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海峰 刘光辉 +3 位作者 吴明亮 张和 王成伟 蒋啸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针对水稻芽种播种过程中种群堆积、稻种含水率较高不易被吸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以南方普遍推广的“Y两优1号”型杂交稻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机械物理特性,对外凸扰种仿形型孔结构与几何参数进... 针对水稻芽种播种过程中种群堆积、稻种含水率较高不易被吸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排种器。以南方普遍推广的“Y两优1号”型杂交稻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机械物理特性,对外凸扰种仿形型孔结构与几何参数进行了设计;对芽种充种和投种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到了工作转速和工作负压范围;基于CFD-DEM流固耦合理论,将吸附力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吸附性能仿真试验,确定吸附力最大的吸孔直径为1.4 mm,同时将水稻芽种平均速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扰种性能仿真试验,当工作转速为10~50 r/min、工作负压为1.2 kPa、吸孔直径为1.4 mm时,具有外凸扰种仿形型孔排种盘扰动能力较强,能有效减少种群堆积现象;以该种吸孔为基础,选取工作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X_(1)、重播指数X_(2)和漏播指数X_(3)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两因素全因子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工作转速为25 r/min、工作负压为1.24 kPa时,排种器合格指数为92.64%,重播指数为2.57%,漏播指数为4.79%;试制气吸式水稻芽种精量直播机并进行田间播种试验,测得各行合格指数平均值为92.86%,重播指数平均值为2.72%,漏播指数平均值为4.42%,穴距合格率平均值为90.57%,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12%,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89%,各项评价指标均满足水稻芽种精量直播种植要求,为水稻芽种播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芽种 气吸式排种器 CFD-DEM 外凸扰种仿形型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灭绝级植物爪耳木的繁育
2
作者 汤欢 羊青 +3 位作者 王茂媛 王祝年 刘咲頔 王清隆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爪耳木作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我国特有植物,目前在IUCN上仍被列为灭绝级(EX)植物。爪耳木在2013年被科研人员再次发现后,科研人员围绕爪耳木的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种苗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爪耳木目前作为一种在... 爪耳木作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我国特有植物,目前在IUCN上仍被列为灭绝级(EX)植物。爪耳木在2013年被科研人员再次发现后,科研人员围绕爪耳木的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种苗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爪耳木目前作为一种在野外已灭绝的植物,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和重新回归野外具有重要价值,对爪耳木属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对爪耳木开展繁育经验总结发现,爪耳木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叶和根扦插、根蘖繁殖获得新植株。爪耳木的成功大量繁育将为爪耳木后期的野外回归做好准备,并有助于其野外种群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濒危机制探讨等一系列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耳木 灭绝级 扦插 根蘖 野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脉金花茶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
3
作者 潘文 王华新 +3 位作者 杜铃 黄欣 孙开道 廖美兰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解决扦插凹脉金花茶新梢抽梢率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从广西大新县野外剪取木质化的半年生及一年生凹脉金花茶枝条,开展凹脉金花茶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用ABT2号生根粉(500 mg/L)浸泡3 h,研究比较4种基质对凹脉金花茶扦插生根和抽梢... 为解决扦插凹脉金花茶新梢抽梢率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从广西大新县野外剪取木质化的半年生及一年生凹脉金花茶枝条,开展凹脉金花茶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用ABT2号生根粉(500 mg/L)浸泡3 h,研究比较4种基质对凹脉金花茶扦插生根和抽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土为基质扦插的效果较好,可获得最高的生根率95.63%、最长根长(15.86 cm)、最高抽梢率(65.71%)和最长梢长(10.43 cm)。从扦插生根和扦插后的抽梢情况来看,凹脉金花茶扦插可选用容器育苗,基质采用泥炭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脉金花茶 容器扦插 基质 生根率 抽梢率 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粒小麦新品种宁紫麦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4
