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耦合特征及页岩油气甜点优选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志红 石文斌 +4 位作者 魏祥峰 刘苗苗 陈超 王道军 谢佳彤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2,共16页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并划分了页岩源—储耦合类型,明确了其对页岩油气甜点分布的控制作用,最后落实了侏罗系页岩油气的甜点层段。研究结果表明:(1)侏罗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一亚段(以下简称东一亚段)、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以下简称凉二下亚段),并可识别出10种岩相,其中灰黑色富碳粉砂纹层黏土页岩、灰黑色富碳介屑纹层黏土页岩为最有利岩相。(2)东一亚段(4)层、凉二下亚段(6)层—(8)层页岩具有中高总有机碳含量(TOC)、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特征。(3)侏罗系页岩中发育黏土矿物纹层、长英质碎屑纹层、介屑/碳酸盐矿物纹层,其中黏土矿物纹层具有最高的生烃能力与含油气性;宏观上夹层起隔挡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滞留。(4)侏罗系页岩中可识别出6种源—储耦合类型,其中,高TOC—高孔型、中高TOC—高孔型、高TOC—高孔/微裂缝型源—储耦合系数最高。结论认为:(1)东一亚段的(2)层、(4)层、凉二下亚段的(6)层、(8)层横向分布稳定,累计厚度大,耦合系数最高,为A类地质甜点,是目前最现实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对象;(2)东一亚段的(1)层、(3)层耦合系数较高,凉二下亚段的(4)层、(7)层脆性高,可改造性强,为B类地质甜点,是下一步页岩油气拓展勘探开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侏罗系 页岩 纹层 源—储耦合 页岩油气 甜点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lendMask的页岩扫描电镜图像矿物鉴定方法
2
作者 张可佳 廖明月 +5 位作者 刘涛 赵玉武 刘宗堡 田枫 张岩 贺友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7-1400,共14页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BlendMask的页岩SEM图像鉴定方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拉普拉斯和图像归一化等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锐化和像素统一处理,提高训练样本的质量;然后,采用旋转、缩放、光度变化等图像增广方法构建增广策略,扩大数据集数量;最后,利用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BlendMask网络,实现图像的成分分割与识别。应用于海塔盆地的页岩SEM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BlendMask模型,改进后方法的分割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升了0.02~0.20和0~0.59,分割用时减少了1.29~2.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甜点”储层 BlendMask 扫描电镜图像 矿物成分 分割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纹层特征与储层结构发育成因
3
作者 韩宝 陈晓轩 +5 位作者 何周 赵俊 王燕娥 马智斌 宋嘉楠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4-1175,共12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是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其纹层结构复杂,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强,储层结构发育成因不清,制约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的高效开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是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其纹层结构复杂,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强,储层结构发育成因不清,制约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的高效开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高性能微区扫描等方法,在储层岩石类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致密油储集层上、下甜点段的纹层结构和储集空间差异,探讨了储层结构发育成因。研究表明:1)芦草沟组岩性非常复杂,甜点段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长石岩屑砂岩、砂屑白云岩、云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等6种。2)芦草沟组纹层结构发育,主要发育粉砂质与泥质互层状纹层、泥质纹层、泥晶白云石与泥质互层状纹层、少量藻纹层及凝灰质纹层,研究区纹层状储集岩的含油性最好,层状其次,块状最差。3)芦草沟组总孔隙度介于2.19%~3.99%,其中无机孔和无机缝的孔隙度介于1.9%~3.68%,孔隙主要以无机成因为主;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基本不发育,仅在甜点段部分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中保存了少量的剩余原生孔隙。4)纹层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泥质含量增高,在底流搬运时粉砂质和黏土质发生了分选现象,粉砂质和黏土质纹层叠合存在,碳酸盐岩纹层发育主要与藻类生长和湖水化学沉积相关,而块状储集岩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结论认为纹层状和层状由于沉降速率慢导致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油性好,是研究区的甜点开发目标。研究成果为芦草沟组优质甜点段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亦为致密油甜点储层特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页岩油 甜点储层 纹层结构 储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低有机质断块型页岩油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
4
