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Using Energy Recyclable Photovoltaic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Meiso YOKOYAMA WU Chung-ming SU Shui-hsia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We demonstrate that power recycling is feasible by using a semi-transparent stripped Al electrode as interconnecting layer to merge a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WOLED) and an organic photovoltaic(OPV) cell.T... We demonstrate that power recycling is feasible by using a semi-transparent stripped Al electrode as interconnecting layer to merge a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WOLED) and an organic photovoltaic(OPV) cell.The device is called a PVOLED.It has a glass / ITO / CuPc / m-MTDATA ∶ V 2 O 5 / NPB / CBP ∶ FIrpic ∶ DCJTB / BPhen / LiF / Al / P3HT∶ PCBM / V 2 O 5 / Al structure.The power recycling efficiency of 10.133% is achieved under the WOLED of PVOLED operated at 9 V and at a brightness of 2 110 cd / m 2,whe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OPV is 2.3%.We have found that the power recycling efficiency is decreased under high brightness and high applied voltage due to an increase input power of WOLED.High efficiency(18.3 cd / A) and high contrast ratio(9.3) were obtained at the device operated at 2 500 cd / m 2 under an ambient illumination of 24 000 lx.Reasonable white light emission with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 color coordinates of(0.32,0.44) at 20 mA / cm 2 and slight color shift occurred in spite of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50 mA / cm 2.The proposed PVOLED is highly promising for use in outdoors displa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ontrast ratio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PV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液法制备的新型蓝光激基复合物OLED
2
作者 周钰卜 李嘉杰 +1 位作者 罗东向 刘佰全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1-808,共8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正成为新一代显示与照明器件,但蓝光材料的性能不足限制了OLED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由双分子系统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具有材料来源广、设计简单、光色易调控等优势,但开发高性能的蓝光激基复合物仍面临挑战。利用空穴传...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正成为新一代显示与照明器件,但蓝光材料的性能不足限制了OLED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由双分子系统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具有材料来源广、设计简单、光色易调控等优势,但开发高性能的蓝光激基复合物仍面临挑战。利用空穴传输材料2,2′-二(4-咔唑基苯基)联苯(BCBP)、聚乙烯咔唑(PVK)、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作为给体,电子传输材料2,4,6-三[3-(二苯基膦氧基)苯基]-1,3,5-三唑(PO-T2T)作为受体,采用溶液法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激基复合物,并以此制备出OLED器件。基于新型的BCBP∶PO-T2T的激基复合物OLED实现了477.5 nm波长的蓝光发射。此外,通过能级设计实现了激基复合物光色由橙红光到蓝光的调控,并指出聚合物材料更易于以溶液法构建激基复合物。本研究结果为开发蓝光OLED材料、明晰激基复合物工作机制以及实现高性能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蓝光材料 溶液法 激基复合物 光色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eries of iridium(Ⅲ)complexes with fluorophenyl isoquinoline ligand and low-efficiency roll-off properties: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3
作者 QIN Zhengkun PAN Zicong +2 位作者 TIAN Hui ZHANG Wanyi SONG Mingx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5-1244,共10页
We have examined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combining two main and three auxiliary ligands to form several Ir(Ⅲ)complexes featuring a transition metal as their core atom to identify some appropriate organic ligh... We have examined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combining two main and three auxiliary ligands to form several Ir(Ⅲ)complexes featuring a transition metal as their core atom to identify some appropria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materials.By utilizing electronic structure,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s,minimum single-line absorption,triplet excited states,and emission spectral data derived from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he usefulness of these Ir(Ⅲ)complexes,including(piq)_(2)Ir(acac),(piq)_(2)Ir(tmd),(piq)_(2)Ir(tpip),(fpiq)_(2)Ir(acac),(fpiq)_(2)Ir(tmd),and(fpiq)_(2)Ir(tpip),in OLEDs was examined,where piq=1-phenylisoquinoline,fpiq=1-(4-fluorophenyl)isoquinoline,acac=(3Z)-4-hydroxypent-3-en-2-one,tmd=(4Z)-5-hydroxy-2,2,6,6-tetramethylhept-4-en-3-one,and tpip=tetraphenylimido-diphosphonate.These complexes all have low-efficiency roll-off properties,especially(fpiq)_(2)Ir(tpip).Some researchers hav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complexes extremely similar to(piq)_(2)Ir(acac)through the Suzuki-Miyaura coupling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luminescent materials Ir(Ⅲ)complex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微显示器的原子扫描策略 被引量:15
