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内源激发子调控的胞内转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思博 钱虹萍 +3 位作者 徐昌文 王笑 林金星 崔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7,共11页
内源激发子是植物在感知到病原菌侵染或机械损伤时所释放的内源性信号分子。这些激发子一旦产生,能够被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触发并放大免疫应答反应(如pattern-triggered immu... 内源激发子是植物在感知到病原菌侵染或机械损伤时所释放的内源性信号分子。这些激发子一旦产生,能够被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触发并放大免疫应答反应(如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内源激发子能够借助磷酸化、泛素化等蛋白修饰方式,对PRRs蛋白的胞吞作用进行调控,调节PRRs在胞内的循环或降解过程,进而影响免疫信号的传导。这些过程不但参与植物针对病原体的防御,而且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的调节相关。本文对植物内源激发子及其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概述,详细探讨了内源激发子对PRRs胞内转运的调控,并深入分析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性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理解植物抗病反应的分子和细胞学机理提供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源激发子 模式识别受体(prrs) 胞内转运 植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识别受体在中耳炎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荧荧 刘洋 +2 位作者 郑体花 张肖林 赵洪春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中耳炎(otitis media,OM)有着高流行率和高发病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医疗负担。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中耳内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细胞上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对入侵病原体上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中耳炎(otitis media,OM)有着高流行率和高发病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医疗负担。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中耳内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细胞上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对入侵病原体上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做出反应而激活免疫反应。文章针对PRRs在O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回顾并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OM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模式识别受体 先天性免疫反应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刁一芮 丁奇 史渊源(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3,共7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继发于肺内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过程,它由肺泡损伤导致并形成炎症性非心源性的肺水肿。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PRRs可以启动炎症信号级联反应,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本综述对...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继发于肺内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过程,它由肺泡损伤导致并形成炎症性非心源性的肺水肿。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PRRs可以启动炎症信号级联反应,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本综述对PRRs所包括的跨膜受体TLRs、胞质受体RLRs和NLRs以及下游炎症通路NF-κB、IRF、MAPK、NETs、RAGE和Nrf2信号通路及自噬进行总结,以阐述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模式识别受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PRR免疫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叶红 王玉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共15页
植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过程中进化出大量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刺激,进而引发受体依赖的免疫反应。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并激活基础免疫,从而使植物获得相应的耐受性... 植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过程中进化出大量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刺激,进而引发受体依赖的免疫反应。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并激活基础免疫,从而使植物获得相应的耐受性。目前,借助于高效的研究手段,研究者在PRR介导的植物抗病及环境胁迫耐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在植物PRR种类和结构、配体识别和结合机制、PRR介导的先天性免疫特征和机理以及新PRR受体的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关注近年来植物PRR受体在赋予植物对盐胁迫抗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互作的免疫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优良抗病和抗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类受体激酶 类受体蛋白 受体识别 先天免疫 非生物胁迫 盐胁迫 受体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感染诱导的固有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平忠 杜虹 姜泓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汉坦病毒(现称正汉坦病毒)是一类人畜共患病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对于自然宿主动物,汉坦病毒呈持续无症状感染。当病毒由自然宿主传播给人时,引起两种临床综合征,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HCPS)。迄今,它们... 汉坦病毒(现称正汉坦病毒)是一类人畜共患病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对于自然宿主动物,汉坦病毒呈持续无症状感染。当病毒由自然宿主传播给人时,引起两种临床综合征,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HCPS)。迄今,它们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汉坦病毒体外感染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但患者却出现严重的血管渗漏,故认为免疫介导(包括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的病理反应可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固有免疫(也称天然免疫)是防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由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执行,前者如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后者如模式识别受体、干扰素和抗病毒蛋白等,它们在汉坦病毒免疫致病及抗感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宿主固有免疫系统在抵抗病毒侵袭的同时,病毒也在逃避或妨碍免疫系统的功能,如干扰素产生减少或延迟、形成应激颗粒、诱导凋亡或自噬、破坏抗病毒信号转导等。因此,探讨汉坦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汉坦病毒及其相关疾病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必将为阐明汉坦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研发特效治疗药物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固有免疫 中性粒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 干扰素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几种分子模式及途径 被引量:13
