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扭超声振动辅助铣削60%SiC_(p)/Al多目标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牛秋林 戴福朋 +3 位作者 荆露 王星华 刘俐鹏 肖玉斌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6,共13页
针对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SiC_(p)/Al)在铣削过程中加工难度大、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纵扭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复合工艺。以超声振幅、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为变量,设计了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响应... 针对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SiC_(p)/Al)在铣削过程中加工难度大、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纵扭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复合工艺。以超声振幅、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为变量,设计了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响应曲面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分析了4个参数变量中两个指标的交互影响作用,并对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多目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人工神经网络准确性更高。采用遗传算法优选出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超声振幅A=1.84μm,切削速度v_(c)=20 m/min,每齿进给量f_(z)=0.015 mm/z,切削深度a_(p)=0.8 mm,经过验证试验后发现,采用优选参数有效降低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各值分别为切削力F_(t)=7.23 N,切削温度T=40.18℃,表面粗糙度R_(a)=2.4673μm,预测误差分别为6.91%、6.53%、2.53%,证明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优化参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响应曲面法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预测模型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孔工字型蜂窝梁扭转模态自由振动研究
2
作者 黄斌 张文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9-335,344,共8页
从能量等效角度,提出了一种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连续型模型,应用新的薄壁构件扭转理论:板-梁理论,建立了构件扭转模态自由振动能量泛函模型,明确了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名义约束扭转惯性矩(翘曲常数)、自由扭转常数、转动惯量。通过变... 从能量等效角度,提出了一种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连续型模型,应用新的薄壁构件扭转理论:板-梁理论,建立了构件扭转模态自由振动能量泛函模型,明确了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名义约束扭转惯性矩(翘曲常数)、自由扭转常数、转动惯量。通过变分运算,获得了平衡微分方程模型。基于扭转模态试函数,推导了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自由振动扭转模态振动圆频率,并与有限元结果对比校验理论模型预测精度。开展了悬臂圆孔工字型蜂窝梁受集中扭矩作用的端部截面转角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计算,进一步检验了基于板-梁理论建立的蜂窝梁连续模型的适用性。应用板-梁理论对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自由振动扭转的分析过程及推导步骤,为其他开孔类型工字型蜂窝梁扭转模态自由振动研究提供了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工字型截面蜂窝梁 扭转自由振动 板-梁理论 蜂窝梁连续型模型 能量泛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柴油机曲轴振动特性分析
3
作者 彭凌溥 柴子涵 金志浩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217-220,共4页
为了减少发动机故障分析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建立了由活塞、连杆、曲轴、飞轮和硅油阻尼器组成的曲轴系统三维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由多自由度组成的刚性混合动力发动机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扭振响应仿真... 为了减少发动机故障分析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建立了由活塞、连杆、曲轴、飞轮和硅油阻尼器组成的曲轴系统三维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由多自由度组成的刚性混合动力发动机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扭振响应仿真,对曲轴的扭振进行分析。该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该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扭振 刚柔耦合模型 发动机动力学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汽车双质量飞轮扭振仿真试验研究
4
作者 冯振威 马能武 徐旭 《时代汽车》 2024年第6期158-160,170,共4页
由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自由度、分布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统一,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许许多多的扭转振动,产生振动和噪声,减少结构强度,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因此,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产生的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质量飞轮可... 由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自由度、分布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统一,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许许多多的扭转振动,产生振动和噪声,减少结构强度,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因此,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产生的振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质量飞轮可以合理地减少动力传动系统带来扭振。文章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汽车传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扭振模型,通过该模型详细分析和对比了双质量飞轮和从动盘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双质量飞轮更有利于减少扭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飞轮 从动盘扭转减振器 MATLAB 扭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曲轴角振动诊断的单谐次准刚体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闫兵 孙梅云 +2 位作者 李玉梅 李晓 华春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5,共4页
