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及创新发展方向——基于PBPK模型的残留预测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程波 艾晓辉 +2 位作者 常志强 陈康 宋怿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是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和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的基础。中国现已开展了不少...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是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和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的基础。中国现已开展了不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但创新发展方向尚不够明确。本文阐明药物残留超标是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介绍并说明了现有药物残留监管体系的不足及原因,概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起源及其在药物残留规律外推和预测上的功能、优势及发展历程,综述了其在畜牧和水产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现状、质量安全现状和监管需求,从药物残留预测角度,指出并构想未来中国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方向:研究建立基于PBPK模型的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预测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药物残留 预测技术 pbp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铕离子荧光标记的磷酸钙纳米材料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
2
作者 汤新丽 丁自友 +2 位作者 陈俊锐 赵刚 韩颖超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4-764,I0003-I0010,共19页
纳米磷酸钙(nCaP)在药物递送、生物成像、抗菌、促成骨等纳米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其体内分布与代谢规律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稀土铕离子荧光标记法,以荷瘤裸鼠为模型,探究了两种尺寸nCaP(纳米点NDs:(2.53... 纳米磷酸钙(nCaP)在药物递送、生物成像、抗菌、促成骨等纳米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其体内分布与代谢规律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稀土铕离子荧光标记法,以荷瘤裸鼠为模型,探究了两种尺寸nCaP(纳米点NDs:(2.53±0.63)nm;纳米颗粒NPs:(107.76±25.37)nm×(17.66±1.63)nm)在肝、脾、肺、肾、肿瘤中的分布与代谢。结果显示,裸鼠尾静脉注射200μL质量浓度为1.5 mg/mL的两种nCaP溶液,4 h后CaP NPs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中,分别占比65.70%和29.32%,在肺脏中占比3.83%,而在肾脏和肿瘤中仅占比0.84%和0.32%,表明大尺寸CaP NPs更容易被网状内皮(RES)系统中的吞噬细胞捕获。与CaP NPs相比,CaP NDs在肝脏、脾脏和肺脏中的积聚显著减少了89.40%、87.00%和88.89%,而在肾脏和肿瘤中的蓄积分别提升了3.67倍和3.06倍,表明尺寸减小有利于CaP NDs被肾小球滤出并增强其肿瘤靶向能力。CaP NDs在肝、脾、肺中的清除率(CLz)分别是CaP NPs的6.60倍、4.14倍和2.40倍,是肾脏的42.29%,表明尺寸减小有助于CaP NDs被肝脏、脾脏和肺脏内的吞噬细胞迅速代谢,但存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肿瘤中CaP NDs的CLz值比CaP NPs降低了91.9%,表明小尺寸CaP NDs具有显著增强的肿瘤靶向和滞留能力。进一步对荷瘤裸鼠初步建立了包含尺寸因素的nCaP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CaP NDs和CaP NPs在肿瘤部位分布的预测拟合度(R^(2))分别达到0.925和0.827。本研究揭示了nCaP的体内分布与代谢规律,为其医学应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磷酸钙 尺寸效应 荧光标记 组织分布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宗杰 胡瑄 +6 位作者 窦桂芳 孟志云 朱晓霞 顾若兰 吴卓娜 关景丽 甘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2-630,共9页
目的:建立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并分析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f%T>MIC。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数据库,收集厄他培南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参数,并在PKSim?软件中建立健康成年人模型,后外推至老年人P... 目的:建立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并分析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f%T>MIC。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数据库,收集厄他培南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参数,并在PKSim?软件中建立健康成年人模型,后外推至老年人PBPK模型;使用临床药动学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以平均折叠误差(MFE)为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性能;使用最终模型模拟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后的体内暴露情况,分析临床常用给药方案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并给出推荐的给药方案。结果:建立的厄他培南成人PBPK模型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峰浓度(C_(max))及达峰时间(T_(max))的MFE分别为0.92、0.79和1.02,厄他培南老年人PBPK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也符合0.5MIC大于40%为药效目标,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1μg/m L的敏感菌,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酌情考虑降低药物剂量。结论:成功建立了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PBPK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为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个性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他培南 药动学 生理药动学模型 老年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在苯并[α]芘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王宏洋 孟祥晖 +3 位作者 孙宇巍 张明慧 王旭 朱光灿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5-1742,共8页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致癌多环芳烃,带来的健康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模型是一种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部剂量的数学模型,近年来在健...