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Law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Mode in Dike Paddy Field 被引量:2
1
作者 GUO Longsheng ZHOU Guangtao GUO Zhongy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31-37,共7页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 integrated site 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precise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repair system in dike area of Taihu basin. 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 integrated site 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precise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repair system in dike area of Taihu basin. During investigation, it had given prominence for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effects of precise irrigation and site 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on controlled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syste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Then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of paddy field was put forward in Taihu basin where the wa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to 1.64 kg. m-3, water saved 37.8%,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raised 15,4%, yield raised 10%, and N, P load decreased 26%-72%.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farmland ecosystems that control and cut down the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ame into being,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by Taihu basin to control it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ed water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field the integrated mod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菜地养分累积现状及氮磷流失特征
2
作者 杨涛 陈院华 +4 位作者 陈锋 徐昌旭 庄艳华 涂香明 陈静蕊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1,共10页
[目的]摸清江西省设施菜地当前土壤养分累积现状及氮磷流失特征,为准确评估其环境的污染风险及全省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多点取样的方法对全省11个设区市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0~100 cm土层的养分累积量情况... [目的]摸清江西省设施菜地当前土壤养分累积现状及氮磷流失特征,为准确评估其环境的污染风险及全省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多点取样的方法对全省11个设区市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0~100 cm土层的养分累积量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原位监测的方法收集设施菜地氮磷流失的特征信息。[结果] 1)设施菜地土壤酸化严重,0~20、20~40 cm土层pH分别为5.44和5.56。2) 0~2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属中等肥力水平,且在种植年限≤10 a时土壤养分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1~20 a种植年限时(速效磷除外)开始下降。3)设施菜地地表径流的发生主要受降雨的驱动,具有高流量、低浓度的特点;径流量发生最多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2—6月,该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75%以上,氮磷流失量均占全年的60%以上。[结论] 6~10 a是设施菜地耕层养分累积的时间“拐点”,种植年限达到10 a后,过量的养分投入并不能扩大土壤的库容,反而增加速效养分在耕层的累积量,进而增加环境的污染风险。设施菜地短时间高水量低浓度径流水的产生在当前沟塘调蓄净化功能严重退化的农田生态系统很难就地消纳。因此,构建设施菜地-单季稻复合农田模式是解决南方红壤区设施菜地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种植年限 养分累积 氮磷流失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沼液肥施用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晁杰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猪沼液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污染的影响,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试验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0、4、8、12 kg/666.67 m^(2)四个不同猪沼液肥施用量处理。结果表明,在施用猪沼液肥后的15~30 d...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猪沼液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污染的影响,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试验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0、4、8、12 kg/666.67 m^(2)四个不同猪沼液肥施用量处理。结果表明,在施用猪沼液肥后的15~30 d,土壤氮(N)含量最高,随后随时间逐渐降低。在8 kg/666.67 m2施用量下,土壤N含量达到最大承载力,而土壤TP(总磷)和TK(总钾)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各施肥量处理下的土壤Cd(镉)、Pb(铅)、Hg(汞)、Cr(铬)、As(砷)含量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本研究为猪沼液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化利用 氮磷钾含量 土壤污染风险 淋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淮河流域氮肥面源污染风险 被引量:1
4
