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4a-5p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李佳芮 杨振林 +2 位作者 高帆 郭晶晶 李今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947,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4a-5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阴性对照组,每组13只。采用PONEMAH 6.X实验动物遥测平台...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4a-5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阴性对照组,每组13只。采用PONEMAH 6.X实验动物遥测平台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E2F转录因子1(E2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模型组、miR-34a-5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流口水、颤抖、血泪、凝视和咀嚼震颤,随后点头眨眼,最后有前肢痉挛、直立及跌倒。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时间缩短(P<0.01);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时间延长(P<0.01)。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升高(P<0.01)。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细胞排列整齐;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不规整。TUNEL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上调,神经元凋亡率升高,抑制miR-34a-5p表达能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34a-5p调控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4a-5p 癫痫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 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E2F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RK1A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阿糖胞苷耐药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冯佳巍 于洪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DYRK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阿糖胞苷(Ara-C)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THP-1细胞中过表达及沉默DYRK1A基因,观察THP-1细胞对Ara-C敏感性是否发生改变。RT-PCR检测Ara-C转运或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m 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 目的:探讨DYRK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阿糖胞苷(Ara-C)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THP-1细胞中过表达及沉默DYRK1A基因,观察THP-1细胞对Ara-C敏感性是否发生改变。RT-PCR检测Ara-C转运或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m 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调节DYRK1A对Ara-C处理细胞SAMHD1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yclin L2与DYRK1A及SAMHD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过表达DYRK1A组THP-1细胞对Ara-C敏感性下降,而基因沉默组对Ara-C敏感性上升。DYRK1A过表达及沉默不影响Ara-C转运或代谢基因表达。过表达DYRK1A可以增加细胞内SAMHD1的表达,而沉默DYRK1A降低SAMHD1表达。Cyclin L2与DYRK1A及SAMHD1在THP-1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DYRK1A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ra-C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Cyclin L2相互作用,增加SAMHD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 阿糖胞苷耐药 细胞周期蛋白L2 不育ɑ基序结构域和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谭锬 柯柏怡 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 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影响其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相关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犹如“分子开关”,精细地控制着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系列事件.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多位点磷酸化机制研究是磷酸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细胞周期调控进程中部分重要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机制,总结了近年来细胞周期领域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方面的新发现、新突破,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蛋白质磷酸化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蛋白激酶 细胞周期 蛋白去磷酸化 蛋白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鑫苗 伍国强 魏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级联反应途径。植物MAPK具有相对保守的11个亚结构域,均为Ser/Thr蛋白激酶发挥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元件,其表达受活性氧、一氧化氮、激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级联反应途径。植物MAPK具有相对保守的11个亚结构域,均为Ser/Thr蛋白激酶发挥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元件,其表达受活性氧、一氧化氮、激素等调控。MAPK可磷酸化多种底物,包括转录因子、蛋白激酶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等,在调控植物响应逆境(盐分、干旱、极端温度、重金属等)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植物MAPK家族的发现、分类与结构、调控机制及其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农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调控机制 非生物胁迫 MAPK级联途径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5介导AKT1磷酸化调控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5-FU敏感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开禹 史建国 程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SETD5-NC组、si-SETD5组和si-SETD5+SC79组,si-SETD5+SC79组HT-29细胞转染质粒的同时用10µmol/L SC79处理。qPCR法检测NCM460、HT-29和LoVo细胞中SETD5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法、WB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迁移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对5-FU的敏感性。结果:SETD5 mRNA在HT-29、LoVo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在HT-29细胞中成功地敲减了SETD5 mRNA(P<0.01)。敲减SETD5 mRNA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迁移能力(P<0.01)、相关蛋白(SETD5、p-PI3K、p-AKT1、p-mTOR蛋白)的表达(均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且提高其对5-FU的敏感性(P<0.01),这些作用均可被AKT激活剂SC79部分阻挡(P<0.05或P<0.01)。结论:SETD5在HT-29、LoVo细胞中高表达,SETD5通过PI3K/AKT1通路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降低其对5-FU的敏感性,SETD5是结肠癌临床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含有SET结构域蛋白5 蛋白激酶B磷酸化 增殖 迁移 5-氟尿嘧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氨酸磷酸化修饰的调节及功能作用