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致癌多环芳烃,带来的健康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模型是一种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部剂量的数学模型,近年来在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BaP对生物体的健康危害,概述了BaP的PBPK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BaP人体PBPK模型存在BaP及代谢物的代谢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代谢参数可靠性不高、模型还需继续完善等问题,并探讨了PBPK模型在BaP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一方面,PBPK模型在阐明内暴露监测结果及补充完善污染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机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PBPK模型分析完善了BaP生物标志物3-羟基苯并[α]芘在肾小管重吸收的肾脏排泄机制;另一方面,PBPK模型作为外推工具,通过种间外推可以量化污染物的种间药代动力学差异,减小动物健康剂量水平外推至人体基准值的不确定性;通过体外到体内的外推可以关联内外暴露剂量,利用反剂量学推导人体健康基准值.这两种外推方法的应用均可以提高人体健康基准值推导的科学性、准确性.并以BaP为例剖析了PBPK模型不确定性来源,提出了提高模型精确性的方法.最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完善BaP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本文探讨总结了3个重点研究方向:一是探索PBPK模型应用于BaP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二是探索可靠性更高的Ba P健康风险评估概率模型;三是开展BaP的生物标志物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 健康风险评估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内暴露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铜锌联合毒性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云 钱瑜 张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168,共6页
针对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相互影响产生联合毒性作用的现状,以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基础,通过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法计算2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研究铜、锌联合暴露情境下的人体健康风险。将此方法应用于华东某铅锌矿区周边... 针对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相互影响产生联合毒性作用的现状,以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基础,通过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法计算2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研究铜、锌联合暴露情境下的人体健康风险。将此方法应用于华东某铅锌矿区周边村民健康风险评价实例,计算通过饮用水暴露下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虽然村民实际暴露剂量均低于铜、锌经口摄入的安全剂量,但铜、锌联合作用对周边居民各器官组织造成的危害指数偏高,危害指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先上升、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整个暴露时段内危害指数最高值达1.08,最小值0.60,平均值为0.75。实例证明,在健康风险评价中对联合毒性效应定量化表征,能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用 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型)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在抗感染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柳含 许小菊 +1 位作者 王瑾 蔡芸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数学模型,集成了药物的理化和系统(生理)信息,能描述药物在靶组织器官中的经时变化,用于药物研究的各个阶段。...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数学模型,集成了药物的理化和系统(生理)信息,能描述药物在靶组织器官中的经时变化,用于药物研究的各个阶段。本文将综述PBPK模型在抗感染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为抗感染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抗感染药物 新药研发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庆娴 龚菲 +1 位作者 胡锦芳 周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动学(PBPK...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动学(PBPK)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的选择。本文将对PBPK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和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抗菌药物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的苯并(α)芘PBPK模型优化与健康风险评估应用
8
作者 孟祥晖 王宏洋 +4 位作者 孙宇巍 张明慧 朱光灿 沈亚琴 柳慧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70-2378,共9页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对模型后验参数校准后,模型精度明显提高,两个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残差平方和分别降低了72%和94%.PBPK模型以BaP和子代谢物3-羟基苯并(α)芘(3-OHBaP)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为结构基础,模拟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脂肪>肾脏>皮肤>缓慢灌注组织>快速灌注组织>静脉血>肝脏;3-OH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肾脏>快速灌注组织>脂肪>肺>静脉血>缓慢灌注组织>肝脏>皮肤.敏感性分析显示,快速灌注组织-血分配系数对模型输出影响最大,灵敏度系数超过了200%;排泄系数影响最小,只有肾小球过滤率K_(BR)的灵敏度系数超过了1%.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参考浓度2.0×10^(-6)mg/m^(3)为外暴露安全基准值,基于PBPK模型推导了职业暴露的BaP生物监测当量(BE),结果显示BE值为0.405pmol/mol肌酐(尿液3-OHBaP平均浓度),为基于人体内暴露剂量水平进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 贝叶斯统计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 3-OHBaP 生物监测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9
作者 牟凡 黄志伟 +3 位作者 程渝 赵雪 李华芳 禹顺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4-1421,共8页
目的·以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为例,通过构建针对中国群体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氯氮平进行剂量优化。方法·... 目的·以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为例,通过构建针对中国群体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氯氮平进行剂量优化。方法·通过文献及药理学相关数据库获取氯氮平及氟伏沙明的基本理化性质参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相关参数及中国群体的生理解剖相关参数,利用PK-Sim®软件构建2种药物的PBPK模型。以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percentage error,MP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或者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或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与实测AUC或Cmax的比值为判断指标,并通过真实世界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氟伏沙明对氯氮平的抑制作用参数构建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的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以药时曲线下面积比值(area under the curve ratio,AUCR)或峰浓度比值(peak concentration ratio,CmaxR)的90%置信区间为评价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临床显著的DDI(无效应边界为80%~125%)。