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益生乳酸菌筛选及原位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伟中 李慧颖 +5 位作者 史早 杨雪 易志强 周姝芯 阚建全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2,共10页
乳制品容易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从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乳酸菌,并评估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在巴氏灭菌乳中原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效果。结果从新疆9份酸奶疙瘩中共分离出26株乳酸菌,通过... 乳制品容易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从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乳酸菌,并评估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在巴氏灭菌乳中原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效果。结果从新疆9份酸奶疙瘩中共分离出26株乳酸菌,通过琼脂孔扩散法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活性的乳酸菌,经形态学和16S rDNA鉴定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XJ-4、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14、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7、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XJ-24、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XJ-47。益生潜力评估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XJ-47表现出最佳的模拟胃肠液耐受性。5株乳酸菌均具有良好的胆盐耐受性、自聚集性和共聚集性,而乳酸片球菌XJ-14和乳酸片球菌XJ-7的疏水性最佳。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和氯霉素敏感,且无溶血活性。在巴氏灭菌乳中,乳酸片球菌XJ-24抑菌活性最强,单增李斯特菌降低了1.71 lg CFU/mL。此外,在预发酵巴氏灭菌乳中,乳酸片球菌XJ-24几乎完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乳酸片球菌XJ-24可粘附单增李斯特菌,并严重破坏其细胞形态。该研究为上述5株乳酸菌在益生菌领域和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乳酸菌 益生潜力 原位抑制 巴氏灭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滤和巴氏杀菌对脱脂驼乳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2
作者 陶秀梅 陈尚卫 +3 位作者 刘大松 刘羿飞 张杰龙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5-191,共7页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DS-PAGE、体积排阻色谱和ELISA等方法,比较1.4μm孔径微滤和72℃下15 s巴氏杀菌处理对脱脂驼乳在体外模拟婴幼儿胃肠液中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驼乳在模拟胃液中的絮凝物结构和持水量、酪蛋白残留率、游离...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DS-PAGE、体积排阻色谱和ELISA等方法,比较1.4μm孔径微滤和72℃下15 s巴氏杀菌处理对脱脂驼乳在体外模拟婴幼儿胃肠液中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驼乳在模拟胃液中的絮凝物结构和持水量、酪蛋白残留率、游离氨基释放量、产生蛋白水解物的分子质量分布都与脱脂生驼乳更接近,而巴氏杀菌则降低了驼乳在模拟胃液中酪蛋白的降解速率,表明巴氏杀菌使酪蛋白对消化酶的抗性增加。此外,微滤更大程度地保留了脱脂驼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且使免疫球蛋白G和胰岛素在消化过程中的保留更多。微滤驼乳具有与脱脂生驼乳相似的胃肠消化特性和活性成分保留。该研究可为高活性驼乳制品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 巴氏杀菌 驼乳 体外消化 蛋白降解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条件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赵文铎 张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4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以及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s)粉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分散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以及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s)粉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分散性、溶解性以及休止角、卡尔指数、豪斯那比,分别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粉体冲调性及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水分含量及活度、粒径形态和表面成分揭示具体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50℃时,UHT组样品的润湿时间相比于巴氏杀菌组显著缩短45.7%(P<0.05),水溶性指数显著升高13.8%(P<0.05),分散性指数显著降低16.1%(P<0.05)。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时,UHT组样品的卡尔指数和豪斯那比分别是巴氏杀菌组的59.3%和63.9%(P<0.05),水分含量是巴氏杀菌组81.4%(P<0.05),而平均粒径是巴氏杀菌组的1.94倍(P<0.05),扫描电镜下UHT组颗粒出现团聚现象,以及表面成分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UHT组表面脂质含量最高可达43.3%。随着喷雾干燥进口温度的升高,冲调性未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P>0.05),而流动性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综合来看,不同杀菌方式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冲调性和流动性、水分含量、粒径形态和表面脂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加工条件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及原因,为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产品商业价值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s) 巴氏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UHT) 喷雾干燥 粉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基pH值智能指示膜的制备及其对乳品新鲜度的监测