作者 钱诗友 杨志强 徐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39,共10页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结果,对区域测井响应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将常规测井与特殊测井相结合,建立页岩油储层岩性、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评价的测井解释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优选敏感参数,建立了区块页岩油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对储层进行“甜点”综合评价。经多口井的勘探实践验证,该测井评价技术具有较好的地区适应性,有效划分页岩油储层类别,有利于页岩油储层“甜点”优选,为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阜二段 页岩油 测井 储层参数 “甜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场计算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仿真分析方法
5
作者 潘文霞 陈星池 +1 位作者 赵坤 高从闯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7,共7页
随着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变压器绕组过热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对已投运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实时监测存在一定技术不足,文章以一台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法和传热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场... 随着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变压器绕组过热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对已投运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实时监测存在一定技术不足,文章以一台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法和传热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场分布计算的大型变压器热点温度仿真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变压器进行磁热耦合有限元仿真,简化绕组结构和油流条件,以现有技术参数、监测数据为依托设定仿真参数,计算得到符合工程要求的温度场分布结果,从而获得热点温度。通过比较变压器顶层油温和热点温度的实测数据、标准模型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温度场分布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该热点温度仿真分析方法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变压器热点温度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油浸式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场分布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三维甜点分布预测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B15区块延长组为例
6
作者 万晓龙 吴胜和 +7 位作者 周新平 徐振华 付金华 王梓沣 麻书玮 邬德刚 李桢 刘明成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31,共15页
陆相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具有垂向较薄、侧向不连续的特点,因此,精确的三维甜点分布预测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及单井产能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具有丰富的夹层型页岩油资源,但已有的开发实践发现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差异大,在地... 陆相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具有垂向较薄、侧向不连续的特点,因此,精确的三维甜点分布预测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及单井产能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具有丰富的夹层型页岩油资源,但已有的开发实践发现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差异大,在地震品质不高、井距较大资料条件下,尚未形成单一油层级次的三维甜点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B15区块延长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维多元约束的智能化三维甜点预测思路,即:采用地震宏观约束与多井模式拟合的方法,实现甜点平面分布预测;采用基于微构造面的单甜点建模方法,通过二维甜点分布约束下的几何学形态智能构造算法构建甜点微构造面,实现单甜点三维建模;采用叠置模式约束的嵌入式方法,优化顶、底微构造面,将单甜点模型秩序嵌入得到多甜点三维模型。该方法再现了甜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与复杂接触关系,可有效指导水平井井位部署,提高甜点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夹层型页岩油 三维甜点预测 地质建模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凉高山组页岩油气甜点预测关键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超 陈祖庆 +4 位作者 刘晓晶 印兴耀 石美璟 陈琪 周江辉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中国页岩油气正处于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期,通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海相页岩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规模效益开发。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是重要的接替和增储上产领域,为了尽快形成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的“甜点... 中国页岩油气正处于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期,通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海相页岩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规模效益开发。