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orward-Modeling方法的黑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云龙 李辉 +2 位作者 邹正波 康开轩 刘子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07-3516,共10页
黑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对流域下游等周边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GRACE RL05数据反演了黑河流域陆地水储量长时间序列的变化,并针对重力场模型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信... 黑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对流域下游等周边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GRACE RL05数据反演了黑河流域陆地水储量长时间序列的变化,并针对重力场模型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信号泄漏问题,采用Forward-Modeling方法进行了改正并恢复泄漏信号;将GRACE获得的泄漏信号恢复前后的黑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结果与全球水文模型GLDAS和CP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泄漏信号改正后的结果与水文模型结果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均有明显提高,从其空间分布结果可以看出Forward-Modeling方法有效地恢复初始信号、增强被湮没的信号,泄漏信号误差减小;通过分析黑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结果,发现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即2003—2006年呈明显下降趋势,约为-0.86cm·a-1,在2007—2010年趋于平衡状态,而2011—2013年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约为0.14cm·a-1;联合GRACE数据和GLDAS数据反演了黑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变化,并与全球降雨数据GPCC进行了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可达到0.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黑河流域 水储量变化 forward-modeling方法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land FD-CSEM forward modeling using edge finite-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2
作者 LIU Jian-xin LIU Peng-mao TONG Xiao-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loped.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our modeling method and those previous works is edge finite-element approach applied to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generated by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source.Firstly,the edge finite-element equation is formulated through the Galerkin method based on Helmholtz equa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s.Secondly,in order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code,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 homogeneous half-space model.Finally,other three models are simul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algorithm has been demonstrated,which can be effective to modeling the complex geo-electrical structures.This efficient algorithm will help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3-D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and to setup basis for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forward modeling edge finite-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for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3
作者 童孝忠 柳建新 +3 位作者 谢维 徐凌华 郭荣文 程云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36-142,共7页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three-dimensional(3D)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three-dimensional(3D)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was derive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using general variation principle. The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added forcedly to the electric fiel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hich made the solution correct. The system of equ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was a large sparse, banded, symmetric, ill-conditioned, non-Hermitian complex matrix equation, which can be solved using the Bi-CGSTAB method. In order to prove correctn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algorithm, the computed results and analytic results of one-dimensional geo-electrical model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algorithm is given a further evaluation by computing COMMEMI model.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very efficient, and i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such as the high precision, the canonical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 meeting the internal boundary condition automatically and adapting to all kinds of distribution of multi-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general variation principle divergence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ward modeling for “earth-ionosphere” mode electromagnetic field 被引量:2
