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所教有所不教: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与施教原则探析
1
作者 龙语兮 刘妍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2,共8页
我国的教师教育者群体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构成,他们被赋予了教育系统变革者、教师教育研究者、教师教育知识与文化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教学过程示范者等五类角色期望。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在纵... 我国的教师教育者群体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构成,他们被赋予了教育系统变革者、教师教育研究者、教师教育知识与文化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教学过程示范者等五类角色期望。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在纵向上由“教”的知识、教“教”的知识和教“学教”的知识构成,这一知识结构既在知识质疑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规范性张力和知识合法性张力,又在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及“有限可教性”中提出了相应的教师教育者施教要求:即遵循教育教学的节制性原则,教师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原则,讲授性施教、示范性施教与反思性实践引导的协同性原则,以达到“有所教有所不教”的动态平衡,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高质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知识结构 施教原则 实践性知识 默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主要成就与当代反思
2
作者 肖菊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2-50,共9页
20世纪以来,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恢复重建阶段、开放繁荣阶段、变革创新阶段与自主构建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教学论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教学论学科体系... 20世纪以来,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恢复重建阶段、开放繁荣阶段、变革创新阶段与自主构建阶段,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教学论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教学论学科体系逐渐完善且教学论教材体系逐步完整。新时代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其与“三大体系”、国外教学论和传统教学文化的关系:一是坚持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坚持以“三大知识体系”建设助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二是处理好引进模仿和自主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中国立场,以解决中国教学问题为导向;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教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增强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自主性地位,强化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自信,形成体现传统教学文化和中国特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学论 自主知识体系 教学论学科体系 教学论教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设计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林静 陈梦凡 +2 位作者 高喻 徐静 刘清堂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0,共8页
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调节学习支持是协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依赖于教师根据经验提供个性化调节学习支持费时费力,难以推广。文章以调节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了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模型,并进一步设计... 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调节学习支持是协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依赖于教师根据经验提供个性化调节学习支持费时费力,难以推广。文章以调节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了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模型,并进一步设计了支架式调节和反馈式调节两种不同类型的代理调节策略。为了验证智能教学代理模型的有效性,文章以某师范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对象,研发了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教学代理能够促进和提升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具体来说,支架反馈式代理能够促进建构更多数量的话语,使学习者的协作话语分布更为均衡和稳定,并产生更为丰富的协作行为转换模式。但支架式代理对协作话语的数量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行为模式的丰富性上也略低于支架反馈式代理。研究结论对于智能教学代理系统的研发和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学代理 调节学习 支架式调节 反馈式调节 协同知识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中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线上实习总结的认知网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玉屏 武晓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0,203,共13页
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未来的教学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潜力。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20名职前中文教师的实习总结进行编码并构建认知网络模型,以探究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轨迹及特征,发现:职前中文教师在实习中,教学法... 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未来的教学胜任力和专业发展潜力。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20名职前中文教师的实习总结进行编码并构建认知网络模型,以探究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轨迹及特征,发现:职前中文教师在实习中,教学法相关知识发展突出,学科内容知识有所拓展,技术知识发展不足;实习各阶段的知识呈现渐进式发展特征。比较不同专业背景组和有无教学经验组的认知网络结构发现,不同组别职前中文教师在知识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专业组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发展,跨专业组在技术知识整合上更有优势;有教学经验组比无经验组掌握了更多复合知识。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发展期的职前教师培养,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引入TPACK理论,变革职前中文教师培养理念;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奠定TPACK发展基础;加强实习实践,促进职前中文教师TPACK知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中文教师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实习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场馆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分析框架构建与实证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裴新宁 看召草 胡若楠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72,共11页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非正式科学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而场馆科学教师作为这一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教学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场馆科学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当前,他们被赋予了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更加凸显了提升其专业...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非正式科学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而场馆科学教师作为这一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教学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场馆科学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当前,他们被赋予了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更加凸显了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必要性。为探究场馆科学教师是否能够胜任这一专业角色,本研究以学科教学知识框架为基础,结合情境学习理论,提出了场馆科学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分析框架,并设计调查问卷,对我国487名场馆科学教师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场馆科学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专业背景多元,但接受过科学教育或科学传播专业训练的人员比例较低;在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学互动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薄弱环节;在职业发展方面,培训方向和路径亟待明确。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加快推进场馆科学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馆科学教师 非正式科学教育 专业实践能力 场馆中特定科学教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共同体逻辑——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五虎将”的学术实践研究
6
作者 余清臣 班建武 周作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1,共19页
