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domai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method of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deployment effect
1
作者 Yue Wang Fuping Sun +2 位作者 Xian Wang Jinming Hao Kai Xi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72-595,共24页
This paper realizes the full-domai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NSS)and evaluates the deployment effec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disturb the at... This paper realizes the full-domai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NSS)and evaluates the deployment effec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disturb the attacker and the capability to defend the GNSS during navigation countermeasures.Ke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jamming effect of GNSS suppressive and deceptive jamming sources are first created,their evaluation models are built,and their detection procedures are sorted out,a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deployment principles.The principles for collaboratively deploying multi-jamming sources are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deployment structures(including the required number,structures in demand,and corresponding positions)of three single interference sources required by collaboratively deploying.Accordingly,simulation and hardware-in-loop testing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termine a ratio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multi-jamming sources in the set situation and further realize the full-domain deployment of an interference network from ground,air to space.Varied evaluation indices for the deployment effect are finally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deployment effect of the proposed configuration and further verify its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mming effect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Effect evaluation Defense cap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int DOA and polarization estimation for unequal power sources based on reconstructed noise subspace 被引量:2
2
作者 Yong Han Qingyuan Fang +2 位作者 Fenggang Yan Ming Jin Xiaolin Qi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501-513,共13页
In most literature about joint direction of arrival(DOA) and polarization estimation, the case that sources possess different power levels is seldom discussed. However, this case exists widely in practical applicati... In most literature about joint direction of arrival(DOA) and polarization estimation, the case that sources possess different power levels is seldom discussed. However, this case exists widel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passive radar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joint DOA and polariza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unequal power sources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noise subspace. The invariance property of noise subspace(IPNS) to power of sources has been prove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stimate DOA of unequal power sources. We develop the IPNS method for joint DOA and polarization estimation based on a dual polarized array. Moreover, we propose an improved IPNS method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noise subspace, which has higher resolution probability than the IPNS method. It is theoretically proved that the IPNS to power of sources is still valid when the eigenvalues of the noise subspace are changed artificial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olution prob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s based on the IPNS and the polarimetric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 method. Meanwhile,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estimation accuracy as the IPNS method for the weak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riance property of noise subspace(IPNS) joint DOA and polarization estimation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 reconstruction of noise subspace unequal power sour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ple and Partial Coherence Analysis
3
