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1
1
作者 OUYANG Fei-Fan RASHEED Madiha +1 位作者 LI Bo DENG Yu-L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2-2100,共19页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defined by several phases,ranging from benign fat accumulation to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which can lead to liver cancer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defined by several phases,ranging from benign fat accumulation to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which can lead to liver cancer and cirrhosis.Although NAFLD is a disease of disordered metabolism,it also involves several immune cell-mediated inflammatory processes,either promoting and/or suppressing hepatocyte inflammation through the secretion of pro-inflammatory and/or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NAFLD process.However,the underlying disease mechanism and the role of immune cells in NAFLD are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leaving many open-ended questions.In this review,we presented the recent concepts about the interplay of immune cells in the onset and pathogenesis of NAFLD.We also highlighted the specific non-immune cells exhibiting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in NAFLD.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help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NAFLD 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 T cells myeloid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醇提物调控肉羊肝脏4-烷基支链脂肪酸合成的代谢组学分析
2
作者 白晨 赵亚波 +1 位作者 哈斯额尔敦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63-407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沙葱醇提物(AME)调控肉羊肝脏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BCFAs)合成的机制。30只3月龄雄性小尾寒羊[(33.60±1.23)kg]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AME添加组(AME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沙葱醇提物(AME)调控肉羊肝脏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BCFAs)合成的机制。30只3月龄雄性小尾寒羊[(33.60±1.23)kg]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AME添加组(AME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粮,AME组每天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8 g/只AME,试验期75 d,包括15 d的预试期和60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ME组肝脏中4-甲基辛酸(MOA)和4-甲基壬酸(MNA)浓度显著降低(P<0.05)。2)在正、负离子模式下,2组间共发现3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6种显著下调(P<0.05),21种显著上调(P<0.05),共富集到18条代谢通路中,包括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3)通过相关性分析,差异代谢物中的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亚油酸、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可作为AME调控肝脏中BCFAs合成的潜在标记物。综上所述,AME可通过特定代谢通路影响肉羊肝脏中关键代谢物组成,进而降低BCFAs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醇提物 肝脏代谢物 肉羊 4-烷基支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媛媛 方达 +3 位作者 徐浩 杨东辉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7-1854,1861,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VD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查。参考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建议,根据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肝脏硬度值(LSM)将患者分为3组:肝纤维化低风险组(1235例)、肝纤维化中风险组(110例)和肝纤维化高风险组(80例)。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评估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进一步将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根据CVD风险分层进一步分为4组:心肝低危组(214例)、心高肝低危组(1021例)、心肝高危组(178例)和心低肝高危组(12例),比较前3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1425例T2DM患者中有5.6%属于肝纤维化高风险患者。肝纤维化高风险组患者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胆红素(DBI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脂肪衰减参数(UAP)、LSM、FIB4、肌肉质量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血小板计数(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低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和肝纤维化中风险组(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_(1c)>9%、肝酶异常以及合并肌肉质量减少的T2DM患者肝纤维化风险更高(P<0.05)。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CVD风险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风险的增加,CVD高风险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_(趋势)^(2))=35.900,P<0.001)。心肝高危组患者的年龄、AST、DBIL、UAP、LSM、FIB4、FR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LT低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0.05)。结论T2DM患者是发生肝纤维化及CVD的高风险人群,其中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肝酶异常、肝脏脂质沉积增加或肌肉质量减少会增加CVD和肝纤维化风险,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早期监测与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纤维化 心血管疾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潜在诊疗价值