在全力建设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今天,回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五虎将”的学术探索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五虎将”的教育学探索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新春天”时期。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 在全力建设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今天,回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五虎将”的学术探索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五虎将”的教育学探索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新春天”时期。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奠基与积累、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等,都是“五虎将”教育学探索的重要背景因素。“五虎将”分别侧重从教育哲学、教学原理、现代教育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社会学等主题领域开展富有学术个性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但同时他们也共享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科学探索教育现代化规律的目标追求和推动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担当。“五虎将”的教育学探索经历为今天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基于学术共同体的行动逻辑。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亟需通过中国教育学的新时代理想信念引领全国教育学者发挥出富有学术个性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五虎将” 学术个性 学术共同体 北京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师权益的自主人工智能应用——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 被引量:34
7
作者 苗逢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6,共13页
本文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人工智能在逐步以拟人智能体的技术形态助推“教师、学生和人工智能”三角教学互动关系的构建,并在人机互动中挑战教师的能动性,这凸显了教师理解和秉承以人为本的人工... 本文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人工智能在逐步以拟人智能体的技术形态助推“教师、学生和人工智能”三角教学互动关系的构建,并在人机互动中挑战教师的能动性,这凸显了教师理解和秉承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观念的必要性。目前通用的猎取性挖掘人类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智能技术生产关系范式加速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裂变及对智能时代社会关系的冲击和重构,人工智能伦理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责任已成为教师的必学领域。作为当今社会无所不在的一类基础性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在颠覆生产流程、社会实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技术变革潜力已经彰显,教师理解人工智能基本工作原理、批判性评判其教学育人的适用性并探索人工智能支持教学和专业发展有效方式等方面的能力发展需求日益迫切。鉴于此,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应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权益的自主应用为宗旨,从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人工智能与教学法整合、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层面界定教师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以获取、深化、创造等能力水平为基准规划培训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协助教师提升负责任地、有效和创新地应用人工智能所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人工智能能力 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三角教学关系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观念 人工智能伦理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人工智能与教学法整合 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领域知识图谱研究新趋向:学科教学图谱 被引量:44
8
作者 周东岱 董晓晓 顾恒年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120,共8页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构建面向不同层次教育的知识图谱是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当前教育领域知识图谱研究关注视角单一、难以全面刻画教学系统内在逻辑的困境,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基于教与学过程中的逻辑转化...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构建面向不同层次教育的知识图谱是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当前教育领域知识图谱研究关注视角单一、难以全面刻画教学系统内在逻辑的困境,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基于教与学过程中的逻辑转化提出了学科教学图谱的概念,解析了其深层内涵,建构了学科知识、学科学习活动、学生学科认知发展三视图融合的结构模型。文章阐释了学科教学图谱“冷启动—热启动”双阶段构建与演化过程,并给出了实践案例,以期为教育领域知识图谱创新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教育领域知识图谱 学科教学图谱 教学逻辑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教学生会教: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的问题反思及实践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尚力沛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93,共10页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体育教师教育者未充分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其教学示范性的缺失影响师范生PCK的形成,核心课程教学未能“活化”PCK,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与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缺乏深度关联,体育师范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的能力不足。提出实践对策:体育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应基于前沿理论与实践提升示范性;术科教学应基于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理论课程教学联系体育教学实践“活化”体育师范生PCK;创设教学情境,以数字化赋能体育师范教育;深度把控教育实习质量,优化实践课程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体育教育 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内涵演进与测评工具发展研究
10
作者 李佳璐 刘丽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分,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外一般教学法知识内涵的演变分为静态成分发展时期和动态成分作用时期,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涵盖情境测评、口头报告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自评问卷... 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分,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外一般教学法知识内涵的演变分为静态成分发展时期和动态成分作用时期,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工具的发展涵盖情境测评、口头报告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自评问卷及他评问卷、基于拉什模型(Rasch Models)构建的测评工具、纸笔测评试题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为本土化教师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提供了有益启发:结合多重方式开展测评是深化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研究的有效手段,开发情境化测评工具是增强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实用性的可靠保障,进行跟踪式纵向性研究是丰富一般教学法知识测评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教学法知识 测评工具 教师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显现与整体跃进——兼评刘庆昌教授《人类教育认识论纲》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沛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的、近乎平均值的那部分知识变迁的轨迹与规律,揭示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有利于实现教育学知识的整体跃进。刘庆昌教授的《人类教育知识论纲》一书为教育认识论研究做了正确的示范,它以人类的名义对集体教育知识进行了确证,横向上构成了个别教育学思想过程与时代学说之间的环链,纵向上解决了人类教育认识的新旧范畴和思想存续变革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知识 教育认识论 《人类教育认识论纲》 人类教育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好情境判断测验助力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
12
作者 郭人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布,为我国新时代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教师评价存在着三个主要困境,一是过分强调结果评价;二是评价结果会因评价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三是师德的考核评价方法还是以自评或... 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布,为我国新时代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教师评价存在着三个主要困境,一是过分强调结果评价;二是评价结果会因评价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三是师德的考核评价方法还是以自评或他评为主,其结果准确性还有待商榷。为了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应引入情境判断测验。情境判断测验是一种基于行为样本的情境模拟测评方法。测验题目来自实践工作中的关键事件或典型情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等特征。在教师评价中,情境判断测验可用于测量以往难以通过纸笔测验考察的师德、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等内容,且具有良好的测验质量。在教师评价改革中,情境判断测验可以提供良好的测评技术载体,能有效服务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改革目标,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情境判断测验的局限性,应多种测评方法互为补充,构建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总体方案 情境判断测验 教师评价 师德 教学能力 学科教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马云鹏 赵冬臣 +2 位作者 韩继伟 宋祥 赵晓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4,共8页
