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电压变化特征的识别电力系统振荡的方法
1
作者 王兴国 程琪 于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5-4661,共7页
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交流线路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会进入动作区,导致距离保护误动作。目前我国线路距离保护I段和II段采取了振荡闭锁措施,以防止保护误动作,但是需要人工计算静稳电流定值,整定难度大;此外,线路处于重负荷状态时,会误闭锁... 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交流线路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会进入动作区,导致距离保护误动作。目前我国线路距离保护I段和II段采取了振荡闭锁措施,以防止保护误动作,但是需要人工计算静稳电流定值,整定难度大;此外,线路处于重负荷状态时,会误闭锁距离保护,闭锁期间,线路故障无法切除。该文分析了系统振荡期间保护安装处电压余弦分量(Ucosφ)特征,系统振荡期间,Ucosφ变化范围是[-1 p.u.,1 p.u.];正常运行时,|Ucosφ|变化范围是[0.707 p.u.,1 p.u.];线路发生故障后,Ucosφ固定且数值较小,根据上述特征差异,提出了利用Ucosφ识别系统振荡与线路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利用Ucosφ替代静态稳定电流,无需人工整定,自适应识别系统振荡及线路故障,在系统振荡且会导致距离保护误动时,闭锁距离保护;线路故障时,可靠不闭锁距离保护,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振荡 交流线路 距离保护 静稳电流 保护误动 电压余弦分量 振荡闭锁 线路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网单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 被引量:37
2
作者 宋适宇 何光宇 +2 位作者 徐彭亮 张王俊 梅生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2-15,共4页
单线图是调度员进行分析计算的有力工具,但往往需要手工生成。提出了一种单线图自生成方法。介绍了节点布局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应用罚函数法进行求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线路走线寻路方法,在实用性和效率上优于传统的算法。给出了应... 单线图是调度员进行分析计算的有力工具,但往往需要手工生成。提出了一种单线图自生成方法。介绍了节点布局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应用罚函数法进行求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线路走线寻路方法,在实用性和效率上优于传统的算法。给出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 单线图 图形自动生成 电力系统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10 kV自闭/贯通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被引量:23
3
作者 薛永端 徐丙垠 +3 位作者 李京 陈羽 陈平 索南加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3,共6页
对于铁路10 kV自闭/贯通线路,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地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根据故障行波特征及其在线路中的传播规律, 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 对于铁路10 kV自闭/贯通线路,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地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根据故障行波特征及其在线路中的传播规律, 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新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及检测可靠性。应用该方法的测距系统已在现场进行人工接地试验,并投入试运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铁路电力系统 自闭/贯通线路 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的对策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小滨 刘凯 +2 位作者 陈巨升 徐刚 陈淑芝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89,共4页
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动模实验录波数据的分析,注意到振荡平息时,两侧电源之间的电势角度差有时会在180°左右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这会导致目前常用的对称故障解锁方法失效,导致保护误动。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目前常用的振荡检测及解锁... 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动模实验录波数据的分析,注意到振荡平息时,两侧电源之间的电势角度差有时会在180°左右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这会导致目前常用的对称故障解锁方法失效,导致保护误动。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目前常用的振荡检测及解锁方法,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两个电阻元件检测振荡速度,根据振荡速度实时地改变三相故障解锁判据的延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详尽的动模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 距离保护 振荡闭锁 故障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检测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正友 王志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1-454,489,共5页
通过分析10kV自闭贯通线路短路和接地故障特征,建立了故障检测模型,对铁路自闭贯通线路发生相间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模型判断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故障类型及所在区间是可行的.
关键词 铁路 故障检测模型 仿真 自闭贯通线路 相间短路 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贯通/自闭线单相接地故障段定位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天魁 王章启 +1 位作者 沈祥裕 刘春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研究目的:据大量的运行故障统计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约占系统总故障率的80%以上,本方法为了迅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区段,提高铁路贯通、自闭线的供电可靠性。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 研究目的:据大量的运行故障统计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约占系统总故障率的80%以上,本方法为了迅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区段,提高铁路贯通、自闭线的供电可靠性。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基于改进的统一矩阵算法,提出一种针对铁路10 kV贯通、自闭线的故障段定位方案并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该方案提出一种由FTU、STU和终端监控设备三个层次构成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舍去以往在电站检测零序电压、比较各出线零序电流等做法,仅使用各分段开关处的零序电流一个电量信息,根据各区段零序电流的相位和大小定位故障区段。研究结论:经过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验证,该系统能在10秒内准确定位并隔离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同时也可以为故障的查找和排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 自闭线 多层分布式系统 零序电流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注入法的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系统 被引量:8
7
作者 何正友 李伟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将S注入法和无线传输节点相结合,利用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网功能以及高容错性构建了无线节点通信网络.提出了采用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铁路自闭贯通线故障定位系统. 该系统由信号注入装置、无线节点、开关站无线处理单元和智能故障信息处理系... 将S注入法和无线传输节点相结合,利用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网功能以及高容错性构建了无线节点通信网络.提出了采用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铁路自闭贯通线故障定位系统. 该系统由信号注入装置、无线节点、开关站无线处理单元和智能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构成.通过无线节点检测注入信号.智能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接收无线节点传来的检测结果,并判断故障位置.注入信号的电源为恒流源,频率范围为220~320 Hz.设计了并列方式和交错方式两种检测节点的布置方案.这两种方式均能满足信息传输可靠性的要求,但并列方式的系统可靠性比交错方式提高了2倍.该系统定位精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贯通线路 小电流接地系统 注入法 故障定位 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与队列相结合的电力线通信AMRS的分组传输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正伟 谢志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240-3248,共9页
