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0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协同注意力机制与Transformer模型的鱼类异常行为多任务识别
1
作者 张艺爔 胡泽元 +4 位作者 左宇琪 贾松怡 刘吉航 陶红希 于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目的】解决暗光、浑浊和高密度养殖环境下,对于单任务鱼类异常行为识别精确度不高以及相似性鱼类异常行为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多任务学习情况下鱼类异常行为及其姿态估计研究框架,命名为PD-DETR。通过Transformer架... 【目的】解决暗光、浑浊和高密度养殖环境下,对于单任务鱼类异常行为识别精确度不高以及相似性鱼类异常行为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多任务学习情况下鱼类异常行为及其姿态估计研究框架,命名为PD-DETR。通过Transformer架构实现端到端推理,平衡不同任务的损失权重,优化梯度冲突。通过自注意力编码器和协同注意力(SCSA)特征融合网络(SCSA-FPN),计算单鱼行为与鱼群行为的权重,平衡鱼群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降低相似性行为特征丢失。设计消融实验和模型对比实验,以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PD-DETR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异常行为数据集上的识别精确率和平均精度分别达到95.1%和93.6%,较YOLOv11-det提升0.9%和0.3%;游动姿态估计精确率和平均精度分别达到91.2%和90.8%,较RT-DETR相比分别提升3.9%和4.4%;在多任务学习情况下异常识别任务和游动姿态估计任务的平均精度较单任务学习提升1.2%和1.7%。【结论】多任务学习网络PD-DETR实现了暗光、浑浊水质环境中的鱼类异常行为识别与游动姿态分析,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保障鱼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异常行为 姿态估计 多任务学习 多任务梯度协调 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坐标Transformer的轻量级人体姿态估计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友文 林志钦 +1 位作者 章劲 陈俊宽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527,共12页
针对现有的大多数自底向上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存在模型规模大、计算成本高及对边缘设备不友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6-Pose的轻量级多人姿态估计网络模型YOLOv5s6-Pose-CT。该模型在颈部网络中引入空间和通道重建卷积,以减少空间... 针对现有的大多数自底向上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存在模型规模大、计算成本高及对边缘设备不友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6-Pose的轻量级多人姿态估计网络模型YOLOv5s6-Pose-CT。该模型在颈部网络中引入空间和通道重建卷积,以减少空间和通道维度上的特征冗余。同时,提出了一种坐标Transformer嵌入于主干网络中,使模型专注于长距离依赖和拥有高效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其次,通过使用无偏特征位置对齐来解决多尺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特征错位问题。最后,使用损失函数MPDIoU对边界框的回归损失重新定义。在COCO 201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优化的网络模型与主流的轻量级网络EfficientHRNet-H1模型相比,在保持相同精度的同时,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16.2%和66.1%。相比于基准模型YOLOv5s6-Pose,参数量减少11.2%,计算量降低5.8%,平均检测精度和平均召回率分别提升2.5%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姿态估计 轻量级 坐标transformer 无偏特征位置对齐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textual Transformer的自动驾驶单目3D目标检测
3
作者 厍向阳 颜唯佳 董立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8-189,共12页
针对当前单目3D目标检测中存在的漏检和多尺度目标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extual Transformer的自动驾驶单目3D目标检测算法(CM-RTM3D)。在ResNet-50网络中引入Contextual Transformer(CoT),构建ResNet-Transformer架构... 针对当前单目3D目标检测中存在的漏检和多尺度目标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extual Transformer的自动驾驶单目3D目标检测算法(CM-RTM3D)。在ResNet-50网络中引入Contextual Transformer(CoT),构建ResNet-Transformer架构以提取特征。设计多尺度空间感知模块(MSP),通过尺度空间响应操作改善浅层特征的丢失情况,嵌入沿水平和竖直两个空间方向的坐标注意力机制(CA),使用softmax函数生成各尺度的重要性软权重。在偏移损失中采用Huber损失函数代替L1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在KITTI自动驾驶数据集上,相较于RTM3D算法,该算法在简单、中等、困难三个难度级别下,AP3D分别提升了4.84、3.82、5.36个百分点,APBEV分别提升了4.75、6.26、3.5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单目3D目标检测 Contextual transformer 多尺度感知 坐标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轻量级Transformer的自适应窗口立体匹配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正家 胡飞飞 +2 位作者 张成娟 雷卓 何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现有端到端的立体匹配算法为了减轻显存消耗和计算量而预设固定视差范围,在匹配精度和运行效率上难以平衡。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Transformer的自适应窗口立体匹配算法。利用具有线性复杂度的坐标注意力层对低分辨率特征图进行位置编码,... 现有端到端的立体匹配算法为了减轻显存消耗和计算量而预设固定视差范围,在匹配精度和运行效率上难以平衡。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Transformer的自适应窗口立体匹配算法。利用具有线性复杂度的坐标注意力层对低分辨率特征图进行位置编码,减轻计算量并增强相似特征的辨别力;设计轻量化Transformer特征描述模块,转换上下文相关的特征,并引入可分离多头自注意力层对Transformer进行轻量化改进,降低Transformer的延迟性;用可微匹配层对特征进行匹配,设计自适应窗口匹配细化模块进行亚像素级的匹配细化,在提高匹配精度的同时减少显存消耗;经视差回归后生成无视差范围的视差图。在KITTI2015、KITTI2012和SceneFlow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比基于标准Transformer的STTR在匹配效率上快了近4.7倍,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友好的存储性能;比基于3D卷积的PSMNet误匹配率降低了18%,运行时间快了5倍,实现了更好的速度和精度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匹配 transformER 自适应窗口 可分离自注意力机制 坐标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rvoltage a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Valve Winding of ±800 kV UHVDC Converter Transformer 被引量:5
5
作者 ZHOU Peihong DAI Ming HE Huiwe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46-3155,共10页
关键词 直流换流变压器 绝缘配合 过电压 特高压 转阀 绕组 绝缘水平 直流输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和Transformer混合网络模型的车道线检测
6
作者 唐洪 邓锋 +2 位作者 张恺 聂学方 李光辉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1-883,共13页
