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ersifica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 in seven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paddy soils in Sichuan 被引量:1
1
作者 LU Lu LI Hui-lin +3 位作者 HE Yan YANG Hong ZHANG Jing PENG Chao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8年第4期119-134,共16页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communities and their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PNA) on a large scale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is work, s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communities and their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PNA) on a large scale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is work, seven paddy soil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in Sichuan, P. R. China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ities, abundance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s of AOB and AOA. PNA varied greatly among paddy soils, 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H (P< 0.05). The abundance of AOA was 81.1 to 1 670.0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AOB, which indicates paddy soil environments favor the growth of AOA.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fingerprints of amoA genes exhibited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AOA compositions rather than in AOB compositions. 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cidic soils were dominated by AOA within marine group 1.1 a-associated lineage, whereas the soil group 1.1b lineage AOA predominated in neutral and alkaline soils. Both nitrosopira cluster 3-like and Nitrosomonas cluster 7-like AOB dominated the AOB communities in the paddy soils. Redundancy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soil NH4^+-N conten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driver determining the AOB community structure, whil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OA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 was found.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e activity and composition of ammonia oxidizers exhibit spatial variations in complex paddy fields due to the joint influence of soi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pH and N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soil ammonia oxidizers large geographical scale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DIVER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PAO及PNO的研究
2
作者 宋韶华 张艳玉 +1 位作者 杨雄 李群良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6-1770,共5页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滤泥与甘蔗叶混合堆肥的过程及氮素转化规律。主要考察堆肥温度、pH、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及氨氧化率(PAO)和亚硝酸盐氧化率(PNO)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温度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55.3℃;堆肥pH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7....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滤泥与甘蔗叶混合堆肥的过程及氮素转化规律。主要考察堆肥温度、pH、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及氨氧化率(PAO)和亚硝酸盐氧化率(PNO)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温度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55.3℃;堆肥pH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7.89;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随时间发生变化,高温阶段氨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亚硝酸盐氮却在较低水平范围内波动。研究了PAO与PNO的变化趋势,二者与作用微生物的活性和所需反应底物的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弃物 堆肥 氨氧化率(pao) 亚硝酸盐氧化率(P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氧化细菌定殖对漂浮植物大薸去除水中锰和氨氮的影响
3
作者 陈学敏 唐艳葵 +4 位作者 尹涓涓 蒋齐明 黄锦孙 姚秋艳 张超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59-64,共6页
