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弧加热器试验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烧蚀及隔热特性
1
作者 单继祥 赵平 +1 位作者 何衍儒 陈强洪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5,共6页
高硅氧/酚醛材料在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探究强剪切、高热流环境下高硅氧/酚醛的防隔热特性,采用烧蚀传感器、分层温度传感器分别对电弧加热器试验中高硅氧/酚醛表面烧蚀、结构温度进行动态测量,并分析了高硅氧/酚... 高硅氧/酚醛材料在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探究强剪切、高热流环境下高硅氧/酚醛的防隔热特性,采用烧蚀传感器、分层温度传感器分别对电弧加热器试验中高硅氧/酚醛表面烧蚀、结构温度进行动态测量,并分析了高硅氧/酚醛试验件的烧蚀形貌及隔热特性。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高硅氧/酚醛防热层表面形成薄薄的液态层,其流量、流速随着热流密度及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高硅氧/酚醛烧蚀外形为不规则粗糙外形,前部为炭化区,其余区域表面覆盖硅氧化合物,两个区域的粗糙度分别约为34.7、57.9μm,最大深度分别约为577、1 018μm。试验条件下,高硅氧/酚醛防热层平均线烧蚀率为0.083 mm/s,炭化层厚度约为3.3 mm;高硅氧/酚醛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隔热性能,距表面3、6、11 mm处最大温升分别约为1 603.2、208.5、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氧/酚醛材料 电弧加热 烧蚀特性 隔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磁场对激光-电弧复合焊316L接头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温志刚 田雷 +2 位作者 沈楠楠 宋付成 檀财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2,共6页
以6 mm厚度316L不锈钢板为对象,开展了磁场辅助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对比分析了焊后成形、截面形貌、焊缝组织和焊缝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交变磁场的引入增大了激光-电弧复合焊的熔透能力,熔透状态由局部未熔透转... 以6 mm厚度316L不锈钢板为对象,开展了磁场辅助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对比分析了焊后成形、截面形貌、焊缝组织和焊缝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交变磁场的引入增大了激光-电弧复合焊的熔透能力,熔透状态由局部未熔透转变为熔透良好。此外,焊缝组织明显均匀化,一方面焊缝电弧区和激光区内奥氏体的Cr元素差异降低,另一方面电弧区和激光区的晶粒尺寸差显著降低。交变磁场提高了接头焊缝的抗腐蚀性能,提高了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焊缝腐蚀速率减慢,点蚀坑密度显著减小。研究表明,对于激光-电弧复合焊,磁场的引入有利于提高熔透能力和焊缝均匀化,改善焊缝的成形和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磁场辅助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头电弧侵蚀的直流断路器电性能退化及剩余电寿命预测
3
作者 李奎 张杰凯 +2 位作者 郭泽 牛峰 游颖敏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30-5342,共13页
直流断路器是直流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可靠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以直流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分析直流断路器的结构形式,研究直流电弧的物理特性和变化特征,提出直流电弧电压等效模拟方法;研究直流断路器电性能退化规律,采... 直流断路器是直流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可靠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以直流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分析直流断路器的结构形式,研究直流电弧的物理特性和变化特征,提出直流电弧电压等效模拟方法;研究直流断路器电性能退化规律,采用燃弧能量来表征其电性能退化,提出基于电弧侵蚀的直流断路器剩余电寿命预测方法;建立基于性能退化的直流断路器剩余电寿命模型,开展电寿命实验研究,进行退化量的正态分布检验,基于实验数据进行剩余电寿命预测;建立基于Monte-Carlo法的电性能退化仿真模型,进行直流断路器电流开断过程仿真分析,基于仿真数据进行剩余电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基于电弧电压等效模拟方法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为直流断路器的可靠性仿真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断路器 电弧电压 触头电磨损 电性能退化 剩余电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防护材料对气体电弧辐射温度场的影响特性研究
4
作者 琚泽立 张一博 +4 位作者 汤牧涵 侯喆 腾森 廖敏夫 段雄英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在城市电网中,电弧导致的电气灼烧伤害愈发频繁。聚酰亚胺作为电弧防护材料具有耐高温、高阻热性,是保护带电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装备,但目前对于聚酰亚胺电弧防护材料的阻热实际效果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建立了有聚酰亚胺材料影响下... 在城市电网中,电弧导致的电气灼烧伤害愈发频繁。聚酰亚胺作为电弧防护材料具有耐高温、高阻热性,是保护带电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装备,但目前对于聚酰亚胺电弧防护材料的阻热实际效果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建立了有聚酰亚胺材料影响下的气体电弧温度场仿真模型,得到了燃弧过程中聚酰亚胺对电弧辐射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在实验室搭建了气体电弧发生装置,改变电弧电流大小、电弧电极间距、铜量热计测量点距电弧中心点距离,通过铜量热计测量温升得到聚酰亚胺防护材料对气体电弧辐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对气体电弧的辐射温度场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其在不同的电弧辐射条件下均可以展现出良好的隔热性,证明了聚酰亚胺材料在带电作业环境中对气体电弧辐射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 温度场 有限元仿真 聚酰亚胺 防电弧织物 热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电弧对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达仁 唐井峰 鲍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9-763,共5页