4
作者 丁凯炜 吕长鑫 +3 位作者 贾凤维 刘霞 刘玲玲 班兆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BA)为原料,通过流延法制备一种新型pH值智能指示膜(SPI/PVA-BA膜),用于监测巴氏杀菌乳的新鲜度。对不同BA添加量的...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BA)为原料,通过流延法制备一种新型pH值智能指示膜(SPI/PVA-BA膜),用于监测巴氏杀菌乳的新鲜度。对不同BA添加量的指示膜进行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含水率、水溶性、紫外线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和pH值敏感性表征。结果表明,当BA添加量为12%时,指示膜的断裂伸长率最高(105.12%);BA添加量为8%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值(11.58 MPa),且对pH值变化的颜色敏感性最佳。将含8%BA的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发现72 h内((22±1)℃),随着pH值下降、酸度上升,杀菌乳变质,指示膜颜色随之改变,能够有效反映其新鲜度。此外,指示膜在土壤中经过10 d基本完全降解,显示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因此,该智能包装膜不仅能够指示产品新鲜度,还可避免生物基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蓝莓花青素 pH值指示膜 巴氏杀菌乳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灭菌方式对红酸汤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冉曜琦 石彬 +4 位作者 何扬波 李国林 田竹希 郑汝忠 李咏富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232,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灭菌方式对贵州红酸汤品质的影响,采用超高压灭菌、巴氏灭菌和蒸汽灭菌3种不同灭菌方式对红酸汤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灭菌方式对pH值、总酸、菌落总数、维生素C、总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亚硝酸盐、... 为探究不同灭菌方式对贵州红酸汤品质的影响,采用超高压灭菌、巴氏灭菌和蒸汽灭菌3种不同灭菌方式对红酸汤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灭菌方式对pH值、总酸、菌落总数、维生素C、总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亚硝酸盐、有机酸、色泽和气味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灭菌方式的灭菌率均>99%,并可减缓红酸汤在100 d储藏期内pH值、总酸的变化;所有样品亚硝酸盐含量为1.54~1.96 mg/kg,符合国家安全标准(<20 mg/kg);在储藏期100 d时,超高压灭菌处理后的红酸汤维生素C含量为42.94 mg/kg,总酚含量为348.77 mg/k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8.27%~96.08%,乳酸含量为554.63 mg/kg,色差ΔE值为40.69,均优于巴氏灭菌和蒸汽灭菌;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红酸汤气味以氮氧化合物、乙醇和部分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巴氏灭菌和蒸汽灭菌会改变红酸汤的气味,导致硫化合物和烷类化合物的气味贡献率增加。因此,超高压灭菌对红酸汤是一种较好灭菌方法,能够较好的保留营养成分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超高压灭菌 巴氏灭菌 蒸汽灭菌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刘杰 彭翔 +2 位作者 李梅 刘超 李利芬 《中国乳业》 2025年第9期118-122,128,共6页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检测的应用。[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近红外光谱技术联合建模,使用新建模型对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检测进行适用性验证研究。[结果]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用时从27 h缩短至1 ...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检测的应用。[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近红外光谱技术联合建模,使用新建模型对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检测进行适用性验证研究。[结果]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用时从27 h缩短至1 min,检测用时缩短26 h 59 min。定标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线性分布优良。[结论]依据相关法规及企业标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HPLC对糠氨酸含量检测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联合建模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优势。从标准需求、数据准确性、稳定性、时间效率和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本研究结果显示近红外光谱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操作便捷、快速、成本低,可作为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检测的快速有效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巴氏杀菌乳 糠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杀菌对乳品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岩 张少泽 +5 位作者 韩守方 吴天佑 王封霞 宫玥 陈佩佩 杨卫兵 《中国奶牛》 2025年第7期63-67,共5页