针对目前用于曲轴角振动诊断的刚体和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局限,利用简谐角振动的正交性,从单谐次的角度,提出了“单谐次准刚体模型”,讨论了满足“单谐次准刚体模型”条件的两种情况,建立了既准确又简便实用的角振动简谐诊断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用于曲轴角振动诊断的刚体和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局限,利用简谐角振动的正交性,从单谐次的角度,提出了“单谐次准刚体模型”,讨论了满足“单谐次准刚体模型”条件的两种情况,建立了既准确又简便实用的角振动简谐诊断动力学模型。根据“单谐次准刚体模型”和简化后的基本关系式,可建立一套适用广泛、诊断准确、简便实用且不依赖轴系结构参数或大量实验的内燃机曲轴角振动简谐诊断新方法,简化了基于曲轴角振动的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停缸号诊断、故障缸功率损失率诊断和漏气缸位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角振动 故障诊断 振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扭转振动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伟 杨珏 +2 位作者 张文明 赵翾 郭苗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2-518,共7页
针对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和发电机系统轴系扭转振动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提出分析此类轴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法。根据电动轮自卸车的动力传递系统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直接刚性连接而成的特点,对系统轴系进行固有振动特性和强迫... 针对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和发电机系统轴系扭转振动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提出分析此类轴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法。根据电动轮自卸车的动力传递系统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直接刚性连接而成的特点,对系统轴系进行固有振动特性和强迫振动特性分析时,建立轴系扭转振动分析的集总质量参数模型,利用系统矩阵法和能量法获得轴系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在试验验证阶段,采用非接触式扭转振动测量法进行试验验证,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基本吻合,证明了针对此类轴系扭转振动分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获得轴系扭转振动发生共振的主谐次和强谐次,为进一步进行扭转振动减振分析及部件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自卸车 发动机 发电机 轴系 扭转振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振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夏伯乾 虞烈 谢友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93-99,共7页
总结了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耦合模型,指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计入齿轮啮合线瞬时位置的变化对齿轮间动态啮合力的影响,建立了更加合理、更加精细的弯扭耦合模型.以前的弯扭耦合模型只是文章中新模型的特例,... 总结了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耦合模型,指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计入齿轮啮合线瞬时位置的变化对齿轮间动态啮合力的影响,建立了更加合理、更加精细的弯扭耦合模型.以前的弯扭耦合模型只是文章中新模型的特例,可由新模型退化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转子 轴承 弯扭耦合振动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扭转振动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琮淦 左曙光 +3 位作者 谭钦文 高丽华 孙庆 孟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34,158,共5页
针对电动车车身阶次振动和车内噪声的主要振源—永磁同步电机的扭转振动问题,首先,利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扭转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解析求解了考虑非正弦分布的永磁磁场、定子开槽、时间谐波电流的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 针对电动车车身阶次振动和车内噪声的主要振源—永磁同步电机的扭转振动问题,首先,利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扭转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解析求解了考虑非正弦分布的永磁磁场、定子开槽、时间谐波电流的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获取了定子铁芯、机壳的刚度和阻尼参数,指出了电磁转矩波动是引起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振动的主要原因。然后,采用状态变量法求得了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最后,通过永磁同步电机扭转振动实验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 永磁同步电机 非线性 扭转振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角振动、线振动共振频率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志鑫 张大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当前实际工程中,角振动试验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以指导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设计过程为目的,结合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对角共振频率的特殊要求,对线振动、角振动共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建立了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当前实际工程中,角振动试验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以指导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设计过程为目的,结合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对角共振频率的特殊要求,对线振动、角振动共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建立了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捷联惯组减振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刚体动力学方法分析捷联惯组的转动惯量和回转半径,得出理想情况下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线共振、角共振频率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并与减振器安装中心到转动中心线的平均距离和惯组回转半径有关的结论。