4
作者 LI Di-q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305-2313,共9页
A fixed artificial source(greater than 200 kW) was used and the source location was selected at a high resistivity region to ensure high emission efficiency. Some publications used the "earth-ionosphere" mod... A fixed artificial source(greater than 200 kW) was used and the source location was selected at a high resistivity region to ensure high emission efficiency. Some publications used the "earth-ionosphere" mode in modeling the electromagnetic(EM) fields with the offset up to a thousand kilometer, and such EM fields still have a signal/noise ratio of 10-20 dB. This means that a new EM method with fixed source is feasible, but in their calculation, the displacement in air was neglected. In this work, some three-layer modeling results we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basic EM field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ar, far and waveguide areas under "earth-ionosphere" mode, and a standard is given to distinguish the boundary of near, far and waveguide area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onosphere and displacement current in the air, the "earth-ionosphere" mode EM fields have an extra waveguide zone, where the fields' behavior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far field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ionosphere mode large power large offset electromagnetic field forward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age-Monitoring Forward Equivalent-model Construction of Rosette Eddy Current Sensors 被引量:2
5
作者 DING Hua HE Yuting JIAO Shenbo DU Jingqia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22-I0022,共1页
结构损伤监测对于保证结构安全是极其重要的。针对金属螺栓连接结构中螺栓孔位置处的裂纹损伤定量监测需求,在Goldfine等人的基础之上,该文提出一种花萼状涡流传感器,构建了传感器损伤监测正向等效模型并通过搭建实验装置验证损伤监测... 结构损伤监测对于保证结构安全是极其重要的。针对金属螺栓连接结构中螺栓孔位置处的裂纹损伤定量监测需求,在Goldfine等人的基础之上,该文提出一种花萼状涡流传感器,构建了传感器损伤监测正向等效模型并通过搭建实验装置验证损伤监测正向等效模型准确性并进行误差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级数解析模型,构建的损伤监测正向等效模型考虑了在高频激励下导线电流密度分布的集肤效应,并可用于互感式涡流传感器建模。实验结果表明:对测量结果经空气标定后,传感器贴于2A12-T4标准试件表面时的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第1、2和3感应通道的幅值比量模型计算结果误差随频率变化均在10%以内,第4感应通道的幅值比量模型计算结果误差随频率变化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传感器 模型建设 损伤监测 等效 结构健康监测 使能技术 平面线圈 电导率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adé逼近法的含激发极化效应瞬变电磁三维正演
6
作者 杨威 蔡盼盼 +3 位作者 李清坤 刘礼煌 胡祥云 刘亚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4-805,共12页
金属矿物、硫化物和油气资源等探测目标常呈现较强的激发极化特性,使得瞬变电磁信号出现畸变,若忽略激发极化效应往往导致瞬变电磁数据难以拟合甚至出现错误解释。文中基于时域有限体积法,采用Padé级数对Cole-Cole模型进行逼近,实... 金属矿物、硫化物和油气资源等探测目标常呈现较强的激发极化特性,使得瞬变电磁信号出现畸变,若忽略激发极化效应往往导致瞬变电磁数据难以拟合甚至出现错误解释。文中基于时域有限体积法,采用Padé级数对Cole-Cole模型进行逼近,实现了含激发极化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传统Padé级数中心频率的选取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正演结果对频率相关系数的变化较为敏感,限制了其在频率相关系数变化较大区域的应用。文中定量计算了Padé级数逼近过程产生的误差,并基于误差信息提出了中心频率自适应选取算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多个模型数值实验,验证了文中算法的计算精度及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极化介质模型与非极化介质模型瞬变电磁响应的特征差异,并对实例模型模拟了瞬变电磁场极化异常体的充放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效应 Padé 级数逼近 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 Cole-Cole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Green函数实现电阻率法总电位高精度三维正演
7
作者 熊彬 熊心如 +2 位作者 徐志锋 陆裕国 张健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6-2791,共6页
在电阻率法正演中,采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求解总电位V时,关于总电位V的泛函中含有点电流源项,而位函数V在源点处具有奇异性.为了有效模拟点电流源邻近总电位V的变化情况,人们采用线性插值、二次插值甚至更高次插值,也难以完全消除其影响,... 在电阻率法正演中,采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求解总电位V时,关于总电位V的泛函中含有点电流源项,而位函数V在源点处具有奇异性.为了有效模拟点电流源邻近总电位V的变化情况,人们采用线性插值、二次插值甚至更高次插值,也难以完全消除其影响,均不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精度.本文将满足Possion方程的Green函数引入稳定电流场所满足的边值问题,借助Galerkin加权余量法构建有限单元法控制方程,进而实现基于总电位的高精度电阻率法三维正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的稳定性颇佳,对网格的依赖性低,且计算精度与基于异常电位正演的计算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法 正演 有限单元法 GREEN函数 总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8