车道线检测技术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检测方法通常在主干网络提取特征之后分别获取车道线关键点的置信度以及这些点相对车道线起始点的偏移。但由于车道线是细长结构,现有的主干网络无法有效提取这... 车道线检测技术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检测方法通常在主干网络提取特征之后分别获取车道线关键点的置信度以及这些点相对车道线起始点的偏移。但由于车道线是细长结构,现有的主干网络无法有效提取这种结构特征,偏移网络也难以回归车道线上关键点相对起始点的偏移。鉴于注意力机制在提取空间结构特征、表征长距离图像序列间依赖关系方面的优越性能,在基于点的车道线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Transformer的混合网络(CNN-Transformer hybrid network,CTNet)模型,该模型通过特征金字塔和增强的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特征的表征能力,使用基于视觉Transformer的偏移网络回归关键点的偏移量,因此,CTNet能够提取细长车道线特征、捕获长距离点间的偏移,有效提升车道线检测的精度。实验对比了CTNet和6种常用车道线检测算法在数据集TuSimple和CULane上的效果,在TuSimple上CTNet各项精度指标均优于现有方法,在CULane数据集的9种不同车道场景中,CTNet在6个场景中取得了最佳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 视觉transformer 坐标注意力 特征金字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邝嫦娥 狄亚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实融合能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多样化集聚和劳动力配置优化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最大,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为数实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城市群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超 胡宗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境的同构压力越强,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越明显。(2)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主要影响中心企业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水平;当中心企业同时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优势时,与上下游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联动效应越明显。(3)基于产业链联动效应行为特征视角,中心企业在绩效因素影响下,通过被动模仿行为提升双化协同转型水平。(4)根据异质性分析,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由下游客户端决定;当中心企业为非链主企业时,产业链联动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 产业链 企业转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分工协作网络 同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坐标表征法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辨识研究
9
作者 龙启 杨旭 +5 位作者 薛淑鹏 黎卫国 彭翔 杨光辉 段雄英 廖敏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变压器内部故障与励磁涌流系统仿真模型,从而获得大量的三相差流仿真数据。其次,引入了圆坐标表征变换,将原始及平移后的三相差流作为动点的二维坐标,发现在不同工况下双差动电流形成的动点轨迹图像有显著差异,进而将仿真数据变换为轨迹图像样本集。最后,通过比较6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轨迹图像样本集的分类性能,采用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VGG16网络模型,对仿真、实验及现场录波等数据得到的电流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实现故障和涌流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辨识准确率高,避免了传统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问题;且在不同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降低了保护方案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差动保护 二次谐波制动 保护闭锁 励磁涌流 圆坐标表征法 VGG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调制识别网络
10
作者 周金 李玉芝 +3 位作者 张徐 高硕 张立 盛家川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82,共11页
自动调制识别(AMR)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针对AMR网络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迁移能力较差以及对噪声和调制信号的特征区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去噪及双模态注意力Transformer及卷积融合网络(Denoising & Dual-modal Attention CNN-T... 自动调制识别(AMR)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针对AMR网络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迁移能力较差以及对噪声和调制信号的特征区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去噪及双模态注意力Transformer及卷积融合网络(Denoising & Dual-modal Attention CNN-Transformer, D-DmACT)。首先,设计一种迭代生成复杂干扰的生成器和对抗干扰的判别器,增强模型在遭遇复杂电磁环境时的泛化能力;其次,设计基于复数注意力的Transformer模块,以捕获同相正交(IQ)信号的时域特征,并设计基于时频位置信息的坐标注意力模块,以获取时频图像的特征,并对两种特征进行交叉融合;再次,将判别器输出的时序复序列和时频图像送至双模态注意力融合模型;最后,实现轻量化的分类识别。在数据集RadioML2016.10a和RadioML2018.01a上分别开展的高斯白噪声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识别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脉冲噪声的作用下,相较于CLDNN(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Deep Neural Network)、残差网络(ResNet)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所提网络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3.98%、28.82%和24.64%,而相较于多模态自动调制分类网络(MM-Net)、阈值自编码去噪卷积神经网络(TADCNN)和生成式对抗网络联合多模态注意力机制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GAN-MnACL),所提网络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9.74%、13.55%和11.17%。在计算复杂度方面,通过参数量和浮点运算数(FLOPs)等指标验证了所提网络在终端的可部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调制识别 生成对抗网络 坐标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 复杂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5-pose的群养生猪体尺自动测量方法
11
作者 刘刚 曾雪婷 +3 位作者 刘晓文 李涛 丁向东 米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465,共11页
