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杂交子代群体花柱和花粉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涛 姜毅 +3 位作者 赵芷萱 李楠昕 袁迎春 龚文芳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为分析油茶杂交子代主要生殖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YZ2×HS、YZ2×DY2、DY2×YZ2三个杂交子代群体及其亲本为试材,调查其花柱长和花粉活力,并进行遗传变异、分级频率、相对遗传力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杂交子代群体花柱... 为分析油茶杂交子代主要生殖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YZ2×HS、YZ2×DY2、DY2×YZ2三个杂交子代群体及其亲本为试材,调查其花柱长和花粉活力,并进行遗传变异、分级频率、相对遗传力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杂交子代群体花柱长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花粉活力的变异系数均大于50%。3个子代群体中花柱长、花粉活力两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为负值,花粉活力的超低亲优势同样均为负值,说明油茶子代群体的杂种优势在这两个性状中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花粉活力衰减明显。在花柱长的相对遗传力中,以YZ2为母本的子代群体中母本相对遗传力大于父本,DY2×YZ2子代群体的母本相对遗传力小于父本;在花粉活力的相对遗传力中,以YZ2为母本的子代群体中父本相对遗传力大于母本,DY2×YZ2子代群体的父本相对遗传力小于母本。聚类分析比较发现,3个群体中最易筛选出杂交成功率较高单株的子代群体为YZ2×DY2。油茶杂交子代花柱长和花粉活力的变异广泛,花柱长的遗传相对稳定;花柱长和花粉活力的遗传趋势均倾向于性状较弱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柱长 花粉活力 遗传变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诱导的肺细胞癌变过程中时间异质性的拉曼光谱分析
2
作者 周海涛 姚伟 +6 位作者 崔曹哲 周晓彤 梁喜龙 秦成兵 肖连团 武志芳 李思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目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 目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异质性,从而提升对肺癌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应用拉曼光谱显微技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生物分子组成实时变化的有力工具,揭示了疾病的时间异质性。通过拉曼光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结合,对苯并(a)芘处理后人类肺上皮细胞的生物分子变化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随时间推移,核酸、脂质、蛋白质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葡萄糖浓度上升。这些变化模式暗示,苯并(a)芘可导致遗传物质结构损伤、促进脂质过氧化、干扰蛋白质代谢、降低类胡萝卜素生成,并改变葡萄糖代谢路径。运用拉曼光谱技术,以实时、无侵入性、非破坏性的方式监控肺癌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动态,进而阐明其关键分子特性。结论本项研究深化了对肺癌演进的认识,并为发展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支持,助力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异质性 肺癌 拉曼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苯并(a)芘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种间杂交子代花期与花器官性状的变异分析
3
作者 李楠昕 姜毅 +3 位作者 袁迎春 胡观兴 龚文芳 袁德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为选育油茶春花优良品种,以油茶杂交子代(YZ2×DY2)及亲本[母本(YZ2)、父本(DY2)]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其花期和花器官性状,对花期性状进行分级,并对9个性状(花横径、花纵径、花柱裂数、雌蕊长、雄蕊长、花瓣数、花药数、盛花期相对... 为选育油茶春花优良品种,以油茶杂交子代(YZ2×DY2)及亲本[母本(YZ2)、父本(DY2)]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其花期和花器官性状,对花期性状进行分级,并对9个性状(花横径、花纵径、花柱裂数、雌蕊长、雄蕊长、花瓣数、花药数、盛花期相对时间、开花持续时间)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将盛花期相对时间和开花持续时间进行等距分级,筛选出符合良种选育目标的花期类型(95株)和极长持续期类型(43株)。9个性状变异系数为9.75%~35.74%,其中,盛花期相对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花柱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个性状的中亲优势率范围为-23.17%~0.84%,除盛花期相对时间外均为负值,所有性状均出现超低亲和超高亲个体。杂交子代群体花药数与其他花器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盛花期相对时间与花横径、花纵径、雌蕊长、花瓣数、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花柱裂数呈显著相关(P<0.05)。根据聚类分析将杂交子代群体分为3个类群:Ⅰ类属于最早花期长花期型:Ⅱ类属于最晚花期短花期型:Ⅲ类属于中花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期 花器官性状 变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库区1991~2011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东青 梁籍 +2 位作者 张立燕 赵文吉 郭逍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5-1685,共11页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云库区1991~2011年17个指标3个监测点的水质时间变异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年际尺度上的年际Ⅰ(1991~1993,1995年),年际Ⅱ(1994,1996~2000,2002~2006年),年际Ⅲ(2001,2007~2011年)和季节尺度上的非汛...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云库区1991~2011年17个指标3个监测点的水质时间变异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年际尺度上的年际Ⅰ(1991~1993,1995年),年际Ⅱ(1994,1996~2000,2002~2006年),年际Ⅲ(2001,2007~2011年)和季节尺度上的非汛期(11~12月、1~4月),汛期(5-10月).基于此,运用判别分析阐释影响年际及季节水质变异的环境因素,最后运用因子分析识别不同年际段的污染来源和组成.密云水库21年间TP均值(0.03mg/L)略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TN均值(0.98mg/L)超过国家Ⅱ类标准的0.96倍,NO3--N是TN均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氮磷污染问题仍需要重点监测和治理;库区植物生长状况和密度不均等及人为排放的不固定性使得TP变异系数较大;NO3--N的较大变异系数体现在年际及季节变异性,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水土保持、化肥使用量减少、生活污水减少)和网箱养鱼的取消改善了库区21年水质,NO3--N浓度降低,其季节变异发生在特定季节;另外,年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引起了库区T增加;酸性点源减少使p H升高;工业活动、化肥使用等人为影响的SO42-显著上升促进了碳酸盐岩溶解,使EC、Ca2+、Mg2+、SO42-、T-Hard、T-Alk浓度增加;内源污染减少致使BOD5浓度下降;季节尺度上,季节性气温变动促使非汛期T低于汛期;非汛期碳酸盐岩溶解使Mg2+浓度高于汛期.对比不同年际段的水体污染来源,点源-非点源复合污染转化为以非点源污染为主,21年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过程中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一直影响水体化学特性,汛期降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直接影响水质状况,氮素污染组成简化,以NO3--N为主.控制流域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化肥使用等非点源污染,增强水利流通性,及时清理底泥及沉积物,能够有效减少库区氮磷,有机物及离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多元统计分析 变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西苕溪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刚 李兆富 +1 位作者 万荣荣 李恒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97-1803,共7页
