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泽碧 黄娟 +2 位作者 张亚勤 王秋月 周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 【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习惯尿素施肥量(U,N 180 kg/hm^(2));尿素推荐施用量(U1,减N 20%,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20%(C1,N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30%(C2,N 126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40%(C3,N 108 kg/hm^(2))。在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成熟期调查植株和籽粒氮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开花期和成熟期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均以C1和U1处理最高,C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又显著高于U1。C1处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1和C2处理显著高于U处理。C1处理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U分别显著提高了11.54%和12.41%。C1处理的高粱产量最高(晋渝糯3号6611 kg/hm^(2),金糯粱1号5690 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5.40%~18.66%;其次为C2和U1处理,二者的产量均显著高于U和C3处理。各施氮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差异不显著;减氮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NPFP)差异显著,其NAE和NPFP均显著高于习惯施氮处理U;控释肥各减氮处理的NPFP显著高于普通氮肥推荐量处理U1。C1处理较U处理大幅提高了NAE、NPFP和氮肥利用率(NUE),晋渝糯3号分别提高了58.54%、39.61%和59.28%,金糯粱1号分别提高了80.97%、48.30%和63.08%;与U1处理相比,晋渝糯3号的NPFP、NUE分别提高了5.38%和22.19%,金糯粱1号分别提高了5.82%和4.42%。【结论】推荐施氮量下,用控释肥替代普通氮肥增加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提升了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西南地区高粱生产的推荐氮肥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控释氮肥 氮肥用量 干物质积累转运 产量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小麦施用脲铵氮肥实现轻简施肥的可行性及技术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耿若鑫 黑泽文 +11 位作者 油伦成 舒昱霖 汪洋 李升东 曲明山 石颜通 张凯烨 毕香君 田培雨 赵富林 张卫峰 陈永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3-1117,共15页
【目的】生产脲铵氮肥的目的是资源化利用联合制碱工业副产品。在华北平原多地开展了田间试验,探究适合冬小麦节肥增效的可行性和技术措施。【方法】于2021—2023年,分别在北京顺义、河北滦南、河北曲周、山东济南和河南禹州5个试验点... 【目的】生产脲铵氮肥的目的是资源化利用联合制碱工业副产品。在华北平原多地开展了田间试验,探究适合冬小麦节肥增效的可行性和技术措施。【方法】于2021—2023年,分别在北京顺义、河北滦南、河北曲周、山东济南和河南禹州5个试验点进行了两年大田试验。设置尿素(U)、尿素减施30%(70%U)、脲铵氮肥减施30%(70%AU)、脲铵氮肥减施30%+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70%AU+NBPT)、脲铵氮肥减施30%+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70%AU+DMPP)、尿素减施30%+优化追肥时间(70%U+Opt)6个处理,测定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结果】与U处理相比,2022年减施氮肥处理(70%U、70%AU)在5个试验点中出现减产的试验点有1个,2023年有3个;70%AU+NBPT和70%AU+DMPP处理2022年出现减产的点有2个,2023年有2个;70%U+Opt两年均未出现减产。与U处理相比,在5个试验点两年多数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2022、2023年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9%~77%、23%~67%,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25%~77%、21%~71%。与U处理相比,2022年70%AU+NBPT和70%AU+DMPP处理土壤NH_(4)^(+)-N含量增加的试验点有5个,2023年有4个,2022、2023年分别增加了19%~69%、30%~90%;70%AU+NBPT和70%AU+DMPP处理2022年土壤NO_(3)^(-)-N含量降低的试验点有5个,2023年有4个,2022、2023年分别降低了19%~59%、34%~60%。【结论】与施用常规量尿素相比,减施氮投入量30%条件下,以脲铵氮肥为氮源或配合NBPT/DMPP,一次追施可以保证不减少产量,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脲铵氮肥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氮素吸收效率 土壤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苏丹丹 张恒嘉 +2 位作者 邓浩亮 周晨莉 陈谢田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目的】评估水肥调控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肥料偏生产率(PFP)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Meta)分析,以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为决策因子,筛选获得目标文献29篇,建立水-肥-产量(440组)、水-肥-WUE(318组)、水-肥-PFP... 【目的】评估水肥调控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肥料偏生产率(PFP)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Meta)分析,以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为决策因子,筛选获得目标文献29篇,建立水-肥-产量(440组)、水-肥-WUE(318组)、水-肥-PFP(428组)共计1186组观测值的数据库。分析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优选西北地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结果】对宁夏马铃薯生产而言,适量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4.12 t/hm^(2),增加2.96 kg/m^(3)的WUE和32.83 kg/kg的PFP;对甘肃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施肥量至最佳施肥区间可增加27.58 kg/kg的PFP;对内蒙古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灌水量并增加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7.92 t/hm^(2),同时增加3.33 kg/m^(3)的WUE和30.91 kg/kg的PFP。【结论】西北四省(自治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分别为:宁夏(灌水量900~2100m^(3)/hm^(2),施肥量345~531.6kg/hm^(2))、甘肃(灌水量2895~3550m^(3)/hm^(2),施肥量420~630 kg/hm^(2))、陕西(灌水量1650~2940m^(3)/hm^(2),施肥量415~630 kg/hm^(2))、内蒙古(灌水量1350~2070 m^(3)/hm^(2),施肥量435~675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西北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水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肥调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复合肥对白菜薹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信成 黄琳 +5 位作者 杨连勇 蒋万 陈位平 郑瑛 邓明华 张忠武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46-51,共6页
