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英杰 张德楠 +8 位作者 沈育伊 徐广平 曹杨 黄科朝 陈运霜 毛馨月 滕秋梅 吕仕洪 褚俊智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0,共15页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桉树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建立桉树人工林模拟氮沉降定位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桉树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建立桉树人工林模拟氮沉降定位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00 kg·hm^(-2)a^(-1))和高氮HN(150 kg·hm^(-2)a^(-1))4个处理,模拟氮沉降5年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对照相比,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溶解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磷、铵态氮和砂粒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粉粒含量呈现先减小后略增加的趋势,小于对照。2)氮沉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低氮和中氮沉降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含量、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量,促进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在高氮沉降下则趋于减小。3)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生物量氮、粉粒、全氮、溶解有机氮和全磷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5年短期模拟氮沉降改善了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低氮和中氮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高氮沉降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酶活性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羊脑磷脂型DHA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2
作者 包音都古荣·金花 宝鲁日 +6 位作者 和硕特麦丽斯 侯荣伦 呼格吉勒图 敖日格勒 岩松 敖日格乐 周欢敏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旨在为草原羊脑磷脂型DHA(DHA-P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苏尼特羊脑中萃取DHA-PLs,在确定其不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基础上,选择7周龄、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SPF级昆明雌性小白鼠30只,分为空白组(基础饲料)、鱼油组(基础饲料+鱼油)和羊脑D... 旨在为草原羊脑磷脂型DHA(DHA-P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苏尼特羊脑中萃取DHA-PLs,在确定其不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基础上,选择7周龄、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SPF级昆明雌性小白鼠30只,分为空白组(基础饲料)、鱼油组(基础饲料+鱼油)和羊脑DHA-PLs组(基础饲料+羊脑DHA-PLs),考察饲喂3个月后各组小鼠体征指标、周能量排出量、粪便中粗脂肪含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测定其血清生化和肝功能指标,观察肠道和脏器组织形态,以揭示羊脑DHA-PLs对小鼠营养物质吸收、脏器、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羊脑中无朊病毒蛋白,正常朊蛋白含量最高达200 mg/g;3个月饲喂试验结束后,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平均日采食量无差异,终体质量均显著增大(p<0.05);与空白组比较,羊脑DHA-PLs组小鼠周能量排出量,粪便中粗脂肪含量,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脏器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胃和脑等组织均未出现病变,肠道均无损伤,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组间无差异(p>0.05),但羊脑DHA-PLs组和鱼油组小鼠肠道分别长出14个和13个潘氏斑,而空白组未出现。综上,草原羊脑DHA-PLs能促进小鼠营养物质吸收,显著降低血脂,提高肝脏机能和肠道免疫机能,对小鼠脏器无不良影响,可以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羊脑磷脂型DHA 脏器指数 血脂 肝功能 组织学分析 潘氏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ozyme TLIM催化大豆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磷脂
3
作者 许晓欣 杨国龙 +2 位作者 孟鹏程 杨瑞楠 刘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改善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Lipozyme TLIM催化大豆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底物质量浓度对乙醇解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大豆磷脂乙醇解反应过程中... 为改善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Lipozyme TLIM催化大豆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磷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底物质量浓度对乙醇解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大豆磷脂乙醇解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含量不断降低,磷脂酸(PA)、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APE)、心磷脂(CL)、磷脂酰甘油(PG)含量变化较小,主要生成2-溶血磷脂酰胆碱(2-LPC);Lipozyme TLIM催化大豆磷脂乙醇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1.0 g/mL、反应温度20℃、加酶量15%(以大豆磷脂质量计)、加水量2%(以大豆磷脂质量计)、反应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溶血磷脂含量为67.80%,且溶血磷脂主要以2-LPC为主,含量为48.45%,还含有少量的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等,在乙醇解产物~(13)C-NMR图谱中,脂肪酸乙酯有强而尖锐的信号,脂肪酸的信号极弱,证明Lipozyme TLIM催化大豆磷脂醇解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乙醇解反应。综上,利用脂肪酶乙醇解大豆磷脂制备溶血磷脂为大豆磷脂的改性拓宽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溶血磷脂 脂肪酶 乙醇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磷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4