最后讨论了改变减振系统刚度和减振器布置方式两种改变共振频率的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组 减振系统 动力学模型 线振动 角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扭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荣 江征风 +1 位作者 陈雷 胡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对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化方法建立了DMF-CS长弧形弹簧静力学模型,获得其整体扭转特性仿真结果;根据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DMF-CS多自由度扭振模型,获得其局部扭转特性仿真结果;完成了DMF-CS... 对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化方法建立了DMF-CS长弧形弹簧静力学模型,获得其整体扭转特性仿真结果;根据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DMF-CS多自由度扭振模型,获得其局部扭转特性仿真结果;完成了DMF-CS扭转特性试验,验证了上述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理论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DMF-CS扭转刚度与阻尼具有转速相关性,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阻尼耗能随着扭转角的增大而增加。上述结果说明DMF-CS在车辆低速区时能满足理想扭转特性要求,高速区时其减振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 多自由度扭振模型 阻尼 转速相关性 理想扭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设计阶段的车身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迟瑞丰 胡平 侯文彬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在某款轿车的概念设计阶段,建立了概念车身结构的几何模型,采集了若干典型的车身梁截面。根据接头的力学特性,利用弹簧单元和刚性梁单元对接头进行了模拟,计算了车身5种典型接头的刚度。求取了概念模型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并与... 在某款轿车的概念设计阶段,建立了概念车身结构的几何模型,采集了若干典型的车身梁截面。根据接头的力学特性,利用弹簧单元和刚性梁单元对接头进行了模拟,计算了车身5种典型接头的刚度。求取了概念模型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并与详细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概念设计计算结果与详细设计的结果基本相近,说明采用所提出的概念设计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车身结构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模型 弯曲刚度 扭转刚度 振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绞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分析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建武 李炳文 +1 位作者 渠俐 王海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78,共3页
JY型运输绞车的传动系统是三级齿轮传动系统。结合该绞车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通过简化和假设,忽略系统的弯扭耦合效应,利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绞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到其数学模型,对于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分... JY型运输绞车的传动系统是三级齿轮传动系统。结合该绞车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通过简化和假设,忽略系统的弯扭耦合效应,利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绞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到其数学模型,对于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绞车 传动系统 扭转振动 力学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曲轴橡胶扭转减振器稳健性优化匹配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一鸣 魏玉明 上官文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3,107,共10页
利用分数导数动力学模型描述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根据系统能量等效思路,将分数导数模型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并建立带有橡胶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发动机曲轴系统集总参数模型;接着采用遗传算法对设计参... 利用分数导数动力学模型描述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根据系统能量等效思路,将分数导数模型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并建立带有橡胶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发动机曲轴系统集总参数模型;接着采用遗传算法对设计参数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应用Taguchi方法进行橡胶扭转减振器稳健性优化匹配;最后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试制不同组合设计参数的橡胶扭转减振器,并开展相关试验验证匹配了不同橡胶扭转减振器的曲轴轴系的扭振减振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分数导数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发动机曲轴扭振特性的分析,对橡胶扭转减振器进行稳健性优化匹配可得到在现有条件下最佳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扭转减振器 分数导数模型 Taguchi方法 优化匹配 扭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新型压电作动器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巍 杨智春 +1 位作者 李斌 谷迎松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2,77,共4页
对弓型压电片作动器(APA)和Ⅱ型压电堆作动器(PISA)两种新型压电作动器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两作动器的输出作动弯矩与驱动电压的关系式。将它们应用于一垂尾模型的第1阶弯曲(一弯)和第1阶扭转(一扭)模态响应控制中,... 对弓型压电片作动器(APA)和Ⅱ型压电堆作动器(PISA)两种新型压电作动器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两作动器的输出作动弯矩与驱动电压的关系式。将它们应用于一垂尾模型的第1阶弯曲(一弯)和第1阶扭转(一扭)模态响应控制中,建立了该压电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采用二次最优控制(LQR)策略设计控制器,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闭环仿真。结果表明,APA在垂尾模型一弯一扭模态控制中的性能优于P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压电作动器 作动弯矩 振动控制 垂尾模型 弯扭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传动系局部扭振模态和半轴对称分支模型简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振东 吕振华 王望予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5-91,共7页
