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深薄层超稠油多元复合开采技术 被引量:41
1
作者 陶磊 李兆敏 +2 位作者 毕义泉 李宾飞 张继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胜利油田超稠油埋藏深、储集层薄、原油黏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用目前成熟的稠油开发方式无法有效动用。结合超负压泡沫混排技术、高效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CO2非混相驱油技术和蒸汽吞吐技术,提出深薄层超稠油多元复合开采技... 胜利油田超稠油埋藏深、储集层薄、原油黏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用目前成熟的稠油开发方式无法有效动用。结合超负压泡沫混排技术、高效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CO2非混相驱油技术和蒸汽吞吐技术,提出深薄层超稠油多元复合开采技术。针对多元复合开采技术的开采机理,进行相关实验:①测定泡沫黏度以及泡沫悬砂、冲砂性能;②油溶性复合降黏剂与常规降黏剂降黏效果对比实验和破乳实验;③CO2破乳能力实验。实验表明:泡沫具有良好的悬砂、冲砂性能;复合降黏剂的降黏效果远好于二甲苯,复合降黏剂和CO2均具有很好的破乳效果,原油乳化程度越高,破乳效果越好。现场试验显示多元复合开采技术开发深薄层超稠油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多元复合开采 泡沫 降黏剂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ing的ActiveX控件漏洞发掘技术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毓书 周安民 +2 位作者 吴少华 何永强 徐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52-2254,共3页
Fuzzing是一种有效的自动化的漏洞发掘技术,基于Fuzzing漏洞发掘思想,结合对ActiveX控件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Windows系统下的ActiveX控件漏洞发掘平台,并改进了Fuzzing数据产生方案。通过对某些第三方软件安装的控件进行测试,发现... Fuzzing是一种有效的自动化的漏洞发掘技术,基于Fuzzing漏洞发掘思想,结合对ActiveX控件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Windows系统下的ActiveX控件漏洞发掘平台,并改进了Fuzzing数据产生方案。通过对某些第三方软件安装的控件进行测试,发现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的漏洞,提高了漏洞发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cVX控件 漏洞 漏洞挖掘 FUZZING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和FEFLOW在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贺国平 周东 +3 位作者 赵月芬 李会安 杨忠山 赵泓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技术准确确定了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系统边界,并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原理的FEFLOW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以2000年到2003年连续4个枯水年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对模... 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技术准确确定了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系统边界,并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原理的FEFLOW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以2000年到2003年连续4个枯水年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识别。运用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现状地下水水均衡、各典型水文年的补给量和开采潜力分析,并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表明识别后的模型置信程度较高,反映了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2000年至2003年地下水系统均衡分别为-7·73亿m3、-6·02亿m3、-5·95亿m3和-4·38亿m3,补给总量分别为16·98亿m3、18·68亿m3、18·75亿m3和20·32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2·98亿m3。平谷和昌平地区地下水还有开采潜力,密怀顺平原和城近郊区地下水已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应致力于开源节流、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和中水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遥感技术 开采潜力 合理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及物探新技术在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以铜陵狮子山矿田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严加永 吕庆田 +1 位作者 孟贵祥 朱晓颖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在矿山发现和勘查过程中往往积累了大量地质、物探等资料,随着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和物探新处理方法的发展,利用这些方法对已有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可以提炼出新的有利找矿的信息,避免工作量的重复投入,可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提供有力的... 在矿山发现和勘查过程中往往积累了大量地质、物探等资料,随着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和物探新处理方法的发展,利用这些方法对已有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可以提炼出新的有利找矿的信息,避免工作量的重复投入,可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铜陵狮子山矿田为例,收集了其勘探阶段积累下来的地质钻探及物探资料,采用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对这些资料进行了二次处理,建立了冬瓜山铜矿的三维矿床模型。