作者 喻丹 董晓华 +4 位作者 高松 江宇扬 魏冲 彭涛 刘冀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6-235,共10页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据氮肥施用强度采用化肥污染风险指数来评价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另一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形湿润指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作为影响面源污染迁移的关键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基面,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坡面汇流路径构建氮肥面源污染的汇风险;最后结合源风险和汇风险构成氮肥面源污染的综合风险指标,划分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值为0~0.81,平均值为0.55,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的情况,尤其是研究流域所辖的河南省内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及信阳市;2)在各阻力因子空间共同作用下,综合阻力基面值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趋势,汇风险围绕着淮河干流向外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淮河干流以北由于汇流路径更长其汇风险要明显低于南部区域;3)综合风险显示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1.16%,整体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氮肥面源污染风险;4)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上游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南部,淮河干流以北的周口市、商丘市、阜阳市、宿州市和亳州市都有着较大面积的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支流的河源山区地带。该研究依据不同等级的氮肥面源污染综合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范和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面源污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风险 化肥污染风险指数 汇流路径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价与关键管控区识别 被引量:7
5
作者 高林林 吴用 +3 位作者 杨书涵 刘雪珂 李玲 李栋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指数并在流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划分氮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并识别关键管控区。结果表明:种植源、养殖源和生活源分别贡献河南省31.52%、38.47%和30.01%的氮素流失负荷,流失负荷呈现为西低,中、东部高的特点。河南省有39 429 km^(2)的区域存在中风险,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3.61%,有17 318 km^(2)的区域存在高风险,约占总面积的10.37%;划定距河流2 km以内的中、高风险区为一般管控区和重点管控区,面积分别为10 982 km^(2)和9 285 km^(2)。通过与同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决定系数为0.82,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综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农业面源污染 多因子综合评价 风险识别 管控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弼 庞爱萍 李春晖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氮流和高风险区.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的作物收获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5年之后在氮输入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年均2%的增长,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水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黄河流域农业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其中存贮和反硝化是氮流失的主要部分,1962年、1992年和2022年这两部分流失量分别占耕地氮输出流的51%、47%和36%.2015开始氮素流失(存储)量逐年下降,2022年比2015年减少了15.55%,但是每年仍有30.12×10^(8)kg氮素流失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是当年作物收获氮量的1.64倍,氮素损失率高达62.05%.(3)降雨和地势地形是影响氮径流的决定因素,在高风险区内约有27%~45%的氮剩余流失到附近的地表水中,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最南部和东南角部分地区、陕西省的最南部和山东省东部地区.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提升和氮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需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粪便还田和农村污水治理,同时需要在高风险区采取构建缓冲带等工程措施,才能实现面源污染等氮危机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农村污染 氮流路径 时空分布 高风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与上海35岁以上人群氮氧化物个体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庞博 郭桐君 +13 位作者 陈曦 郭华棋 石嘉章 陈娟 王欣梅 李耀妍 单安琪 余恒意 黄婧 汤乃军 王艳 郭新彪 李国星 吴少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0-707,共8页
目的:对天津和上海35岁以上人群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_(X))与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_(2))个体暴露水平进行测量,并探讨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居住环境情况及日常活动模式等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定组研究,在天津和上海招... 目的:对天津和上海35岁以上人群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_(X))与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_(2))个体暴露水平进行测量,并探讨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居住环境情况及日常活动模式等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定组研究,在天津和上海招募91名年龄35岁以上的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各进行3次随访(上海冬季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只进行了1次随访),每两次随访之间间隔至少为2个星期,有27名研究对象参与了两个季节的研究。每次随访使用Ogawa被动式采样器测量个体24 h NO_(X)与NO_(2)暴露浓度,通过问卷和日志收集日常活动模式信息。采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NO_(X)与NO_(2)个体暴露水平的影响。结果:两地人群共完成349人次有效的24 h内NO_(2)与NO_(X)个体暴露监测,天津夏季NO_(2)与NO_(X)个体暴露日均值(体积分数)分别为18.0×10^(-9)和26.2×10^(-9),天津冬季分别为31.0×10^(-9)和54.9×10^(-9),上海夏季分别为38.7×10^(-9)和100.0×10^(-9),上海冬季分别为45.5×10^(-9)和139.2×10^(-9)。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O_(X)与NO_(2)个体暴露水平与城市、季节、性别、日均做饭次数以及监测站大气NO_(2)浓度显著相关。除以上因素外,NO_(X)个体暴露水平还与教育水平有显著关联,NO_(2)个体暴露水平还与是否被动吸烟、日均居家时间、烹饪燃料类型、住宅与交通主干道距离、是否使用抽油烟机存在显著关联。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O_(2)与NO_(X)个体暴露水平天津显著低于上海,夏季显著低于冬季,男性NO_(X)个体暴露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监测站NO_(2)浓度与NO_(2)和NO_(X)个体暴露水平呈显著正向关联;日均做饭次数与NO_(2)个体暴露水平之间呈显著正向关联,日均居家时间与NO_(2)个体暴露水平之间呈显著负向关联。大气NO_(2)浓度每升高1个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即12.7×10^(-9),NO_(2)个体暴露水平上升2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0%~38.9%],NO_(X)个体暴露水平上升16.1%(95%CI:7.1%~25.8%)。结论:不同季节、城市和大气NO_(2)浓度均可以影响NO_(2)与NO_(X)的个体暴露水平,同时NO_(2)个体暴露水平还受到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氮氧化物 个体暴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处理养殖场粪便的氮磷动态效应与污染风险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卉 王波 +3 位作者 朱利群 刘春晓 曹阳 卞新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6-743,共8页
