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acceleration using re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SunGuanKfu ChenHuaming LuHuan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 of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 kind of processor architecture of re 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RMP) model based on FPGA array and DSP is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 of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 kind of processor architecture of re 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RMP) model based on FPGA array and DSP is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Two image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template-based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nd zone labeling. One is estimating for motion direction in the infrared image background, another is line picking-up algorithm based on image zone labeling and phase grouping technique. It is a kind of 'hardware' function that can be called by the DSP in high-level algorithm. It is also a kind of hardware algorithm of the DSP.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e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RMP is an ideal accelerating means to deal with the high-speed image processing tasks. High real time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in our two applications on R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technology re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model template matching image zone lab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Grid Islands Service Restora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被引量:14
2
作者 ZHANG Hao HE Jinghan +2 位作者 YIN Hang BO Zhiqian B Kirby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I0007-I0007,9,共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思想的电网恢复重构方法,利用网络中大量的分布式计算资源加速求取孤岛间网络恢复重构的最优解。利用电力系统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将含有多个微网的复杂配电网络视为不同的子云计算区,每个子云计算区根据自身情况将... 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思想的电网恢复重构方法,利用网络中大量的分布式计算资源加速求取孤岛间网络恢复重构的最优解。利用电力系统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将含有多个微网的复杂配电网络视为不同的子云计算区,每个子云计算区根据自身情况将重构的服务请求分解为多个可独立处理的计算块并提交分布的计算节点进行并行处理和结果取优。相关联子云计算区之间可通信以协调不同区域间的负荷转供,最终实现故障恢复重构的目标。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内容介绍 编辑工作 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多MEC服务器的联合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策略
3
作者 王丹 赵静 王嘉程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574,共9页
针对传统集中式计算无法有效应对海量设备产生的庞大数据,且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器资源受限容易引起资源拥塞以及复杂的通信环境导致用户任务卸载传输受阻甚至中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多MEC服务器的联合任务卸... 针对传统集中式计算无法有效应对海量设备产生的庞大数据,且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器资源受限容易引起资源拥塞以及复杂的通信环境导致用户任务卸载传输受阻甚至中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多MEC服务器的联合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法。由于最大化系统卸载效用问题是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难以直接求解,于是整体求解过程采用交替优化法,进行迭代求解。通过联合优化RIS处相移矩阵、MEC服务器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计算资源、卸载用户和MEC服务器的关联决策以及用户端上行传输功率,最大化系统卸载效用。具体地,通过最佳相位规划,拟凸优化技术以及凸优化技术分别求解RIS最佳相移、用户发射功率分配以及MEC服务器计算资源分配决策,并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启发式算法求解用户与MEC服务器的关联决策。仿真结果表明,将RIS和改进的启发式算法结合的方法较传统求解方法中的启发式算法相比,系统的平均卸载效用提升了约22.89%,并且方法比基准方案中采用基于局部搜索的经典求解方法的卸载效用提升了约14.02%。因此,该方法有益于提高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 可重构智能表面 任务卸载 资源分配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量子-经典算法的配电网灾后拓扑重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付炜 谢海鹏 +2 位作者 王鹤峰 陈晨 别朝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及时有效地制定配电网拓扑重构策略以提升负荷快速恢复能力,基于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提出混合量子-经典(HQC)算法的弹性配电网灾后拓扑重构方法。