巴氏杀菌是牛奶热杀菌加工的一种温和热处理方法,既能有效杀灭致病菌,确保安全饮用,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接近生牛乳品质,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本文就巴氏杀菌对乳品感官与风味、营养价值、加工标志物、卫生质量和保质期等的影响进行... 巴氏杀菌是牛奶热杀菌加工的一种温和热处理方法,既能有效杀灭致病菌,确保安全饮用,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接近生牛乳品质,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本文就巴氏杀菌对乳品感官与风味、营养价值、加工标志物、卫生质量和保质期等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杀菌 感官与风味 营养价值 加工标志物 卫生质量 保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温度对巴氏杀菌乳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加稳 张联琴 +3 位作者 刘羽晏 左诚 王蕊 刁玉华 《中国乳业》 2025年第3期71-76,共6页
[目的]以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杀菌温度(72℃/15 s、75℃/15 s、80℃/15 s、85℃/15 s、90℃/15 s、95℃/15 s)对巴氏杀菌乳中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含量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乳清蛋白含... [目的]以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杀菌温度(72℃/15 s、75℃/15 s、80℃/15 s、85℃/15 s、90℃/15 s、95℃/15 s)对巴氏杀菌乳中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含量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乳清蛋白含量变化,结合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数量评价最适宜热处理工艺。[结果]随杀菌温度升高,乳清蛋白含量和微生物指标数量均逐渐降低,但75℃/15 s能使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活性成分含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分别为(66.77±0.34)mg/L、(1679.89±1.95)mg/L、(5844.96±49.03)mg/L,且菌落总数仅为(104±8.49)CFU/mL,嗜冷菌和大肠菌群均未检出。[结论]杀菌温度对乳清蛋白影响较大,75℃/15 s在保证尽可能杀灭细菌污染前提下能保留更多乳清蛋白成分,该试验结果可为巴氏杀菌乳实际生产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杀菌乳 乳铁蛋白 Α-乳白蛋白 Β-乳球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蒋文明 刘朔 +1 位作者 彭程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1-9,57,共10页
自2024年3月25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 自2024年3月25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源、传播途径,病毒基因组和流行病学特征,人工感染试验以及巴氏杀菌对病毒的灭活效果等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奶牛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巴氏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新茹 仝凯旋 +5 位作者 陈辉 张虹艳 常巧英 李相阳 李玲 薛晓晶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5,共8页
建立了巴氏滴管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PTD-DLLM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环境水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方法。该方法首次以巴氏滴管作为萃取容器,低密度低毒性的乙腈作为萃取剂,丙酮为分散剂。采用BEH C_(18)(2.1... 建立了巴氏滴管辅助的分散液液微萃取(PTD-DLLM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环境水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的方法。该方法首次以巴氏滴管作为萃取容器,低密度低毒性的乙腈作为萃取剂,丙酮为分散剂。采用BEH C_(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分离,0.01%甲酸水溶液(含2 mmol/L甲酸铵)和0.01%甲酸乙腈溶液(含2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方式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外标法定量。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0.0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6,检出限(LOD)为0.02~0.1μg/L,定量下限(LOQ)为0.05~0.2μg/L,富集倍数为10倍。在1倍、2倍和10倍LOQ 3个加标水平下,各待测物的回收率为75.3%~11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Intra-RSD,n=6)为2.7%~8.2%,日间相对标准偏差(Inter-RSD,n=3)为3.1%~10%,基质效应为-0.18%~6.66%。采用该方法对20批环境水样进行检测,其中1批河水样品中检出吡虫啉与噻虫啉,其浓度低于LOQ。该方法具有便于操作、富集效果好、回收率稳定、绿色环保以及成本低廉的优点,为环境水样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 巴氏滴管 分散液液微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新烟碱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CO_(2)胁迫预处理与电子束辐照对NFC苹果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若涵 张天天 +1 位作者 刘芳 樊明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5-332,共8页
