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国内外比较分析(二)——理化指标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晨伟 金青哲 王兴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煎炸油废弃点等理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本文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煎炸油废弃点等理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发现:酸价方面,仅中国、CAC、印度、俄罗斯规定了原油的酸价,中国的食用植物油酸价指标与国外标准基本一致;过氧化值方面,仅中国规定了原油的过氧化值,中国的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指标比国外标准高;溶剂残留方面,仅中国、CAC、欧盟、新加坡、印度和韩国做了规定,中国的限值高于国外标准;棉酚方面,仅中国对其做了规定;极性组分方面,中国的限量值比国外标准高。建议在我国的食用植物油国家安全标准修订中,调整过氧化值、溶剂残留、棉酚和极性组分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标准 理化指标 酸价 过氧化值 极性组分 国内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FNN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娟 梁业雄 +7 位作者 姜锐 邢赫 何欣颖 王辉 曾浩求 何松炜 唐赛欧 罗锡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针对目前使用无人机识别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时,光谱数据冗余度高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无人机搭载Nano-Hyperspec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棉田高光谱图像,通过探究棉花冠层对不同黄萎病危害等级的光谱响应特征,利用最优植... 针对目前使用无人机识别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时,光谱数据冗余度高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精度不足等问题,采用无人机搭载Nano-Hyperspec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棉田高光谱图像,通过探究棉花冠层对不同黄萎病危害等级的光谱响应特征,利用最优植被指数组合建立一种适用于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的监测模型,实现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的精准分类。首先,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对17种潜在的植被指数和270个光谱波段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将mRMR筛选得到的特征,通过逐步递增分组的方式输入至极限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确定与黄萎病危害等级相关性最高的植被指数和光谱特征波段。然后,基于Transformer架构和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NN)构建Transformer-FNN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模型,将植被指数与光谱特征波段输入Transformer-FNN模型进行分类识别,对比了植被指数与光谱特征波段对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识别的准确性。最后,利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Transforme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棉花黄萎病危害等级分类模型,并对这4种分类模型进行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等级分类的最优植被指数组合为MSR和TVI,最优特征波段组合为430、439、488、566、697、722、742、764、769、782、822、831、858、873、878、893、909、985 nm。基于Transformer-FNN模型,植被指数对黄萎病危害等级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5.6%,较光谱特征波段的总体分类精度89.4%提高6.2个百分点。基于植被指数,Transformer-FNN模型对黄萎病危害等级的分类识别率比BPNN模型提高11.2个百分点,比Transformer模型提高17.2个百分点,比SVM模型提高30.8个百分点。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植被指数进行棉花黄萎病高精度监测方法,可为大面积棉花黄萎病精确监测提供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Transformer-FNN 特征组合 mRMR-XGBoost 高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类食品货架期的预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泽宇 隋青 +3 位作者 王凤丽 陈东杰 郭风军 张长峰 《中国果菜》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果蔬类食品货架期是消费者了解果蔬品质的重要途径。果蔬变质过程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介绍了与果蔬类食品品质相关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总结并分析了5种不同类型的货架期预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果蔬类食品货架期是消费者了解果蔬品质的重要途径。果蔬变质过程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介绍了与果蔬类食品品质相关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总结并分析了5种不同类型的货架期预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预测 果蔬 品质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植被属性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吴天宇 冯天骄 +1 位作者 刘亚博 王平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7,167,共11页
[目的]长期植被恢复下土壤水力特性对于植被建设生态服务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为探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植被属性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的4种人工林与天然林(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目的]长期植被恢复下土壤水力特性对于植被建设生态服务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为探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植被属性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的4种人工林与天然林(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植被属性及土壤持水性质,对比分析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1)天然次生林在树高、枝下高和冠幅上显著高于人工林,天然林树高、枝下高和冠幅与刺槐人工林相比,分别提高58.84%、254.4%和32.59%;而天然次生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明显高于人工林。2)在土壤水力特性方面,天然次生林在生长季水分体积分数峰值、饱和水与田间持水量较高;人工林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尤其是刺槐人工林始终低于天然次生林。3)土壤性质和植被属性对土壤水力特性均存在显著关系,天然林的全氮和树高相比刺槐人工林分别提高52.67%和37.04%,其林地饱和水分比刺槐人工林提高6.09%。[结论]天然次生林在调节土壤水分平衡、改良土壤水力性质上优势明显,人工林则因植被结构单一等因素,在土壤水力性质改善上存在不足。因此,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重视多样性提升,充分发挥天然次生林优势并结合人工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多样性指数 土壤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多维特征的茶树种植信息提取方法