基于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38个采样点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完整周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苕溪流域水质时间与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将整个流域河... 基于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38个采样点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完整周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苕溪流域水质时间与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将整个流域河段在空间上分为四个部分,即上游林区的河段、紧邻城镇的下游河段、下游平原区的干流河段和分散于农业灌溉区的河段;利用因子分析的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从时间维度研究不同水质参数的季节敏感性,氮素在整个研究时间段与旋转因子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00,表现出整个研究时间段内的敏感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实现时空的统一分析,相同时间不同河段间差异性显著且都与其地理位置特点相吻合,所有河段在时间维度上均显现出丰水期的水质与另两个水期差异显著的特点,紧邻城镇的下游河段水质是整个流域中不同水期间差异性最小的,凸显了人为干扰的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西苕溪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为流域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多元统计方法 多维尺度分析 西苕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祺 何丙辉 +2 位作者 赵秀兰 王宇飞 曾清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
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汉丰湖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聚类分析上,水质变化可划分为3类,对应蓄水期和汛期,在蓄水期中水质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而在汛期中暴雨引起水质变化较大;在空间分析中,水质随空间划分... 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汉丰湖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聚类分析上,水质变化可划分为3类,对应蓄水期和汛期,在蓄水期中水质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而在汛期中暴雨引起水质变化较大;在空间分析中,水质随空间划分为2类,反映出汉丰湖水质被扰动状态和变化程度,与汉丰湖水质的空间分布相符.汉丰湖呈现富营养化现象主要受Chl-a,TP,TN,NO^-_3-N,DO,pH的影响,而高猛酸钾指数和TSS的干扰不可轻视.按照主成分综合得分对采样断面的污染程度排名依次为镇东大丘,石龙船大桥,东湖郡,头道河大桥,三河交汇,东河大桥和调节坝.汉丰湖水质东河最好,南河最差,南河应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多元统计分析 时空变化 汉丰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湖入湖河流水系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解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倩 吴亚东 +2 位作者 丁庆玲 张琼华 王晓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99-2707,共9页
选取典型西太湖入湖河流水系(南溪水系和洮滆水系)2011~2014年12个断面的9个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河湖水系的污染分异特征,结合温度、水量及缓冲带土地利用现状解析污染物变化规律及特征... 选取典型西太湖入湖河流水系(南溪水系和洮滆水系)2011~2014年12个断面的9个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河湖水系的污染分异特征,结合温度、水量及缓冲带土地利用现状解析污染物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太湖上游南溪水系和洮滆水系TN污染严重,全部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洮滆水系TN和NH_3^-N平均浓度高于南溪水系,其他指标差异不大.时间水平上,DO、BOD5、TN和NH_3^-N等可被生物利用的污染物浓度夏秋季节显著高于春冬季节,丰水期村镇及水产养殖区部分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空间水平上,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南部山区水体污染物(除TN外)浓度最低,显著优于其他断面,城区水质略好于入湖区,大面积水产养殖集中区水体污染物(除TN和TP外)浓度最高.此外,城区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及绿地消纳径流能有效控制及削减TN污染,而村镇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废水、农田径流加剧了TN污染,水产养殖退水加剧了BOD_5和NH_3^-N污染.村镇、水产养殖及农业面源对水体C、N等污染物影响较大,需要通过截留村镇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水产养殖退水及设置农田岸边防护带等途径有效控制和治理.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典型河湖水体污染及治理TN、NH_3^-N和BOD5等入太湖污染物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异 水质水量 温度 土地利用 多元统计分析 西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6年重庆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韩世刚 周浩 +2 位作者 何军 唐家萍 盖长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76,共9页
利用重庆市1960—2006年3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7年来重庆市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有四个主要的高温多发区,分别在东北角的巫山、北部的万州、中部的涪陵和丰都一带以及西南角的万盛和綦江附近;较重高... 利用重庆市1960—2006年3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7年来重庆市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有四个主要的高温多发区,分别在东北角的巫山、北部的万州、中部的涪陵和丰都一带以及西南角的万盛和綦江附近;较重高温、严重高温和特别严重高温的最大值分别为21d/a、14d/a和2d/a左右。重庆市高温日主要发生在7月和8月,其中8月的高温日数和高温强度都大于7月;近47年全市高温日数大体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大于40℃的高温日数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时空变化特征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流域氮磷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与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琼 姜德娟 +1 位作者 于靖 张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选取山东小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在2012—2013年汛期和非汛期的水质监测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流域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辨析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磷输... 