作者 Zhcng Xu(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P R 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5年第1期55-61,共7页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partial and multiple coherence ananlysis and their utilization on vibra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partial coherence analysis is the effective me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partial and multiple coherence ananlysis and their utilization on vibra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partial coherence analysis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vibra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 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 systems.Formerly, there was not any this kind of function in the signal processor, and there was not any special software too. The software which we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7T 17S signal processor has this function. This software can be used not only for the partial and multiple coherence analysis of signal, but also fo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 et al.We used this software to make the identifcation of the vibration source of the car floor board of electrical measuring vehicle, and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which effect the vibration of the car board.The excellent result was obtained.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for making the identifications of noise source and other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partial coherence function multiple coherence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随机配置网络的工业软测量建模实验
4
作者 邓晓刚 张静 王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6,53,共6页
针对传统随机配置网络方法在变工况工业场景下难以建立准确软测量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配置网络(SCN)软测量建模方法,即多源迁移随机配置网络。以典型工业装置连续搅拌反应釜为例,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 针对传统随机配置网络方法在变工况工业场景下难以建立准确软测量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配置网络(SCN)软测量建模方法,即多源迁移随机配置网络。以典型工业装置连续搅拌反应釜为例,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历史工况数据作为源域,将新工况数据作为目标域,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源域划分为多个子源域。针对每个子源域与目标域,分别建立SCN模型,并引入最大均值差异准则对多个迁移SCN模型进行加权集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源迁移随机配置网络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目标域的新样本,其建模性能优于传统的SC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随机配置网络 迁移学习 多源域 最大均值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来源与差异化管控模式匹配——基于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的多案例研究
5
作者 徐宁 李昱潼 徐向艺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0-112,共13页
差异化管控是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效的必要路径,但如何探索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管控模式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三家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来源与差异化管控模... 差异化管控是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效的必要路径,但如何探索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管控模式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三家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来源与差异化管控模式之间的匹配逻辑。研究发现:差异化管控是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有效路径,董事会治理型、职业经理人赋能型与中长期激励驱动型三种管控模式可以实现适度放权,促进各类资本的优势互补与价值共创;核心资源归属、企业家精神配置、商业模式创新是决定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程度的关键要素,上述三种差异化管控模式分别与之相匹配;公司治理是支撑差异化管控实现的基本制度基础,应积极健全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设计。本文试图弥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微观路径的研究缺口,并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企业 自主性来源 差异化管控 多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河上游多灾种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6
作者 王宗敏 梁创恒 +4 位作者 刘心怡 刘奕凡 晋磊 蔡迎春 舒小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7,115,共6页
为了解决多重致灾因子时空关联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河上游多灾种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通过数据清洗、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整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地质资料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构建本体定义核心概念,定义因果... 为了解决多重致灾因子时空关联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河上游多灾种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通过数据清洗、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整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地质资料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构建本体定义核心概念,定义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参与关系等6类语义关联。采用Neo4j图数据库进行知识存储与动态推理,设计多源数据映射机制,支持灾害事件、触发因子、衍生灾害等实体及其关系的多维查询。结合贝叶斯网络概率推理与图拓扑分析算法,对灾害链传播路径进行量化评估。针对2023年黄河上游某地滑坡事件,通过图数据库推理功能可发现滑坡与泥石流之间的潜在关系链条。相比传统数据库,知识图谱查询信息速度快、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多灾种 多源信息 本体 关系映射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区深层压力突变成因及预测方法