4
作者 季渊 王成其 +2 位作者 陈文栋 满丽萍 冉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8-1005,共8页
为了实现2K及以上超高清微型显示器的高效率高性能扫描,建立了微型显示器的原子扫描模型。对该模型采用的数学矩阵、基于分形延伸的植入运算进行研究,提出了原子扫描策略并推导了原子扫描序列。首先,对现有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扫描策略... 为了实现2K及以上超高清微型显示器的高效率高性能扫描,建立了微型显示器的原子扫描模型。对该模型采用的数学矩阵、基于分形延伸的植入运算进行研究,提出了原子扫描策略并推导了原子扫描序列。首先,对现有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扫描策略进行扫描性能分析。然后,在分析比较几种扫描策略性能的基础上,说明原子扫描是实现较优性能的最佳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对于256级灰度,采用32位子空间,8位权值比为128∶64∶32∶16∶9∶4∶2∶1的原子扫描策略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传输效率。在分辨率为1 600×1 600的原子扫描方案中,时钟频率为50MHz,帧频可达90Hz,线性度接近99.8%,传输效率高达100%,基本满足超高分辨率扫描系统中高帧频、较低时钟、高线性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 微显示器 超高分辨率 分形扫描 原子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修饰层ZnPc对OLED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方馨 孟庆蕾 +7 位作者 席曦 钱维莹 阙立志 王振交 季静佳 丁玉强 顾晓峰 李果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1-726,共6页
本文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酞菁锌(ZnPc)超薄膜,研究了不同厚度的ZnPc缓冲层对OLEDs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器件的一系列光电性能,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含有ZnPc修饰层的器件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有修饰层的器件,加... 本文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酞菁锌(ZnPc)超薄膜,研究了不同厚度的ZnPc缓冲层对OLEDs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器件的一系列光电性能,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含有ZnPc修饰层的器件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有修饰层的器件,加入ZnPc修饰层后器件发光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不同厚度的修饰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分析认为,ZnPc能有效改善ITO表面的平整度和降低空穴注入势垒的性质是提高器件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阳极修饰 Zn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蓝光OLED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旭中 杨代胜 +3 位作者 韩相恩 钱露露 王玲 刘子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3,16,共4页
有机发光材料(OLED)因其在全彩色平板显示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要实现全色显示,蓝光材料必不可少。尽管已经报到了许多蓝光材料,但是高效稳定的蓝光材料却十分稀少。因此开发具有高发光效率、色纯度、稳定性的蓝光材料必... 有机发光材料(OLED)因其在全彩色平板显示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要实现全色显示,蓝光材料必不可少。尽管已经报到了许多蓝光材料,但是高效稳定的蓝光材料却十分稀少。因此开发具有高发光效率、色纯度、稳定性的蓝光材料必不可少。芴类、苯乙烯类、蒽类蓝光材料由于具有能满足实用化的潜力而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印刷OLED技术创新趋势研究①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旭 郑佳 李志荣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6-1321,共6页
对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专利数据库收录的1995—2011年世界范围内申请的印刷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专利进行了数据计量分析,给出了印刷OLED专利的年度分布、地区分布、技术重点分布、机构分布,揭示了已展现出明显优... 对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专利数据库收录的1995—2011年世界范围内申请的印刷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专利进行了数据计量分析,给出了印刷OLED专利的年度分布、地区分布、技术重点分布、机构分布,揭示了已展现出明显优势的印刷OLED技术的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所得结果可为这种新技术的研发决策提供支持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印刷oled技术 创新现状 发展趋势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背光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文尚胜 张剑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79,共7页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白光材料的多样性、制程的简单性和成本低廉性,特别是其面光源的属性,相较于电致发光二极管(LED)的点光源,更有望成为未来液晶显示器件背光源的主角。介绍了OLED背光源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白光O...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白光材料的多样性、制程的简单性和成本低廉性,特别是其面光源的属性,相较于电致发光二极管(LED)的点光源,更有望成为未来液晶显示器件背光源的主角。介绍了OLED背光源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白光OLED发光效率的提升,OLED器件稳定性和寿命的提高,OLED制备的最新工艺,偏极化的OLED技术,OLED背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匹配技术,还介绍OLED背光源产业发展及发展现状,并对OLED背光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光源 白光 有机发光 固态照明 平板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对三原色白光OLED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培 王振 +4 位作者 郑新 柳菲 陈爱 谢嘉凤 王玉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9-814,共6页