本文探讨FR式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的局部模态及其主导子结构和半轴子结构对称分支的模态对称性与模型简化问题,在这两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对这类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分析模型的合理简化和对扭振特性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 汽车 动力传动系 模态分析 半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矩阵法的轴系扭振图形化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建华 廖日东 张卫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系统矩阵法是一种用于扭振分析的解析法。文中通过对不同振动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矩阵法求解轴系扭振的图形化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只需用户提供原始的扭振力学模型,且不受轴系分支结构和模型规模的限制。在具体实现时,... 系统矩阵法是一种用于扭振分析的解析法。文中通过对不同振动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矩阵法求解轴系扭振的图形化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只需用户提供原始的扭振力学模型,且不受轴系分支结构和模型规模的限制。在具体实现时,该方法将扭振模块规划为两类模块单元,用这些模块单元可搭建成各种扭振力学模型,通过扭振模型中模块的遍历和当量系统的转换生成模型拓扑结构关系,并最终组集成求解所需的系统矩阵。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形化建模方法通用且易于编程实现,它可以推广到数学模型为振动微分方程的其它模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轴系扭振 系统矩阵法 图形化建模 模型遍历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模型的印刷机滚筒扭矩及其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仪明 赵明明 +1 位作者 武淑琴 许文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稳定性低是国产印刷机面临的共性问题,印刷滚筒扭振是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印刷机压印滚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压印滚筒在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扭矩传递规律:滚筒扭矩因空档等原因存在突变。采用AR(自回归)模型和小波分析相结合,提... 稳定性低是国产印刷机面临的共性问题,印刷滚筒扭振是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印刷机压印滚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压印滚筒在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扭矩传递规律:滚筒扭矩因空档等原因存在突变。采用AR(自回归)模型和小波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滚筒扭振信号的后处理方法,实现了信号去噪;通过对扭矩测试和数据分析,提取出印刷滚筒的扭振前5阶固有频率65 Hz、80 Hz、300 Hz、375 Hz、400 Hz;通过与传递矩阵法结果比较,验证了扭振信号处理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印刷滚筒的减振与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模型 扭振测试 小波分析 印刷机 印刷滚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组轴系扭转振动实验模型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诞梅 刘占辉 +2 位作者 杨长柱 陈小龙 陶继业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9-201,221,共4页
从理论上分析汽轮机组轴系扭转振动实验模型的几何尺寸同扭转振动固有频率、振型、最大扭振扭矩分布以及最大扭振剪切应力分布的关系,并且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由此得到的有关结论,对轴系扭转振动实验模型的建立和实验研... 从理论上分析汽轮机组轴系扭转振动实验模型的几何尺寸同扭转振动固有频率、振型、最大扭振扭矩分布以及最大扭振剪切应力分布的关系,并且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由此得到的有关结论,对轴系扭转振动实验模型的建立和实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组 轴系 扭转振动 实验模型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香成 周甲佳 +4 位作者 徐志朋 李倩 赵军 关罡 于秋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6-181,206,共7页
为了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架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和扭转振动特性,基于杆系模型建立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以十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无控和MRD受控RC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程序... 为了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架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和扭转振动特性,基于杆系模型建立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以十层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无控和MRD受控RC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程序,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未控和有控下框架典型节点X、Y、Z向的位移、加速度时程响应和结构的空间扭转振动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RD可有效减小RC框架结构的多维位移和加速度时程响应,若阻尼器位置设置不当,将会增大结构的扭转振动响应。结果验证了MRD受控框架结构的空间杆系计算模型及其Matlab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杆系模型 空间结构 多维减震 动力分析 扭转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柱黏滑振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吕苗荣 沈诗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以四自由度钻柱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结合钻头–岩石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了钻柱在直井眼内的动力学特征,研发了多自由度钻柱粘滑振动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开展了钻柱动力学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得出了管柱、钻头和转盘的刚度与转动惯量,... 以四自由度钻柱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结合钻头–岩石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了钻柱在直井眼内的动力学特征,研发了多自由度钻柱粘滑振动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开展了钻柱动力学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得出了管柱、钻头和转盘的刚度与转动惯量,以及钻压、转速等对钻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钻柱运动的4种状态特征。通过对实际钻柱动力学参数的仿真分析,表明钻杆越长,钻铤越短,钻柱越容易处于黏滑振动状态。另外,改变钻柱的内外直径不可能有效抑制黏滑振动。研究成果对现场钻井作业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 钻柱振动 钻柱动力学 扭转振动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