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是重要的接替和增储上产领域,为了尽快形成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以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为例,深入分析凉高山组页岩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陆相页岩纹层结构发育特征,构建了陆相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岩心测试与岩石物理模型相结合,明确了各向异性参数是有利岩相的敏感参数,并进一步推导建立了4项式VTI反射系数近似方程,降低了反演维度,提高了各向异性参数的反演稳定性,预测了有利岩相展布;(2)建立了考虑构造宽缓度、变形强弱等因素的压实趋势面,对Eaton法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正,形成了基于趋势面校正的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3)基于全岩X射线衍射以及测井力学参数分析,明确了复兴地区脆性平面变化特征,基于YPD方程开展杨氏模量、泊松比直接反演,实现陆相页岩脆性指数地震预测;(4)针对断裂、褶皱多成因的陆相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将地震属性与地质力学裂缝预测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多类型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结论认为,将有利岩相、压力系数地质甜点参数、脆性指数和裂缝工程甜点参数融合评价,综合确定了该区的页岩油气甜点区范围,经实钻井验证地震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凉高山组 陆相页岩油气 有利岩相 VTI各向异性 脆性指数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热路模型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华 吕志瑞 +2 位作者 孙云生 黄彬 王永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4,共7页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是影响变压器运行寿命和负载能力的重要因素,与变压器负荷、顶层油温和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变压器运行在高温、过负荷时,由于热点温度过高而容易发生变压器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能精确计算变压器绕...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是影响变压器运行寿命和负载能力的重要因素,与变压器负荷、顶层油温和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变压器运行在高温、过负荷时,由于热点温度过高而容易发生变压器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能精确计算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基于传热学和热电类比理论知识构造了变压器动态热路模型,建立微分方程。考虑到散热片散热系数从里到外不一致的影响,得到变压器有效散热面积,修正了热路模型。并以天威合肥变压器厂的一台180 MVA-220 kV变压器为例,建立该变压器的热路模型计算出绕组的热点温度;同时,建立三维变压器实际模型,基于Fluent仿真软件得到其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我们对这台主变进行了变压器绕组温升试验,得到了绕组的热点温度数据,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热路模型及IEEE导则推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热路模型相对IEEE导则推荐模型计算精确度更高,证明了文中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热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顶层油温 热点温度 热模型 散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岭页岩油储层甜点评价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万有余 王小琼 +3 位作者 林海 熊廷松 钟毅 申颍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96-4504,共9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主要发育有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油储层,为了确定优势甜点,在实验室中开展了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岩石物性及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结合现场产液等资料,系统地对英雄岭页岩油储层甜点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薄...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主要发育有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油储层,为了确定优势甜点,在实验室中开展了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岩石物性及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结合现场产液等资料,系统地对英雄岭页岩油储层甜点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薄层状页岩,纹层状页岩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含量高、生烃能力强,原始含油饱和度高;纹层状页岩孔隙度相对低,但纹层状页岩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和应力敏感性系数,初始天然微裂隙发育;纹层状页岩水平渗透率高,吸液能力较强,渗吸驱油能力强;纹层状页岩抗压强度相对低,天然微裂隙更发育,破裂后更易沿层理方向形成裂缝条数更多的复杂裂缝网络。实验研究结果与现场的产液分析结果一致,纹层状页岩压后产生的裂缝形态更复杂,液体进入后置换驱油的面积大,导致渗吸驱油的能力强,渗吸驱油效率高,使得纹层状页岩最先产液。综合分析可见纹层状页岩是最优的甜点。研究成果对于英雄岭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 页岩油 甜点 纹层状页岩 薄层状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页岩油气甜点意义
10
作者 施振生 周天琪 汪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9-776,共18页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有生源硅、生源碳酸盐矿物、生源磷酸盐矿物、内源有机质和盆内颗粒,主要富集于陆源碎屑过路区、陆源碎屑难到达区、上升洋流发育区和近滨快速海侵区4个区域。(2)内源组分中生源硅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通过氢键抑制有机质降解,生源碳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通过胶结降低孔隙水渗流速率来维持还原环境,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3)富内源组分页岩中生源硅与有机质协同成孔、生缝,产生独特的有机孔-微裂缝网络耦合结构。生源硅骨架提供刚性支撑与孔隙网络,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膨胀应力与溶蚀作用共同驱动三维微裂缝网络的发育。(4)内源组分通过影响有机质富集、孔隙结构、气体吸附、渗流特征以及岩石脆性,来决定页岩油气甜点的分布。页岩油气的甜点一般具有高生源硅含量、高总有机碳含量、多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和高脆性矿物含量的特征。目前,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成因和富集机制、内源组分与储层物性和脆性指数的定量关系以及成岩过程中内源组分对有机质保存与孔隙演化的动态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多尺度表征、人工智能和多学科融合等手段来识别和分析内源组分,从而为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源硅 碳酸盐矿物 内源组分 甜点分布 细粒沉积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富集模式与甜点预测研究
