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in 1D planar ejection
1
作者 刘坤 柏劲松 李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49-154,共6页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planar model for ejection was set up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is model with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method.An Eulerian finite volume method was conduc...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planar model for ejection was set up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is model with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method.An Eulerian finite volume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resolve gas field.And Lagrangian method was imposed to track each particl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s and particles was responded as source terms in governing equations which were induced by forces.The effects of total spraying mass,particle siz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mixture of particles and gas were investigat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article mass and velocity at different time were presen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to those of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JECTION particle mixture ONE-DIMENSIONAL PLANAR EJECTION model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particles spatial DISTRIB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机器人车辆横向轨迹跟踪的改进模型预测控制
2
作者 王韬 惠怡静 +2 位作者 张庆余 赵磊 牛文铁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为实现较高速行驶情况下驾驶机器人驾驶车辆进行横向轨迹跟踪,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杂交粒子群算法求解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首先,简化转向机器人与车辆转向系统,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其次,应用双参数精确罚函数法将非线性有约束优化... 为实现较高速行驶情况下驾驶机器人驾驶车辆进行横向轨迹跟踪,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杂交粒子群算法求解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首先,简化转向机器人与车辆转向系统,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其次,应用双参数精确罚函数法将非线性有约束优化函数转换为非线性无约束优化函数。在此基础上,将驾驶机器人作为下层控制器,应用动态杂交粒子群算法对优化函数进行求解。最后,基于Simulink/CarSim和RT-LAB硬件仿真,验证了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驾驶机器人 轨迹跟踪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掉头场景下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与轨迹规划
3
作者 田国富 郑佳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23-7831,共9页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在双向单车道下的掉头场景,采用模糊推理提出了一种安全决策方法并基于车辆空间分布关系建立掉头数学模型,确定7个关键控制点,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搜索策略,并提出一种高效舒适的掉头轨迹规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首先将掉...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在双向单车道下的掉头场景,采用模糊推理提出了一种安全决策方法并基于车辆空间分布关系建立掉头数学模型,确定7个关键控制点,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搜索策略,并提出一种高效舒适的掉头轨迹规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首先将掉头时本车道和目标车道上的车辆与自车的相对距离和转向时最小安全距离的差值建立隶属关系,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时刻进行掉头;轨迹规划方法结合车辆空间分布特征,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约束,提出一种新的搜索策略,使其能够快速收敛到最优极值,规划出掉头的最优路径。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决策与轨迹规划方法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掉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模糊推理 轨迹规划 粒子群算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时域MPC的无人车轨迹跟踪控制
4
作者 丁承君 耿宇坤 +2 位作者 胡健鑫 王逸桐 王镇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883-9891,共9页
