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4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zation of α-olefins obtained by pyrolysis of wast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to synthesize α-olefin-succinic-anhydride based cold flow improvers
1
作者 Norbert MISKOLCZI Richard SAGI László BARTHA Lívia FORCEK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10,共9页
浪费聚合物热分解获得的石蜡富人烃部分的利用的一条新线路被调查。-olefin-succinic-anhydride 基于中介倒点镇静剂添加剂因为柴油被综合,在哪个反应需要的石蜡被废物的热分解获得高密度的聚乙烯(HDPE ) 。石蜡的部分被塑料废物的de... 浪费聚合物热分解获得的石蜡富人烃部分的利用的一条新线路被调查。-olefin-succinic-anhydride 基于中介倒点镇静剂添加剂因为柴油被综合,在哪个反应需要的石蜡被废物的热分解获得高密度的聚乙烯(HDPE ) 。石蜡的部分被塑料废物的de聚合在 500 滓鲥?在一个试管反应堆生产???????????????????????禧?????迋????骤??????吗鲥??????禧哉????嫪????滓?????篤?廯??????可??????????????裍??妢???????臙???????蚨?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石油炼制 成份 燃料化学 高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可控流变聚丙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福全 范吉昌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基于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高流动性、窄分子量分布的特点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g-MAH)。研究了温度对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降解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CRPP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MAH添加量对CRPP-g... 基于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高流动性、窄分子量分布的特点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可控流变聚丙烯(CRPP-g-MAH)。研究了温度对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降解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CRPP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MAH添加量对CRPP-g-MAH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DCP添加量对加工条件下PP的平衡扭矩影响较大,对平衡时间影响较小;当DCP添加量达到0.2%时,CRPP力学性能向下出现拐点;在MAH接枝CRPP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反应的竞争,当MAH添加量为4%时,获得了高接枝率(2.79%)的CRPP-g-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流变聚丙烯 马来酸酐 接枝率 平衡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制备聚酯
3
作者 宋昭峥 李思漩 +4 位作者 李晓双 李鹏 胡君航 戴鑫 蒋庆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反应,分析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胺基桥联垂臂结构为丁基时,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环己烷聚合性能,在110℃无溶剂下,转化频率可达到750 h-1,聚酯单元物质的量分数为98%,且对于不同种类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和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E a为110.21 kJ/mol;二元催化体系为分子间链引发,由于羧酸阴离子存在,抑制了配合物分子内的链引发环节,聚合产物中n(poly)较高,PA活化插入速度较快,CHO开环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酸酐 环氧化物 聚合 胺基双酚 铁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的耐候聚丙烯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赖金梅 郭照琰 +3 位作者 茹越 戚桂村 蔡传伦 宋志海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改性样品相当;由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尺寸为400 nm左右,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对紫外光能产生强反射;同时其可以吸收紫外光并以低能蓝光的形式辐射,从而减少紫外光对聚丙烯的破坏,所以其可以在含量较低时,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 聚丙烯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固电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降解回收策略研究综述
5
作者 张冠军 赵鑫 +2 位作者 曾世胤 高国新 李文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8-3269,共12页
环氧树脂作为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热固性材料,其难溶性和难熔性使得降解回收面临重大挑战。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原材料多源自石油化工提炼,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实现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作为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热固性材料,其难溶性和难熔性使得降解回收面临重大挑战。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原材料多源自石油化工提炼,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实现环氧树脂资源的降解回收,减轻环境压力,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国内外电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酸酐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降解回收现状,并针对废固环氧树脂的降解回收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方法,其中化学回收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回收两类。