5
作者 杨家芳 尹林江 +2 位作者 张洪亮 赵卫权 李威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茶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快速测定其种植面积对茶叶估产、茶园管理决策优化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无人机获取茶树多光谱遥感影像,选取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及其组合特征作为多元分析指标;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与相关性分析,对多元分... 茶树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快速测定其种植面积对茶叶估产、茶园管理决策优化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无人机获取茶树多光谱遥感影像,选取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及其组合特征作为多元分析指标;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与相关性分析,对多元分析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估与相关性检验;最后采用最大似然法(MLC)、支持向量机(SVM)及随机森林(RF)3类监督分类算法,对研究区域的茶树种植分布进行高精度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SVM和RF算法下,使用纹理特征或多特征组合相较于单一植被指数特征能够显著提升分类精度;②可见光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联合应用为研究区的最优分类特征组合,SVM算法下分类总精度高达95.5%,Kappa系数为0.917;③基于全量特征和特征降维数据集未显著提升分类精度,但后者分类结果稳定性最高,且分类精度仅次于最优分类特征组合。综上,利用SVM算法,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组合,能有效区分茶树与其他地物,实现茶树种植信息的高精度提取,从而为作物种植信息精准提取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茶树 种植信息提取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叶片SPAD遥感探测的光谱尺度效应
6
作者 池浩然 李映雪 +1 位作者 吴芳 邹晓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叶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表征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是监测农作物长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参数。光学遥感是大面积无损探测叶片SPAD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不同光谱尺度数据探测光谱变化存在差异,影响了光学探测... 叶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表征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是监测农作物长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参数。光学遥感是大面积无损探测叶片SPAD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不同光谱尺度数据探测光谱变化存在差异,影响了光学探测作物生化参数的精度,但目前很少有研究系统评估不同光谱尺度对探测冬小麦叶片SPAD值的影响。为优化光谱尺度提升叶片SPAD探测精度,该研究通过连续4年田间试验,获取冬小麦4个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和3种施氮水平(N1、N2和N3)条件下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叶片SPAD值,评估了5种光谱尺度(1、5、10、25和50 nm)下单一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对叶片SPAD值敏感性差异及对机器学习模型估算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波段反射率对SPAD值敏感性最大,光谱尺度敏感性变异系数Var为0.497。红边波段波长710 nm反射率受到光谱尺度影响最大,在全生育期敏感性变异系数Var为1.000。全生育期敏感性最佳植被指数为m ND705,在50 nm光谱尺度对SPAD的敏感性最高(R^(2)=0.685)且光谱尺度敏感性变异系数低(Var=0.014)。在4个单一生育期中,mND705在灌浆期对SPAD的敏感性最佳(R^(2)=0.895)且受到光谱尺度的影响小(Var=0.014)。施氮水平的增加提升了植被指数对SPAD的敏感性。优化光谱尺度提升了机器学习模型估算SPAD的能力,全生育期中以25 nm光谱尺度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SPAD的估算精度最佳(R^(2)=0.816和均方根误差RMSE=4.04)。该研究为从优化光谱尺度角度优化光学传感器选择和设计、光谱植被指数波段选择和机器学习模型光谱特征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尺度 植被指数 叶绿素含量 冬小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及其对NDVI的影响
7
作者 靖娟利 钟国强 +2 位作者 陈美容 赵婷 王永锋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6-268,287,共14页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西南地区2000—2020年CN05.1格点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20个极端气候指数,结合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西南地区2000—2020年CN05.1格点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20个极端气候指数,结合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极端气候时空动态及其对NDVI的影响。[结果](1) 2000—2020年西南地区除TN10,TX10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变暖区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对极端降水指数而言,整体上持续降雨天数增多,中雨日数与大雨日数增加,并且降水强度有所上升,除云南地区降水减少,其余地区降水都有所增加。(2)在年尺度上,除TNn与TXn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与NDVI相关性显著(p<0.05),其中TN10对植被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TN90和Tmin有显著促进作用;极端降水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地貌分区尺度上,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植被受极端气温的影响明显,而若尔盖高原和四川盆地植被受极端降水的影响较大。