对盆栽水稻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结合其本身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及养分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下的分解释放规律,研究了水稻对有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可以有效地处理猪粪和牛粪;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 对盆栽水稻施以不同水平的猪粪和牛粪两种有机肥料,结合其本身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状况及养分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下的分解释放规律,研究了水稻对有机粪肥的消纳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可以有效地处理猪粪和牛粪;综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处理猪粪时,P5水平(猪粪处理量120000kg·hm-2,折合纯氮量1103.52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牛粪时,C6水平(牛粪处理量300000kg·hm-2,折合纯氮量3224.5kg·hm-2)下的处理效果最好,施肥量低于此的植株生长缓慢,高于此则植株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并且容易出现受害症状,而有机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会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殖场粪便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农业村域地下水非点源氮污染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海波 高扬 +5 位作者 曹杰君 黄红艳 张旭 毛亮 张进忠 周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59,70,共5页
以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为研究区域,连续监测了该村域地下水中的总氮和"三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该村域地下水中的"三氮"主要以NO3--N形态存在,平均浓度范围为1.43~13.71 mg/L;地下水氮污染与土地利用类型有... 以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为研究区域,连续监测了该村域地下水中的总氮和"三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该村域地下水中的"三氮"主要以NO3--N形态存在,平均浓度范围为1.43~13.71 mg/L;地下水氮污染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居民区地下水中NH4+-N污染最为严重,平均浓度范围为0.074~0.457 mg/L;河道旁地下水中NH4+-N污染较轻;果园旁和河道旁地下水总氮污染程度相当,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33.67~62.57 mg/L,33.05~65.04 mg/L。均比居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同时研究发现,该村域地下水中的总氮和"三氮"含量也受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影响。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该区域地下水氮污染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非点源污染 都市农业区域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10
作者 段磊 王文科 +1 位作者 孙亚乔 杨晓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7,共6页
为了研究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在研究区采集和测试了232个水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程度相对较重,呈面状分布;... 为了研究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在研究区采集和测试了232个水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程度相对较重,呈面状分布;而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程度较轻,以点状存在。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对人体健康的慢性毒害指数较高,高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78.2%,主要分布在农业活动强烈的灌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工业相对发达的城镇区;硝态氮含量大于12.6mg/L的三类地下水对人体健康也是高风险的,即传统意义上可以饮用的三类水对人体健康并不都是安全的。上述成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三氮”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关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田县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中硝态氮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大成 卢新卫 +1 位作者 任春辉 李晓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对蓝田县西北地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9月)蓝田县居民饮用地下水中硝态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00和15.8... 在对蓝田县西北地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9月)蓝田县居民饮用地下水中硝态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00和15.81 mg.L-1,部分样品超过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限量值(20 mg.L-1)。随井深的增加,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小,0~20 m井深硝态氮污染最为严重,>60 m深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较低。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南部塬区的焦岱镇、史家寨乡以及河谷阶地的普化镇、玉山镇等区域儿童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也有小部分区域成人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属于不可接受范围;北部山区成人和儿童健康风险值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地下水 硝态氮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水环境无机氮污染风险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兰冬东 李冕 +2 位作者 梁斌 鲍晨光 马明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9-63,共5页