作者 吴娟娟 田佳宁 +5 位作者 陈奕蒙 王成成 王玉明 姜晓明 薛长湖 张恬恬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3,共6页
为了揭示雌、雄膨腹海马磷脂组成及其差异,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雌、雄膨腹海马脂质,冷丙酮提取其中的磷脂,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各磷脂组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比较雌、雄膨腹海马磷脂及其各组分的脂肪酸组成。... 为了揭示雌、雄膨腹海马磷脂组成及其差异,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雌、雄膨腹海马脂质,冷丙酮提取其中的磷脂,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各磷脂组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比较雌、雄膨腹海马磷脂及其各组分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雌、雄膨腹海马的磷脂含量丰富,分别占总脂的18.11%和18.72%;膨腹海马磷脂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其中磷脂酰胆碱含量最高;膨腹海马磷脂中共鉴定出20种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雌、雄膨腹海马磷脂中海洋特征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总含量分别为18.30%、19.61%;膨腹海马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饱和脂肪酸都以C16∶0和C18∶0为主,而在鞘磷脂中以C14∶0和C16∶0为主;膨腹海马4种磷脂组分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均以C18∶1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以EPA和DHA为主;除了雄性膨腹海马溶血磷脂酰胆碱外,其余磷脂组分DHA和EPA总含量均超过16%。综上,膨腹海马磷脂组成多样,海洋特征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腹海马 磷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华蓝藻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响应低磷胁迫的生态学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珍贵 刘正晗 +2 位作者 宋春雷 敖子强 曹秀云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0-229,共10页
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磷是限制蓝藻生长繁殖的关键元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被认为是引发蓝藻大量增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极低的磷环境下,蓝藻仍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蓝藻能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减少藻细胞... 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磷是限制蓝藻生长繁殖的关键元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被认为是引发蓝藻大量增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极低的磷环境下,蓝藻仍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蓝藻能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减少藻细胞这一重要磷的组分,降低藻细胞对磷的需求,进而克服低磷胁迫,取得竞争优势甚至形成水华。文章综述了典型水华蓝藻在磷胁迫条件下如何调控脂质代谢,利用硫脂(如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和糖脂(如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替代磷脂[如磷脂酰甘油(PG)等]响应低磷胁迫的策略,着重探讨了这一机制的生态学意义。文章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华蓝藻的低磷响应策略,探讨了驱动蓝藻水华发生的机制,从而为其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现有蓝藻水华防控方法主要基于控制高营养盐理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非磷脂 磷脂替代机制 生态适应 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型DHA制备、检测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广琦 贾敏 +2 位作者 宗爱珍 徐同成 苗颖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5,100,共6页
磷脂型DHA因具有较高的DHA吸收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旨在为磷脂型DHA在功能性脂质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从磷脂型DHA的酶法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功能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酶法制备磷脂型DHA具有条件温和、安全性高等特点,主要分为酶... 磷脂型DHA因具有较高的DHA吸收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旨在为磷脂型DHA在功能性脂质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从磷脂型DHA的酶法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功能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酶法制备磷脂型DHA具有条件温和、安全性高等特点,主要分为酶催化酸解法、酶催化酯交换法和酶催化酯化法等。磷脂型DHA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磷脂型DHA具有抗癌、改善脂质代谢、抗炎和增强神经营养活性等功能特性。磷脂型DHA制备工艺的优化和检测方法的改进对于其在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型DHA 制备 检测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两步控释作用