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中电弧数目的增加会改变发动机的循环结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理论上分析了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中电弧数目的增加对发动机单位推力的影响,讨论了电弧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的发动机性能,定量给出了不... 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中电弧数目的增加会改变发动机的循环结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理论上分析了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中电弧数目的增加对发动机单位推力的影响,讨论了电弧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的发动机性能,定量给出了不同电弧数目下的发动机单位推力。结果表明,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的单位推力随着电弧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弧数目趋于无穷大时,发动机单位推力存在最大值;增加电弧数目所获得的发动机单位推力的增益随着电弧数目的增加而不断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D-ar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 多级电弧 性能分析 AJ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断路器电弧黑盒模型研究综述
6
作者 阎对丰 朱德军 +3 位作者 王纪儒 安珉昊 修士新 贾申利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共13页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对高压断路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基于电弧黑盒模型的开断性能评估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电弧黑盒模型的研究对深入了解电弧现象及其产生机理、优化高压断路器的结构设计、缩短其设计周期、降低高压断路器型...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对高压断路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基于电弧黑盒模型的开断性能评估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电弧黑盒模型的研究对深入了解电弧现象及其产生机理、优化高压断路器的结构设计、缩短其设计周期、降低高压断路器型式试验的成本、避免试验的盲目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回顾了电弧黑盒模型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电弧黑盒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条件;其次,针对电弧黑盒模型参数计算问题,总结了基于启发式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电弧黑盒模型在高压断路器开断性能评估方向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分析断口电容、短路电流直流分量、短路电流频率以及灭弧介质等因素对开断性能的影响,展示了电弧黑盒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的价值。最后,指出电弧黑盒模型目前所面临挑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黑盒电弧模型 参数辨识 开断性能 弧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D-Arc-Ramjet联合循环与AJAX间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鲍文 唐井峰 于达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61,共5页
为了提高冲压发动机在更高速度区内的性能,扩展发动机的运行速度范围,需要在并行于发动机的燃烧室处附加一套能量旁路系统。采用热力学方法针对两种带有能量旁路的冲压发动机分别在理想和实际情况下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理想... 为了提高冲压发动机在更高速度区内的性能,扩展发动机的运行速度范围,需要在并行于发动机的燃烧室处附加一套能量旁路系统。采用热力学方法针对两种带有能量旁路的冲压发动机分别在理想和实际情况下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AJAX的单位推力要高于MHD-Arc-Ramjet联合循环;考虑到后者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能量注入,其在单位推力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实际条件下在很宽的飞行Ma范围内MHD-Arc-Ramjet联合循环的单位推力要高于AJ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MHD—arc—Ramjet联合循环 MAX 性能比较 能量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靶材对激光触发真空开关导通过程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郭烘瑛 陈占清 +4 位作者 许春雨 柏昕澎 康爱亮 廖敏夫 雷志鹏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2,共8页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LTVS)内电弧的发展扩散决定了开关的触发时延、放电功率、高频开断能力等多个关键性能。文章基于可拆卸真空腔体建立试验平台,结合电弧图像,对LTVS内脉冲真空电弧扩散的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Ti+KCl混合材料对LTVS...