将2株具有植物促生长潜力的锰氧化细菌(manganese oxidizing bacteria,MOB)——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OS和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WLS01分别定殖到漂浮植物大薸根部,通过观察和测定水培14 d前后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响... 将2株具有植物促生长潜力的锰氧化细菌(manganese oxidizing bacteria,MOB)——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OS和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WLS01分别定殖到漂浮植物大薸根部,通过观察和测定水培14 d前后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水中锰和氨氮含量、植物对锰的转运的变化来研究MOB定殖对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殖OS和WLS01后大薸生物量增长比例分别达到31.29%和25.81%,远高于未定殖组,同时增强了其光合作用。但定殖MOB后的大薸根部出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细菌 植物促生长潜力 漂浮植物 大薸 锰污染 氨氮 微生物-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冬种紫云英对两种典型双季稻田土壤肥力及硝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艳秋 高嵩涓 +6 位作者 曹卫东 李景环 聂军 徐昌旭 白金顺 曾闹华 周国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以湖南紫潮泥和江西黄泥田两种典型稻田下的绿肥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晚稻收获后两种土壤的养分性状、硝化强度、硝化势及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丰度,探讨多年冬种紫云英对两类稻田土壤肥力、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 以湖南紫潮泥和江西黄泥田两种典型稻田下的绿肥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晚稻收获后两种土壤的养分性状、硝化强度、硝化势及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丰度,探讨多年冬种紫云英对两类稻田土壤肥力、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两地试验处理一致,包括:1)不施肥不种紫云英(CK);2)冬种紫云英不施化肥(GM);3)不种紫云英单施化肥(CF);4)冬种紫云英配施化肥(GM+CF)。结果表明,冬种紫云英可以改善两种典型稻田土壤pH,即提高江西酸性土壤pH、降低湖南碱性土壤pH;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无机氮和有效磷含量。两种典型水稻土的硝化能力不同,江西黄泥田的硝化强度及硝化势均明显低于湖南紫潮泥。在湖南紫潮泥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在0.269~0.325μg/(g·h)之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化势在培养第5周达到10.25%,紫云英配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潮泥的硝化作用。江西黄泥田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在0.010~0.021μg/(g·h)之间,硝化势从培养第3周开始上升,在培养第5周达到5.41%;单独种植翻压紫云英相对于不施肥对照提高了土壤硝化强度及硝化势,与施用化肥处理效果相当,绿肥配施化肥对硝化作用的促进最强。AOA在紫潮泥和黄泥田中均占优势地位,紫潮泥中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黄泥田,冬种紫云英对紫潮泥中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均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提高了黄泥田中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与冬种紫云英对硝化强度和硝化势的影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硝化强度 硝化势 氨氧化微生物 紫潮泥 黄泥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稻田不同生育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硝化势的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宋亚娜 林智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94,共8页
以福建省红壤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提取土壤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并结合DNA克隆测序,研究了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稻田土壤具有丰富... 以福建省红壤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提取土壤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并结合DNA克隆测序,研究了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稻田土壤具有丰富的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资源。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稳定,只表现出水稻生长前期(苗期、分蘖期)和中后期(孕穗期、成熟期)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在水稻生长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4个时期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变化,但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水稻生长明显提高,孕穗期后才达到平稳。水稻生长前期土壤硝化势也具有显著上升趋势,孕穗期时达到最高,而后有所下降。土壤硝化势与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氨氧化细菌没有相关性。研究表明,氨氧化古菌对红壤稻田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程度较大,证实了氨氧化微生物尤其是氨氧化古菌在稻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PCR-DGGE 硝化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内红壤稻田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硝化势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宋亚娜 陈在杰 林智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4-958,共5页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通过特异引物检测amoA基因拷贝数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数量变化,并测定了土壤潜在硝化势...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通过特异引物检测amoA基因拷贝数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数量变化,并测定了土壤潜在硝化势。结果显示: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显著高于AOB,二者比例在1.6~120.7之间;红壤稻田根层土中AOA数量显著高于表土,随水稻生长根层和表土中AOA数量均逐渐增加,且根层土中增加幅度更大;在水稻生长前期表土中AOB数量较多,孕穗期后根层土中AOB数量显著增加且高于表土。水稻生长期内土壤潜在硝化势也具有逐渐增加趋势,且根层土潜在硝化势增加幅度更大。根层土中潜在硝化势与AOB和AOA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表土中潜在硝化势只与AOA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更为丰富,且与硝化作用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证实了氨氧化微生物在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稻田土壤 水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潜在硝化势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氧化基因丰度和潜在氨氧化速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和土壤类型的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文莉 张崇邦 +2 位作者 刘亮 管铭 王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7-1374,共8页