6
作者 景志忠 何小兵 +3 位作者 房永祥 陈国华 曾爽 贾怀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近些年机体病原相关模式受体及其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天性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作者通过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 近些年机体病原相关模式受体及其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天性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作者通过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DAI(DNA-dependent activator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DAI)等模式识别分子的细胞定位、分子结构及其识别病毒核酸途径的介绍,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宿主机体如何全方位识别和消除入侵病毒的分子免疫防御途径,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 病毒核酸 先天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德成 佘敏 +4 位作者 佘锐萍 孙泉 王英华 李文贵 刘利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 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来启动免疫反应。已发现TLRs在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肿瘤等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关TLRs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对机体免疫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和Toll样受体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志刚 叶斌 +5 位作者 童夏生 亢晓冬 叶辉 王恩智 陈豪 陈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OD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性粒细胞(NEU)TLR1的表达。结果:哮喘组(0.148±0.009,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157±0.006,OD值)(P<0.05);布地奈德组(0.149±0.008,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分别与哮喘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为74.07±6.26和78.54±4.65,OD值)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84.37±4.96,OD值)(分别为P<0.01、P<0.05);布地奈德组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1与NOD2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2 6,r=0.780,P<0.01)。结论:哮喘大鼠NOD2和TLR1的表达水平下降,布地奈德可能对NOD2和TLR1的上调作用较弱,模式识别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毛癣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英 陈剑 +5 位作者 万苗坚 赖维 郑跃 李美荣 陈荣章 李晓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红色毛癣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红色毛癣菌的免疫应答及其机制。方法红色毛癣菌孢子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共... 目的研究红色毛癣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红色毛癣菌的免疫应答及其机制。方法红色毛癣菌孢子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共培养后HaCaT细胞TLR-2,TLR-4,Dectin-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共培养后不同时间段HaCaT细胞TLR-2,TLR-4及Dectin-1平均荧光强度;采用蛋白芯片抗体阵列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36种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急性时相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6 h后,TLR-2,TLR-4,Dectin-1mRNA表达上调;共培养量明24显h增后加TL。R结-2,论T L人R角-4,质D形ec成tin细-1胞平对均红荧色光毛强癣度菌增的高免,细疫胞识因别子和I应L-答8,,I在-30一9,定IF程N-度γ,上IL可-6通,IL过-1上3调在红Ha色Ca毛T癣细菌胞刺中激模后式分识泌别受体TLR-2,TLR-4及Dectin-1后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HaCaT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受体结构、功能、表达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小玲 曾令兵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甘露糖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和内吞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在维持内稳态、识别病原、诱导细胞因子、抗原递呈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甘露糖受体靶向药物与分子疫苗的研究不断深入,显... 甘露糖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和内吞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在维持内稳态、识别病原、诱导细胞因子、抗原递呈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甘露糖受体靶向药物与分子疫苗的研究不断深入,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斑马鱼(Danio rerio)、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基因组中都预测有甘露糖受体基因。笔者首次克隆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甘露糖受体基因全长序列(JQ345719)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甘露糖受体基因部分序列(JX391027)。开展鱼类甘露糖受体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养殖鱼类生理机能与抗感染免疫机制,开发鱼类甘露糖受体靶向新药和分子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甘露糖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益生菌对其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段杰林 杨冠 +5 位作者 尹杰 何邵平 王磊 黄兴国 张彬 李铁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5,共10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广泛的分布于胃肠道黏膜中,在维持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免疫激活与耐受的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益生菌对肠道DC的数量、成熟度、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相...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广泛的分布于胃肠道黏膜中,在维持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免疫激活与耐受的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益生菌对肠道DC的数量、成熟度、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树突状细胞 肠道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LPS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宁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50-1655,共6页