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LTVS)内电弧的发展扩散决定了开关的触发时延、放电功率、高频开断能力等多个关键性能。文章基于可拆卸真空腔体建立试验平台,结合电弧图像,对LTVS内脉冲真空电弧扩散的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Ti+KCl混合材料对LTVS触发时延和电流开断能力的影响。结合电弧磁流体动力学(MHD)仿真,研究了燃弧期间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的发展过程和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激光加热触发材料使之蒸发并电离产生大量初始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建立起始放电通道,使LTVS快速触发。受电弧热烧蚀作用,燃弧阶段触发材料仍是强等离子体源,影响真空电弧扩散和间隙的放电过程。此外,触发材料在电弧熄灭阶段受热释出的材料微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TVS的电流开断能力。建议根据LTVS的实际应用需求合理设计其触发材料,以改善相关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 触发材料 开关性能 电弧图像 MH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lN/TiAlN多层刀具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任俊泽 苏峰华 +1 位作者 李助军 刘怡飞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8,共13页
现代金属切削加工正向着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对刀具的性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利用表面技术对刀具表面进行改性,是提高刀具性能和寿命的有效途径。使用多弧离子镀膜技术在YG6硬质合金以及三刃立铣刀表面制备了Cr Al N/CrN/Cr... 现代金属切削加工正向着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对刀具的性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利用表面技术对刀具表面进行改性,是提高刀具性能和寿命的有效途径。使用多弧离子镀膜技术在YG6硬质合金以及三刃立铣刀表面制备了Cr Al N/CrN/Cr、TiAlN/CrN/Cr、Cr Al N/TiAlN/CrN/Cr三组涂层,并对三种涂层的制备技术、微观结构与性能差异、及耐磨与切削寿命提高机制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三种涂层均为面心立方结构,其中TiAlN涂层表现出(200)晶面择优取向,而CrAlN和Cr Al N/TiAlN涂层则表现出(111)面的择优取向。使用显微硬度计和划痕仪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r Al N/TiAlN多层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膜基结合力分别为2651 HV和59.2 N,显著高于TiAlN和CrAlN涂层。采用高温摩擦试验机评价了三种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Cr Al N/TiAlN多涂层的摩擦性能优于TiAlN涂层和CrAlN涂层,室温下其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603和2.92×10^(-6)mm^(3)(N·m)^(-1)。当温度增加到400℃时,Cr Al N/TiAlN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进一步降低为0.467,磨损率增加至1.31×10^(-5)mm^(3)(N·m)^(-1)。铣削试验结果显示,TiAlN涂层刀具、CrAlN涂层刀具和Cr Al N/TiAlN涂层刀具的铣削寿命相对于无涂层刀具分别提升了80%、140%和200%,被加工样件的表面粗糙度分别降低至462 nm、415 nm和402 nm。研究结果表明Cr Al N/TiAlN涂层在现代切削加工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刀具涂层 多层涂层 CrAlN/TiAlN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电弧故障下油箱结构失效及改进加强研究综述
10
作者 汪可 李金忠 +4 位作者 罗亮 李嘉熙 袁新建 袁媛 蔡洪能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79-3392,共14页
油浸式变压器是电网的核心枢纽设备,若变压器油箱结构强度存在不足,易在内部极端故障条件下发生结构失效,并导致严重爆燃事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变压器的防爆性能进行精准评估,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手... 油浸式变压器是电网的核心枢纽设备,若变压器油箱结构强度存在不足,易在内部极端故障条件下发生结构失效,并导致严重爆燃事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变压器的防爆性能进行精准评估,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其防爆能力,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变压器油箱结构失效过程作为防爆研究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油箱结构失效机理及优化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此系统综述了变压器油箱关键结构失效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变压器油箱在电弧故障冲击下的载荷特性,根据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与失效模式,分析了焊接、螺纹连接及油箱本体结构的失效模式,提出包含提高焊接接头质量、新型“缓冲-泄放”一体化螺纹连接结构、新型母材材料优化应用等防爆设计理念,对上述结构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成果为变压器防爆设计与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高能电弧故障 结构失效 冲击载荷 防爆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井峰 鲍文 于达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470,共6页