首先,构建基于HQC算法的灾后配电网拓扑重构模型,以实现实际场景、优化问题、嵌入算法相... 为及时有效地制定配电网拓扑重构策略以提升负荷快速恢复能力,基于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提出混合量子-经典(HQC)算法的弹性配电网灾后拓扑重构方法。首先,构建基于HQC算法的灾后配电网拓扑重构模型,以实现实际场景、优化问题、嵌入算法相应模块在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环境下的协作交互过程。然后,将配电网拓扑重构问题构造为无约束离散优化子问题和有约束连续优化子问题,提出量子退火嵌入式交替方向乘子(QA-ADMM)算法,将离散子问题等效映射成量子可解释的伊辛模型后,部署在D-Wave量子退火计算机中,并与经典计算机中连续子问题迭代求解,采用自适应惩罚因子调节机制加速算法收敛。最后,通过IEEE 14、33、69、123以及改进的205节点的不同规模配电系统,分析验证了QA-ADMM算法的有效性、稳定性与可扩展性。结果表明,惩罚因子、目标函数惩罚项系数、量子退火中采样读取次数会影响所提算法的精度和收敛速度;优化问题规模扩大后,所提混合量子-经典算法计算优势更加明显,205节点配电系统算例下,计算效率较经典计算可提升约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配电网 拓扑重构 混合量子-经典算法 量子计算 量子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推力下降故障下的强化学习计算制导方法
5
作者 韩易博 何睿智 +1 位作者 汤国建 包为民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针对运载火箭非入轨段发生推力下降故障导致任务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化学习计算制导方法。结合强化学习的滚动优化思想,将运载火箭非入轨段制导问题转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在每个制导周期调节程序角指令以完成轨迹重构,由神经网络拟... 针对运载火箭非入轨段发生推力下降故障导致任务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化学习计算制导方法。结合强化学习的滚动优化思想,将运载火箭非入轨段制导问题转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在每个制导周期调节程序角指令以完成轨迹重构,由神经网络拟合映射关系保证动态决策效率。离线训练阶段,利用智能体与环境实时交互模拟运载火箭推力下降故障下的轨迹重构过程,期间智能体迭代自身策略;在线应用阶段,策略网络依据状态量生成程序角调整量,无须人为干预和精确模型信息即可实现飞行时序自主决策。仿真结果表明,强化学习计算制导方法兼顾了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鲁棒性强,适用于运载火箭非入轨段制导和在线轨迹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推力下降故障 计算制导 强化学习 轨迹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天湖:晶圆级通用异构多芯粒千万亿次计算机
6
作者 董文阔 殷春锁 +7 位作者 张志锰 王鹏超 沙江 王梦雅 朱旻琦 刘宏伟 刘宇航 郝沁汾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2-1512,共21页
晶圆级计算机通过先进封装技术集成多芯粒,突破传统芯片面积限制实现算力扩展,但现存方案因领域专用化设计难以满足通用计算需求.面向高性能计算与智能计算场景的负载特征,提出一种新型通用化晶圆级系统架构——映天湖.首先通过解耦式... 晶圆级计算机通过先进封装技术集成多芯粒,突破传统芯片面积限制实现算力扩展,但现存方案因领域专用化设计难以满足通用计算需求.面向高性能计算与智能计算场景的负载特征,提出一种新型通用化晶圆级系统架构——映天湖.首先通过解耦式计算模组-互连基板架构设计,结合标准化I/O接口支持多种计算模组;其次构建可重构晶上网络,采用动态拓扑重构技术适配不同业务流量模式;继而开发拓扑无关的容错控制,保障计算单元失效时的服务持续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可重构晶上网络可实现秒级拓扑切换时延.基于TSMC28nm工艺成功流片验证的16个计算模组的原型系统,在高性能线性代数计算任务中展现了约1.45倍的吞吐量提升,在深度学习推理任务中则展现约1.78倍的时延性能提升,单晶圆可实现千万亿次性能,证实该架构在实现晶圆级系统通用化方面的技术突破,为下一代异构计算平台提供了可扩展的硬件基础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圆级计算机 高性能计算 智能计算 标准化I/O设计 可重构晶上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架构的数据中心异构加速软硬件系统级平台
7
作者 王彦伟 李仁刚 +1 位作者 徐冉 刘钧锴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3-977,共15页
构建数据中心加速服务的软硬件系统级原型平台,需要考虑高计算能力、扩展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等因素.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能力,从软硬件协同的角度研究数据中心异构计算在云平台架构、硬件实现、高速互连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设计并构... 构建数据中心加速服务的软硬件系统级原型平台,需要考虑高计算能力、扩展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等因素.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能力,从软硬件协同的角度研究数据中心异构计算在云平台架构、硬件实现、高速互连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可重构组合的软硬件加速原型系统,简化了现有以处理器为中心的系统级计算平台构建方法,实现目标软硬件设计的快速部署与系统级原型验证.针对以上目标,通过解耦的可重构架构设备虚拟化和远程映射等方法,发掘独立计算单元的潜力,构建了一套ISOF(independent system of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软硬件计算平台系统,可使其超越普通服务器设计所能提供的能力,实现计算单元低成本高效扩展,使客户端可灵活使用外设资源,并且为满足系统级通信挑战,设计了一套计算单元之间的通信硬件平台和交互机制.此外,为提升软硬件系统级平台的敏捷性,ISOF提供了灵活统一的调用接口.最后,通过对平台目标系统级的分析评估,验证了该平台在满足了当下计算与加速需求下,保证了高速、低延时的通信,以及良好的吞吐率和弹性扩容效率,另外在高速通信的基础上改进的拥塞避免和丢包恢复机制,满足了数据中心规模通信的稳定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计算 加速平台 原型系统 高速互连 可重构架构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智能反射面辅助感通算一体化车联网的联合功率时间分配方法
8
