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aoxonase-1介导硫化氢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英文)
1
作者 张平 李祥 +3 位作者 任衍开 王春燕 邹伟 唐小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甲醛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Paraoxonase-1(PON-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N-1是否可介导H2S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采用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甲醛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Paraoxonase-1(PON-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N-1是否可介导H2S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采用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甲醛神经毒性的细胞模型.硫氢化钠(NaHS,一种H2S的供体)不仅可以上调PC12细胞PON-1的活力,还可恢复甲醛对PC12细胞PON-1表达与活力的抑制作用.2-hydroxyquinoline(2-HQ)是一种选择性PON-1抑制剂,它可显著降低H2S对甲醛细胞毒性、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累积的抑制作用.而且,2-HQ可阻止H2S逆转甲醛激活PC12细胞caspase-3和下调PC12细胞bcl-2表达.结果提示H2S依赖PON-1去保护PC12细胞对抗甲醛的神经毒性.我们的这一发现表明PON-1有希望成为防治甲醛神经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硫化氢 paraoxonase-1 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PON1、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邵伟华 姚丽霞 +3 位作者 王素星 吕彩霞 王娜 李绍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18-3222,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l,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的影响,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l,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的影响,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CRS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CRS的机制。方法收集老年2型CRS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心脉隆组(49例)。对照组按照现行指南给予抗心衰、保肾治疗,心脉隆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日二次静点,疗程15 d。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 d测定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PON1、SOD、MDA,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PON1、SOD、MDA分别与NT proBNP、EF、CysC、eGFR的关系;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NYHA)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5 d后2组E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CysC、NT 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心脉隆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脉隆组治疗后eGFR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5 d后两组PON1、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MDA较治疗前下降(P<0.05),心脉隆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同期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脉隆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vs 89.8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ON1、SOD分别与eGFR、EF正相关(P<0.05),与CysC、NT proBNP呈负相关(P<0.05);MDA与eGFR、EF呈负相关(P<0.05),与CysC、NT proBNP呈正相关(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清PON1、SOD、MDA水平与老年2型CRS患者心肾功能相关,可用于老年2型CRS病情监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CRS患者的心肾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2型CRS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CRS 心脉隆注射液 pon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滕飞 张效林 +4 位作者 蔡文芝 闫承慧 梁振洋 孙莹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入选85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入选85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A),当RPA≥70%时,即定义为CR。将入选患者分为CR组(n=215)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n=635),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PON1基因rs854572多态位点在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三种基因型(CC、CG和GG)分布频率在CR组和NCR组分别为23.7%、49.3%、27.0%和24.1%、50.2%、25.7%,三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C、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63)。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结论 PO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854572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抵抗 对氧磷酶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PON1基因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姬爱国 周正奎 +5 位作者 张路培 杨润军 许尚忠 王淑辉 高雪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克隆了牛PON1基因,检测其外显子上的SNPs,对EcoRⅤ和AluI 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ON1基因后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所产生的基因型频率进行估计,并对EcoRⅤ和AluI 2种酶酶切后所产生的多态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动物为30头安... 克隆了牛PON1基因,检测其外显子上的SNPs,对EcoRⅤ和AluI 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ON1基因后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所产生的基因型频率进行估计,并对EcoRⅤ和AluI 2种酶酶切后所产生的多态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动物为30头安格斯、30头海福特和28头西门塔尔牛。关联分析应用SAS9.1的GLM过程中最小二乘均数Tukey′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ON1基因克隆获得1 205 bp的cDNA序列,其编码区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外显子SNPs检测表明,仅在其第6外显子区域存在2个突变位点,且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异,但可分别被EcoRⅤ和AluI 2种酶酶切。EcoRⅤ位点,AG基因型的个体有着较高的试验前体质量(329.97±6.08)kg,宰前质量(577.56±8.32)kg,净肉质量(275.89±4.05)kg和较为适宜的嫩度(3.10±0.19)kg(P<0.05);AluI位点,AA基因型的个体也有着较高的试验前体质量(333.37±8.93)kg,宰前质量(576.82±13.18)kg,净肉质量(275.49±6.43)kg和平均日增质量(0.68±0.02)kg.d-1(P<0.05);并在此位点不同的基因型个体间肉色评分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品种和基因型之间除了全骨质量、眼肉质量、大理石花纹评分、眼肌面积和肉色评分外,其它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连锁分析表明,作为一个新陈代谢功能基因,PO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直接影响肉牛的背膘厚,如AeAeGaGa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pon1基因 SNPS 关联分析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CYP2E1和PON2148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大方 吴白燕 +3 位作者 杨帆 李莉 陈栎 王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 :探讨母亲对氧磷酶 2基因 [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2基因 (PON2 148) ]多态性位点和细胞色素P45 0IIE1基因 (CYP2E1)多态性位点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 1... 