以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为对象开展性能分析,探讨了能量旁路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相对于传统冲压发动机的单位推力差异。结果表明:电子束电离消耗的能量,能量旁路比例,电弧注入... 以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为对象开展性能分析,探讨了能量旁路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相对于传统冲压发动机的单位推力差异。结果表明:电子束电离消耗的能量,能量旁路比例,电弧注入过程的最高温度以及进气道的压缩程度是能量旁路系统中影响发动机单位推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参数的取值范围内合理取值,并兼顾材料和技术实现等约束,性能分析表明:在来流速度2800-4000m/s范围内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相对传统冲压发动机具有明显的单位推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能量旁路系统 MHD-arc-Scramjet联合循环发动机+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边量对304不锈钢氩弧焊端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钟世裕 邓宇 +4 位作者 李远波 张国庆 刘行 欧阳育光 钟先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0,共7页
采用钨极氩弧焊工艺焊接0.6 mm厚304不锈钢薄板,研究错边量对端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在无错边状态下获得较好的焊接参数,采用该焊接参数对不同错边量的接头进行焊接。对焊接接头的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接头显微硬度、力学... 采用钨极氩弧焊工艺焊接0.6 mm厚304不锈钢薄板,研究错边量对端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在无错边状态下获得较好的焊接参数,采用该焊接参数对不同错边量的接头进行焊接。对焊接接头的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接头显微硬度、力学性能、断口形貌以及金相组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28 A、焊接速度5.3 mm/s、钨极距离2 mm条件下,当错边量小于等于1.5 mm时,焊缝的表面成形良好。接头强度低于母材,主要是在靠近熔合线附近的焊缝处断裂,不同错边量接头的拉断力在4.06~4.17 kN,约是母材拉断力5.17 kN的80%,错边对接头强度影响不明显;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硬度均高于母材;错边量对金相组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极氩弧焊 304不锈钢 端接接头 错边量 焊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流量对四面体含氢非晶碳薄膜结构、机械特性和大气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历健 郝宏 +5 位作者 周志勇 汪科良 郑玉刚 赵蒙 周晖 张凯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4-41,共8页
采用脉冲激光诱导阴极真空电弧(PLICVA)技术在乙炔气氛中制备四面体含氢非晶碳(ta-C:H)薄膜,通过调控乙炔流量(0~40 sccm)研究其对薄膜微观结构、机械特性及大气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炔流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大颗粒密度显著... 采用脉冲激光诱导阴极真空电弧(PLICVA)技术在乙炔气氛中制备四面体含氢非晶碳(ta-C:H)薄膜,通过调控乙炔流量(0~40 sccm)研究其对薄膜微观结构、机械特性及大气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炔流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大颗粒密度显著降低,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薄膜中sp^(3)C杂化键含量呈梯度递减趋势;纳米硬度从不含乙炔的ta-C薄膜的57.95 GPa下降至乙炔流量40 sccm下沉积的ta-C:H薄膜的44.71 GPa。随着乙炔流量的增加,膜基结合强度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薄膜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损率逐渐升高。5 N载荷下,不含乙炔的ta-C薄膜表现出0.156的摩擦系数和3.22×10^(-16)m^(3)·N^(-1)·m^(-1)的低磨损率;乙炔流量40 sccm下沉积的ta-C:H薄膜的摩擦系数降至0.128,但磨损率升至7.92×10^(-16)m^(3)·N^(-1)·m^(-1)。机理分析表明,引入氢后薄膜表面悬键钝化作用增强,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形成转移膜,滑行界面石墨化产生协同润滑作用,使摩擦系数逐渐减小。本工作可为优化ta-C:H薄膜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含氢非晶碳(ta-C:H) 脉冲激光诱导阴极真空电弧(PLICVA) 乙炔流量 微观结构 机械特性 大气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刘双耀 王伟 +3 位作者 王瑞权 程文锋 陈罡 王伟春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6-779,共14页
在设备轻量化与设备高端化并进的背景下,镁合金作为轻质合金,其年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因具有高沉积速率、加工灵活性等特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成为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国内外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在设备轻量化与设备高端化并进的背景下,镁合金作为轻质合金,其年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因具有高沉积速率、加工灵活性等特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成为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国内外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首先,对镁及其合金的特性进行了总结(其具有轻质、高比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镁合金在交通、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次,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WAAM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成型质量、微观组织性能、耐腐蚀性能、常见缺陷(如气孔、热裂纹、残余应力较大)的成因,以及针对这些制造技术缺陷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进一步研究与改进的方向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核心领域:一是优化制造过程中的热积累和冷却速率;二是创新镁合金焊丝的成分设计;三是对制造完成后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镁合金特性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成型质量 