作者 束锋 张钧豪 +3 位作者 张旗 姚誉 卞弘艺 王咸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6-1042,共17页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用户中加入计算单元提升数据传输卸载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车联网通信和计算性能并同时降低系统功耗,在ISCC-V2X中引入混合智能反射面(H-RIS)。该研究从时间和功率资源分配的角度出发,对H-RIS辅助的ISCC-V2X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采用了一种两阶段的优化方法,对功率分配、时间分配和反射元件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以找到最佳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定义联合吞吐量(JTC)的性能指标来表征次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计算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在H-RIS辅助ISCC-V2X场景中存在一种时间功率联合分配的最优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次用户的联合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 混合智能反射面 联合吞吐量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超表面研究进展及应用(特邀)
9
作者 杨蕾 熊浩然 +3 位作者 吴翰铭 刘珅东 王涌天 黄玲玲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4,I0001,共2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显示、动态成像、智能传感、第六代(6G)无线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超表面作为一种能够对电磁波波前进行灵活调控的新型调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可重构超表面通过引入可调材料或施加外部激励,能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显示、动态成像、智能传感、第六代(6G)无线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超表面作为一种能够对电磁波波前进行灵活调控的新型调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可重构超表面通过引入可调材料或施加外部激励,能够动态实时调节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相位、振幅、偏振等,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这使其在多种应用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如可重构光学元件、动态结构色显示、智能无线通信、探测与成像系统等。该综述对近年来可重构超表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了可重构超表面的基本原理、调控机制及其在显示与成像系统、光计算、无线通信等多个应用领域中的进展。文中总结了可重构超表面在高效动态调控、高集成度和大规模制造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提高材料响应速度、推动超表面的智能化设计以及探索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制造工艺,为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可重构超表面 动态调控 动态显示 光计算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透射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赋能移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研究
10
作者 李斌 杨冬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6,共9页
为弥补可重构智能表面(RIS)半空间覆盖和“乘性衰落”等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有源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aSTAR-RIS)技术用于提升移动边缘计算(MEC)卸载性能增益。首先,考虑MEC服务器计算资源、aSTAR-RIS能耗以及相移耦合约束,联合... 为弥补可重构智能表面(RIS)半空间覆盖和“乘性衰落”等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有源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aSTAR-RIS)技术用于提升移动边缘计算(MEC)卸载性能增益。首先,考虑MEC服务器计算资源、aSTAR-RIS能耗以及相移耦合约束,联合设计任务卸载比例、计算资源配置、多用户检测矩阵(MUD)、aSTAR-RIS相移以及用户上传功率,建立一个多变量耦合的加权总时延最小化问题。然后,借助块坐标下降法(BCD)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罚项对偶分解法(PDD)交替优化子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源STAR-RIS方案,所提aSTAR-RIS辅助MEC方案加权总时延降低了1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 移动边缘计算 计算卸载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雅普诺夫的RIS辅助无人机边缘计算网络中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邝祝芳 郭宇敬 邓晓衡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273,共16页
针对无人机(UAV)面对复杂时变的衰落信道对无线传输造成不利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UAV边缘计算网络中UAV轨迹、RIS相移、卸载时隙分配、CPU频率分配和用户设备(UE)传输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了求解构建的问题,对U... 针对无人机(UAV)面对复杂时变的衰落信道对无线传输造成不利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UAV边缘计算网络中UAV轨迹、RIS相移、卸载时隙分配、CPU频率分配和用户设备(UE)传输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了求解构建的问题,对UE和UAV的任务队列稳定性约束进行转化,将多时隙随机性优化问题转化为每个时隙的确定性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和块坐标下降(BCD)法的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JORL)方法。首先基于三角不等式求解RIS相移并求得闭合表达式;然后使用非凸转凸问题的技术求解卸载时隙分配、CPU频率分配和UE传输功率;最后基于连续凸近似方法求解UAV轨迹。仿真结果表明,JORL在保证任务队列稳定性和降低能耗方面有较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边缘计算 可重构智能表面 任务队列 李雅普诺夫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并行实现SVM训练的可重构计算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卫东 郭威 魏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86-792,共7页