作者 张军华 杨梅 +3 位作者 陈永芮 冯德永 亓亮 李晓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9-540,共12页
CO_(2)驱油对提高采收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有效手段,其中地震监测技术是关键。文中分析总结了国内外CO_(2)驱油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包括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一致性处理技术和综合解释... CO_(2)驱油对提高采收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有效手段,其中地震监测技术是关键。文中分析总结了国内外CO_(2)驱油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包括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一致性处理技术和综合解释等,并重点论述了CO_(2)驱地震监测技术在高89区块的应用。可行性分析是研究区块开展时移地震监测的重要前提,满足油藏地质条件、岩石物理条件和地震条件才能有效地进行时移地震监测。要实现油藏动态监测,基础地震与监测地震(时移地震)的一致性处理也非常重要,需开展时差、振幅、频率、相位等要素的匹配滤波。时移地震综合解释有助于准确预测CO_(2)驱波及范围,叠前主要借助于AVO属性分析方法;叠后基于基础地震与监测地震资料的差值分析仍是主要方法,频率域信息如分频处理、速度频散、低频伴影等也值得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波及范围预测方法方兴未艾,但其运算效率和泛化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展望了时移地震技术在提高监测精度、开发监测方法、拓展应用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时移地震 可行性分析 一致性处理 正演模拟 深度学习 波及范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及含油储层灵敏度分析研究
9
作者 李宗杰 蔡盼盼 +3 位作者 李清坤 秦策 高文龙 王绪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6-816,共11页
时频电磁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三维正演模拟能够获得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的电磁响应,是电磁数据定性解释和电磁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也是三维反演的基础。利用时频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求解电场需满足的二... 时频电磁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三维正演模拟能够获得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的电磁响应,是电磁数据定性解释和电磁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也是三维反演的基础。利用时频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求解电场需满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并基于电磁场连续性条件估计后验误差,据此指导网格自适应加密,实现电磁响应的高效、精确模拟。相比传统正演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计算量。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然后对油气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时频电磁响应对储层的灵敏度。该研究为利用时频电磁法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三维正演 自适应有限元 油气勘探 电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钢冷轧过程前滑计算及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李学通 郭子飞 +1 位作者 王俭辉 申光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前滑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计算精度差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仿真模型,并结合某钢企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刚性体轧辊及弹性体轧辊在不同压下率、轧辊直径、摩... 为了解决传统前滑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计算精度差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仿真模型,并结合某钢企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所建模型,对刚性体轧辊及弹性体轧辊在不同压下率、轧辊直径、摩擦因数、屈服强度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前滑的影响规律;最后,对仿真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考虑到原有Fink模型特征,引入一个新的修正系数完成对前滑模型的修正,建立了基于超高强钢的连轧前滑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前滑计算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从200%左右下降到20%以内,因此,该模型在超高强钢轧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用性。随着压下率增大,轧辊直径、摩擦系数及轧件屈服强度减小,轧制变形区前滑值均有所减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从刚性体转换为弹性体时,轧制变形区内前滑区长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超高强钢 前滑模型 数值模拟 摩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11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斜直桩基坑支护工作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曹卫平 肖涵楠 +2 位作者 罗龙平 吕品 赵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9,共10页