评述了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废固树脂的降解回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实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全回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酐固化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降解回收 物理回收 化学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春晓 何爱珍 +2 位作者 姚光源 潘杰 陈建新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马来酸酐作为一种不饱和二元酸酐,在特定条件下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种聚合物。本文对马来酸酐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综述了其聚合物在水处理、环保、纺织和树脂合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对马来酸酐聚合... 马来酸酐作为一种不饱和二元酸酐,在特定条件下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种聚合物。本文对马来酸酐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综述了其聚合物在水处理、环保、纺织和树脂合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对马来酸酐聚合物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合物 合成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7
作者 吴静怡 姚利辉 +1 位作者 李传莹 仇丹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0-1358,1375,共10页
玉米淀粉经碳酸钠预处理后,在马来酸酐熔融体系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其与聚乳酸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建立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并以取代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 玉米淀粉经碳酸钠预处理后,在马来酸酐熔融体系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其与聚乳酸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建立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并以取代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进行了优化。采用SEM、FTIR、XRD、DSC对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进行了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和热性能表征,使用万能试验机和接触角测定仪测试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最优玉米淀粉预处理工艺为:碳酸钠溶液浓度0.970 mol/L、混合时间51.50 min、100 mL碳酸钠溶液中淀粉质量2.5 g。制备的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MA-ST-1)取代度为0.790,较传统技术制备的改性淀粉的取代度(0.412)提升了91.7%,证实碳酸钠预处理工艺有效提升了酯化反应转化率。MA-ST-1具有更小的结晶度(22.79%)和更低的熔融温度(98.9℃),MA-ST-1/聚乳酸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7.771±0.675)MPa和13.728%±1.369%,水接触角为75.86°±1.19°。在MA-ST-1/聚乳酸中,马来酸酐的水解产物丁烯二酸在玉米淀粉和聚乳酸之间充当桥接作用,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 取代度 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 断裂伸长率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调控聚丙烯/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发泡质量及韧性研究
8
作者 朱能贵 蒋团辉 +4 位作者 李胜男 沈超 曾祥补 秦舒浩 龚维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5,共6页
普通聚丙烯(PP)/玄武岩纤维(BF)发泡复合材料由于发泡质量及韧性较差使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为此,本文使用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PP/BF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然后采用化学发泡二次开模工艺制备不同POE-g-MAH... 普通聚丙烯(PP)/玄武岩纤维(BF)发泡复合材料由于发泡质量及韧性较差使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为此,本文使用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PP/BF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然后采用化学发泡二次开模工艺制备不同POE-g-MAH含量的PP/BF发泡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测试、形貌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对POE-g-MAH调控PP/BF复合材料的发泡质量及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添加POE-g-MAH改性后,随着其含量增加,BF和PP的相容性变好,泡孔形态显著改善,尺寸减小,密度增加。当添加6%(质量分数,下同)POE-g-MAH时,PP/BF复合材料发泡的泡孔尺寸为64.58μm,泡孔密度为1.2×10^(6)个/cm^(3),与其他含量相比时发泡质量最好。此外,POE-g-MAH的加入还增强了PP/BF发泡复合材料的韧性,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POE-g-MAH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OE-g-MAH含量为6%时,PP/BF发泡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为4.33 kJ/cm^(2),增幅达到8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聚丙烯 发泡质量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9
