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ALMT10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鉴定
1
作者 马鑫 雷建峰 +4 位作者 黄诗雨 张国帅 郭浩猛 李月 代培红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家族基因GhALMT10在棉花抗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棉花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陆地... 【目的】探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家族基因GhALMT10在棉花抗旱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棉花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陆地棉TM-1扩增GhALMT10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棉花不同组织部位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初步验证了该基因在棉花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GhALMT1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401 bp,编码1个包含46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预测其为稳定、疏水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hALMT10与GrALMT10、GaALMT10-like、HsALMT10和TcALMT10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棉花根、茎、叶中都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与清水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3 h该基因的表达量较低,6 h、9 h的表达量显著升高,24 h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与阴性对照棉株相比,GhALMT10基因沉默棉株在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离体叶片失水率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GhALMT10基因沉默棉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显著提高,GhALMT10基因负调控棉花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ALMT10 干旱胁迫 表达模式分析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红豆杉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2
作者 王丹丹 陈佳欣 +1 位作者 张彦文 李秋宏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2,共9页
为系统研究东北红豆杉不同器官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对东北红豆杉叶片、树皮、根系、木质部和果实进行季节性采样和HPLC定量分析,并检测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紫杉醇... 为系统研究东北红豆杉不同器官组织中紫杉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对东北红豆杉叶片、树皮、根系、木质部和果实进行季节性采样和HPLC定量分析,并检测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紫杉醇含量在不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树皮>果实>叶片>根系>边材>心材),其中树皮含量全年最高,9月达峰值(1.391 mg/g);叶片和根系次之,9月峰值分别为0.776 mg/g和0.711 mg/g;果实在9月成熟期升至0.974 mg/g后迅速下降;边材和心材含量最低(0.05~0.30 mg/g)。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TcTS和TcDBTNBT在树皮中表达量最高,9月达峰值,约为心材的3.27倍和2.94倍,果实在成熟期(9-10月)也表现出较高表达活性。转录调控方面,正向调控因子MYB3在生长旺盛期(5-9月)表达量逐渐升高,树皮中表达最强(9月为4.622);负调控因子MYC2在生长旺盛期叶片中达峰值(0.861),心材表达量最高,约为树皮的2倍,体现了器官间代谢平衡,两种调控因子在冬季休眠期均降至全年最低水平,导致紫杉醇含量随之降低。综上可见,东北红豆杉通过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实现生长与防御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紫杉醇含量 季节性变化规律 转录因子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本视角的城市人群数字画像建构:理论与方法
3
作者 杨俊宴 张珣 史宜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从人本视角出发,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群多元需求的精准匹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长期议题。然而,既有的规划实践中对于城市中“人”的差异性关注程度不足,忽视了对多元人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之间关联性的深层次分析与刻画,难以满足多元群体需... 从人本视角出发,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群多元需求的精准匹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长期议题。然而,既有的规划实践中对于城市中“人”的差异性关注程度不足,忽视了对多元人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之间关联性的深层次分析与刻画,难以满足多元群体需求的现实问题日渐凸显。因此,本文聚焦于主体需求的层级结构,构建了“静态基本社会属性-稳定职住行为属性-灵活出行偏好属性”的人群多层级属性体系,进而提出了“城市人群数字画像”理论与构建方法。基于该理论,本文针对南京阅江楼片区的居民进行了人群数字画像建构,识别并提取了典型人群的多层级属性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空间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视角 数字画像 多层级属性 指标体系 模式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效果评价综述
4
作者 董坤 丛波日 +3 位作者 赵书凝 傅锐 李鹏 王俊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7-2217,共11页
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依赖单一指标的现场检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则鲜见相关报道。为全面了解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检测方法,促进单指标评价向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分别综述了钻孔取芯法、注浆塞尺法... 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依赖单一指标的现场检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则鲜见相关报道。