以白菜薹为试验材料,汉寿众依有机肥为供试肥料,调查有机肥替代复合肥不同比例条件下白菜薹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和偏生产力,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施用比例,为白菜薹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复合肥的比例提供科学... 以白菜薹为试验材料,汉寿众依有机肥为供试肥料,调查有机肥替代复合肥不同比例条件下白菜薹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和偏生产力,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施用比例,为白菜薹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复合肥的比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替代复合肥处理对白菜薹农艺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存在差异;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法,得到白菜薹产量(Y)与有机肥施用量(X)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二次多项式Y=-0.0006X^(2)+3.0081X+22065,R^(2)=0.5643,三次多项式Y=-0.0000004X^(3)+0.0024X^(2)-1.9199X+23036,R^(2)=0.9112),三次多项式的拟合度高于二次多项式。根据数学模型得出,白菜薹在一定有机肥施用量范围内,获得的最佳产量为25596.2 kg/hm^(2),有机肥的最佳投入量为2000 kg/hm^(2),即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介于40%~6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白菜薹 氮磷钾 偏生产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刘润梅 范茂攀 +3 位作者 付云章 周军 郑毅 汤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60,共8页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 30~1 005 kg hm-2,平均285 kg hm-2;施磷量为P2O510.5~735.0 kg hm-2,平均149.1 kg hm-2;施钾量为K2O 7.5~466.5 kg hm-2,平均111.9 kg hm-2。马铃薯化肥偏生产力为82.3 kg kg-1,其中氮(N)、磷(P2O5)和钾肥(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158.7、278.0和416.3 kg kg-1。施氮、磷、钾量与氮、磷、钾肥PFP之间、化肥总量与总化肥偏生产力之间均呈负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72﹡﹡、0.801﹡﹡和0.805﹡﹡。分别以N、P2O5、K2O投入量150~250 kg hm-2、45~90kg hm-2和90~120 kg 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马铃薯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21.6%、30.7%和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量 化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肥料偏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润梅 范茂攀 +1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本文在2008~2009对云南省12个州(市)20个县(市)共36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水稻生...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本文在2008~2009对云南省12个州(市)20个县(市)共36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肥料施用现状、肥料偏生产力以及农户施肥合理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在水稻生产中总养分平均投入量为488.3 kg/hm2,其中氮(N)、磷(P2O5)和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26.3,77.7,84.3 kg/hm2;化肥占总养分的比例为74.4%;水稻的肥料偏生产力为24.2 kg/kg,其中N,P2O5,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6.5,152.3,97.1 kg/kg。以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150~250,45~90,90~120 kg/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则云南省水稻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调查农户的24.4%,36.6%,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现状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专用配方肥的肥效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嫚嫚 邬刚 孙义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74,共3页
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根据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 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根据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4.67%和11.85%,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3.45%和42.62%。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使水稻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专用配方肥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滴灌施肥灌溉对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万书勤 汪然 +2 位作者 康跃虎 刘士平 冯志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5,共8页