为减少电力线信道时变性对自动抄表系统(automaticmeter-reading system,AMRS)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中继路由与分组队列相结合的方法。中继路由将整条通信链路分割成若干子链路,可以有效提高传输效率,但传输效率仍受制于... 为减少电力线信道时变性对自动抄表系统(automaticmeter-reading system,AMRS)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中继路由与分组队列相结合的方法。中继路由将整条通信链路分割成若干子链路,可以有效提高传输效率,但传输效率仍受制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最低的子链路。为充分利用每条子链路的最大传输效率,在中继路由的基础上,引入了分组队列机制。该方法根据接收和发送子链路的信道状况,动态调整分组队列长度,实现了发送子链路和接收子链路独立传输。由基于SNR的3状态Markov信道模型得到分组的平均发送次数,以该次数表示中继路由的分组接收速率和分组发送速率,建立了基于OPNET的M/M/1/K的AMRS分组排队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排队强度时的分组队列长度与队列延时等参数,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 自动抄表系统 分组传输 Markov序列 M/M/1/K排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静 何正友 钱清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59-63,共5页
分析了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在介绍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中性点注入信号和中性点接入电阻的选取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对线路所带负荷、不同过渡电阻对中性点脉宽注... 分析了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在介绍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中性点注入信号和中性点接入电阻的选取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对线路所带负荷、不同过渡电阻对中性点脉宽注入法的影响及该方法对供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性点脉宽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 故障定位 中性点脉宽注入法 中性点注入信号 中性点接入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74-77,92,共5页
在介绍铁路自闭/贯通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一种适用自闭/贯通线路的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系统结构、工作流程、所解决的各种关键技术等,最后给出一个现场运行的实例。该行波测距系统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对于自闭/贯... 在介绍铁路自闭/贯通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一种适用自闭/贯通线路的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系统结构、工作流程、所解决的各种关键技术等,最后给出一个现场运行的实例。该行波测距系统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对于自闭/贯通线路故障的准确、迅速定位,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对铁路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电力系统 自闭/贯通线路 行波 故障测距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自编码器的输电网单线图布局自适应生成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盛志文 王镜毓 石东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3-2144,共12页
输电网单线图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类信息的可视化展示,然而针对不同的展示需求往往需要设计专有算法来生成相应风格的单线图,其主要原因是现有自动生成方法难以快速适应场景需求的变化。该文旨在提出一种输电网单线图布局的自动生成... 输电网单线图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类信息的可视化展示,然而针对不同的展示需求往往需要设计专有算法来生成相应风格的单线图,其主要原因是现有自动生成方法难以快速适应场景需求的变化。该文旨在提出一种输电网单线图布局的自动生成方法,可适应较为广泛的布局要求,并实现需求变化后布局的快速重新生成。首先,建立输电网单线图布局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影响布局易读性的因素,并探讨几种场景下布局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再次,构建一种基于图自编码器的深度学习模型,学习输电网单线图布局的生成模式,并利用学习到的布局特征生成适应给定评价指标要求的优化布局;最后,将该文所提方法用于某省级实际输电网单线图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其生成布局符合所设场景预期,并在生成时间和布局质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算法,验证了该方法快速适应场景需求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单线图 图神经网络 电力系统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自动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半波长与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倩宇 王守相 +2 位作者 秦晓辉 张彦涛 姜懿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研究特高压半波长与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根据半波长输电系统准稳态模型建立的特高压半波长与直流混联系统的稳定分析模型,分析了半波长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区域,讨论了直流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时混联系统的功角稳定性;分别基... 为研究特高压半波长与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根据半波长输电系统准稳态模型建立的特高压半波长与直流混联系统的稳定分析模型,分析了半波长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区域,讨论了直流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时混联系统的功角稳定性;分别基于二阶系统的冲击响应模型和阶跃响应模型,揭示了直流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故障后的功率变化对半波长输电系统功率波动的影响机理;研究了利用直流输电系统传输功率的快速响应特性,采用直流功率调制对系统提供紧急功率支援,以提高含半波长互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的可行性。混联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验证了直流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故障对系统功率波动影响的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以及直流输电系统对半波长线路提供紧急功率支援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半波长线路功率波动峰值在系统直流换相失败时与振荡频率有关,而在闭锁故障时闭锁功率越少,阻尼越大,波动峰值越小;直流功率调制可提高异步联网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 特高压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 直流换相失败 直流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远动系统的高铁贯通线故障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宏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1,共5页
研究目的:利用高速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结合设置于铁路沿线的箱式变电站和10 kV配电所的故障录波数据,解决铁路区间贯通线发生故障后需铁路局调度所值班人员逐一调取故障前后的电流数据、人工分析判断故障线路、手动隔离故障区域的问题,... 研究目的:利用高速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结合设置于铁路沿线的箱式变电站和10 kV配电所的故障录波数据,解决铁路区间贯通线发生故障后需铁路局调度所值班人员逐一调取故障前后的电流数据、人工分析判断故障线路、手动隔离故障区域的问题,从而实现自动故障隔离与定位,提高供电可靠性。研究结论:(1)根据铁路10 kV配电所的微机保护装置和RTU装置记录的故障前、后电压电流数据,可自动选择出区间贯通线的故障区段;(2)利用故障区段的双端箱变内设的RTU装置故障测量数据,可精确地计算出故障距离;(3)本故障测距方法可有效消除电缆长度冗余、电缆容性效应以及过渡电阻造成的测量误差,解决全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问题,缩短高速铁路区间贯通线的故障恢复时间,提高区间贯通线的供电可靠性,从而确保了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远动系统 高铁贯通线 故障定位 自动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