7
作者 何淼 周长铖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涛 谢海涛 高阳 吴芯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机制以及岩性对压力突变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剔除高丰度有机质和纳米级有机孔隙影响的校正参数,考虑不同层位成压机制、岩性变化、岩石力学性质、岩石传导属性及岩石体积属性的多源因素影响,建立适用于深部压力突变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区深部地层不同层段的成压机制和岩性显著差异性是导致压力突变的主要成因,平湖组中部压力激增主要由烃源岩的生烃作用以及非烃源岩的压力传递导致,平湖组下部压力反转主要由非烃源岩的构造挤压导致;结合研究区4口井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预测误差带小于5.0%,平均误差仅为2.3%,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压力突变 成压机制 多源因素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多热源下拓扑优化通道平板脉动热管的传热特性
8
作者 孙芹 周国庆 +3 位作者 翟万领 高山 罗倩倩 屈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6-1017,共12页
借助湿刻技术在合金铜材上制作了传统蛇形结构和拓扑结构平板脉动热管,以R141b为工质,比较了上述两种热管在局部加热(加热面积15 mm×15 mm,20 mm×20 mm和25 mm×25 mm)情况下的启动与传热性能差异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 借助湿刻技术在合金铜材上制作了传统蛇形结构和拓扑结构平板脉动热管,以R141b为工质,比较了上述两种热管在局部加热(加热面积15 mm×15 mm,20 mm×20 mm和25 mm×25 mm)情况下的启动与传热性能差异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型和拓扑型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均随着局部加热面积的增大而增强。相比于传统平板脉动热管,拓扑优化设计能够将热管通道集中分布在局部热源内,有效增大加热段蒸发/沸腾区域的面积,从而弱化热源面积对其启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传统型脉动热管在多局部热源加热条件下的启动可分为“突变”和“平缓变化”两种方式,与单一均匀热源加热的启动方式相似,但拓扑型脉动热管在所有工况下的启动过程中均无温度突变行为。拓扑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热管整体的均温性和传热极限,尤其是可以改善较小热源面积和中低加热功率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在热源面积为15 mm×15 mm和加热功率约为75 W时,其有效热导率比传统热管提高约41.8%。具有拓扑优化通道的脉动热管能够弥补传统脉动热管在局部多热源散热应用中的不足,并表现出良好的均温性和传热极限,从而拓宽脉动热管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拓扑优化 传热 启动 多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博弈理论的多源微波加热温度均匀性优化
9
作者 杨彪 韩泽民 +3 位作者 段绍米 黄宏彬 吴照刚 彭飞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本工作研究了多源微波加热系统中材料内部整体温度均匀性的优化问题,也就是在谐振腔体存在驻波的情况下,实现温度场梯度最小的优化目标。首先,从微波频率的动态变化出发,采用热点交替的移频方法,逆转材料温域分布,实现材料间冷热点的中... 本工作研究了多源微波加热系统中材料内部整体温度均匀性的优化问题,也就是在谐振腔体存在驻波的情况下,实现温度场梯度最小的优化目标。首先,从微波频率的动态变化出发,采用热点交替的移频方法,逆转材料温域分布,实现材料间冷热点的中和,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然后,基于不同微波源之间的耦合程度差异,引入混沌博弈优化算法重构不同频率下各个微波源的馈入功率数值,在确保温度均匀性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材料的整体温度。最后,通过多源微波与SiC材料相互作用的仿真实例来分析加热过程,并开展对均匀性指标的有效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固定频率加热和扫频加热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均匀性分别提升了26.3%~70.2%和60.0%~62.7%,同时加热效率分别提高了2.5%~41.7%和14.2%~14.6%,能有效地改善微波加热的温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多微波源 功频协同 热点交替 混沌博弈优化算法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小流域径流氮磷输出负荷及水源解析
10
作者 徐国策 张腾飞 +3 位作者 蒲艺凡 李婧 谷丰佑 王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了不同降雨事件下流域氮磷输出负荷,并确定了不同径流来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下,总氮(TN)输出量分别为12.90、110.95和208.01 kg,总磷(TP)输出量分别为0.43、2.15和6.35 kg;中雨事件下的事件前水(流域前期储水)对河道总流量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分别为90.05%和7688 m^(3),大雨事件下分别为64.80%和20929 m^(3),暴雨事件下分别为69.48%和49794 m^(3);中雨事件下的事件水(雨水)对河道总流量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分别为9.95%和849 m^(3),大雨事件下分别为35.20%和11347 m^(3),暴雨事件下分别为30.52%和21871 m^(3);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判定系数均在0.8以上,模拟精度良好;次降雨事件下,径流来源可以表征淋溶作用和冲刷作用对氮磷流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流失 径流组分 总氮 总磷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水源解析 端元混合模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
11
作者 杨茂 朱一丹 +4 位作者 于欣楠 苏欣 王宇鑫 王金鑫 刘俊良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了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并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策略。在考虑氢能的储液式碳捕集电厂中加入余热发电装置,建立碳捕集与封存-电制... 为了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并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策略。在考虑氢能的储液式碳捕集电厂中加入余热发电装置,建立碳捕集与封存-电制氢-有机朗肯循环模型。在荷侧引入综合需求响应,构建源-荷协同降碳机制,结合荷侧的“削峰填谷”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碳排放。为了减少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提出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滚动优化策略,日前阶段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日内阶段基于日前调度结果,通过短时间尺度滚动优化降低功率波动的影响。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策略可以很好地实现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源-荷协同降碳 碳捕集电厂 分布鲁棒优化 电制氢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多时间尺度归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振江 姬广兴 +5 位作者 杨瑞婷 王雨欣 李凡 张亚丽 陈伟强 黄珺嫦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7,共9页