选取山东小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在2012—2013年汛期和非汛期的水质监测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流域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辨析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磷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氮污染严重,其中总氮超标率达100%。氨氮、磷酸盐浓度汛期显著高于非汛期,硝态氮浓度则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P<0.05)。以总磷、总溶解态磷为主要指标的主成分Z1对水质变化的贡献率接近50%,以总氮、氨氮和硝态氮为主要指标的主成分Z2对水质变化的贡献率接近20%。总氮、总磷、氨氮、磷酸盐和总溶解态磷浓度与集水区城市和工业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硝态氮浓度与耕地面积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草地、林地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空间上按氮磷分布特征不同子流域被划分为3类:第1类和第2类主要集中在干流及北部平原区,沿途接纳点源排放,氮磷浓度总体较高且空间差异较大;第3类流域主要位于南部山区,建设用地比例较小,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流域 氮磷 时空特征 土地利用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汤云 卢毅敏 吴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35,48,共7页
为了解闽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内20个监测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月均值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可划分为T1时... 为了解闽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内20个监测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月均值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可划分为T1时段(4—12月份)、T2时段(1—3月份);T1时段水质较好,氨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T2时段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在空间上可划分为3个群组。S1组主要位于建溪下游、沙溪、大樟溪、闽江干流,水质最差,污染物以营养盐为主,耗氧有机物次之,污染源为福州、三明、南平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和禽畜养殖污水;S2组位于沙溪下游、富屯溪,水质最好,污染物主要是面源污染中的营养盐污染,水体自净能力良好;S3组位于建溪中上游、富屯溪中上游,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成果可为闽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时空分布 污染源识别 多元统计方法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以福建海坛岛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文远 黄华富 +2 位作者 黄万里 毋鑫海 黄剑彬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4期152-159,共8页
基于2000、2009和2013年三期Landsat–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应用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并以空间统计学方法为分析工具探讨海坛岛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海坛岛景观... 基于2000、2009和2013年三期Landsat–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应用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并以空间统计学方法为分析工具探讨海坛岛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海坛岛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景观生态安全水平高值区逐步紧缩;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受差异性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集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空间集聚程度呈逐渐降低趋势;13a间社会经济活动、国家政策等随机性因素对海坛岛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强,2013年随机性因素成为影响海坛岛景观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空间统计分析 时空变化 海坛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筑坝对黑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昱 卢世国 +4 位作者 冯起 刘蔚 刘娟娟 刘开清 左一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9-1551,共13页
为探究梯级大坝建设对河流水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将黑河上中游划分为坝上河段、坝下河段及自然河段,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选取了24个主要控制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并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水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究梯级大坝建设对河流水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将黑河上中游划分为坝上河段、坝下河段及自然河段,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选取了24个主要控制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并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水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上中游水质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WT)、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空间尺度上,WT、EC、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TN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坝上河段受BOD5、CODMn影响较大,自然河段WT、EC和TN为关键指标,而各个因子对坝下河段水质影响较小.时间尺度上,WT、EC、BOD5、氨氮与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相关性,是不同河段水质时间变化的控制因子,且大多数水质因子在非汛期变化最明显.降水、温度、水文条件等季节性影响因素和梯级水库联合运用模式是该区域水质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空间差异主要受祁连、张掖地区外源性污染物排放以及筑坝环境下水动力条件改变而产生的沉积滞留效应和沿程累积效应影响.研究表明,外源性污染源依然是导致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梯级筑坝则是导致水质变差的间接因素.因此控制该区域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外源性污染源,并针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实施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是改善水电梯级开发河段水质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多元统计 时空变化 梯级大坝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喻家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召唤 张延荣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2期16-20,66,共6页