6
作者 刘萧然 邢美宁 应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94-2704,共11页
组氨酸磷酸化(pHis)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pHis修饰中磷酰胺键在高温和低pH下容易断裂,其高度不稳定性导致对pHis修饰的鉴定和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 组氨酸磷酸化(pHis)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pHis修饰中磷酰胺键在高温和低pH下容易断裂,其高度不稳定性导致对pHis修饰的鉴定和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发展以及pHis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推动了p His修饰蛋白底物的鉴定和功能研究。首次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鉴定到超过700个pHis修饰蛋白,并陆续发现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等蛋白质的pHis修饰能促进肿瘤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组氨酸激酶和组氨酸磷酸酶在调控特定蛋白质pHis修饰中的关键机制及其功能,以期为pHis修饰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组氨酸激酶 组氨酸磷酸酶 组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免疫识别的机制和功能及酪氨酸磷酸化修饰调控
7
作者 刘盛铎 徐平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核酸天然免疫识别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免疫应答机制,负责监测和响应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进而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类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在核... 核酸天然免疫识别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免疫应答机制,负责监测和响应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进而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类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在核酸识别通路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其中,介导核酸免疫识别通路的核心成员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以及TANK结合激酶1(TBK1)等蛋白均受到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引发的活性调控,进而影响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宿主的抗病毒防御和抗肿瘤免疫能力。本文综述了酪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核酸免疫识别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现状,讨论了靶向酪氨酸磷酸化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和潜在应用,以期为理解并拓展全新的抗肿瘤手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免疫 肿瘤免疫 酪氨酸磷酸化 酪氨酸激酶 信号转导 蛋白质修饰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极性生长中的钙调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利明 张烨 +1 位作者 颜格雅 房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9-44,共6页
花粉管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结构之一,其生长需要精密的细胞内外信号协调。钙离子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在花粉管生长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从外部或内源性钙离子库进入细胞质,并通过钙离子泵和转运体被逆向转运出去... 花粉管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结构之一,其生长需要精密的细胞内外信号协调。钙离子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在花粉管生长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从外部或内源性钙离子库进入细胞质,并通过钙离子泵和转运体被逆向转运出去,以维持钙离子动态平衡。这种钙离子内流与外排的协调调节,是钙离子信号建立与维持的关键。钙依赖蛋白激酶(CPK)和类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基(CBL)是两类重要的钙离子感受蛋白,它们能够感知细胞内钙离子变化,并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调控花粉管的极性生长。具体而言,CBL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离子平衡和液泡动态来参与调控,而CPK信号通路则通过调节水分通道、一氧化氮合成、离子通道等,影响花粉管的膨压、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向。这些钙离子信号分子与小G蛋白ROP1及其下游通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关系。综述了钙离子信号在花粉管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并阐述了参与钙离子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家族及其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为深入理解花粉管极性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 极性生长 蛋白激酶 磷酸化 钙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调节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涛 陈云 +1 位作者 谢虹 梁建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氮素是农业研究的重点 ,硝酸还原酶是氮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酶。有关硝酸还原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硝酸还原酶 蛋白激酶 磷酸酯酶 植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建枝 田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1-777,共7页