针对柴达木盆地马铃薯农业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马铃薯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高于-20 k Pa进行滴灌水盐... 针对柴达木盆地马铃薯农业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马铃薯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高于-20 k 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在柴达木盆地、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控制在-20 k Pa以上,滴灌施肥灌溉阶段0~40 cm内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良好,但灌溉停止后土体中的盐分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干质量及产量先增加再降低,当施肥比例为70%时达到最大。滴灌高频施肥灌溉且当施肥比例为当地马铃薯推荐施肥量的70%左右时,马铃薯既能获得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灌溉 微咸水灌溉 土壤基质势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水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作区土壤速效钾和钾肥偏生产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柳开楼 韩天富 +7 位作者 黄晶 李亚贞 马常宝 薛彦东 都江雪 王远鹏 李文军 张会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基于农业农村部布置在全国的水稻土监测样点(1988—2017),分析不同稻作区水稻土的速效钾、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表观平衡的时空变化趋势。在30 a间,东北区水稻土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长江三角洲(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地区。随试验... 基于农业农村部布置在全国的水稻土监测样点(1988—2017),分析不同稻作区水稻土的速效钾、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表观平衡的时空变化趋势。在30 a间,东北区水稻土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长江三角洲(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地区。随试验年限的延长,除了长江中游的水稻土速效钾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外,东北、长三角和华南区的水稻土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先稳定后增加的趋势,而西南区的水稻土速效钾含量则无显著变化。线性拟合方程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每增加10 mg·kg^(–1),30 a间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的钾肥偏生产力提升幅度分别为0.31、1.51、0.26和0.49 kg·kg^(-1)。除西南区域外,其他区域的钾素表观平衡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1988—2017年,全国尺度上水稻土的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稻作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年均增幅则差异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水稻钾肥偏生产力的提升,而长期进行水稻种植导致的钾素表观盈余则进一步有利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钾 水稻土 区域 钾肥偏生产力 钾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地区滴灌水-盐-肥综合调控对枸杞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万书勤 康跃虎 +2 位作者 刘士平 孙甲霞 卢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1,47,共6页
针对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为-20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 针对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为-20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在柴达木地区,当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控制在-20kPa以上时,滴灌施肥灌溉阶段土壤盐分会增加,但是土壤仍属于非盐渍土,低耐盐植物可以生长;冬灌盐分淋洗效果显著,冬灌后土壤盐分基本可以维持平衡;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枸杞的株高、茎粗、冠幅增长率及干鲜果产量先增加再降低,当施肥比例为70%时达到最大;滴灌高频施肥灌溉有利于提高枸杞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并且当施肥比例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70%左右时,枸杞产量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高、肥料偏生产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水盐调控 土壤基质势 灌溉水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下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志文 康跃虎 +1 位作者 万书勤 刘士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26,共4页
为了研究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马铃薯配套的栽培模式,参考大型喷灌机灌溉条件下马铃薯的栽培模式,布置了“窄垄种植单行马铃薯”和“宽垄种植双行马铃薯”两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两种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肥利... 为了研究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马铃薯配套的栽培模式,参考大型喷灌机灌溉条件下马铃薯的栽培模式,布置了“窄垄种植单行马铃薯”和“宽垄种植双行马铃薯”两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两种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施肥灌溉下,通过负压计指导施肥灌溉,当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低于-25kPa时进行施肥灌溉时,与“窄垄种植单行马铃薯”栽培模式相比,“宽垄种植双行马铃薯”的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改善根区土壤水分状况,促进马铃薯的生长,马铃薯不仅增产9.0%~18.0%,并且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15.6%~46.0%,偏肥料生产力提高了17.5%~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栽培模式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偏肥料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3
12
作者 黄晶 刘立生 +8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韩天富 柳开楼 刘淑军 张璐 李冬初 都江雪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7-998,共12页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长三角稻区,322个土壤监测点)氮肥施用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稻区氮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近30年来,我国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159、173、179、284和279 kg/hm^2,全国稻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N 215 kg/hm^2。西南和长三角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增加速率分别为N 0.4和2.5 kg/(hm^2·a)。整体而言,全国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无显著变化。30年间,各稻区之间氮素表观平衡量差异显著(P<0.05)。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氮素年均盈余量分别为N 35、5、20、69和109 kg/hm^2,氮素盈余量分别占氮肥平均施用量的22%、3%、11%、24%和39%。各稻区氮素盈余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1)。