为全面了解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检测方法,促进单指标评价向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分别综述了钻孔取芯法、注浆塞尺法、弯沉检测法、模量反算法、探地雷达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在注浆填充质量、路面强度、路面模量、压实度、空隙率以及注浆修复程度等指标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而借鉴隧道注浆、采空区注浆等领域研究现状,分析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主客观赋权云模型在沥青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前景,展望了沥青路面注浆修复效果评价精确化、客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沥青路面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效果评价提供多元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注浆修复效果 指标检测 评价模型 多指标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北京城市绿地动态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蔷 李令军 +5 位作者 鹿海峰 刘保献 赵文慧 李琪 秦丽欢 陈韵如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2,共12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了解其现状及动态变化是未来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关键。本研究基于2016和2021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综合运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北京6环内高度城市化区...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了解其现状及动态变化是未来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关键。本研究基于2016和2021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综合运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北京6环内高度城市化区域绿地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21年北京6环内城市绿地面积为1131.40 km^(2),林地、草地和农田分别占73.34%、22.79%和3.87%;2016—2021年绿地面积增加34.59 km^(2),增长率3.15%,增加的绿地类型主要是平原造林地和公园林地;2016—2021年绿地的转入、转出量分别为149.07 km^(2)和114.48 km^(2),分别占整个研究区的6.57%和5.04%,绿地主要与建设用地发生转换,绿地动态变化集中在城市的西南部及5—6环之间;2—6环各环带的绿地动态变化率在12.78%—25.70%之间,由于城市绿化用地有限,越靠近城市中心动态斑块的面积越小,需要使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手段进行识别;2016—2021年,绿地覆盖率增加,斑块破碎化程度下降,新增斑块增加了绿地连通性,且从城市内环到外环,绿地斑块聚集度更高、连通性更好。研究表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面积、组成及格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北京近年来实施多项措施大力建设城市绿色空间,绿化效果显著,绿地数量及质量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绿地动态 景观格局指数 土地覆被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显控系统故障告警跨屏交互的注意捕获效应研究
6
作者 李琦桉 吴晓莉 +1 位作者 杨星灿 晏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5,共8页
核电显控系统是典型的跨屏交互场景,为准确迅速地监测和响应多源故障告警,从跨屏交互和故障告警2个维度出发设计变量,单一试次中设置随机组合的跨屏数量、跨屏方位与告警数量、告警级别、告警位置变量,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和行为试验捕... 核电显控系统是典型的跨屏交互场景,为准确迅速地监测和响应多源故障告警,从跨屏交互和故障告警2个维度出发设计变量,单一试次中设置随机组合的跨屏数量、跨屏方位与告警数量、告警级别、告警位置变量,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和行为试验捕捉操纵员在不同交互条件下的视觉注意行为。结果表明:显示跨屏数量的增加会负面影响注意捕获效应,导致操纵员频繁转动视角来寻找目标刺激,降低任务效率。随着告警数量的增加,注视次数和注视持续时间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过多的告警信号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并阻碍操纵员深入处理单个告警。高告警级别能够有效吸引注意力并促进快速响应。未来在跨屏行为场景中考虑用户注意力分布与任务效率,通过优化监控屏幕布局与故障告警系统,改进告警设计、减少视角转移需求,能够提升告警察觉任务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显控系统 故障告警 跨屏交互 注意捕获效应 行为指标 眼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与Diffusion在传统纹样设计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莉 毛子晗 +2 位作者 吕思奇 袁晨旭 彭玉旭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2,共14页
传统纹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人工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纹样的现代设计需求,生成式AI为传统纹样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路径和方法。文章将生成式AI应用于传统纹样设计中,通过适配实验优选基于GAN的Style GAN和基于Diffusion... 传统纹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人工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纹样的现代设计需求,生成式AI为传统纹样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路径和方法。文章将生成式AI应用于传统纹样设计中,通过适配实验优选基于GAN的Style GAN和基于Diffusion的Stable Diffusion两种主流图像生成模型进行实验,采用技术分析与艺术分析相结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对比分析,为设计师选择生成设计方法提供参照。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均能满足基本的艺术设计需求。Style GAN模型生成的纹样图像更接近真实图像的分布,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多样性;Stable Diffusion模型能较好地传承传统纹样的基因,艺术性与创造性兼具,更加符合传统纹样的艺术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DIFFUSION 传统纹样 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山东省花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艳 殷芳 +1 位作者 杨丽萍 王兆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746,共10页
基于2001-202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法,分析了山东省花生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山东省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近20年来,山东省花生生产呈“两减一增”局面,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3... 基于2001-202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法,分析了山东省花生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山东省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近20年来,山东省花生生产呈“两减一增”局面,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3.00%和22.34%、单产增加15.93%;花生生产区域向以临沂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和烟台、威海、青岛所处的胶东东部地区集中;20年中有4年花生面积贡献率大于单产贡献率,有16年小于单产贡献率。研究发现,鲁东和鲁西南地区经济作物面积占比减少,是导致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下降的直接影响因素;山东花生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的“断崖式”下跌,是导致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国内外贸易市场不稳定带来的风险,也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花生生产特征 地域格局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大豆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锋 赵鑫喆 +4 位作者 殷芳 杨萍 郭征华 张惠莉 张晓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804,共12页