目的 :探讨母亲对氧磷酶 2基因 [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2基因 (PON2 148) ]多态性位点和细胞色素P45 0IIE1基因 (CYP2E1)多态性位点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 1998至 1999年在安徽省安庆市各县级医院对入院分娩孕妇及其单胎、活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的对照新生儿进行调查 ,共得到有效样本 2 31个母亲新生儿对 ,其中低出生体重组 6 5对 ,正常出生体重对照组 16 6对。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突变纯合子基因型 /杂合子基因型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比较 ,未见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位点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有显著性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经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 ,新生儿性别、孕周混杂因素调整后 ,可见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位点均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增加 (CYP2E1,OR =2 .4,95 %CI为 1.17~ 4.89;PON2 148,OR =2 .16 ,95 %CI为 1.0 6~ 4.41) ,并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进一步分析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位点之间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其结果显示 :这两个多态性位点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 ,它们是低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E1 pon2148 基因多态性 低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B1、CYP3A5和PON1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雷晓辉 翟娅婧 +2 位作者 贺海蓉 王学良 吕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6-733,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肠道多药耐药蛋白1基因ABCB1、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A5、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到2015年3月6日为止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肠道多药耐药蛋白1基因ABCB1、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A5、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到2015年3月6日为止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共32 675例患者。分别有19项和8项研究报道了ABCB1C3435T、CYP3A5 A6986G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Meta分析结果显示,ABCB1C3435T和CYP3A5A6986G多态性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没有影响(OR=1.099,95%CI0.913,1.323,P=0.319;OR=0.844,95%CI0.784,1.220,P=0.844)。有19项关于PON1多态性的研究,发现Q192R突变与MACE的发生风险有关(OR=0.812,95%CI 0.671,0.984,P=0.033),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缺乏稳定性。结论 PON1Q192R突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ABCB1 CYP3A5 pon1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非遗传因素对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康彦红 劳海燕 +4 位作者 陈秀云 麦丽萍 余细勇 陈纪言 钟诗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82-1686,共5页
目的对氧磷脂酶1(PON1)启动子CpG岛区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本研究探讨PON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08C/T,-126 G/C和-162G/A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非遗传因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氯吡... 目的对氧磷脂酶1(PON1)启动子CpG岛区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本研究探讨PON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08C/T,-126 G/C和-162G/A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非遗传因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效应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术患者538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基因型,使用SAS9.1和HPlus软件分析其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关系。结果 PON1启动子区-108C/T,-126 G/C和-162G/A位点,基因型为野生型或突变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患者合并高血压[HR(95%CI)=3.837]、糖尿病(HR=2.715)或使用钙离子拮抗剂(HR=2.686)时,PCI术后出现MACE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 PON1基因启动子CpG岛区-108C/T,-126 G/C和-162G/A基因变异对接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无明显影响。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会增加PCI术后出现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对氧磷脂酶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非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肉牛PON1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张娟 母童 +3 位作者 赵平 冯小芳 吴建平 顾亚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50-1758,共9页
为阐明陇东肉牛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扩增陇东肉牛PON1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并测序,通过Seqman软件完成序列拼接,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其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原... 为阐明陇东肉牛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扩增陇东肉牛PON1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并测序,通过Seqman软件完成序列拼接,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其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原子组成、氨基酸残基数、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质量、等电点、二级结构、高级结构等。结果显示,陇东肉牛PON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数目最多的为亮氨酸(Leu),数目最少的为半胱氨酸和色氨酸(Cys和Trp)。碱基组成中A+T含量(56.55%)高于G+C含量(43.26%)。与GenBank中牛PON1基因序列(登录号:EU289337)比对分析发现,在PON1基因外显子4、6、8、9中存在突变,但均未导致氨基酸发生变化,为同义突变。PON1蛋白的原子组成是C1810H2796N454O533S12,分子质量为39.83ku,理论等电点为5.24,为稳定的水溶性蛋白质。PON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延展链、α-螺旋和β-转角分别由159、116、55和25个氨基酸构成,最终形成了以无规则卷曲和延展链为主的混合型。PON1蛋白的疏水性结果表明,第8位苏氨酸(Thr)疏水性最强(最高分值2.878),第299位脯氨酸(Pro)亲水性最强(最低分值-2.222)。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陇东肉牛PON1蛋白功能及探讨PON1基因突变对甘肃地方肉牛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肉牛 pon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亚子 许杜娟 李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进行文献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进行文献检索,用Stata SE 12.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包括12项研究,3 22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 192Q基因携带者与RR携带者间的血小板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4,95%CI:0.879-1.487,P=0.317]。PON1 192Q基因携带者与RR携带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807-1.954,P=0.312]。结论:PON1 Q192R位点携带Q基因对血小板反应性及MACE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与中国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国 氯吡格雷 pon1 Q192R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 PON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成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0,共3页