渤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无机氮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对无机氮未来趋势的预测及风险空间分布的分析可为减缓和管理渤海海域污染提供依据。本文基于2000到2011年渤海无机氮的趋势性监测数据,用IDW插值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 渤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无机氮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对无机氮未来趋势的预测及风险空间分布的分析可为减缓和管理渤海海域污染提供依据。本文基于2000到2011年渤海无机氮的趋势性监测数据,用IDW插值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其发展趋势预测今后5年渤海海域无机氮含量,划分了渤海无机氮污染的高、中、较低和低风险区,为渤海无机氮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 污染风险 IDW 回归分析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消解沼液工程措施的水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子臣 梁永红 +4 位作者 盛婧 管永祥 吴昊 陈留根 郑建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20,共8页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的能力及消解沼液过程中潜在的水体环境污染风险,该文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取工程措施,监测并分析了稻田主要生育期消解沼液过程中田面水及不同深度下渗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稻田消...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的能力及消解沼液过程中潜在的水体环境污染风险,该文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取工程措施,监测并分析了稻田主要生育期消解沼液过程中田面水及不同深度下渗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稻田消解沼液的关键时期是施灌后的前3 d,总氮降解幅度达46.67%~78.36%,铵态氮降解幅度达47.52%~85.27%,且穗肥期消解速率大于基蘖期。施灌后3 d内若产生径流造成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风险较大,可采取封闭大田排水口或增加小区田埂高度5~10 cm等田间工程措施,控制地表径流产生量和产生时间,确保安全消解,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2)沼液消解量在200%BS处理(沼液氮量为常规施肥氮量的2倍,即沼液量705.88 t/hm2)以上,基蘖期和穂肥期对周边水体潜在的污染风险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100%BS处理(沼液氮量为常规施肥氮量的1倍,即沼液量352.94 t/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稍低。因此,稻田工程措施消解沼液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消解方式。3)稻田工程措施消解沼液对下渗水的污染风险主要集中在基蘖期,以铵态氮污染风险为主,硝态氮污染风险较小,污染程度因下渗水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基蘖期稻田每次沼液消解量应控制在211.76 t/hm2以内,穗肥期稻田消解沼液能力较强,污染风险较小,单次消解量低于423.53 t/hm2在该试验的一个稻米生长周期内可视为安全的。该研究结果可为稻田沼液安全消解技术及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 污染 稻田 水环境风险 沼液 安全消解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污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48
14
作者 孙铖 周华真 +1 位作者 陈磊 沈珍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6-1273,共8页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0个市级行政区化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估算了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在耦合农业化肥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三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化肥氮磷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并初步识别了重点...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0个市级行政区化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估算了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在耦合农业化肥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三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化肥氮磷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并初步识别了重点区域。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其化肥施用量呈现上升趋势,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南省,氮磷流失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41、0.61 kg·hm^(-2)·a^(-1)。湖南省为六省一市中农田化肥氮磷污染的高风险区,上海市为低风险区,其他五省则以中、低污染风险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对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防范,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化肥 氮磷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设施菜田氮投入状况评价与面源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新楠 卢树昌 +1 位作者 王小波 王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2,共5页
通过调研和样品测试,对天津市设施菜田氮素投入情况和面源污染风险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设施菜田的氮投入来源以鸡粪、猪粪等畜禽粪以及三元复合肥、尿素和冲施肥为主。设施菜田氮养分投入水平总体很高,平均投入量为1 237.2k... 通过调研和样品测试,对天津市设施菜田氮素投入情况和面源污染风险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设施菜田的氮投入来源以鸡粪、猪粪等畜禽粪以及三元复合肥、尿素和冲施肥为主。设施菜田氮养分投入水平总体很高,平均投入量为1 237.2kg/hm2,其中高于500kg/hm2的样本比重为81.4%。不同区县设施菜田氮投入量以静海县最高为1 770.9kg/hm2,西青区最低为866.8kg/hm2,但投入过量程度以武清区最高,过量样本比重达88.8%;不同设施蔬菜以番茄投入过量程度居高,投放量为1 391.8kg/hm2;设施菜田的土壤氮养分含量较高,其中土壤硝态氮含量为46.31mg/kg,高含量风险样本占总测试样本量的69.8%,表现出较高的氮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设施菜田 氮投入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福建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与污染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康智明 张荣霞 +2 位作者 叶玉珍 吴仁烨 王松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87-1897,共11页