为给山东省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比较优势测算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大豆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播种面积从1949年的191.54万hm^(2)下降到2022年的21.496万hm^(... 为给山东省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比较优势测算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大豆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播种面积从1949年的191.54万hm^(2)下降到2022年的21.496万hm^(2),降幅达88.78%,自2000年以来,降幅为53.09%;大豆总产量从1949年的93.4万t下降到2022年的58.10万t,降幅为37.79%,自2000年以来,降幅为44.43%;山东省大豆单产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2022年,单产增幅为163.01%,高出全国76.06%。山东大豆种植区域,由主要分布在除了滨州的沿海地市及菏泽、枣庄和临沂、济宁等地市,向鲁中地区转移,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大豆生产的人工成本较高、净利润为负值且低于同期作物。山东省在具有生产大豆的优势背景下,也存在大豆种植收益比较低、产品竞争力弱、单产水平提高难度加大等挑战,文中最后提出了山东省发展大豆产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大豆生产特征 地域格局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朱诺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
11
作者 郑有业 吴松 +5 位作者 次琼 陈树源 石苏东 陈鑫 刘鹏 李家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5-1315,共21页
作为中国铜资源规模最大的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的找矿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但其西段因被陆相火山岩大面积覆盖导致其找矿勘查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在中国地调局、西藏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朱诺矿集区发现... 作为中国铜资源规模最大的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的找矿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但其西段因被陆相火山岩大面积覆盖导致其找矿勘查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在中国地调局、西藏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朱诺矿集区发现并评价了朱诺、北姆朗、次玛班硕、懂师布、落布岗木、巴热拉和唐格等多个超大型、大-中型矿床(点)。按成矿时代可划分为78 Ma的矽卡岩钼铅锌成矿作用,48~65 Ma的热液脉型钼铅锌成矿作用,23 Ma、16~17 Ma及13~14 Ma三期铜钼成矿作用,以及21 Ma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成矿作用,它们分别构成了晚白垩世矽卡岩型铜铅锌成矿系列、古新世—始新世热液脉型钼铅锌成矿系列及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钼金银成矿系列。区内斑岩铜矿由南西至北东方向(懂师布→次玛班硕→北姆朗-朱诺)成矿年龄依次减小,总体上表现为多期、多中心成矿的特点,可能受控于深部俯冲印度板片的北向迁移。朱诺矿集区目前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600万t,且北姆朗、次玛班硕、懂师布等区域仍有望进一步突破,有望成为中国又一个千万吨级的铜钼(金)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勘查标识 朱诺矿集区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耐盐性鉴定及生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栋 杨于杰 +5 位作者 耿彪 景盼盼 苏献存 武林锐 渠云芳 黄晋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3,共9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棉花生理机制的影响,以耐盐碱棉花中J0710为对照,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课题组培育的2个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HL2、A_(2)H幼苗进行为期15 d的盐溶液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参试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 为探究盐胁迫对棉花生理机制的影响,以耐盐碱棉花中J0710为对照,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课题组培育的2个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HL2、A_(2)H幼苗进行为期15 d的盐溶液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参试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计算盐害指数;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0,5,12,24,48 h)的幼苗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15 d后,对3个材料幼苗生长的伤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中J0710<HL2<A_(2)H,盐胁迫极显著抑制了A_(2)H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说明该盐浓度处理下,对HL2及中J0710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而对A_(2)H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处理时间下,盐胁迫对3个材料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较于胁迫前,抑制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HL2<A_(2)H<中J0710。相较于未胁迫之前,盐胁迫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整个胁迫过程中HL2的POD活性显著高于A_(2)H和耐盐对照中J0710,并且在胁迫12~48 h达到显著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且在盐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较低;HL2及耐盐对照中J0710的脯氨酸含量积累量均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种质HL2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盐胁迫期间均显著高于耐盐对照中J0710和A_(2)H。综上,在盐逆境中,耐盐材料具有较发达的根系;而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细胞内较高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以及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是其耐盐性较强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苗期 耐盐性鉴定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和“源-流-汇”范式景观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学工具箱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青郁 凡会会 +5 位作者 杨磊 陈利顶 黄勇 李博永 范茵琳 杨能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78-4686,共9页
