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含量对配备POC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蕴珊 李兰 +2 位作者 关敏 倪红 代培培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研究颗粒氧化型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装置对柴油中硫含量的适应性,选取硫含量分别为350×10^(-6)和50×10^(-6)的两种车用柴油,在柴油机上进行排放试验,并进行颗粒物中的离子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 为研究颗粒氧化型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装置对柴油中硫含量的适应性,选取硫含量分别为350×10^(-6)和50×10^(-6)的两种车用柴油,在柴油机上进行排放试验,并进行颗粒物中的离子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OC技术进行排放控制的柴油机使用高硫柴油有可能大幅度增加排气颗粒物中硫酸盐排放,从而大幅度增加颗粒物的质量排放,增加的硫酸盐的质量等效H_2SO_4·7H_2O的质量;柴油的硫含量对NO_x排放的直接影响很小;改进POC系统中柴油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的配方,如减少催化剂中贵金属的使用量,以减少SO_2转化为硫酸盐的比例,能有效降低使用高硫柴油柴油机的颗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颗粒物排放 颗粒氧化型催化器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SCR组合后处理技术在非电控柴油机排放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洋 孙亮 +3 位作者 白书战 王刚 张杰 李国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电控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合后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与POC耦合柴油机燃用调合生物柴油颗粒物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家益 魏松 +2 位作者 张登攀 袁银男 逄大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9-74,共6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燃用调合生物柴油(B0、B10和B20)台架试验,利用MOUDI颗粒分级采样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研究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结合颗粒氧化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燃用调合生物柴油(B0、B10和B20)台架试验,利用MOUDI颗粒分级采样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研究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结合颗粒氧化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对颗粒物的粒径质量浓度分布和可溶性有机组分(SOF)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的掺混比增加,各粒径范围的排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下降,质量浓度峰值均在0.18~0.32μm;颗粒物SOF中脂类、酸类质量分数增加,烷烃类、芳香烃、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减少;B0和B20的碳原子数质量分数均呈现近似以C16为峰值的正态分布。加装DOC+POC后,3种燃料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降低,聚集态颗粒的质量浓度转化率高于粗颗粒态,其中B20聚集态转化率最高,为58.36%;随着生物柴油的掺混比增加,DOC+POC对SOF的转化率增大,其中B20颗粒中SOF转化率达65.15%;DOC+POC对脂类和酸类物质净化作用明显,加装DOC+POC后,B20脂类和酸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降幅分别为55.45%和43.27%;DOC+POC对B20颗粒物中SOF的C12~C18氧化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颗粒物 排放特性 氧化催化器 颗粒物氧化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POC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洋 白书战 +2 位作者 孙亮 张辉 李国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7,共4页
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陶瓷基颗粒氧化催化器(POC)应用于轻型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与金属基POC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POC体积、目数及涂层性质一致的情况下,陶瓷基POC在ESC测试循环中的平均排气背压要较金属基POC低约15%;... 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陶瓷基颗粒氧化催化器(POC)应用于轻型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与金属基POC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POC体积、目数及涂层性质一致的情况下,陶瓷基POC在ESC测试循环中的平均排气背压要较金属基POC低约15%;在ESC及ETC排放试验中,装配陶瓷基POC及金属基POC的发动机气态污染物排放值接近,陶瓷基POC颗粒排放是金属基POC的1.75倍(ESC)和1.5倍(ETC),但所有测试结果均满足国Ⅳ法规要求;金属基POC的最大颗粒承载量约是陶瓷基POC的1.5倍;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同,陶瓷基POC在抗烧损能力上要强于金属基P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陶瓷基 颗粒氧化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发动机燃用不同基准燃油尾气排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潇文 王凤滨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2,共4页
采用高硫柴油、国Ⅲ、国Ⅳ和国Ⅴ4种不同硫含量的基准燃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的国Ⅳ柴油机的ESC 13工况测试,并用AVL AMA i60气体分析仪对CO,HC,NOx和PM排放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基准燃油对加装DOC+POC后处理... 采用高硫柴油、国Ⅲ、国Ⅳ和国Ⅴ4种不同硫含量的基准燃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的国Ⅳ柴油机的ESC 13工况测试,并用AVL AMA i60气体分析仪对CO,HC,NOx和PM排放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基准燃油对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的国Ⅳ柴油机的排放影响,并与原机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O和HC的转化效率与燃油硫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DOC+POC后处理可有效减小CO和HC的排放,稳态循环下国Ⅴ柴油CO和HC的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90.6%和86.6%,且随着燃油中含硫量的降低而增大,特别是在高转速大负荷工况。