为了提高无人车在不同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下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提出一种自适应时域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算法。首先,基于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MPC轨迹跟踪控制器。其次,引入融合准反射学习和高斯变异的粒... 为了提高无人车在不同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下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提出一种自适应时域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算法。首先,基于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MPC轨迹跟踪控制器。其次,引入融合准反射学习和高斯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时域参数优化,获得不同工况下的离线最优时域数据集。然后,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对数据集训练,得到能够自适应调整时域的控制系统。最后,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自适应时域MPC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轨迹跟踪精度和稳定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且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模型预测控制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算法
5
作者 古松健 吴福祥 +3 位作者 高向阳 杨梦杰 詹忆冰 程俊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26-3035,共10页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WMR)在轨迹跟踪过程中因定位失准和未知干扰等因素导致的位姿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模型预测控制(GMPC)的增强型粒子群优化混合器(EPSO-Mixer)算法,旨在提升WMR的轨迹跟踪性能。首先,以粒子群优化(PSO)为基础,...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WMR)在轨迹跟踪过程中因定位失准和未知干扰等因素导致的位姿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模型预测控制(GMPC)的增强型粒子群优化混合器(EPSO-Mixer)算法,旨在提升WMR的轨迹跟踪性能。首先,以粒子群优化(PSO)为基础,提出一种增强型粒子群优化(EPSO)算法,以加快收敛并提升优化能力;其次,利用EPSO对GMPC进行改进,根据当前偏移程度筛选出最优跟踪参数,以有效地减小轨迹跟踪误差;最后,结合混合多层感知器(MLP-Mixer)架构,提出EPSO-Mixer算法,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同时生成更具适应性的控制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和经典GMPC算法相比,EPSO-Mixer GMPC有效提升了WMR在位姿偏移条件下的轨迹跟踪性能,误差减小8.0%~82.3%,并显著改善了运动中的振动问题。可见,EPSOMixer算法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控制策略,不仅降低了参数调整的难度与时间成本,而且显著增强了轨迹跟踪控制的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移动机器人 轨迹跟踪 粒子群优化 混合多层感知器 几何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暂态仿真的计及小水电机群的广义负荷一体化等值建模方法
6
作者 张华云 王琦 +4 位作者 王泽忠 刘丽平 赵兵 李建华 郝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034-5043,I0008,共11页
并网小水电作为配电网重要的有功及无功电源,在分析地方区域小水电机群集中并入配电网对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时,原有综合负荷模型无法准确表征含有小水电机群的负荷区域的动态特性。因此,该文研究负荷侧小水电机群的工作机理和交互作用机... 并网小水电作为配电网重要的有功及无功电源,在分析地方区域小水电机群集中并入配电网对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时,原有综合负荷模型无法准确表征含有小水电机群的负荷区域的动态特性。因此,该文研究负荷侧小水电机群的工作机理和交互作用机理,提出适用于暂态仿真的计及小水电机群的广义负荷一体化等值建模方法,在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基础上增加小水电发电机群的等值模型,并采用机群参数聚合、关键参数辨识及优化等技术。利用加权聚合的方法,建立小水电等值机的5阶发电机模型;通过轨迹灵敏度分析,辨识出小水电等值机对系统暂态特性影响最关键的参数X′d;基于深度学习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找出该等值机待优化参数X′d的最优值。对华东电网某地区小水电机群进行等值并建立其广义负荷一体化模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该方法可用于配网侧计及小水电机群的负荷建模工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准确仿真计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机群 广义综合负荷模型 轨迹灵敏度 关键参数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万山群岛渔船漂移轨迹风漂系数的分段模拟
7
作者 王海龙 仉天宇 +5 位作者 张树钦 林汛 杨坚 张丽雯 曹倩 李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使用分段风漂系数模拟渔船的漂移轨迹,探究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渔船的漂流轨迹、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以南海万山群岛为研究区域,通过571个漂流样本建立AP98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模拟,采... 【目的】使用分段风漂系数模拟渔船的漂移轨迹,探究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渔船的漂流轨迹、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以南海万山群岛为研究区域,通过571个漂流样本建立AP98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模拟,采用风速4、6、8 m/s作为分界线建立不同风漂系数模型,同时建立漂移动力学半解析模型,通过对103个样本4组案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拟,对比预测模拟轨迹结果。【结果与结论】AP98模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风速与风致漂移速度(L)和顺风向漂移速度(DWL)的决定系数介于0.200~0.800之间,与侧风向漂移速度(CWL)的决定系数介于0~0.100之间,说明风速与L和DWL之间线性关系明显,与CWL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不同分段处理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案例1中,4和8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2中,4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3中,4和6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4中,4、6和8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均得以优化。分段模拟结果相比于未分段普遍有改善趋势,尤以风速4 m/s分段的模拟结果有较为明显的优化趋势,其他分段的模拟结果有好有差。