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月恒 刘德军 冀刚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8,共16页
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山东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将除山东省以外的其他省(区、市)作为潜在控制组,从经济增长的视角,采用合成控制法,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山东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将除山东省以外的其他省(区、市)作为潜在控制组,从经济增长的视角,采用合成控制法,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的显现具有时间滞后性,并且不同因素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演进过程,大力推动供需两侧新动能培育和成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树年生长周期固碳特性研究——以密植9龄树为例
2
作者 陈菁 宋喜梅 +3 位作者 杜丽清 龚同庆 曾辉 王文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了探明澳洲坚果树年生长周期固碳特性,测定了密植9龄H2、桂热1号2个澳洲坚果品种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时期地上部新生器官干物质累积量、碳含量。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树地上部新生器官碳含量平均值为42.1%,其中新梢碳含量为42.1%,花穗为40... 为了探明澳洲坚果树年生长周期固碳特性,测定了密植9龄H2、桂热1号2个澳洲坚果品种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时期地上部新生器官干物质累积量、碳含量。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树地上部新生器官碳含量平均值为42.1%,其中新梢碳含量为42.1%,花穗为40.9%,果实为42.2%,花穗碳含量最低;密植9龄澳洲坚果树地上部每年碳累积量为8 828.6 g/株,折合成每公顷6.30 t;新梢碳累积量占地上部碳累积量的51.6%,花穗占比2.8%,果实占比45.6%,各时期新梢碳累积量占地上部碳累积量比例为:晚秋梢2.1%,冬梢0.9%、春梢14.1%,中夏梢29.6%,晚夏梢4.8%。新梢碳累积以中夏梢、春梢为主。研究结果为评估澳洲坚果经济林固碳能力和碳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9龄树 年生长周期 碳累积 碳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栎类老龄林的空间结构分析
3
作者 骆秀琼 何吉安 李远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栎类老龄林的分布格局、空间关联和标记特征,探明垂直分层在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系中的作用。[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的喀斯特老龄林(>300 a)中建立1块面积为200 m×110 m的固定样地,依据树高和物种... [目的]研究喀斯特栎类老龄林的分布格局、空间关联和标记特征,探明垂直分层在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系中的作用。[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的喀斯特老龄林(>300 a)中建立1块面积为200 m×110 m的固定样地,依据树高和物种组分将树木划分为林分上层和林分下层,用负指数函数分析了径阶与物种多度和丰富度的数量关系,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林分上层、林分下层以及它们各自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用标记相关函数kmm(r)分析树种和树木大小的空间分布。[结果](1)林分、林分上层和林分下层的径阶分布均呈倒J型,林分和林分下层的物种丰富度随径阶的增大而减小,而林分上层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林分上层在多数尺度上呈规则或随机分布,仅在小尺度(r=0~1 m、4~6 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林分下层的聚集强度和尺度皆大于林分上层;(3)林分上层和林分下层之间,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种群之间均以随机关联为主,只有个别种间对在小尺度(r=0~2 m)上呈正关联或负关联;(4)林分和林分下层在所有观测尺度上表现为同种聚集,强度明显大于林分上层;林分和林分上层的个体大小分化明显,小径木聚集。林分下层的个体大小相近,在多数尺度上混生。[结论]垂直分层决定了林分上层、林分下层的物种组分、多度、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在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老龄林 垂直分层 大小分化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3年生山桐子苗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苏仁峰 张海宇 +4 位作者 彭辉武 李一丁 陈建 易金仁 王雨涵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了筛选早期生长性状优良的山桐子种源,本文以7个山桐子种源3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苗高、地径、冠幅、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并对其各个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多重比较、相关性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山桐子各生长性状的变异系... 为了筛选早期生长性状优良的山桐子种源,本文以7个山桐子种源3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苗高、地径、冠幅、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并对其各个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多重比较、相关性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山桐子各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1.11%~49.82%,均大于20%,属于中等变异,说明不同种源山桐子各生长性状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对山桐子的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表明,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的地径、苗高、高径比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冠幅、根冠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苗高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种源山桐子的生长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也是山桐子分布广泛、变异丰富的原因。通过隶属函数及多重比较分析可得出,赣州种源和井冈山种源在南方丘陵地区早期生长优良,可作为该地区的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年生 山桐子 种源 苗木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红松树木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葛剑平 李景文 郭海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16,共8页