针对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所面临的计算复杂度高和训练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并行实现支持向量机训练的可重构计算系统,并分析了不同量化方式下的硬件资源消耗与加速性能。通过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训练支持向量机,... 针对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所面临的计算复杂度高和训练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并行实现支持向量机训练的可重构计算系统,并分析了不同量化方式下的硬件资源消耗与加速性能。通过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训练支持向量机,使得需要求解的维度与样本的维度相关联,相较于传统的基于二次规划的求解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计算复杂性。同时,利用基于FPGA的可重构硬件平台设计了专用并行计算结构以加速支持向量机的训练过程。对设计的完整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联合仿真,在4个公共数据集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整体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训练阶段,相较于采用相同算法的软件实现,所提出的浮点数表示下硬件实现的单个样本处理时间至少减少了2个数量级;定点数表示下硬件实现的单个样本处理时间最大减小了3个数量级;与基于二次规划问题求解的硬件实现相比,单个样本处理速度最快提升了39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支持向量机 可重构系统 并行计算 随机梯度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失配时低代价的数据与计算密集型服务重配
13
作者 周长兵 李小翠 +1 位作者 王煜炜 王亚沙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5-2058,共24页
随着边缘计算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网络边缘侧激增了一些延迟敏感的用户请求,这些应用对边缘网络中物联网设备提供的资源提出了较高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例如严格的地理空间约束、时延/能量及其他资源约束.物联网设... 随着边缘计算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网络边缘侧激增了一些延迟敏感的用户请求,这些应用对边缘网络中物联网设备提供的资源提出了较高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例如严格的地理空间约束、时延/能量及其他资源约束.物联网设备提供的功能通常被封装为运行在边缘节点上的服务,用户请求可以通过组合数据和/或计算密集型的物联网服务来实现.考虑到物联网设备的资源稀缺性以及用户请求的在线持续部署和潜在长期执行特征,边缘服务运行期间对物联网设备资源的占用和释放导致边缘网络中资源动态变化.由于物联网设备的资源通常难以得到有效补充,且消耗差异可能较大,有些设备可能会过载,导致在当前时间点适配的物联网服务,在随后时间点可能难以适配用户请求,并导致QoS降级.针对边缘网络高负载时新请求持续部署导致特定强约束难以满足的挑战,本文开展资源失配时低代价的服务重配研究,提出了一种资源高效的服务重配方法,旨在通过服务迁移技术重调度物联网设备所提供的服务,以满足更多具有一定QoS约束的用户请求.基于上海电信基站数据集进行了大量实验,实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满足用户服务请求时延约束、降低物联网设备能量消耗、提高边缘网络资源利用效益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对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与计算密集型服务 资源利用效益 服务重配 服务迁移 边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计算的SAR成像与目标识别高性能实现方法
14
作者 纪津伦 宋雨龙 +3 位作者 李世平 邓松峰 何国强 傅玉祥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09,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广泛运用于军用与民用领域,常用于执行成像与目标识别任务。然而,SAR图像的成像与目标识别任务有着庞大的图像尺寸,其性能受到硬件资源的严重限制。文中立足于新兴的可重构计算技术,基于可重构计算芯片提出了SAR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SAR)广泛运用于军用与民用领域,常用于执行成像与目标识别任务。然而,SAR图像的成像与目标识别任务有着庞大的图像尺寸,其性能受到硬件资源的严重限制。文中立足于新兴的可重构计算技术,基于可重构计算芯片提出了SAR成像与目标识别系统的高性能实现方法。可重构计算芯片采用重构控制技术实现不同的计算与数据通路,兼具灵活性与高能效。文中选取线性调频变标算法与YOLOv3-tiny神经网络构建系统算法内核,针对SAR图像大尺寸的特点,在成像阶段提出了多核并行与内存规划方案,在目标识别阶段提出了图像分割策略和多核并行方案。文中的成像与目标识别系统经实验证明达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效果;在1000×1000大小图像成像方面取得了单张图66.8 ms的用时表现,优于Intel i5-12500的115 ms;在480×480大小图像识别方面取得31.3 ms的用时表现,优于Jetson nano的14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 可重构计算 并行计算 线性调频变标成像算法 目标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SC:边缘设备中基于随机计算神经网络的运行时可重配置框架
15
作者 宋玉红 沙行勉 +2 位作者 诸葛晴凤 许瑞 王寒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0-855,共16页