4
作者 陈玮钰 毛德文 +4 位作者 王涵 杜洋 冯雯倩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2,共9页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研究表明,SCFA通过免疫调节途径与肝-肠-脑轴进行双向、动态的交互反应和信号传递,在HE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SCFA的免疫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就SCFA与肝-肠-脑轴的串扰关系,以及SCFA在HE诊疗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期为优化HE临床防治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脂肪酸类 挥发性 免疫调节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5
作者 颜璐怡 陈玮钰 +7 位作者 王涵 冯雯倩 杜洋 田雪如 洪杨 毛德文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3-1449,共7页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近年研究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为阐释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胆汁酸功能类阳,主疏泄...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近年研究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为阐释胆汁酸-短链脂肪酸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胆汁酸功能类阳,主疏泄、助代谢;短链脂肪酸属阴,安内守藏,维系肠系屏障、抗御炎毒。二者在生理状态下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共同调控“肠-肝-脑轴”动态平衡。基于此,通过调节胆汁酸与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失衡,有望从中西医协同角度恢复肝性脑病患者的阴阳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阴阳学说 胆汁酸类 脂肪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检队列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高血糖关联及联合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6
作者 吴莎 张代义 +5 位作者 李晋 宣勤考 钱晓东 朱传武 浦剑虹 朱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61-2869,共9页
背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血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基于T2DM与MAFLD之间... 背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血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基于T2DM与MAFLD之间的关系,利用现有大规模体检数据探究高血糖对MAFLD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2024年3—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286名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腹部超声检查、生化指标和血常规项目等数据。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MAFLD诊断标准,筛选出5258例MAFLD患者,将MAFLD患者根据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水平分为T1组(FIB-4<1.30,n=4275)、T2组(1.30≤FIB-4≤2.67,n=924)和T3组(FIB-4>2.67,n=59),比较三组间各临床指标差异。进一步根据有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FB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满足任1项)将MAFLD患者分为MAFLD合并高糖组(n=752)和MAFLD合并无糖组(n=4506),比较两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对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T1组、T2组、T3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年龄、BMI、FBG、HbA1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预估葡萄糖处理率(eG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FLD合并高糖组脂肪肝指数(FLI)、肝脂肪变性指数(HSI)、ZJU、FIB-4、AST/PLT比值(APRI)、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FS)和BMI、AST/ALT及糖尿病评分(BARD)均高于MAFLD合并无糖组(P<0.05)。将MAFLD合并高糖组和MAFLD合并无糖组分别按1∶1随机纳入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中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围(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将以上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判断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度[0.53≤ROC曲线下面积(AUC)≤0.75]。联合这8项关键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0.805(95%CI=0.781~0.828),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72.6%。在测试集中对该联合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73.1%,预测准确率为72.7%。结论基于FIB-4分组的MAFLD患者,高血压、FBG、HbA1c、PLT、WBC、RBC、LYM、AST、eGDR水平在3组间有显著差异。机体高血糖能够加重MAFLD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此外,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导致MAFLD向MAFLD合并高血糖进展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8项指标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增强MAFLD人群合并高血糖发生的预测准确率,可能为临床上MAFLD人群合并高血糖的早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高血糖 肝脂肪变性 肝纤维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
7