首先回顾了PON标准的各个方案和规范,然后着重介绍了XGS-PON标准以及XGS-PON与现有PON技术的兼容性设计和升级共存方案,最后对XGS-PON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XGS-pon XG-pon1 NG-pon2 10G Epon 10G pon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192位Gln-Ar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显明 崔长琮 +1 位作者 崔翰斌 王新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确定对氧磷酶1(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与陕西地区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动脉造影确诊的222例冠心病患者和164例非冠心病患者,采用PCR-酶切法检测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陕西地... 目的确定对氧磷酶1(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与陕西地区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动脉造影确诊的222例冠心病患者和164例非冠心病患者,采用PCR-酶切法检测PON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汉族人群等位基因R和Q频率分别为60.23%和39.77%,其中CHD组RR、QR、QQ基因型分别占41.44%、39.64%、18.92%,对照组RR、QR、QQ基因型分别占35.98%、45.73%、18.29%;CHD组等位基因R频率占61.26%,Q频率占38.74%,对照组的等位基因R频率占58.84%,Q频率占41.56%,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间等位基因R和Q频率及RR、QR、QQ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陕西汉族人群PON1192位Gln-Arg基因多态性与CHD发病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对氧磷酶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对氧磷酶-1活性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道元 李子萍 +3 位作者 庄锡伟 张晓林 康梅 廖异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5-1357,1361,共4页
目的探讨精浆对氧磷酶-1(PON-1)活性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生育力的男性健康对照组50例,男性不育症组270例,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分别测定精浆PON-1活性和精液常规参... 目的探讨精浆对氧磷酶-1(PON-1)活性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生育力的男性健康对照组50例,男性不育症组270例,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分别测定精浆PON-1活性和精液常规参数。结果参数正常男性不育组和参数异常男性不育组精浆PON-1活性(U/L)分别为1.22±0.76和0.64±0.54,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精浆PON-1活性为(3.17±0.8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不育各精子活力组精浆PON-1活性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各弱精子症组中,随着精子活力降低,精浆PON-1活性依次降低;在轻度弱精子症组、中度弱精子症组和重度弱精子症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PON-1活性与精子存活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而精浆PON-1活性与精子畸形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根据制定的ROC曲线,PON-1活性曲线下面积为0.907,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浆PON-1活性测定为男性不育症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浆 对氧磷酶-1活性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兴亮 周京国 +1 位作者 唐中 张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清PON1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oxLDL水平。同时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而血浆ox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冠心病组中的SAP、UAP和AMI患者 ,血清PON1活性依次下降 ,而oxLDL浓度依次升高。PON1活性与oxL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PON1活性降低 ,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 ,使血浆oxLDL水平增加 ,这种改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类 LDL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对氧磷脂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酸酯酶-1Glu-Arg192位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万里 曾昭淳 +2 位作者 何全 张革 邓国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酸酯酶 - 1(PON- 1)基因 Glu- Arg192位多态性、血清 PON- 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性反应技术对 12 3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1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PON- 1192位进行基因...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酸酯酶 - 1(PON- 1)基因 Glu- Arg192位多态性、血清 PON- 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性反应技术对 12 3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1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PON- 1192位进行基因分型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清 PON- 1活性。  结果 :重庆居民 PON- 1基因 192 A、B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为 0 .43、0 .5 7,CHD组为 0 .40、0 .6 0。 CHD组的PON- 1AA、AB、BB基因型的构成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正常对照组 3种基因型之间血脂无显著相关 (P>0 .0 5 ) ,CHD组的 PON- 1活性 (75 .6± 2 3.5 KU/ L )比正常对照组 (10 8.4± 18.3 KU/ L )显著下降 (P<0 .0 1)。  结论 :重庆居民 PON- 1192 B等位基因与 CHD无关 ,血清 PON- 1活性与 CHD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酸酯酶-1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亚威 尚可 郭建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669-167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患者与老年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ON1活性在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PON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酯酶1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施佳军 张思仲 +7 位作者 马崔 唐牟尼 刘协和 王英成 韩海英 郭扬波 冯容妹 苗国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D组与对照组PON1 基因Gln192Arg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按ApoEε4携带状况分层后,各亚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基因 Gln192Arg 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脂和屏氧酶-1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绍彩 赵水平 +4 位作者 马德亮 赵焕堂 谢先明 吴智鸿 刘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浆屏氧酶-1含量及肝细胞上屏氧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16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①高胆固醇组(n=8):继续饲以高...