在可视化环境下,分析了矿体与各成矿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新处理方法对已有重磁资料再处理获取的信息,圈定出了寻找同类矿床的靶区—前冲靶区,并采用EH-4等物探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钻探验证表明,采用三维可视化、物探处理新方法对已有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不但可以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提供找矿信息,还能节约大量时间和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接替资源 深度挖掘与开发 物探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曼 葛大庆 +3 位作者 张玲 刘斌 郭小方 王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4-712,共9页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是唐山市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地面沉降的快速发展对唐山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的功能发挥构成严重威胁,全面了解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演化态势及其发育主导因素至关重要。基于中高分辨率雷达数据,采用PSIn...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是唐山市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地面沉降的快速发展对唐山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的功能发挥构成严重威胁,全面了解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演化态势及其发育主导因素至关重要。基于中高分辨率雷达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获取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场的分布及演化信息,可以发现这一地区的区域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沉降区范围沿区内基底断裂带一侧展布。但在曹妃甸工业区,地面沉降特征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特征有所不同,地面沉降区呈点状、斑状分布,沉降区范围较小,沉降中心的沉降梯度大。据调查,特殊的地质环境是该区地面沉降发育的基础条件,地下水超采、大规模工程扰动是诱发和加剧地面沉降的外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技术 地面沉降漏斗 地下水降落漏斗 地下水超采 工程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现场调查与监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瑞 周永章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污染场地调查与监测是场地环境管理、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污染场地调查评估的阶段划分与勘察技术,分析了国内场地调查工作模式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程序,提出了现有的常用监测技术,并总结了目前国内污染场地勘... 污染场地调查与监测是场地环境管理、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污染场地调查评估的阶段划分与勘察技术,分析了国内场地调查工作模式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程序,提出了现有的常用监测技术,并总结了目前国内污染场地勘察与监测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勘察技术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钾盐及硼资源分布规律与开采技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松 赵元艺 +1 位作者 汪傲 常玉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9,共15页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钾盐和硼矿的需求快速增加。世界钾盐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在参阅大量资料后,初步估算"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钾盐资源量(以K2O当量计算)约112×10~8t,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呵...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钾盐和硼矿的需求快速增加。世界钾盐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在参阅大量资料后,初步估算"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钾盐资源量(以K2O当量计算)约112×10~8t,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呵叻盆地(含沙空那空盆地)、中亚盆地、死海盆地和涅帕盆地。硼矿资源73%的储量和70%的储量基础分布于美国、土耳其、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国家中硼资源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国家。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4年公布的数据,世界探明硼储量约2.43×10~8t,"一带一路"地区探明硼储量约1.46×10~8t,约占世界探明硼储量的69.5%。对"一带一路"国家钾盐矿和硼矿资源分布做了详细统计,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介绍了钾盐和硼矿的开发技术,讨论了中国利用境外钾盐及硼资源的首选地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矿 硼矿 一带一路 资源分布 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技术进化分析点胶机的演进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桂志 任工昌 丁涛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7-390,共4页
为了预测点胶机的开发方向以适应现代封装要求,将TRIZ理论中的技术进化模式与技术系统子系统相结合,建立子系统与技术进化模式的表格;根据点胶机子系统结构特点,依据表格中的位置,分析了点胶装置子系统沿不同进化模式下进化路线的进化规... 为了预测点胶机的开发方向以适应现代封装要求,将TRIZ理论中的技术进化模式与技术系统子系统相结合,建立子系统与技术进化模式的表格;根据点胶机子系统结构特点,依据表格中的位置,分析了点胶装置子系统沿不同进化模式下进化路线的进化规律;确定了点胶机子系统目前所处进化路线的位置,最后根据目前位置得出点胶机将来可能的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技术进化 进化模式 开发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火山岩气田开发技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元林 廖健德 +3 位作者 张瑾琳 邱恩波 杨淑梅 周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0,88,共4页