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评价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都仅提供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分析范式的格局指数计算,不包含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计算。这不仅无法适... 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评价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都仅提供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分析范式的格局指数计算,不包含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计算。这不仅无法适应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计算场景和速率的需求。针对该问题,在研发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算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景观生态学工具箱(Landscape Ecology Toolbox,LET)。不仅同时提供基于两种分析范式下的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也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和命令行两种运行方式。在对LET主要功能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LET同现有景观分析软件在操作逻辑、景观指数计算范围、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最后对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工具箱 景观格局指数 “源-流-汇”范式 “斑块-廊道-基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6—2018年岷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为 李晓兵 +5 位作者 张鹏 刘清园 张志昊 王庆丰 梁瑞峰 李克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21,共11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问题逐渐显著,岷江流域作为川滇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研究该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能为未来气象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6—2018年岷江流域62个气象站点的气...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问题逐渐显著,岷江流域作为川滇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研究该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能为未来气象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6—2018年岷江流域62个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选用“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标”专家组所确定的16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一元回归方程、Sen斜率、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且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气温指数的突变年份主要集中在1990—2000年左右,其中极端低温指数均在突变后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极端高温指数、极值指数、其他指数中除了日较差指数,均在突变后呈显著上升趋势;(2)极端低温指数在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变化率为-0.98 d·(10a)^(-1);极端高温指数、极值指数和作物生长期指数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其中极端高温指数上升趋势在流域内呈西低东高的分布,作物生长期指数在流域内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日较差指数在流域上游地区呈下降趋势,中下游地区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事件 变化规律 M-K检验 指数 Sen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玉溪市“三湖”流域生态风险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咏琦 李约翰 +4 位作者 李强军 陈永志 刘士鑫 李言龙 李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以玉溪市“三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状况进行研究,揭示其20年生态风险演化特征。对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等间距采样,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建立生态风险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统计学分析、重心转移等方法对... 以玉溪市“三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状况进行研究,揭示其20年生态风险演化特征。对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等间距采样,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建立生态风险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统计学分析、重心转移等方法对研究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生态风险演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社会发展及人类活动导致建筑用地的分离度等在研究期内呈线性减少趋势,而草地的破碎度在20年里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55增长到2020年的0.93;(2)生态风险格局在空间上呈现显著正相关,Moran’s I指数由2000年的0.522下降至2022年的0.513,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值在空间分布上的依赖性减弱,空间趋同性逐渐降低;(3)研究区内多年间生态风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生态风险格局重心整体向西南偏移,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林草地带以及湖泊周围,20年面积增加了6 212.07 hm^(2)。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生态安全保护等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指数 标准差椭圆 空间自相关 地统计学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见期气候指数的干旱可预测性研究
16
