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对增益矩阵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协同谐波补偿优化方法
1
作者 彭祥华 李琼林 +3 位作者 邓卫 代双寅 霍群海 韩立博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06-3616,I0027-I0031,共16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在配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使得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面临新的挑战。该文从系统耦合特性分析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增益矩阵(relative gain array,RGA)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ultifuncti...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在配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使得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面临新的挑战。该文从系统耦合特性分析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增益矩阵(relative gain array,RGA)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ultifunctional grid-tied inverter,MFGTI)协同谐波补偿优化方法。通过引入RGA耦合度分析,构建补偿源与节点电压间的传递特性模型,建立包含耦合度、独立性和综合效能的多维评价指标,实现补偿源的最优配置;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补偿电流优化算法,在考虑设备容量约束下确定最优补偿策略。结合工程实际,构建综合电气距离和谐波敏感度的评价指标,提出无需量测系统所有节点谐波数据的量测点筛选方法。算例对比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协调多台MFGTI对配电系统的谐波进行综合补偿,有效降低系统谐波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增益矩阵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 谐波补偿 最小二乘法 量测点筛选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活动大鼠双脑区位置细胞放电信息探测与交互分析
2
作者 李明 徐威 +7 位作者 徐兆杰 莫凡 杨固成 吕诗雅 罗金平 金鸿雁 刘军涛 蔡新霞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50-2858,共9页
连续探测自由活动大鼠的神经活动对于研究大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该文研究旨在通过双脑区探测提供全面的大脑活动信息。为此,设计了一种符合双脑区形状的四探针微电极阵列(MEA),并使用聚吡咯/银纳米线(PPy/Ag NW)纳... 连续探测自由活动大鼠的神经活动对于研究大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该文研究旨在通过双脑区探测提供全面的大脑活动信息。为此,设计了一种符合双脑区形状的四探针微电极阵列(MEA),并使用聚吡咯/银纳米线(PPy/Ag NW)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优化后,PPy/Ag NW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MEA展现出低阻抗(53.01±2.59 kΩ),增强了信号采集性能。进一步研究了PPy/AgNW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MEA的稳定性。经过1 000次循环伏安扫描后,电容保持率为92.51%±2.21%,阻抗未显著增加,表明其具有长期体内探测的高稳定性。MEA植入大鼠相应脑区后不影响其自由活动,并成功检测到连续两周的空间认知过程中尖峰信号和局部场电位信号,确认了记录神经元中存在位置细胞。为了评估神经元动态的变化,我们计算了神经元之间的互信息、特别关注单脑区内以及双脑区之间的交互信息。在初始记忆阶段,观察到双脑区间显著的信息交换,可能与记忆存储有关。总之,本研究成功地使用纳米材料修饰的MEA实现了对移动大鼠双脑区的动态探测,揭示了参与空间记忆过程的神经动态。这一见解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大脑活动机制和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纳米材料 微电极阵列 连续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鲁棒区分PJVS交流量子电压台阶平稳区与过渡区的判据
3
作者 麻滨麒 徐晴 +3 位作者 陈铭明 赵伟 王磊 李世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4-792,共9页
可编程约瑟夫森电压基准(programmable Josephson voltage standard,PJVS)通过生成阶梯波构建交流量子电压,其产生量子电压台阶过程中,会伴生过渡过程,导致电压台阶两端数据的准确性较低。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将过渡过程的数据剔除,仅... 可编程约瑟夫森电压基准(programmable Josephson voltage standard,PJVS)通过生成阶梯波构建交流量子电压,其产生量子电压台阶过程中,会伴生过渡过程,导致电压台阶两端数据的准确性较低。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将过渡过程的数据剔除,仅利用量子电压台阶上平稳区的数据,实现交流量子电压量值的复现。针对常用的3σ(σ为数据标准差)准则、片段采样方法等数据筛选准则,该文提出一种由量子电压台阶中心双向延拓并最小化A类测量不确定度的平稳区与过渡区判据,通过自动识别量子电压台阶的平稳区与过渡区,提升PJVS电压阶梯波复现交流电压量值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数据平稳区与过渡区的判据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交流电压复现准确性,在2.5 kHz范围内,可使量子电压阶梯波信号复现交流电压幅值的偏差和A类测量不确定度均优于2.5×10-6。研究成果可有效提升量子电压阶梯波信号的测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波 可编程约瑟夫森结阵 信号过渡过程 交流量子电压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神经元网络结构及其自发放电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传平 姚舜 +1 位作者 李向宁 曾绍群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9-632,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元网络 突触连接 自发同步放电 多电极阵列(m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在局部腐蚀监/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建设 杨栋 +1 位作者 付东宇 柳泉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局部腐蚀实时监/检测方法——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技术。