11
作者 陈睿倩 白昕 +3 位作者 李琦 吴霞 周海燕 黄铖铮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7,共12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地层中蕴藏着大量的页岩油资源,但由于开发较晚,三肇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与甜点预测等相关问题仍需深入研究。文章以肇页1井为研究对象,从页岩的烃源岩及储层特征研究为出发点,通过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有机碳含...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地层中蕴藏着大量的页岩油资源,但由于开发较晚,三肇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与甜点预测等相关问题仍需深入研究。文章以肇页1井为研究对象,从页岩的烃源岩及储层特征研究为出发点,通过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有机碳含量与岩石热解分析、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等实验方法,深入研究了三肇页岩油的富集主控因素与富集模式,并预测了甜点层段。研究表明,三肇页岩油存在三类页岩油富集模式,即页理型、纹层型与夹层型富集模式,其中,页理型页岩油富集模式表现出极好的含油性,其生烃潜力高,储集能力好,且页理缝、粒间孔以及有机质孔缝极其发育;纹层型页岩油的含油性次之,其生烃潜力较大,水平渗透率较高;夹层性页岩油由于生烃能力较差和储集能力不足,含油性较差。根据肇页1井的优势岩相,结合其含油性与储集物性等地质参数,预测并优选出四个甜点段,其中,页理型甜点主要分布在青一段地层中,而纹层型与夹层型甜点主要分布在青二、三段地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页岩油 富集模式 甜点预测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甜点”储层发育模式——以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炳杰 廖哲渊 +5 位作者 吕正祥 谢诚 蔡永煌 刘四兵 李峰 张世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5,共12页
四川盆地具有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目前对川西坳陷东部斜坡超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明确了川西坳陷东部斜坡... 四川盆地具有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目前对川西坳陷东部斜坡超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明确了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特征。须二段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自生石英和碳酸盐,储集空间以粒内孔为主。各亚段储层致密化时期具有差异性,上亚段因泥岩岩屑等较高塑性物质,抗压实能力弱,在中晚侏罗世致密;此后在持续深埋和压溶石英双重破坏作用下,中、下亚段在晚侏罗世致密。白垩纪末,构造抬升形成的裂缝促进中、下亚段发生溶蚀,储层孔隙度提高至5%左右,渗透率提高更为显著。主要具有2期油气充注,上亚段耦合关系较差,致密化较早,不利于油气充注,不利于天然气富集;中、下亚段油气主充注期早于储层致密化时期,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二段具有古圈闭+通源断裂叠合型、古圈闭+内部烃源岩+晚期断裂叠合型、古圈闭+通源断裂+晚期断裂叠合型等3种“甜点”储层发育模式。研究内容为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演化-油气充注耦合特征研究提供实例分析以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东部斜坡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孔隙演化-油气充注耦合 “甜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淡水湖盆页岩油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以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例
13
作者 王良军 李连生 +1 位作者 朱颜 李艳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获得峰值日产5.21~19.17 t工业油流,研究页岩油富集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生排烃模拟和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南襄盆地淡水湖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获得峰值日产5.21~19.17 t工业油流,研究页岩油富集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生排烃模拟和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南襄盆地淡水湖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富集条件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主要发育在核三段晚期至核二段,最大累计厚度可达1400 m。页岩层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18%~1.58%,平均值为0.84%,游离烃含量(S1)介于0.15~1.23 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5%~1.0%,处于中等热演化程度。岩相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纹层状云灰质页岩3种类型。以纹层混合质页岩为主,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和裂缝。基质孔隙主要为黏土矿物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同时发育少量有机质孔隙。页岩基质孔隙度介于0.2%~5.4%,平均值为3.1%,具有储集性中等可动性、可压性好的特点。采用容积法计算总资源量达2.01×10^(8) t。确定有利区勘探面积72.1 km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因素 赋存模式 甜点 页岩油 淡水湖盆 南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短路故障对配电变压器绕组电热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伟 咸日常 +4 位作者 刘焕国 咸日明 郑春旭 刘兴华 耿凯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149,共9页