针对群养生猪体尺自动测量中体尺测点难以高效和精确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pose的群养生猪体尺自动测量方法。在YOLO v5-pose主干网络中融合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更好地捕捉到... 针对群养生猪体尺自动测量中体尺测点难以高效和精确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pose的群养生猪体尺自动测量方法。在YOLO v5-pose主干网络中融合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更好地捕捉到测点相关特征;将Neck层的C3传统模块替换为C3Ghost轻量模块,降低模型参数量和内存占用量;在模型Head层引入DyHead(Dynamic head)目标检测头,提升模型对测点位置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测点检测平均精度均值为92.6%,参数量为6.890×10^(6),内存占用量为14.1 MB,与原始YOLO v5-pose模型相比,平均精度均值增加2.1个百分点,参数量和内存占用量分别减少2.380×10^(5)、0.4 MB。与当前经典模型YOLO v7-pose、YOLO v8-pose、RTMPose(Real-time multi-person pose estimation based on mmpose)和CenterNet相比,该模型的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更优且更轻量化。在2400幅群养生猪图像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体长、体宽、臀宽、体高和臀高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61、5.87、6.03、0.49、0.46 c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9%、11.53%、12.29%、0.90%和0.76%。综上所述,本文方法提高了体尺测点检测精度,降低了模型复杂度,取得了更精确的体尺测量结果,为群养环境下生猪体尺自动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养生猪 体尺测量 改进YOLO v5-pose 关键点检测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韶华 李庆怡 张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2,共9页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固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均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且只有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收敛趋势,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科技水平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还会受到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而东北地区受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转型升级的主要表征、演进态势与实现方式
13
作者 刘兴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8,共12页
我国城市化转型升级的主要表征为经济结构变化、对外经济拓展、经济增速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升级,呈现城市化速度有所放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发展方式趋于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升级、创新模式转变、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价... 我国城市化转型升级的主要表征为经济结构变化、对外经济拓展、经济增速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升级,呈现城市化速度有所放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发展方式趋于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升级、创新模式转变、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等新趋势。但仍面临城市化水平待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需加强、人口老龄化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碳排放与环境压力加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我国需以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为保障,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建立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政策评估科学化数智化建设,以产业升级、稳步扩中、创新引领、开放发展、敏捷治理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战略 城市化转型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化协同、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王晓红 刘华军 +1 位作者 栾翔宇 李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1,共10页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双化协同)已成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数字化、绿色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企业双化协同水平,并以此作为基础检验了其对...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双化协同)已成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数字化、绿色化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企业双化协同水平,并以此作为基础检验了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样本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水平较低,双化协同实践仍需提高重视和加大相关投入;(2)双化协同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3)双化协同有利于改善企业ESG表现,且ESG表现在双化协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企业理解和开展双化协同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化协同 企业高质量发展 ESG表现 耦合协调模型 数字化 绿色化 上市公司 企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样态、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2014—2024年度高校专业调整行动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邬正阳 郭卉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 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整背后的实践逻辑彰显了政策靶向、知识生产和生源与就业市场等多方压力情景的交织影响,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分别表现出学术逻辑主导的新专业开设“渐进式”探索和市场逻辑主导的专业备案和撤销“急进式”推进。未来的专业结构调整要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学术逻辑为根本遵循,探索面向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大专业”,同时应坚守“传统”和“冷门”专业底色,切忌盲目跟随政策和市场导向开展不切实际的“追新”和“裁旧”,专业建设重点应在课程体系等内涵建设,而非一味探索新名称和新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专业 结构调整 三角协调模型 国家战略 产业转型 学科前沿 内涵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源电网中复合储能式电子变压器声纹机械的协调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海涵 李俊妮 +2 位作者 王维佳 孙飞 宋彦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4-716,共3页
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含源电网中复合储能式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储能式电力电子变压器面临着电网电压跌落或中断等挑战,这对其稳定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综述了基于声纹识别的变压器协调控... 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含源电网中复合储能式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储能式电力电子变压器面临着电网电压跌落或中断等挑战,这对其稳定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综述了基于声纹识别的变压器协调控制以及监控策略,首先分析了复合储能式电子变压器的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当前环境下的技术特征;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声纹识别技术在储能电子变压器的应用实况,最后综述了声纹识别技术下的变压器协调控制与监控策略。希望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源电网 复合储能式电力电子变压器 声纹识别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大直径零件转角高精度测量方法
