波长数据提取9个特征波长数据,并将其作为主成分分析法的输入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分析校正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1和2累计可信度已达99.130%,对不同产地的橄榄油有很好的聚类作用,同时也说明遗传算法抽取特征波长方法正确。将提取到的六种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品种类型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建立3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30个未知橄榄油产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准确率达100%。该方法能快速无损地检测橄榄油产地,同时也为其他油类产地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橄榄油 近红外光谱 遗传算法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