概述了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探头构造,重点讨论了它的应用研究现状和数据处理问题,并根据目前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介绍了一种新的局部腐蚀实时监/检测方法——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技术。概述了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探头构造,重点讨论了它的应用研究现状和数据处理问题,并根据目前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材料加工技术和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技术三者互相结合可能代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器 局部腐蚀 实时监/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浩扬 吴裕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神经芯片是一种用硅微加工技术制造的微机电器件 .活体的哺乳动物神经元细胞在神经芯片上培养存活 ,通过外加电路的控制 ,人们可以方便地对活体神经元进行检测 ,研究其在外加激励模式下的响应 ,整个研究过程是选择性的、实时的、连续的 ... 神经芯片是一种用硅微加工技术制造的微机电器件 .活体的哺乳动物神经元细胞在神经芯片上培养存活 ,通过外加电路的控制 ,人们可以方便地对活体神经元进行检测 ,研究其在外加激励模式下的响应 ,整个研究过程是选择性的、实时的、连续的 .简要评述了神经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芯片 微机电器件 多电极阵列 神经元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的制作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晓娜 周洪波 +4 位作者 李刚 朱壮晖 姚源 赵建龙 任秋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6-1402,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三维凸起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以光敏性聚酰亚胺(Durimide 7510)为基质材料,以各向异性刻蚀的硅为模具,结合微注模、金属微图形化和牺牲层电化学释放技术制作三维凸起柔性微电极,并通过数值模拟、形貌观测和... 提出了一种三维凸起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以光敏性聚酰亚胺(Durimide 7510)为基质材料,以各向异性刻蚀的硅为模具,结合微注模、金属微图形化和牺牲层电化学释放技术制作三维凸起柔性微电极,并通过数值模拟、形貌观测和电学性能测试对制备的微电极进行了评价。利用上述方法制备了具有4×4电极位点阵列的三维柔性神经微电极,每个电极位点大小为60μm×60μm,高度约37μm。阻抗测试显示,1 kHz时三维凸起电极位点的阻抗比传统的相同大小的平面微电极阵列约降低63%。结果表明,该电极的凸起特点可以保证电极刺激位点与神经细胞的良好接触,同时凸起结构也增加了电极刺激位点的表面积,改善了电极刺激位点的电荷注入能力,可有效提高刺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视觉 三维柔性电极 微电极阵列 电极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用微电极阵列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海仙 吕晓迎 +3 位作者 王志功 王余峰 陆慧琴 沈洪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8-472,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 介绍了一种用于神经元集群电信号探测的2×2微电极阵列芯片.该芯片集成了4个直径为20μm、中心间距为100μm的圆形微电极.4个电极点周围都布满地线作为参考电极,4个电极点与参考电极的间距分别为5,10,15和20μm.芯片版图设计及验证采用华大九天系统设计软件Zeni完成,并通过无锡CSMC公司的0.6μm DMDP CMOS标准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0.28mm×0.40mm.对芯片进行了在晶圆电学测试,采用频率为10Hz~1MHz,幅度为50mV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测试4个电极点的阻抗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kHz处4个电极点的等效阻抗模值在0.7~2.1MΩ之间,达到了细胞外电信号测量的要求.在芯片表面进行了L-929细胞和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芯片经过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后可用于细胞外电信号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微电极阵列 神经元集群 细胞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CARLO模型的细胞传感器纳米颗粒表面处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莹 韩斌 +1 位作者 徐铭恩 钱丽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0-486,共7页
离体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和集成化为细胞电生理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当前微电极阵列表面纳米粒子处理的相关量化分析尚为欠缺。着重采用Monte-Carlo模型判断单层/多层纳米粒子膜与电极耦合的有效性,讨论异质的单一或不同粒径分散度(50~500... 离体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和集成化为细胞电生理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当前微电极阵列表面纳米粒子处理的相关量化分析尚为欠缺。着重采用Monte-Carlo模型判断单层/多层纳米粒子膜与电极耦合的有效性,讨论异质的单一或不同粒径分散度(50~500 nm)的纳米粒子分层贴附处理于电极上,从二维、三维模型角度分析纳米粒子表面处理的有效性。多种结果显示,粒径分散度较大,且在一个数量级内的纳米颗粒能有效增大电极贴附率与处理均一性,以提高后期细胞-电极结合的重复性。相关金微阵列电极电镀的交流阻抗实验也说明纳米颗粒的沉积对于降低电极体阻抗及增大表面活化处理的作用。表面处理技术的量化评估,有利于建立基于高通量平台的实验和计算生物学、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 细胞电生理 Monte-Carlo模型 纳米粒子 电极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加工技术的集成细胞芯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莹 杨勇 +1 位作者 邹绍芳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8-915,共8页