合理选择分段点及确保数据分布的均衡性对提高模拟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漂流轨迹预测 AP98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 漂移动力学半解析模型 分段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4 位作者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宇 李晶 张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3-2336,共14页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模拟无定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以及2018年的土壤风蚀量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的时空变化,并分析受益人口与real GDP。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18年无定河流域风蚀总量与防风固沙量呈“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整体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无定河流域西部及西北部沙地土壤风蚀较为剧烈,东部及东南部的旱地土壤风蚀较为缓和;(2)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模拟总数分别为494条、504条、537条、482条与437条,整体上呈降低的趋势,受益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3)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全国受益人口与受益real GDP均占据总数一定比例;(4)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物质流以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圈层状递减,影响范围扩散到了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结果模拟了无定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为服务供给区和受益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对植被恢复与防风固沙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为其他流域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和整个三北地区的防风固沙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防风固沙服务 RWEQ HYSPLIT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刚 池涌 +2 位作者 蒋旭光 刘炳池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95-1200,共6页
为了研究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操作条件(如回转窑转速、倾角、给料速率等)对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等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散体颗粒理论和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反映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的颗粒... 为了研究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操作条件(如回转窑转速、倾角、给料速率等)对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等运动特性的影响,利用散体颗粒理论和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反映颗粒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的颗粒随机轨迹运动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在回转窑低填充率(小于10%)条件下给料速率对窑内物料运动特性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固体颗粒状物料在回转窑内的平均停留时间.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随机颗粒轨迹模型是一种预测回转窑内颗粒物料运动平均停留时间和平均体积流率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颗粒物料 运动特性 颗粒轨迹模型 给料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沉降器内液滴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蓝兴英 徐春明 +1 位作者 王荷蕾 高金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3-428,共6页
催化裂化沉降器结焦将导致非计划停工,严重影响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首先求取了单位时间沉降器内冷凝的油浆液滴的质量,然后利用颗粒轨道模型对液滴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液滴的停留时间、运动轨迹和分布区域。模拟计算结... 催化裂化沉降器结焦将导致非计划停工,严重影响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首先求取了单位时间沉降器内冷凝的油浆液滴的质量,然后利用颗粒轨道模型对液滴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液滴的停留时间、运动轨迹和分布区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液滴在沉降器内的运动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同大小的油浆液滴的停留时间不同,但大部分的液滴粘附在沉降器内壁和旋风分离器外壁上,进而缩合结焦。加强沉降器的保温可减少油气重组分的冷凝,采用“高温汽提”和“化学汽提”可减少进入沉降器的油气重组分的量,从而减少沉降器结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器 结焦 液滴 颗粒轨道模型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流道滴头内流场和颗粒运动的不同湍流模型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唐学林 赵旭红 +1 位作者 李云开 李小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20-128,共9页