7
作者 于婧晗 王茜 +3 位作者 郭旭 牛威元 阴法文 周大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2,共11页
【目的】没食子酸烷基酯可以与磷脂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作者探究了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缓释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不同酰基链长的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基于大鼠翻转肠... 【目的】没食子酸烷基酯可以与磷脂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作者探究了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缓释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不同酰基链长的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基于大鼠翻转肠囊模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研究了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的胃肠消化吸收特性。【结果】没食子酸烷基酯逐渐从其磷脂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第一步缓释),并被肠道脂肪酶水解产生了游离没食子酸(第二步缓释)。此外,没食子酸和短链没食子酸烷基酯(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均能够跨越小肠黏膜,且跨膜后的短链没食子酸烷基酯进一步水解产生了游离没食子酸(第二步缓释)。随着酰基链长的增加,水解速率常数呈现先升高(甲酯:1.081×10^(-5) min^(-1);乙酯:1.768×10^(-5) min^(-1);丙酯:2.193×10^(-5) min^(-1);丁酯:2.520×10^(-5) min^(-1);辛酯:2.901×10^(-5) min^(-1))后降低(辛酯:2.901×10^(-5) min^(-1);十二烷基酯:2.048×10^(-5) min−1;十四烷基酯:1.136×10^(-5) min^(-1);十六烷基酯:0.689×10^(-5) min^(-1);十八烷基酯:0.409×10^(-5) min^(-1))的趋势。【结论】通过调整没食子酸烷基酯部分的酰基链长,可有效实现磷脂-没食子酸烷基酯复合物对没食子酸的两步可控缓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烷基酯 没食子酸 磷脂 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
8
作者 陈杨 史卿 +4 位作者 颜金鑫 曹少谦 杨华 刘合生 戚向阳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7-1466,共10页
为提高罗汉果皂苷的生物利用率,本研究采用超声-水浴加热法制备罗汉果总皂苷(MGE)-磷脂复合物(MGE-PC),并以MGE-PC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星点响应面设计优化MGEPC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 为提高罗汉果皂苷的生物利用率,本研究采用超声-水浴加热法制备罗汉果总皂苷(MGE)-磷脂复合物(MGE-PC),并以MGE-PC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星点响应面设计优化MGEPC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和分子对接技术验证MGE-PC复合物的形成及其主要作用力。结果表明,MGE-P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四氢呋喃、罗汉果总皂苷与磷脂质量比1∶1.7(w/w)、MGE浓度5 mg·mL^(-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5 h,该条件下MGE-PC的复合率达到95.09%。多种谱图分析表明,MGE与PC形成了无定型MGE-PC复合物;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罗汉果皂苷Ⅴ(MGⅤ)与PC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分子间氢键和静电作用。该研究为罗汉果皂苷生物利用率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罗汉果皂苷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分子对接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在蛋白质乳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雪阳 邹依彤 +4 位作者 涂向辉 祁冰洁 刘新 杨庆余 王丽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蛋白质作为天然乳化剂对环境变化敏感,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可降低蛋白质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旨在为利用蛋白质、磷脂的优势共同提高乳液的稳定性,拓宽乳液工业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不同蛋白与不同磷脂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与磷脂相互... 蛋白质作为天然乳化剂对环境变化敏感,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可降低蛋白质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旨在为利用蛋白质、磷脂的优势共同提高乳液的稳定性,拓宽乳液工业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不同蛋白与不同磷脂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与磷脂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蛋白质-磷脂复合乳液的应用。磷脂与蛋白质之间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乳液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蛋白质与磷脂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有磷脂与蛋白的比例、pH、温度、盐浓度和制备乳液所使用的物理手段(如高压、超声)。蛋白质-磷脂复合乳液可用于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制备低脂食品和人工乳。蛋白质-磷脂复合乳液能够应用于对稳定性要求高的食品中,为食品工业开发绿色稳定的乳化剂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蛋白质 磷脂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HILIC-QTOF-MS技术鉴定巴氏杀菌乳中的磷脂成分