[目的]全面分析黄河源区变化环境下水文要素(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67-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在年、季和月时间... [目的]全面分析黄河源区变化环境下水文要素(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67-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在年、季和月时间尺度上分析黄河源区实际蒸发和径流的变化特征,采用ABCD水文模型和月尺度Budyko模型在多时间尺度上定量分离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1)1967-2020年黄河源区实际蒸发量在年、季和月时间尺度上都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径流在年尺度、旱季、8月、9月表现为不显著减少趋势,在雨季和7月表现为不显著增加趋势。(2)在年尺度、旱季、8月和9月,气候变化对流域实际蒸发的影响较大,其对实际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9.61%,108.43%,50.71%,58.17%;在雨季和7月,人类活动对流域实际蒸发的影响较大,其贡献率为62.38%和53.34%。(3)无论是在年尺度、季尺度还是7月、8月、9月,都表现为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55.58%,56.23%,59.92%,68.70%,51.51%和87.03%。[结论]黄河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实际蒸发和径流变化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但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它们的贡献率相差较小,未来仍应注重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实际蒸发 径流 多时间尺度 趋势分析 ABCD水文模型 月尺度Budyk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菲菲 张沈习 +3 位作者 宋毅 刘文亮 杜炜 程浩忠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2,共15页
为适应大量市场主体参与配电网投资建设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关系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分析配电网运营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储能运营商和电力用户4类主体在规划中的交互行为和各自利益诉求,确立主从... 为适应大量市场主体参与配电网投资建设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种考虑多主体混合博弈关系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分析配电网运营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储能运营商和电力用户4类主体在规划中的交互行为和各自利益诉求,确立主从-合作的混合博弈关系。然后,构建以配电网运营商为领导者,内嵌源荷储侧跟随者联盟合作博弈的混合博弈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目标级联分析法和自适应系数交替方向乘子法相结合的求解策略,实现双层模型的解耦和分布式迭代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规划方法可以有效均衡各方利益诉求,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的投资利用,提升规划方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源网荷储 多主体 混合博弈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阵列多爆源水下爆炸载荷分布特性
14
作者 杨洋 谢洋洋 +2 位作者 张睿瑶 陈莹玉 孙岩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0,共12页
多爆源的水下联合爆炸,使得水下环境更为的复杂。为探究多爆源水下爆炸的载荷分布,通过LS-DYNA对自由场中水下爆炸双爆源、三爆源以及四爆源进行了水平阵列数值建模。基于ALE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爆炸冲击波的叠加效应、多爆源融... 多爆源的水下联合爆炸,使得水下环境更为的复杂。为探究多爆源水下爆炸的载荷分布,通过LS-DYNA对自由场中水下爆炸双爆源、三爆源以及四爆源进行了水平阵列数值建模。基于ALE算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爆炸冲击波的叠加效应、多爆源融合气泡形态及载荷分布特性。结果表明:LS-DYNA-ALE算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水下爆炸过程。与单爆源相比,水平阵列多爆源冲击波峰值在竖直方向上增强,脉宽在水平方向上延长;融合气泡的坍塌发生在气泡两侧,射流也从两侧产生;融合气泡的脉动周期与爆源数量呈正相关;在局部效应外,融合气泡脉动载荷与爆源数量在气泡上方呈正相关,而在气泡下方呈负相关。拟合的经验公式对多爆源融合气泡载荷、气泡的参数分析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多爆源 融合气泡 气泡脉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DSMC方法的质谱光电离源仿真研究
15
作者 高世俊 黄俊 +6 位作者 何子阳 毕海林 王旭迪 刘成园 杨玖重 许鸣皋 潘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3-460,共8页
研究质谱的离子传输气体动力学特征对理解和提升质谱仪器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和直接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联用,可以计算获得气体从大气压连续流到真空稀薄流的流场特征,进... 研究质谱的离子传输气体动力学特征对理解和提升质谱仪器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和直接蒙特卡洛(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联用,可以计算获得气体从大气压连续流到真空稀薄流的流场特征,进一步与电场仿真耦合,可以获得离子的传输与空间分布信息,评价离子光学器件性能。工作基于光电离质谱,构建了毛细管进样、光电离源和取样锥的组合结构模型,建立了离子传输跨流态多物理场仿真方法,得到了两种结构光电离源电极对离子传输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自制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装置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工作为复杂流场和电场环境下质谱光电离源及离子传输装置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源 质谱 多物理场耦合 直接蒙特卡洛模拟 离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两相回路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6