通过对树木生长规律和群落结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应用树木生长模型研究林分垂直结构与树木生长动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新方法。预测了红松树木生长和形态的时空模式以及树木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生长主要因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 通过对树木生长规律和群落结构、动态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应用树木生长模型研究林分垂直结构与树木生长动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新方法。预测了红松树木生长和形态的时空模式以及树木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生长主要因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形成是与其林隙更新途径密切相关的。在树龄160a以前主要为高生长时期,受林隙形成的垂直层次上的生境控制;树龄在160a以后为径生长时期,林木达到上层林冠,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顶端开始结实,主干开始分叉,叶面积增大,形态呈平顶状。此阶段林木生长主要依赖于立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天然林 林分 树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亚高山林区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国斌 刘世荣 +2 位作者 张远东 缪宁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76-3184,共9页
中国川西亚高山森林中的天然林大部分为成过熟的老龄林,对其生物量动态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27个固定样地数据,基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与树干胸径(D)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估算了岷江上... 中国川西亚高山森林中的天然林大部分为成过熟的老龄林,对其生物量动态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27个固定样地数据,基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与树干胸径(D)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估算了岷江上游亚高林山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88~2002年期间,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密度净增量为(27.311±15.580)Mg·hm-2,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930±1.091)Mg·hm-2·a-1,平均每年枯损率为(2.271±1.424)Mg.hm-.2a-1;(2)地上生物量变化受各径级保留木生长量、枯损量及进界生长量影响,其中20~40cm径级保留木生长量与生物量净增量最大,>80cm径级生物量增量最小,40~60cm和60~80cm径级生物量在调查期间净增量出现负增长。(3)岷江上游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具有时空异质性,同一样地在不同调查间隔期或同一调查期间不同样地间生物量变化不同,不仅有增量数值大小差异,还表现为生物量增量的正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林 地上生物量密度 异速生长方程 径级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杉木林下植物成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开敏 郭玉硕 +2 位作者 俞新妥 张文富 陈永琴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老龄杉木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5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门8种,种子植物门77种;以山茶科、清风藤科、交让木科、壳斗科、紫金牛科、防己科、樟科、乌毛蕨科、卷柏科和葡萄科为主要优势种.从群落成份的分布频度级... 老龄杉木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5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门8种,种子植物门77种;以山茶科、清风藤科、交让木科、壳斗科、紫金牛科、防己科、樟科、乌毛蕨科、卷柏科和葡萄科为主要优势种.从群落成份的分布频度级系数来看,A级占总种数的44.71%,说明该群落内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分布不均匀的;老龄杉木林下植物属的地理分布以泛热带占绝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林下植物 群落结构 区系组成 优势种 频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林种群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葛剑平 郭海燕 陈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6-32,共7页
自1984年10月至1987年5月,对小兴安岭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内5.0ha的天然红松林进行了伐前和伐后调查。本文通过天然红松林每木分布位置、伐根年轮数等调查资料,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研究了红松种群... 自1984年10月至1987年5月,对小兴安岭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内5.0ha的天然红松林进行了伐前和伐后调查。本文通过天然红松林每木分布位置、伐根年轮数等调查资料,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研究了红松种群结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自我维持的方式。结果表明,天然红松林种群年龄结构不同于一般稳定类型年龄结构特征,其种群内缺乏40—130a的幼树;上层红松林木的空间格局是由一系列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林木斑块组成的镶嵌结构,这种镶嵌结构表现斑块间的异质性和斑块内的同质性两方面特征,异质性表现为种群水平结构是由不同发育阶段的林木斑块镶嵌所组成的;同质性则表现为林龄相近的林木呈群团状分布,这些年龄相近的林木群团在生长、发育上表现出相似的动态特征。这种红松种群结构特征形成了种群动态的发展趋势,从整个林分来看,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群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叠构成了整个种群的动态系列,形成了天然红松林的时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天然林 种群 时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1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雅琴 何锐 +1 位作者 张纪林 李冬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2,共3页