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周淼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宁紫麦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8号为母本、紫粒种质宁072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春性硬质紫粒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8),是江苏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彩... 宁紫麦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8号为母本、紫粒种质宁072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春性硬质紫粒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8),是江苏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彩色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南麦区种植。该品种中早熟,富含花青素和多种人体必需微量矿质元素。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均超过6750 kg/hm^(2),在区域试验中平均成穗数444万个/hm^(2),穗粒数37.8粒/穗,千粒质量44.0 g,中抗赤霉病和条锈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抗穗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紫麦1号 彩色小麦 花青素 赤霉病 穗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兆柳 顾雪莎 +7 位作者 贺斌 王丹 成思丽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2,共12页
探讨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苗木各构件间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为适宜平茬苗龄的选择提供依据,适宜平茬苗龄对云南松优质穗条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不同苗龄[6月龄(T1)、10月龄(T2)、14月龄(T3)、18月龄(T4)、30月龄(T5)]云南... 探讨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苗木各构件间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为适宜平茬苗龄的选择提供依据,适宜平茬苗龄对云南松优质穗条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不同苗龄[6月龄(T1)、10月龄(T2)、14月龄(T3)、18月龄(T4)、30月龄(T5)]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平茬后分阶段测定苗木各构件生物量,分析不同苗龄平茬处理后苗木构件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平茬后180、420、480 d, T5生长速率显著大于其余处理并显著大于1.0,即地下生物量有较大生产力;萌条与单株生物量在平茬后60 d,所有处理萌条生物量生长速率均大于单株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平茬后60、180、240 d, T1萌条生长速率较大;不同苗龄平茬后,各处理苗木构件间生物量的生长速率大小不同。随平茬苗龄增加,生长速率由萌条生物量占优势逐渐转换为主根生物量占优势;不同苗龄平茬处理后,各处理萌条质量差异主要来自萌条枝及其针叶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苗龄较小的处理萌条针叶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苗龄较大的处理萌条枝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随着苗龄增加,萌条枝的代谢能力下降,木质化程度也随之增加。在本研究中,随着平茬苗木苗龄增加,萌条生物量占比减少,萌条枝的代谢能力减弱。T1在测定期间有较大萌条生长速率,萌条枝代谢能力强,能生产大量高质量萌条。因此,苗龄较小的处理平茬效果较好,以T1萌条长势最好,是较适宜的平茬苗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萌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时间对藜麦芽菜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鑫鹏 李占蓉 +2 位作者 李雪姣 温文君 王晓闻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藜麦的其他加工方式,提高其营养价值,该试验采用水培的方式培育藜麦芽菜。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时间下藜麦芽菜中成分的区别,探究发芽时间对藜麦芽菜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以藜麦为原料,采用水培的方式... 为了进一步开发藜麦的其他加工方式,提高其营养价值,该试验采用水培的方式培育藜麦芽菜。通过比较不同采收时间下藜麦芽菜中成分的区别,探究发芽时间对藜麦芽菜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以藜麦为原料,采用水培的方式培育藜麦芽菜,从发芽开始,在0、12、24、36、48、60、72、84、96 h采样,对其中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进行检测。与藜麦籽粒相比,发芽后的藜麦芽菜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含量都发生了改变。除木质素被酶解使细胞壁结构松弛促进发芽、脂质和淀粉作为能量供应被消耗含量降低以外,其余成分含量(还原糖、蛋白质、抗坏血酸、多酚、黄酮、皂苷、γ-氨基丁酸、原果胶、纤维素)较未发芽的藜麦籽粒均有一定程度升高。通过分析整个发芽过程,发现藜麦芽菜在发芽36 h后,可以积累含量较高的营养成分,此时脂肪含量为7.08 g/100 g,淀粉含量为47.5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14.75 g/100 g;发芽84 h后,可以积累含量较高的功能成分,此时抗坏血酸含量为0.134 mg/g,多酚含量为2.90 mg/g,黄酮含量为3.33 mg/g,皂苷含量为31.99 mg/g,γ-氨基丁酸含量为0.896 mg/g。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生产需求来控制发芽时间,得到符合预期品质的藜麦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芽菜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处理改善大米和大米粉特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钵 柴宝玉 +2 位作者 叶发银 雷琳 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353,共9页