为了掌握福建省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边界,通过对其辖区1985—2016年间农田氮、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计算农田化肥氮磷的地表径流流失量,并在耦合农田化肥地表径流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3个因素的基础上... 为了掌握福建省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边界,通过对其辖区1985—2016年间农田氮、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计算农田化肥氮磷的地表径流流失量,并在耦合农田化肥地表径流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3个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各地级行政区域农田化肥氮磷的污染风险等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氮、磷污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32年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由4.911×105 t增加到1.239×106t,年均增长3.03%;漳州市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强度最大,分别达880.40 kg×hm^(-2)和429.21 kg×hm^(-2);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漳州市,其氮、磷地表流失强度分别达8.71kg×hm^(-2)和1.99kg×hm^(-2)。从氮、磷污染风险等级看,南平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高,分别达63.19%和63.37%,属于高氮磷污染风险区域;厦门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低,分别为0.53%和0.53%,属于低污染风险区域;其他市处于两者之间。可见,漳州市农业发展中应注重氮、磷肥的减量化;南平市则注重对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防范;全省应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以助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氮磷化肥施用量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地表径流 氮磷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养殖业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9
17
作者 易秀 陈生婧 田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耕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评价和防治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计算陕西省畜禽粪便中氮磷耕地负荷,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陕西省各市区畜禽粪...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耕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评价和防治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计算陕西省畜禽粪便中氮磷耕地负荷,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陕西省各市区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从2006—2007年达到最大,到2008年急剧下降为最低,之后逐年增加。2008—2010年,氮负荷平均值增加了73.0%,磷负荷增加了59.4%;2008—2010年,延安、渭南两市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虽然居于全省最后,但增长率最快。(2)对比2008年和2010年的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空间分布变化,汉中市氮磷耕地负荷最大,延安市和渭南市最小。2010年各市畜禽粪便氮负荷平均值依次为:汉中>安康>榆林>宝鸡>咸阳>商洛>铜川>西安>延安>渭南;磷耕地负荷平均值依次为:汉中>商洛>宝鸡>榆林>咸阳>西安>安康>铜川>延安>渭南。[结论]针对陕西省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的时间、空间分布变化,应加大汉中、安康、商洛、宝鸡、榆林等区域畜禽粪便的处理力度,降低畜禽粪便造成水土资源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氮磷耕地负荷 时空变化 氮磷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流域氮磷空间变化及污染风险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志装 赵同科 +5 位作者 马茂亭 吴琼 肖长坤 李鹏 赵丽平 刘宝存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存在较大差异,潮河、白马关河上游及近水库流域、水库分水岭内侧是水源保护区高和较高氮、磷质量比主要分布区域,安达木河流域氮质量比也较高,白河流域氮、磷质量比相对较低。土壤氮磷质量比高和较高区域也是面源污染风险较高区,面源污染风险因子范围为5.91-22.82,其中潮河和白马关河上游流域风险因子都大于10;白河流域风险因子最小,仅为最高风险区域的1/130。研究表明,水源保护区土壤氮磷质量比水平是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决定因子,潮河、白马关河流域及水库分水岭内侧是密云水库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密云水库 空间分布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涛 王玉清 +6 位作者 吴火亮 俞莹 陈静蕊 陈晓芬 秦文婧 刘佳 徐昌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0,共9页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其次是冬闲季,占23.31%~54.30%,而晚稻季的径流量最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规律相似,也大体表现为早稻季>冬闲季>晚稻季。然而,监测期多数年份(除2016年外)防控关键期(施肥后10 d)的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3%,表明双季稻田防控关键期的污染风险可能被夸大。但极端降水条件下,径流量、氮流失量和磷流失量在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7.34%~52.19%、14.21%~54.06%和25.38%~45.95%,远高于防控关键期,表明极端降水可能导致较大的双季稻田面源污染风险。因此,对于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早稻季和冬闲季均是稻田氮磷流失防控的重要时期。由于降水事件具有偶然性,仅靠降低“防控关键期”的氮磷流失来防控面源污染具有较大风险,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氮磷流失防控可能是未来消减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双季稻 氮磷流失 季节分布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集约化农区投入减量化与环境风险降低潜势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付永虎 刘黎明 +2 位作者 王加升 叶津炜 郭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该文应用氮足迹(nitrogen footprint,N footprint)、灰水足迹(grey water footprint,GWF)理论,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区,对集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 该文应用氮足迹(nitrogen footprint,N footprint)、灰水足迹(grey water footprint,GWF)理论,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区,对集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综合评估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投入减量化趋势与环境风险降低潜势。结果表明:1)在考虑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约束下,2006-2013年青浦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率相对较低,2006-2013年均值仅为0.669;2)2006-2013年青浦区年均劳动力、肥料和机械动力的潜在减量比例较高,8 a间潜在年均缩减总量分别为8 10~4人,4 501.59 t,27 928.44 k W;非点源污染灰水足迹的潜在减排比例高于污染氮足迹,潜在减排总量年均分别为52 046.88万m^3和381.04 t。花香桥街道具有最大的潜在投入减量化与环境风险降低比例。白鹤镇、练塘镇等具有较大的潜在缩减规模,应成为青浦区农业投入减量化和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的重点区域。该文评价结果可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农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污染 农业 氮足迹 灰水足迹 环境效率 投入减量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