【目的】土壤类型和植物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于此,我们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两种类型土壤后,土壤中氨氧化古细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基因丰度和潜在氨氧化速率(PAOR)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理... 【目的】土壤类型和植物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于此,我们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两种类型土壤后,土壤中氨氧化古细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基因丰度和潜在氨氧化速率(PAOR)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理。【方法】云南和浙江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重点地区,本研究在云南省滇池周边的海东湿地公园、捞鱼河湿地公园和安乐村(土壤类型均为冲积土)以及浙江省东部的杭州湾湿地公园、临海上盘镇和路桥镇峰江村(土壤类型均为黄泥田土),分别选择一块采样地,面积为100~150m^2。在每块采样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Mono)和未入侵(Nat)之处,划出0.5 m×0.5 m,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Mono和Nat地块相距10~20 m,每个地块重复3次。采用qPCR和室内培养技术分析土壤中AOA、AOB基因丰度和PAOR,用植物生态和土壤化学方法分析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化学性状。【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冲积土中AOA丰度和PAOR显著下降,黄泥田土中AOA丰度和PAOR却显著提高,而AOB丰度在两种类型土壤中均显著提高。Nat冲积土中AOA丰度和PAOR大于黄泥田土,而Mono条件下冲积土中AOA丰度和PAOR小于黄泥田土,AOB丰度在两种土壤类型中均变化较小。Mono样地植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是影响冲积土和黄泥田土AOA丰度和PAOR的重要因素。与AOA不同,冲积土AOB丰度仅受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而黄泥田土AOB丰度同时受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土壤总磷含量和pH影响。【结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大大增加了植被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进而为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源,同时提高了土壤pH,因此,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显著增加。土壤类型仅影响AOA的丰度,对AOB和氨氧化潜力没有显著影响,而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显著影响两类土壤中的AOA、AOB丰度以及氨氧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 土壤类型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潜在氨氧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滴灌对棉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丽娟 张文 +5 位作者 张楠 张雄 李富春 张慧敏 毛家双 侯振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盐度灌溉水对棉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及酶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三个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0.35(淡水)、4.61(微咸水)和8.04 d S/m(咸水),分别以FW、BW和SW表示。【结果】咸水、微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盐度,土壤中铵态... 【目的】研究不同盐度灌溉水对棉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及酶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三个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0.35(淡水)、4.61(微咸水)和8.04 d S/m(咸水),分别以FW、BW和SW表示。【结果】咸水、微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盐度,土壤中铵态氮显著增加,硝态氮显著降低;微咸水和淡水灌溉处理土壤潜在硝化势无显著差异,但是咸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潜在硝化势;微咸水处理土壤氨氧化细菌数量与淡水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是咸水灌溉处理氨氧化细菌数量较淡水处理降低了59.38%;不同灌溉水盐度对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影响相似,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盐分对羟胺还原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适宜盐度的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潜在硝化势无显著影响,但高盐度的咸水灌溉会导致氨氧化细菌数量减少,潜在硝化势和关键酶活性降低,直接影响硝化/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棉田 氨氧化细菌 潜在硝化势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沼泽湿地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活性和丰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月 梁红 +3 位作者 宋立全 王清波 付东风 高大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551,共6页