大米和大米粉是主食及无麸质食品生产的主要原料,其特性对最终产品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对大米和大米粉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可改善其特性并提升其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该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3类生物处理方法(微生物发... 大米和大米粉是主食及无麸质食品生产的主要原料,其特性对最终产品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对大米和大米粉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可改善其特性并提升其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该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3类生物处理方法(微生物发酵、发芽、酶处理)对大米和大米粉主要成分、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热特性、营养安全特性以及加工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生物处理方法改善大米和大米粉特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该文对从原料学角度开发安全、可靠的大米和大米粉特性生物调控技术,推动大米制品品质提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淀粉 发酵 发芽 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贮藏可食中药嫩芽和常见叶菜的感官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动态演变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淑妤 程贵兰 +2 位作者 刘迪 韩奕琪 高涵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试验选取北方常见唐松草等4种可食中药嫩芽和小白菜等8种绿叶蔬菜为研究对象,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检测受试样品的感官指标和亚硝酸盐含量,对受试样品的货架期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可食中药嫩芽与8种蔬菜30d内样品本味、新鲜度会随时... 试验选取北方常见唐松草等4种可食中药嫩芽和小白菜等8种绿叶蔬菜为研究对象,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检测受试样品的感官指标和亚硝酸盐含量,对受试样品的货架期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可食中药嫩芽与8种蔬菜30d内样品本味、新鲜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腐臭味和失水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缓慢降低,不同受试样品间差异较大;蔬菜亚硝酸盐峰值出现时间比可食中药嫩芽早,而4种可食中药嫩芽更耐储,具体为刺五加与东北铁线莲表现最好,辽东木次之,唐松草最差。与普通绿叶蔬菜相比,可食中药嫩芽可以较长时间保持产品的感官品质与安全性。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受试样品中娃娃菜和唐松草亚硝酸盐及感官品质变化一致,建议在3d内食用完毕;其余7种蔬菜亚硝酸盐及感官品质变化一致,建议在2d内食用完毕;辽东木、刺五加和东北铁线莲亚硝酸盐及感官品质变化一致,可延迟至5d内食用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中药嫩芽 绿叶蔬菜 贮藏 感官评价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性微血管树的毛细血管生长算法研究
9
作者 黄文杰 沈黄荟 +2 位作者 方路平 宁钢民 潘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微血管网络在机体生理功能的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成研究为受损微血管网络的修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向。目前,已有研究完成了虚拟异质性微血管树的生成,但由于显微图像无法清晰呈现毛细血管分布,开发符合真实生长规律的毛细血... 微血管网络在机体生理功能的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成研究为受损微血管网络的修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向。目前,已有研究完成了虚拟异质性微血管树的生成,但由于显微图像无法清晰呈现毛细血管分布,开发符合真实生长规律的毛细血管生长算法成为微血管网络生成领域的关键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异质性微血管树的毛细血管生长算法。研究首先获取3个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网络结构,剔除网络中的毛细血管,并分别提取独立的微动脉树和微静脉树;随后,设计并实现了以末端出芽方式进行毛细血管生长的算法,结合归巢机制引导毛细血管生长,模拟其生理特性;最终,通过生理性修剪和优化,构建出虚拟异质性微血管网络。实验对于每个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网络记录了30次虚拟微血管网络生成,并对生成网络与真实网络的血管分形维数(FD)和血管密度(V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成网络与真实网络的FD和VD均高度相似(FD:1.548±0.025 vs 1.565±0.005,P>0.05,VD:0.060±0.004 vs 0.059±0.003,P>0.05),验证了算法在模拟毛细血管生长上的合理性。此外,通过分形维数空间分布观察,生成网络与真实网络在局部复杂度分布上基本一致。本研究提出的算法为基于异质性微血管树的虚拟微循环网络生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树 虚拟血管生成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蒜品质智能化调控研究