作者 李京尧 朱晓迪 +3 位作者 苏飞 张云凤 张乃霖 刘启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45-2051,共7页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另外,将Hp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将接受常规Hp根除治疗方案,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Hp感染与炎症因子、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p感染与炎症因子指标预测肝纤维化进展的价值。结果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年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肝脏硬度值(LSM)等资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TNF-α、IL-6、CRP、LS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Hp检测值(DPM)水平与TNF-α、IL-6、CRP、LSM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TNF-α升高、IL-6升高、CRP升高均为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p感染、TNF-α、IL-6、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86、0.769、0.783,均低于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896(P<0.05)。结论MAFLD伴T2DM患者的DPM与炎症因子(TNF-α、IL-6、CRP)及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时对于预测肝纤维化进展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毛傲洁 田华捷 +1 位作者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繁多,累及多器官功能。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中医运用历史悠久。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木犀草素防治NAFLD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发现木犀草素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繁多,累及多器官功能。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中医运用历史悠久。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木犀草素防治NAFLD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发现木犀草素通过改善脂质代谢、改善糖代谢、改善肠屏障、抗炎、抗氧化、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效延缓N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代谢 糖代谢 肠屏障 抗炎 抗氧化 抗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XNIP基因敲除通过调控脂肪酸合成的碳源通量及脂肪酸氧化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9
作者 赵俊楠 李爱云 +3 位作者 苏琬真 尹晓晓 李童 焦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时,将同窝雄性野生(wildtype,WT)小鼠和TXNIP基因全身敲除(knockout,KO)...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时,将同窝雄性野生(wildtype,WT)小鼠和TXNIP基因全身敲除(knockout,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正常饮食(ND)组;(2)高脂组饲喂含有60%脂肪的高脂肪饮食(High-fat diet,HFD)饲养12周,试剂盒检测血脂相关指标、肝损伤指标和肝组织脂肪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XNIP、SLC25A1、SLC13A5、ACLY、CPT1a和PPAR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SLC25A1、SLC13A5和ACLY mRNA水平。结果高脂喂养小鼠肝组织中TXNIP蛋白表达增加;与WT-HFD小鼠相比,KO-HFD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生化指标有所改善;SLC25A1在四组小鼠之间mRNA和蛋白的水平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SLC13A5和ACLY,WT-HFD小鼠与WT小鼠相比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而KO-HFD小鼠可明显改善二者mRNA和蛋白水平;此外,与WT小鼠相比,WT-HFD小鼠肝组织中脂肪酸氧化相关蛋白PPARα、CPT1a的蛋白表达降低,而KO-HFD小鼠可明显增加PPARα、CPT1a的蛋白表达。结论TXNIP基因敲除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的碳源通量及促进脂肪酸氧化进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并延缓N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脂肪变性 脂肪酸合成 碳源通量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肥胖对纤维化4指数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卓莉莉 瞿欢佳 张秋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54-1360,共7页
背景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筛查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指南推荐纤维化4(FIB-4)指数作为筛查肝纤维化的指标,但FIB-4指数在筛查早期纤维化时是否受2型糖尿病... 背景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筛查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指南推荐纤维化4(FIB-4)指数作为筛查肝纤维化的指标,但FIB-4指数在筛查早期纤维化时是否受2型糖尿病(T2DM)及BMI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评估FIB-4指数筛查早期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是否受T2DM和BMI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23年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经肝穿刺活检诊断为NAFLD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根据肝活检结果分为F0-F1组和F2-F4组。计算FIB-4指数并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IB-4指数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4指数筛查早期肝纤维化的准确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组间AUC差异。结果110例患者中,男74例(67.3%),女36例(32.7%),平均年龄(44.5±12.5)岁。T2DM组35例(31.8%),非T2DM组75例(68.2%);正常组19例(17.3%),超重组37例(33.6%),肥胖组54例(49.1%);F0-F1组70例(63.6%),F2-F4组40例(36.4%)。T2DM组FIB-4指数高于非T2DM组,F0-F1组FIB-4指数低于F2-F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FIB-4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4指数与年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以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FIB-4指数诊断NAFLD的AUC为0.77(95%CI=0.68~0.86,P<0.001),诊断NAFLD合并T2DM的AUC为0.85(95%CI=0.72~0.98,P<0.001),诊断NAFLD非合并T2DM的AUC为0.71(95%CI=0.58~0.84,P=0.00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T2DM组与非T2DM组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9,P=0.131)。FIB-4指数诊断正常组NAFLD的AUC为0.91(95%CI=0.76~1.00,P=0.029),超重组为0.65(95%CI=0.46~0.83,P=0.125),肥胖组为0.82(95%CI=0.70~0.94,P<0.001);正常组的AUC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42),肥胖组与正常组、超重组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6,P=0.381;Z=1.452,P=0.146)。结论FIB-4指数评估NAFLD患者早期纤维化时,未受到T2DM的影响,但与BMI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肥胖 纤维化4指数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11