Sepsis i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r their 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 Gram negative b... Sepsis i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r their 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has a pivotal role in inducing Gram negative sepsis.Macrophag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Specific recognition of LPS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he defense system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in initial steps for cellular recognition of LPS and consequence initiation of LPS responses.In the past few years,intense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PRR and their recognition mechanism has been achieved.In this review,we attempt to expound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of macrophage PRRs for LPS recognition and thei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脂多糖类 模式识别受休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敏 李俊杰 +1 位作者 李霄 岳树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KCs)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 ng/ml脂多糖(LPS)作用原代培养的KCs 12 h后,加入丹参提取物及分离纯化的丹参化学成分——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酮、丹参醇A、丹参酮I、异丹参酮I、丹参新醌... 目的探讨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KCs)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 ng/ml脂多糖(LPS)作用原代培养的KCs 12 h后,加入丹参提取物及分离纯化的丹参化学成分——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酮、丹参醇A、丹参酮I、异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隐丹参酮、丹参酮II A、丹参酚酸B各100μg/ml。培养12 h后,以MTT法检测KCs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KCs内CD14、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除丹参新醌乙外,其余受试的丹参化学成份和丹参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后的KCs增殖,但以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和丹参新酮的抑制率最高。LPS刺激后,KCs分泌TNFα、IL-6、IL-8的能力显著升高;丹参新醌乙和丹参酚酸B对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II A对IL-8的分泌无影响,其余受试成分对KCs的分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PS刺激KCs后CD14、TLR2、TLR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加入受试的各丹参成分后,丹参新醌乙、丹参酚酸B对CD14表达无影响,丹参新醌乙和丹参新酮对TLR2表达无影响,丹参新醌乙、丹参酮IIA和丹参酚酸B对TLR4蛋白表达无影响,其余受试成份分别对该三种蛋白的表达有下调作用。结论除丹参新醌乙外,其他丹参化学成份可不同程度抑制LPS对KCs的激活作用,降低KCs的增殖程度及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能力。该抑制效应与丹参下调LPS受体CD14和Toll样受体TLR2、TLR4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枯否细胞 脂多糖类 细胞因子 CD14 受体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慢性疾病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红振 蔡文锋 胡卓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4-240,共7页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是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缺氧、应激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隙或血液循环中的一类物质,可通过Toll样受体、RIG-1样受体或NOD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诱导自身免疫或免疫耐受,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系统性红斑...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是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缺氧、应激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隙或血液循环中的一类物质,可通过Toll样受体、RIG-1样受体或NOD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诱导自身免疫或免疫耐受,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包括细胞内蛋白分子、非蛋白嘌呤类分子及其降解产物、细胞外基质降解产物和无引导序列免疫细胞因子如IL-1和IL-18等。损伤相关模式分子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阐明多种慢性炎症疾病的病理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主要的损伤相关模式分子的概念、释放方式,及其与模式识别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和参与多种慢性疾病过程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 模式识别受体 慢性疾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蛋白家族的结构、分布、分类和功能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阁 逄越 +1 位作者 刘欣 李庆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2-1080,共9页
C1q蛋白家族由众多含C1q结构域的蛋白组成,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这类蛋白由一条信号肽、胶原样区(Collage-like region,CLR)和C1q球状结构域(Globular C1q domain,gC1q)组成。C1q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分子:... C1q蛋白家族由众多含C1q结构域的蛋白组成,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这类蛋白由一条信号肽、胶原样区(Collage-like region,CLR)和C1q球状结构域(Globular C1q domain,gC1q)组成。C1q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分子:C1q、C1q-like和ghC1q。C1q是补体经典途径的起始分子,能够识别免疫复合物,启动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此外,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分子(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可以结合种类繁多的配体。C1q-like蛋白的结构类似于C1q分子,含有CLR和gC1q结构域,在水蛭中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在脊椎动物中实现从凝集素到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的功能转变,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ghC1q蛋白只具有gC1q结构域和一段短的N末端序列,包括分泌型蛋白(sghC1q)和非分泌型蛋白(cghC1q)。