10
作者 胡彦军 张彩虹 白燕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以进一步提升大蒜种植的智能性、品质性为目标,选取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针对大蒜种植过程的调控系统展开设计。考虑大蒜种芽、种植土壤条件等基础特点,结合不同种植调控下的大蒜培育状况,基于大数据架构平台组成,搭建用于智能化品质... 以进一步提升大蒜种植的智能性、品质性为目标,选取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针对大蒜种植过程的调控系统展开设计。考虑大蒜种芽、种植土壤条件等基础特点,结合不同种植调控下的大蒜培育状况,基于大数据架构平台组成,搭建用于智能化品质大蒜调控的数据处理模型。设计布局大数据应用的软件控制模块,配置相应的系统硬件结构,重点针对种芽朝向进行调控。展开品质化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蒜品质智能化调控系统设计,能够很好地运用数据计算与处理算法对大蒜种植运动过程各数据进行准确监测,通过及时的调控措施满足种芽朝向调整正确率要求,单粒合格率可达到95.40%,蒜芽漏充率可降低至3.15%,种植效率相对提升了6.37%,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种植 大数据架构 软件控制 朝向调整正确率 蒜芽漏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潘子幸 郑超凡 +5 位作者 王丹 贺斌 陈林 蔡年辉 陈诗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分析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对苗龄为6个月(M6)、10个月(M10)、14个月(M14)、18个月(M18)、30个月(M30)的云南松苗木进行平茬。平茬后,每隔30 d,定期测量萌条累计数量、净萌条数量和萌条长度,根据0~2、2~5、> 5 cm的三类... 为分析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对苗龄为6个月(M6)、10个月(M10)、14个月(M14)、18个月(M18)、30个月(M30)的云南松苗木进行平茬。平茬后,每隔30 d,定期测量萌条累计数量、净萌条数量和萌条长度,根据0~2、2~5、> 5 cm的三类长度标准将萌条分为初始萌条、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云南松的萌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条累计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且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加。M6、M10、M14和M18的速生点较为接近,即均出现在平茬60 d后,而M30的速生点则晚于其他处理,即在平茬后116 d。净萌条数量随着平茬后植株生长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趋于平缓的趋势;除M30在平茬后180 d净萌条数量最大外,其他不同苗龄的净萌条数量均在平茬后30 d最大。平茬处理240 d后,在M6和M30中,有效萌条数量在总萌条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分别为17.54%和26.46%;M6的母株存活率为80%,但M30的存活率仅有20.75%且培育时间较长。M10、M14和M18的有效萌条数量在平茬处理后虽然有增长但在平茬后480 d的数量远低于M6和M30;M6的萌条累计数量虽然低于M30,但M6的母株存活率远高于M30。综上所述,不同苗龄云南松平茬后的萌蘖能力不同,苗木培育6个月时进行平茬效果较为适宜,可以获得数量较多且质量较好的萌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萌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不同发芽程度小麦对鹅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12
作者 陈金朋 沈杰 +3 位作者 符臻鸣 胥蕾 杨海明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28-383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评估经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不同发芽程度小麦的代谢能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实验室模拟小麦在收获期遭遇降雨导致发芽的情况,并采集经高温热风干燥和自然晾晒干燥处理后的种皮破裂露白的轻微发芽小麦(芽麦Ⅰ,SWⅠ)、芽长... 本试验旨在评估经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不同发芽程度小麦的代谢能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实验室模拟小麦在收获期遭遇降雨导致发芽的情况,并采集经高温热风干燥和自然晾晒干燥处理后的种皮破裂露白的轻微发芽小麦(芽麦Ⅰ,SWⅠ)、芽长约为籽粒长度1/2的明显发芽小麦(芽麦Ⅱ,SWⅡ)及未发芽的正常小麦共5种小麦样品作为鹅的饲料原料。选用健康且体重[(4.72±0.40)kg]相近的240日龄江南白鹅公鹅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每组对应1种待测小麦。代谢试验通过强饲法进行,并测定内源损耗。试验期10 d。结果表明:1)当小麦发芽至芽长约为籽粒长1/2时,小麦总能(GE)及干物质、粗蛋白质(CP)、粗脂肪、粗灰分、钙(Ca)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总磷(TP)含量显著上升(P<0.05),小麦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Phe)、赖氨酸和精氨酸(Arg)含量显著上升(P<0.05)。