根据PBPK模型量化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后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并制定氯氮平的剂量优化方案。结果·构建的氯氮平、氟伏沙明模型验证的MPE绝对值≤10%且MAPE<25%,说明预测的药时曲线是准确的。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的PBPK模型的AUC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1.25以内,可准确地预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氯氮平-氟伏沙明联用模型的预测结果提示,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的AUCR和CmaxR的90%置信区间均不完全位于无效应边界内,说明两药合用会发生临床显著性的DDI。此外,PBPK模型的剂量优化结果提示:受试者联合服用氯氮平及氟伏沙明时,氯氮平的剂量减少至原本剂量的50%,可使氯氮平的暴露水平与单药治疗时保持一致。结论·研究建立的PBPK模型可以较好模拟联合用药对氯氮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预测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及剂量优化方案有参考意义。如果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用氯氮平和氟伏沙明,须警惕临床显著的DDI,并应优化氯氮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常咏春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2-879,共8页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转运体活性和清除率等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特殊人群的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肠道代谢等因素也影响PBPK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综述旨在为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基因多态性 首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倩 刘茂 黄德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为建立苯暴露风险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与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PBPK模型模拟软件,计算苯经吸收转化后进入人体的数据。将模拟得到的内剂量代入致癌风险计算公式中,得... 为建立苯暴露风险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与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PBPK模型模拟软件,计算苯经吸收转化后进入人体的数据。将模拟得到的内剂量代入致癌风险计算公式中,得到苯暴露的致癌风险,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确定风险概率分布,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最后将此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天津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分析工人苯暴露下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工人苯暴露的致癌风险明显超过了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10-4,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风险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 暴露相关剂量估算模型(ERDEM)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肠道生理模型的口服药物吸收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国富 杨劲 +1 位作者 张雪莹 赵浩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56-662,共7页
药物的口服吸收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液成分、pH、肠道内传输、转运和代谢等。在进行非临床和临床体内试验之前,如果仅仅依靠体外数据能够准确地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在深入理解口服吸收过程的基... 药物的口服吸收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液成分、pH、肠道内传输、转运和代谢等。在进行非临床和临床体内试验之前,如果仅仅依靠体外数据能够准确地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在深入理解口服吸收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道生理模型为从事新药研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这种机会。这些生理模型可以与经典的药动学模型紧密衔接,用于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速度和程度。本文综述了胃肠道生理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生理模型 生理药动学模型 高级房室吸收和传输(ACAT)模型 高级溶出、吸收和代谢(ADAM)模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在中药ADME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凌 刘洪涛 +2 位作者 马红 刘勇 郝大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98-104,共7页
本文从中医的研究角度综述了系统生物学的定义、研究框架、范围和方法论特点,并以PBPK和PBPD研究为实例,详述了系统生物学方法论在药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和进展,阐明了系统生物学是还原论基础上的整体论。中医药是中医整体辩证理论指导... 本文从中医的研究角度综述了系统生物学的定义、研究框架、范围和方法论特点,并以PBPK和PBPD研究为实例,详述了系统生物学方法论在药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和进展,阐明了系统生物学是还原论基础上的整体论。中医药是中医整体辩证理论指导下的复杂体系,拟乘系统生物学之势将面对诸多基础问题的挑战,然而中药ADME性质的阐明将成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石,从而将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有力地衔接起来。本文中同时简略地综述了作者研究组在该领域的有益尝试,结果表明中药的早期ADME性质研究方法将是揭开中药之谜并过渡到系统生物学水平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ADME 中药 pbp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绵羊静脉注射恩诺沙星后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智钢 高海 +4 位作者 刘开永 李树娟 魏述永 刘雅红 丁焕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代入绵羊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该动物血液中的经时变化,并与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推广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一个6室血流限速模型,预测值与文献报道值相关性良好。