10
作者 顾竞一 李夏冰 +6 位作者 廖光琴 王天彩 王子双 贾琪 张星联 钱永忠 邱静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9,共9页
为了全面认识巴氏杀菌乳的磷脂组成,并为乳磷脂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SPE)结合亲水作用液相色谱(HILIC)-四极杆飞行时间(QTOF)-质谱(MS)技术鉴定巴氏杀菌乳中磷脂的方法,对脂质提取、SPE以及MS条件进行优化,并对4种哺乳... 为了全面认识巴氏杀菌乳的磷脂组成,并为乳磷脂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SPE)结合亲水作用液相色谱(HILIC)-四极杆飞行时间(QTOF)-质谱(MS)技术鉴定巴氏杀菌乳中磷脂的方法,对脂质提取、SPE以及MS条件进行优化,并对4种哺乳动物(骆驼、山羊、水牛、奶牛)巴氏杀菌乳磷脂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取4 mL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2∶1)溶剂提取1 mL样品中的脂质,通过10 mL正己烷和10 mL异丙醇-二氯甲烷(体积比3∶7)的两步淋洗与2 mL甲醇一步洗脱分离磷脂组分;选择3次迭代采集样品MS/MS信息;在4种哺乳动物巴氏杀菌乳中共鉴定出涵盖7个磷脂亚类的580个磷脂分子,包括116个鞘磷脂、18个心磷脂、181个磷脂酰乙醇胺、262个磷脂酰胆碱、1个磷脂酰甘油、1个磷脂酰肌醇和1个磷脂酰丝氨酸。综上,SPE-HILIC-QTOF-MS分析方法可有效鉴定乳品中的磷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固相萃取 亲水作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珍 吴小杰 +3 位作者 杨亮 马芷璇 杨君雄 冯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0,共8页
【目的】观察广州管圆线虫(AC)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症状并分析胼胝体非靶向代谢组的变化,探讨造成脱髓鞘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感染组(6只),感染组每只经灌胃感染30条AC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 【目的】观察广州管圆线虫(AC)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症状并分析胼胝体非靶向代谢组的变化,探讨造成脱髓鞘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感染组(6只),感染组每只经灌胃感染30条AC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第3、6、9、12、15、18、21天检测体质量、视觉及行为学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学变化;取感染21 d后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大脑髓鞘和视网膜形态学变化;代谢组学检测后,采用火山图和热图分析差异代谢物,倍数变化分布图和条形图分析表征主要代谢物成分,选取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结果】Balb/c小鼠在AC感染后第9天出现神经行为学评分下降(P<0.05),第15天出现视觉评分下降(P<0.05),第21天时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P<0.001)和死亡;同时,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大脑胼胝体区域髓鞘出现明显损伤,少突胶质细胞明显减少(P<0.001),HE病理染色观察到视网膜节细胞出现明显破坏。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所有差异代谢物中,甘油磷脂(GP)类代谢物占比最高,类固醇(ST)类和鞘脂(SP)类代谢物占比相对较少,其中胆固醇酯CE(20:2)表现为显著上调(P<0.001),而磷脂酰甲醇PMeOH(18:0_18:1)表现为显著下调(P<0.01);KEGG富集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等代谢通路,参与鞘脂代谢、神经信号调控、甘油磷脂代谢等关键代谢通路。【结论】AC感染通过多途径影响小鼠的代谢状态,改变了与髓鞘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的代谢物水平。脱髓鞘可能与这些关键代谢通路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是胆固醇代谢和鞘脂代谢的紊乱,可能在脱髓鞘的发生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此外,磷脂代谢的改变和神经信号的异常调控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髓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代谢组学 脱髓鞘 胆固醇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酶法脱胶工艺优化及其对脱胶油品质与组成的影响
12
作者 姜碧若 刘书成 +2 位作者 杨静媚 刘玲玲 毕艳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3,47,共7页
旨在为工业酶法脱胶提供参考,以菜籽原油为原料,以脱胶油磷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菜籽油复合磷脂酶(磷脂酶A_(1)和A_(2))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酶法脱胶油与水化脱胶油和酸法脱胶油的质量指标、甘油酯组成、脂肪酸组... 旨在为工业酶法脱胶提供参考,以菜籽原油为原料,以脱胶油磷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菜籽油复合磷脂酶(磷脂酶A_(1)和A_(2))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酶法脱胶油与水化脱胶油和酸法脱胶油的质量指标、甘油酯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菜籽油复合磷脂酶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脱胶温度40℃、柠檬酸(质量浓度0.45 g/mL)添加量0.15mL/100g(以菜籽油质量计)、复合磷脂酶添加量200U/100g(以菜籽油质量计,其中磷脂酶A_(1),和A_(2)酶活比1:1)、脱胶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可将菜籽油的磷含量由493.35mg/kg降低至1.08mg/kg,脱胶效率达99.78%,280℃加热试验合格;酶法脱胶油的磷含量显著低于水化脱胶油和酸法脱胶油,得率显著高于酸法脱胶油;酶法脱胶前后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改变,甘油酯组成有显著变化;酶法脱胶对金属元素的脱除效果与酸法脱胶相当。