干燥方式对发芽小麦各营养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鹅对小麦、芽麦Ⅰ和芽麦Ⅱ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2.93、12.46和11.86 MJ/kg,真代谢能(TME)分别为14.26、13.92和13.17 MJ/kg,芽麦Ⅱ的AME和TME显著低于小麦和芽麦Ⅰ(P<0.05)。鹅对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发芽小麦GE利用率、AME和TME均无显著影响(P>0.05)。3)鹅对芽麦ⅡCP、Ca、TP、Phe和Arg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小麦和芽麦Ⅰ(P<0.05)。鹅对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发芽小麦各营养物质利用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当小麦发芽至芽长约为籽粒长1/2时,鹅对小麦代谢能显著降低,但对CP、Ca、TP、Phe和Arg的利用率显著提高。高温热风干燥和自然晾晒干燥2种干燥方式不影响鹅对小麦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小麦 干燥方式 代谢能 营养物质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式羊肉肉燕的制作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3
作者 张文韬 沈亮 +5 位作者 伍一有 刘达玉 李雪 黄旭 谭武德 李翔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为推动川式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花椒芽利用率,以羊肉、花椒芽、鱼汤冻为原料,设计了一款川式风味的羊肉肉燕产品。在红薯淀粉添加量、小麦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 为推动川式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花椒芽利用率,以羊肉、花椒芽、鱼汤冻为原料,设计了一款川式风味的羊肉肉燕产品。在红薯淀粉添加量、小麦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肉燕皮的最佳配方为羊肉100 g、蛋清20 g、糯米粉10 g、小苏打2 g、红薯淀粉45 g、小麦淀粉70 g、食盐3 g。为了优化馅料配方,在鱼汤冻添加量、花椒芽添加量、花椒粉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设计响应面试验与验证试验,确定了肉燕馅料的最佳配方为羊肉30 g、食盐1 g、鱼汤冻23.15 g、花椒芽8.8 g、花椒粉0.7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川式羊肉肉燕水分含量为(35.33±1.26)%,脂肪含量为(19.68±0.76)g/100 g,粗蛋白质含量为(10.71±0.38)g/100 g,淀粉含量为(6.94±0.23)g/100 g,天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分别为(8.79±0.22),(7.33±0.21),(10.09±0.1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芽 肉燕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芽生物营养强化机的设计与试验
14
作者 李菁 闫景凤 +5 位作者 韩休海 任洪忱 张庆柱 孙锦秀 李尧 刘洪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针对营养功能性农产品供给不足和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设计了种芽生物营养强化机。采取提高组分浓度差、压力差,以及透水交变真空等快速催芽技术,解决营养组分向种芽内高效传质问题。经绿豆芽富叶酸营养强化试验和发芽糙米... 针对营养功能性农产品供给不足和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设计了种芽生物营养强化机。采取提高组分浓度差、压力差,以及透水交变真空等快速催芽技术,解决营养组分向种芽内高效传质问题。经绿豆芽富叶酸营养强化试验和发芽糙米富钙营养强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芽生物营养强化机可生产高营养价值农产品,其生产的绿豆芽中叶酸含量可达1.486 mg/kg,发芽糙米中钙含量可达757 mg/kg,营养强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芽 生物营养强化机 高营养 功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批量筛选
15
作者 李静 李雨欣 +4 位作者 赵洁 黄奕 李霞 谢寅峰 杨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024年在南京正季种植的360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穗发芽鉴定试验,结合聚类分析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并与熟期特性及大田穗发芽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个水稻试验品系在开花后20~50 d取样条件下的穗发芽表现显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样,供试材料整穗相对含水量比较稳定,既能保证相似的成熟度,也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材料间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相比于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能反映不同材料穗发芽抗性,且省工省时;(2)360份水稻材料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呈现正态分布,2年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在试验第4天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第6天后差异缩小;(3)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年人工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聚类,将360份供试水稻材料按照穗发芽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穗发芽类型(聚类I)、中抗穗发芽类型(聚类Ⅱ)和易穗发芽类型(聚类Ⅲ)3类;(4)分析熟期与穗发芽试验结果发现,在南京正季种植的水稻,8月5日—8月15日期间开花的水稻平均穗发芽率较大,更易发生穗发芽;(5)将2年的人工穗发芽试验结果与当年大田穗发芽表现进行比较,建立穗发芽抗性评价标准:高抗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15%,第6天发芽率<25%;易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20%,第6天发芽率>50%。