sghC1q在无脊椎动物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脊椎动物中的sghC1q可作为一类新型跨神经元调节因子,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调节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cghC1q基因最早可追溯至芽孢杆菌属的细菌中,具有典型的gC1q果冻卷结构,说明gC1q结构域有着非常悠久的进化历程且结构高度保守。文章对C1q蛋白家族的结构、分布、分类以及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样区 C1q球状结构域 补体系统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金星 赵小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自己”与“非己”识别 .对入侵物的识别是免疫防御的起始 ,最终引发效应物反应系统 ,包括吞噬作用、包被作用、激活蛋白酶级联反应和黑化作用以及诱导抗菌肽的合成等 ,从而清除或消灭入侵物 .研究证明 ,这种“非...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自己”与“非己”识别 .对入侵物的识别是免疫防御的起始 ,最终引发效应物反应系统 ,包括吞噬作用、包被作用、激活蛋白酶级联反应和黑化作用以及诱导抗菌肽的合成等 ,从而清除或消灭入侵物 .研究证明 ,这种“非己”识别是因为存在某些特异性的、可溶的或与细胞膜结合的模式识别受体 ,可以识别或结合微生物表面保守的、而在宿主中又不存在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对病原相关分子的识别启动先天免疫防御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 ,已经在无脊椎动物中确定了多种模式识别受体 ,包括肽聚糖识别蛋白、含硫酯键蛋白、革兰氏阴性菌结合蛋白、清除受体、C型凝集素、硫依赖型凝集素、Toll样受体和血素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邵平 贺建华 +2 位作者 陈佳亿 陈福 欧淑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4-3851,共8页
固有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微生物感染的第1道防线。模式识别受体(PRRs)中的Toll样受体(TLRs)、核苷酸寡聚结合域样受体(NLRs)和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LRs)等识别不同或重叠的微生物组成成分,形成相应的信号转导产生免疫应答。近些... 固有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微生物感染的第1道防线。模式识别受体(PRRs)中的Toll样受体(TLRs)、核苷酸寡聚结合域样受体(NLRs)和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LRs)等识别不同或重叠的微生物组成成分,形成相应的信号转导产生免疫应答。近些年对于固有免疫相关PRRs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本文对固有免疫相关PRRs的特征及不同PRRs的信号传导途径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小鼠ECTV感染前后重要模式识别受体的组织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小兵 王聪 +5 位作者 成温玉 贾怀杰 陈国华 房永祥 刘翊中 景志忠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2,109,共11页
探讨抗性/易感小鼠DNA识别受体的组织表达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方法不同抗性品系小鼠感染ECTV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的重要DNA识别受体差异表达谱。结果TLR9、DAI、cGAS、RNA pol III和RIG-I这5个与DNA识别相... 探讨抗性/易感小鼠DNA识别受体的组织表达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方法不同抗性品系小鼠感染ECTV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的重要DNA识别受体差异表达谱。结果TLR9、DAI、cGAS、RNA pol III和RIG-I这5个与DNA识别相关的受体在不同抗性小鼠组织中均呈广泛性表达,但鼠痘抗性小鼠C57BL/6品系的表达明显整体高于BALB/c小鼠;在ECTV感染后易感小鼠BALB/c品系的这些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C57BL/6小鼠变化不大甚至下调。结论这种差异表达特征表明这些受体分子可能与小鼠的天然抗病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抗性/易感性 模式识别受体 差异表达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及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伟 王永山 +6 位作者 王晓丽 夏兴霞 潘群兴 毕振威 诸玉梅 董晨红 张海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LR7、MDA5和LGP2)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IPS-1、IRF3、PKR、OAS、Mx)的m RNA转录变化。在IBDV感染DT40细胞的2 h到24 h内,ch MDA5、ch TLR3、ch LGP2、IRF3、PKR、OAS、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分别为324、22、61、29、16、225 000和18 700倍。当采用si RNA分别敲除DT40细胞中ch MDA5、ch TLR3和ch LGP2时,IPS-1、IRF3、PKR、OAS和Mx在IBDV感染后的2 h到24 h差异变化不显著。在IBDV感染SPF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ch MDA5和ch TLR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ch LGP2表达无显著差异,IRF3、PKR、OAS和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TLR4和TLR7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未检测到,而IPS-1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ch MDA5、ch TLR3和ch LGP2在识别IBDV的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IBDV感染严重抑制了PRRS ch MDA5和ch TLR3的转录,并且提示其抑制作用在体内与体外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模式识别受体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迪 钱倩 +5 位作者 刘志成 谭鸣鸣 丁媛 苏欣 孙文逵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是介导抗真菌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之一。文中旨在构建表达小鼠Dectin-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扩增、纯化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PCR扩增的... 目的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是介导抗真菌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之一。文中旨在构建表达小鼠Dectin-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扩增、纯化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PCR扩增的目的片段CLEC7A-p IRES2-EGFP重组到中间载体p DONR221上,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 AD/CMV/V5-DEST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 AD-CLEC7A-p IRES2-EGFP,经Pac I线性化后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收获重组腺病毒p AD-CLEC7A-p IRES2-EGFP;利用HEK293细胞大量扩增腺病毒;并进行重组腺病毒的滴度测定;用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转染重组腺病毒组(Dectin-1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和转染空病毒组(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中Dectin-1基因的表达。结果菌落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显示重组腺病毒含有Dectin-1基因,腺病毒滴度为5×1011IU/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PCR检测到转染重组腺病毒组Dectin-1表达量是转染空病毒组的8677.25倍。结论成功构建并获得了较高浓度的Dectin-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下一步体内外研究Dectin-1高表达在宿主抗真菌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 CLEC7A基因 腺病毒载体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