综上,复合磷脂酶(磷脂酶A_(1)和A_(2))可以应用于菜籽油的脱胶,且脱胶效果优于常规脱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脱胶 菜籽油 品质分析 磷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抑菌型卵磷脂脂质体降低犬口腔异味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李云亮 栾艺 +2 位作者 严子华 段玉清 马海乐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口腔微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犬口腔异味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关键在于抑制犬口腔中有害菌的生长,特别是变形链球菌。本试验通过卵磷脂包埋ε-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和茶多酚制备复合抑菌型卵磷脂脂质体(CAPL),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 口腔微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犬口腔异味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关键在于抑制犬口腔中有害菌的生长,特别是变形链球菌。本试验通过卵磷脂包埋ε-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和茶多酚制备复合抑菌型卵磷脂脂质体(CAPL),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并通过犬喂食试验,评估CAPL对犬牙菌斑率、唾液分泌量、唾液抑菌能力、口腔菌群、口腔异味度、硫化物和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CAPL对变形链球菌的IC50为19.93 mg/mL,相比非包埋型抑菌卵磷脂的IC50(43.13 mg/mL)降低53.79%,1.2 g/(kg·bw)的CAPL剂量属于安全剂量范围。犬喂食试验结果显示,喂食4 d时,试验组犬唾液抑菌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是对照组的4.85倍,正常组的1.24倍;喂食8 d时,试验组犬牙菌斑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86.50%(P <0.05),犬口腔异味消除率达93.33%;喂食12 d时,犬唾液分泌量、硫化物含量和氨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 0.05),硫化物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3.83%(P <0.05),氨含量较对照组降低82.04%(P <0.05);喂食20 d时,犬口腔中链球菌属相对丰度从试验前的9.29%降至2.24%。结果表明,CAPL能有效提高犬口腔抑菌能力并缓解犬口腔异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异味 ε-聚赖氨酸盐酸盐 乳酸链球菌素 茶多酚 卵磷脂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柠檬醛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酸性饮料中的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冯思敏 杨简瑜 +2 位作者 盛佳露 徐小忠 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28,I0001,共9页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可避免柠檬醛接触酸性环境,抑制柠檬醛在酸性饮料中的不良降解。为探究NLC对于柠檬醛在酸性饮料中降解造成品质不佳的改善效果,分别用氢化卵磷脂(hydrogenated lecithin,HPC)、葵...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可避免柠檬醛接触酸性环境,抑制柠檬醛在酸性饮料中的不良降解。为探究NLC对于柠檬醛在酸性饮料中降解造成品质不佳的改善效果,分别用氢化卵磷脂(hydrogenated lecithin,HPC)、葵花磷脂(sunflower phospholipid,PC)与司盘65复配成表面活性剂,以二硬脂酸甘油、中链甘油三酯、柠檬醛为脂相,制备2种NLC,进行基础表征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设4组模拟酸性饮料体系,即空白组、柠檬醛组、HPC组和PC组,比较4、25、37℃下贮存45 d内的饮料指标。结果表明,2种NLC均能抑制柠檬醛在饮料中的降解,HPC-NL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粒径145.5 nm、多分散系数0.216、Zeta电位-56.8 mV),在4、25℃下对应体系的相对浊度基本维持在90%以上,体系pH维持在3.37~3.57,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且感官评分与pH、浊度、相对浊度有一定相关性。HPC-NLC在酸性饮料中的稳定性更高,对柠檬醛的降解抑制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NLC和柠檬醛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柠檬醛 葵花磷脂 氢化卵磷脂 酸性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血浆外泌体的富集与蛋白质组学分析
15
作者 程显惠 于文静 +2 位作者 王冬雪 姜丽艳 胡良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9-546,共8页
外泌体是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血浆作为最常用的临床体液之一,其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如何有效地从血浆中分离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S-MIP)用于血浆外泌体的富集... 外泌体是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来源,血浆作为最常用的临床体液之一,其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高丰度蛋白质的干扰,如何有效地从血浆中分离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PS-MIP)用于血浆外泌体的富集,PS-MIP能够特异性识别外泌体质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从而实现外泌体的高选择性富集。该方法被用于3例健康志愿者和3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和潜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血浆外泌体中鉴定到了1052种蛋白质和4545条肽段,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鉴定到了972种蛋白质和4096条肽段。