通过问卷测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初中教师和临近毕业的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PCK现状,结果显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表现均不理想,大部分知识低于及格水平;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状... 通过问卷测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初中教师和临近毕业的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PCK现状,结果显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表现均不理想,大部分知识低于及格水平;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各类专业知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就全部专业知识来看,部属院校优于省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优于省属一般院校的特征明显。笔者对调查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知识 P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及其教学工程化——以数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33
14
作者 徐章韬 汪晓勤 梅全雄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9,42,共5页
生物发生律认为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短暂而迅速的重演.迁移到教学领域,这条法则意味着个体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人类知识的发生过程.有效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追溯正在学习的主题在历史中演变的主要步骤.围绕这条法则,人们展开了经验的论述、... 生物发生律认为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短暂而迅速的重演.迁移到教学领域,这条法则意味着个体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人类知识的发生过程.有效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追溯正在学习的主题在历史中演变的主要步骤.围绕这条法则,人们展开了经验的论述、实证的检验、理论的探讨.这条法则为用教育取向的数学史发展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教育取向的数学史为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的教学工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生律 历史发生原理 教师教育 教学工程化 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5
15
作者 汤杰英 周兢 韩春红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2,共6页
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研究者可谓莫衷一是。研究者从"教学性"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将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厘清为三大类: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然后,对教师知识如何向这三类知识转化做了... 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研究者可谓莫衷一是。研究者从"教学性"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将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厘清为三大类: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然后,对教师知识如何向这三类知识转化做了分析。最后,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 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柴娇 郑风家 +1 位作者 李林鹏 陆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前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比较重视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方面发展,而相对忽视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以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对一般教学法、体育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逻辑... 目前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比较重视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方面发展,而相对忽视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以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对一般教学法、体育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是体育教学论规律性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了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过程中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研究表明,体育学科教学知识是指特定情境下某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体经验特征。提出通过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增设学科教学知识课程、整合师资力量、改变教育实习模式、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等措施,对体育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知识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专业化 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知识工程化:一个理论见之于实践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志厚 王嘉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38,共4页
教学知识是教师关于课程、教学及其实施方略的学问。每个教师都会具有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教学知识。当一名教师拥有满足其工作所需的教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时,才可以说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而这种发展高低有赖于教师教学知识工... 教学知识是教师关于课程、教学及其实施方略的学问。每个教师都会具有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教学知识。当一名教师拥有满足其工作所需的教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时,才可以说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而这种发展高低有赖于教师教学知识工程化的程度。教学知识工程化的实质是教学知识的应用和可操作化,它是形式化和结构化的教学知识在特定情境产生其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和实践力。教学知识工程化是教学论超越单纯的理论形态走向实践应用的桥梁,是教学理论实践化和教学实践理论化的中介,是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知识 教学知识管理 教学知识工程化 知识生态学 工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 被引量:102
18
作者 冯茁 曲铁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8-63,共6页
从知识论的角度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教学的知识基础出发,分析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学科教学认知概念的来源、内涵及特征。通过对学科教学认知模型的解析,从动态的学科教学认知的视角,对我国... 从知识论的角度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教学的知识基础出发,分析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学科教学认知概念的来源、内涵及特征。通过对学科教学认知模型的解析,从动态的学科教学认知的视角,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取向进行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认知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基本条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素敏 纪德奎 成莉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7,共8页
知识的意义建构强调师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深刻与独特理解,追求知识掌握和新知识生成的双重目标,具体表现为知识的表层意义建构和深层意义建构两个层次。它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得的协商性、知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性、互动与协商的多重性、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强调师生对知识间联系的深刻与独特理解,追求知识掌握和新知识生成的双重目标,具体表现为知识的表层意义建构和深层意义建构两个层次。它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得的协商性、知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性、互动与协商的多重性、学习共同体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等教育学意义。创建互动型学习课堂环境、坚持知识的客观性基础、主体成为变化的参与者、发挥语言的"对话"中介功能,是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层次 教育学意义 基本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 被引量:125
20
作者 黄毅英 许世红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教学内容知识的提出是近年来师范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克服目前师范教育中的两种倾向:侧重于一般教学法的培训和侧重于纯粹学科内容的培训.数学教师开展常规教学应具备的知识有: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有... 教学内容知识的提出是近年来师范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克服目前师范教育中的两种倾向:侧重于一般教学法的培训和侧重于纯粹学科内容的培训.数学教师开展常规教学应具备的知识有: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常见的教学内容知识培训切入点有:数学知识结构的解读、引入数学史、学与教过程中常见的疑点.在职优秀教师的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特征有:数学教学法知识灵活,数学内容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知识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知识 数学教育 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