作者 孙可欣 李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肝损伤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HIV感染、合并HBV/HCV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代谢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位等多个方面对发生肝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为HI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纤维化血清学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雪颖 马向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90-2303,共14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的一大挑战。NAFLD会出现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或肝硬化等病理改变,肝脏纤维化程度作为评估该疾病进展的关键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的一大挑战。NAFLD会出现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或肝硬化等病理改变,肝脏纤维化程度作为评估该疾病进展的关键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肝脏活组织检查肝纤维化的种种限制促使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该文深入讨论4种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纤维化血清学评分在NAFLD肝纤维化评估中的运用,并提出不同人群的推荐模型选择。详细介绍了合并其他疾病的特定评分方法、不同人群的评分方法、综合评分体系,以及相关的预后评分模型的选择标准,旨在为未来NAFLD血清学纤维化评估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非侵入性检查 血清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β对双酚A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
13
作者 李长青 杨少华 +1 位作者 申男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6,共7页
双酚A(BPA)是一种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生命早期BPA暴露会导致雄性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但该效应是否具有持续的暴露依赖性尚不清楚。文章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 双酚A(BPA)是一种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生命早期BPA暴露会导致雄性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但该效应是否具有持续的暴露依赖性尚不清楚。文章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调控BPA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机制,选用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设置对照组(生理盐水)和BPA组(BPA给药量500μg/(kg·d)),以灌胃方式对3周龄小鼠进行药物暴露至8周龄,随后经过56 d停药期。结果显示:BPA组小鼠肝脏出现脂质堆积,经过56 d停药期,肝脏脂质堆积得到部分缓解,但是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肝脏损伤依然存在;mRNA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结果显示,PPARs 3种亚型中的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其下游靶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载脂蛋白D(APOD)差异性表达(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PPARβ参与调控BPA暴露导致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停止暴露后,PPARβ上调可缓解肝脏脂质堆积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BPA) 代谢紊乱 肝脂堆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模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中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杨冰清 扬天元 +1 位作者 侯辰雪 王琦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2期4067-4074,4081,共9页
背景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发生总体死亡及肝脏特异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高尿酸血症(HUA)会显著加速该类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精准评估肝纤维化的阶段,对于制... 背景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发生总体死亡及肝脏特异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高尿酸血症(HUA)会显著加速该类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精准评估肝纤维化的阶段,对于制定CHB合并NAFLD的有效治疗方案和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在伴有T2DM或HUA的CHB合并NAFLD患者中,比较5种无创诊断模型[纤维化4指数(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S指数和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GPRI)]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评估其在基层推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202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肝活检诊断为CHB合并NAFLD患者195例,按照是否合并T2DM或HUA将其分为3组:CHB&NAFLD组(n=46)、CHB&NAFLD&T2DM组(n=80)和CHB&NAFLD&HUA组(n=69)。肝纤维化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DeLong检验比较5种无创指标对3组患者发生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性能,并通过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各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单纯CHB&NAFLD组中,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740,AAR的AUC为0.468,两者AUC差值为0.272;在CHB&NAFLD&T2DM组中,FIB-4同样表现出最高的诊断效能(AUC=0.677),而S指数最低(AUC=0.588),两者AUC差值为0.089。在CHB&NAFLD&HUA组中,FIB-4的诊断效能仍为最高(AUC=0.753),而AAR最低(AUC=0.609)。FIB-4在CHB&NAFLD&T2DM组的诊断效能低于CHB&NAFLD组(P<0.001)和CHB&NAFLD&HUA组(P<0.001)。DCA结果显示,FIB-4在CHB&NAFLD组和CHB&NAFLD&HUA组的临床净收益稍高。FIB-4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在CHB&NAFLD&T2DM组为1.425,高于单纯CHB&NAFLD组(cut off=1.117)和CHB&NAFLD&HUA组(cut off=1.305)。结论FIB-4在基层医疗中评估合并T2DM或HUA的CHB合并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然而,与单纯CHB合并NAFLD患者或合并HUA的患者相比,FIB-4在合并T2DM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相对较低,且其最佳截断值更高。