随着人工智能民主化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移动嵌入式设备上,例如智能手机和自动驾驶领域等.随机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有前途的技术在执行机器学习任务时使用简单的逻辑门而不是复杂的二进制算术电路.它具有在资源(如... 随着人工智能民主化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移动嵌入式设备上,例如智能手机和自动驾驶领域等.随机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有前途的技术在执行机器学习任务时使用简单的逻辑门而不是复杂的二进制算术电路.它具有在资源(如能源、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受限的边缘设备上执行深度神经网络低能耗、低开销的优势.然而,之前的关于随机计算的工作都仅仅设计一组模型配置并在固定的硬件配置上实现,忽略了实际应用场景中硬件资源(如电池电量)的动态改变,这导致了低硬件效率和短电池使用时间.为了节省电池供电的边缘设备的能源,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技术被广泛用于硬件重配置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针对基于随机计算的深度神经网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运行时可重配置框架,即RR-SC,这个框架首次尝试将硬件和软件的重配置相结合以满足任务的时间约束并最大限度节省能源.RR-SC利用强化学习技术可以一次性生成多组模型配置,同时满足不同硬件配置(即不同的电压/频率等级)下的准确率要求.RR-SC得到的解具有最好的准确率和硬件效率权衡.同时,多个模型配置运行时在同一个主干网络上进行切换,从而实现轻量级的软件重配置.实验结果表明,RRSC可以在110 ms内进行模型配置的轻量级切换,以保证在不同硬件级别上所需的实时约束.同时,它最高可以实现7.6倍的模型推理次数提升,仅造成1%的准确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设备 随机计算 运行时重配置 动态硬件环境 轻量级软件重配置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计算的硬件结构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仁发 周祖德 +2 位作者 陈幼平 徐成 李方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0-506,共7页
首先讨论了可重构计算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指出它的实质是突破了通用微处理仅时间维可变 ,ASIC空间维可变的限制 ,实现时间、空间两维可编程 其次 ,系统地综述了基于FPGA的可重构计算硬件结构的基本技术 ,重点讨论了逻辑单元的粒度及单... 首先讨论了可重构计算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指出它的实质是突破了通用微处理仅时间维可变 ,ASIC空间维可变的限制 ,实现时间、空间两维可编程 其次 ,系统地综述了基于FPGA的可重构计算硬件结构的基本技术 ,重点讨论了逻辑单元的粒度及单元间互连的路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 FPGA 路由 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PGA的可重构计算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冬冬 杨晓君 +1 位作者 刘新春 江先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74-77,共4页
介绍可重构计算的概念和基于SRAM工艺的FPGA器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器件的可重构计算系统,着重讲述了该系统的在线重配置电路的总体结构,FIFO、FPGA配置逻辑模块、控制寄存器和控制逻辑等功能模块及系统的工作流程。最后探讨了... 介绍可重构计算的概念和基于SRAM工艺的FPGA器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器件的可重构计算系统,着重讲述了该系统的在线重配置电路的总体结构,FIFO、FPGA配置逻辑模块、控制寄存器和控制逻辑等功能模块及系统的工作流程。最后探讨了可重构计算相关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 FPGA 在线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计算和可重构计算机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佟冬 胡铭曾 方滨兴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0,共4页
现代的国防、科研及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尤其是国防工业对计算的要求更为严格,为国防工业设计的计算机必须速度快、适应性强、可靠性高[l1。然而,现有的计算机不能高速地处理多种应用、达到高效率,究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机与... 现代的国防、科研及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尤其是国防工业对计算的要求更为严格,为国防工业设计的计算机必须速度快、适应性强、可靠性高[l1。然而,现有的计算机不能高速地处理多种应用、达到高效率,究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机与应用算法的不匹配[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 算法 可重构计算机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计算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19
作者 段然 樊晓桠 +1 位作者 高德远 沈戈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7,共4页
可重构计算技术结合了通用处理器和ASIC两者的优点 ,能够提供硬件功能的效率和软件的可编程性。对可重构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特征分类概要介绍的基础上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的一些典型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 FPGA 粗(细)粒度 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网络互连的可重构卫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超 韩笑冬 +3 位作者 王睿 周晞 杨琳璐 刘亚萍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3-87,共5页
可重构综合卫星平台是一种新的航天器设计理念,通过开展分布式计算在可重构综合卫星平台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各类载荷通过标准的机械接口、电接口与平台主体舱段结合或分离,再次形成一个新的组合体,实现平台功能的拓展和高效利用。围绕支... 可重构综合卫星平台是一种新的航天器设计理念,通过开展分布式计算在可重构综合卫星平台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各类载荷通过标准的机械接口、电接口与平台主体舱段结合或分离,再次形成一个新的组合体,实现平台功能的拓展和高效利用。围绕支持网络互连的可重构综合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从安全控制协议、可扩展设计、分布计算与管理模型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能够满足已有的通信、遥感和导航领域需求,将推动航天器设计向综合业务、在轨可重构方向不断发展,提升在轨运行的稳定性、抗毁性以及可维护性,为我国天地一体化网络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互连 可重构卫星平台 分布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