作者 陈茜 王湘 +1 位作者 姜超 高达利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回顾了近期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研究进展及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接枝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进行简单分类。指出PP-g-MAH可以作为相容剂、黏结剂及偶联剂以扩展聚丙烯的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今后采用复合接... 回顾了近期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研究进展及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接枝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进行简单分类。指出PP-g-MAH可以作为相容剂、黏结剂及偶联剂以扩展聚丙烯的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今后采用复合接枝手段或成为提高接枝产物性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接枝方法 工艺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改善含氟聚酰亚胺的耐热性能
10
作者 梁天辉 张小舟 +2 位作者 桂浩然 蹇锡高 王锦艳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六氮杂苯并菲六羧酸三酐(HAT-T)与二元胺反应得到的中间体,与不同比例的含氟聚酰胺酸混合后合成了以六氮杂苯并菲结构为连接点的微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研究了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的加入对聚酰亚胺膜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溶剂性... 利用六氮杂苯并菲六羧酸三酐(HAT-T)与二元胺反应得到的中间体,与不同比例的含氟聚酰胺酸混合后合成了以六氮杂苯并菲结构为连接点的微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研究了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的加入对聚酰亚胺膜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六氮杂苯并菲结构的交联点将含氟线形聚酰亚胺进行交联,由于大分子三维结构中含有氮杂环的平面刚性共轭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刚性和耐热性能。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T_(g)和T_(d5%)显著增大,引入六氮杂苯并菲交联结构的聚酰亚胺,其T_(g)最高达到343℃,T_(d5%)值达到578℃,与未不添加交联结构的聚酰亚胺相比,T_(g)和T_(d5%)值分别提升了62和56℃,微交联的聚酰亚胺拉伸强度提高,耐溶剂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六氮杂苯并菲六羧酸三酐 微交联结构 耐热性能 耐溶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苯酐反应增容PA6/APP/BPS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张一可 程文喜 +6 位作者 苗蔚 曹远航 宋伟强 王金瑞 王韬 王宏森 安顺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聚磷酸铵(APP)与溴代聚苯乙烯(BPS)作为阻燃剂,以四溴苯酐(TBPA)为反应型增容剂,与聚酰胺6(PA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A6/APP/BPS/TBPA复合材料,并探究TBPA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UL94)及锥... 采用聚磷酸铵(APP)与溴代聚苯乙烯(BPS)作为阻燃剂,以四溴苯酐(TBPA)为反应型增容剂,与聚酰胺6(PA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A6/APP/BPS/TBPA复合材料,并探究TBPA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UL94)及锥形量热仪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当TBPA质量分数达到或超过0.5%时,PA6复合材料的LOI值均可达到30%以上,同时满足UL94V-0级阻燃标准。此外,随着TBPA质量分数的增加,燃烧时CO产量增加,间接证明了TBPA有效增强了APP与BPS的阻燃效能。热失重结果显示,含有TBPA的PA6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在300℃以下基本不失重。力学性能测试显示,TBPA的加入降低了PA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小幅度提升其韧性。由此可见,TBPA在PA6/APP/BPS复合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能提升复合材料的阻燃等级、热稳定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聚酰胺6 溴代聚苯乙烯 聚磷酸铵 四溴苯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酚铁配合物催化环氧环己烷与环酸酐共聚研究
12
作者 杨安冉 段文升 +4 位作者 武宪民 丁慧宁 温叶倩 刘国栋 刘宾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37-241,共5页
环氧化物和环酸酐的开环共聚(ROCOP)是合成具有创新结构和功能聚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二元催化体系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氨酚铁配合物(APFe)介导下,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实现了邻苯二甲酸酐(PA)、5-降冰片烯-exo-2,3-二甲酸酐(exo-... 环氧化物和环酸酐的开环共聚(ROCOP)是合成具有创新结构和功能聚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二元催化体系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氨酚铁配合物(APFe)介导下,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实现了邻苯二甲酸酐(PA)、5-降冰片烯-exo-2,3-二甲酸酐(exo-NA)和环氧环己烷(CHO)的开环共聚,利用核磁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反应进行追踪,发现反应机理会从阳离子聚合过渡到配位阴离子聚合,反应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强的“V”字型变化,由于不同酸酐与金属配合物配位能力以及插入增长链能力存在差距,因此反应拐点会产生差异。