这些结果提示,在评估合并T2DM患者时需结合其特异性特征,优化诊断策略以提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肝活检 无创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CT值、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景楠 李岩松 +4 位作者 温雅 王雄慧 屈兆宇 李建龙 张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脾CT值(CTL/S)、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肝脏CT、CAP和MRI-PDFF检查的213例CHB... 目的探讨肝/脾CT值(CTL/S)、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肝脏CT、CAP和MRI-PDFF检查的21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PDFF结果,将213例患者分为单纯CHB组(MRI-PDFF<5%,n=111)和CHB合并脂肪变性组(MRI-PDFF≥5%,n=102);其中轻度脂肪变性69例,中度至重度脂肪变性33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Bland-Altman图,评价两位医师测量MRI-PDFF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TL/S和MRI-PDFF、CAP和MRI-PDFF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TL/S和CAP对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的AUC。结果MRI-PDFF在CH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CTL/S和MRI-PDF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00,P<0.001),CAP与MRI-PDF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01)。CTL/S和CAP诊断CHB肝脂肪变性均有较高的准确度(AUC分别为0.951、0.902),且CTL/S优于CAP(P<0.05)。在检测轻度和中重度脂肪变性时,CTL/S的AUC分别为0.921和0.895,CAP的AUC分别为0.859和0.825。结论MRI-PDFF技术在CH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CTL/S和CAP对不同程度的CHB肝脂肪变性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脂肪肝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毒学特征的分层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翎娜 李琦 +2 位作者 马文霞 丁惠国 刘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B合并MAFLD患者131例和单纯CHB患者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活动度(G)及肝纤维化分期(S)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并依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活动度评分(NAS)对CHB合并MAFLD患者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组病毒学(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HB合并MAFLD患者中男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的比例,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LT、GGT、尿酸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单纯CHB组和CHB合并MAFLD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V DNA水平均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值均<0.05);单纯CHB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0.05)。炎症活动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HB合并MAFLD组高炎症活动度患者(G3)的HBV DNA水平高于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P<0.05);CHB合并MAFLD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HB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P<0.05)。肝脂肪变性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随脂肪变性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脂肪变性重度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而HBsAg水平在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NAS分层分析结果显示,NAS≥4分组的HBV DNA和HBsAg水平均明显高于NAS<4分组(P值均<0.05)。结论CHB合并MAFLD患者具有明显的代谢指标和转氨酶水平异常,而病毒学指标在不同分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病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脂肪变性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旻 包超 +3 位作者 赵凯越 靳婕华 郑卓肇 黄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4-939,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方法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年龄>16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依据... 目的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方法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年龄>16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分组,比较患者的各个肝段PDFF值的一致性。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纳入76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其中30.26%(23例)合并肝硬化,所有患者的MRI-PDFF算术均值波动在1.49%~30.93%,依据MRI-PDFF≥5%诊断为脂肪肝,38.16%(29例)患者合并脂肪肝。76例患者的全肝PDFF算术均值低于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算术均值、左半肝及右半肝的PDFF算术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76)。各个肝段、左/右半肝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算术均值的一致性较强(ICC均>0.75),但右半肝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的一致性高于左半肝。合并肝硬化组患者在区分脂肪肝诊断的一致性检验方面,Ⅶ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差(Kappa=0.39),左半肝、Ⅰ、Ⅱ、Ⅲ、Ⅴ、Ⅵ、Ⅷ为中等一致。合并肝硬化的患者Ⅶ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最低,Ⅳ段一致性最高。未合并肝硬化的患者Ⅱ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最低,Ⅴ段的一致性最高。结论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更全面,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各肝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的一致性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金秋 赵文霞 +1 位作者 周铖 刘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6例NA... 