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micro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SBS assisted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1
作者 LUO Qiaoxia ZHAO Zhongbin +3 位作者 HU Tianhao ZHOU Yong ZHENG Ziqi GAO Weiqing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5,共9页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generated by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a narrow linewidth Brillouin pump light from a single-frequency laser and the Stokes light generated by it.Firstly,the linewidths of the Stokes lights are compressed to~43 Hz based on the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effect,which ensures that the frequency noise is as low as possible.And then,the relative intensity noise(RIN)of the first order Stokes light is reduced by 21 dB/Hz based on the noise dynamics principle in cascaded SBS effect.By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noise and the intensity noise of the coherent signals,the noise sidebands of microwave signals are completely suppressed.As result,the SNR of the microwave signal is improved from 48 dB to 84 dB at the first-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9.415 GHz.Meanwhile,a microwave signal with a SNR of 70 dB is generated at the second-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18.827 GHz.This kind of microwave signals with narrow linewidth and high SNR can provide higher detection resolution and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or applications on radar,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techniques fiber lasers microwave photonics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noise sup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被引量:2
2
作者 MA Qian WU Weiwei +2 位作者 LIU Yexin LIANG Zhou KOU Lingzh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This paper employs system dynamics to explore how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ffect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 This paper employs system dynamics to explore how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ffect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has positive impact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Moreover, the leading synergy processes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ages are different.This paper deepen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achiev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lso provides useful guidance for firms to implem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ystem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Catafraction Technology For MTBE Productlon
3
作者 Hao Xing-ren Wang Jin-shan Yang Zong-r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Qilu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Zibo, Shandong, China)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37-42,共6页
NewCatafractionTechnologyForMTBEProductlonHaoXing-ren;WangJin-shan;YangZong-rer(ResearchInstituteofQiluPetro... NewCatafractionTechnologyForMTBEProductlonHaoXing-ren;WangJin-shan;YangZong-rer(ResearchInstituteofQiluPetrochemicalCorp.,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BE new Catafraction technology For MTBE Productl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Making Iron Aluminide Alloy Powders with New Rotating Electrode Technology
4
作者 S S LIAN M L SHI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7-108,共2页
A new process was used for producing FeAl alloy pow de rs with double consumable rotating electrodes and the powders made in this appar atus were analyzed. In this new technology, tungsten rod serves as a cathode ele ... A new process was used for producing FeAl alloy pow de rs with double consumable rotating electrodes and the powders made in this appar atus were analyzed. In this new technology, tungsten rod serves as a cathode ele ctrode, while the alloy rod as an anode electrode. The conventional rotating ele ctrode process must have an anode with pre-melting alloys; however, in this new process, using pure iron as cathode electrode and pure aluminum as anode electr ode can eliminate the step of pre-melting. The effects of process variables, which include electrode rotational speed, a nd electrode diameter of the mean particle diameter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rotational speed and diameter of electrodes would a ffect the mean diameter of particles.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owders with diff erent composition produc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discuss e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volume mean diameter of the powders have been cor related to find an experimental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rotational speed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anode el ectrode are increased, the powders size will decrease. However, the powders size will increase with cathode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tudy of Making Iron Aluminide Alloy Powders with new Rotating Electrode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n of Using Modern Agriculture High-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Stable Nation Commercial Grain and Green Agriculture Base of China
5
作者 XUXin-liang ZHANGShu-w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The North-East China is nation commercial grain base of China.It provides important grain supply for other areas of the country every year.The nation and modern farmers are looking for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he North-East China is nation commercial grain base of China.It provides important grain supply for other areas of the country every year.The nation and modern farmers are looking for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preserve environment.Considering of this aim,this paper introduce a new planning that using 3S technology to develop precision farming,explaining its technology frame,operation steps and advantages.On the other hand,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farming and discusses the role of 3S technology as a data collection,management and analysis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ion farming 3S technology high-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治理要点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平 李红娟 +3 位作者 李晓京 张秀英 张琼阁 王宏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未知风险高等伦理问题,医疗机构需建立新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新技术概念、新技术评估准入机制和伦理管理制度。伦理审查委员会也应该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新技术发展方向,完善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伦理... 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存在未知风险高等伦理问题,医疗机构需建立新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明确新技术概念、新技术评估准入机制和伦理管理制度。伦理审查委员会也应该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新技术发展方向,完善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伦理审查委员会成员专业组成,提高伦理委员对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评审能力,初审阶段加大对新技术伦理风险的评估并加强应急预案制定的要求,按照新技术风险等级设定跟踪审查频率。伦理审查委员会应与医务管理部门一同制定本机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规范化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以推进医务工作者了解生物医学技术的管理要求。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存在不同的伦理风险,医疗机构的医务管理部门和伦理审查委员会应根据新技术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规则,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刚刚进入临床时,往往均存在技术使用的公平性与正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新技术 临床应用 患者保护 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4