(3)不同植被类型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草丛、灌丛、林地受极端气温的影响最为强烈,沼泽次之,高山植被受影响最小。不同植被NDVI受极端降水的影响较弱,其中PRCPTOT,R20 mm对沼泽和草甸的影响最强。[结论]极端气候对西南地区植被的影响随地貌分区及植被类型变化表现出差异性,需针对不同区域和植被类型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极端气候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趋势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罗维胜 端伟彬 +1 位作者 吕飞 隋艳利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 [目的]为构树作为矿区恢复优良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构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矿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构树在石矿区成活率达98%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生长状况良好。植株体内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及根系活力在铜矿区和石矿区之间有很大差异,铜矿区构树受伤害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石矿区。铜可以在构树体内大量富集,且富集量根>茎>叶。和铜矿区相比,构树更适宜在石矿区生长。[结论]研究结果为矿区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植被恢复 构树 生态修复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与热红外数据的冬小麦土壤水分反演
9
作者 张成才 侯佳彤 +2 位作者 王蕊 姜明梁 祝星星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引入植被覆盖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的精度,但大多数研究均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未深入研究基于其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对模型的影响。为此,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乡冬小麦部分种植区域为实验... 引入植被覆盖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的精度,但大多数研究均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未深入研究基于其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对模型的影响。为此,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乡冬小麦部分种植区域为实验区,基于分辨率高、机动性强的无人机平台搭载多光谱与热红外成像仪开展冬小麦覆盖地表的土壤水分反演研究,探究引入不同植被覆盖度参数后模型精度的变化,并弥补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土壤水分监测分辨率低、时效性差的不足。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垂直干旱指数PDI两种干旱指数分别与7种植被指数估算的植被覆盖度参数耦合搭建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并根据最优模型的反演结果对实验区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建立耦合TVDI与PDI指数、不引入植被覆盖度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TP模型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0~10 cm和>10~20 cm深度时,TP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06、0.67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5、0.041。7种引入植被覆盖度的模型精度较TP模型精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最优模型TPOSAVI的R^(2)较TP模型分别提高0.143、0.158,RMSE分别降低0.7百分点、0.8百分点。基于干旱指数引入植被覆盖度能够提高模型精度,且不同植被覆盖度参数对模型精度的提升程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反演 无人机遥感 多光谱 热红外 随机森林 干旱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估测干旱胁迫下玉米籽粒产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佳琪 王仲林 +3 位作者 谭先明 陈燎原 杨文钰 杨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0-1042,共13页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水分状况和籽粒产量,对于调控作物生长、优化水分管理和改善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玉米品种选用正红505,于2018—2019年在四川雅安和仁寿的试验田设置4个水分处理(正常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水分状况和籽粒产量,对于调控作物生长、优化水分管理和改善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玉米品种选用正红505,于2018—2019年在四川雅安和仁寿的试验田设置4个水分处理(正常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分析玉米在拔节期(V6)、抽雄期(VT)和灌浆期(R^(2))的冠层含水量(canopy water content,CWC)与籽粒产量的定量关系,利用植被指数和连续小波变换对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CWC定量反演模型,进一步探索以CWC为桥梁建立的玉米籽粒产量的预测模型效果。结果表明,(1)利用小波特征构建的CWC估测模型的预测效果高于植被指数,V6、VT和R^(2)期分别以小波特征gaus3770,64、rbio3.31635,2和rbio3.3838,2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精度较高,R^(2)分别为0.770、0.291和0.233。(2)CWC与玉米籽粒产量间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V6、VT和R^(2)期的R^(2)分别为0.596、0.366和0.439。(3)基于光谱反射率构建的产量预测模型以V6期小波特征gaus3770,64的验证效果最好(R^(2)=0.577,RMSE=1.625 t hm^(–2)),可作为预测玉米籽粒产量的最佳时期。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光谱反射率—冠层含水量—产量”建模方法能够实现对玉米籽粒产量的精确估测,为未来大面积监测玉米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产量 冠层含水量 植被指数 小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的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坪良 张智韬 +7 位作者 巴亚岚 董宁 左西宇 杨宁 陈俊英 程智楷 张蓓 杨晓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6,共11页