通过设计合理的水质监测网,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武汉市喻家湖在2011年—2012年期间12个监测点、13个水质参数监测值进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喻家湖13个水质指标概括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喻家湖的... 通过设计合理的水质监测网,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武汉市喻家湖在2011年—2012年期间12个监测点、13个水质参数监测值进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喻家湖13个水质指标概括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喻家湖的重金属污染,第二主成分代表其富营养化水平,第三主成分代表有机污染程度,第四主成分间接指示富营养化程度;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都可分为二组,显著性指标的时空差异较明显,水质污染程度从南至北逐渐减弱,湖溪河是喻家湖的最主要污染源。并对水质参数,监测点位和频次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分布 多元统计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喻家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滞缓流型城市河网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立新 白昊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3,18,共7页
针对天津城市河网滞缓流特点突出、水质变化与天然河流不同的特征,以海河、津河、卫津河、外环河4条重点河道为研究对象,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1个重点河道断面2008年和2009年39周的水质监测... 针对天津城市河网滞缓流特点突出、水质变化与天然河流不同的特征,以海河、津河、卫津河、外环河4条重点河道为研究对象,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1个重点河道断面2008年和2009年39周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各断面5—8月水质较其他时间更差,氨氮、总磷超标严重;空间上,呈现出从海河到津河、卫津河再到外环河水质逐步下降的特征;海河、津河、卫津河等河道氮磷类汇入是主要污染源,外环河则以有机物污染汇入为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网 滞缓流 水质变化 多元统计分析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2个选育群体自交和杂交F1的形质差异分析
15
作者 张哲 杨章武 +4 位作者 郑雅友 李正良 葛辉 杨志宏 许智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81-85,共5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自交和杂交F1的形态亲缘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12个测量性状比较F1各组和普通苗组的外部形态特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各组之间、与普通苗组之间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体现...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自交和杂交F1的形态亲缘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12个测量性状比较F1各组和普通苗组的外部形态特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各组之间、与普通苗组之间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F1各组的平均鲜出肉率比普通苗组提高了6.12%,普通苗组表现出较高的体长变异系数和较低的存活率等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33%。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第一腹节长(X5)、第二腹节长(X6)、第六腹节长(X7)的特征,方差贡献率为40.14%;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肥满度指数Ⅰ(X9)、肥满度指数Ⅱ(X10)、重长指数Ⅰ(X11)、重长指数Ⅱ(X12)的特征,方差贡献率为25.34%。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清晰区分普通苗组、BB(B♀×B♂)、AB(A♀×B♂)和BA(B♀×A♂)各组对虾群体,其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6%、75%、84%和97%,但AA组(A♀×A♂)的判别准确率较低,仅为1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普通苗组与选育群体F1代明显分为2支,F1代各组中自交组间亲缘关系最近,正交组与自交组间亲缘关系较近,反交组与各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杂交选育 形质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潮白河再生水补水河段水质时空变异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海云 邸琰茗 +2 位作者 李东青 梁籍 郭逍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2-1552,共11页
城市河道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的主要载体,而人工湿地是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前主要的水质净化方式.为了解再生水补水与人工湿地对再生水补水段水质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潮白河再生水补水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 城市河道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的主要载体,而人工湿地是城市再生水河道补水前主要的水质净化方式.为了解再生水补水与人工湿地对再生水补水段水质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潮白河再生水补水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体氮磷污染严重,其中TN污染表现为NO_3^--N、NO_2^--N和NH_4^+-N的混合型污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在季节尺度上表现为丰水期(6—9月)和枯水期(2月、3月、5月和12月)两大类;在空间尺度上受再生水补水和湿地净化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无显著季节差异,湿地净化功能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较大且丰水期湿地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作为城市河道的补充水源,一方面对河道中的F^-、Chl-a等起到稀释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水体中的N、P及离子含量增加;丰水期湿地的净化作用使水体中氮磷等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及ρ(TDS)等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补水 人工湿地 多元统计分析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差异探讨秦岭细鳞鲑亚种有效性问题 被引量:12
17
