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external noise spectrum of high-speed railway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永权 肖新标 +1 位作者 何宾 金学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753-4761,共9页
A schematic to make the spectra of the exterior noi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was put forward. The exterior noise spectrum was defi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speed train exterior noise. Its characteris... A schematic to make the spectra of the exterior noi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was put forward. The exterior noise spectrum was defi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speed train exterior noise. Its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ed here include identifying the exterior main sources and their locations, their frequency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Doppler effect due to the noise sources moving at high speed, the sound field intensity around the train in high-speed operation, the sound radiation path out of the train, and the pressure level and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the noise at the measuring points spec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speed train exterior noise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s in opera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advanced measuring systems and their principles for clearly indentifying the exterior noise sourc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concerned noise results measured at sites, a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sound leve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erior noise at any point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and to help to make the exterior noise spectrums. This model was also verifi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noise sou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noise control noise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下部区域噪声源设置对噪声预测影响分析
2
作者 周铁军 李志强 +4 位作者 王晨歌 潘永琛 柳润东 邵琳 陈明杲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9,27,共7页
根据高铁噪声源总体分布特征,建立考虑时变影响特征的高铁噪声预测方法。通过开展速度350 km/h的高铁噪声源识别试验和车外辐射噪声测试,分别从时域变化曲线和动车组通过时段等效声级2个方面,分析高铁下部区域噪声源不同设置方案对预测... 根据高铁噪声源总体分布特征,建立考虑时变影响特征的高铁噪声预测方法。通过开展速度350 km/h的高铁噪声源识别试验和车外辐射噪声测试,分别从时域变化曲线和动车组通过时段等效声级2个方面,分析高铁下部区域噪声源不同设置方案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高铁下部区域等效为声功率均匀分布的线声源时,与实际声源分布差异较大,噪声预测误差相对较大;根据转向架附近噪声源分布特征,将下部区域划分为9个离散的子声源,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高速动车组运行时的噪声时域特征,还可进一步提升噪声预测精度至0.5 dB(A)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下部区域 噪声预测 噪声源识别 等效声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柴油机噪声源识别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郝志勇 刘月辉 +1 位作者 毕凤荣 韩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以乘用车柴油机为研究对象 ,通过振动速度测量技术和声强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发动机进行了表面辐射噪声源识别的研究。首先在半消声室内测量了发动机的声功率 ,然后测量了发动机各主要噪声辐射部件振动速度并分析了各部件的振动特... 以乘用车柴油机为研究对象 ,通过振动速度测量技术和声强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发动机进行了表面辐射噪声源识别的研究。首先在半消声室内测量了发动机的声功率 ,然后测量了发动机各主要噪声辐射部件振动速度并分析了各部件的振动特性 ,并通过其表面振动速度计算了它们各自的声功率以及对总噪声的贡献 ,对不适于振动测量的旋转部件采用声强法测量了其声功率 ,最终得到了各主要噪声源的大小排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柴油机 噪声源识别 声源识别 振动 振动特性 声强法 声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表面噪声的声强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军 郝志勇 刘月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依据声强法的测量原理 ,对一台车用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声强测量研究 ,得到了该发动机整机噪声分布的声强云图 ,确定了该机的主要噪声源位置。用振动速度法对声强法测量的结果进行了验证 。
关键词 柴油机 表面噪声 声强测量 噪声源 声强云图 振动速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自谱的互谱矩阵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技术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洋 褚志刚 +1 位作者 倪计民 王卫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由于传声器阵列具有自噪声的干扰,在各通道的互谱距阵中,消除对角自谱元素的波束形成,可以提高声源识别的精度。由此,建立相应的声源识别算法和平面声源的成像软件。并对某发动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噪声源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前... 由于传声器阵列具有自噪声的干扰,在各通道的互谱距阵中,消除对角自谱元素的波束形成,可以提高声源识别的精度。由此,建立相应的声源识别算法和平面声源的成像软件。并对某发动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噪声源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前端噪声来源于空气压缩机排气出口和曲轴传动皮带轮的上方机体辐射;左右两侧噪声来源于发动机缸体和油底壳辐射。由此表明涉及的算法与成像软件的正确与有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互谱矩阵波束形成 声源识别算法 验证算例 发动机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汽车噪声源识别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林凌 郑四发 +2 位作者 郝鹏 连小珉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1-384,共4页
