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鸡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聂晓庆 林亚秋 +5 位作者 徐亚欧 赵燕英 吕明 左璐璐 张小玉 李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2-111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谱,并分析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得到藏鸡PID1基因序列长度为654bp(GenBank登录号:KT000001),共编码217个氨基酸,是具有PTB结构域的不稳定亲水酸性蛋白质;有14个磷酸化位点、4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7种保守特异性蛋白激酶结合位点、3个二硫键;预测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6.73%,β折叠占20.74%,无规则卷曲占52.53%,属于混合型蛋白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藏鸡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P<0.01);时序表达谱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1日龄公藏鸡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210日龄的公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表达水平(P<0.01),在119日龄母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表达水平(P<0.01)。在119和154日龄公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210日龄母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D1mRNA的表达量与藏鸡胸肌的IM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PID1基因可能是影响藏鸡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 克隆 组织表达 时序表达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氨基端PID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淑娟 辛晓燕 +1 位作者 吴元明 杨力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筛选人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differentiallyexpressedinovariancancer2,DOC-2)氨基端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nDOC-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为研究DOC-2作用的信号通路提供线索。方法将含有人DOC-2氨基端PID结构域cDNA的片段插入酵母... 目的筛选人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differentiallyexpressedinovariancancer2,DOC-2)氨基端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nDOC-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为研究DOC-2作用的信号通路提供线索。方法将含有人DOC-2氨基端PID结构域cDNA的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转化人胎脑cDNA文库,在营养缺陷培养基和X-α-半乳糖苷酶(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克隆,PCR扩增出目的片段并测序,进行生物学分析,寻找与DOC-2氨基端PID结构域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经过扩增和筛选胎脑cDNA文库,排除假阳性克隆,得到21个侯选阳性克隆,其中3个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它们是Amyloidbeta(A4)precursor-likeprotein1(APLP1)、TGFβⅢ型受体的部分mRNA和protocadheringammasubfamilyC3(PCDHGC3)。结论获得的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参与了DOC-2的信号转导通路,为研究DOC-2在卵巢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 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和猪PID1基因外显子3的SNP检测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梅 朱怡轩 +4 位作者 王孝义 陈强 董新星 严达伟 李明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07-1714,共8页
【目的】探讨PID1基因多态性对宣和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119头宣和猪为本试验的试验材料,对PID1基因外显子3采取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其进行SNP位点检测,选择最小二乘模型对各突变位点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进行肉质性状方面的... 【目的】探讨PID1基因多态性对宣和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119头宣和猪为本试验的试验材料,对PID1基因外显子3采取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其进行SNP位点检测,选择最小二乘模型对各突变位点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进行肉质性状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在宣和猪PID1基因外显子3区域共检测出4个SNP位点,分别为253 643 bp处的T→C(T253643C)、253 675 bp处的G→C(G253675C)、253 734 bp处的A→G(A253734G)和253 827 bp处的G→A(G253827A)。4个SNP位点均检测出3种基因型,分别以等位基因T、G、G、A及基因型TT、GC、AG、AA的频率最高。4个SNP位点共有9种单倍型和24种单倍型组合,其中单倍型CGGA和单倍型组合CGGA/TCAA的频率最高。各位点杂合度在0.4490~0.4997,都属于中度多态且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G253675C位点与大理石纹评分存在显著关联,其中GC基因型可显著提高大理石纹评分(P<0.05),并且该基因型失水率、熟肉率以及滴水损失均表现最佳;A253734G位点与失水率和IMF含量存在显著关联,其中AG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失水率(P<0.05),GG基因型可显著提高IMF含量(P<0.05);G253827A位点与失水率存在显著关联,其中GG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失水率(P<0.05),并且该基因型大理石纹和熟肉率均表现最佳;单倍型组合中,TCAA/TCAA组合的失水率最高,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和IMF含量最低;CGGA单倍型具有提高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和IMF,降低失水率的效应。【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ID1基因的SNP标记,初步证实了PID1基因对宣和猪的肉质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为实际生产中利用PID1基因标记改良宣和猪肉质性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猪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肉质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基因对肉质性状的调控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3 位作者 贾刚 郭秀兰 唐仁勇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 脂肪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解偶联蛋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2作用蛋白的筛选及与TGFβⅢ受体相互作用的初步验证
5
作者 刘淑娟 韩军涛 +1 位作者 王涛 任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09-913,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DOC-2既是肿瘤抑制基因也是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筛选DOC-2氨基端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nDOC-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研究DOC-2的信号通路提供线索。方法:将含有人DOC-2氨基... 背景与目的:人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DOC-2既是肿瘤抑制基因也是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筛选DOC-2氨基端磷酸酪氨酸作用结构域PID(nDOC-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研究DOC-2的信号通路提供线索。方法:将含有人DOC-2氨基端PID结构域cDNA的片断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转化人胎脑cDNA文库,在营养缺陷培养基和X-α-半乳糖苷酶(X-α-gal)上进行阳性克隆的双重筛选,PCR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并进行生物学分析,寻找DOC-2氨基端PID结构域的相互作用蛋白。将DOC-2cDNA和TGFβⅢ受体cDNA共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利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对TGFβⅢ型受体是否能与DOC-2相互作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经扩增和筛选胎脑cDNA文库及序列分析,21个侯选阳性克隆中3个克隆为:APLP1、TGFβⅢ型受体的部分mRNA和PCDHGC3(protocadherin gammasubfamily C3)。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OC-2与TGFβⅢ型受体相互作用后可形成蛋白复合物。结论:获得的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参与了DOC-2的信号转导,DOC-2与TGFβⅢ型受体可能存在互相作用,并通过TGFβⅢ型受体在TGFβ的信号通路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DOC-2基因 pid结构域 TGF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