作者 蒙彦晓 王桂华 +5 位作者 熊冬梅 刘海侠 张建禄 王继隆 王立新 刘小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的亚种分类地位自命名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差异系数检验法,对秦岭细鳞鲑和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lenok lenok)和钝吻细鳞...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的亚种分类地位自命名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差异系数检验法,对秦岭细鳞鲑和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lenok lenok)和钝吻细鳞鲑(B.tumensis)的5项可数性状和34项标准化后的比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在32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贡献率较大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779%;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4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细鳞鲑类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为99.4%。基于欧式距离矩阵法构建的形态学聚类图显示,秦岭细鳞鲑和尖吻细鳞鲑距离较近,而与钝吻细鳞鲑距离较远。据Mayr 75%亚种识别和划分规则,34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中,尖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第一鳃弓外鳃耙数目的差异系数大于1.28,而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有31项比例性状和2项可数性状的差异系数高于1.28。据分析结果,结合秦岭细鳞鲑地理隔离的事实及其与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推断秦岭细鳞鲑与黑龙江流域内的尖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程度至少已达亚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细鳞鲑 尖吻细鳞鲑 钝吻细鳞鲑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污染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邵志江 刘莲 汪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1,共8页
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与布局对其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2013-2016年,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水污染问题,主... 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与布局对其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2013-2016年,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水污染问题,主要超标的水质指标为TP和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8.24%和22.59%。(2)空间聚类分析发现,洋河中下游断面鸡鸣驿、响水铺和八号桥,水污染相对较严重;清水河上游断面北泵房和洋河上游断面左卫,水污染较轻;桑干河断面石匣里、温泉屯、小渡口和清水河下游断面老鸦庄,水质清洁。(3)洋河中下游污染物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清水河下游和桑干河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洋河上游和清水河上游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 多元统计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新月 张永杰 +3 位作者 刘斐 陈生熬 林旭元 李大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9-206,共8页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的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体长(BL)存在显... 本研究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的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3个地理群体共计509尾样本的11个形态指标和22个框架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叶尔羌高原鳅3个地理群体的31项比例性状中,4~9/体长(BL)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高(BD)/BL等26项比例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5.0%、14.0%和9.3%,累计贡献率为48.3%,差异主要体现在机体头部和躯干前段;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先汇为一支,后与和田河群体汇为一支,即叶尔羌河群体与塔里木河群体形态差异较小,和田河较另外2个群体形态差异较大。构建判别方程并进行交互验证,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48%、88.89%和87.73%,综合判别率为88.37%,表明由判别分析筛选出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叶尔羌高原鳅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定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系的特殊性造成不同河流生境中叶尔羌高原鳅群体存在形态差异,可通过多元分析对其进行有效区分,但栖息环境的不同可能是引起机体形态学特征差异或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形态差异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干流斑点半鲿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峰 谭虹雨 +3 位作者 张曼 王振光 汪开成 陈秀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3-1100,共8页
【目的】分析广西西江干流10个地理群体野生斑点半鲿(Hemibagrus guttatus)的形态分化情况和野外生存现状,为斑点半鲿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测定广西西江干流上游(天峨、东... 【目的】分析广西西江干流10个地理群体野生斑点半鲿(Hemibagrus guttatus)的形态分化情况和野外生存现状,为斑点半鲿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测定广西西江干流上游(天峨、东兰、大化、合山和来宾)、中游(武宣、桂平、平南和藤县)及下游(梧州)10个地理群体共333尾斑点半鲿的形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其形态特征。基于体长和体质量参数,构建各群体的回归方程并计算肥满度。【结果】主成分分析共提取7个主成分(PC1~PC7),累积贡献率为72.686%,其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主要反映鱼体头尾轴、躯干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中下游的5个群体和上游的天峨群体及东兰、大化、合山和来宾等4个上游群体间具有较明显的形态离散分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点半鲿10个地理群体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中下游群体的欧氏距离最接近,聚合为一类,而上游群体的形态较相似,亲缘关系相近,聚为另一类。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各性状相关系数建立各地理群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为92.7%~100.0%,综合判别率达95.4%,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长-体质量回归分析及肥满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地理群体样本斑点半鲿生长均匀适中,鱼体较肥满。【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可判断广西西江干流10个斑点半鲿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且野外生存状况良好,可用于指导斑点半鲿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和良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半鲿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方法 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