农田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对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和提高诊断精度,该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 农田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对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和提高诊断精度,该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六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获取2022年夏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且同步采集夏玉米气孔导度和表型参数数据,监督分类剔除冗余背景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得到冠层植被指数和图像纹理信息,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全子集筛选法筛选出敏感的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及其组合,结合极限学习机、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夏玉米气孔导度预估模型,并基于最优气孔导度预估模型绘制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结果表明,多光谱图像的夏玉米冠层反射率与气孔导度呈弱负相关,植被指数和表型参数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波段的图像纹理均与气孔导度有较高的相关性。植被指数用于评估植被整体健康和水分状况,图像纹理用于捕捉作物空间分布、纹理和结构特征,表型参数用于立体反映作物生理和形态信息,它们在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的机理上具有互补性。基于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是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的最佳模型(决定系数为0.841,均方根误差为0.043 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034 mol/(m^(2)·s)),并显著改善了对气孔导度较低值的低估情况。绘制的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呈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便捷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以优化灌溉策略,调整资源分配。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的水分胁迫诊断提供一种可行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水分胁迫 气孔导度 植被指数 图像纹理 表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安琪 张钰 +3 位作者 刘佳伟 赵威 刘馨雨 李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1-1851,共11页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典型的绿洲-荒漠过渡带,明确保护区内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以2022年同期遥感影像为样点布设依据,在2023年8月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保护区...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典型的绿洲-荒漠过渡带,明确保护区内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以2022年同期遥感影像为样点布设依据,在2023年8月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保护区内植被样方进行分类,计算各植被类型的α多样性指数,随后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以评估植被样方的聚类结果并可视化。结果表明:(1)在甘家湖保护区,草本植物以猪毛菜属(Salsola spp.)分布最为广泛,灌木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碱蓬属(Suaeda spp.)、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等为这一地区主要的植被组成。(2)TWINSPAN将62个植被样方划分成14个类型,其中猪毛菜属+碱蓬属群丛(Ass.Salsola spp.+Suaeda spp.,G5)所占面积最大,且植被多样性最高;猪毛菜属+角果藜群丛(Ass.Salsola spp.+Ceratocarpus arenarius,G7)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面积占比较大;单一植被型群丛(G1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在保护区中主要体现为农田和盐渍化极高的裸地。(3)随机森林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7.10%,Kappa系数达到0.8553,错分误差与漏分误差相对较小。(4)梭梭和白梭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核心区以及中偏南部的缓冲区。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后续精准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空间分布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物种多样性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对4种叶菜类蔬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与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珂 曾巧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目的】探究四环素(TC)胁迫下叶菜类蔬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抗生素对植物的毒性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上海青、小白菜、菜心和生菜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0~500 mg/kg)TC对4种叶菜生长指标... 【目的】探究四环素(TC)胁迫下叶菜类蔬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抗生素对植物的毒性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上海青、小白菜、菜心和生菜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0~500 mg/kg)TC对4种叶菜生长指标(发芽率、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MDA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叶菜的发芽率随TC浓度升高逐渐降低,上海青和小白菜的株高和地上部鲜质量在低浓度(10、50、100 mg/kg)TC胁迫下逐渐增加、高浓度(300、500 mg/kg)TC胁迫下逐渐降低,其中在TC 100 mg/kg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菜心和生菜的株高和地上部鲜质量则随着TC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菜心、生菜和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10、50、100 mg/kg)TC胁迫下存在上升趋势,而上海青的叶绿素含量在TC胁迫时均降低。4种叶菜的MDA活性随着TC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在TC 500 mg/kg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上海青、生菜和小白菜在TC10mg/kg处理下CAT活性最高,菜心则在TC50mg/kg处理下CAT活性最高。菜心和上海青的SOD活性在TC100mg/kg处理下最高,分别比对照高21.12%、22.33%,小白菜和生菜的SOD活性则随着TC浓度升高逐渐降低。菜心、生菜、上海青和小白菜的POD活性分别在TC 10、50、100、500mg/kg浓度处理下活性最高,比对照高0.85%、14.16%、8.20%和24.79%。【结论】4种叶菜对TC的敏感程度不同,TC会抑制菜心和生菜的生长,而上海青和小白菜在低浓度(10、50、100mg/kg)TC处理下生长受到促进,在高浓度(300、500mg/kg)TC处理下则会受到抑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TC胁迫下,4种叶菜植物细胞受损程度增大,抗氧化酶系统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胁迫 蔬菜 生长指标 抗氧化酶 生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草原蝗虫优势种和指示种及其对植被群落的响应