受燃油硫含量影响,DOC+POC后处理装置对高硫柴油、国Ⅲ、国Ⅳ3种燃油的PM排放降低不起作用,反而会使PM排放增加,然而对国Ⅴ柴油的PM净化率可达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氧化催化器 柴油氧化催化器 燃料试验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老山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鲁惠明 李仁英 +3 位作者 刘雨霏 李绍通 杜鸿萱 王孙雨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为了解南京老山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老山阳坡和阴坡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并分析土壤活性有... 为了解南京老山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老山阳坡和阴坡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并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造成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阴坡的TOC、DOC、EOC、POC含量普遍高于阳坡,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TOC、EOC、PO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在0~10 cm土层的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P<0.05)。在土壤总有机碳中,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表现为POC>DOC>EOC,表明POC是南京老山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主要碳库。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和阴坡的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均与土壤TOC、POC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坡向、土层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坡向和土层改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阴坡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占TOC含量的比例高于阳坡,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活性碳组分 坡向 南京老山 可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DPF系统对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顺利 蔡忆昔 +2 位作者 施蕴曦 卢奕睿 朱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对装有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XL)和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TSI EEPS 3090)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 对装有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XL)和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TSI EEPS 3090)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DOC后和DPF后排气中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负荷大于50.0%时,DOC后的NO_(2)体积分数φ(NO_(2))显著增加,柴油机原机氮氧化物中NO_(2)体积分数φ(NO_(2)/NO_(x))随负荷增加而减小,DOC后和DPF后的φ(NO_(2))、φ(NO_(2)/NO_(x))随负荷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柴油机原机PM排放取决于柴油机的运行工况,不同负荷下DOC的PM去除率为15%~30%,50.0%负荷下DOC的PM去除率最高,为26%;DPF的PM去除率超过90%,经过DPF后核态颗粒体积分数明显增加,聚集态颗粒体积分数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物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葛蕴珊 赵伟 +5 位作者 王军方 赵红 韩秀坤 谭建伟 王小臣 余林啸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0-464,共5页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通过HT350动态测功机、AM4000等仪器测量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前后2个固定转速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HC,CO,NOx,PM等影响,并用DRI碳分析仪分析了PM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DOC能大幅降低HC,CO的排放,...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通过HT350动态测功机、AM4000等仪器测量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前后2个固定转速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HC,CO,NOx,PM等影响,并用DRI碳分析仪分析了PM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DOC能大幅降低HC,CO的排放,DOC前后NOx总量变化不大;DOC对颗粒物数量浓度降幅为25%~40%,其中核膜态降幅为16%~36%;随负荷增加DOC对颗粒物总数量浓度、核模态数量浓度降幅逐渐减小,积聚模态降幅逐渐增加;DOC通过降低HC促进SOF氧化从而达到催化氧化有机碳OC,OC对占PM总降幅贡献率在67%以上,EC最高仅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氧化催化转化器 元素碳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对生物柴油燃烧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谭丕强 张晓锋 +1 位作者 胡志远 楼狄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78-2984,共7页
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与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DOC+CDPF后处理装置)前后,柴油机燃用B20燃料(燃料含20%体积掺混比的生物柴油)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未加装该后处理装置时,该... 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与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DOC+CDPF后处理装置)前后,柴油机燃用B20燃料(燃料含20%体积掺混比的生物柴油)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未加装该后处理装置时,该机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双峰形态,B20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峰值粒径在10nm和50nm附近,纯柴油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峰值粒径在50nm和200nm附近.在颗粒粒径小于120nm的区域,该机燃用B20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大于纯柴油.加装该后处理装置后,该机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多峰形态,峰值粒径在10nm、20nm和60nm附近.加装DOC+CDPF后,不论是柴油还是B20燃料,与原机相比,柴油机排气颗粒总数量下降明显,其中60~200nm粒径范围的颗粒数量浓度降幅更为显著.