【结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整穗,进行人工整穗发芽试验,根据试验第4天和第6天的发芽率即可鉴定水稻穗发芽类型,该方法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对小麦品质特性及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钰惠 轩毫毫 +4 位作者 郑学玲 尚加英 李彦龙 王彬 郝瀚章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93-302,共10页
该文研究了发芽对小麦籽粒特性、面粉品质、面团流变特性、发酵特性以及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芽程度加深,小麦籽粒容重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胚乳中淀粉降解程度加深;面粉白度、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损伤淀粉含量显著增加,糊... 该文研究了发芽对小麦籽粒特性、面粉品质、面团流变特性、发酵特性以及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芽程度加深,小麦籽粒容重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胚乳中淀粉降解程度加深;面粉白度、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损伤淀粉含量显著增加,糊化黏度值、衰减值和回生值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呈降低趋势,弱化度呈上升趋势,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呈下降趋势,延伸性呈增大趋势;发酵流变特性中最大膨胀高度、总产气能力呈增大趋势,持气能力呈降低趋势;降落数值为166 s和179 s的样品馒头制作品质相对较好,而137 s和146 s的样品面包制作品质相对较好。这表明在穗发芽小麦实际应用中,由于种间差距,发芽程度(降落数值)并不能作为衡量小麦是否适合面制品原料的唯一条件,还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组分特性及面制品实际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小麦 品质特性 馒头 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主要青稞资源穗发芽抗性评价
17
作者 刘列 王志伟 +4 位作者 乔祥梅 程加省 黄廷芝 程耿 王志龙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鉴定和筛选云南省抗穗发芽青稞种质资源,对36份青稞资源进行整穗发芽试验、籽粒发芽试验和休眠期鉴定等相关研究,采用穗发芽抗性分级、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在整穗发芽试验中,36份青稞材料在穗... 为鉴定和筛选云南省抗穗发芽青稞种质资源,对36份青稞资源进行整穗发芽试验、籽粒发芽试验和休眠期鉴定等相关研究,采用穗发芽抗性分级、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在整穗发芽试验中,36份青稞材料在穗发芽率和穗发芽度上均表现出差异,穗发芽率变化范围在4.17%~100.00%,穗发芽度变化范围在2.50%~88.94%;籽粒发芽率变异幅度在4.00%~100.00%,隶属函数平均值在0.0876~0.8000;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36份青稞材料中共筛选出13份抗性较好的材料,包括高抗1份(云青602)、抗3份(云稞4号、川12259、20QK-97)、中抗9份(云大麦12号、滇青1号、滇青2号、滇青3号、迪青6号、中甸短白青稞、15YD-3、20QK-5、20QK-3),为云南青稞抗穗发芽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为后续的青稞抗性资源筛选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穗发芽指数 穗发芽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及施肥处理对赤苍藤生长特性、产量及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恭赟 黄景贵 +3 位作者 何福英 易标 马道承 王凌晖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
探究木本蔬菜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2年生扦插苗对郁闭度、施肥类型及二者相互作用的适应性,为赤苍藤的栽培环境及肥料施用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持。试验以全光照下不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3个郁闭度水平(全光照,0.42~0.51,0.81~0.93)... 探究木本蔬菜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2年生扦插苗对郁闭度、施肥类型及二者相互作用的适应性,为赤苍藤的栽培环境及肥料施用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持。试验以全光照下不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3个郁闭度水平(全光照,0.42~0.51,0.81~0.93)、5种施肥类型(不施肥;单施无机肥,复混合肥∶生物有机肥=4∶1,复混合肥∶生物有机肥=1∶1,单施有机肥)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究不同郁闭度及施肥处理下赤苍藤植株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含水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赤苍藤植株各项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L_(1)F_(2)(中郁闭度+复混合肥∶生物有机肥=4∶1)处理下赤苍藤的生长状况、产量最佳。