17
作者 杜坡 段振云 +2 位作者 张静 赵文辉 莱恩刚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3,共9页
角度测量作为精密计量领域的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精度检测等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解决大齿轮等大直径零件在精密制造、装配过程中小角度高精度测量的问题,故提出基于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协同的扩展视场高精度转... 角度测量作为精密计量领域的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精度检测等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解决大齿轮等大直径零件在精密制造、装配过程中小角度高精度测量的问题,故提出基于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协同的扩展视场高精度转角测量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二维四参数坐标变换算法建立测量基准板标定模型,实现测量基准板的高精度标定,为转角测量提供可靠的参考基准。其次,针对大尺寸工件测量时单相机视场受限的问题,通过构建具有空间视场互补特性的双目视觉测量系统,提出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视野中心坐标解算算法,实现相机视野中心在测量基准板坐标系下的坐标求解,为转角测量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基于上述方法研制了双目视觉转角测量系统。并以模数为20 mm、齿数30的大齿轮为验证对象,在0°~20°转角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精度测试和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的绝对测量精度达到6″,测量重复精度为5″,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所提方法和设计的系统满足了大直径零件转角高精度动态测量的需求,为大直径零件转角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转角测量 坐标变换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位校准的可穿戴下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
18
作者 牛嘉晨 王计平 +1 位作者 熊大曦 郭立泉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4-87,92,共5页
大多数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等患者伴随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设计了多节点可穿戴下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并通过方位校准,使可穿戴惯性传感器在不同穿戴位置时,仍能准确地检测下肢运动参数。实... 大多数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等患者伴随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设计了多节点可穿戴下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并通过方位校准,使可穿戴惯性传感器在不同穿戴位置时,仍能准确地检测下肢运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传感器坐标轴不与人体解剖轴对齐佩戴的情况下即不同穿戴位置时,经校准后得到的人体角速度和加速度与对齐佩戴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皮尔逊相关系数(r)≥0.912),测得的膝关节角度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MRE)≤1.4%)。该系统在不同穿戴位置时,都能准确获取人体下肢角速度、加速度、关节角信息,可在临床康复的下肢运动功能评估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功能 方位校准 惯性传感器 坐标系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分异机理研究
19
作者 曾岚婷 陈毅辉 周小亮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3-1396,共14页
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应用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对绿色化形成显著制约。揭示数字化与绿色生产力协同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增效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11−2022年我... 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应用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对绿色化形成显著制约。揭示数字化与绿色生产力协同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增效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结合熵权法、SBM-GML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核密度函数等对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系统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三级跨越式提升,高水平耦合协调仅出现在若干东部发达省份。②耦合协调系统的影响因子表现出非线性、异质性和阶段性的作用特征。技术进步是持续稳定的驱动因子,但效能呈现“东强西弱”梯度衰减的变化,后发区域具有突破初级协调的潜力,城镇化建设释能范围最广泛,动力性效能出现在大部分省份。③环境治理因子、收入水平在均等状况下释放推动力,但和产业结构的作用相似,其影响在东西部均呈两极变异,且正向影响存在效能门槛。研究显示,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系统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其影响因子作用不仅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随着时间维度演变产生动态分异。因此,分区制定差异化政策是实现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衡、良好耦合协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分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何以实现企业发展与安全?——基于效益与韧性协调发展视角
20
作者 刘赵宁 张树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效益提升与韧性建设双目标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推进企业效益与韧性的协调发展,增大供应链话语权与内部控制质量是其主要传导机制;在数字化转型指数下的... 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效益提升与韧性建设双目标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推进企业效益与韧性的协调发展,增大供应链话语权与内部控制质量是其主要传导机制;在数字化转型指数下的细分成分中,数字组织赋能和数字化成果对企业效益与韧性协调发展的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U型,数字战略引领、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化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支撑则均具有线性积极作用,且数字战略引领的影响效应最大;在非国有、较小规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效益与韧性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视数字化战略布局和成果沉积,支持企业动态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效益 韧性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