单一加工技术难以达到保持非浓缩还原(NFC)果汁营养和风味、降低褐变及杀菌的多重要求,为研究CO_(2)胁迫预处理与非热杀菌联合处理对NFC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苹果榨汁前采用50%CO_(2)胁迫处理,榨汁后分别用电子束辐照、巴氏杀菌两... 单一加工技术难以达到保持非浓缩还原(NFC)果汁营养和风味、降低褐变及杀菌的多重要求,为研究CO_(2)胁迫预处理与非热杀菌联合处理对NFC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苹果榨汁前采用50%CO_(2)胁迫处理,榨汁后分别用电子束辐照、巴氏杀菌两种杀菌方法,探究不同胁迫预处理强度、胁迫预处理与不同杀菌方法联合对NFC果汁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CO_(2)胁迫处理苹果显著提高果汁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VC含量(P<0.05),贮藏48 h时,胁迫60 min组苹果汁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是对照组的118.7%和104%;且CO_(2)胁迫处理60 min显著降低NFC果汁褐变度(P<0.05)。2 kGy辐照组、4 kGy辐照组褐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巴氏杀菌组(P<0.05),且较好地保持了果汁酚类物质及香气,其中4 kGy辐照处理效果更好。2 kGy、4 kGy电子束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抑菌效果显著(P<0.05),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榨汁前采用50%浓度CO_(2)胁迫预处理60 min,结合4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可作为一种新型NFC苹果汁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C 苹果汁 胁迫 褐变 电子束 巴氏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溏心卤蛋杀菌工艺优化及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蒙蒙 吕晓慧 +1 位作者 靳皓博 金永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为了开发高品质溏心卤蛋,本文利用水浴模拟巴氏杀菌条件,优化溏心卤蛋巴氏杀菌工艺,使其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销售。研究了单因素条件下质构、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杀菌条件,并在最佳杀菌条件下测... 为了开发高品质溏心卤蛋,本文利用水浴模拟巴氏杀菌条件,优化溏心卤蛋巴氏杀菌工艺,使其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销售。研究了单因素条件下质构、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杀菌条件,并在最佳杀菌条件下测定了溏心卤蛋的贮藏品质。结果表明,杀菌温度65℃,杀菌时间20 min时,杀菌效果最佳,此时菌落总数为(0.37±0.025)×10^(3)CFU/g。贮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pH、含水量、色泽和感官评分均逐渐下降。贮藏期为16 d时,菌落总数值达到(1.47±0.063)×10^(4)CFU/g,已超出国家标准中微生物可接受水平限量值1×10^(4)CFU/g,其贮藏期在16 d以内。综上,巴氏杀菌技术可用于溏心卤蛋的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溏心卤蛋 巴氏杀菌 工艺优化 理化指标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PCR方法检测巴氏奶中致病菌的鲁棒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芝荣 张英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为解决巴氏奶货架期短与致病菌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相矛盾问题,建立一种检测巴氏奶中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鲁棒性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方法。旨在常规mPCR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为解决巴氏奶货架期短与致病菌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相矛盾问题,建立一种检测巴氏奶中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鲁棒性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方法。旨在常规mPCR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高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首先,针对每个目标菌株选择两种基因,并设计两组特异性引物,建立两套mPCR扩增体系,进行双重检测;然后,在不改变方法灵敏度的前提下,对优化了的退火温度进行范围稳定性选择;最后,将提出方法与国标方法 GB 4789.40-2016、GB 4789.38-2012、GB 4789.4-2016进行比较,同时检测人工污染样品并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第一套mPCR检测巴氏奶中三种致病菌可在退火温度59~59.5℃(温差0.5℃)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灵敏度为10 CFU/mL。第二套mPCR检测巴氏奶中三种致病菌可在退火温度57.5~58.5℃(温差1℃)的范围内,不影响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灵敏度为10 CFU/mL。采用建立的鲁棒性mPCR方法对人工污染的50份巴氏奶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在检测时效上需要4 h,较国标方法(检测时间为62~148 h)显著(P<0.05)缩短检测时间。该方法对微生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尤其是对巴氏奶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安全控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 巴氏奶 致病菌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囊泡生物学特性分析与免疫效果评价
14
作者 高洁 李晓成 +3 位作者 穆杨 张慧 魏荣 李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8-2175,共8页