基于ITO/NPB/TCTA/Ir(MDQ)2(acac)∶TCTA/FIrpic∶TmPyPb/Ir(ppy)3∶TmPyPb/TmPyPb/LiF/Al结构的三原色白光器件,通过分别在蓝光与红光、绿光发光层界面处插入2nmTCTA与2nmTmPyPb中间层,研究了中间层的有无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ITO/NPB/TCTA/Ir(MDQ)2(acac)∶TCTA/FIrpic∶TmPyPb/Ir(ppy)3∶TmPyPb/TmPyPb/LiF/Al结构的三原色白光器件,通过分别在蓝光与红光、绿光发光层界面处插入2nmTCTA与2nmTmPyPb中间层,研究了中间层的有无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层的引入可以调整激子的分布,影响能量转移。具有双中间层的器件实现了高质量的白光发射,最大发光效率达到22.56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中间层 三原色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显示与照明——从基础研究到未来的应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马东阁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显示和照明技术,不仅在产业上得到了应用,在学术上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它不仅涉及化学、材料科学,也包含了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器件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本文...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显示和照明技术,不仅在产业上得到了应用,在学术上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它不仅涉及化学、材料科学,也包含了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器件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本文从OLED的工作原理和所涉及的材料出发,介绍了设计高效率OLED器件结构的物理基础和设计原则,最后对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 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AM-OLED)驱动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玉娟 冯凯 +1 位作者 郎六琪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介绍一种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AM OLED)的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像素驱动电路采用常用的两管电路结构,依据此像素驱动电路,提出一种利用多晶硅TFT将部分外围驱动电路集成于衬底的设计方法和电路结构。采用互补的多晶硅TFT管设计屏上移位... 介绍一种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AM OLED)的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像素驱动电路采用常用的两管电路结构,依据此像素驱动电路,提出一种利用多晶硅TFT将部分外围驱动电路集成于衬底的设计方法和电路结构。采用互补的多晶硅TFT管设计屏上移位寄存器,传输门等模块,将部分外围驱动电路集成于OLED显示屏的衬底上,极大地减小了数据信号线的数目,降低了屏内信号线布线和屏外驱动电路的复杂程度。进一步讨论了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驱动AM OLED显示屏专用集成芯片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器 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驱动电路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配合物磷光材料在OLE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越华 付裕 +5 位作者 沈文渊 聂飞 穆英啸 孙宇曦 曾庆明 霍延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8,共9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开发和商业化的一项关键突破是将磷光材料用作发光材料,与荧光材料相比,磷光材料的内部量子效率提高了3倍。在所有磷光材料中,方形平面铂(Ⅱ)配合物由于高的结构刚性而表现出磷光量子产率高、磷光寿命短以及化学和...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开发和商业化的一项关键突破是将磷光材料用作发光材料,与荧光材料相比,磷光材料的内部量子效率提高了3倍。在所有磷光材料中,方形平面铂(Ⅱ)配合物由于高的结构刚性而表现出磷光量子产率高、磷光寿命短以及化学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这对于实现具有长使用寿命的OLED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铂(Ⅱ)配合物由于其平面配位几何形状,可以轻松构建二齿、三齿或四齿配体,从而可显著调控铂(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除此之外,含多个Pt中心可以进一步增强分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从而增强其磷光发射。基于以上考虑,该文对含二齿、三齿和四齿配体的单核及多核铂(Ⅱ)配合物在OLED发光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配体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对铂(Ⅱ)配合物材料的研究难点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Ⅱ)配合物 磷光材料 聚集诱导发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空穴缓冲层对绿色磷光OLED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杜帅 张方辉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4-689,共6页
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V_2O_5薄膜,将其引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中用作空穴缓冲层,制备了以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为主体材料,Ir(ppy)2acac为绿光磷光掺杂染料的OLED器件,结构为ITO/V_2O_5/NPB/TCTA/CBP∶Ir(pp... 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V_2O_5薄膜,将其引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中用作空穴缓冲层,制备了以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为主体材料,Ir(ppy)2acac为绿光磷光掺杂染料的OLED器件,结构为ITO/V_2O_5/NPB/TCTA/CBP∶Ir(ppy)2acac/BCP/Alq3/Li F/Al。研究了不同厚度的V_2O_5作为空穴缓冲层对绿色磷光OLED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_2O_5薄膜的厚度为30 nm时,器件的性能最佳,其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54.36 cd/A和48.77 lm/W,比未加入缓冲层的常规器件均提高了34%。