将蛋白质组学鉴定到的外泌体蛋白质与包含所有细胞外囊泡分子信息的Vesiclepedia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4%的PS-MIP富集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质存在于该数据库;与只包含外泌体分子信息的ExoCarta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PS-MIP法鉴定出了ExoCarta数据库中Top 100外泌体蛋白质中的77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有11个,下调的蛋白质有24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前3个蛋白质是补体因子D(CFD)、补体C3(C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胰腺癌患者外泌体的蛋白质组学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中,外泌体蛋白样糖基转移酶2(EXTL2)、α-2-巨球蛋白样1(A2ML1)和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的差异最为显著,这些蛋白质可能是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外泌体 血浆 蛋白质组学 胰腺癌 分子印迹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介导脂滴发生:成核、出芽、扩张的协同调控
16
作者 余越 季维克 熊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9-2204,共16页
脂滴(LD)是大多数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动态细胞器。其典型结构是以中性脂质为核心,外覆单层磷脂构成的膜结构。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代谢调控枢纽,LD在生理稳态维持与病理进程演变中均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LD生物发生机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研... 脂滴(LD)是大多数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动态细胞器。其典型结构是以中性脂质为核心,外覆单层磷脂构成的膜结构。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代谢调控枢纽,LD在生理稳态维持与病理进程演变中均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LD生物发生机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更为完善的LD生物发生框架,系统阐释了LD如何从内质网(ER)中产生;通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手段,研究者系统解析了LD形成的关键特征,特别是揭示了ER膜生物物理特性及特异性磷脂组分在其中的核心调控作用;借助结构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塞厄平蛋白(Seipinprotein)、脂肪储存诱导跨膜蛋白2(FIT2)等关键调控因子及其分子作用网络得以阐明。本文从分子机制层面系统综述该领域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真核细胞LD成核、膜出芽及扩张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细节,特别是塞厄平蛋白、FIT2等核心因子动态调控LD形态的分子机制以及I类蛋白和II类蛋白靶向LD的机制与途径,并系统比较不同中性脂质核心LD的生物发生机制差异,最后指出LD发生的关键未解决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滴 生物发生 磷脂 塞厄平蛋白 脂肪储存诱导跨膜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菜籽油280℃加热试验的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刘书成 姜碧若 +3 位作者 梁建华 曾裕 宋婕 毕艳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7,共8页
旨在为菜籽油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了三级菜籽油280℃加热试验可能的影响因素。对18个280℃加热试验合格和15个280℃加热试验不合格三级菜籽油的质量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甘油酯组成、脂肪酸组成、色泽和叶... 旨在为菜籽油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了三级菜籽油280℃加热试验可能的影响因素。对18个280℃加热试验合格和15个280℃加热试验不合格三级菜籽油的质量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甘油酯组成、脂肪酸组成、色泽和叶绿素含量、主要胶溶性组分(磷脂、蛋白质)进行对比,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皮尔逊相关性(PCCs)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三级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总色泽与叶绿素含量、脂肪酸组成、甘油酯组成之间无显著差异,280℃加热试验不合格组的可水化磷脂(HPL),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蛋白质、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80℃加热试验合格组;PCA结果表明,HPL、总磷、蛋白质、PC、PE、PI含量可能是影响三级菜籽油280℃加热试验结果最主要的因素;PCCs分析结果表明,HPL、蛋白质含量和总磷含量与280℃加热试验结果呈高度正相关,其中HPL含量与280℃加热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综上,在三级菜籽油生产加工中应尽量除去胶溶性组分,以降低280℃加热试验不合格的油脂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0℃加热试验 三级菜籽油 油脂加工 胶溶性组分 磷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天然来源乳化剂在功能油脂乳液凝胶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陆姝欢 刘芳 +5 位作者 胡雄 熊文 肖敏 项威 陈鹏 李翔宇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旨在探索n-3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油脂在水相体系中的创新应用,以大豆磷脂、乳清蛋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3种天然来源乳化剂制备功能油脂乳液,通过测定乳液加热前后的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以及不同储存时间下的粒径、整体稳定性指数(... 