为更好研究迷宫流道滴头的内流场水力性能和颗粒运动特性,该文采用k-ε模型和Eulerian-Lagrangian两相流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数值研究。首先,通过3种湍流模型(标准k-ε、RNG k-ε与Realizable k-ε)预测迷宫流道滴头水力特性并与喻黎明等(2... 为更好研究迷宫流道滴头的内流场水力性能和颗粒运动特性,该文采用k-ε模型和Eulerian-Lagrangian两相流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数值研究。首先,通过3种湍流模型(标准k-ε、RNG k-ε与Realizable k-ε)预测迷宫流道滴头水力特性并与喻黎明等(2009)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标准k-ε模型更适合于模拟迷宫流道滴头的内流场,与PIV试验数据相比,水力性能曲线平均模拟误差仅为2.32%。然后,基于Lagrangian的颗粒离散相模型,数值研究了齿形迷宫流道内不同密度和直径的单个颗粒运动轨迹及运动特性,并与喻黎明等(2009)的相关试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考虑了重力、浮力、虚拟质量力和曳力的随机轨道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颗粒在迷宫流道内的运动,与PIV试验数据相比,颗粒运动速度后平均模拟误差仅为2.34%。颗粒直径变化较密度变化对颗粒运动影响大,随着颗粒直径或密度增大,颗粒运动速度减小,颗粒速度变化幅值大小依次为:速度极小值、平均速度、速度极大值,随着颗粒粒径增大,流经漩涡区时颗粒速度减小较大,颗粒的运动跟随性变差,颗粒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沉积在流道拐角内侧的漩涡区,由此可能造成迷宫流道堵塞。同时,以上对比分析表明,相关两相流模型和数值方法可很好预测滴头内部固液两相流动,可为滴头抗堵塞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头 湍流模型 数值分析 颗粒运动轨迹 颗粒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的两种数值方法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龙绍桥 娄安刚 +2 位作者 谭海涛 徐艳东 杨媚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57-162,共6页
在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关键的是对拉格朗日微分方程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数值实验比较了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求解拉格朗日溢油轨迹微分方程的优劣,然后将其应用到2005年4月3日发生在大连附近的“ARTEAGA”油轮溢油事故的油膜粒... 在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关键的是对拉格朗日微分方程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数值实验比较了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求解拉格朗日溢油轨迹微分方程的优劣,然后将其应用到2005年4月3日发生在大连附近的“ARTEAGA”油轮溢油事故的油膜粒子追踪模型中。数值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在近岸不均匀流场下,用龙格-库塔方法解拉格朗日油粒子微分方程比用欧拉法求解精度高,用龙格-库塔方法模拟“ARTEAGA”油轮轨迹及其扩散范围与实际观测更为接近,而用欧拉法模拟溢油扩散的面积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模型 溢油轨迹 欧拉法 龙格-库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雪莉 崔洁 +2 位作者 王辅臣 龚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4-798,共5页
分离效率是判定旋风分离器性能优劣最直接的一个参数,而分离效率的高低微观上由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决定。采用离散颗粒模型研究了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并估算了分离效率,结果发现:颗粒从入口不同区域进入该旋风分离... 分离效率是判定旋风分离器性能优劣最直接的一个参数,而分离效率的高低微观上由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决定。采用离散颗粒模型研究了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并估算了分离效率,结果发现:颗粒从入口不同区域进入该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时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入口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域;被入口导流板碰撞分离的颗粒在发生二次分离时被再次捕集的可能性很大;分离效率实验值和模拟估算值变化趋势一致,但模拟估算值高于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离散颗粒模型 颗粒轨迹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8
15
作者 宋献方 唐瑜 +5 位作者 张应华 马英 韩冬梅 卜红梅 杨丽虎 刘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5,共8页
为了探讨连续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应用NCEP/NCAR资料、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对北京22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可分为西向水汽输送、远洋水汽输送、近海水汽输送、远... 为了探讨连续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应用NCEP/NCAR资料、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对北京22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可分为西向水汽输送、远洋水汽输送、近海水汽输送、远源大陆水汽输送和局地大陆水汽输送5种类型,并以近海水汽输送和西向水汽输送为主(降水量占比60.8%)。不同水汽输送类型下降水δ^(18)O的差异主要受水汽源区同位素富集程度及水汽输送途中降水过程的影响,降水氘盈余的变化反映出二次蒸发的影响及水汽源区大气相对湿度的差异。14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类型发生了变化,且降水δ^(18)O值的变化能够较好地指示水汽输送类型的变化。该结果说明降水同位素特征能够为识别水汽输送类型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汽输送 同位素 HYSPLIT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的CFD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诸发超 黄建科 +1 位作者 陈剑佩 李元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4-1192,1199,共10页
采用CFD技术对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流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导流板结构、跑道池底部进气孔长度和宽度方向间距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内外导流板均为180°、导流板延伸长度ΔL/W为0.5时,跑道池平均速率最大,死区比例最小... 采用CFD技术对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流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导流板结构、跑道池底部进气孔长度和宽度方向间距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内外导流板均为180°、导流板延伸长度ΔL/W为0.5时,跑道池平均速率最大,死区比例最小,功率输入最少;当宽度方向间距ΔY/W1为1/4、长度方向间距ΔX/L1为0.025时,平均光照方向速率最大。采用粒子追踪模型,分别计算不通气与通气情况下粒子的运动轨迹,分析得到藻细胞的光照强度、光暗交替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能源 敞开式跑道池 计算流体力学 粒子追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液压伺服机械手轨迹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湘琪 蒙臻 +1 位作者 倪敬 朱泽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6-1782,共7页