相同施肥类型下,除嫩芽粗度及含水率增量外,各生长指标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同郁闭度且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除含水率增量外,各生长指标随有机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隶属度分析表明,中郁闭度(0.42~0.51)+施复混合肥∶生物有机肥=4∶1处理下,赤苍藤的生长效果最佳。选择适宜的施肥配比,为林下套种木本蔬菜赤苍藤苗期培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郁闭度 施肥 生长特性 嫩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苗中萝卜硫素合成的调控手段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翠 方胜 +1 位作者 赵忠良 刘海杰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减轻肥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西兰花苗中含量最高,使西兰花苗在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综述SFN在西兰花苗中的合成及降解过程,重点讨论在西兰花苗生... 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减轻肥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西兰花苗中含量最高,使西兰花苗在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综述SFN在西兰花苗中的合成及降解过程,重点讨论在西兰花苗生长阶段采用不同处理手段对SFN及其合成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提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为提高植物源食品功能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苗 硫代葡萄糖苷 萝卜硫素 生成机理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抑制DRG交感芽生表达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杨丽源 胡金群 +7 位作者 熊坚 李萧 刘渝 魏荧 郑倩华 齐文川 梁繁荣 张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6-1627,共12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抑制TRPV1通路介导脊髓C5-T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交感芽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的机制。方法实验性喂养一周后,将心电图正常...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抑制TRPV1通路介导脊髓C5-T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交感芽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的机制。方法实验性喂养一周后,将心电图正常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非经非穴组、内关+辣椒素(TRPV1受体激动剂)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开胸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法制备MIRI模型。造模后第二天,内关组予电针“内关”穴干预治疗,非经非穴组予电针尾部“非经非穴”干预治疗,内关+辣椒素组经腹腔注射辣椒素后,再给予同内关组电针治疗20 min/d,共7 d。采用心电图记录大鼠心电图ST水平、LF/HF比值变化;Evans blue-TTC双染、HE染色评估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形态改变;ELISA检测血清CK-MB、cTnI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DRG中TH-CGRP阳性标记交感-感觉偶联现象;qPCR法检测大鼠DRG中TRPV1、TH、CGRP、SP、ERK、AKT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水平、LF/HF比值显著升高(均P<0.001),IA/AAR比值显著增加(P<0.0001),大量心肌炎细胞浸润,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上调(均P<0.0001),DRG内形成TH-CGRP标记的交感芽生现象及DRG中TRPV1、TH、CGRP、SP、ERK、AKT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心电图显著改善(均P<0.001),内关组IA/AAR比值显著减少(P<0.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001),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下调(均P<0.0001),DRG内未见明显的交感芽生现象,及DRG内6种相对应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与内关组相比,非经非穴组、内关+辣椒素组心电图、IA/AAR比值、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清CK-MB、cTnI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均P<0.01),DRG中见大量交感芽生现象,与之相6种对应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抑制TRPV1通路介导的背根神经节芽生,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TRPV1 电针内关 背根神经节 交感芽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