14
作者 曹梓渝 张海翔 +4 位作者 王颖 石淳 班丽萍 张蓉 魏淑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05-2017,共13页
为探究宁夏草原蝗虫群落优势种、指示种及其对植被不同类群的响应关系,2019—2020年在宁夏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选取典型调查样地,对不同草原类蝗虫优势种、指示种及其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响应关系进行了... 为探究宁夏草原蝗虫群落优势种、指示种及其对植被不同类群的响应关系,2019—2020年在宁夏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选取典型调查样地,对不同草原类蝗虫优势种、指示种及其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作为宁夏四类草原共同优势种,与禾本科和菊科盖度、高度、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和赤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作为温性草原指示种蝗虫,与禾本科植被盖度、频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缘短鼻蝗(Filchnerella rubimargina)和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作为温性草原化荒漠的优势种,与其他科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因此,科学监测禾本科与菊科植被分布较广的草原类型将有助于蝗虫有效监测和及时防控,进一步为草原管理和蝗虫可持续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天然草原 草原蝗虫 优势种 指示种 植被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植被指数的红树林树种遥感分类与生物碳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亮东 张威 +1 位作者 邓淞文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3,共13页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训练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R)的分类模型,并使用In VEST模型计算了2019-2023年研究区红树林生物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红树林识别指数(MRI)与其他植被指数进行组合后能够显著提高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分类精度;2019-2023年,研究区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总生物碳储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02%。由于光学影像无法准确区分无瓣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桐花树混交群落,本研究结果对红树林混交群落中桐花树群落面积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在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以其他省份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项目为参考,促进广西蓝碳碳汇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 组合植被指数 物种分类 生物碳储量 In 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志种分布预测的哀牢山植被潜在分布及气候解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兰君 李林霞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基于哀牢山植被12个标志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和预测物种在当前气候背景下在中国和哀牢山的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5类植被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非常好水平(AUC>0.90)。影响暖温性针叶... 基于哀牢山植被12个标志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和预测物种在当前气候背景下在中国和哀牢山的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5类植被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非常好水平(AUC>0.90)。影响暖温性针叶林的主要因子为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和最冷季度平均气温(bio11),影响暖热性针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年平均温度(bio1)、昼夜温差与年温度比值(bio3)和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温度变化方差(bio4)、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年平均温度(bio1),影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年气温变化(bio7)、温度变化方差(bio4)、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和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9),影响干热河谷稀疏灌木草丛的主导因子为温度变化方差(bio4)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暖温性针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哀牢山中北部地区,暖热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和哀牢山的西南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台湾地区等地和哀牢山全域,干热河谷稀疏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地区等地和哀牢山的中南部及北部地区。MaxEnt模型所模拟的结果,可以准确反映5类植被的适生区分布情况,揭示生物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可以为哀牢山植被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标志种 MaxEnt模型 生物气候因子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温室黄瓜低温致灾类型分类研究
17
作者 赵玉兵 孙典 +3 位作者 张杰 杨丽娜 张梓瑶 孙东磊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85-91,共7页