目的通过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6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FibroScan检测的肝脏弹性值(LSM)是否≥11.0 kPa,分为进展期肝纤维化组(65例)和非进展期纤维化组(34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既往病史。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建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其有效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期肝纤维化组患者的年龄、受控衰减参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葡萄糖、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与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控衰减参数(OR=1.015,95%CI:1.006~1.024,P=0.010)、直接胆红素(OR=1.345,95%CI:1.139~1.590,P=0.001)、碱性磷酸酶(OR=1.019,95%CI:1.008~1.029,P=0.001)、谷氨酰转移酶(OR=1.004,95%CI:1.000~1.008,P=0.035)和身体质量指数(OR=1.240,95%CI:1.137~1.353,P=0.001)是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NAFLD人群发生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91~0.891);校准曲线显示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的观测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好。结论受控衰减参数、身体质量指数、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是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效能良好,对进展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珂 宋玉芸 刘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99-2504,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两种疾病均存在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二者共存时肝脏的病理生理学进程与单独的疾病状态可能...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脂肪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两种疾病均存在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二者共存时肝脏的病理生理学进程与单独的疾病状态可能不同,进而存在HBV的复制,HBsAg的血清学清除及抗病毒治疗受到影响,肝纤维化、HCC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问题,故明确这些问题会对此类患者疾病的监测、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miRNA-182-5p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佳 李永平 +3 位作者 魏枫 刘美岚 吴亚玲 韶龙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07,共8页
背景随着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威胁全民健康,目前非编码RNA与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lncRNA NEAT1)及微小RNA(miRNA)-182-5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 背景随着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威胁全民健康,目前非编码RNA与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lncRNA NEAT1)及微小RNA(miRNA)-182-5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T2DM合并MAFLD患者lncRNA NEAT1、miRNA-182-5p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49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采集外周血,测定lncRNA NEAT1、miRNA-182-5p。将T2DM患者其分为T2DM合并非MAFLD组(n=82)与T2DM合并MAFLD组(n=154)。进一步根据肝纤维化指数(FIB-4)将T2DM合并MAFLD组分为肝纤维化低危亚组(n=55)、肝纤维化中危亚组(n=69)、肝纤维化高危亚组(n=3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肝纤维化高危亚组lncRNA NEAT1、miRNA-182-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对照组年龄、颈围(N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T2DM合并MAFLD组、T2DM合并非MAFLD组,白蛋白(Alb)高于T2DM合并MAFLD组、T2DM合并非MAFLD组(P<0.05);T2DM合并MAFLD组BMI、腰围(WC)、VFA、SFA、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lncRNA NEAT1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非MAFLD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非MAFLD组,总胆固醇(T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M合并非MAFLD组HOMA-IR、lncRNA NEAT1高于健康对照组,miRNA-182-5p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MAFLD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于健康对照组、T2DM合并MAFLD组(P<0.05)。肝纤维化低危亚组VFA、SFA、AST、lncRNA NEAT1低于肝纤维化中危亚组、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LT、miRNA-182-5p高于肝纤维化中危亚组、肝纤维化高危亚组,BMI、WC、NC低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TC高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0.05);肝纤维化中危亚组PLT、miRNA-182-5p高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AST、lncRNA NEAT1低于肝纤维化高危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高危亚组患者lncRNA NEAT1与miRNA-182-5p呈负相关(r_(s)=-0.438,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NEAT1(OR=1.326,95%CI=1.087~1.616)、VFA(OR=1.019,95%CI=1.006~1.033)、miRNA-182-5p(OR=0.083,95%CI=0.027~0.257)、PLT(OR=0.956,95%CI=0.942~0.970)、AST(OR=1.048,95%CI=1.022~1.075)是T2DM合并MAFLD患者肝纤维化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lncRNA NEAT1、miRNA-182-5p与T2DM合并MAFLD患者并发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为该病的早期预测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核富集转录体1 微小RNA-182-5p 肝纤维化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