播种试验,对乌桕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桕1年生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均符合S形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把乌桕幼苗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0日以前)... 播种试验,对乌桕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桕1年生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均符合S形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把乌桕幼苗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0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1日—6月15日)、生长盛期(6月16日—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6日—10月30日),其中,生长盛期的高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量的57.76%;单株生物量动态分析表明,7—8月份是乌桕个体生物量增加的关键期,且生长停止后,1年生幼苗茎的生物量在单株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1年生播种苗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喉拟水龟一龄龟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新平 陈永乐 +2 位作者 魏成清 刘毅辉 陆小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对黄喉拟水龟 (MauremysmuticaCantor)一龄龟生长的研究表明 :在自然温度、人工饲以鱼肉的条件下 ,黄喉拟水龟生长 41 8d ,体重由 9 8g增加到 1 0 0 1 g,平均日增重 0 2 2 g ,成活率为 93 4%。体重、背甲长、背甲宽与日龄呈正相关 ,... 对黄喉拟水龟 (MauremysmuticaCantor)一龄龟生长的研究表明 :在自然温度、人工饲以鱼肉的条件下 ,黄喉拟水龟生长 41 8d ,体重由 9 8g增加到 1 0 0 1 g,平均日增重 0 2 2 g ,成活率为 93 4%。体重、背甲长、背甲宽与日龄呈正相关 ,背甲长与宽呈正相关 ,背甲长、背甲宽与体重同样呈正相关。黄喉拟水龟一龄龟在 50 g以下时生长缓慢 ,50 g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一龄龟最大个体可为同龄最小个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一龄龟 生长速度 成活率 饵料系数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景观破碎的遥感探测(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光 邵国凡 +1 位作者 郝占庆 吴文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93-1402,共10页
天然林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虽然林地的破碎对各种自然灾害起到关键性作用 ,林地是如何被破碎的尚不十分清楚。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中国东北一原始的针... 天然林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虽然林地的破碎对各种自然灾害起到关键性作用 ,林地是如何被破碎的尚不十分清楚。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手段研究中国东北一原始的针阔混交林的破碎过程。结果表明 ,本来完整的原始森林 ,已经被一种“复叶”状小面积皆伐作业分割为零碎的斑块。采伐地的面积平均为 1 5 hm2 ,但随着采伐的继续 ,采伐地段连为一体 ,增大了采伐迹地的面积 ,从而保留的林地面积越来越小。采伐地点的选择没有考虑物种和环境的保护。林地破碎的特征是保留林地面积的缩小 ,中、小林地数量的增加 ,林地斑块形状的改变 ,以及林缘长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森林经营 破碎 红松林 原始林 遥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老龄林分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班勇 徐化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0-664,共5页
对落叶松老龄林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研究采用样线法,沿样线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幼苗数、测定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原始老龄林各环境变量中地表层的作用最突出,光照的作用最小,灌木层居中。一般,枯落物、根系盘结层和苔藓的作用较... 对落叶松老龄林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研究采用样线法,沿样线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幼苗数、测定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原始老龄林各环境变量中地表层的作用最突出,光照的作用最小,灌木层居中。一般,枯落物、根系盘结层和苔藓的作用较大,其中枯落物对苔藓的发育有抑制作用。抑制兴安落叶松更新的主要因素:在丛桦落叶松林中主要是草本植物、赤杨落叶松林为苔藓厚度、杜香落叶松林为苔藓厚度和根系盘结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老龄林 幼苗 天然更新 微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老龄林内兴安落叶松种子命运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班勇 徐化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41-547,共7页
兴安落叶松土壤种子库的支出主要有3个方面:种子萌发、动物取食和生活力丧失。兴安落叶松种子在6月份迅速萌发,占全年总前发量的90%。7月中下旬,土壤中已经不存在有生活力的种子。在生长季初期,鼠类对种子取食率仅1%,到生... 兴安落叶松土壤种子库的支出主要有3个方面:种子萌发、动物取食和生活力丧失。兴安落叶松种子在6月份迅速萌发,占全年总前发量的90%。7月中下旬,土壤中已经不存在有生活力的种子。在生长季初期,鼠类对种子取食率仅1%,到生长季中后期接近20%。然而,此时幼苗发生基本结束,被食种子大部分为生活力很弱或丧失生活力者。红背是主要的食种子者。落叶松在时间上逃避了鼠类取食种子。一般,鼠类仅就地取食10%的落叶松种子,90%的种子为其所散布。蚁类几乎把所遇到的落叶松种子全部散布出去。鸟类与落叶松土壤种子的关系不密切.种子在6月萌发有几个有利条件:1)土壤的温度和含水量适宜;2)动物密度小,红背周密度仅0.7%(8月份达5.7%);3)种子在土壤内留存时间短。这样,种子的死亡率就低.也便于幼苗在短暂的生长季结束前迅速生长,顺利度过严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种子命运 老龄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贺新 朱教君 +3 位作者 陈英敏 刘足根 乌凤章 吴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4-529,共6页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 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 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高龄林分 生长分析 长伐期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徐光平 曲海燕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时之策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业供需结构性失衡,...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时之策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等农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境、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导。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在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以量质并重攀升农业安全新高度、以深化改革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保护树立农业发展新风向、以精准匹配创造农业发展新特色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节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淑芳 习学良 +5 位作者 范志远 杨素琼 杨建华 熊新武 邹伟烈 李俊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的苗圃地内对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全年的生长和生物量测定,并对其苗木的形态特征作了研究。据此,将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划分为出苗期、幼嫩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美国山核桃1年...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的苗圃地内对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进行了全年的生长和生物量测定,并对其苗木的形态特征作了研究。据此,将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划分为出苗期、幼嫩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美国山核桃1年生播种苗在其生长期中苗高生长的速生期全年仅1次,而地径速生期则出现3次;其苗木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具深根性,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73.52%,全株含水量是其干生物量的1.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1年生播种苗 年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605
