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OF转动柔索驱动风洞机构的力雅可比矩阵 被引量:8
1
作者 姚裕 吴洪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简要概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5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三自由度转动角度机构及测力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应用并联机构基本理论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直接推导出... 简要概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5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三自由度转动角度机构及测力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应用并联机构基本理论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直接推导出在各柔索安装单分量力传感器时模型的感、测力变换雅可比矩阵。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验证了该装置应用于风洞测力试验的有效性,为该测力装置应用于风洞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of转动 柔索驱动并联机构 风洞 运动学逆解 力雅可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7-DOF机械臂时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杨林 徐向荣 +1 位作者 刘雪飞 朱佐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8,63,共5页
为解决7自由度(DOF)机械臂在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克服外界扰动时出现追踪慢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时变约束状态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给出了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由神经网络训练求出权重;设计控制律,建立李雅普诺夫函数... 为解决7自由度(DOF)机械臂在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克服外界扰动时出现追踪慢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时变约束状态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给出了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由神经网络训练求出权重;设计控制律,建立李雅普诺夫函数方程和不对称项推导其收敛性;利用Simulink仿真,针对时间收敛性分析了角位移、角速度、力矩以及扰动拟合;设计范围参数,以遗传算法(GA)优化。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控制精度的条件下,时间收敛性明显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自由度机械臂 动力学 时变约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振荡浮子装置波浪爬升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
3
作者 于通顺 陈星羽 +3 位作者 唐渔滢 宋昊阳 梅淙堡 黄淑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增加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自由度可以拓宽设备的捕获频带,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捕获效率,但这也意味着浮子与波浪间的作用过程更加复杂,产生的波浪爬升等非线性现象不容忽视,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越浪从而降低浮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增加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自由度可以拓宽设备的捕获频带,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捕获效率,但这也意味着浮子与波浪间的作用过程更加复杂,产生的波浪爬升等非线性现象不容忽视,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越浪从而降低浮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本文开展了规则波作用下多自由度浮子迎浪侧波浪爬升特性的物理模型试验,对单自由度运动和多自由度耦合运动的浮子上的波浪爬高进行了比较,以分析在有无动力输出装置(power take-off,PTO)阻尼条件下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并使用数值模拟分析耦合运动浮子周围的流场分布.结果显示,增加自由度可以导致没有PTO阻尼的浮子上的波浪爬高显著降低,有效降低越浪风险.对于有PTO阻尼的多自由度振荡浮子,增加垂荡方向上的PTO阻尼力对波浪爬升有很大影响.三自由度耦合运动浮子能更好地利用波浪能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振荡浮子 多自由度 波浪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光场的多自由度协同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智超 海澜 +2 位作者 张书瑞 高春清 付时尧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4,共14页
对光场各自由度的单一或协同调控获得的结构光场由于具有新颖的物理性质,展现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轨道角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调控自由度直接影响光场相位与空间分布,常通过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构造高维空间,调控生成的涡旋... 对光场各自由度的单一或协同调控获得的结构光场由于具有新颖的物理性质,展现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轨道角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调控自由度直接影响光场相位与空间分布,常通过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构造高维空间,调控生成的涡旋光场及矢量光场已广泛应用于超大容量光通信、遥感探测、量子通信等领域。在此基础上,针对日益发展的前沿应用需求,引入新的光场调控自由度与传统自由度结合,进一步拓展高维和多维的结构光场研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双自由度调控技术出发,以矢量涡旋光场为重点介绍了两种典型内癝自由度的耦合以及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系统综述了超越传统自由度并打破双自由度数目限制的复杂结构光场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调控 矢量涡旋光场 多自由度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世平 曹俊峰 +4 位作者 孙涛 胡江波 付艳 张帅 李世其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74-2977,2985,共5页