为了研究东北典型沼泽湿地——三江湿地和扎龙湿地表层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和丰度,采用氯酸盐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和氨苄青霉素抑制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以及荧光定量PCR的... 为了研究东北典型沼泽湿地——三江湿地和扎龙湿地表层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和丰度,采用氯酸盐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和氨苄青霉素抑制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以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和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中,pH值显著地影响湿地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的潜在氨氧化活性(Potential ammonia oxidation activity,PAO)(P<0.01)。AOA的丰度值与PAO_(AOA+AOB)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5),而与PAO_(AOA)不存在相关性(P>0.05)。三江湿地的毛苔草和小叶章土壤中的PAO_(AOA+AOB)、PAO_(AOA)、AOA丰度与AOB丰度,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植被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潜在氨氧化活性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但在抑制AOB活性之后毛苔草土壤中的PAO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5),表明AOB在毛苔草土壤中的氨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潜在氨氧化速率 丰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条件下土壤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若萱 张丽梅 +1 位作者 白刃 贺纪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5-422,共8页
以江苏滨海县一植稻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微宇宙培养条件下设置了不同水分处理(最大持水量的30%、60%、90%和淹水2 cm深),研究了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但所... 以江苏滨海县一植稻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微宇宙培养条件下设置了不同水分处理(最大持水量的30%、60%、90%和淹水2 cm深),研究了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但所有处理土壤Eh变化范围为330~500 m V,土壤整体处于氧化态。在每7天向土壤加入10 mg kg-1NH+4-N的连续培养过程中,各个水分处理均观察到明显的NH+4-N降低和NO-3-N累积的现象,60%WHC处理下土壤硝态氮累积最显著和迅速,90%WHC处理次之,随培养时间延长,30%WHC和淹水处理也观察到明显的硝化作用。淹水处理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数量显著高于非淹水处理,且淹水处理中AOB在DGGE图谱上的条带更加清晰明亮,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的群落组成和数量在不同水分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表明该土壤中AOB对水分条件变化响应灵敏,是该土壤的硝化作用、尤其是淹水条件下硝化作用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水分 氧化还原电位 硝化作用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淹水管理对水稻土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彦强 王智慧 +2 位作者 莫永亮 王梅 蒋先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4-1011,共8页
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s,Comammox)的发现被认为是氮循环研究的重要进展,但复杂土壤中Comammox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共存的环境驱动机制尚不... 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s,Comammox)的发现被认为是氮循环研究的重要进展,但复杂土壤中Comammox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共存的环境驱动机制尚不清楚。针对紫色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的植稻淹水(夏季植稻施肥并且全年淹水)管理、休耕冬干(不植稻、不施肥,仅在夏季植稻期间淹水,冬季排水落干)管理,研究了施肥和水分管理对水稻土硝化潜势及氨氧化微生物类群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稻淹水土壤的硝化潜势显著高于休耕冬干,分别为25.0 mg·kg^-1·d^-1、2.11mg·kg^-1·d^-1,相差可达12倍之多。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两种管理方式下水稻土中均能检测到Comammox、AOA和AOB,并且其数量均为Comammox>AOA>AOB。植稻淹水中Comammox丰度分别为AOA的8.5倍、AOB的77.3倍,而休耕冬干中Comammox丰度分别为AOA的4.1倍、AOB的490.3倍。相比于休耕冬干管理,植稻淹水刺激了Comammox分支A(Clade A)、AOA和AOB的生长,三者增长倍数分别为9、3、42,但Comammox分支B(Clade B)的降幅高达两倍之多。这些结果表明,与休耕冬干管理相比,28年长期植稻淹水,可能导致水稻土氨氧化微生物类群长期处于低O2胁迫,并选择性促进了Comammox Clade A和AOA的生长,高强度施肥则显著促进了AOB生长,而ComammoxClade A和AOA则具有更广的铵态氮底物适应范围。未来应通过稳定性同位素示踪DNA技术,明确水稻土中数量上占优势的Comammox的功能意义及其与AOA和AOB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硝化潜势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全程氨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化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延静 张晓黎 +3 位作者 付娆 李萌 王洁 马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7-1164,共8页