作者 毕涵礼 贾志超 +4 位作者 李国广 吴琪 刘畅 张红星 苗建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航天器载荷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热控系统须对分布式、多器件的热量进行收集与排散,确保器件之间的温度一致性。此外,航天器载荷功能性能增强,须推进多载荷与平台的一体化热设计。因此,须建立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有效热...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航天器载荷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热控系统须对分布式、多器件的热量进行收集与排散,确保器件之间的温度一致性。此外,航天器载荷功能性能增强,须推进多载荷与平台的一体化热设计。因此,须建立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有效热收集、传输与排散方法。首先,对三种单驱动两相回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单驱动模式在解决多热源散热问题时存在低干度限制、蒸发器数量限制和流量分配不均等问题,因此难以满足多热源散热需求。随后,调研了针对分布式多热源的两种双驱动两相回路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受到植物输运散热系统的启发,大树是在树根渗透压和树叶毛细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稳定的供液和散热,提出了多蒸发器“渗透压+毛细力”双驱动两相回路系统,分析了其优势:利用渗透压可提升环路热管的循环驱动力,改善系统运行稳定性、实现多个热源间流量自适应调节和消除低干度限制。最后,进行了总结及给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多热源 高热流 两相回路 空间热控 双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供货提前期的制造企业海外基地采购计划优化
17
作者 任东燕 罗贺 +1 位作者 陈盈盈 王国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57-3071,共15页
为了实现制造企业海外基地跨国多源采购过程中采购综合成本最小化,同时保障生产的连续性,构建了带有硬性约束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整数编码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包含启发式种群初始化、不可行解优化与修复及结... 为了实现制造企业海外基地跨国多源采购过程中采购综合成本最小化,同时保障生产的连续性,构建了带有硬性约束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整数编码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包含启发式种群初始化、不可行解优化与修复及结构导向染色体进化三种改进机制。通过设计数值实验对比多重自适应遗传算法及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运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质量及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优;同时,设计消融实验验证了该算法三种改进机制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考虑供货提前期在采购计划优化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基地 供货提前期 跨国多源采购 采购计划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谐波源相关性的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划分
18
作者 李昕朔 李永刚 吴滨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5,共12页
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划分是谐波针对性治理的关键和前提,谐波源间相关性严重影响谐波责任划分精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谐波源相关性的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先,论证谐波源相关性对谐波责任划分精度的影响;然后考虑工程现场... 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划分是谐波针对性治理的关键和前提,谐波源间相关性严重影响谐波责任划分精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谐波源相关性的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划分方法。首先,论证谐波源相关性对谐波责任划分精度的影响;然后考虑工程现场谐波源不可测情况,将谐波源间电压电流关系转化为背景谐波电压与公共连接点谐波电流间关系,提出短时阻抗最小判据构建背景谐波电压,并借助基于密度的噪空间聚类减小背景谐波电压波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构建指标因子筛选关注谐波源用户在不同数据段上电压电流有效数据,实现考虑谐波源相关性下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划分精度提升;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减小谐波源相关性较强下给谐波责任划分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谐波源 谐波责任划分 谐波阻抗 谐波源相关性 数据筛选 DBSCAN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式转矩电机系统综述与发展展望
19
作者 贾少锋 孙鹏程 +4 位作者 杨东旭 林俊 邓宏敬 邱洪波 梁得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16-5233,共18页
矩阵式转矩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磁场调制电机,其在单个电机内部高度集成了多个磁源,利用多重磁通调制实现多磁源的深度协同工作,从而产生多种转矩分量。矩阵电机具备多工况工作能力,因此在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的场景,如航空航天、极地探险... 矩阵式转矩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磁场调制电机,其在单个电机内部高度集成了多个磁源,利用多重磁通调制实现多磁源的深度协同工作,从而产生多种转矩分量。矩阵电机具备多工况工作能力,因此在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的场景,如航空航天、极地探险、军事装备等关键领域展现出优良的应用潜力。该文首先阐述了矩阵概念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演变,介绍了矩阵电机的由来。其次,重点介绍了多种矩阵电机的拓扑结构,解释了基于多重磁场调制的工作原理。然后,梳理了矩阵电机在驱动与控制方面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最后,对矩阵电机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式转矩电机 多磁源 拓扑结构 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场景下锁相环同步VSC暂态失稳边界研究
20
作者 陈征 胡鹏飞 +2 位作者 杨再欣 于彦雪 江崇熙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针对弱网状态下基于锁相环PLL(phase locked loop)电压源换流器VS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的暂态失稳问题,综合考虑电网线路阻抗、VSC无功注入、PLL滤波的影响,并针对电网电压跌落、频率波动、三相不对称故障等多种故障场景,基于临... 针对弱网状态下基于锁相环PLL(phase locked loop)电压源换流器VS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的暂态失稳问题,综合考虑电网线路阻抗、VSC无功注入、PLL滤波的影响,并针对电网电压跌落、频率波动、三相不对称故障等多种故障场景,基于临界失稳电压对VSC的暂态失稳边界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运行场景下VSC并网向量图,建立多场景下VSC并网系统电网电压与线路阻抗及其阻抗角、VSC运行功率及其功率因数、PLL锁相误差和电网频率等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而基于临界失稳电压指明VSC的暂态失稳边界。实验结果表明:线路电阻和无功注入均会直接降低临界失稳电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网侧频率增加或降低会直接导致锁相环产生相位滞后或超前、线路电抗增大或降低,间接影响临界失稳电压,进而影响VSC的暂态稳定性;锁相环前级滤波器可能导致锁相结果产生误差,其相位滞后或超前会分别降低或提高系统的临界失稳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变流器 暂态稳定性 多场景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