Tau蛋白是神经元中含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白,其经典生物学功能是促进微管组装和维持微管的稳定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以配对螺旋丝结构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并在神经元内聚积.大量研... Tau蛋白是神经元中含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白,其经典生物学功能是促进微管组装和维持微管的稳定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以配对螺旋丝结构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并在神经元内聚积.大量研究提示,Tau蛋白异常在AD患者神经变性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对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机制及其对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具有调节细胞生存命运的新功能,并由此对AD神经细胞变性的本质提出了新见解.本文主要综述作者实验室有关Tau蛋白的部分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 磷酸化 蛋白激酶 磷酸酯酶 神经元 神经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庆红 李成琼 匡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近年来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在酵母与动物蛋白激酶研究的基础上 ,植物蛋白激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植物蛋白激酶的发现 ,家族分类 ,磷酸化过程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分析了存在... 近年来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在酵母与动物蛋白激酶研究的基础上 ,植物蛋白激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植物蛋白激酶的发现 ,家族分类 ,磷酸化过程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激酶 家族分类 蛋白质磷酸化 生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对其被μ-钙蛋白酶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铮 李欣 +2 位作者 杜曼婷 李蒙 张德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对其被μ-钙蛋白酶降解的影响。方法:以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为原料,添加蛋白激酶A和碱性磷酸酶催化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反应后加入μ-钙蛋白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对其被μ-钙蛋白酶降解的影响。方法:以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为原料,添加蛋白激酶A和碱性磷酸酶催化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反应后加入μ-钙蛋白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荧光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蛋白降解程度。结果:蛋白激酶A处理组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处理组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蛋白激酶A处理抑制μ-钙蛋白酶自溶,降低其活性,延长其发挥活性的时间;蛋白激酶A处理促进肌球蛋白重链及肌钙蛋白T降解;碱性磷酸酶处理促进肌动蛋白及肌间线蛋白降解。结论:磷酸化通过作用于μ-钙蛋白酶活性及肌原纤维蛋白进而影响μ-钙蛋白酶降解肌原纤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肌原纤维蛋白 μ-钙蛋白酶 降解 蛋白激酶A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τ蛋白磷酸化位点与其促微管组装及与微管结合活性的体外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建枝 魏泽兰 +2 位作者 王群 Inge Grundke-Iqbal KhalidIqba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 Alzheimer病 (AD) τ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与其促微管组装及与微管结合活性抑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制备重组 τ蛋白及 τ蛋白的体外磷酸化 ,以 Fe Cl3亲和柱分离纯化 32 Pτ肽 ,手工 Edman降解... 目的 探讨 Alzheimer病 (AD) τ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与其促微管组装及与微管结合活性抑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制备重组 τ蛋白及 τ蛋白的体外磷酸化 ,以 Fe Cl3亲和柱分离纯化 32 Pτ肽 ,手工 Edman降解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鉴定 32 Pτ肽磷酸氨基酸位点。结果  (1)酪蛋白激酶 - 1(CK- 1)、c 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PKA )和糖元合成酶激酶 - 3(GSK- 3)的磷酸化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抑制τ蛋白的功能 ,CK - 1或 PKA的预处理可明显增强 GSK - 3对τ促微管组装活性的抑制 ,其中 PKA加 GSK- 3的抑制作用最强。 (2 )单纯GSK- 3磷酸化τ蛋白的位点为 :苏氨酸 (Thr) - 181,丝氨酸 (Ser) - 184,Ser- 2 6 2 ,Ser- 35 6和 Ser- 40 0 ,而 GSK- 3对PKA预处理τ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为 :Ser- 195 ,Ser- 198,Ser- 199,Ser- 2 0 2 ,Ser- 2 35 ,Ser- 2 6 2 ,Ser- 35 6 ,Ser- 40 4,Thr-2 0 5和 Thr- 2 31。其中 Ser- 198,Ser- 199,Ser- 2 0 2 ,Thr- 2 0 5 ,Thr- 2 31,Ser- 2 35 ,Ser- 2 6 2 ,Ser- 40 0和 Ser- 40 4为 AD患者τ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此外 ,Ser- 2 6 2磷酸化仅轻度抑制τ蛋白活性 ,而 Ser- 198,Ser- 199,Ser- 2 0 2 ,Thr- 2 31,Ser- 2 35 ,Ser- 40 0和 Ser-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τ蛋白磷酸化 蛋白激酶 早老性痴呆 微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组氨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志鹏 陈晨晨 +2 位作者 王田 王淼 李宜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3-424,共12页
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这种氨基酸与磷酸基团共价连接的修饰模式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天然蛋白质中发现的可磷酸化位点主要有9种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以磷酰胺连接的磷酸化组... 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这种氨基酸与磷酸基团共价连接的修饰模式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天然蛋白质中发现的可磷酸化位点主要有9种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以磷酰胺连接的磷酸化组氨酸.虽然该磷酸化形式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对于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长期存在技术困难.由于磷酸化组氨酸本身不同于其他磷酸化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如存在异构体、化学不稳定等,其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容易发生水解去磷酸化.随着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针对含有磷酸化组氨酸的蛋白质构建了新的制备、分离与表征策略,本领域也因此开始迅速发展.本文从磷酸化组氨酸的化学结构入手,分析其两种异构体的主要理化性质与化学反应特性,并概述了基于此发展的新型化学生物学研究手段以及对于磷酸化组氨酸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组氨酸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磷酸化 蛋白质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的细胞内定位与激活后移位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龚小卫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13,共5页