17
作者 李晓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51,共12页
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旧动能有所减弱,亟待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经济由于其高成长性,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经济具有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平台经济与超速成长、网络效应与“赢家通吃”、“蒲公英效应”... 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旧动能有所减弱,亟待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经济由于其高成长性,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经济具有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平台经济与超速成长、网络效应与“赢家通吃”、“蒲公英效应”与生态竞争等新特征,这些新特征蕴含着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持续优化软硬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成果早期市场支持力度,支持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发展,实施“互联网+”与“智能+”,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双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应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近60年生的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和3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老龄林群落... 应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近60年生的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和3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老龄林群落高于30年生林群落的趋势,说明老龄林群落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和复杂的垂直层次结构;老龄林群落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标表现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而30年生林群落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乔木层的格局;2个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2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群落内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老龄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新增长理论模型的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璐琴 景勤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3,共6页
本文在回顾有关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增长理论模型如何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分析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设计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通过不断刺激人们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最后对模型的理... 本文在回顾有关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增长理论模型如何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分析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设计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通过不断刺激人们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最后对模型的理论意义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12个树种新老树枝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比较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海燕 王传宽 王兴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675-5685,共11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存活的重要碳储备。以温带12个树种(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蒙古栎、春榆、水曲柳、胡桃楸、山杨、大青杨、白桦和紫椴)为对象,在不同物候期取样7次以比较新枝和老枝的NSC浓度的季节动态,...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存活的重要碳储备。以温带12个树种(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蒙古栎、春榆、水曲柳、胡桃楸、山杨、大青杨、白桦和紫椴)为对象,在不同物候期取样7次以比较新枝和老枝的NSC浓度的季节动态,分析新枝和老枝的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的关系,探索引起树枝NSC种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除了山杨和大青杨之外,其它树种的新枝和老枝NSC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动态,且新枝NSC浓度普遍高于老枝。常绿树种发芽前老枝TNC(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即糖和淀粉之和)浓度快速上升,发芽后TNC变化较小,秋季TNC略有回升。落叶树种展叶前多数树种老枝TNC浓度下降;完全展叶后新枝和老枝TNC浓度均逐渐升高;秋季新枝和老枝的TNC大量积累,在休眠季节部分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所有树种的新老枝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可溶性糖、淀粉和TNC在新枝和老枝之间也均有显著的相关性。除了红皮云杉、春榆(缺乏数据)和蒙古栎(夏季出现两次生长)之外,其它9个树种老枝的TNC浓度的季节平均值、最大值和储存能力均随枝长生长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说明枝长生长期与TNC存储功能之间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新枝 老枝 季节动态 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