为提高双排斜直桩组合支护在黄土基坑中的应用,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黄土基坑中前斜后直双排桩和双排内斜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内力及土压力变化,并通过数值分析探讨斜桩倾角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内斜桩支护的桩身水... 为提高双排斜直桩组合支护在黄土基坑中的应用,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黄土基坑中前斜后直双排桩和双排内斜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内力及土压力变化,并通过数值分析探讨斜桩倾角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内斜桩支护的桩身水平位移和坑外地表沉降均小于前斜后直桩支护,其前排桩的最大轴力、弯矩和净土压力也较低。随着斜桩倾角增大,桩顶位移、坑外地表沉降及桩身最大轴力减少,而桩身最大弯矩和基坑安全性系数增加。在双排斜直桩支护结构中,前排斜桩负责内撑、支挡土体及提高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后排桩则承担拉锚、传递及分散土压力的作用,两者协同提升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外土体应力路径先远离后靠近破坏K_(f)线,斜桩倾角越大,土体应力路径越远离K_(f)线;相比之下,双排内斜桩支护的土体应力路径更远离主应力K_(f)线,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斜直桩 前斜后直双排桩 支护性能 稳定性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的四边形网格优化方法
13
作者 邓飞 杨少辉 +2 位作者 吕盼盼 罗开云 彭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发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谱元法作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需求逐渐迫切。正演模拟中,谱元法对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复杂地质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四边形网格模型,是谱元法顺利...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发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谱元法作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需求逐渐迫切。正演模拟中,谱元法对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复杂地质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四边形网格模型,是谱元法顺利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问题。利用Frontal-Delaunay算法和Blossom-Quad算法分别对生成三角形网格和合并三角形生成四边形网格的过程进行优化,可间接生成较优的初始四边形网格模型,然而对于复杂地质模型,生成的初始四边形网格还存在拓扑错误、凹四边形等问题。为此需要研究一种对初始四边形网络进一步优化的二次优化算法,针对网格中的畸变结点,确定其解空间和优化损失函数,在解空间中初始化粒子群,通过迭代修正畸变结点的位置,实现四边形网格的整体优化。复杂地质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次优化算法可以完全消除初始四边形网格中存在的拓扑错误或退化四边形,且优化后四边形边长更加均匀,网格最短边长得到提升,可显著提高正演算法的效率,为谱元法在地震勘探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四边形网格 谱元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77井区为例
14
作者 李宏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下石盒子组及其上、下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研究了内部沉积微相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地层切片技术,井-震结合、互为约束,确定了H1-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下石盒子组高频层序格架及砂体分布,将盒1段划分为4个小层。砂体主要分布在H1-1—H1-3小层,每个小层厚15~20 m。②综合盒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相标志、垂向组合和砂体分布特征,认为主要为低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充分、河道不固定的游荡性辫状河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是最主要的三种沉积微相。主要目的层H1-2小层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辫状河道3~4条,宽度介于1~8 km,北部河道是心滩微相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井-震结合 地球物理正演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H1-2小层 锦77井区 东胜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均质椭球体模型重力及梯度异常 正演计算方法研究
15
作者 王季雨 孙鸿博 +4 位作者 梁霄 倪红玉 黄显良 李文尧 韩润生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1,共10页
在有限均质椭球体的特殊情况——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普适性的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的重力异常V z及其重力梯度V xz、V yz、V zz、V zzz的积分计算公式,并用Matlab开发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数据并... 在有限均质椭球体的特殊情况——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普适性的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的重力异常V z及其重力梯度V xz、V yz、V zz、V zzz的积分计算公式,并用Matlab开发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数据并绘出了各分量的重力异常剖面图与等值线图,通过与已公开的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典型算例进行比对,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三轴不等长椭球体与球体、旋转椭球体虽具有相似的重力异常变化规律,但数值特征受形态参数影响显著,验证了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在表征复杂地质体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其既继承了球状体的基本场特征,又能通过三轴差异精确刻画实际地质体体积、质量分布等关键参数引起的重力异常场细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体模型 重力异常 正演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海底咸水层封存波及范围地震监测方法研究:以Sleipner CCS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文睿 邢磊 +1 位作者 李倩倩 王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4,共15页