旨在探究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利用超高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取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V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旨在探究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利用超高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取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V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观察OMVs的形态及大小,采用SDS-PAGE、LC-MS/MS分析OMVs主要蛋白,以蛋白定量试剂测定其蛋白浓度以及鲎试剂法测定其内毒素含量,然后以新西兰白兔为动物模型,开展免疫保护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Vs呈完整规则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108.3 nm,其中的蛋白质主要集中在33、40、53 ku处,内毒素含量为3.31×10^(6) EU·mL^(-1),用制备的OMVs以50μg·只^(-1)免疫新西兰白兔2次后,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405 600,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和IL-4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对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的保护效率为75%。综上表明,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有作为候选疫苗的潜质,本研究为外膜囊泡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外膜囊泡 生物学特性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菌处理对脱脂驼乳与稀奶油中活性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羿飞 彭小雨 +6 位作者 潘丽娜 李威 高宇 张敏 刘大松 周鹏 汪家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0,共9页
将鲜驼乳离心分为脱脂乳和稀奶油,采用微滤、紫外辐射、巴氏杀菌对脱脂驼乳进行灭菌,采用高温处理对稀奶油进行杀菌,比较非热处理和热处理对微生物去除、活性蛋白质保留及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的影响。与巴氏杀菌相比,微滤、紫外辐射使脱脂... 将鲜驼乳离心分为脱脂乳和稀奶油,采用微滤、紫外辐射、巴氏杀菌对脱脂驼乳进行灭菌,采用高温处理对稀奶油进行杀菌,比较非热处理和热处理对微生物去除、活性蛋白质保留及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的影响。与巴氏杀菌相比,微滤、紫外辐射使脱脂乳中细菌总数降低更多,且能完全或部分去除芽孢;1.4μm微滤和紫外辐射能保留更多的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巴氏杀菌后乳过氧化物酶活力降至杀菌前的1/6,而1.4μm微滤和紫外辐射样品中乳过氧化物酶活力保留95%以上;多胺氧化酶活力易受紫外辐射影响;1.4μm微滤使胰岛素完全保留;微滤对天然乳清蛋白的保留率高于巴氏杀菌;与热处理相比,非热处理脱脂乳中蛋白质未发生显著的糖基化反应。与0.8μm微滤相比,1.4μm微滤的膜通量更高,且蛋白质的透过率更高,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透过率分别为95.5%和74.1%。在对稀奶油的高温杀菌中,125℃保持5 s能完全杀灭细菌和芽孢,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程度较低。将全脂驼乳先分为脱脂乳和稀奶油,各部分灭菌后再混合的处理方法可确保整体有效除菌,同时提高了活性组分的整体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活性蛋白 微滤 巴氏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杀菌对亚麻籽乳理化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禹晓 杨帆 +6 位作者 乔好 孙好翯 李升 邓乾春 周琦 陈亚淑 朱莹莹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亚麻籽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富含α-亚麻籽酸、优质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木酚素等活性脂质伴随物,极具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以亚麻籽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杀菌条件(65℃-30 min、85℃-15 min、95℃-15 s)对亚麻籽乳理化稳定性的影... 亚麻籽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富含α-亚麻籽酸、优质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木酚素等活性脂质伴随物,极具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以亚麻籽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杀菌条件(65℃-30 min、85℃-15 min、95℃-15 s)对亚麻籽乳理化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聚焦体系中油脂体界面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杀菌处理后,亚麻籽乳的平均粒径增加了95.58%(P<0.05),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了12.26%(P<0.05),并伴随着乳液黏弹特性的减弱和物理稳定性的提高。热杀菌后,亚麻籽乳中油脂体界面蛋白质量比增加了64.42%(P<0.05),总糖质量比增加了97.95%(P<0.05),冷场电镜成像则进一步证实外源性贮藏蛋白和可溶性多糖在油脂体界面的吸附。此外,热杀菌处理还使亚麻籽乳中油脂体界面总酚含量增加了1.42倍(P<0.05),黄酮含量增加了4.94倍(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了4.64倍(P<0.05),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增加了54.05%(P<0.05)。适宜的热杀菌处理(85℃-15 min)能够基于油脂体界面组成结构的重组,提升亚麻籽乳物理、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拓宽亚麻籽全组分摄入形式及在果蔬汁、乳饮料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杀菌 亚麻籽乳 理化稳定性 植物蛋白饮料 油脂体 界面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蛋液微波巴氏杀菌动力学及蛋白质变化研究
17
作者 孙孟琦 杨化宇 +2 位作者 闫博文 张娜娜 范大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7,共6页