旨在探索n-3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油脂在水相体系中的创新应用,以大豆磷脂、乳清蛋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3种天然来源乳化剂制备功能油脂乳液,通过测定乳液加热前后的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以及不同储存时间下的粒径、整体稳定性指数(TSI)和表观形态考察其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同时,以黄原胶和结冷胶分别对乳液包埋建立乳液水凝胶,并测定水凝胶的流变学特性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在75℃加热处理30 min后,3种乳化剂制备的功能油脂乳液均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其中乳清蛋白乳液的体积平均粒径(D_([4,3]))最小,其Zeta-电位和微观形态均无明显变化,热稳定性最佳;随着储存时间(0~7 d)的延长,乳清蛋白乳液的D_([4,3])无明显变化,TSI增长最缓,表观形态未出现明显析出分层,储藏稳定性最好;在65℃下,3种乳化剂乳液制备的水凝胶表观黏度均增加,在25℃下,相比其他2种乳液,乳清蛋白乳液对于水凝胶体系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硬度、黏附性的增加总体更具优势,其中乳清蛋白乳液和黄原胶制备的水凝胶具有最高的G′、G″以及硬度。综上,乳清蛋白作为乳化剂负载功能油脂在水凝胶产品的创新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及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油脂 乳清蛋白 大豆磷脂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 乳液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血磷脂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
19
作者 孙义乐 王冰源 +3 位作者 盖广辉 孙丽英 李铁军 韩欢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探讨鹿血磷脂(Deer blood phospholipid,DBP)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试验在ZEA诱导前后,添加不同浓度(0.01、0.05、0.1mg·mL^(-1))DBP处理细胞24h,通过... 为探讨鹿血磷脂(Deer blood phospholipid,DBP)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下的猪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生长抑制的保护效应。试验在ZEA诱导前后,添加不同浓度(0.01、0.05、0.1mg·mL^(-1))DBP处理细胞24h,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dU法评估细胞增殖及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30μMZEA处理猪SCs24h后,细胞形态异常,由梭形变为不规则形状;细胞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而添加DBP后,能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减轻ZEA对细胞活性的抑制(P<0.05),促进细胞增殖(P<0.05),尤其在ZEA处理后,0.1mg·mL^(-1)DBP能显著缓解ZEA导致的细胞增殖抑制(P<0.05);过氧化氢酶(SOD)活性检测显示,0.01和0.1mg·mL^(-1)DBP可显著改善ZEA对SOD活性的抑制(P<0.05)。综上,DBP能够促进猪SCs的生长,并且能够减轻ZEA对猪SCs细胞活性和增殖的抑制,这一保护效应可能与DBP提高细胞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血磷脂 玉米赤霉烯酮 猪睾丸支持细胞 细胞活性 细胞增殖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分流作用
20
作者 陈力畅 唐伊蔓 +1 位作者 陈思思 金海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2-677,共6页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ATP10a)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择188例子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的患者,同时...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ATP10a)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择188例子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的患者,同时收集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及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炎症、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将炎症和LSIL归为LSIL-组,HSIL和SCC归为HSIL+组。比较ATP10a甲基化和HR-HPV检测在该人群中诊断HSIL+(包括HSIL和SCC)的效能。结果:ATP10a甲基化检测值在炎症、LSIL、HSIL、SCC患者中分别为19.035(16.478,20.823)、13.446(5.890,20.674)、10.336(4.733,17.336)、4.223(1.713,7.754),LSIL-组ATP10a甲基化检测值为17.812(10.787,20.686),HSIL+组7.251(3.170,14.1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24,P<0.001);HR-HPV阳性在LSIL-组的占比70.9%低于HSIL+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7,P=0.004)。ATP10a甲基化诊断HSIL+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P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66.0%、79.1%、0.747)均高于HR-HPV检测(29.1%、50.7%、0.587),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PPV)(78.8%和65.7%)低于HR-HPV检测(88.2%和75.0%),使用ATP10a甲基化检测代替HR-HPV检测对细胞学异常(ASC-US、LSIL)进行分流时,阴道镜转诊率可降至54.3%。在ASC-US患者中,ATP10a甲基化检测诊断HSIL+的AUC(0.683)高于HR-HPV检测(0.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LSIL患者中,ATP10a甲基化检测诊断HSIL+的AUC为0.828仍高于HR-HPV检测(0.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ATP10a甲基化水平随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ATP10a甲基化检测对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可能不低于HR-HPV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酶磷脂转运蛋白10a 甲基化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