在驱动电压为11 V时,亮度可达到28 990 cd/m2,且在电压从5 V上升至10 V的过程中,对应的色坐标仅从(0.36,0.60)变化为(0.36,0.61),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分析认为适当厚度的V_2O_5薄膜降低了发光层中空穴的浓度,提高了空穴和电子载流子的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缓冲层 V2O5 绿色磷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薄膜干燥剂的制备及其对OLED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晋红 张方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4,共9页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对水和氧气非常敏感,渗入器件后会和有机功能层及电极材料反应而影响器件的寿命及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液体可涂覆干燥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氯化物干燥剂和价格低廉的阳离子成膜剂结合合成一种具有很好成膜性、且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对水和氧气非常敏感,渗入器件后会和有机功能层及电极材料反应而影响器件的寿命及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液体可涂覆干燥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氯化物干燥剂和价格低廉的阳离子成膜剂结合合成一种具有很好成膜性、且吸水效果很强的涂覆干燥剂。封装240 h后,使用薄膜干燥剂的器件的亮度分别为平均值的103.5%、83.3%以及119.8%,效率为平均值的130.7%、65.6%以及126.0%。与传统干燥剂相比,该薄膜干燥剂的吸湿效果更佳,且可延缓OLED的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薄膜干燥剂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on-silicon chip with new pixel circuit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艳艳 耿卫东 代永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276-1282,共7页
A low power 640×480 OLED-on-silicon chip design that used in microdisplay was presented. A novel pixel circuit was proposed to mee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OLED-on-silicon. The novel pixel consists of three tr... A low power 640×480 OLED-on-silicon chip design that used in microdisplay was presented. A novel pixel circuit was proposed to mee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OLED-on-silicon. The novel pixel consists of three transistors and one capacitor (3T 1C). It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urrent glitch generated during the AC driving from 55 pA to 7.5 pA, so that it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grayscale of display as well as extend the lifetime of (])LED material. Except for the pixel array, low power row driver, column driver and other functional modules were also integrated on the chip. Several techniques were adopted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and frequency requirement of the chip. Finally, a 16×3×12 resolution chip was fabricated with standard 0.35 μm CMOS process of CSM and the chip can operate cor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pixel circuit ac driv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OLED显示用发光材料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源佐 王丹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4-462,共9页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面向低成本、大面积的OLED器件制备技术不断涌现。相较于传统真空蒸镀技术,印刷显示技术具有工艺简便、材料利用率高、可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器件主流制备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面向低成本、大面积的OLED器件制备技术不断涌现。相较于传统真空蒸镀技术,印刷显示技术具有工艺简便、材料利用率高、可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器件主流制备技术之一。印刷OLED技术是一项综合了材料、器件、工艺、设备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合作的新兴技术。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面板制造所用的核心材料,特别是在印刷制备工艺中,材料的发光效率、成膜性、稳定性等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回顾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概括了OLED器件结构、工作原理等基础理论,阐述了印刷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重点综述了印刷OLED显示用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研究进展,展望了印刷OLED显示用发光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溶液处理工艺 有机电致发光机理 发光材料 纳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率O2或N2等离子处理TiNx阳极表面对硅基OLED发光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李祥 刘海 +1 位作者 魏斌 张建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4-943,共10页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微显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硅基微显示器件中阳极与有机层关键界面材料氮化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条件的等离子处理引起的表面微结构形貌、功函数、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反射率以及X射线光电...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微显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硅基微显示器件中阳极与有机层关键界面材料氮化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条件的等离子处理引起的表面微结构形貌、功函数、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反射率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变化,探究有机发光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合适功率的等离子处理(O_(2):60 W或N_(2):80 W)能够显著提升硅基显示器件的发光亮度(O_(2):70%,N_(2):128%);同时,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提高了35%和58%。通过比较各个参数,等离子处理改变的Ti和N元素的价态被认为可提高界面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从而优化发光性能。该研究细化了一种新颖的硅基显示器件性能提升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处理 硅基oled 氮化钛 载流子浓度及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 MXene for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被引量:1