为探究滨海盐土不同盐度梯度下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特征,利用土壤化学和分子生态学手段(定量PCR、T-RFLP)对莱州湾南岸及黄河口4个河口断面(黄河、白浪河、堤河、胶莱河)14个不同盐度(6.4‰~51.1‰)盐渍化土壤样品的氨氧化古菌(A... 为探究滨海盐土不同盐度梯度下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特征,利用土壤化学和分子生态学手段(定量PCR、T-RFLP)对莱州湾南岸及黄河口4个河口断面(黄河、白浪河、堤河、胶莱河)14个不同盐度(6.4‰~51.1‰)盐渍化土壤样品的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硝化潜势、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硝化潜势在高盐度(34.7‰~51.1‰)条件下被显著抑制,主要受土壤盐度、p H和NO3–-N水平显著影响;AOA-amoA基因丰度比AOB-amoA高出两个数量级,在中盐度时丰度最高(9.92×106copies/g土),在高盐度时受到显著抑制(5.28×106copies/g土,P<0.05);AOB-amoA基因丰度受盐度的影响,低盐度时显著高于中、高盐度条件;然而AOA和AOB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受盐度梯度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硝化潜势与AOA和AOB丰度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AOA/AOB比值以及AOA的Shannon指数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滨海盐土中,盐度的波动对土壤氨氧化活性和功能微生物都会产生剧烈的影响,盐度和p H造成的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滨海盐土硝化活性和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土 硝化潜势 氨氧化细菌和古菌 盐度梯度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司耘 倪康 +2 位作者 赵晨光 马立锋 阮建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1-741,共11页
为明确我国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亚热带地区12个省份的30份代表性茶园土壤,通过悬浮液培养法对土壤硝化潜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其变化的主效应因... 为明确我国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亚热带地区12个省份的30份代表性茶园土壤,通过悬浮液培养法对土壤硝化潜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其变化的主效应因子。结果显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在0.24~5.31 mg·kg^-1·h^-1之间;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均与土壤硝化潜势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LS分析显示,AOA、AOB、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关键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酸性茶园土壤仍然具有较强的硝化潜势,AOA可能是酸性茶园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导微生物,而因气候、土壤、栽培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氨氧化微生物、土壤碳氮有效性高低可能是导致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硝化潜势 氨氧化微生物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硝化潜势和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耀全 马欣 +4 位作者 罗珠珠 牛伊宁 李玲玲 蔡立群 谢军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4,共6页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L2003、L2005和L2012)苜蓿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并分析揭示了影响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硝化潜势随苜蓿种植... 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L2003、L2005和L2012)苜蓿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并分析揭示了影响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硝化潜势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逐渐下降,其中,L2012、L2005和L2003处理的硝化潜势分别为0.05、0.04、0.04μg·g^-1·h-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逐渐增加,其中,L2012、L2005和L2003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为1.02、1.14、1.18 g·kg^-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L2003和L2005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比L2012高15.69%和11.76%;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随种植年限延长显著增加(P<0.05),L2003处理和L2005处理硝态氮含量分别比L2012处理提高59.73%和33.62%。高通量测序发现,AOA amoA基因拷贝数为9.75×10^6~12.68×10^6个·g^-1,明显高于AOB的5.01×10^6~7.70×10^6个·g^-1,AOA丰度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显著增加(P<0.05),但AOB丰度表现出随种植年限延长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以AOA占主导地位。相关分析表明,AOA丰度与土壤全氮(r=0.853)和硝态氮(r=0.833)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硝化潜势(r=-0.802)呈极显著负相关,AOB丰度与土壤氮素含量和硝化潜势没有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以AOA为优势类群,且对苜蓿种植年限有更强烈的响应,但其并未主导土壤硝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种植年限 氨氧化微生物丰度 硝化潜势 土壤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嵩涓 周国朋 曹卫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73,共11页
冬闲田种植绿肥是传统的水稻土培肥增产措施,但绿肥-水稻种植系统中,不同绿肥种类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对土壤性状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细菌抑制剂(卡那霉素... 冬闲田种植绿肥是传统的水稻土培肥增产措施,但绿肥-水稻种植系统中,不同绿肥种类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冬种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对土壤性状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细菌抑制剂(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研究了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冬种三种绿肥均显著降低了早稻移栽前、分蘖期和拔节期的硝化潜势,同时增加了多数取样时期的铵态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与硝化潜势显著正相关。与冬季休闲相比,绿肥处理提高了大部分时期的AOA和AOB amo A基因丰度。同时,AOB在水稻主要生长期土壤硝化过程中均占主导地位,相对贡献约为61.02%~82.37%。不同绿肥处理在早稻分蘖期促进了AOB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在早稻移栽前和拔节期降低了AOA的相对贡献。综上,绿肥可降低稻田土壤中的硝态氮淋失风险,冬种绿肥在稻田土壤氮素管理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硝化潜势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稻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其对种植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围围 李乙坤 +3 位作者 张萌 孙祥鑫 王玉芳 贾仲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4-1775,共12页