旨在建立一套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低温致灾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温室冻害风险等级预警预报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准度。于2017年12月—2022年2月,研究在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中,以‘津优6号’黄瓜为... 旨在建立一套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低温致灾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温室冻害风险等级预警预报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准度。于2017年12月—2022年2月,研究在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中,以‘津优6号’黄瓜为试材,并张挂遮阳网建立低温寡照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盆栽试验来探究低温寡照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通径分析,明确对温室低温环境形成温室外气象要素,并依据室外气象要素进行了温室低温日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冀中南日光温室低温致灾的室内最低气温指标为10℃;(2)温室内日最低气温与当日日照、前日最低湿度和前日日照相关不显著,与其他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前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当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及前日最低气温较低时,温室内的日最低气温下降明显,易造成温室内的黄瓜等瓜果蔬菜致灾;(3)根据温室外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3种类型:晴冷型、寡照型、混合型,2017年12月—2022年2月不同类型冻害日数分别为12 d、22 d、36 d,分别占总日数的17.14%、31.43%、51.43%,建立了三类群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显著相关气象要素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明确了冀中南日光温室低温致灾的室内气象指标并对低温致灾类型进行了划分,为温室冻害风险等级预报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 设施蔬菜 日光温室 黄瓜 气象服务指标 温室冻害 低温致灾 风险等级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ion植被指数的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估测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晓松 李增元 +3 位作者 高志海 白黎娜 王琫瑜 李世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100,共6页
受稀疏植被与明亮土壤背景影响,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精确遥感估测难度较大。以Hyperion影像为数据源,选取甘肃省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区,系统比较了利用不同类型高光谱及多光谱植被指数估测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以期确定干... 受稀疏植被与明亮土壤背景影响,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精确遥感估测难度较大。以Hyperion影像为数据源,选取甘肃省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区,系统比较了利用不同类型高光谱及多光谱植被指数估测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以期确定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估测的最佳植被指数。不同植被指数估测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利用线性回归R2及留一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光谱植被指数估测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显著优于相应的多光谱植被指数,抗大气植被指数(ARVI)及抗土壤和大气植被指数(SARVI)表现明显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其中以基于833.3nm/640.5nm波段组合的ARVI表现最佳,R2可达0.7294,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5.5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植被覆盖度 多光谱植被指数 高光谱植被指数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9
19
作者 程红芳 章文波 陈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遥感影像能够反映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覆盖信息及其变化趋势,故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植被覆盖度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生物量等的间接指标,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遥感...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遥感影像能够反映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覆盖信息及其变化趋势,故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植被覆盖度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生物量等的间接指标,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有经验模型法、植被指数法、像元分解模型法及FCD模型制图法(ForestCanopy Density Mapping Model)等,基于决策树分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目前常用的于遥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常用估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遥感植被覆盖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植被指数的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方法 被引量:42
20
作者 潘琛 杜培军 +1 位作者 罗艳 袁林山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7-780,797,共5页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0年ETM+多光谱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选择影像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度植被指数(G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10种植被指数作为分类特征,基于See5决策树学习软件构建分类决策树,实现了研究区...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0年ETM+多光谱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选择影像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度植被指数(G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10种植被指数作为分类特征,基于See5决策树学习软件构建分类决策树,实现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法易于综合多种特征进行遥感影像的分类,植被指数参与到决策树分类中能够提高分类的总体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决策树 See5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