18
作者 CHEN Ke-fan CAI Ping +3 位作者 PENG Hong-liang XUE Xiao-gang WANG Zhong-min SUN Li-x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935-3958,共24页
MXenes are emerging two-dimensional(2D)nanomaterials composed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and/or nitrides and possess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abundant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which enable them with excellent... MXenes are emerging two-dimensional(2D)nanomaterials composed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and/or nitrides and possess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abundant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which enable them with excellent and tunable properties.MXenes films can be solution-processed in polar solvents and are very suitabl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Especially,Ti_(3)C_(2)T_(x) MXene with the clear advantages of facile synthesis,flexible surface controlling,easily tunable work function,high optical transmittance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Therefore,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stream synthesis methods,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Xenes,and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the versatile applications of Ti_(3)C_(2)T_(x) MXene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layers(electrode,interface layer and active layer)of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olar cells and light-emitting diodes.Finally,the current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ture possibilities of MXenes in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re conclud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organic/perovskite solar cells organic/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ELECTRODE interface layer active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于OLED电视电源应用的新型超级结MOSFET
19
作者 王俊生 肖胜安 彭俊彪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48-956,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超级结MOSFET结构,通过优化Si表面漂移区的杂质分布以抑制器件的结型场效应管(JFET)效应,改善器件特性。首先通过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TCAD)模拟并对比了新型超级结MOSFET和现有超级结MOSFET的电场强度分布、栅漏耦合电容... 提出了一种新型超级结MOSFET结构,通过优化Si表面漂移区的杂质分布以抑制器件的结型场效应管(JFET)效应,改善器件特性。首先通过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TCAD)模拟并对比了新型超级结MOSFET和现有超级结MOSFET的电场强度分布、栅漏耦合电容随漏极电压的变化和开关过程,发现600 V新型超级结MOSFET比现有600 V超级结MOSFET的击穿电压提高了15 V、比导通电阻减小约3%,开关特性得到了大幅改善,器件关断时漏极电压尖峰降低41 V,栅极电压尖峰降低10 V。该新型超级结MOSFET在国内晶圆制造平台上成功制作,获得了优异的器件性能。在300 W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电源板上进行替代纵向双扩散MOSFET(VDMOSFET)的对比测试,发现电源系统使用该新型超级结MOSFET比使用现有超级结MOSFET,其电磁干扰(EMI)性能改善了4.32~5.8 dB;与使用VDMOSFET相比,在保持EMI性能同等水平的同时,系统效率提高了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结MOSFET 纵向双扩散MOSFET(VDMOSFET) 电磁干扰(EMI)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LED/OLED光电材料与组件技术的发展
20
作者 陈泽澎 林晋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52-58,共7页
台湾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产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产值则居世界第二。将回顾台湾发光二极管产业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产业界及研发单位在发光二极管效率提升与质量改善方面的一些重要技术发展历程。有机电激发光(OLED)组件... 台湾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产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产值则居世界第二。将回顾台湾发光二极管产业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产业界及研发单位在发光二极管效率提升与质量改善方面的一些重要技术发展历程。有机电激发光(OLED)组件的发展过程,除了显示器的应用发展优势之外,固态照明也是台湾近期的研发重点之一,文中将探讨磷光有机材料、组件结构技术的开发及OLED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磷砷化镓 磷化铝镓铟 氮化铝镓铟 液相磊晶成长 有机金属气相磊晶成长 有机电激发光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