采用闭链矢量运动学模型,引入5阶B样条曲线插值逼近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非轴系驱动空间的液压机械手运行轨迹规划算法.针对当满足运动学约束时机机械手的总运行时间优化问题,引入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求解时间步长,从而实现时间最优... 采用闭链矢量运动学模型,引入5阶B样条曲线插值逼近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非轴系驱动空间的液压机械手运行轨迹规划算法.针对当满足运动学约束时机机械手的总运行时间优化问题,引入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求解时间步长,从而实现时间最优连续运动轨迹曲线.实际应用的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将实际工具中心点(TCP)轨迹和期望轨迹的绝对误差控制在25mm以内,为液压机械手运动控制提供较理想的轨迹曲线.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非关节驱动液压机械手系统运动规划问题,提高了针对复杂路径规划算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链模型 轨迹规划 B样条曲线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随机轨道模型研究湍流扩散对气液交叉流脱除PM2.5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徽 陈思含 +2 位作者 魏文韫 刘凌岭 左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8-184,共7页
针对气液交叉流脱除气相中PM 2.5过程的颗粒湍流扩散和热泳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考察热泳作用下PM 2.5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的颗粒脱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 针对气液交叉流脱除气相中PM 2.5过程的颗粒湍流扩散和热泳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考察热泳作用下PM 2.5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的颗粒脱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重量法测得的颗粒脱除率与化学分析法基本相同,验证了2种颗粒浓度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当气相流速为1 m/s时,添加颗粒湍流扩散模型相比于未考虑时,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从-60%缩小至±30%,表明湍流扩散是本系统中颗粒脱除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交叉流 颗粒浓度检测 湍流扩散 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CV的摄像头动态手势轨迹识别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江超 艾矫燕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28-133,共6页
利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在vs2008平台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实时摄像头的集动态手势检测、动态手势跟踪、动态手势轨迹识别的应用。首先,该应用基于静止的背景更新,利用背景差分检测运动手势,再结合颜色直方图的粒子滤波进行动态手势跟踪,最... 利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在vs2008平台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实时摄像头的集动态手势检测、动态手势跟踪、动态手势轨迹识别的应用。首先,该应用基于静止的背景更新,利用背景差分检测运动手势,再结合颜色直方图的粒子滤波进行动态手势跟踪,最后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进行运动轨迹识别。在运动检测部分结合了背景差分图与通过颜色直方图获得的反投影图,达到比较满意的实时运动检测效果;在运动手势跟踪部分,改进的颜色直方图的粒子跟踪能够在经过类肤色人脸的干扰后迅速地找回运动手势,基本达到了跟踪的要求,但是同时对于HMM识别轨迹时需要的运动轨迹序列采集造成了影响;在识别轨迹部分,HMM的训练达到了识别的要求,但是识别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实时运动轨迹序列的采集工作与采集方法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V 摄像头 粒子跟踪 HMM 轨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粒燃气涡轮中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简化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嘉华 凌志光 张志英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1,共5页
对带粒燃气涡轮湍流场中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各力项作了阐述,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这些力项进行了取舍,从而使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求解简化。为求证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对某双级带粒燃气涡轮中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颗粒与叶片... 对带粒燃气涡轮湍流场中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各力项作了阐述,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这些力项进行了取舍,从而使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求解简化。为求证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对某双级带粒燃气涡轮中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颗粒与叶片碰撞点分布的模拟结果与实物叶片进行了对比,发现除了进、出气边,沿叶高方向,压力面中部、叶片顶部及根部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叶片实际受冲蚀的情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带粒燃气涡轮 颗粒 随机轨道模型 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