细胞电生理检测芯片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的细胞胞外电生理测试工具发展迅速,但存在功能单一化、指标不够稳定的缺点,如信噪比较低,难于重复与对照,且不能实现多参数同时检测,已成为细胞电生理快速分析发展... 细胞电生理检测芯片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的细胞胞外电生理测试工具发展迅速,但存在功能单一化、指标不够稳定的缺点,如信噪比较低,难于重复与对照,且不能实现多参数同时检测,已成为细胞电生理快速分析发展的瓶颈。集成型细胞芯片通过传感器件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将细胞的电学信息、化学信息、动力学信息等生理活动信息转换为可检测的信号,并细化为微观信息量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快速微量的细胞功能信息和待测物质性质的检测,在细胞生物学、环境监测和药物开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集成了细胞微电极阵列、电阻抗传感器及光寻址电位传感器三个传感单元的阵列化芯片,首先分析了各单元用于细胞电生理测量的界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细胞传感器单元的特性曲线测试、表面处理测试,并初步进行细胞电生理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MEA加入测试液测试后,噪声水平在80μV左右,且器件适于细胞培养及动作电位测试;IDA器件上培养的肾细胞在药物作用下会引起细胞阻抗变化率12%~16%的变化;LAPS器件的酸化率灵敏度在50.65mV/pH,在肾细胞酸化率测试中,高浓度5-氟尿嘧啶会引起的细胞正常代谢率下降(相对酸化率下降50%)。说明药物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越大,这与IDA器件的测试结果一致。最后得到了在器件特性、系统优化及细胞测试的一些初步结果,对芯片进行了芯片各单元的互补性分析,为细胞传感器的多功能化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细胞电生理 微电极阵列 叉指电极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电生理检测的在体及离体微电极设计仿真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莹 杨勇 +1 位作者 韩斌 罗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2,共6页
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和集成化为细胞电生理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当前国内电极阵列设计的量化分析工具尚为欠缺。着重采用有限元工具分析电极形状对输出影响,对相同设计参数下圆形与矩形电极的电场分布进行比较;采用Monte-Carlo模型判... 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和集成化为细胞电生理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当前国内电极阵列设计的量化分析工具尚为欠缺。着重采用有限元工具分析电极形状对输出影响,对相同设计参数下圆形与矩形电极的电场分布进行比较;采用Monte-Carlo模型判断细胞与电极耦合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表面处理时,大分子生物素宜最后贴附处理以增大有效贴附率;采用SPICE工具对细胞并行电生理检测串扰性进行分析,结果说明细胞与电极的耦合性比阵列间距和数目对串扰影响更大。从而为有源电极的集成设计、细胞-电极耦合有效性和电生理测试提供量化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 细胞电生理 电极设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在埋地腐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颖军 楼淼 +1 位作者 李莎莎 芦玉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114,共5页
目的介绍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研究16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填埋环境下的腐蚀规律。方法将腐蚀探头埋于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两种户外填埋环境中,研究16MnR钢在两种环境中的腐蚀规律;采用实验室包裹块形... 目的介绍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研究16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填埋环境下的腐蚀规律。方法将腐蚀探头埋于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两种户外填埋环境中,研究16MnR钢在两种环境中的腐蚀规律;采用实验室包裹块形式进行干湿交替加速腐蚀,研究加速试验方法的加速效果。结果 16MnR钢在膨润土和轻集料混凝土中的年平均局部腐蚀速率分别为23.7μm/a和0.11μm/a;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条件下,膨润土环境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09.1μm/a,轻集料混凝土环境的平均局部腐蚀速为1.7μm/a。结论 16MnR钢在膨润土环境下的局部腐蚀速率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轻集料混凝土对16MnR钢的腐蚀防护效果优于膨润土。采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方法,16MnR钢在轻集料混凝土和膨润土环境的腐蚀效果分别提高了17倍和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多电极矩阵传感技术 埋地容器 腐蚀速率 在线监测 轻集料混凝土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3R架构低输出阻抗太阳能阵列分流器 被引量:9
13
作者 鲍志云 朱洪雨 王明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92-198,共7页
