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AF1 mediates apoptosis through a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pathway in colon cancer 被引量:6
1
作者 俞丽芬 王继德 +1 位作者 邹冰 王振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1-541,共1页
Background: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a member of the IAP family that exerts antiapoptotic effects.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 Background: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a member of the IAP family that exerts antiapoptotic effects.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athway is thought to increas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o protect cells from apoptosis.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and XAF1 in colon cancer.Methods:Four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HCT1116 and Lovo(wildtype p53),DLD1 and SW1116(mutant p53),were used.Lovo stable transfectants with XAF1 sense and antisense were established.The effects of dominant-negative MEK1(DN-MEK1)and MEK-specific inhibitor U0126 on the ERK signaling pathway and expression of XAF1 and XIAP proteins were determined.The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f core XAF1 promoter was assessed by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Cell proliferation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Hoechst 33258 staining.Results:U0126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XAF1 in a time-and dose-dependent manner.A 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in cells transfected with DN-MEK1 treatment.Conversely,the expression of XIAP was down-regulated.Activity of the putative promoter of the XAF1 gen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U0126 treatment and DN-MEK1 transient transfection.rhEGF-stim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ERK appeared to have little or no effect on XAF1 expression.Overexpression of XAF1 was more sensitive to U0126-induced apoptosis,whereas down-regulation of XAF1 by antisense reversed U0126-induced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Conclusions:XAF1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by inhibition of the ERK1/2 pathway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which required de novo protein synthesi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XAF1 mediates apoptosis induced by the ERK1/2 pathway in colo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结肠癌 胞外信号传导激酶 路径 XIAP XAF1 细胞因子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malat-1/miR-133通路调控p-ERK1/2探讨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对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王楠 唐燕萍 +3 位作者 蔡虎志 陈新宇 李少东 陈雪靓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3,I0026,共6页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微小RNA-133(microRNA-133,miR-133)通路调控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磷酸化(p-ERK1/2)探...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微小RNA-133(microRNA-133,miR-133)通路调控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磷酸化(p-ERK1/2)探讨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对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使用2.67μmol/L阿霉素(adriamycin,ADR)培养液共培养45 h以建立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设置正常对照组、正常+W组(W: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miR-133过表达组、miR-133过表达+W组、ADR组[ADR:阿霉素(adriamycin)]、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共8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MTT法检测,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lncRNA malat-1、miR-133以及ERK1/2 mRNA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ERK1/2及p-ERK1/2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ADR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正常对照组、miR-133过表达组、正常+W组、miR-133过表达+W组心肌细胞活性依次增加(P<0.05);NT-proBNP含量依次降低(P<0.05)。实验后各组心肌细胞ERK1/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正常对照组、miR-133过表达组、正常+W组、miR-133过表达+W组miR-133表达依次增加(P<0.05);lncRNA malat-1表达依次降低(P<0.05)。实验后各组心肌细胞ERK1/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组、ADR+W组、ADR+miR-133过表达组、ADR+miR-133过表达+W组、正常对照组、miR-133过表达组、正常+W组、miR-133过表达+W组p-ERK1/2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结论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能够降低心肌细胞p-ERK1/2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心力衰竭发挥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心肌细胞中的lncRNA malat-1/miR-133通路进行调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温阳振衰颗粒含药血清 H9C2心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微小RNA-133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3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鲍伟 蔡斌 +2 位作者 杨懿霞 刘雪莲 万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 目的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vs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OP2、p-ERK1/2和Cyclin D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新星 滕世峰 +7 位作者 徐楷 张言言 张卫刚 张宪文 姚骏 姚厚山 黄歆 胡志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确诊并获取病理标本的胆囊癌患者8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胆囊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检验法分析TROP2、p-ERK1/2和Cyclin D1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0%、58.40%和55.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5.42%、35.67%和39.87%)(P值均<0.05)。TROP2、p-ERK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结石、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相关(χ~2=4.300~53.315,P值均<0.05)。