咸水层封存占CO_(2)封存潜力的98%,过去针对CO_(2)海底咸水层波及范围四维地震监测的研究多是通过时延地震资料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定性分析,缺少测井资料的约束。本文基于Sleipner咸水层CO_(2)封存项目采集的测井和四维地震资料,对CO_(2)... 咸水层封存占CO_(2)封存潜力的98%,过去针对CO_(2)海底咸水层波及范围四维地震监测的研究多是通过时延地震资料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定性分析,缺少测井资料的约束。本文基于Sleipner咸水层CO_(2)封存项目采集的测井和四维地震资料,对CO_(2)海底咸水层封存波及范围地震监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应用井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CO_(2)注入过程中CO_(2)-盐水两相介质变化引起的各向异性响应特征,优选对CO_(2)饱和度变化敏感的地震属性,通过地震正反演相结合的多属性分析实现对时移CO_(2)咸水层封存波及范围监测。研究发现随着CO_(2)饱和度的增加,饱和岩石的体积模量、体积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均有所下降,正演模拟结果中总体振幅升高,且随着CO_(2)注入量的增加,其振幅变化幅度减小,均方根振幅属性对CO_(2)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在注入期间,CO_(2)在层内主要沿SSW-NNE运移,并在构造高部位聚集;垂向上,CO_(2)从注入点向上层运移,下层达到最大波及范围的时间早于上层,结合储层性质和构造解释结果,CO_(2)在储层内的波及范围主要受各项异性渗透率和构造高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海底咸水层封存 地震监测 正演模拟 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引擎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驷翔 柏华军 +2 位作者 夏文俊 黄亚飞 罗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使用C++编程语言对引擎接口进行自主研发及封装,提出“模型+数据”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建模技术,实现了构件模板参数化生成及修改、构件实例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新、方案自适应生成及更新迭代的全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等功能。依托宜涪高速铁路项目,采用研发的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示范段范围桥梁的参数化建模、数据集成和可视化渲染,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及工程适用性。本文探索了国产引擎在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中的可能性,为我国桥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正向设计 桥梁工程 图形引擎 全桥设计系统软件 自主研发 参数化建模 集成与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法的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研究
18
作者 黄贤阳 殷长春 +3 位作者 邓居智 陈辉 陈晓 余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1-2927,共17页
为了加快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的求解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法的有限元正演方法.首先,利用矢量有限元法离散频率域二次电场双旋度方程,并施加Dirichlet边界条件,形成大型稀疏复线性方程组.为解决低频条件下收敛... 为了加快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的求解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法的有限元正演方法.首先,利用矢量有限元法离散频率域二次电场双旋度方程,并施加Dirichlet边界条件,形成大型稀疏复线性方程组.为解决低频条件下收敛难的问题,采用正则化散度校正技术进行加速.随后,本文依据几何多重网格算法技术流程,使用V循环的几何多重网格法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实现大地电磁三维高效正演模拟.通过两个理论模型(COMMEMI3D-1模型、DTM-1模型)以及Cascadia实际模型,对本文正则化散度校正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较之于传统散度校正技术,本文正则化散度校正技术具有求解速度快且无需选择参数的优势.此外,本文提出的几何多重网格算法在迭代次数、求解时间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Krylov子空间算法(如ILU-BICGSTAB,SOR-BICGSTAB,ILU-GMRES,SOR-GMRES),更适用于求解大规模大地电磁三维正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多重网格法 正则化散度校正 有限单元法 3D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复杂产品设计指标分解关联定量分析
19
作者 谷孙权 张海柱 +2 位作者 黎荣 饶坝 汪豪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9-1486,共8页
针对复杂产品设计指标演化过程中关联关系往往会使分解的子功能结构设计指标被高估或低估的问题,且鉴于设计指标分解与群落生态学类似,提出了一种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设计指标分解关联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复杂产品演化过程,定义... 针对复杂产品设计指标演化过程中关联关系往往会使分解的子功能结构设计指标被高估或低估的问题,且鉴于设计指标分解与群落生态学类似,提出了一种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设计指标分解关联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复杂产品演化过程,定义了设计指标分解过程中的生态主体和关联关系;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了系统与子功能结构设计指标之间的分解关联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法结合最小二乘法求解了模型系数,定量分析了设计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以高速列车系统指标能耗与子功能结构设计指标关联求解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量化识别复杂产品设计指标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为正向创新设计优先突破的方向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指标 正向设计 LOTKA-VOLTERRA模型 关联建模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作战飞机经济寿命正向设计优化建模与求解研究
20
作者 杨雪 刘开磊 +3 位作者 杨丽颖 崔新豪 肖依永 康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6-1183,共8页
针对无人作战飞机经济寿命设计中存在的理论模型支撑不足、缺乏面向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设计方法等问题,提出无人作战飞机经济寿命正向设计理念和优化模型。构建一种混合整数规划的选型模型,以辅助决策无人作战飞机系统各模块的选型方案... 针对无人作战飞机经济寿命设计中存在的理论模型支撑不足、缺乏面向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设计方法等问题,提出无人作战飞机经济寿命正向设计理念和优化模型。构建一种混合整数规划的选型模型,以辅助决策无人作战飞机系统各模块的选型方案和系统寿命设计,使系统在单位使用时间内的平均寿命周期成本达到最优。通过模拟算例,将经济寿命概念模型应用于无人作战飞机系统选型阶段,开展无人作战飞机经济寿命正向设计并求解经济寿命选型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模型使无人作战飞机的经济寿命比机体结构的设计寿命减少1/5,提升其寿命周期的经济使用效益,验证所提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作战飞机 正向设计 经济寿命 寿命周期 优化模型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