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浆屏氧酶-1含量及肝细胞上屏氧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16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①高胆固醇组(n=8):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饮食6周;②普罗布考组(n=8):饲以高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给予1%普罗布考干预6周。另选普通饮食14周兔(n=8)作为正常组。测定血脂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屏氧酶-1的含量,两步灌注消化法进行肝细胞分离和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肝细胞屏氧酶-1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苏丹Ⅲ染色测定斑块面积。结果:①高胆固醇组8周后,血浆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普罗布考组14周后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的水平(P<0.01);②高胆固醇组8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均升高,14周时普罗布考组丙二醛含量[(9.21±1.31)μg/ml]较高胆固醇组[(12.57±1.43)μg/ml,P<0.01]明显降低;③普罗布考组14周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51.54±8.32)%]较高胆固醇组[(84.81±9.35)%,P<0.01]明显减少;④14周时普罗布考组屏氧酶-1的含量[(0.85±0.02)μg/ml]较高胆固醇组[(0.51±0.01)μg/ml,P<0.01]明显升高;⑤普罗布考组屏氧酶-1mRNA的表达(0.72±0.01)较高胆固醇组(0.46±0.01,P<0.05)明显增加;⑥血浆屏氧酶-1的含量与丙二醛的含量呈负相关(r=-0.86,P=0.003)。结论:普罗布考具有降脂、抗氧化作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酶屏氧酶-1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肝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 屏氧酶-1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兔血清对氧磷酶1与传统方法对敌敌畏所致大鼠肝脏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聪 陶维晨 +3 位作者 李琦 吴泽扬 郭镇豪 赵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纯化兔血清对氧磷酶1(PON1)对敌敌畏中毒大鼠肝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传统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敌敌畏染毒组(B组)、传统治疗组(C组)、PON1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每组6只。B、C、D、E... 目的探讨纯化兔血清对氧磷酶1(PON1)对敌敌畏中毒大鼠肝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传统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敌敌畏染毒组(B组)、传统治疗组(C组)、PON1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每组6只。B、C、D、E组均给予敌敌畏(9 mg/kg)腹腔注射染毒,C组在染毒后立即(<2 min)给予阿托品(10 mg/kg)+碘解磷定(45mg/kg)腹腔注射,D组在染毒前30 min给予PON1 9 600 U/kg尾静脉注射,E组染毒前30 min给予PON1 9 600 U/kg尾静脉注射,染毒后立即(<2 min)给予阿托品(10 mg/kg)+碘解磷定(45 mg/kg)腹腔注射,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各组于造模前(0min)、造模后10 min、30 min、1 h、2 h、4 h、6 h分别颈内动脉取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 h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不同组肝脏的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肝脏4-羟基壬烯醛(4-HNE)的定性及定量表达。结果 B组胆碱酯酶明显下降,光镜下出现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核固缩等病理改变,可见4-HNE高度表达;C、D、E组上述各指标改变均较B组轻,且各组与B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E组病理改变较C组轻,上述指标与C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E组较D组病理改变稍轻,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ON1对急性敌敌畏中毒大鼠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敌敌畏中毒 肝损伤 氧化应激 4-羟基壬烯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邬勇坚 陈绍森 +1 位作者 陈飞鹏 曹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的80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3)、重度组(n=35)。选取20例健康者...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的80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3)、重度组(n=35)。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脂水平及PON1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OSAS组血清PON1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组间PON1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PON1活性随OSAS程度加重而降低。20例重度OSAS患者经3个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TG下降(P<0.05),HDL升高(P<0.05),血清PON1活性较前升高(P<0.01)。结论:OSAS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OSAS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nCPAP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心血管疾病 对氧磷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 192Q/R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蕾 周玉颖 王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192Q/R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0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并按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组(41例)和中青年脑梗死组(63例)2个亚组,同期选择门诊体检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4例为...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192Q/R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0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并按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组(41例)和中青年脑梗死组(63例)2个亚组,同期选择门诊体检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4例为对照组,并按年龄分为老年对照组(41例)和中青年对照组(63例)2个亚组。入选者按年龄?性别相匹配对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测定2组PON1 192Q/R基因多态性及酶活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PON1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脑梗死组患者PON1 192 Q/R基因型的分布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中青年脑梗死组RR基因型(34例)高于中青年对照组(16例),QQ基因型(3例)低于中青年对照组(9例,P=0.003)。老年组(r=-0.290,P=0.008)和中青年组(r=-0.354,P<0.001)PON1 R基因型与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老年组(OR=0.823,P<0.001)和中青年组(OR=0.835,P<0.001)PON1酶活性升高,脑梗死发生风险降低。结论PON1 192Q/R基因型可影响PON1酶活性。高PON1酶活性可降低脑梗死的风险,而PON1 192Q/R基因型对脑梗死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基因表达 动脉硬化 对氧磷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