TROP2与p-ERK1/2、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2、0.742,P值均<0.001),且p-ERK1/2与Cyclin D1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s=0.242,P=0.023)。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TROP2的阳性表达是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2.412,95%可信区间:1.186~5.126,P=0.010)。结论 TROP2的高表达可能是胆囊癌恶性进展的重要原因,高表达的TROP2可能介导p-ERK1/2和Cyclin D1的高表达,导致胆囊癌恶性进展。TROP2是判断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临床干预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细胞周期蛋白D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信号转导通路在CXCL12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营营 黄煜 +2 位作者 颜莉莉 叶元英 刘萍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L12/CXCR4)生物学轴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应用外源性CXCL12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L12/CXCR4)生物学轴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应用外源性CXCL12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时间位点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的分泌水平。同时分析AMD3100和PD98059对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Survivin蛋白水平和MMP-2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外源性CXCL12刺激后,可迅速上调ERK1/2的磷酸化水平(t=0.887,P<0.01),促进Survivin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t=0.861,P<0.01;t=0.297,P<0.01),且三者均呈时间依赖性。PD98059和AMD3100均能明显抑制外源性CXCL12诱导后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且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能完全抑制ERK1/2的磷酸化水平,阻断ERK通路的激活,下调Survivin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论:CXCL12/CXCR4生物学轴通过激活ERK通路上调Survivin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从而引发Ishikawa细胞一系列增殖和侵袭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XCL12 子宫内膜癌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SURVIVIN蛋白 MMP-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和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洪涛 雷春亮 +2 位作者 李宝金 杨承祥 李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二甲基亚砜(PD98059溶剂)后处理组(DMSO),PD98059(ERK1/2抑制剂)后处理组(PD),缺血+PD98059后处理组(Post+PD),七氟烷+PD98059后处理组(Sevo+PD)。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记录平衡灌注末,再灌注30、60、90 min心功能指标,灌注结束时,TTC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2)48只SD大鼠,分组同上(n=6),复灌15 min,Westernblot法半定量测定心室胞质磷酸化ERK1/2(p-ERK1/2)及其下游靶点70 000核糖体S6蛋白激酶磷酸化(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vo组和Post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与Control组比较,P均<0.05)。复灌15 min时,Sevo组和Post组p-ERK1/2、p-p70S6K的表达高于Control组(P<0.05)。PD98059完全拮抗了七氟烷诱导的p-ERK1/2的表达同时抵消了其心肌保护效果。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相当,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p-ERK1/2活性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ERK1/2 P70S6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镇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陈宏 海娜 廉红梅 满奕村 刘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10^-6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120 min),然后用MTT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和ERK1/2的活化情况,检测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最强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ERK1/2抑制剂PD98059对1×10^-6mol/L 17β-E2作用20 min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及ERK1/2活性的变化。结果 1×10^-6mol/L的17β-E2作用20 min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最强,ERK1/2活化在17-βE2作用10 min后出现,在20 min时达高峰;随着PD98059作用浓度的增加,ERK1/2活化水平逐渐下降,浓度为50μmol/L时已被完全阻断;随着PD98059作用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最低,但此时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7β-E2增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可能与17β-E2通过非转录机制,迅速激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非转录途径 17Β-雌二醇 ERK1/2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唐强 叶涛 +3 位作者 朱路文 吴孝军 李宏玉 田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d、14 ...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d、14 d三个亚组(n=6)。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电动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针康法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康法 神经功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局部筋膜和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P38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雪梅 原林 +5 位作者 张学全 杨春 黄泳 戴景兴 吴金鹏 余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6,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组进行手针捻转,拉伸刺激组进行拉伸刺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筋膜和脊髓组织中细胞信号蛋白的变化;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拉伸刺激组局部皮下筋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改变:拉伸刺激组皮下筋膜的纤维以拉伸点为中心呈向心性分布,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增大,细胞骨架和胞核重构成"扁梭形"。细胞信号蛋白变化:针刺组筋膜结缔组织ERK1/2和P38MAPK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但以非穴组增加显著;ERK1/2与P38MAPK在脊髓中的表达位置由胞质转向胞核,ERK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38MAPK的表达有所增加。结论:针刺对局部浅筋膜的ERK1/2和P38有上调作用,但与脊髓中的信号蛋白增加幅度并不完全一致,提示筋膜结缔组织支架可能在微观的信号转导层面对局部细胞分化与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筋膜/针刺 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 穴位/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元元 边翠霞 +5 位作者 吴金香 赵继萍 王俊飞 刘甜 刘琳 董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诱导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和IL-33中和抗体联合OVA组。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重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观察IL-3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诱导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和IL-33中和抗体联合OVA组。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重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观察IL-3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1型胶原蛋白(Col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丝裂原和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1(MSK1)的磷酸化水平;培养HLF-1人成纤维细胞,分别给予人重组IL-33(r IL-33)、ERK1/2的抑制剂U0126联合r IL-33、MSK1的抑制剂H89联合r IL-33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与Col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ERK1/2及MSK1的磷酸化。结果 OVA组小鼠发生气道重塑,IL-33、α-SMA、Col1表达增加,ERK1/2及MSK1磷酸化增强;IL-33中和抗体预处理可显著降低OVA诱导的小鼠气道重塑及IL-33、α-SMA、Col1表达以及ERK1/2及MSK1的磷酸化。U0126或H89可抑制r IL-33引起的HLF-1细胞中ERK1/2及MSK1磷酸化增强及α-SMA与Col1表达增加。结论 IL-33通过ERK1/2-MSK1信号通路促进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ERK1/2 MSK1 支气管哮喘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ae/caveolin-1/ERK_(1/2)信号通路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9