利用不同亲核性的助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TBACl)和APFe组成的二元体系催化9,10-二氢蒽-9,10-α,β-丁二酸酐(HASA)和CHO开环共聚,同样观察到反应活性转变的特性,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助催化剂的亲核性会对反应机理的转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开环共聚反应 氨酚铁配合物 环氧化合物 环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E对PA66/PTFE共混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涂旋 沈旭康 +2 位作者 李张 宋艳江 羊海棠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改性的聚酰胺66/聚四氟乙烯(PA66/PTFE)共混材料。在无润滑条件下,选用三针销-盘式摩擦测试方法对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断面及磨...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改性的聚酰胺66/聚四氟乙烯(PA66/PTFE)共混材料。在无润滑条件下,选用三针销-盘式摩擦测试方法对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断面及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单独添加PTFE虽然能够改善PA66材料的自润滑性,但摩擦系数波动较大,且表现出升高的体积磨损率。在固定总添加质量分数20%的情况下,用MAPE替代PTFE,可使材料的摩擦系数进一步减小,耐磨性大幅改善,且呈现一定的协同减摩作用。与PA66/MAPE(80/20)和PA66/PTFE(80/20)相比,PA66/PTFE/MAPE(80/5/15)表现出最低的摩擦系数0.234,较纯PA66(0.523)下降了55.3%,体积磨损率为3.23×10^(-6)mm^(3)/(N∙m),较纯PA66下降了44.1%。在长距离的分阶段摩擦测试中,除纯PA66外,所有改性材料单位距离的体积磨损率均随着滑动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其中PA66/PTFE/MAPE共混材料有最低且稳定的摩擦系数,总体积磨损率也最小。磨损表面SEM照片表明,MAPE能够增强PA66基体与PTFE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磨痕宽度、改善材料耐磨性。不同载荷下的摩擦测试结果则进一步表明MAPE与PTFE对PA66材料具有协同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摩擦系数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接枝聚丙烯薄膜的接枝工艺与高温储能特性
14
作者 李君洛 孟礼 +5 位作者 刘雨杭 罗兵 徐永生 肖微 何金良 李琦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聚丙烯(PP)电容器薄膜在高温高电场下储能特性大幅降低的问题,在分子层面对聚丙烯进行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改性,并研究熔融接枝的单体含量、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对薄膜样品高温储能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具有优异高温储能特性... 针对聚丙烯(PP)电容器薄膜在高温高电场下储能特性大幅降低的问题,在分子层面对聚丙烯进行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改性,并研究熔融接枝的单体含量、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对薄膜样品高温储能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具有优异高温储能特性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双向拉伸电容器薄膜,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单体含量增加、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升高,接枝样品的充放电效率均大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接枝改性促使PP内部晶核增多,球晶尺寸减小,有效增大了薄膜陷阱深度和陷阱密度,降低了载流子迁移率,提升了其在高温下的电气强度和储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双向拉伸聚丙烯 熔融接枝 高温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奥克托今的合成工艺
15
作者 郜兴宇 朱泰胜 +6 位作者 王晓洋 王小军 徐子帅 李子扬 刘永政 赵林秀 李永祥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9-616,I0001,共9页
为了明确奥克托今(HMX)合成过程中料比的复杂交互作用,并提高HMX含量,采用响应面法考察HMX合成过程中料比的复杂交互作用,建立以原料硝酸(NA)、硝酸铵(AN)、醋酸(AcOH)、醋酐(Ac_(2)O)配比为输入变量,以HMX含量为响应值的多元回归模型,... 为了明确奥克托今(HMX)合成过程中料比的复杂交互作用,并提高HMX含量,采用响应面法考察HMX合成过程中料比的复杂交互作用,建立以原料硝酸(NA)、硝酸铵(AN)、醋酸(AcOH)、醋酐(Ac_(2)O)配比为输入变量,以HMX含量为响应值的多元回归模型,确定了各因素对HMX含量影响的主次,并且基于不同HMX含量对应的原料配比结合加料工艺及反应时间进行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优工艺为:原料配比(摩尔比)为:HA∶NA∶AN∶Ac_(2)O∶AcOH=1.00∶5.00∶3.50∶8.00∶17.50;底液中添加醋酐Ac_(2)O与AcOH摩尔比1∶54、一段加料中Ac_(2)O与HA摩尔比4∶1、一段反应时间30min、二段反应时间60min、三段反应时间45min、热解时间30min,产品得率为81.82%,HMX质量分数为91.56%。优化后工艺使醋酐用量减少了20%,产物产率提高了6%,HMX质量分数提高了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奥克托今 HMX 醋酐法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量对环氧/酸酐树脂性能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研究
16
作者 王朔 贾晨辉 +1 位作者 杨智明 姚亚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3,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对拉挤环氧/酸酐体系理化性能和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旋转流变仪、差式扫描量热仪、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探究了树脂中不同含水量对环氧/酸酐体系的黏度变化、T_(g)和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对环氧树脂浇注体力学性能... 本文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对拉挤环氧/酸酐体系理化性能和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旋转流变仪、差式扫描量热仪、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探究了树脂中不同含水量对环氧/酸酐体系的黏度变化、T_(g)和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对环氧树脂浇注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体系内含水量的增加,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逐渐下降,浇注体力学性能呈现降低的趋势;在含水树脂中添加适量甲基四氢苯酐,可有效降低水分对环氧/酸酐体系固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酸酐体系 含水量 固化行为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羊毛的芳伯胺化修饰及其室温重氮偶合染色