变压器的电热特性决定了其负载能力和可用寿命,过高热点温度加速绝缘系统热老化,造成其可用寿命减少。以一台油浸式变压器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在其绕组内部植入光纤测温探头,测量分析在额定工况下高、低压绕组热点温度的分布特征。根据变... 变压器的电热特性决定了其负载能力和可用寿命,过高热点温度加速绝缘系统热老化,造成其可用寿命减少。以一台油浸式变压器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在其绕组内部植入光纤测温探头,测量分析在额定工况下高、低压绕组热点温度的分布特征。根据变压器技术参数,建立其仿真计算模型,结合实际温升试验,研究不同短路故障在2 s时间内高、低压绕组热点温度随时间和环境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变压器出口短路故障与温升试验条件下的绕组热点温度分布规律不同,在出口短路故障的短时间内,高、低压绕组最高温度随短路时间呈线性升高,而顶层油温几乎保持不变。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呈线性增长,对变压器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短路 短路电流 变压器 热点温度 顶层油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规模产出的关键参数与评价方法
15
作者 匡立春 吴松涛 +3 位作者 邢浩婷 伍坤宇 沈月 王振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2-791,共10页
基于中国典型陆相页岩油区带解剖,从陆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出发,通过梳理页岩油甜点富集规律与常规油气的本质差异,提出评价陆相页岩油规模产出的关键参数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表明:(1)页岩油是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的石油聚集,原生源... 基于中国典型陆相页岩油区带解剖,从陆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出发,通过梳理页岩油甜点富集规律与常规油气的本质差异,提出评价陆相页岩油规模产出的关键参数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表明:(1)页岩油是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的石油聚集,原生源储,具有与常规油气不同的生烃—聚烃—富烃过程,不宜沿用“藏”的概念。(2)中国陆相页岩油分布广,但受湖盆水体环境与构造演化、成岩改造影响,不同盆地页岩油地质特征与甜点富集规律差异明显。(3)陆相页岩油评价的主体是“甜点体”,其规模产出的关键要素是储油能力、含油能力和产油能力。(4)“三能力”评价的关键参数分别为总孔隙度(储油能力评价)、含油量(含油能力评价)和游离油含量(产油能力评价)。(5)参数测定方法选取方面,宜采用氦气孔隙度与核磁共振联用测定页岩总孔隙度,宜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核磁共振与高压压汞联用评价重点层段含油量,宜采用核磁共振流体分布二次剥离谱分解与测井的方法测定游离油含量。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陆相页岩产油认识,并为推动陆相页岩油快速勘探与规模动用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体 含油量 游离油 纳米孔 总孔隙度 产油能力评价 规模产出 非常规油气 陆相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宋代建窑油滴釉组成特征与呈色研究
16
作者 江财水 吴军明 +3 位作者 周健儿 包启富 刘昆 郑乃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6-993,共8页
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宋代建窑油滴釉瓷以其独特的釉色与斑纹备受推崇。为揭示油滴釉的组成特征及其呈色不同的内在原因,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色差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仪(SEM-EDS)、显微聚焦拉曼... 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宋代建窑油滴釉瓷以其独特的釉色与斑纹备受推崇。为揭示油滴釉的组成特征及其呈色不同的内在原因,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色差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仪(SEM-EDS)、显微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测试手段对不同呈色油滴釉的组成、显微结构及烧制工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宋代建窑油滴釉的硅铝比在6.77~11.15之间,与其他类型建盏瓷釉化学组成不同,油滴釉呈“高硅、高钾、低钙、低铁、低钛”的特征,暗示其配方独特。晶斑内外的元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晶斑内富集的钙、铁、钛和磷等元素对晶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呈色的油滴釉的化学组成未见明显区别,表明化学组成并非决定其呈色的主导因素,通过瓷釉中铁离子价态和胎色分析推断烧制气氛是影响析出晶体种类和尺寸的关键要素之一。当Fe^(2+)/Fe^(3+)比值较大时,胎色偏黑,以还原气氛为主,银白色晶斑是由聚集的ε-Fe_(2)O_(3)纳米晶或α-Fe_(2)O_(3)晶体薄膜对光产生强反射效应;当Fe^(2+)/Fe^(3+)比值较小时,胎色偏红,以氧化气氛为主,棕黄色和红棕色晶斑分别主要来源于5~10μm雪花状ε-Fe_(2)O_(3)和α-Fe_(2)O_(3)晶体的化学色。化学色与结构色的耦合效应能调控呈色,黄绿泛蓝色晶斑则主要是由100~200 nm的ε-Fe_(2)O_(3)晶粒瑞利散射与化学色耦合产生,而银白泛红棕色则是由α-Fe_(2)O_(3)晶体薄膜对光产生的全反射与化学色的结果。该研究阐明了宋代建窑油滴釉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揭示了其多样化呈色机制,为深入挖掘建窑黑釉瓷的科技内涵提供了重要依据,对铁系析晶釉的创新与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 油滴釉 组成特征 呈色 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叶白千层精油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研究
17
作者 邓全 刘东阳 +2 位作者 刘挺 冯佳 王杰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为探究互叶白千层精油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制备互叶白千层精油并对其进行成分鉴定,通过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防病试验测定互叶白千层精油对链... 【目的】为探究互叶白千层精油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制备互叶白千层精油并对其进行成分鉴定,通过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防病试验测定互叶白千层精油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和烟草赤星病的防效。