7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杜鹏 王飞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理论逻辑、实践指向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一困境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赋能新生...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理论逻辑、实践指向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一困境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赋能新生产、新服务和新业态,实现银发经济的转型升级。然而,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的阻碍,不仅需要从生产要素上强化技术研发突破、加强养老金融支持、培育新质劳动力、充分发掘老龄数据,推动传统银发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从生产关系上创新经济与科技体制,实现银发经济从技术、产业到制度体系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银发经济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评价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张博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区域间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密度较小,但联通性和稳定性较好;净溢出板块和经纪人板块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受益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净受益板块对其余三个板块的虹吸效应较强,但板块间、板块内成员的互动关系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持续改善。上述结论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4
11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基于大健康产业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宏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技术促进大健康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催生出一系列健康服务领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 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技术促进大健康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催生出一系列健康服务领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技术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资源聚合、触动组织变革、完善治理体系而实现大健康产业内部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出基于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及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驱动产业新变革。着眼未来,我们要从科技创新、数据共享、社会参与、完善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优化,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大健康产业 产业融合 新路径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克印 王璇 王震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7,共1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影响机制与创新路径。认为: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影响机制与创新路径。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与生态3个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牵引效应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带动作用,通过增长效应提高体育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结构效应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形成新优势,通过乘数效应提升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和质量。提出创新路径:培育发展动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产业布局,完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体育企业积极主动性;释放人才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劳动者技能升级;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如何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跃军 刘文丽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总体上促进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样本区间内,政府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82%;2)研发投资和创新人力资本在政府补贴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金融化会发挥调节效应,增强政府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政府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1.064%,长期时研发补贴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非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61%;4)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显著,而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和新能源企业用好政府补贴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企业 政府补贴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逻辑、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彦龙 常凤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最新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一个新问题,鲜有文献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最新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一个新问题,鲜有文献对此展开研究。鉴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何以可能—难在哪里—如何破难”为逻辑主线,阐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生成逻辑、实施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应遵循科技创新的实践逻辑、数字赋能的发展逻辑、要素优化的形成逻辑、制度建设的保障逻辑、人才本位的价值逻辑。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存在“创新不足”“数字鸿沟”“供给乏力”“保障不佳”“人才匮乏”的实施困境。研究提出,以加强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弥合数字鸿沟为举措、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根基、以加快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才培育为关键,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相应的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科技创新 数字鸿沟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价值逻辑、作用路径与政策进路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勇坚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文章在解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涵、阐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分析其赋能作用路径,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框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发展会引发行业垄断加剧、生产效率损失、创新抑制以及数据安全等风险问题,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与挑战。对此,应鼓励数字平台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非正式治理体系,发挥政府监管正式治理效能,在激发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正向赋能作用的同时,有效克服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生态系统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均旭 王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科技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生教育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研究生教育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对此,应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机制转化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调节效应,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夏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和坚实基础,但低空经济仍面临着低空空域资源有限性、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低空智能设施高成本和低空经济行业标准化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优势与困境之间找到平衡,多方联动实现资源共用,科技创新保障先进技术安全底线;锚定目标实现降本增效;政策引领赋能持续发展,以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