微观组织性能 耐腐蚀性能 制造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果树冠层卷吸效应的窄弧扇形防漂移喷嘴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毅轩 赵耀辉 汪星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针对植保无人机对果树冠层喷洒易产生的药液漂移问题,结合植保无人机对果树喷洒时产生的卷吸效应和扇形喷嘴雾化原理,设计了一种窄弧扇形喷嘴结构,并通过对不同冠层压力损失系数下的喷洒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最佳防漂移的窄弧扇形喷嘴... 针对植保无人机对果树冠层喷洒易产生的药液漂移问题,结合植保无人机对果树喷洒时产生的卷吸效应和扇形喷嘴雾化原理,设计了一种窄弧扇形喷嘴结构,并通过对不同冠层压力损失系数下的喷洒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最佳防漂移的窄弧扇形喷嘴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喷嘴内径增大,液膜与液带结构趋于稳定,液滴分布均匀,沉积率呈先降后升趋势;冠层压力损失系数降低,粒径频谱宽度减小,但沉积率总体提高;对较厚冠层果树植保时,选择内径1.3 mm、狭缝宽度0.15 mm的喷嘴,防漂移性能较好;对较薄冠层果树植保时,选择内径1.03 mm、狭缝宽度0.2 mm的喷嘴,防漂移性能较好;采用窄弧扇形喷嘴的液滴频谱宽度>0.7,沉积率>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窄弧扇形喷嘴 卷吸效应 防漂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微弧氧化复合碳纳米管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郝国栋 陈欣欣 +5 位作者 董宇彪 田雪 张涵 郭昊炎 秦树森 杜永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8-85,共8页
目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与碳纳米管复合改性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系统研究它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原位制备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多孔膜层,将碳纳米管复合于二氧化钛表面,形成复合电极。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 目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与碳纳米管复合改性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系统研究它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原位制备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多孔膜层,将碳纳米管复合于二氧化钛表面,形成复合电极。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结合恒流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系统分析电极材料的储能性能、氧化还原反应特性及界面电荷传输动力学。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通过微弧氧化制备的TiO_(2)膜层呈多孔结构,孔径为2~50μm,在复合碳纳米管后,其表面形成了纳米纤维交织的导电网络。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电极在电流密度100 mA/g下,第2圈的比容量达到339.26 mA·h/g,在15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74.3%,显著优于未复合的负极(其容量保持率为45.2%)。倍率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10 C倍率下复合负极仍保持着251.92 mA·h/g的比容量,是0.5 C时初始容量的74.3%。结论碳纳米管与二氧化钛多孔骨架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升电极的电子导电性,抑制体积的膨胀,并通过多级孔道优化了Li+传输动力学。该研究为负极-集流体一体化电极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需进一步优化碳纳米管分布均匀性,以提升长期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锂离子电池负极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微弧氧化多孔TiO_(2)电池负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董宇彪 陈欣欣 +2 位作者 杜永欣 田雪 郝国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7-55,共9页
目的采用传统的微弧氧化技术和原创的双极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钛箔表面原位生长锐钛矿相TiO_(2)基复合膜层,比较2种技术所生成的膜层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XRD、Raman及SEM分析膜层的物相组成、化学结构及表面形... 目的采用传统的微弧氧化技术和原创的双极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钛箔表面原位生长锐钛矿相TiO_(2)基复合膜层,比较2种技术所生成的膜层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XRD、Raman及SEM分析膜层的物相组成、化学结构及表面形貌。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孔隙率、分析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计算锂离子扩散系数,系统评估其电化学性能。结果双极微弧氧化制备的TiO_(2)膜层以锐钛矿相为主,呈多孔结构,孔隙率为11.4%,显著优于传统微弧氧化膜层(7.9%)。电化学测试表明,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经2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192.78 mAh/g(容量保持率>95%),较传统材料(176.48 mAh/g)提升9.2%;锂离子扩散系数提高至1.26×10^(-14)cm^(2)/s(传统工艺为9.41×10^(-15)cm^(2)/s);倍率电流密度测试中,容量恢复率达99%。此外,首圈库仑效率为64.5%,后续循环均趋近100%,表明高度可逆的锂离子嵌入/脱出行为。结论双极微弧氧化技术通过优化电极微观结构与动力学性能,显著提升了TiO_(2)负极的综合性能。该工艺无需高温后处理,具有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为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微弧氧化 负极材料 二氧化钛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椭圆弧板式透空堤消浪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曹裕德 武雅洁 +2 位作者 王楠 周家宁 梅灿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4-712,共9页