17
作者 朱大全 崔志华 +4 位作者 高普 朱杰 张斌 朱跃文 陈维国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4,共9页
为实现丝光羊毛的室温快速反应性染色,首先采用靛红酸酐对丝光羊毛进行芳伯胺化修饰;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盐酸和亚硝酸钠体系对修饰后的羊毛进行重氮化处理,制备出重氮化羊毛;最后在弱碱性环境中通过重氮化羊毛与不同偶合组分的室温原... 为实现丝光羊毛的室温快速反应性染色,首先采用靛红酸酐对丝光羊毛进行芳伯胺化修饰;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盐酸和亚硝酸钠体系对修饰后的羊毛进行重氮化处理,制备出重氮化羊毛;最后在弱碱性环境中通过重氮化羊毛与不同偶合组分的室温原位偶合反应,制得偶合显色羊毛织物。通过残液法测定靛红酸酐对丝光羊毛的反应修饰率,探究了重氮化羊毛在湿态和干态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并测试了偶合显色羊毛织物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靛红酸酐能够对羊毛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氨基、亚氨基、羟基和巯基等基团实现芳伯胺化修饰;芳伯胺化羊毛在室温下与亚硝酸能够进行重氮化反应,使之具有高亲电活性,获得的重氮化羊毛在干态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采用γ酸、H酸和对磺酸吡唑酮分别在室温条件下与重氮化羊毛快速偶合显色,染色丝光羊毛织物表现出优异的耐湿处理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靛红酸酐 蛋白质残基化学修饰 重氮-偶合反应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与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协同增强CF/PP复合材料
18
作者 王海旭 孙进 +4 位作者 赵巍 时振堂 潘雨曦 刘程 蹇锡高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SiO_(2)-NH_(2))对高熔指PP进行改性,先后通过熔融浸渍和热压成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PP-g-MAH与SiO_(2)-NH_(2)使PP的结晶度提升2.5%,拉伸强度提升4.8%,弯曲强度提升5.3%;CF/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543.7 MPa和17.2 MPa,分别提升112.2%和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C-g-MAH增容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增塑PLA/PBAT共混体系
19
作者 王小君 曾安然 +2 位作者 张青海 汪扬涛 陈婷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9,共8页
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是改善PLA脆性和加工性的有效途径,但二者相容性差导致力学性能不足。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C-g-MAH)为相容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PL... 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是改善PLA脆性和加工性的有效途径,但二者相容性差导致力学性能不足。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C-g-MAH)为相容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PLA/PBAT/EVAC-g-MAH/ATBC共混体系,考察了EVAC-g-MAH和ATBC的用量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稳定性、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和形貌结构的影响,为高性能可降解材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VAC-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增加,EVAC-g-MAH的MAH基团与PLA/PBAT的极性基团反应,有利于PLA/PBAT共混体系热稳定、结晶能力和界面相容性提高,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提高。ATBC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韧性、加工流动性和界面相容性,但使共混体系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相对结晶度及热稳定性明显下降。当EVAC-g-MAH为10份,ATBC为15份时,PLA/PBAT(80/20)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从4.3 kJ/m2达到50.4 kJ/m2,熔体流动速率从15.1 g/10 min提高到52.9 g/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增容 增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酸酐裂解制二甲基乙烯酮合成工艺及其二聚产物研究
20
作者 柳艳青 马磊 +3 位作者 王贤山 杨金生 甄淏 靳海波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9-1083,共5页
以异丁酸酐(IBAN)为原料通过裂解制二甲基乙烯酮(DMK),DMK经二聚、提纯,成功合成了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采用GC-MS,FTIR,^(1)H NMR,^(13)C NMR等方法表征了TMCB试样的分子结构,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气液流量比... 以异丁酸酐(IBAN)为原料通过裂解制二甲基乙烯酮(DMK),DMK经二聚、提纯,成功合成了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采用GC-MS,FTIR,^(1)H NMR,^(13)C NMR等方法表征了TMCB试样的分子结构,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气液流量比等因素对IBAN转化率及DMK选择性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IBAN最佳裂解条件为反应温度475℃、反应压力0.35 MPa、气液体积流量比为763,且该条件下DMK收率可达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甲基-1 3-环丁二醇 异丁酸酐裂解 二甲基乙烯酮 2 2 4 4-四甲基-1 3-环丁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