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各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4、51、42、44和35 kg/kg,全国平均为45kg/kg,仅东北和长江中游(早稻)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各稻区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P<0.0001)。【结论】除西南稻区,其他稻区氮素施用量偏高。综合考虑维持土壤氮平衡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建议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31、167、156、244和15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稻区 氮素表观平衡 氮肥偏生产力 时空变化 氮肥推荐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根层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平 胡超 +3 位作者 樊向阳 赵志娟 樊涛 齐学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2-979,共8页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减量追氮对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行性,以期确定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合理氮肥追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再生水灌溉不同氮肥追施水平根层土壤氮素残留、番茄生物量、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及表观氮素损失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减量追氮对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行性,以期确定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合理氮肥追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再生水灌溉不同氮肥追施水平根层土壤氮素残留、番茄生物量、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及表观氮素损失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施番茄土壤矿质氮的消耗主要集中在30 cm以上根层土壤;与常规氮肥追施处理相比,减量追氮处理,可协调番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番茄产量增加明显,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番茄收获后,减量追氮处理的表观氮素损失量显著低于常规氮肥追施处理。因此,减少氮肥追施量辅以再生水灌溉可以实现番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追氮 再生水灌溉 设施番茄 矿质氮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183
14
作者 于飞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根据施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水稻、小麦、玉米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6、250、274kghm-1。近10年我国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有所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0%、34.8%、29.1%,农学效率分别为12.7、9.2、11.1kgkg-1;氮肥表观利用率较2001—2005年统计结果提高6.8百分点,基本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35%)。三大粮食作物的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的相关性均可以用幂指数方程拟合,且拟合效果均较好,水稻R2=0.8489,小麦R2=0.6575,玉米R2=0.7917,偏生产力是现阶段评价氮肥料效应的适宜指标。综合考虑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要求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认为180~240kghm“的施氮量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较适宜的施氮量范围。这与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推荐施氮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粮食作物 适宜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盐调控施肥灌溉对青海油菜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然 万书勤 +2 位作者 康跃虎 刘士平 张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针对青海油菜农业生产对滴灌水肥管理及次生盐渍化防治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油菜施肥量的10%、30%、50%,70%、90%)对油菜产量及水肥利用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0.2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高... 针对青海油菜农业生产对滴灌水肥管理及次生盐渍化防治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油菜施肥量的10%、30%、50%,70%、90%)对油菜产量及水肥利用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0.2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高于-20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寒干旱地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在滴灌高频灌溉阶段,0~0.4m油菜根系分布层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状况良好,但当停止施肥灌溉后,土壤养分含量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升高,但0.3~1.2m土体盐分基本维持平衡。滴灌高频施肥灌溉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并且当施肥比例为当地油菜施肥量的50%左右时,油菜产量高、肥料偏生产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灌溉 微咸水灌溉 土壤基质势 灌溉水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志文 康跃虎 +1 位作者 万书勤 刘士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249,共8页