克拉美丽气田是新疆油田发现的第1个火山岩气田,也是准噶尔盆地第1个特大型火山岩气田,由于对火山岩气田的开发经验欠缺,目前准噶尔盆地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和开发经验可以借鉴,气田若进行全面开发,存在气藏控制因素和构造内幕不清、储... 克拉美丽气田是新疆油田发现的第1个火山岩气田,也是准噶尔盆地第1个特大型火山岩气田,由于对火山岩气田的开发经验欠缺,目前准噶尔盆地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和开发经验可以借鉴,气田若进行全面开发,存在气藏控制因素和构造内幕不清、储层预测和裂缝识别难度大、有效储层的识别和分布不清、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和开发主体技术不确定等难点。针对这些难点,采用全三维解释、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地震反演、气藏综合分析方法与数值模拟、欠平衡、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改造等技术,对火山岩气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建立了岩性识别图版;研究了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确定直井单井产量为3.5×10~4~7×10~4m^3/d,采气速度为1.5%~2.5%,建成了年产气量为5×10~8m^3的产能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开发技术 采气速度 克拉美丽气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力复杂凝析气藏动态分析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峰 高贵洪 +2 位作者 刘加元 关增武 吕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1-83,共3页
英买力气田群是塔里木油田2007年投产的新区块,投产初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产量无法正确计量、多口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先驱试采的英买7-2井结蜡严重、无法取得合格的油样化验含水、投产初期单井产量和井口压力经常反复异常波... 英买力气田群是塔里木油田2007年投产的新区块,投产初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产量无法正确计量、多口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先驱试采的英买7-2井结蜡严重、无法取得合格的油样化验含水、投产初期单井产量和井口压力经常反复异常波动等。从气藏地质、采气工程、地面工艺、站内工艺及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全力配合和协调等方面入手,对所有单井的基础资料和生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凝析气藏的动态分析技术。这对类似复杂凝析气藏的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开采 油气比 地层压力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西小江流域 岩溶水源地类型 开发技术条件 勘查技术 开发工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1
12
作者 罗仙平 翁存建 +3 位作者 徐晶 马沛龙 唐学昆 池汝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0,共8页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资源特点,从浸出、浸出液净化和沉淀工艺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指标、环境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原地浸矿过程基础理论...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资源特点,从浸出、浸出液净化和沉淀工艺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指标、环境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原地浸矿过程基础理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可替代硫酸铵、碳酸氢铵的高效低污染浸取剂和沉淀剂、掌握尾矿中稀土及重金属离子的二次迁移规律、重视低品位难浸离子型稀土矿的回收工作、解决碳酸氢铵沉淀法所存在的沉淀速度慢且难以制备晶型碳酸稀土问题,以促进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 原地浸出 浸出液的净化除杂 稀土的沉淀分离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构想与预期成果展望 被引量:296
13
作者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共16页
国内外深部资源开采发展的现状表明,随着地球浅部矿物资源逐渐枯竭,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已然趋于常态。然而,由于深部岩体典型的"三高"赋存环境的本真属性及资源开采"强扰动""强时效"的附加属性,导致深部高... 国内外深部资源开采发展的现状表明,随着地球浅部矿物资源逐渐枯竭,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已然趋于常态。然而,由于深部岩体典型的"三高"赋存环境的本真属性及资源开采"强扰动""强时效"的附加属性,导致深部高能级、大体量的工程灾害频发,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控制,传统岩石力学和开采理论在深部适用性方面存在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岩石力学理论都建立在基于静态研究视角的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已滞后于人类岩土工程实践活动,与深度不相关、与工程活动不相关、与深部原位环境不相关,亟需发展考虑深部原位状态和开采扰动的深部岩体力学新理论、新方法,破解深部资源开采的理论与技术难题。"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项目以提升中国深部资源获取能力为导向,针对中国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将全面进入1 000~2 000 m阶段这一基本现状,凝练了四大关键科学问题:1)深部岩体原位力学行为与地应力环境;2)深部岩体应力场-能量场分析、模拟与可视化;3)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的多相并存多场耦合理论;4)深部资源低生态损害协同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结合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提出五大重点研究内容:1)深部岩体原位力学行为和地应力环境;2)深部采动岩体力学及多场多相渗流理论;3)深部采动应力场-能量场演化规律;4)深部岩体变形监测、安全预警与稳定控制;5)深部矿产资源生态化协同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最后,将五大重点研究内容细分为九大前沿研究方向:1)深部岩体原位力学行为研究;2)深部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3)深部地应力环境与灾害动力学;4)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多场多相渗流理论;5)深部采动应力场-能量场分析、模拟与可视化;6)深部高应力诱导与能量调控理论;7)深部采动岩层变形监测预警与控制;8)深部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9)深部金属矿协同开采理论与技术。