常见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法较为繁杂,且对不同构型机械臂的逆运动学解法通用性较差。为了找到一种通用的七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选择了合适的激励函数、隐藏层神经元数量、神经网络层数和学习... 常见的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法较为繁杂,且对不同构型机械臂的逆运动学解法通用性较差。为了找到一种通用的七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选择了合适的激励函数、隐藏层神经元数量、神经网络层数和学习速率等模型参数。设计轨迹跟踪实验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实验数据证明该方法有效且精度较高,是一种可行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算法 七自由度 冗余机械臂 逆向运动学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RPU/UPR+RP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静刚度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东胜 许允斗 +1 位作者 姚建涛 赵永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719,共8页
为快速建立基于三自由度并联机构2RPU/UPR构造出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的解析刚度模型,首先对混联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描述;然后基于串联和并联结构独立求解思想,建立了混联机器人的位置反解模型;再对混联机器人的结构进行简化处理,分别... 为快速建立基于三自由度并联机构2RPU/UPR构造出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的解析刚度模型,首先对混联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描述;然后基于串联和并联结构独立求解思想,建立了混联机器人的位置反解模型;再对混联机器人的结构进行简化处理,分别求解并联部分与串联部分两子系统的静刚度模型,从构造系统的力旋量系和弹性变形协调条件入手,简单且快速地建立了混联机器人的整体刚度模型;最后构造混联机器人的等效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和MATLAB软件,对典型位姿下混联机器人受外力/力矩产生的微位移进行仿真验证,并给出了整机静刚度在任务空间中随位形变化分布图。通过仿真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混联机器人理论刚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器人 并联机构 刚度模型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相干MIMO雷达杂波自由度估计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西川 张永顺 +1 位作者 谢文冲 王永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5-2131,共7页
针对任意发射波形合成结构影响下的机载相干MIMO雷达杂波自由度的估计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机载相干MIMO雷达杂波自由度估计的构造法,该方法利用发射波形合成结构直接构造等效矩阵代替杂波协方差矩阵进行求秩。通过递推分解等效矩阵,提... 针对任意发射波形合成结构影响下的机载相干MIMO雷达杂波自由度的估计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机载相干MIMO雷达杂波自由度估计的构造法,该方法利用发射波形合成结构直接构造等效矩阵代替杂波协方差矩阵进行求秩。通过递推分解等效矩阵,提出并证明了一种杂波自由度快速估计准则,建立了机载相干MIMO雷达发射波形合成结构、阵列稀布构型与杂波自由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该方法和准则能够准确预测任意发射波形合成结构下的机载MIMO雷达的杂波特征谱结构。该理论既保证了降秩STAP算法性能的最优又具有较小的计算量,并为最优发射波形合成方案和MIMO STAP算法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杂波协方差矩阵 发射波形合成结构 杂波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倾斜镜多自由度精调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丽敏 吴元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39-2142,共4页
对于高准确度光学系统,光学元件及其支撑机构之间的简单连接很难使光路对准并满足公差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光学系统中能够对光路进行折转或分束的45°倾斜镜的精调支撑机构.该倾斜镜支撑结构采用了多自由度精调方式,能够在实现两... 对于高准确度光学系统,光学元件及其支撑机构之间的简单连接很难使光路对准并满足公差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光学系统中能够对光路进行折转或分束的45°倾斜镜的精调支撑机构.该倾斜镜支撑结构采用了多自由度精调方式,能够在实现两维倾斜调整的同时,实现相互垂直光路的方向平移.设计中使用的柔性元件使结构的倾斜调整准确度达到角秒级,实现0-10 mm的位移,同时借鉴现有的燕尾槽导轨平移技术节省加工成本和减小周期,并且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构中的关键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整个研究方法可作为同类光机系统设计时的参考,在光学系统的光路调整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倾斜镜 多自由度微调 柔性元件 燕尾槽导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坐标变换的径向混合磁轴承系统谐波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凯 郑世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2期23-26,共4页
针对磁悬浮高速离心式鼓风机三次倍频谐波比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基于同步坐标变换的倍频谐波抑制方法。对磁悬浮鼓风机系统的径向平动两自由度和转动两自由度分别用新方法筛选并滤除三次谐波,用变量重构的方法对系统建模,分析了系... 针对磁悬浮高速离心式鼓风机三次倍频谐波比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基于同步坐标变换的倍频谐波抑制方法。对磁悬浮鼓风机系统的径向平动两自由度和转动两自由度分别用新方法筛选并滤除三次谐波,用变量重构的方法对系统建模,分析了系统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提出一种变量重构的新应用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自适应陷波器相比,基于同步坐标变换的陷波器在中速和高速时具有相似的陷波精度,但其具有更优的动态性能,计算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鼓风机系统 同步坐标变换 四自由度 倍频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锋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179,共6页