本文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构建了波浪与新型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利用理论解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椭圆弧板式与双椭圆弧板式两种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结构,根据不同波高、周期和潜... 本文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构建了波浪与新型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并利用理论解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椭圆弧板式与双椭圆弧板式两种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结构,根据不同波高、周期和潜深共设计90种工况,分析了双平板式、平椭圆弧板式和双椭圆弧板式三种透空式结构的消浪性能。从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和能耗系数三方面综合考虑,发现在大多数工况下,平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的消浪透射波能低而反射波能高,双椭圆弧板式透空堤的透射波能高而反射波能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结构均设置在静水面以上时,平椭圆弧板式透空堤与双平板式和双椭圆弧板式相比具有更高的消浪性能。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水域的水动力条件,选择露出水面适当高度的平椭圆弧板式透空堤。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既需要有消浪功能、又要求透水性的防波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椭圆弧板式 消浪性能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电弧服性能测试方法的分析
19
作者 穆奎 马艳柳 唐孔科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68,78,共5页
GB 8965.4—2022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防电弧服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比了国内外与电弧防护性能相关的单位面积质量、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要求,分析不同测试方法的差异性,研究单位面积质量和阻燃性能与电弧防护性能... GB 8965.4—2022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防电弧服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比了国内外与电弧防护性能相关的单位面积质量、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要求,分析不同测试方法的差异性,研究单位面积质量和阻燃性能与电弧防护性能的相关性,为标准贯彻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给防电弧产品的使用者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防护性能 单位面积质量 阻燃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1)及以上速度下高速铁路弓网接触力及燃弧分析
20
作者 王同军 韩通新 +1 位作者 孔龙飞 宋诗扬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研究既有设计标准下350 km·h^(-1)速度等级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1)及以上速度运行时的弓网受流性能,基于有限元方法并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算法建立车-弓-气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对比不可压缩流场与可压... 为研究既有设计标准下350 km·h^(-1)速度等级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1)及以上速度运行时的弓网受流性能,基于有限元方法并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算法建立车-弓-气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对比不可压缩流场与可压缩流场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弓网接触力时域变化趋势、频域分布特征;结合特定区段高速弓网接触力及燃弧率、燃弧次数和最大燃弧时间的试验实测数据,分析接触力波动与燃弧率增长趋势的关系,从而提出减小接触力波动和燃弧产生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既有350 km·h^(-1)速度等级接触网系统可满足动车组400 km·h^(-1)速度时正常运行;高速时,可压缩流场下仿真结果更符合实际;较350 km·h^(-1)速度,420km·h^(-1)速度时弓网平均接触力增幅约为23%,弓网接触力标准差增加约103%,方差增加约312%,20 Hz以上高频成分增加约3%~8%,且弓网接触力方差与实测燃弧率增长趋势一致,说明高速下弓网接触力的波动是燃弧现象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降低400 km·h^(-1)及以上速度下弓网接触力波动,应研制更高速受电弓、采用智能化受电弓主动控制技术及优化接触网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弓网受流性能 可压缩流场 弓网接触力 燃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