信号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激活后移位已成为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MAPK信号通路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 .MAPK在细胞中有着相对固定的定位 ,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会移位入核并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目前认为 ,MAPK的磷酸化... 信号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激活后移位已成为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MAPK信号通路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 .MAPK在细胞中有着相对固定的定位 ,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会移位入核并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目前认为 ,MAPK的磷酸化状态及与其他蛋白质 ,如上游激酶、磷酸酶和下游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能在其特异性定位与激活后移位中起作用 .MAPK的定位与移位机制的阐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 细胞 定位 激活 移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磷酸化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Aβ_(25-35)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彭小松 陈晓春 +2 位作者 黄俊山 朱元贵 李永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25μmol·kg-1)处理,14d后处死,采用镀银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显示大鼠脑内[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水平情况,以及总tau蛋白的水平(tau5);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变化。结果凝聚态Aβ2535注射组神经元纤维走行紊乱,增粗、肿胀密集成宽带状,轴突深染;而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脑内总tau的水平下降,[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P<001),以25μmol·kg-1保护作用最明显;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亦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与正常和假注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25μmol·kg-1作用最明显。结论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诱导的A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GSK3β的活性而降低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磷酸化 糖原合成激酶-3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Y5Y细胞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对tau蛋白磷酸化和微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杰 陈晓春 +1 位作者 林旭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h达到高峰;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结论:高表达GSK3β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激酶3β TAU蛋白质类 磷酸化 微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素β10在肺癌细胞中促进VEGF-C表达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紫璇 曲连悦 +2 位作者 钟红珊 徐克 邱雪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8-38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胸腺素β10(thymosinβ10,Tβ10)在肺癌中过表达并与肺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人重组蛋白Tβ10在肺癌细胞系中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背景与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胸腺素β10(thymosinβ10,Tβ10)在肺癌中过表达并与肺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人重组蛋白Tβ10在肺癌细胞系中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表达情况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肺癌细胞系加入外源Tβ10或Tβ10加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VEGF-C 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肺癌细胞系加入Tβ10或Tβ10加LY294002后VEGF-C及P-AKT蛋白的变化。结果在肺癌细胞系SPC-A-1中加入Tβ10可以促进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促进AKT的磷酸化。在肺癌细胞系A549和LK2中加入Tβ10同样可以促进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被LY294002所抑制(P<0.05)。结论人重组蛋白Tβ10肺癌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促进VEGF-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β10 磷酸化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Akt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波 阎德民 +2 位作者 李庆志 陶凉 朱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2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组。观测各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量、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blot检测磷酸...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2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组。观测各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量、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灌注流量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明显较好。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kt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海马Alzheimer病样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蜀红 杨雁 +2 位作者 张建华 张木勋 龚成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3-537,共5页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D)发病的关键事件.由于2型糖尿病是AD的风险因子,并且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检测了胰岛素抵抗大鼠大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TZD)后磷酸化的变化,发现胰岛素抵...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D)发病的关键事件.由于2型糖尿病是AD的风险因子,并且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检测了胰岛素抵抗大鼠大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TZD)后磷酸化的变化,发现胰岛素抵抗组大鼠海马tau蛋白呈过度磷酸化改变,但运用TZD后,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有所恢复.由于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位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并且是tau蛋白的重要磷酸激酶,研究检测罗格列酮干预前后GSK-3β活性,发现均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时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TZD可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但可能不是通过下调GSK-3β活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TAU蛋白 罗格列酮 蛋白磷酸化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