借鉴航天器一次电源系统顺序开关分流调节器(sequential switching shunt regulator,S3R)架构,针对新能源应用进行太阳阵分流器的研究,该方法理论上可进行任意功率水平的扩展;阵列中局部单元受到光照影响或损坏不会影响电源的输出品质... 借鉴航天器一次电源系统顺序开关分流调节器(sequential switching shunt regulator,S3R)架构,针对新能源应用进行太阳阵分流器的研究,该方法理论上可进行任意功率水平的扩展;阵列中局部单元受到光照影响或损坏不会影响电源的输出品质。提出令MOSFET工作在线性区的最大电流控制电路方法,引入电感阻尼和电流反馈控制,解决太阳能电池寄生参数的影响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且该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与负载无关。从主误差放大器(main erroramplifier,MEA)建模分析入手,进行功率变换器阻抗特性分析,进而确定主要拓扑参数和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在考虑母线纹波和单路分流器(shunt regulators,SR)最高开关频率和效率的基础上,设计每个SR之间的电压范围和MEA模块的增益。同时在MEA中引入非线性控制环节,提高负载切换的动态响应,且不易受到干扰。6kW的输出试验结果表明:该分流器能使母线纹波控制在500mV,且中频输出阻抗低于20m,为高可靠新能源应用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太阳能阵列 分流器 主误差放大器 顺序开关分流调节器 输出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神经细胞网络传感器及其记录5-HT对网络活动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靓 秦臻 +2 位作者 王琴 李蓉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7-952,共6页
海马神经网络活动在调节记忆和学习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五羟色胺是调节此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某些研究手段揭示了5-HT对海马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直观展示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因此,为了研究5-HT在... 海马神经网络活动在调节记忆和学习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五羟色胺是调节此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某些研究手段揭示了5-HT对海马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直观展示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因此,为了研究5-HT在体外海马神经元网络活动中的作用,本实验建立了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的检测平台。利用60通道MEA芯片,可以实时无损地记录5-HT作用前后的多位点信号,实验结果证明5-HT对海马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低频振荡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表明,这种海马神经元网络传感器可以对神经元进行无损、长时间的记录。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细胞网络传感器有望成为神经元网络活动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海马神经元网络 微电极阵列(mea) 神经元网络活动 5羟色胺 网络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热变形预测建模理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苗恩铭 魏新园 +1 位作者 刘辉 潘巧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42-2346,共5页
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预测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热变形,但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提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热变形预测建模理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阵面热变形和温度变化,依据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算法对温度测... 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预测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热变形,但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提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热变形预测建模理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阵面热变形和温度变化,依据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算法对温度测点进行优化,建立各方向热变形量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从而可实现阵面热变形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相控阵雷达 热变形预测 温度测点优化 电性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应用中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锴 张璐琳 +1 位作者 赵国伟 谢晨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84-1488,共5页
国外的空间应用特别是外层空间应用中,电源系统多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实现,并开始在轨应用,该项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分析验证阶段。对该项技术开展研究,归纳四种工程应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电源系统,同时结合工程应用,利用电子控制技... 国外的空间应用特别是外层空间应用中,电源系统多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实现,并开始在轨应用,该项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分析验证阶段。对该项技术开展研究,归纳四种工程应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电源系统,同时结合工程应用,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对方阵功率主动调节,实现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并进行测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阵功率调节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主误差放大器 放电调节器 充电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都展宏 鲁艺 +2 位作者 蔚鹏飞 邓春山 李骁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88,共13页