【结果】提取的互叶白千层精油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Terpinen-4-ol),相对含量约46%,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最高抑制率达78.14%~80.22%,可致其菌丝生长异常,且具有广谱抗性;离体防效试验表明,经8 mg/mL的互叶白千层精油处理的叶片,整个叶片呈绿色,背面无链格孢菌丝生长,防效为71.2%;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8 mg/mL的互叶白千层精油叶面喷施烟草幼苗后,可以有效降低烟草赤星病的病情指数,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为65.3%,较40%菌核净500倍稀释液防效(48.6%)增加了34.4%,防效显著。【结论】互叶白千层精油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可在大田逐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植物精油 链格孢菌 烟草赤星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的油浸式变压器磁场-流场-温度场仿真计算及热点温度反演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发庭 张乃月 +3 位作者 匡柏源 张仁杰 江宇晴 唐波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4,I0004,I0005,共15页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是影响材料绝缘老化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油浸式变压器的电气和结构参数,建立了变压器3维等效仿真模型,通过磁场计算准确得到油箱各壁面的损耗值。采取传统等效模型和多孔介质等效模型,对两种等效模型的流场-...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是影响材料绝缘老化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油浸式变压器的电气和结构参数,建立了变压器3维等效仿真模型,通过磁场计算准确得到油箱各壁面的损耗值。采取传统等效模型和多孔介质等效模型,对两种等效模型的流场-温度场分布进行计算,得到变压器温度场仿真结果,获得了油浸式变压器铁芯和绕组温度及周围流体流速分布。为减小漏磁通在油箱壁面产生的损耗,降低变压器整体温升,在油箱壁面分别施加电、磁屏蔽板,计算两种屏蔽对油箱壁面损耗值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得到磁屏蔽的屏蔽效果更佳,并对施加屏蔽位置继续进行研究。根据温度场计算结果,确定与绕组温度具有强关联的油箱壁面中部特征点与底层油温特征点,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法,分别建立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选取底层油温特征点不仅数量小,且在大型变压器中较容易实现,在预测绕组热点温度方面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预测准确性更高。该文研究为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实时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多孔介质 磁屏蔽 热点温度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热参数修正的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温升预测与多目标约束下过负载能力评估研究
19
作者 胡江峰 杨国泰 +3 位作者 蔡胜伟 黄小华 王明钦 黄芝强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9,共8页
本文针对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在过载工况下热点温升预测精度不足及负载能力评估体系缺失等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热参数修正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与“温度-寿命-碳排”多目标约束的负载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引入绝缘油黏度-温度梯度非线... 本文针对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在过载工况下热点温升预测精度不足及负载能力评估体系缺失等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热参数修正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与“温度-寿命-碳排”多目标约束的负载能力评估方法。通过引入绝缘油黏度-温度梯度非线性动态修正机制,构建适配天然酯绝缘油热特性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模型,其平均预测误差较传统模型降低50%以上,解决了传统模型因静态参数假设导致的预测偏差问题。此外,通过进一步突破静态约束边界,建立时变温度梯度、绝缘老化速率与碳排敏感度的动态耦合规则,提出多目标约束的负载能力评估模型及相应优化求解算法,量化变压器在热安全、寿命损耗与碳排阈值约束下的最大允许负载及相应的可持续运行时间。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允许运行时间与样机实际运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正常周期性负载和长期急救负载下均低于3%,短时急救负载下误差为8.1%,准确评估了变压器的过负载运行潜力。本研究为新能源高渗透电网的弹性增容及变压器全寿命周期低碳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工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油变压器 热点温度计算 过负载能力评估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寒气候对油浸式变压器中水分动态分布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段井娜 王琼 +3 位作者 杨波 明子峰 周游 窦冰杰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2,共9页
为探究冬季严寒地区风电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故障的原因,采用IEEE标准计算了低温不同负荷率下的变压器暂态运行温度,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动态热点温度下油纸绝缘中水分动态迁移和扩散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绝缘纸板和油中水分的... 为探究冬季严寒地区风电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故障的原因,采用IEEE标准计算了低温不同负荷率下的变压器暂态运行温度,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动态热点温度下油纸绝缘中水分动态迁移和扩散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绝缘纸板和油中水分的暂态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升温时水分从绝缘纸板向油中迁移,降温时则相反。但是由于严寒环境,变压器内部温度的整体偏低,升温时从纸板迁移出来的水分在降温阶段来不及进入纸板内部,导致油中水分浓度随时间缓慢增长。但随着风场负荷的突然降低,变压器内部运行温度和油中溶解水分的能力随之降低。同样的水分含量下,油中相对湿度增大,导致水分子相互聚合甚至析出,严重危及油浸式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寒气候 油纸介质 热点温度 水分动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