在相同工况下,DOC+CDPF对柴油机燃用B20燃料的颗粒总数量净化效率高于纯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颗粒 氧化催化转化器 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怠速工况下氧化型催化转换器辅助DPF再生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德满 汪正清 +3 位作者 马士虎 李伟 鲍晓峰 李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前端安装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通过在氧化型催化转换器前端喷入柴油来提高柴油机尾气温度,并通过降低柴油机尾气流量进一步提高尾气温度,可以实现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整个再生系统由喷油器、氧化型催... 在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前端安装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通过在氧化型催化转换器前端喷入柴油来提高柴油机尾气温度,并通过降低柴油机尾气流量进一步提高尾气温度,可以实现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整个再生系统由喷油器、氧化型催化转换器和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组成。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该再生方法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包括再生时氧化型催化转换器的升温特性、喷油流量与温度升高幅度的关系、DPF再生过程和再生方法的燃油经济性及二次污染。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DOC辅助DPF再生能顺利实现,再生过程消耗柴油120.5 g,再生过程中排放的CO和HC分别为12.4 g和1.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捕集器 再生 氧化型催化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技术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军方 丁焰 +4 位作者 尹航 葛蕴珊 王小臣 谭建伟 何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1-715,共5页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随之增大.经过DOC催化转化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大部分仍呈单峰正态分布,且DOC对核模态粒子的氧化转化效率较高.经过DOC后,在低转速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均有所降低;中、高转速下,DOC对粒径大于120 nm的颗粒物数浓度无明显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对其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志豪 李磊 +3 位作者 钞莹 马凡华 徐斌 吴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收集了分别燃用国Ⅳ和国Ⅴ两种燃料时的颗粒.利用差热热重联合测定仪、HRTEM、EDS和元素分析仪对颗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国Ⅳ柴油时产生的颗粒的活性比燃用国Ⅴ柴油时稍高;DOC可以提高... 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收集了分别燃用国Ⅳ和国Ⅴ两种燃料时的颗粒.利用差热热重联合测定仪、HRTEM、EDS和元素分析仪对颗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国Ⅳ柴油时产生的颗粒的活性比燃用国Ⅴ柴油时稍高;DOC可以提高颗粒的挥发分比例,使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微晶尺寸变大,碳层的排列更有序,但经DOC后颗粒的氧化活性有所增强.说明颗粒氧化活性不仅与其微观结构有关,还与其m(O)/m(C)、比表面积和金属含量有关.颗粒的氧化是一个基本粒子内核氧化、外壳重整,从而在后氧化阶段形成中空胶囊状结构,最后胶囊溃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 微观结构 氧化活性 柴油氧化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RTEM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志豪 李磊 +3 位作者 钞莹 任源 许新 马凡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均呈近似球形,与发动机工况和后处理装置无关;经DOC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轮廓比在DOC前更清晰,次级粒子由葡萄状结构向链状结构转化,但经DPF后,又向葡萄型结构转化;低速低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不甚明晰,呈无定型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尺寸较小,薄层呈波浪状;而高速高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更加清晰,呈石墨结构,层状结构也更加明显,薄层几乎呈直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毅 李孟良 +2 位作者 李军 方茂东 任美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1-454,共4页
对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DOC对柴油车排放的影响规律;对DPF的压降特性和过滤性能进行了试验。最后还讨论了DPF再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氧化催化转化器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向宇 葛蕴珊 +3 位作者 马朝臣 赵红 韩秀坤 郝利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8,共6页
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一台装有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articulateoxidationcatalyst,POC)的重型柴油机进行了常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粒径分布与成分的排放特性试验。利用废气分析仪测量POC前后柴油机的常规气态污染物,利用ELPl分析颗粒物... 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一台装有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articulateoxidationcatalyst,POC)的重型柴油机进行了常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粒径分布与成分的排放特性试验。利用废气分析仪测量POC前后柴油机的常规气态污染物,利用ELPl分析颗粒物数量粒径分布,采用聚四氟乙烯滤膜采集POC前后颗粒物,并对POC前后的颗粒物质量与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OC对HC、Co和PM排放降低作用显著。在发动机工作范围内,POC对HC的平均转化效率为54%;在大部分工况对CO的转化效率都在85%以上;对NOx基本上没有影响;对N02和N0之间的比例影响非常大,使NO2排放增长了三倍以上;加装POC后颗粒物数量的平均降低率为49.0%,PM质量比排放量降低了45.2%~89.0%,PM中干碳烟部分减少41.7%~93.3%,SOF部分减少7.8%~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 NO2 干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处理装置对柴油车排放特性的影响——基于行驶里程的后处理装置对柴油公交车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楼狄明 赵可心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82-2288,共7页