利用声强法和声全息法各自的优点,对重型车车外噪声源进行综合识别,得到其主要的噪声源及其主要的噪声频段。在进行车外噪声控制过程中,选用优化的吸隔声结构能够降低噪声2.5dB(A)以上,降噪方案对发动机、整车的其他性能影响在允许范围... 利用声强法和声全息法各自的优点,对重型车车外噪声源进行综合识别,得到其主要的噪声源及其主要的噪声频段。在进行车外噪声控制过程中,选用优化的吸隔声结构能够降低噪声2.5dB(A)以上,降噪方案对发动机、整车的其他性能影响在允许范围之内,且噪声控制成本少于整车的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汽车 噪声源识别 控制 吸隔声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束形成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及声功率计算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洋 倪计民 +1 位作者 褚志刚 王卫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49,共6页
为实现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中声源声功率的计算及排序,给出了将波束形成输出的传声器阵列平面声压贡献量缩放为声源表面声强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某发动机标定工况下的噪声源识别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缸盖罩、发动机缸体... 为实现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中声源声功率的计算及排序,给出了将波束形成输出的传声器阵列平面声压贡献量缩放为声源表面声强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某发动机标定工况下的噪声源识别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缸盖罩、发动机缸体、排气旁通阀、发电机是该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其辐射声功率依次为102.3、97.5、96.2、94.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发动机 台架试验 噪声源识别 波束形成 声功率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强法识别大型客车主要噪声源 被引量:12
8
作者 连小珉 刘起元 蒋孝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4-339,共6页
本文阐述了大客车的噪声识别和分析,在大型客车噪声控制中,用声强法声场分析和噪声谱分析法识别主要噪声源。
关键词 声强 大客车 噪声源 识别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压和声强法对柴油机噪声源的识别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帅 王忠 +2 位作者 赵洋 瞿磊 孙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一台4缸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采用近场声压法测量了4缸柴油机气缸罩盖、燃油泵和油底壳等14个零部件近场声压级,分析了各零部件噪声对整机噪声的贡献率.应用声强扫描法对柴油机油泵侧、排气侧、风扇侧和摇臂罩盖侧进行了近场声... 为了研究一台4缸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采用近场声压法测量了4缸柴油机气缸罩盖、燃油泵和油底壳等14个零部件近场声压级,分析了各零部件噪声对整机噪声的贡献率.应用声强扫描法对柴油机油泵侧、排气侧、风扇侧和摇臂罩盖侧进行了近场声强扫描,采集了主要噪声源近场频谱.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标定工况运行,燃油泵齿轮啮合噪声对整机噪声贡献率为37%,油底壳表面辐射噪声占整机噪声能量的22%;燃油泵齿轮啮合噪声在630 Hz和2 000 Hz处噪声出现峰值,油底壳辐射噪声在各频率段都存在峰值;2种方法识别出的柴油机主要噪声源一致,燃油泵齿轮啮合噪声和油底壳辐射噪声是柴油机主要的噪声源,气缸罩盖辐射噪声、附件箱齿轮啮合噪声和曲轴箱辐射噪声是柴油机的次要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噪声源 识别 声压法 声强扫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噪声测量中的声强测试技术 被引量:38
10
作者 舒歌群 郝志勇 谭从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双传声器声强测试技术及其在混响条件下的应用,探讨了应用声强测试方法在测试技术及处理中的一些有益经验,并通过实机试验比较论证了它的可行性。
关键词 声强 声功率 噪声源识别 内燃机 噪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偏相干分析的车内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海波 李人宪 +2 位作者 丁渭平 杨明亮 陈志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7-163,共7页
为了对复杂多相关声场下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进行准确、快速地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偏相干分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连续复小波变换与时频偏相干分析获取声源测点与接收点噪声的时频偏相干函数与瞬时相位关系,并通过模拟信号加... 为了对复杂多相关声场下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进行准确、快速地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偏相干分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连续复小波变换与时频偏相干分析获取声源测点与接收点噪声的时频偏相干函数与瞬时相位关系,并通过模拟信号加以说明;利用该方法对车内异常噪声进行声源识别,并基于分析结果改善车内噪声水平。结果表明:车内异常噪声源于发动机激励前副车架,从而导致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点的结构振动噪声所致,进而对连接点橡胶衬套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通过道路试验主观评价并结合声品质分析得知车内噪声水平改善效果明显,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小波分析 偏相干分析 声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强技术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嵩松 李志远 +1 位作者 陆益民 陈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0,106,共4页
利用声强法对某汽车发动机进行噪声源识别实验,并对测得的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最终确定该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功率级和噪声特性,为衰减该类型的发动机噪声提供指导。
关键词 发动机 噪声源识别 声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独立成分分析的柴油机噪声源识别技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俊红 李林洁 +2 位作者 刘海 王健 王凯楠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9,共6页
为有效地控制整机噪声能量和提高整机噪声品质,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通过将EMD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作为ICA方法中的多个虚拟通道,解决了对单一采样信号进行盲源识别的欠定问题.将该思路应用于柴油机辐射噪声的... 为有效地控制整机噪声能量和提高整机噪声品质,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通过将EMD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作为ICA方法中的多个虚拟通道,解决了对单一采样信号进行盲源识别的欠定问题.将该思路应用于柴油机辐射噪声的主要噪声声源的识别研究,同时利用相干分析与时频分析技术实现柴油机噪声声源的准确识别.结果表明,EMD-ICA联合的噪声声源分离识别技术,可用来识别柴油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声源,有效地克服了EMD技术在噪声声源识别中的模态混叠问题,降低了ICA技术对单一采样信号进行准确识别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经验模态分解 独立成分分析 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及小波变换的内燃机辐射噪声盲源分离和识别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霞 刘昌文 +2 位作者 毕凤荣 杜宪峰 邵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为了分离和识别内燃机噪声源,结合独立分量分析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内燃机辐射噪声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和声源识别的研究.