首先根据机械臂关节轴线方向建立了连杆坐标系,并利用Denavit-Hartenberg(D-H)法得到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其次通过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得到机械臂正运动模型;最后通过反向求解正运动模型得到逆运动控制模型。逆运动控制模型是多目标优化... 首先根据机械臂关节轴线方向建立了连杆坐标系,并利用Denavit-Hartenberg(D-H)法得到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其次通过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得到机械臂正运动模型;最后通过反向求解正运动模型得到逆运动控制模型。逆运动控制模型是多目标优化问题,该模型的最优解既可以保证控制精度又可以保证各个关节角旋转幅度达到最小,同时也可以保证解的连续性。为了求解机械臂逆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种群差分演化算法(IMPDE),新算法以一定概率选择不同的变异模式,可以起到破坏种群的聚集程度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目的。最后,数值实验表明,新算法可以有效求解机械臂逆运动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关节 自由度 旋转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末端杆件姿态约束的串联机器臂避碰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恒升 黄平伦 彭天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根据双臂凿岩台车上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的工作特点,为减小机械臂运动干涉的可能性,提出了该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末端杆件垂直于工作断面的姿态约束条件,并给出实现这一约束条件的运动学方法和空间杆件发生干涉的判断式.针对某隧道断... 根据双臂凿岩台车上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的工作特点,为减小机械臂运动干涉的可能性,提出了该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末端杆件垂直于工作断面的姿态约束条件,并给出实现这一约束条件的运动学方法和空间杆件发生干涉的判断式.针对某隧道断面64个炮孔设计,对机械臂运动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避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 避碰 运动干涉 姿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适应多种群DE的机械臂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7期266-270,共5页
根据机械臂关节轴线方向建立了连杆坐标系,利用Denavit-Hartenberg(D-H)法得到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通过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得到机械臂正运动控制模型;通过正运动模型得到逆运动控制模型,逆运动控制模型是多目标约束优化问题,该模型的最... 根据机械臂关节轴线方向建立了连杆坐标系,利用Denavit-Hartenberg(D-H)法得到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通过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得到机械臂正运动控制模型;通过正运动模型得到逆运动控制模型,逆运动控制模型是多目标约束优化问题,该模型的最优解既可以保证控制精度,又可以保证各个关节角变动幅度的总代价(定义为旋转副)达到最小。为了求解机械臂逆运动模型,提出了自适应多种群差分演化算法(AMPDE),多种群策略可以提升个体共享群体信息的能力,自适应变异策略可以提升种群多样性,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求解机械臂逆运动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关节 自由度 旋转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自由度新理论的机构集成创新
13
作者 卢文娟 张立杰 张一同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0,共6页
基于元机构的集成创新,更容易了解和掌握新机构的性能,改善元机构中的弊端。在分析基点参数中无效参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交集规则。结合该规则,基于一种能揭示杆组对输出构件约束作用的自由度新理论,提出通过改变机构的杆组... 基于元机构的集成创新,更容易了解和掌握新机构的性能,改善元机构中的弊端。在分析基点参数中无效参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交集规则。结合该规则,基于一种能揭示杆组对输出构件约束作用的自由度新理论,提出通过改变机构的杆组位移参数来得到新杆组结构的机构集成创新方法,利用该新方法对一种含虚约束的机构进行创新,得到7种2自由度转动解耦新机构,改善了元机构的加工和装配性能。该集成创新思想的提出,为更多类型新机构的综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度 机构综合 集成创新 转动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ap Motion的机械臂交互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康杨雨轩 郑文 +2 位作者 李松林 余小平 蔡后祥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6期34-37,共4页
针对多旋转自由度机械臂的便捷控制问题,建立了一种联接体感设备Leap Motion与六自由度机械臂的交互控制系统。在体感输入和机械臂运动响应模型中,利用基于几何方法的机械臂运动学逆解,提出一种增加求解约束,二分搜索末端抓取器最优空... 针对多旋转自由度机械臂的便捷控制问题,建立了一种联接体感设备Leap Motion与六自由度机械臂的交互控制系统。在体感输入和机械臂运动响应模型中,利用基于几何方法的机械臂运动学逆解,提出一种增加求解约束,二分搜索末端抓取器最优空间位姿的解法。这种解法运行效率高,求解过程直观,能够在对数级时间内求解。经过仿真和实物实验验证,该解法具备处理大量体感输入数据,实现机械臂实时响应的能力,为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 MOTION 多旋转自由度机械臂 逆运动学 几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混合MIMO相控阵雷达的嵌套阵列结构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天昊 王布宏 +2 位作者 蔡斌 李夏 刘帅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1-548,共8页
针对二维混合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相控阵雷达发射阵列子阵分割带来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减小问题,提出了基于嵌套阵结构的收发阵列设计方法。首先给出基于一维嵌套阵的二维混合MIMO相控阵雷... 针对二维混合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相控阵雷达发射阵列子阵分割带来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减小问题,提出了基于嵌套阵结构的收发阵列设计方法。首先给出基于一维嵌套阵的二维混合MIMO相控阵雷达发射阵列,在此基础上将接收端设置为嵌套阵,最后通过做虚拟阵列以及差异阵列,形成虚拟阵元数目扩展,在保留混合MIMO相控阵雷达优势的基础上增大了阵列DOF。同时给出了阵列流形的闭合表达式,推导出了基于最大DOF准则的最优嵌套阵元数目。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传统和互质的混合MIMO相控阵雷达,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阵列DOF和波达方向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混合多输入多输出相控阵雷达 嵌套阵列 自由度 差异阵列 波达方向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研究的5自由度机械手杆长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鹏 赵新华 +3 位作者 杨玉维 黄伟明 葛为民 李彬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9-1295,共7页