三辆柴油公交车分别安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与DOC+CDPF三种后处理装置,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测试,研究整车THC,CO与NO_x等气态物排放性能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加装了DOC的公交车... 三辆柴油公交车分别安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与DOC+CDPF三种后处理装置,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测试,研究整车THC,CO与NO_x等气态物排放性能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加装了DOC的公交车,行驶里程达到8万km时DOC性能劣化,应进行保养,此前CO,THC与NO_x的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78%,43%和27%;CDPF有效工作时间短,需要定期进行高温保养,周期应为1万km左右,加装CDPF的公交车CO,THC与NO_x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74%,16%与15%;DOC+CDPF在行驶里程达12万km时才出现性能劣化现象,此前加装该后处理装置后的公交车CO,THC与NO_x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87%,76%与21%.DOC+CDPF的连续再生效果可有效延长后处理装置的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 CDPF 柴油公交车 行驶里程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尾气四效催化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桂臻 韩丽艳 +3 位作者 赵震 刘坚 段爱军 姜桂元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40,共5页
从四效催化转化器和四效催化剂2个方面概述了用于柴油车尾气(主要污染物包括烃类、一氧化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处理的四效催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探讨了其主要难点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柴油车尾气 碳烟颗粒 氮氧化物 四效催化转化器 四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辅助La_(0.9)K_(0.1)CoO_3同时催化去除NO_x和柴油机碳烟微粒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裴梅香 林赫 +1 位作者 上官文峰 黄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通过在γ-Al2O3小球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La0.9K0.1CoO3,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催化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NOx和碳烟微粒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化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证实,在富氧环境中,不论是在催化程序升温还... 通过在γ-Al2O3小球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La0.9K0.1CoO3,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催化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NOx和碳烟微粒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化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证实,在富氧环境中,不论是在催化程序升温还是在等离子体催化程序升温中,CO2和N2的形成出现在相同的温度范围内.等离子体加强了同时催化去除NOx和碳烟微粒的反应特性,降低了碳烟微粒的燃烧温度,提高了NOx还原为N2的效率,也提高了低温和高温段NOx的分解,从而提高了总的NOx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碳烟微粒 氮氧化物 等离子体辅助催化 同时催化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对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颗粒物微观形貌及SOF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家益 常真真 +2 位作者 周仁双 张登攀 袁银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研究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对柴油机燃用调合生物柴油(B0,B20)后排放颗粒物微观形貌及可溶性有机组分(SOF)的影响规律,对DOC作用前后的排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利用透射电镜(TEM)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开展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对柴油机燃用调合生物柴油(B0,B20)后排放颗粒物微观形貌及可溶性有机组分(SOF)的影响规律,对DOC作用前后的排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利用透射电镜(TEM)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开展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未加装DOC时,与B0相比,B20排放颗粒物基本碳粒子粒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加,团聚堆积现象加剧;SOF组分中的脂类和酸类物质质量分数增加,烷烃类、芳香烃和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减少,C26~C35的质量分数降低.加装DOC后,B0和B20排气颗粒物团簇程度降低,分形维数降幅分别为10.1%和15.5%;SOF组分中芳香烃类和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增加,烷烃类、脂类、酸类质量分数减小,C15~C25质量分数下降;B0排放颗粒物SOF中C26~C35质量分数降低41.4%,而B20增加8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转化器 生物柴油 颗粒物 微观形貌 可溶性有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氧化催化器与催化型燃油添加剂联合降低重型柴油车微粒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艾华兴 庞海龙 +2 位作者 罗涛 卜建国 王青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69,72,共5页
在低、中、高3种转速及不同扭矩的工况下对重型柴油车进行了PM排放试验,对比了微粒氧化催化器(POC)+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和POC+燃媒催化型燃油添加剂两种PM净化方案。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剂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90×10-6,添加剂可替代... 在低、中、高3种转速及不同扭矩的工况下对重型柴油车进行了PM排放试验,对比了微粒氧化催化器(POC)+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和POC+燃媒催化型燃油添加剂两种PM净化方案。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剂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90×10-6,添加剂可替代DOC与POC联合净化PM,并得到较为理想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器 燃油添加剂 微粒 光吸收系数 净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