硝化微生物在农田土壤氮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团聚体中硝化微生物分布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结构-微生物-土壤营养元素循环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选取旱地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比较玉米连作(M-M)和玉米/花生轮作(M-P)两种种植方式下... 硝化微生物在农田土壤氮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团聚体中硝化微生物分布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结构-微生物-土壤营养元素循环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选取旱地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比较玉米连作(M-M)和玉米/花生轮作(M-P)两种种植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性质和硝化潜势(NP)的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团聚体中不同类型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和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M-M相比,M-P能够显著提高团聚体pH、NH4+和全碳(TC)含量。M-P促使NP显著提高,但团聚体粒径对NP无显著影响。氨氧化细菌(AOB)amoA基因丰度在M-P中高于M-M,且在较小粒级团聚体中分布更多,而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amoA基因的分布模式与AOB大致相反,表明AOB更能适应较小团聚体环境,AOA和Comammox则倾向在较大团聚体中占据竞争优势。此外,与M-M相较,M-P团聚体间AOA/AOB和Comammox/AOB比值的差异减小,表明轮作促使土壤硝化微生物在不同粒级间的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对属水平土壤团聚体硝化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显示M-P提高了Nitrolancea属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和CandidatusNitrosocosmicus属AOA的占比,降低了Nitrospira属NOB的占比,对AOB各属无显著影响。而团聚体粒径仅对Nitrosospira属AOB的占比产生显著影响。NH4+含量和pH是影响土壤团聚体NP和硝化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NP与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与AOAamoA基因丰度负相关。但在群落组成上,Nitrosospira属AOB,Candidatus Nitrosocosmicus属AOA和Nitrospira属NOB均与NP呈现正相关。土壤团聚体粒径和种植方式能较大程度影响硝化微生物的分布,然而,不同类型硝化微生物在团聚体间分异机制具有明显差异,该研究为完善禾豆轮作下土壤硝化微生物在微域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硝化作用 禾豆轮作 硝化潜势 氨氧化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碳对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燕 许轶菁 《江苏水利》 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
氮是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生源要素,也是造成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物。微生物是氮循环的驱动泵,硝化作用及反硝化是微生物的特有过程,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氮素去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分析体系中氮转化、氨氧化古... 氮是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生源要素,也是造成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物。微生物是氮循环的驱动泵,硝化作用及反硝化是微生物的特有过程,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氮素去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分析体系中氮转化、氨氧化古菌(AOA)及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和活性对不同有机炭的响应发现,有机碳的添加增大了氨氧化古菌在氨氧化菌群中的比例,而氨氧化细菌比氨氧化古菌对铵根离子的降低更为敏感体系的潜在硝化速率与氨氧化细菌的氨单加氧酶基因拷贝数具有正向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如何通过促进水体自身氮转化活性而快速削减水体中氨氮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有机碳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潜在硝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赵兴亚 包职贰 +3 位作者 张鑫 李佳濛 王晨曦 陈玲红 《能源工程》 2021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甲苯/OH自由基氧化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情景下NH_(3)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反应器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0H暴露量范围为2.91~6.79 molec·cm^(-3)s(2.3~5.2 d大气老化)。研究... 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甲苯/OH自由基氧化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情景下NH_(3)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反应器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0H暴露量范围为2.91~6.79 molec·cm^(-3)s(2.3~5.2 d大气老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苯/0H自由基氧化体系中,通入NH_(3)导致SOA的峰值粒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增大;进一步通入NO或SO_(2),SOA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随之增加,且SO_(2)对SOA生成的促进作用高于NO_(2)同时通入NO和SO_(2),促进作用更明显。提高反应器内0H自由基暴露量,SOA的峰值粒径和质量浓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气溶胶生成潜势 氧化流动管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