12
作者 谌赟 戴忠 +5 位作者 刘彦梅 田海红 邓水秀 陈临溪 Wang H Donna 秦旭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5-453,共9页
业已证明,Caveolae及其蛋白caveolin-1参与了细胞膜的胆固醇转运和细胞膜的信号转导.我们前期工作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信号通路与抑制ERK1/2活性和上调caveolin-1表达有关.本文研究Caveolae及cave... 业已证明,Caveolae及其蛋白caveolin-1参与了细胞膜的胆固醇转运和细胞膜的信号转导.我们前期工作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信号通路与抑制ERK1/2活性和上调caveolin-1表达有关.本文研究Caveolae及caveolin-1在CGRP抑制VSMC增殖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caveolin-1表达增加是否有直接抑制ERK1/2信号激酶活性的作用.采用大鼠主动脉贴块法培养VSMC,取3~10代VSMC用于实验,10%小牛血清(FBS)用于刺激VSMC增殖,用β-环糊精(cyclodextrin)或菲律宾菌素(filipin)剥夺胆固醇破坏Caveolae结构;MTT法和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法分别用于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或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GRP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10%FBS诱导的VSMC增殖.细胞Caveolae结构的破坏能降低CGRP抑制VSMC增殖作用,同时也增加了ERK1/2的磷酸化;β-环糊精孵育细胞能降低caveolin-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发现10%FBS和/或CGRP共同孵育细胞对非磷酸化ERK1/2与caveolin-1的结合无差别,但10%FBS能降低磷酸化ERK1/2与caveolin-1的结合,CGRP预孵育细胞能增加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揭示,Caveolae及caveolin-1可以正调控CGRP抑制VSMC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GRP增加caveolin-1与p-ERK1/2在Caveolae的结合,并抑制p-ERK1/2核转位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AE CAVEOLIN-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细胞外信号调节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脑内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宁 周珊珊(指导) +3 位作者 胡蕊 高媛媛 王潮敏 王育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前额叶与海马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分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前额叶与海马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分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实时PCR检测大鼠前额叶、海马ERK1/2和磷酸化p-ERK1/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前额叶、海马ERK1/2蛋白和磷酸化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给药前比较,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旷场试验得分显著提高(P<0.05),模型组旷场试验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前额叶与海马p-ERK1/2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银杏酮酯低、中、高剂量组前额叶与海马p-ERK1/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ERK1/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可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前额叶与海马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磷酸化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抑制ERK1/2-NF-κB通路对大鼠心房颤动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舒礼良 黄功成 +3 位作者 郝爽 黄辰 朱效华 徐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介导心肌细胞纤维化对大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改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每组10只。紫草素组大鼠以4 mg/kg紫草素... 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介导心肌细胞纤维化对大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改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每组10只。紫草素组大鼠以4 mg/kg紫草素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按照1 m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混合液1次/d、连续7 d建立房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取材。心电图检测各组大鼠房颤诱发时间和持续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面积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胶原蛋白Ⅰ(ColⅠ)、ERK1/2、p-ERK1/2、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致密、整齐;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间隙增宽;紫草素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和结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紫草素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增高,胶原面积百分比增加,ColⅠ、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组大鼠房颤诱发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LVEF、LVFS升高,LVESD、LVEED缩短,胶原面积百分比减小,ColⅠ、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抑制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紫草素 纤维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介导依达拉奉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涌 王秀玉 +6 位作者 傅璐 杨春涛 莫利球 杨战利 董小变 廖新学 冯鉴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63-2666,共4页