根据独立分量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基于负熵极大的FastICA算法对4缸柴油机的辐射噪声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将噪声信号分... 为了分离和识别内燃机噪声源,结合独立分量分析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内燃机辐射噪声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和声源识别的研究.根据独立分量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基于负熵极大的FastICA算法对4缸柴油机的辐射噪声信号进行了盲源分离,将噪声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独立分量.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各个独立分量进行了分析,结合时频分析的结果和内燃机各噪声源信号的频谱结构,确定了分离得到的各独立分量与内燃机不同噪声源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独立分量分别对应着柴油机的燃烧噪声、活塞敲击噪声、正时齿轮噪声及排气辐射噪声等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盲源分离 噪声识别 独立分量分析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噪声声强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邓兆祥 李克强 +3 位作者 何渝生 徐滇 郑郧 杨正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3-288,F003,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机的声强测量分析系统,详细讨论有关理论和技术关键,并用于汽车发动机表面声源识别,证明该系统是研究和控制汽车噪声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噪声 声强测量 声源识别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噪声源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越 李富才 +2 位作者 邵威 孟立立 周吉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5期1-15,共15页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工程机械的舒适性和噪声控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噪声源识别是控制噪声的首要工作。以挖掘机为具体对象,分析其噪声源特性;简要介绍传统识别方法和基于声源的识别方法;从理论和...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工程机械的舒适性和噪声控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噪声源识别是控制噪声的首要工作。以挖掘机为具体对象,分析其噪声源特性;简要介绍传统识别方法和基于声源的识别方法;从理论和应用方面,着重论述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识别方法;分别总结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发现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在工程机械噪声源识别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工程机械 噪声源识别 噪声源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噪声源的声强识别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吕兴才 黄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声强法对带消声器柴油机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和零部件声辐射特性进行了识别。测试结果表明 :柴油机零部件中正时齿轮室盖、胶带轮、挺杆室侧盖板的声强级相当高 ,达到 118d B;发动机的一些覆盖件和薄壁钣金件如气门室罩盖、油底壳、... 采用声强法对带消声器柴油机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和零部件声辐射特性进行了识别。测试结果表明 :柴油机零部件中正时齿轮室盖、胶带轮、挺杆室侧盖板的声强级相当高 ,达到 118d B;发动机的一些覆盖件和薄壁钣金件如气门室罩盖、油底壳、消声器、正时齿轮室罩盖对噪声的贡献很大 ,这 4个零件的声功率占整机的 5 0 %以上 ,因此要降低发动机噪声首先要降低这些部件的噪声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噪声源 声强识别方法 辐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强测量法在发动机表面声源识别中的运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罗虹 余文国 褚志刚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14,共4页
在微型客车的车外噪声控制研究中,运用声强测量原理对某微型客车发动机进行了声源识别.对发动机进行了声强测试,通过对声强等值线图的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了发动机主要噪声辐射源来自于油底壳、排气歧管罩和排气二分管,这些噪声主要是... 在微型客车的车外噪声控制研究中,运用声强测量原理对某微型客车发动机进行了声源识别.对发动机进行了声强测试,通过对声强等值线图的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了发动机主要噪声辐射源来自于油底壳、排气歧管罩和排气二分管,这些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燃烧激励所引起的.提出了将这些壳类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作为实施降噪的主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强测量 发动机 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型载货汽车怠速异响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18
19
作者 褚志刚 邓兆样 +1 位作者 王亮 王卫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针对某载货汽车怠速时出现的异常噪声,综合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声学互动滤波技术、选择性声强法表面声源识别技术、基于消去法的物理声源识别技术,分析确定了噪声来源,并揭示了其传播及辐射机理,结果表明:怠速异响的频率范围为274 Hz^330... 针对某载货汽车怠速时出现的异常噪声,综合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声学互动滤波技术、选择性声强法表面声源识别技术、基于消去法的物理声源识别技术,分析确定了噪声来源,并揭示了其传播及辐射机理,结果表明:怠速异响的频率范围为274 Hz^330 Hz;进气系统的进气口和空气滤清器壳体表面是其表面噪声辐射源,而空压机进气噪声是其根本来源,控制空压机进气噪声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怠速异响 声源识别 声学互动滤波 选择性声强:进气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怠速异响噪声源的识别及控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褚志刚 杨洋 蒋忠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2,共4页
综合运用声强法、消去法和选择性声强法进行摩托车怠速异响噪声源识别试验,分析异响的产生机理及传播途径,结果表明:异响的频率范围为891~2239Hz,排气消声器隔热板辐射噪声是主要噪声源,排气气流冲击消声器内部隔板是其根本原因。增大... 综合运用声强法、消去法和选择性声强法进行摩托车怠速异响噪声源识别试验,分析异响的产生机理及传播途径,结果表明:异响的频率范围为891~2239Hz,排气消声器隔热板辐射噪声是主要噪声源,排气气流冲击消声器内部隔板是其根本原因。增大消声器内部隔板与壳体连接刚度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异响 声强法 选择性声强法 噪声源识别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