针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滴灌水肥管理的需求,本研究以养分平衡法估计的施肥量作为推荐值,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试验,2012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0%(30%NPK)、50%(50%NPK)、70%(70%NPK)和90%(90%NPK),2013年分别... 针对内蒙古沙地马铃薯滴灌水肥管理的需求,本研究以养分平衡法估计的施肥量作为推荐值,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试验,2012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0%(30%NPK)、50%(50%NPK)、70%(70%NPK)和90%(90%NPK),2013年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10%NPK)、35%(35%NPK)、60%(60%NPK)、85%(85%NPK)和110%(110%NPK)。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滴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采用负压计指导滴灌施肥灌溉时,土壤水分状况良好,N、K的施肥时期与马铃薯植株对N、K的吸收时期基本一致。2012年和2013年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生物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施肥量比例为70%~85%时达到最大值,并且收获指数相对较低,有效延长了地上部养分向块茎转移的时间,促进更多养分向块茎积累。当施肥量比例为60%~70%时,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马铃薯的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以70%NPK和85%NPK时产量最高,与当地马铃薯生产企业的产量持平,但节约肥料30%~40%,平均节肥N 157 kg·hm^(-2)、P_2O_552 kg·hm^(-2)和K_2O 187 kg·hm^(-2)。因此,内蒙古沙地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在-25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且施肥总量为当地推荐施肥量的85%左右时,既能获得马铃薯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灌溉 土壤水基质势 施肥量比例 肥料偏生产力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利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志坚 涂书新 +2 位作者 张嵚 徐昌旭 李进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烤烟是一种氮素敏感型的品质作物, 对氮素的需求非常严格。氮肥的合理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 也有利于提高烤烟烟叶品质。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 在湖北省烤烟主产区研究了基肥在3个不同施用时间(烤烟烟苗... 烤烟是一种氮素敏感型的品质作物, 对氮素的需求非常严格。氮肥的合理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 也有利于提高烤烟烟叶品质。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 在湖北省烤烟主产区研究了基肥在3个不同施用时间(烤烟烟苗移栽前0 d、15 d和30 d)对烤烟氮肥利用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烤烟地上部烟叶和茎秆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均随着基肥施用时间的提前而表现出增加趋势。与移栽当天(0 d)施用基肥相比, 提前15 d、30 d施用基肥, 烤烟烟叶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6.4%、22.6%和1.5%、8.7%; 茎秆中则分别平均增加2.5%、12.7%和13.4%、33.9%。提前施用基肥有提高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的趋势, 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而在烤烟烟苗移栽前15 d、30 d施用基肥显著降低烤烟地上部氮肥农学利用率(35.2%、37.4%)和生理利用率(35.4%、41.6%)(P〈0.05)。另外, 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出显著或者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偏生产力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 在烤烟烟苗移栽时适当提前基肥的施用时间(15~30 d)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促进烟叶中干物质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基肥施用时间 氮肥利用 偏生产力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曹冰 朱紫薇 +5 位作者 单娟 姚国旗 朱英华 沈军辉 黄令军 王成雨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7-101,107,共6页
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氮肥水平(180、240kg/hm^2)和3个种植密度(每公顷6万株、7.5万株、9万株),研究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密植(每公顷7.5万株)... 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2个氮肥水平(180、240kg/hm^2)和3个种植密度(每公顷6万株、7.5万株、9万株),研究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密植(每公顷7.5万株)有利于增加夏玉米产量;在低密度(每公顷6万株)条件下提高氮肥水平可以改善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增产显著;中高密度时增氮对光合作用的改善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增加也不显著,因此,增产效果不显著。增密降低穗位叶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大喇叭口期干物质的积累;散粉期和收获期,增至中密度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继续增密干物质积累增加不显著。低氮水平下增密可以有效提升氮肥偏生产力,而氮肥水平过高即使增加密度提升氮肥偏生产力的效果仍然不佳。密度过高降低植株的抗倒能力导致玉米田间倒伏率增加,适当增密不会导致抗倒能力显著减弱并保持较低的倒伏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氮肥施用量180kg、种植7.5万株是适合试验地夏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密度 光合速率 氮肥偏生产力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专用配方肥的肥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嫚嫚 邬刚 +1 位作者 陶宇 孙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431-3432,3467,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玉米专用配方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采用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 [目的]为了探讨玉米专用配方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采用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0%和19.7%,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6.9%和57.5%。[结论]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的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专用肥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与替代方式对华南稻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华斌 傅荣富 +1 位作者 贾巍 唐启源 《作物研究》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及不同减氮比例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模式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早、晚稻的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模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 3%,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有机肥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