生理药动学模型强大的预测功能对于药动学中减少试验动物的使用、提高研究效率,尤其是对于研究药物在人类和珍稀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恩诺沙星 血流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健康人体生理药动学模型建立及其组织分布特征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海燕 陈涛 +5 位作者 张文鹏 谭莉 李正 刘文芳 林阳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应用"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美国青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美国青年人尿液排泄和中国青年人静滴给药后的药动学(PK)进行验证,进而预测其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毒性靶器官肾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 目的应用"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美国青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美国青年人尿液排泄和中国青年人静滴给药后的药动学(PK)进行验证,进而预测其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毒性靶器官肾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万古霉素"、"log P"、"p Ka"、"pharmacokinetics"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和Pub Med等数据库关于万古霉素理化常数及人体PK相关文献,采用Gastro PlusTM建立、优化并验证了万古霉素静滴给药的人体PBPK模型,通过药代参数倍数误差评价模型有效性。采用脏器构成模型结合药物特异性参数,应用透膜限速模型预测万古毒素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建立的美国青年人万古霉素PBPK模型中预测的药物浓度-时间(药-时)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良好(r2=0.914)。应用该模型成功预测美国青年人尿排泄曲线及中国青年人静滴万古霉素后药-时曲线,与实测吻合度良好(r2=0.936)。所建立的PBPK模型预测万古霉素在中国青年人各器官的处置特征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在肝和心等组织中浓度低于血浆浓度,但在肾和肾小管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其中在肾中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40~50倍。结论首次建立了基于PBPK的万古霉素人体PK模型,并预测了万古霉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机制及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万古霉素 组织分布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口服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亚男 孟小宾 +3 位作者 王丹 孙灵灵 白景英 杨帆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21,共5页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该PBPK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d灌胃氟苯尼考(30mg/kg·d)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其中在肾脏中分布最多,而在胆汁中消除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生理药动学模型 肉鸡 残留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计算氟甲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帆 杨芳 +2 位作者 赵振升 周变华 郝雪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58,共5页
为阐明氟甲喹(FLU)在家兔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为家兔疾病治疗中应用FLU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通过文献检索获得了家兔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之后建立了一个包含10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FLU的... 为阐明氟甲喹(FLU)在家兔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为家兔疾病治疗中应用FLU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通过文献检索获得了家兔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之后建立了一个包含10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FLU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及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成功模拟了家兔单次灌胃FLU(15mg/kg)后各组织中的浓度,预测了FLU的血浆浓度。通过对该血浆浓度-时间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房室分析和非房室分析),获得了灌胃给药后FLU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后,FLU在家兔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喹 生理药动学模型 药动学参数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应用动态及其与其他建模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文君 阮邹荣 相小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察各种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对PK的影响、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近年来,PBPK模型在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机构也认可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积极指导作用。随着模型指导的药物研发的发展和普及,将PBPK模型与其他常用建模方法,包括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和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odel-based meta-analysis,MBMA)相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本文简介了PBPK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与PopPK、PK/PD和MBMA的融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人体预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桦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5,共5页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药代动力学 人体预测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医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丁焕中 曾振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9期55-59,共5页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和经典房室模型与统计矩原理相比,生理模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建立药动学生理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收集资料、设计血流图、建立物质平衡方...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和经典房室模型与统计矩原理相比,生理模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建立药动学生理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收集资料、设计血流图、建立物质平衡方程组、验证和修订模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数十种化合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生理模型在开展兽医药动-药效模型研究、指导兽药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新兽药的研发、评估兽药残留风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生理模型 兽医药理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