人脑与电脑通过连续高通量的信息交互来实现深度融合是神经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愿景。脑机融合技术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运动残障、精神疾病、感知觉缺失能等多种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可以将电子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海量信息以及高速数值计... 人脑与电脑通过连续高通量的信息交互来实现深度融合是神经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愿景。脑机融合技术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运动残障、精神疾病、感知觉缺失能等多种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可以将电子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海量信息以及高速数值计算能力直接传递给人脑,从而赋予个人"超能力"。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是发展宽带脑机融合智能系统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界面器件。一方面,植入式电极阵列可以同时保证大范围和高精度地记录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精确发放时间和波形,为充分抽提神经信息,解读脑神经网络的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借助植入式电极阵列对神经元进行高时空精度地信息写入,不但可以向脑内直接传入新信息,也可能改变神经精神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癫痫和重度抑郁等)患者的异常神经网络活动,从而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电极阵列的微纳加工工艺、电极的理化特征及其与神经组织的界面效应是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前端研究的重要方向,而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等新技术在神经电子界面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愈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生物电子医疗 多电极阵列 在体电生理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轶彬 隋晓红 任秋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7-1051,1056,共6页
针对用于视觉修复的微电极,根据其植入部位(视网膜、视神经、视皮层以及脉络膜上腔和视盘等),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小组的最新进展及其特点,讨论了设计和制作微电极阵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用于临床实验... 针对用于视觉修复的微电极,根据其植入部位(视网膜、视神经、视皮层以及脉络膜上腔和视盘等),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小组的最新进展及其特点,讨论了设计和制作微电极阵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用于临床实验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 视觉假体 视网膜 视神经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确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阵列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寅生 宋凯 +1 位作者 王祁 路佳浩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2,共6页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阵列是机器嗅觉系统中获取目标气体信息的重要装置。由于气敏元件的材料特性,MOS气体传感器阵列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突发故障及外界干扰,导致机器嗅觉系统的检测与分析性能下降。为了提升机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阵列是机器嗅觉系统中获取目标气体信息的重要装置。由于气敏元件的材料特性,MOS气体传感器阵列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突发故障及外界干扰,导致机器嗅觉系统的检测与分析性能下降。为了提升机器嗅觉系统的可靠性,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确认MOS气体传感器阵列。该气体传感器阵列结合自确认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自身的多故障检测与隔离、故障识别、故障恢复及测量质量评估等自确认功能。本文分别探讨了自确认MOS传感器阵列的硬件架构、功能模型及其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一种面向大气环境污染气体监测的自确认MOS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其异常状态监测与测量质量评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确认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阵列 故障检测与隔离 故障识别 测量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录神经细胞信号的集成微电极阵列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丰 王志功 徐跃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2,共10页
设计实现了集成信号处理电路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神经细胞信号记录微电极阵列系统。首先,建立了电极-神经细胞界面模型,通过解析推导及仿真揭示了采用电极记录神经细胞信号的一些结论,为设计良好的微电极阵列(MEA)提供了理论... 设计实现了集成信号处理电路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神经细胞信号记录微电极阵列系统。首先,建立了电极-神经细胞界面模型,通过解析推导及仿真揭示了采用电极记录神经细胞信号的一些结论,为设计良好的微电极阵列(MEA)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设计了新型的跨导运算放大器(OTA),在较低的电源电压和功率下,保持了合适的增益、电源抑制比(PSRR)、共模抑制比(CMRR)和较低的噪声。再次,利用有源低频抑制放大技术,提出了一种系统拓扑结构,弥补了传统电容耦合放大结构的缺点。所设计实现系统的各项性能有较好的平衡性,为记录神经信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信号记录 微电极阵列(mea) 跨导运算放大器(OTA) 神经信号放大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