目的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依达拉奉(EDA)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β1肾上腺素受体持续兴奋诱导心脏毒性的体外模型。EDA在ISO处理心肌细胞前1h加入... 目的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依达拉奉(EDA)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β1肾上腺素受体持续兴奋诱导心脏毒性的体外模型。EDA在ISO处理心肌细胞前1h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PD-98059(ERK1/2抑制剂)在应用EDA前加入培养基中并作用1h,以抑制ERK1/2的磷酸化。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总量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80μmol/L 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24h,可使磷酸化的ERK1/2及MMP的水平明显降低。EDA在10~40μmol/L浓度范围内预处理1h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弱80μmol/L ISO处理H9c2心肌细胞48h引起的毒性反应;40μmol/L EDA预处理1h可明显抑制ISO作用24h引起的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及MMP受损。ERK1/2抑制剂,PD-98059,可以取消EDA诱导的细胞保护作用,使细胞毒性及MMP受损加重。结论 EDA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ISO诱导的损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拮抗ISO对ERK1/2的磷酸化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依达拉奉 异丙肾上腺素 细胞毒性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和ICAM-1水平及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小兵 王旭 +5 位作者 吕瑛 黄建成 李红英 王军 张会军 苏振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0,I0004,I0005,共9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每组16只。舌下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建立房颤大鼠模型。丹参多酚酸组大鼠用丹参多酚酸(4 mg·kg^-1·d^-1)灌胃,对照组和房颤组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4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ICAM-1、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增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稍多,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Masson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正常;房颤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较房颤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VCAM-1(r=0.435,P<0.01;r=0.512,P<0.01)和ICAM-1(r=0.486,P<0.01;r=0.579,P<0.0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丹参多酚酸可通过抑制房颤大鼠心房组织ERK1/2-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VCAM-1和ICAM-1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发挥对房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心房颤动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的调控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秋菊 黄金贤 +5 位作者 罗佳妮 刘培庆 陈少锐 潘雪刁 臧林泉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心肌细胞,复制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p-ERK1/2和PPARα蛋白表达变化,SCAD 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和IGF-1刺激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IGF-1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酶活性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酶活性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p-ERK1/2/PPARα/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2种不同肌肥大的调控作用不同。SCAD可能作为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和ERK_1/ERK_2的相互作用及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春燕 刘铁夫 +4 位作者 李兆申 屠振兴 满晓华 赵岚 张晓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2 (ERK1/ERK2)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对胰腺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临床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TGF β1和ER...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2 (ERK1/ERK2)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对胰腺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临床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TGF β1和ERK1/ERK2 蛋白表达情况;MTT法观察不同剂量TGF β1对人胰腺癌Panc 1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观察不同剂量TGF β1对ERK1/ERK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胰腺癌患者组织TGF β1、ERK1 和ERK2 蛋白均呈显著性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0/45)、86.70%(39/45)和84.44%(38/45),而在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0)、30%(6/20)和20%(4/20),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TGF β1抑制Panc 1细胞生长,随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到第4 天抑制作用达高峰,随后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减弱,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外源TGF β1不能改变ERK1/ERK2 蛋白的高表达状态。结论: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强表达TGF β1 和ERK1/ERK2 蛋白;外源TGF β1在一定阶段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生长,但不改变ERK1/ERK2 的表达;胰腺癌细胞逃避TGF β1 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高水平ERK1/ERK2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滕振平 邢飞跃 +1 位作者 王通 李莉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A蛋白(ConA)或者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A蛋白(ConA)或者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以流式细胞术分析PD9805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PD98059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FDA-SE染色分析显示,当浓度为5、10、20、30、40μmol/L时,PD98059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选择最佳浓度30μmol/L的PD98059,观察其对不同时间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PD9805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P<0.01),但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细胞周期分析进一步表明,PD98059可阻止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而亚二倍体峰变化并不明显。PD98059对PDB+Ion刺激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A刺激相似,不同的是S期和G2/M期的变化较ConA的作用更明显。结论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可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提示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在淋巴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蛋白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莉花 李晟 +6 位作者 成邵武 刘林 刘洋 黄娟 龚胜强 程诚 葛金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卵巢术后11 d,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分别予雌激素和加味脑泰方灌胃3 d;术后14 d,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取脑组织,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蛋白活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和雌激素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ERK1/2蛋白活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p-JNK蛋白活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提高p-ERK1/2蛋白活化,降低p-JNK蛋白活化,降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加味脑泰方 中药 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