系统地进行了5自由度轮式悬架移动机械手的动力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悬架的引入会对移动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影响,综合运用拉格朗日方程以及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5自由度轮式悬架移动机械手系统的完整正... 系统地进行了5自由度轮式悬架移动机械手的动力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悬架的引入会对移动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影响,综合运用拉格朗日方程以及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5自由度轮式悬架移动机械手系统的完整正、逆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以能量消耗最少为目标函数,对这类机械手的杆长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械手 轮式悬架 优化设计 5自由度(dof)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T1R并联机构拓扑设计及其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耀 沈惠平 +3 位作者 李菊 李涛 陈炳伟 邓嘉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4-1432,共9页
为了研发和推广应用一平移一转动(1T1R)并联机构(PM),提出了一种新型1T1R并联机构,并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分析。首先,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且运动... 为了研发和推广应用一平移一转动(1T1R)并联机构(PM),提出了一种新型1T1R并联机构,并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分析。首先,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且运动解耦的两自由度一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并对该机构进行了拓扑分析,计算出了其方位特征(POC)、自由度、耦合度等拓扑特征;然后,根据基于拓扑特征的运动学建模方法,求解了机构的符号式位置正反解;基于雅可比矩阵分析了机构的奇异性,基于位置正解公式计算分析了机构的工作空间;最后,采用基于虚功原理的序单开链法,对该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求解了该机构的驱动力矩和两个SKC连接处运动副的支反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反解计算工作空间,基于位置正解计算工作空间的效率可提高30.7%;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其结构设计及样机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T1R并联机构 方位特征 自由度 机构工作空间 机构奇异性 序单开链法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对齐的部分连通MIMO干扰广播信道线性收发机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宏超 周一青 +1 位作者 田霖 刘智国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45-1252,共8页
研究了多小区网络通信系统的干扰消除技术,针对部分连通多输入多输出(MIMO)干扰广播信道,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低复杂度的线性收发机设计算法。该算法通过有效的对齐干扰,不仅能够完全消除小区间干扰,也能够完全消除小区内用户间干... 研究了多小区网络通信系统的干扰消除技术,针对部分连通多输入多输出(MIMO)干扰广播信道,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对齐的低复杂度的线性收发机设计算法。该算法通过有效的对齐干扰,不仅能够完全消除小区间干扰,也能够完全消除小区内用户间干扰。同时为了达到每个用户d个系统自由度(DOF),给出了系统的基站数目、用户数目、基站和用户天线数目需要满足的条件,并且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用这种算法,在已知基站数目、用户数目、用户天线数目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系统基站所需的最少天线数目。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MIMO) 干扰广播信道 部分连通 干扰对齐(IA) 自由度(d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维线性插值的六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方程求解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锋 林楠 陈小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3-567,共5页
针对一般结构的六自由度(DOF)机械臂逆运动学方程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六维线性插值理论。首先,从大量的经验数据中搜索7个相邻的非线性相关的节点组成超体;然后,利用这7个节点得到六元一次线性预测函数;最后,使用预测函数进行插值和反... 针对一般结构的六自由度(DOF)机械臂逆运动学方程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六维线性插值理论。首先,从大量的经验数据中搜索7个相邻的非线性相关的节点组成超体;然后,利用这7个节点得到六元一次线性预测函数;最后,使用预测函数进行插值和反插值运算预测位姿和关节角。使用Matlab仿真按照正运动学方程产生100万组经验数据,并对目标位姿进行反向插值,迭代预测6个关节角。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径向基网络(RBFN)、六维线性反插值法,所提方法能够更快、更准地逼近目标位姿。所提方法是基于数据的算法,避免了复杂的理论,可以满足机器人日常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六自由度机械臂 运动学 逆运动学 六维线性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MIMO干扰信道容量的干扰对齐方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林中 赵宇 马永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83-86,共4页
为提高多用户MIMO干扰信道的容量,提出一种干扰对齐方案。在假设已有天线配置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将发送端的原有天线划分为数目相当的2个子组,分别设置不同的天线参数,以消除2个子组天线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形成2组独立的传输信道。在接收... 为提高多用户MIMO干扰信道的容量,提出一种干扰对齐方案。在假设已有天线配置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将发送端的原有天线划分为数目相当的2个子组,分别设置不同的天线参数,以消除2个子组天线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形成2组独立的传输信道。在接收端将经由2组子信道传输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间接扩展信号空间维数。基于合并处理后的等效信道传输矩阵,分别利用优化预编码向量夹角和正交投影的方法求解预编码矩阵与联合矩阵,以减少已有干扰对齐方案通过迭代求解所需的运算量。仿真结果表明,在总天线配置情况不变时,该方案可以提高多用户MIMO信道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干扰信道 干扰对齐 信道容量 正交投影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