热传导式的传统巴氏杀菌方法由于传热方式的限制,会导致全蛋液的过度热加工,造成蛋白质变性、产品品质劣变。微波体积式加热效率高,有利于降低巴氏杀菌过程对热敏蛋白质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全蛋液的微波巴氏杀菌,探究了微波巴氏杀菌对全... 热传导式的传统巴氏杀菌方法由于传热方式的限制,会导致全蛋液的过度热加工,造成蛋白质变性、产品品质劣变。微波体积式加热效率高,有利于降低巴氏杀菌过程对热敏蛋白质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全蛋液的微波巴氏杀菌,探究了微波巴氏杀菌对全蛋液中3种典型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微波巴氏杀菌动力学及对全蛋液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巴氏杀菌升温迅速(<50 s)且杀菌效果显著(致死对数>5 log10)。Log-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和稳定性最佳(R2:0.998~0.999,均方根误差:0.002~0.072),Log-linear+Tail模型拟合效果好且变量少(R2:0.982~0.999,均方根误差:0.026~0.298)。模型拟合结果与存活曲线趋势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微波巴氏杀菌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0.021~0.030。微波诱导蛋白质适度展开,极性基团暴露,游离巯基含量增加,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液 微波巴氏杀菌 杀菌动力学 蛋白质变化 连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学科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议题。以科技象限模型为分析框架,提出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知识生产场域是“爱迪生象限”,属于技术开发活动,不属于科学研究活动。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技术开发知识生产,即技术... 学科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议题。以科技象限模型为分析框架,提出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知识生产场域是“爱迪生象限”,属于技术开发活动,不属于科学研究活动。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技术开发知识生产,即技术开发知识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以及学校技术开发知识生产外延化。面向未来,职业本科教育学科建设有其行动路径,需要构建技术开发本位标准体系,回应技能强国建设需求;优化技术开发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造就创新拔尖技术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制度,提升技术开发知识生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学科建设 科技象限模型 新巴斯德象限 技术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热联合杀菌对NFC橙汁低温贮藏营养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王越 林鑫勰 +3 位作者 尹立来 朱玉燕 沈淑铃 郑小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1-270,共10页
为了探究声热联合杀菌(thermosonication,TS)对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橙汁品质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传统巴氏杀菌(70℃,15 min)和TS(600 W,60℃,13 min)对贮藏期间NFC橙汁的微生物、色泽、柠檬苦素、诺米林、维生素C(vitami... 为了探究声热联合杀菌(thermosonication,TS)对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橙汁品质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传统巴氏杀菌(70℃,15 min)和TS(600 W,60℃,13 min)对贮藏期间NFC橙汁的微生物、色泽、柠檬苦素、诺米林、维生素C(vitamin C,Vc)、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GC-MS分析评价2种杀菌方式对NFC橙汁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2种杀菌方式下NFC橙汁中菌落总数以及霉菌和酵母菌均符合国家标准,糖酸成分稳定,TS处理不影响NFC橙汁的酸甜口感。与传统巴氏杀菌处理NFC橙汁相比,TS处理提高了NFC橙汁的浊度稳定性和色泽,褐变指数降低了12.50%~16.67%,Vc的损失率减少了10.52%,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是传统巴氏杀菌组的1.00~1.06倍,柠檬苦素含量和诺米林含量分别降低了17.37%~56.62%和9.32%~63.8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是巴氏杀菌的1.09~1.21倍和1.11~1.70倍。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NFC橙汁经传统巴氏杀菌处理后产生1-辛烯-3-醇、2-辛炔-1-醇、丁酸乙酯、反-2-辛烯醛、反-2-壬烯醛、反-2-庚烯醛、水芹醛、6-甲基-5-庚烯-2-酮以及丁酸9种挥发性成分,导致NFC橙汁产生热异味;而TS处理能够有效抑制NFC橙汁产生这些成分,从而避免NFC橙汁产生热异味。因此,声热联合杀菌是一种优于或可代替NFC橙汁传统巴氏杀菌的杀菌方式,该研究为声热联合杀菌技术在NFC橙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巴氏杀菌 品质 NFC橙汁 声热联合杀菌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杀菌工艺对白切鸡食用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明 石金明 +4 位作者 韩敏义 王孝治 李凌云 靳爽爽 董华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01,共9页
为研究不同巴氏杀菌工艺(85℃20 min、75℃30 min)对白切鸡食用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将样品置于0~4℃贮藏0-30-40 d,测定pH、色度、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经巴氏杀菌工艺处理的白切... 为研究不同巴氏杀菌工艺(85℃20 min、75℃30 min)对白切鸡食用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将样品置于0~4℃贮藏0-30-40 d,测定pH、色度、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经巴氏杀菌工艺处理的白切鸡pH变化稳定,菌落总数较低,TVB-N生成量较低。通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不同处理的巴氏杀菌工艺均不会对白切鸡的颜色、硬度和咀嚼性等食用特性产生明显趋势性的影响,感官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本研究比较出了两种不同巴氏杀菌工艺的相对优越性,证明以85℃杀菌处理20 min的工艺条件对抑制产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白切鸡的货架期以及减少贮藏期间鸡肉食用品质的劣变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杀菌 白切鸡 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