基于以上内容,初步构建了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体系,以期为未来中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环境 矿产开采 工程灾害 岩石力学 理论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北省油菜籽生产技术开发现场实证调查项目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经泽 夏伏建 +5 位作者 李光明 郭子平 陈爱武 齐腾雄伟 中岛一成 押川雄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中日技术合作油菜籽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在湖北省建立了现场实证调查观测点 ,对双低油菜主产县 (市 )的生产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析了双低油菜的丰产性能及品质性状 。
关键词 湖北 油菜籽 生产技术开发 实证调查 丰产性 品质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开拓创新的50年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光祖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73-77,共5页
人们经过近百的艰苦探索 ,世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终于 195 4年 12月 16日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诞生 ,从而拉开人工合成金刚石的序幕。 5 0年来 ,金刚石合成技术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过去的 5 0年是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不断开拓创新的 5 0年 ... 人们经过近百的艰苦探索 ,世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终于 195 4年 12月 16日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诞生 ,从而拉开人工合成金刚石的序幕。 5 0年来 ,金刚石合成技术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过去的 5 0年是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不断开拓创新的 5 0年 ,产品质量及其品种不断提高和增多 ,以及生产规模和年产量迅速发展的 5 0年 ,也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 5 0年。人造金刚石的问世 ,为促进工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 ,并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 合成技术 开拓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上教材开发 被引量:4
16
作者 况姗芸 周国林 刘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76-80,共5页
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网上教材开发 ,包括网上教材开发的理论基础、网上教材设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网上教材 教学设计 系统设计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大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2,共4页
综述了我国大豆资源情况 ,大豆综合开发的途径 ,可采用的新工艺及大豆品种的改良等。并述及国外重视大豆蛋白开发的情况。
关键词 大豆 资源 开发途径 新工艺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启祥 王福云 侯召斌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32-35,39,共5页
本文对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对天然异龄林实施采育择伐经营技术以来,使经营区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由1966年的66.60%,上升为2007年的95.95%;采育林生长量6.240 m3.hm-2.a-1,比全局经营林分的平均生长量高出1... 本文对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对天然异龄林实施采育择伐经营技术以来,使经营区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由1966年的66.60%,上升为2007年的95.95%;采育林生长量6.240 m3.hm-2.a-1,比全局经营林分的平均生长量高出1.650 m3.hm-2.a-1;改善了林分结构,红松、云冷杉、紫椴、水曲柳等主要建群种的比例逐年增加,促进了森林顶级群落的恢复,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森林经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异龄林 采育林 经营技术 永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优特野生食用菌──干巴菌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安 胡慧蓉 +1 位作者 赵凤喜 曹德传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通过对云南优特野生食用菌———干巴菌主要分布、加工地区的实际调查研究,讨论了干巴菌在省内的分布、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
关键词 干巴菌 开发利用 加工工艺 经济效益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CENTRE数据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长军 仝兆岐 宫发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87-91,共5页
论述了石油勘探开发集成中心数据模型EPICENTRE的构筑原理和方法 ,论述了模型的应用技术 ,包括领域数据向模型的映射以及实体数据通过模型向数据仓的加载和模型控制下的数据存取等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实际应用表明 ,EPICENTRE数据模型... 论述了石油勘探开发集成中心数据模型EPICENTRE的构筑原理和方法 ,论述了模型的应用技术 ,包括领域数据向模型的映射以及实体数据通过模型向数据仓的加载和模型控制下的数据存取等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实际应用表明 ,EPICENTRE数据模型可使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石油勘探开发 EPICENTRE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