作者 刘茜元 何海 +3 位作者 张璐 刘臻晨 何健 吴志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为了探索可靠的干旱过程预测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识别历史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干旱发生前期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因子,形成0~12个月不同预见期的气候指数,将其分为大气环流类、海温类和大气海温综合类3个类别,分别建立具有0~12... 为了探索可靠的干旱过程预测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识别历史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干旱发生前期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因子,形成0~12个月不同预见期的气候指数,将其分为大气环流类、海温类和大气海温综合类3个类别,分别建立具有0~12个月不同预见期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干旱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后预测验证,定量分析干旱前期不同预见期气候指数对季节干旱过程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0~12个月不同预见期内,干旱同期“大气环流”模型对1994年夏秋季干旱等级预测较好;预见期为0~9个月的“海温”组的模型能预测出2010~2011年冬春连旱的过程变化,且结果稳定;干旱前期9~12个月西太平洋暖池的热力状况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不同预见期的干旱预测模型中均占较大权重,且在3个月预见期的干旱预测模型中所占权重最大,可作为江苏省季节尺度气象干旱的可预测性来源。研究成果可为季节尺度的干旱预测和干旱灾害综合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干旱预测 大气环流指数 海温指数 预见期 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灵活度量自适应加权2DPCA在水下光学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17
作者 毕鹏飞 胡志远 +1 位作者 陈璇 杜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88-4197,共10页
受观测条件和采集场景等因素影响,水下光学图像通常呈现出高维小样本特性且易伴随着噪声信息干扰,导致许多降维方法对其识别过程中的鲁棒表现力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双灵活度量自适应加权2维主成分分析方法(DFMAW-2D... 受观测条件和采集场景等因素影响,水下光学图像通常呈现出高维小样本特性且易伴随着噪声信息干扰,导致许多降维方法对其识别过程中的鲁棒表现力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双灵活度量自适应加权2维主成分分析方法(DFMAW-2DPCA)应用于水下图像识别。该方法不仅在建立重构误差和方差之间双层关系中同时使用了灵活的鲁棒距离度量机制,而且能够根据每个样本实际状态自适应学习到与之相匹配的权重,有效增强了模型在水下噪声干扰环境下的鲁棒性并实现识别精度的提升。与此同时,该文设计了一个快速非贪婪算法用于最优解的获取,其具有良好的收敛性。通过3个水下图像数据库中进行大量实验的结果表明,DFMAW-2DPCA在同类方法中具有更为杰出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鲁棒距离度量 自适应加权 水下光学图像 2维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分析
18
作者 陈国祥 魏杨 +2 位作者 郭文超 李佩璇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核桃园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的理论抽样数。【结果】苹果蠹蛾成虫种群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苹果蠹蛾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苹果蠹蛾成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3、5、7、10、15、20、25和30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3头/诱捕器,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432、348、88和92;苹果蠹蛾幼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1、2、3、4、5、6、7、8、9和10时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1头/百果,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738、435、109和48。【结论】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1年东北黑土区风蚀气候指标时空格局及其对大气海洋环流模式的响应
19
作者 胡文韬 郑粉莉 +4 位作者 高晓玉 郑润禾 付金霞 李志 张加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4,共12页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风蚀气候指标的时空格局及其对大气海洋环流模式的响应,对区域土壤风蚀预警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5 m/s的起沙风速发生频次、逐日最大风速、逐日极大风速、风蚀气候因子4个指标,基于1960—2020年逐日风速...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风蚀气候指标的时空格局及其对大气海洋环流模式的响应,对区域土壤风蚀预警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5 m/s的起沙风速发生频次、逐日最大风速、逐日极大风速、风蚀气候因子4个指标,基于1960—2020年逐日风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和相干分析等方法,分析1960—2020年东北黑土区春季(3—5月)风蚀气候指标的时空格局,解析风蚀气候指标对大气海洋环流模式的响应。[结果]东北黑土区1960—2020年春季起沙风速发生频次为5~30次/季,逐日最大风速为6.1~8.7 m/s,逐日极大风速为9.8~12.2 m/s,风蚀气候因子为19.5~101.1。东北黑土区4个风蚀气候指标的月际变化趋势为4月>5月>3月;除逐日极大风速外,起沙风速发生频次、逐日最大风速和风蚀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在1990年左右发生显著突变,但2014年以后风蚀气候指标上升趋势明显。东北黑土区各风蚀气候指标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后递减的空间分布,地形是影响风蚀气候指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亚洲极涡强度(AVPII)是对东北黑土区春季风蚀气候指标影响的最显著的单一环流模式,太平洋-北美遥相关指数(PNA)也对风蚀气候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但风蚀气候指标与2个环流模式叠加(AVPII-PNA)呈现不显著的相关关系,而APVII-PNA-AO大气海洋3环流模式叠加对起沙风速发生频次的影响显著。2014年以后东北黑土区各风蚀气候指标快速上升趋势明显,亚洲极涡强度、太平洋-北美遥相关指数对风蚀气候指标影响显著。[结论]东北黑土区风蚀气候指标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风速、地形和大气海洋环流模式,需关注2014年后风蚀动力增强带来的潜在风蚀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风蚀气候指标 大气海洋环流模式 逐日极大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周翰文 杜姗姗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1期75-82,共8页
为了填补都市农业在品牌建设研究方面的不足,推动首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以北京市36个已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分布格局及其背后的影响因... 为了填补都市农业在品牌建设研究方面的不足,推动首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以北京市36个已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分布格局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北多南少、一带多核”的空间集聚形态。在影响因素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承、政策导向、科技进步以及产业基础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于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乡村振兴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